星雯 6月30日,CRIC&EbaaS“2020易居数据资产大会”以直播方式于线上举行,共话不动产数据资产化的方向,探讨前沿科技与不动产的深度结合。易居中国携手头部房企、科技公司共同见证“构建行业主链,共建数字生态”的新起点,共创不动产大数据资产平台生态圈!>>>点击观看直播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出席并发表《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表现与下半年展望》主题演讲。 丁祖昱认为,政策方面,下半年政策肯定会继续保持平稳。中央政策还是强调稳定,地方政府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因城施策。 行业规模方面,销售面积会微降5%左右,2020年一二线整体的销售规模可能会保持或略微上升,但是由于三四线销售的压力相对比较大,所以全年销售规模应该降5%左右,如果销售面积降5%的话,销售金额可能会持平。因为今年的整体房价由于一二线城市的占比销售占比上升,整体的均价还会有所上升,所以全年的销售金额可能会持平,到年末就会出现两个16,一个是销售面积在16亿平方米左右,一个是销售金额在16万亿左右,仍然是历史相对较高的水平。 从城市市场情况来看,还会出现小幅波动的状况。二季度也冲的比较猛,三季度是淡季,从成交量上来说可能会有所回落。各城市之间,项目之间也会出现一些分化。特别是如果限购限价相应的放开之后,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一二手房的差价的话,也不会出现一些万人摇的状况。那么有一部分的项目投资价值也会削减到趋近于0。一些远郊的项目,如果没有投资客的拉动,单纯靠自用的刚需客户来去化的话,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的城市,粤港澳的三四线城市,楼盘的去化压力还会更大一些。另外非住宅这一块的去化压力也会更大一些。 土地供应方面,供应规模还会进一步的加大,因为今年二季度开始增加供应的很多,土地供应还是都要走程序的速度还没有那么快。今年下半年整体的土地供应会比上半年有明显的加大,竞争会有所放缓,特别是到了7月份之后,下半年出让土地拿完地之后,下半年再开盘再回款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房企也没有那么着急了,所以会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来进行购买,所以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四五月份出现的那些几十家强一块地的这种状况,可能下半年就会比较少见。当然一二线的黄金地块除外,这些地块本来就是非常稀罕的,如一旦出来之后,肯定会受到所有房企的关注。另外非住宅和三四线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这一点也提醒大家注意,但是供过于求不等于没有机会,如果非住宅或三四线供过于求的话,反而可能会在地价上出现一些机会。 丁祖昱建议,房企下半年应该对非住宅和三四线的土地多关注一些,说不定就可以选到一些相对来说价格较低,空间较大的一些好地块。 从销售说, Top30的房企表现还会继续保持较好态势,今年仍然会有新加入到千亿行列的房企,预计有四、五家,当然迈入千亿行列的房企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总的来讲,由于前30强房企的占比越来越高,也会使得后面的房企再要上台阶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整体融资的限制,要利用高杠杆迅速的上台阶,本身难度也比三年前要高很多。 从物业角度看,丁祖昱认为今年下半年物业仍然是资本市场的风口,只要几家最大的物业公司没有完成上市,比如说恒大、华润、万科这些物业公司没有完成上市,仍然比较看好物业市场,但是一旦这些大的物业公司都完成上市之后,物业也会迅速分化,物业本身的价值也会趋向于更加理性。还是要抓住今年下半年的窗口期,能够分拆物业上市的房企还是要加快进度。 除此之外,丁祖昱还提醒,受疫情影响,持有资产规模较大的房企要做好减值准备。
正邦科技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正邦集团、江西永联、邦鼎投资、邦友投资和战略投资者宏桂投资,正邦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江西永联、邦鼎投资和邦友投资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林印孙控制的公司。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607,902,731股,发行价格为13.16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报道】 正邦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80亿元 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认购75亿 6月29日晚间,正邦科技推出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拟以13.16 元/股发行不超过 607,902,731 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定增引入的5家公司,其中4家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林印孙控制,认购总金额达75亿元。(黄浦江) 正邦科技5月份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8.12% 正邦科技公告,公司2020年5月销售生猪49.62万头(其中仔猪8.27万头,商品猪41.35万头),环比增长1.92%,同比增长20.65%;销售收入18.26亿元,环比下降13.76%,同比增长138.12%。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29.86元/公斤,较上月下降10.72%;均重136.84公斤/头,较上月增长0.79%。2020年1-5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03.13万头,同比下降24.03%;累计销售收入83.89亿元,同比增长121.43%。
