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欧特克大中国区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邵建表示,工程建设行业正在迎来数字化的浪潮,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先进科技正在深刻影响工程建设行业的未来。 他表示,建筑行业利润率比较低。很多地产头部企业已经看到了数字化的巨大潜力和效益,并积极拥抱数字化。比如说恒大、万科、碧桂园等。在7月31日,易居中国也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多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他认为在地产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关键趋势,数据驱动的洞察、智能化的工作,建造与制造的融合。 在数据驱动的洞察趋势方面,关键词是以数据为中心,数据使团队合作成为可能。而数据也可以让团队快速地去探索新的想法。对于数据的观察,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定。 在智能化的工作方面,关键词是衍生式设计,是与传统基于经验的设计流程完全不同,革命性的设计方法,消除了创作过程中的基于经验的猜测。衍生式设计可以利用云的力量和计算速度来探索每一个可能的选项。可以根据所需决定哪些选项对项目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衍生式设计是迈向人工智能设计的重要一环。计算机程序将通过设计对它提出的建议,从而加速衍生式设计。 机器学习将利用其新的数据神经系统的输入,对现实世界做出智能的感知和反应。当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实现自己的见解并实现创造性的飞跃时,它将会从根本上改造设计师的角色。提供他们的指导和经验,这将是科技和人性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融合,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激动人心的未来。
王鸿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现场直播》》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秘书长李波表示,近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几经周折,从过去坐等升值到活下去,再逐渐回归到房住不炒的本质,逐步演变成聚焦产业的主体。房地产企业业务边界不断拓宽,业务运营与风险管控制压力随之增大。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存量业务中寻找更多的契机。现代化的房地产市场,如何运营数字化思维,将房地产行业的流程、营销、服务在线化,在组织层面重塑十分重要。 2020年在疫情黑天鹅的催化下,从网上卖房到智慧社区,房地产全链条的数字化进程得到提速,在疫情影响下,既有饱受冲击者,也有业务重启者,在这背后展现出了企业综合实力的不同以及数字化能力的差异。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在营销环节发生的一些数字化、智能化的变革。 从2020年上半年地产销售结构来看,尤其注重线上续客,疫情爆发后,全国1000家售楼处被叫停做起了线上售楼处,部分销售做起了网红线上卖房。由于缺少实地看房的环节,难以促进最终的交易。 开发商提供了各种菜单,包括多重购房优惠等,随着不断的创新和尝试,线上售房机制虽然还未成熟,但是在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房地产营销新模式。因此,可以说疫情给了地产行业一个重新探索和思考的时间。其次,物业的运营方式也在疫情影响下加速变革,社区服务逐渐智能化。疫情下,人们普遍意识到物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业主的黏性在持续增强。业内看来,这将有利于物业发展。 过去,业主对社区服务、物业服务的期待并不高,这次疫情后,改变了物业社区的管理方式,促使不少企业加大了社区运营领域的投入。包括结合疫情的管理手段以及生活服务,由此带动社区业务模式的变化。 在疫情期间,更多贴合生活的业务应运而生,要联合更广泛的生态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这将会成为未来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尽管数字化带来的效益巨大,但是与金融和互联网行业比,地产领域才刚刚踏上数字化的列车,未来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和推动条件。对内,有形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施,在合规性、可靠性、安全性、伦理性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企业和供应商进行准备。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开发商、运营商、中介服务机构、物业服务企业、家装家居等企业,都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模式,了解哪些新兴技术等在变革房地产行业,以及如何将自身的业务与场景、需要相结合。 带动房地产相关的科技产品研发、智能智慧系统成熟。要强调高效运转效率带来的有人情味的美好生活。5G时代的到来,多领域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用户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也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连通的范畴,而将是全国性、多样化的,将通过技术实现多种场景与需求的连通。房地产数字化发展到今天,方向越来越清晰,通过数字化为业务赋能成为当前的重要趋势。而考虑到房地产科技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政策推动以及技术升级,有望取得更高的成就。
