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WiFi6相关概念股有33家以上,A股市值合计超1.1万亿,3股市值超千亿,分别是工业富联(601138)、中兴通讯(000063)、三六零(601360)。芯片相关公司包括乐鑫科技、博通集成(603068)、海特高新(002023)等,模组和终端厂商有卓胜微(300782)、移远通信(603236)、共进股份(603118)等。 部分个股进入8月以来获得北上资金青睐。其中,广和通(300638)获北上资金增持超500万股,按照8月以来成交均价粗略计算,北上资金增持近4亿元居首。信维通信(300136)位居次席,获北上资金增持逾3亿元。另外,中兴通讯、卓胜微、深信服(300454)等个股也获得北上资金增持过亿元。
近日,《青岛市鼓励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公布。从注册落户、经营贡献等10个层面对总部企业予以扶持,在青岛新注册的总部企业,最高可给予4000万元一次性补助。 《细则》是《青岛市总部企业招商行动方案》的配套文件。除真金白银的奖补措施外,《细则》还对总部企业人才政策、资金、出入境等提供便利。人才方面,总部企业人才奖励主要用于个人业务创新、房租补贴、学习培训等支出。对总部企业中符合青岛市人才政策规定条件的专业人才,在办理居留和安家落户、职称评审、子女就学、住房、医疗保障等待遇方面,可申请享受青岛市引进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总部企业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和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通道,完成集团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未来,青岛将分类培育“5+N”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培育香港中路—山东路沿线、金家岭金融集聚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蓝谷核心区、青岛海洋活力区等五个重点总部经济区,鼓励各区(市)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区域性特色总部经济,在北方地区形成总部经济新的“磁场效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 会议指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下一步,一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二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三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落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三是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增加就业,会议决定,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 会议指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下一步,一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二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三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金融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前7个月已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提高金融支持政策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落实落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发放信用贷款等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三是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四是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为促进更多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增加就业,会议决定,在已对教师职业资格实行“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基础上,推进师范毕业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改革,并建立教师教育院校对师范生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制度。加快推进允许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开展教师教育院校办学质量审核,审核通过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可免试认定教师资格,便利师范毕业生就业,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今日做客时报会客厅时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在下降,居民储蓄在增加,再加上银行理财收益也在下降,股市增量资金有望增加。
1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 今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3450点,极度逼近7月高点的3458点,涨幅高达2.34%,带动大盘猛冲的又是大金融。 领涨板块之券商ETF、证保ETF飙超5%,银行ETF飚近3%。其中,中国人寿接连2个涨停板飚21%,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另外,成都银行从8月初以来飙升33%,最近2日大涨14%。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不过,创业板指仅涨1%,盘中还一度倒跌0.6%。最近8个交易日累跌5.7%,严重跑输沪指7.5个百分点。 创业板两大权重——医药、科技,近期表现较为弱势。其中,生物医药ETF8日暴跌9%,其中西藏药业从本轮高点回撤29%,智飞生物回撤23%。这可是今年以来医药板块的明星牛股龙头。 创业板高喊高打,今年前7月涨幅过大,医药类公司估值动不动就100倍起步,而近来机构抱团出现松动迹象。而此前一直被冷落的银行保险地产又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其实,最近一周A股涨得最好的就是保险、银行,表现最差的是医药。