上市后的葫芦娃能否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回报?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最近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莫过于医药板块,申万医药行业从年初至今累计涨幅高达36.81%。同时,医药板块在近期也掀起“上市潮”,不少医药公司纷纷剑指资本市场。近日,与葵花药业齐名的葫芦娃也即将登陆A股主板。葫芦娃在儿童用药市场上名声在外,儿童用药行业中素有“北有小葵花、南有葫芦娃”的说法——小葵花指的是葵花药业,葫芦娃自然就指的是葫芦娃股份。那么,这样一家儿药企业上市,其竞争力究竟如何?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又值不值得买?一 儿药稀缺标的,细分行业龙头医药板块中儿童用药的标的并不多,这是因为在我国庞大的医药制造产业中,专注于儿童用药生产的药企非常少。截至2019年9月,在我国6000多家药厂中,有儿童用药研发及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过 30 家,而专注研发、生产儿童药的企业更是不过10家。我国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因风险等原因普遍不愿自己的孩子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导致了医药企业招募受试者进度缓慢。另外,儿童依从性差、临床观察等方面均较成人复杂,因此儿童用药研发时间长、资金成本高,国内药企没有足够动力进行儿药研发。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中国 90%的药物没有儿童剂型。中国儿童用药市场供需的失衡,也呈现出“三少两多”的市场特点,即品种少、剂型少、剂量规格少、普药多、不良反应多。家长喂儿童吃药时,常常是“剂量全靠猜,吃药全靠掰”。根据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0-14岁的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数约两成。但由于儿童抵抗能力较低,生病次数较多,按道理而言儿童医治用药需求要大于平均水平,儿童用药所占比重也应大于平均水平。但事实是,2017年我国的儿童用药市场仅占整体药品市场的5%。目前由于政策的推动、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儿童用药的质量要求和价格承受能力总体上升,儿童用药消费需求旺盛。儿童药市场规模(包括医生开处方药时给儿童使用药品减半部分)已经突破1200 亿元,近年以来市场增速保持在 8.5%左右,高于整个药品市场的平均增速。在这个背景下,葫芦娃的确是少见的儿药标的,并且在细分行业是龙头。根据中国非处方药协会行业统计数据,葫芦娃位居 2018 年中国百强工业儿童感冒咳嗽类产品 OTC 销售第二名。2018 年葫芦娃小儿肺热咳喘产品(含颗粒及口服液)在OTC市场的占有率为 26.64%,位居行业第二位;肠炎宁产品在OTC市场的占有率为10%,亦位居行业第二位。乍一看,葫芦娃选择了一条不错的赛道,但这个行业龙头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呢?二 营收增长有水分,“行业龙头”的含金量有多高?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和肠炎宁是葫芦娃的核心产品,这两种药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葫芦娃的发展前景。上面提到葫芦娃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产品的市占率居行业第二。但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第一是葵花药业,其市占率接近70%,在整个市场拥有绝对垄断优势。整体来看,该药并不是新药,不同厂家的产品同质化明显,而且竞争格局已经非常稳定,葫芦娃难以从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手中抢夺市场份额。而更致命的是,该产品的市场本身非常小,2018年总销售金额才不到13亿元人民币。一个天花板明显、竞争格局已经稳定的赛道里,葫芦娃未来很难保持很高的成长速度。葫芦娃的肠炎宁产品也面临类似的困境。葫芦娃股份市占率位居肠炎宁OTC市场第二位,和行业第一的康恩贝的差距很大。康恩贝几乎垄断了整个零售药店端的肠炎宁市场,2019年占比高达九成。葫芦娃要和康恩贝对比,并没有明显的竞争力。可但是,核心产品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葫芦娃还是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事实上,葫芦娃营收的大幅增长,是存在些水分的。