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在今年的榜单中,最大的看点是已经连续8年引领全球科技企业的苹果公司,终于被亚马逊超越,后者凭借2019财年2805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跻身第9位。 亚马逊超越苹果并不是个例,如出一辙的是,在10年前引领全球科技企业的IBM,今年排名只有118位,已经被来自中国的京东所超越,京东在今年世界500强的排名大幅跃升至102位。 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已经走过近50年,IT产业的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过去50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IT产业也只是构建了商业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未来50年,人类将进入到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时代,这将引领各个行业突破既有认知,进入到全新的增长时代。 随着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的窗口期逐步关闭,以京东、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流量巨头,先后启动“toB”的产业战略,通过将服务对象和领域扩容,锁定新的增量市场。 以亚马逊为例,其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商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公司,京东也不仅仅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平台,同时也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面向产业互联网,京东体系内更具成长性的力量来自于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其是一家以AI驱动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科技公司,目前已经服务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利用京东零售业务积累了十几年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与物流数据等等,京东数科构建起一个数据驱动的风险定价模型,并在数据的基础上大量应用AI、数据技术、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了强大的风险定价能力。 京东数科认识到,随着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金融行业,其他众多行业也都急需产业数字化的支持。将产业数字化能力从金融场景拓展至更多行业场景,正是京东数科的机会所在。因此在2018年12月,“京东金融”正式升级为“京东数科”,并将业务板块拓展至AI技术、AI机器人、智能城市、数字营销、金融科技等几个全新的领域。 “京东数科坚持以科技为基础,以数据为要素,以价值为中心,以共建为理念,从金融科技、资管科技、数字农牧、数字乡村、数字营销再到智能城市,既实现了技术上的进阶,又实现了科技与实体产业更好的融合。”在京东数科CEO陈生强看来,这些产业数字化服务模块看起来和京东数科大有不同,但所有这些模块都有着一样的底层逻辑,是有着共同内核的数字化操作系统,为各行各业打造数字化的“根系”,支撑着场景中各项数字化应用与产品的正常运行。 不同于阿里以云计算作为ToB业务的突破口,腾讯以C2B和连接一切定位自己,京东数科更强调四大能力:用户、数据、技术和行业know-how。区别于传统的toB科技公司,京东数科具备额外的用户和数据能力。正是具备这样两种新的能力,京东数科不仅能够助力客户降本增效,还能够直接带来收入的增长。 面对全球经济已徐徐展开的智能化浪潮,京东正在服务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实现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和模式升级,最终实现新的增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公平与普惠的社会价值。
以“数字化人事管理”方案为例,千帆提供覆盖员工培训发展、考勤排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人员招聘等各环节的产品,帮助企业实现人事管理全面线上化,在提升员工体验和满意度的同时,也可帮助企业掌握人事数据、支撑战略发展。 在“数字化财税法”方案中,千帆提供了财务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电子合同系统、费控报销系统、计薪个税系统等,以数字化手段管理企业的财务、税务、法务等合规事项,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合规风险。 腾讯云副总裁答治茜表示:“在企业经营生产的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SaaS产品,企业面临着挑选难、集成难等问题。这也是我们推出综合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即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SaaS服务,降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做好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 腾讯SaaS生态“千帆计划”于2019年10月底发布,包括SaaS臻选、SaaS技术联盟和SaaS加速器三大项目,该计划为SaaS企业提供技术、商机、培训、资本等服务。截至目前,“千帆计划”已经吸引了1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覆盖30多种SaaS类型。