过去数年,葫芦娃的产品实现了量价齐升。其中在销售方面,葫芦娃大力开拓新渠道,并进行广告推广,推动销量的铺开。而在更重要的价格方面,葫芦娃主要由于“两票制”的影响,药品出厂价格上涨明显。这样的价格上涨,并非受益于实际经营,不过是在新政策下,名义价格发生了变化。过去,由于药品流通链条长、流通秩序较混乱,挂靠经营、过票洗钱、买空卖空、带金销售等问题突出,“两票制”应运而生。“两票制”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在“两票制”下,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所以该政策被简称为“两票制”。“两票制”有利于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规范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最终达到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效果。但从药企的角度来看,“两票制”无形中推高了药品出厂价格。"两票制"以前,药企将药品直接销售给经销商,然后由经销商进行销售活动,由经销商承担销售成本。现在,药企名义上是自行完成销售任务,承担销售成本,下游客户由经销商变成药品配送企业。由于理论上销售环节的执行人变成药企,因此销售成本由药企承担。药品的出厂价需要覆盖销售成本,因而有所上升。但从业务层面看,销售环节的成本并没有大幅下降。因此,这样的提价并不存在实际经营层面的意义。对于一家OTC端的药企来说,价格上涨是营收最为重要的驱动力,但公司是否具备主动的产品定价能力,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而OTC品种是否具有主动定价能力,则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稀缺性。具有稀缺性特点的产品,一般是因为原料稀缺或处方稀缺。比如片仔癀原料中包含天然麝香和蛇胆,需要取得行政许可才可取得原料,天然安宫牛黄丸的原料中包括天然牛黄,是珍贵难以取得的原料,生产产品的原料稀,使得产品难以复制。而处方稀缺的产品是指处方难以获取或复制。比如片仔癀、云南白药,这两个品种取得国家绝密级配方认证。这些产品需求刚性,难以替代,消费者价格不敏感,提价空间很大。而葫芦娃的产品,原料和处方都不具备稀缺性,产品同质化明显,市场上生产的厂商并不少,自然不具备领先的产品提价能力。随着公司完成向“两票制”的过渡,价格上升的驱动力消失。未来,葫芦娃面临着营收增速放缓的压力。三 家族管理企业,实际控制人曾触犯刑法前面提到,“北有小葵花、南有葫芦娃”。这是因为葵花药业位于黑龙江,葫芦娃药业位于海南。两个儿科用药龙头分列于祖国的一南一北两个端点,却有着诸多的共同点。从股权结构来看,葵花药业和葫芦娃药业都是夫妻店的形式。葵花药业创始人及原实控人是关彦斌、张晓兰夫妇,而葫芦娃创始人及实控人是汤旭东、刘景萍夫妇。葵花药业没有逃过“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铁律。2017年7月13日,葵花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夫妇关彦斌、张晓兰离婚。张晓兰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关彦斌。投资者对这场离婚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十分满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1月29日,葵花药业原董事长关彦斌涉嫌故意杀人被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批捕,意图杀害的对象正是前妻。随后关彦斌两个女儿关一、关玉秀火线接班分别任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管理层的动荡对公司经营影响很大。而在葫芦娃的股权结构中,刘景萍通过持有葫芦娃投资间接持有27.85%的股权,并通过中嘉瑞投资间接持有0.04%的股权。汤旭东直接持有公司的3.04%股权,并通过葫芦娃投资间接持有18.56%的股权,通过中嘉瑞投资间接持6.12%的股权。夫妇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葫芦娃药业55.61%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这种夫妻店的模式下,任意一方实际控制人的行为都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而葫芦娃的实际控制人之一汤旭东就曾涉嫌犯罪。汤旭东曾任海南康力元药业有限公司经理、康力元制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7年,汤旭东为了给所在单位在浙江省金华市购地建厂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构成单位行贿罪,被盐田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康力元在某种意义上是葫芦娃的前身,它与某居委会一同设立了康力星制药,也就是后来的葫芦娃。另外,除了汤旭东夫妇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汤旭东的多个亲属持有葫芦娃药业股份,具有典型的家族企业作风。汤旭东儿子汤琪波通过持有中嘉瑞投资间接持有0.15%的股权;汤旭东弟媳卢锦华直接持有5.43%的股权,汤旭东侄子汤杰丞直接持有5.22%的股权,两人还通过孚旺钜德持有公司15.98%的股权。另一方面,葫芦娃多次出现生产违规问题,似乎也印证了家族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诸多不足。过去数年,葫芦娃多次被海南省药监局通报批评。另外,葫芦娃还存在着诸多关联方与关联交易。据其他媒体质疑,葫芦娃在多次增资中,对不同交易对手的增资价格存在较大波动,存在着利益输送的可能。四 结语2017年-2019年,葫芦娃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亿元、3.9亿元、5.5亿元,占同期营收的22.2%、39.4%、42.0%;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 1962.2 万元、4333.4 万元和 5166.0 万元,均低于营收的5%,且销售费用十倍于研发费用。2019年,葫芦娃股份的销售费用率为42.09%,而葵花药业的销售费用率才29.21%。远高于可比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让葫芦娃疑云满布。目前医药生物板块走势喜人,但股价上涨更多地还是基本面的体现。葫芦娃虽然是少见的儿科用药标的,但细分行业天花板低,核心竞争力和定价能力都略显不足。上市后的葫芦娃能否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回报?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海外疫情蔓延之下,国际纺织服饰品牌们依然是一片哀嚎。 这不,就连全球服饰老大耐克也抵不住如此冲击,发布了不及预期的财报。 据财报显示,第四财季(2020年1月到3月),耐克全球营收为63亿美元,同比下降38%;单季亏损7.9亿美元(超过50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9.88%。 与此同时,就在耐克宣布收益惨淡的同一天,耐克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向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警告员工公司即将裁员,预计将分2波(7月以及秋季)进行裁员。 “很快,我们将被迫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这可能会导致工作的净减少。” 受上述消息影响,昨晚美股盘中耐克股价一度暴跌,截止收盘其股价下跌6.4%,报93.67美元。而需要指出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月份以来其股价便一路下挫,近期才止血回升,期间累跌超2%。 (行情来源:wind) 不难窥出,即便是全球服饰的老大,也难抵这一波新冠疫情的冲击。 1、单季度巨亏50亿元,但亮点仍存 6月26日晚间,耐克发布了2020财年财报(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及第四财季财报((2020年1月到3月)。 从全年业绩来看,由于前三季度保持可观增势,该公司全年营收跌幅不大——从2019财年的391亿美元降至374亿美元,同比下跌4.38%。另外,净利润则同比下跌36.98%,为25.39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而在这一份财报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第四财季的表现,由于这一季报期限为今年1月至3月,恰好涵盖欧美疫情高峰期,因此其大幅下滑的业绩不得不让人虎躯一震。 据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四财季,耐克实现营收63.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01%,低于预期的73.8亿美元;单季亏损7.9亿美元(超过50亿人民币),同比下179.88%,这对于耐克而言,这是一次罕见的失误——在过去8年中该公司仅2次未达到盈利预期。 (图片来源:wind) 对于业绩的下滑,耐克在财报中解释称,疫情期间,线下门店大量关闭,批发客户的产品出货量降近50%,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而财报数据还显示,因受疫情影响,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亚太和拉美地区大部分耐克自营和经销商门店关闭。 此外,耐克第四财季的业绩大幅下滑,还体现在毛利率上。据财报显示,受到疫情冲击,第四季度,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820个基点至37.3%。公司称,毛利率下滑的因素包括产品和供应链成本上升,库存水平增加。 不过,在耐克这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中,也还有其他看点值得注意。 一是,耐克大中华区表现优异。剔除汇率影响,第四财季耐克大中华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至16.47亿美元,是集团在全球唯一获得销售增长的区域。不过,除了大中华以外,这一财季,其他区域市场均遭遇高达四成的销售下滑。 此外,大中华区2020财年营收达到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同样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区域,并连续6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年内息税前利润为24.90亿美元,同比增长5%。