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鼓励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为软件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新政策鼓励自主可控,国产化对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应用平台系统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8月6日,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在接受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的目标是服务超过千万家的企业客户、汇聚超过十万个服务企业的生态伙伴、实现千亿元营收。”用友网络CEO兼总裁陈强兵对记者表示,“公司在1.0阶段做了中国排名第一的财务软件,在2.0阶段做了亚太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和ERP软件,在现在的3.0阶段,我们希望做成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平台。” 用友3.0战略专注云服务 8月6日,用友发布3.0战略阶段核心平台和产品YonBIP用友商业创新平台(BusinessInnovationPlatform,BIP)。YonBIP基于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及5G、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数智化技术,提供营销、采购、制造、供应链、金融、财务、人力、协同等核心领域云服务和金融、能源、建筑、汽车、烟草、财政等行业云服务,并与生态伙伴开展合作,全面支撑企业、产业链与价值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 今年7月1日,用友网络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4.3亿元,其中45.97亿元募资将用于建设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 “此次融资把BIP作为主要投资方向,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也与用友在新阶段的自身发展战略相契合,即打造全球领先的企业用户云服务平台。”王文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募资到位后将重点投向三个方向。一是BIP的持续研发投入;二是生态体系的构建;三是YonBIP市场客户的运营,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的建设,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 “当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集群式发展,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过去,我们更大程度上是跟随者和学习者,但在现在的产业发展环境下,中国厂商有机会在新一轮商业创新中取得领先。”王文京表示。 政策助力国产软件产业腾飞 在王文京看来,最近几年国家持续出台涉及数字经济、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政策,对于国产工业软件、大型应用系统产业的扶持和促进作用非常大。 王文京认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目前仍处在从初级到中级的过渡阶段,但一些行业领先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准,部分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已经处在全球第一方阵。可以预见,在这次数字化创新浪潮中,可能会有一批中国企业会继续引领潮流,继消费互联网位列全球前列之后,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领域也会走到全球前列。 此次出台的“若干政策”正好与用友网络目前重点布局的商业创新平台相契合。“YonBIP是对接工业软件、应用软件的核心支撑平台,新政策的出台对我们是极大的利好。我们之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积累,中国企业现在正在经历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这既是中国商业环境面临的挑战,也是独特场景的需要,比如,国内的营销模式、财务处理和人才应用均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此外,新政策鼓励自主可控和国产化,这对用友发展国产工业软件和企业应用平台系统是一次特别难得的机会。”王文京表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数字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不仅仅是此次疫情带来的新的机会,而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门槛的必然。比如,5G普遍应用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将进入成熟阶段,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将更具优势。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也将加速。用友网络作为领先的国产软件平台,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机会非常巨大。
记者获悉,8月7日,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与盒马鲜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衢州共建数字农业示范区,一期面积达到1.1万亩,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盒马村。 盒马村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的典型代表,产销提前对接的订单农业,打破农业生产、销售的信息壁垒。示范区建成之后,衢州将成为中国华东地区的数字化菜篮子,也将成为连接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数字农业重要节点和示范样本。届时,大量品质上乘、产量稳定的果蔬将向上海、杭州等城市持续供应。 具体来看,生产端,衢州将建设万亩水生蔬菜基地、富里万亩农田基地,用高科技体系和衢州的好山、好水、好土地,种出数字化的好田,打响衢州农产品的品牌;供应链端,建设盒马蔬菜加工、包装、配送基地,建立衢州到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南京等城市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让衢州拥有辐射华东乃至全国的数字化供应链能力;销售端,盒马、天猫、淘宝、大润发等线上、线下平台全面对接,采用社区团购、直播等多种互联网销售形式。 农业示范区将建在衢州市衢江区,涵盖四大板块、八大基地,囊括蔬菜、水果等核心品类。目前,一期项目已开工,涉及两个乡镇、6个村,2650亩土地率先升级,为中国最大的盒马村打造基础。