相较之下,欧洲、非洲及中东全年销售同比下跌1%,北美本土下滑9%,亚太和拉丁美洲则微涨1%。 二是,线上销售数据激增。据财报显示,耐克试图通过线上销售弥补线下的损失,第四财季,该公司线上销售激增75%,约占总营收的30%。全年来看,2020财年,耐克数字业务同比增长49%,各个地区均表现出双位数增长。而受益于在线销售的激增,其总体销售下滑的状况也有所缓解。 此外,在数字化销售上,该公司此前设定的目标是到2023年实现30%的数字渗透率,但由于新冠疫情,这一时间表被迅速加快。 三是,子品牌乔丹表现突出。据了解,乔丹品牌在耐克主品牌的销量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唯一一个出现逆势增长的品牌。财报数据显示,Jordan品牌全年流水增幅达16%,运动生活系列Sportswear微涨1%,耐克篮球系列NIKEBasketball下滑4%,跑步、训练和足球品类则跌逾10%。 同时,乔丹品牌的销量在2020财年的增长幅度超过50%,收入接近10亿美元。同时,在过去这一年,乔丹品牌的批发销售达到36亿美元,零售销售则达到7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乔丹品牌在二手市场的销售。 上述数据表明,在疫情的冲击下,耐克虽然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但也不乏有一些亮点存在。 此外,随着疫情形势有所好转,截至6月25日,全球约90%的耐克门店已经恢复营业,零售流量持续改善。其中,在北美地区,约85%的耐克门店重新开业,但大部分仍选择缩短营业时间。此外,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约90%门店重新开张,大中华区则几乎所有门店恢复营业状态。 2、仍获机构看好,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耐克单季度巨亏50亿元让投资者们大吃一惊,但却仍有不少机构对其表示积极的态度。 其中,资管机构AscentWealthPartners的总经理托德-戈登(ToddGordon)表示,“我们认为,耐克很好地显示了未来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以及中国消费者整体是如何表现的。在2月底的季度,耐克在Covid之后重开了80%的门店,且在国内和零售店全部停业之下,其很好地向电子商务销售进行了转移”,其还预计耐克未来将加强其电子商务平台。 实际上,也正如Gordon预计一样,耐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马特·弗兰德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不仅仅反映实体零售面临的短期挑战,更是未来新市场战略转移的一个信号,公司将把其作为其战略的下一阶段。” 而由于看好耐克接下来的布局,Gordon将买入行权价为105美元的看涨期并出售行权价为110美元的看涨期权,到期日为8月21日。 除此之外,目前投资银行对耐克的评级没有改变。JP摩根维持耐克评级为增持,最新目标价为104.00美元。摩根士丹利维持耐克评级为增持,最新目标价为119.00美元。瑞士信贷维持耐克评级为跑赢大盘,最新目标价为111.00美元。 综合上述讯息来看,大行机构仍维持对耐克的买入评级,主要还是在于耐克的增长逻辑没有改变,而这将会给它继续带来业绩增量。 一是,从在大中华需求来看,目前我国运动鞋服市场体量及需求都十分庞大。 据Euromonitor的数据,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7.38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45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相比于美国、德国、英国,我国的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速从2015年至今就遥遥领先,增长动力十足。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出减少外出运动对我国运动鞋服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疫情彻底控制之后,人们运动消费潜力得以释放,而结合疫情时期人们锻炼身体意识的培养、体育政策的出台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刺激,未来国内运动鞋服行业仍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释放出来。 (图片来源:万联证券) 二是,从电商引流方面来看,耐克短期通过电商引流等方式减轻疫情冲击,但同时长期竞争优势也不变。 据了解,耐克是一家较早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运动服饰企业,此举具有前瞻性,这使得公司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际得以迅速反应,更有效地减轻线下关店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在中国受到疫情冲击的时候,消费者需求并没有消失,耐克迅速利用电商等渠道进行销售,并进行库存的灵活管理,缓解了一定的线下关店损失。与第三季度初相比,到第三季度末,所有耐克活动APP的每周活跃用户增长了80%。活动APP上高的活跃度带动了商业APP的参与度,公司电商渠道增长增长30%。 根据公司业务的最新趋势,耐克对日本及韩国市场等地区也采取了类似大中国区的应对措施,目前经营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经营状况。 此外,维护耐克的增长逻辑还主要体现在其财务水平上的抗压韧性。对于耐克而言,在充满挑战的疫情期间,流动性不是问题。其财务一直以来都比较具有韧性,长期以来保持高质量的资产负债表,出色的投资级信用评级,充足的资本获取渠道以及强劲的经营性现金流。 基于上述,不难看出,耐克虽然由于疫情的关系业绩表现不及预期,但基于内在强劲的增长动能,市场对其包容度还是蛮高的。