怎样才算成功数字化转型? 谈起这个话题,可能得上演一出21世纪版的哈姆雷特舞台剧——1000个人心中,就有1000个不同的见解。 人们对待数字化转型,喜欢用赋能、智能、云计算、中台、颠覆、转换、融合、重构、升级等各种冠冕堂皇的词语来形容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但我们却忘了「商业基本功」: 这是一个商业战场,对于想要数字化转型的商业组织“企业”来说, 数字化转型目标有且只有1个 ——赚更多的钱。 所以,当要回答“怎样衡量成功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时,有且只有1个答案: 您的企业是否已经通过数字化赚到更多的钱? 我将之总结成一条公式: 数字化转型 = 创造商业价值 = 消费者触点×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员工触点×数字人效 = 赚到钱 什么意思?其实并不复杂。 过去两年,在帮助一家餐饮企业从0到1成长到独角兽、半年获得1000万会员的过程中,凯利也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数字化、IT的新概念、新名词困扰,像数字化、中台、ERP、CRM、POS等等,还有最近两年流行的像什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据中台、新零售等等各种各样的概念。 有一些企业主朋友,也被这些名词搞得挺焦虑,就觉得,哎呀,不懂点IT和数字化,感觉都要被社会淘汰了。 看到竞争对手上了个小程序或者中台,市场份额在不断的占领市场,就会误以为这是数字化系统的功劳,正在发挥显著作用。 然后,就很较真地,自己也得上中台、招团队、做系统。 结果吭哧吭哧、鼓捣了一两年,烧掉了八位数学费,研发出来的东西,却没有员工和消费者在用,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瓶。 过度的数字化概念化,正成为21世纪的一股新宗教迷信,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那究竟怎样才算数字化转型?凯利认为对于商业组织来说:无法跟赚钱挂钩的数字化都是耍流氓。 一只鞋的社交网络 数字化转型如何跟钱挂钩? 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定义好,究竟什么才算是数字化,什么才算是数字化转型?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的先行者他们是怎么做的,以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耐克作为例子。 相信耐克这个品牌大家都是在熟悉不过了。 说起这个品牌,大家脑海里面划过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对,它是卖鞋子的。 它是一个在运动鞋领域领先的品牌,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耐克以前,阿迪达斯、匡威原本才是这个市场的领导者,而耐克则是后来者。 阿迪达斯曾经在70年,在运动鞋和体育用品市场,占据支配地位。 但是,我们来看看这张图,今天耐克的市值,接近是阿迪达斯的10倍。 我们回看一下耐克的整个发展历史,从2006年以后到今天为止,它的整一个市值的走势,发生了一个大幅度的上涨,而在2006年以前他们持续了十几年的平稳发展,没有过太大的起伏。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耐克的竞争对手是谁? 这不是个废话,它是卖鞋的,他的竞争对手自然就是像阿迪达斯、还有像匡威等等的其他的运动鞋品牌是吧? 事实上,耐克它是一个运动鞋品牌。但是他所面临的竞争并不止于鞋本身。 想想,消费者,买运动鞋,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鞋,是为了运动。 进一步的扩充,他其实不止是运动鞋行业,而是运动行业。 我们假设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爱运动了,那压根就不会有人去买运动鞋了。 所以,它的竞争对手,还包括着一些能驱动用户对运动的热爱的一些产品和服务。 比如…Runkeeper、Endomondo这些跑步app,都是它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能引导用户对运动的热情。 所以我们会看到,从2006年开始,耐克就围绕着整个运动行业,延伸出来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产品。 比如,凯利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iPod还在流行的年代,就有一双Nike的科技鞋,能跟iPod进行连接互动。 之后,它还延伸出来了,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尝试,包括跑步社区(nike+ running club),像我们国内的健身社区Keep,也是以这个为原型借鉴的。 还有像我们今天熟知的一些手环,最早也是Nike引领流行起来的。 除了把用户拉到线上,组建各种线上的社区外,记录用户跑步习惯,Nike同时还把这些用户从线上带回到线下来,赞助各种各样的运动比赛,在全球积累了几千万的粉丝用户。 你看,这一系列的数字化操作,跟我们所熟悉的ERP、OA是不是很不一样?但是效果呢? 通过这些数字化动作,消费者们更爱运动了,耐克品牌的粉丝们越来越多了,鞋就越来越好卖了,耐克的品牌记忆,也越来越深了; 这哪止是一次IT和数字化转型,这明明就是一次商业转型,从原本卖鞋的公司,变成一家科技驱动的品牌公司,踏上了新的财富之路。 所以,在这里我想表达的一个核心的观点是: 数字化本身它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数字化可以实现新的商业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商业转型。 你看,当别人在利用数字化产生全新维度的商业业务时,你却在纠结ERP、CRM,还是ABC。 所以每天我们只是单纯的在讨论什么APP啊、小游戏啊、ERP啊,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系统和工具时,你要明白,这些东西本身对于一个企业经营来说他是没有商业价值的。 难听点来说,他们甚至说只是一堆成本和费用,资产都算不上。 好了,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对数字化的基本认识,那我们就可以衡量我们数字化的产出了,那就是——数字化转型是否给我们企业带来了商业转型。 衡量商业转型,最简单的衡量标准有3个: 1.你的营收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原本是一个通过线下门店去卖奶茶的企业。 你现在交易转移到了线上去,订单成交发生在数字系统里面的,这算是你的营收结构发生了变化。 2.你的用户触点,是否发生了变化?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原本是一个通过线下门店去卖酱料的企业。 你建立了一些新的数字化形式,去跟你的消费者打交道,比如做了一个小程序,一群热爱厨艺的姑娘能在上面愉快地因兴趣而聚集,讨论烹饪的心得,这算是你的用户触点发生了变化,你直接跟消费者产生了交流。 3.你的用户数据,你是否拥有触达权?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原本是一个卖快餐的餐饮门店。 你开通了外卖平台,有大量的用户,但你无法获得你用户的电话号码,你无法二次联系到你的消费者,都被平台打码了。 你的消费者,变成了平台的数字资产。 到这里,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像CRM、ERP等等各种内部的系统,是否符合以上条件?是否称得上是数字化转型? 很多其实是并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它们对管理和效率实现了优化,但并没有带来商业转型。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否定ERP、OA们的价值,没有实现商业转型,但也并不代表他没有价值。 它们也是有商业价值的,比如可以在成本、费用、组织能力上促成一种新的优化。 所以并不是说它们不能商业转型,就不应该去做,只是价值的衡量维度和落地优先级不一样而已。 用户触点 当我们了解到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要商业转型,那既然是商业转型,那就要产生新的商业价值。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进行商业转型呢? 在这里,先了解一个我自己的非常核心的思考方法,叫用户触点。 那什么叫用户触点呢?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消费者与你企业接触的方式,我们把它叫触点。 怎样去理解,触点,我们跟消费者接触的方式? 我们先来想象一下一个画面。想象一下,20年以前,假设你是一家餐饮门店,你的消费者,是怎样去了解到你的? 那是一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的世界。 估计绝大多数的接触,都是路过,就是他们在现实世界里面,路过,看到了你的招牌还有宣传单,知道了你。 也有很多的接触,来自于道听途说,就是从左邻右里、朋友日常交流、看报纸,然后知道了你的店。 对,那就是20年前以前的情况。 OK,那来到今天,一个人人都有一台手机,每天花五六个小时盯着屏幕的今天这个时代。 我们思考一下,我们要了解一个餐饮门店,是走过、路过吗?是道听途说吗? 那是肯定不止了。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渠道,能去了解到一个餐饮品牌。 比如说很多的消费者,包括你自己,在吃饭之前,都会先逛一下大众点评、美团网啊等,同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渠道、非常地碎片化地可以去了解到一个品牌,像看电影的时候被植入广告、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朋友去安利一个餐饮品牌和广告等等等…. 所以,在现在,消费者跟品牌、跟餐饮企业的接触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关于触点这一个定义我觉得一定要记住。 在我看来,当我们深刻理解了触点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就可以掌握了数字化商业转型的大部分精髓了。 衡量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公式 理解数字化转型,真的很抽象,我们不妨,用一条公式,来给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下定义。 数字化转型 = 商业转型 = 创造商业价值 重复一次。 数字化转型 = 商业转型 = 创造商业价值 其实啊,利用数字化实现商业转型的公司,市面上的案例是不少的,只是我们经常误会他们本来是互联网企业。 比如,像美国的Netflix奈飞,美国流媒体巨头、世界最大的收费视频网站,最初其实是一家出租DVD光碟的实体店,到后面才发展转型成一家在线视频公司。 在中国,也有一个典型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叫阿里巴巴。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很诧异,阿里巴巴不本来就是一家互联网技术公司吗? 但我们其实回到他们的第一天,他们就是个做网页的,压根就不用编程。 最初的业务是B2B地推,没有淘宝、没有天猫、当然甚至也没有钉钉。这些业务都是经历过数字化转型过来的。 那究竟如何能像这些成功的公司那样,实现数字化转型、商业转型,踏上一条全新的财富之路呢? 那就是判断用户「触点」,基于这个,可以再总结成另外的一条可执行的公式: 创造商业价值= 消费者触点×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员工触点×数字人效 = 赚到钱 所有的IT系统,都是工具,是为了满足这个公式服务的。 当一件在喊做数字化的事,却无法跟赚钱挂钩,你得注意了,他肯定是在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