19日凌晨,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宣布,格力“智惠618·健康生活家”主题直播活动创下102.7亿元的销售记录,超越半个月前董明珠6月1日直播销售65.4亿元的成绩。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在当天的直播中,董明珠继续携手线下3万家门店,并与世界冠军邓亚萍,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党委书记、索菲亚集团总裁柯建生等嘉宾一起,在智慧家居场景中共同体验格力全品类的电器产品。 今日,格力电器的股价高开0.76%,盘中最高上涨1.48%,此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发稿时间,涨幅为0.69%,股价现为58.46元/股,成交11.07亿元。 (图片来源:Wind)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的冲击下,依赖线下门店销售和上门安装服务的部分家电品类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业绩出现了下滑。 2020年一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209.09亿元,同比减少4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58亿元,同比减少72.53%。 (图片来源:Wind) 迎合潮流,大力发展线上成为了最好的自救措施,格力电器也趁势进行了多次直播带货活动。 4月24日晚上,董明珠在抖音开启了首场直播,格力推出了近40款产品,其中价格139元的充电宝售出了138台,格力电风扇,落地扇等产品的销售数量均是个位数。 从全场来看,观看人数最高接近20万,多次卡顿,导致观看人数一度下降至5-6万,最终销售额23万元。 5月10日,董明珠在快手平台再战,平台派出了知名主播二驴夫妇帮助介绍产品,3小时的直播,最终成交额达3.1亿元。 5日后,董明珠在京东进行了第三次直播,直播间共有733万人观看。最终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晚成交额突破7.03亿元,创下了中国家电行业直播带货的最高成交纪录。 6月1日,在格力品牌日直播活动中,董明珠带领格力电器在直播当天创下了65.4亿元的销售纪录,刷新了上述的直播带货销售记录。 算上618的成绩,董明珠5场直播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7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格力电器举行的2019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透露,自己的线上店铺在2019年销售格力电器产品达到3.5亿元。 另外,根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19年中国家电行业线上市场零售额约3108亿元,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达到38.7%;线下市场零售额约4924亿元,同比下降5.8%,市场份额达到61.3%。 对比这些数据不难发现,格力电器5场直播的带货效果相当不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的销售方式需要进行变革。
大族激光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在研光刻机项目分辨率3-5μm,主要聚焦在分立器件、LED等领域的应用,今年有望实现小批量销售。
有一种速度叫“精选层速度”,上周6家企业成功过会,周末也不休息,本周还有5家等待上会。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本周周末就会有11家精选层企业过会。其中,6月10日首批过会的颖泰生物、艾融软件,在过会两天后就获得了证监会核准。这让市场再一次感受到精选层推进的高效。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委员会2020年第3次审议会议(普通程序)于2020年6月14日上午召开。龙泰家居、佳先股份均成功过会。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做竹制品的龙泰家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近9成销售都来自宜家家居,是宜家的竹制菜板的主要供货商。经常到宜家买东西的朋友,可能在宜家看到过他家的产品。 1、福建龙泰家居是全国竹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龙泰家居于2014年12月10日挂牌新三板,属于以生产竹制用品为主的竹家居、家具制造业。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拟募集资金2.55亿元,将投资于竹及竹木复合弯曲家居生产线建设项目、研发设计创意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公司官网介绍,福建龙泰竹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10年,注册资本5,473.5万元,总资产近2亿元,现有员工近600人。是一家专业从事竹家具、竹家居用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外贸出口型股份公司。公司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主体厂房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是福建最大的竹制品生产制造商之一,也是全国竹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公司所处的福建省南平市被称为“中国竹子之乡”,这里的竹林种植业发达,竹林面积约占全国的 1/10,具有发展竹产业的良好资源和区域优势,因而能够为竹制品企业采购提供稳定充足的原材料。 公司目前有三家子公司:南平竹百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福建迈拓钢竹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和福建展拓创意家居有限公司,分别从事境内、外电商业务、“钢+竹”混合材料的家居产品以及竹质、木质弯曲家具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2017年10月,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自主研发团队,有较强的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截止目前,已拥有5项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外观设计专利,此外已公布待审批通过的发明11项。 公司通过诸多国际权威认证:FSC FM-COC全产业链认证、SA8000认证、欧洲BSCI的社会责任审核、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法国BV公证行、欧盟木材法规DDS认证等,公司2017年度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企业榜》。 2、龙泰家居的第一大客户一直为宜家 龙泰家居2017年~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2.38亿元、2.74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364.94万元、4692.57万元、5531.83万元。龙泰家居连续五年都保持着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尤其2016、2018年净利润更是暴涨超过100%。公司20%的资产负债率,且经营净现金流一直大于净利润。公司2020年一季报显示,1-3月公司营收小幅增长,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6.59%。可见公司一季度生产销售基本维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龙泰家居的销售非常集中。龙泰家居的《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显示,其2019年度第一大客户销售占比近9成。2017年度至2019年度,龙泰家居的第一大客户一直为IKEA(宜家),该期间,龙泰家居向宜家销售的金额约1.32亿元、1.95亿元和2.39亿元,占龙泰家居整体销售收入比重为83.18%、82.02%和87.48%。 挂牌委在审核中也重点询问了这一问题:报告期内,发行人前五大客户占比超过90%,其中第一大客户IKEA占比80%以上。挂牌委要求进一步说明对单一客户销售占比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构成对单一客户的重大依赖,该集中是否可能导致发行人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发行人有无分散客户集中度而拟采取的措施,挂牌委要求补充说明在报告期内除宜家以外的客户拓展状况。挂牌委要求保荐机构进一步说明核查程序并发表意见。 3、毛利率高于其同行九川竹木和湖南竹材的水平 作为宜家供应商,龙泰家居的毛利率水平尚可。2017年至2019年度,龙泰家居的毛利率约28.72%、30.42%和32.01%,高于其同行九川竹木和湖南竹材的水平。龙泰家居人力成本近年剧增。2017年至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人工分别为1483万元、2306万元和2489元,系该公司人数和薪酬增长较快。 另外,龙泰家居被指“夫妻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连健昌、吴贵鹰夫妇合计直接持有公司39,354,971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1.65%。同时,连健昌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吴贵鹰担任公司董事,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决策。根据公开发行说明书,龙泰家居员工人数达到813名,而高管仅3名:总经理叶学财、财务总监王晓民、董秘张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