这跟主力资金流向保持一致。其中,最近一周净流出最大的是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 可见当前市场风格又在切换,整体风险偏好有所收敛。今日,沪深两市成交1.15万亿元,较上周五放量3000亿元,但整体量能并不太大,与7月中上旬的1.6-1.7万亿元差距甚大。 今日盘中,两次较大回撤,均有大幅放量,有点类似指数打掩护,主力出货的节奏。一根大阳线改变信仰,散户们可能又忙着追涨杀进去。这波行情沪指不排除会再次拿下新高,但接下来会不会再现7月多轮的“黑色星期五”,尚未可知。 2 今日A股大涨,与央妈的大手笔以及金融高层对A股的表态无不关联。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讲一讲。 1、央妈浓烈的爱 今日,央妈7500亿大礼包来了,包括7000亿MLF以及500亿逆回购: (来源:央行官网) 本次MLF操作的最大亮点在于“量”,这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续做规模为7000亿元,而本月MLF到期量为5500亿元,净增量为1500亿元。 收到央行大礼包之后,10年期、5年期、2年期主力国债期货合约纷纷上涨。这同样也是刺激今日股票市场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央行MLF超量续做与当前银行超储率较低、地方债发行压力较大等因素相关。但这不代表着货币政策又转向边际宽松了。看看7月的信贷数据,你就明白了: 7月末, M2余额2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前值是11.1%,预期是11.2%。 货币需求端,7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69000亿元,预期是18500亿元,前值是34300亿元。 信贷指标方面,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减少同比少增631亿元,而预期是12000亿元。 2、郭树清谈养老金 上周末,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上刊文,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表述,刺激着场内投资者的神经: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据相关资料,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养老金配置的权益资产,平均占比达到24.4%。当然,西方一些国家权益投资比例大多要要与这一水平。 我国养老金余额大致是6万亿,截止去年年底,只有大约1万亿养老金签署了委托投资协议,委托投资占比不到17%,权益类投资占比就更低。 养老金要到达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上万亿资金未来要入金A股。这让股民们兴奋不已。不过,有网友直击灵魂,评论道: (来源:网络) 事实上,即便3月份沪指被打压至2700点以下,也没多少养老金进来。据东财统计,今年一季度,养老金持有市值大致为160亿元左右,即便二季度增仓了一些,应该也不足200亿元(半年报未完全披露,无二季度数据)。 据此前人社部披露,截至6月底,已有26个省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22个省份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累计到账资金9482亿元。 到账9482亿,仅仅入金A股区区160亿,纳尼?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可见,郭树清说要老金权益投资比例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那是远期数年的事了。真的,别老想着,养老金为散户抬轿子! 不过,一有养老金的消息,市场就兴奋,颇有“管它进不进来,先涨了在说”的炒作逻辑。 3、肖刚谈T+0 近日,原证监会主席肖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蓝筹股率先试点T+0交易风险可控。 从科创板设立到最终落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大有裨益。多年雷打不动的审核制转变为当前的注册制,对于退市、减持、战略配售等方面提出了相对严苛的新要求。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要来了,未来还要延展到沪深主板,以及未来或会有的保护中小的投资者的集体诉讼等制度,对于投资者的信心有较大的提振。 当然,还有成熟市场的T+0,亦是市场所期待的。肖刚重提这一点,还说中国重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资本市场,无疑也会提振市场情绪,直接利好券商。 其实,当下监管层的态度很暧昧。希望资本市场相对火热,利于天量IPO募资,为实体经济输血。但又不希望股市太热,因为这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资金反过来流入股市,违背了大政方针。市场太火了,监管层压一压,太冷了,又希望抬一抬。 用下面一句话来形容监管层在合适不过了:少女之心,小鹿乱撞。怕你不来,又怕你乱来。 不过,当前沪指快要超过3458点前期新高,属于有些过热的状态,说不准监管层接下来又会有新动作了。 3 3月19日以来,美股引领全球资本市场集体大反弹。但欧美,包括日韩的经济遭遇严重的下滑,股市却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下,疯狂大涨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股市越来越偏离基本面,未来孕育着巨大的风险。 郭树清在《求是》中也提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当前美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也消耗着美元的信用,侵蚀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会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边缘。 这是金融高层的一个前瞻性判断,这值得A股投资者足够警惕。如果全球金融市场因经济危机而陷入大幅暴跌的情况下,A股亦难独善其身。今年3月不就是这样的吗? 分析中国7月份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是确定的,但复苏的强度或者说斜率并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快,加之接下来货币政策会偏于常规化,意思是边际收紧,那么这就决定了今年不大可能出现大水牛或是全面牛市。 当然,结构性的行情是存在的,比如当前的交易板块——前期被人看不起的三傻行业。一根大阳线,可能会蒙蔽新韭菜,但对于理性的老韭菜而言,怕是需要多多挖掘被市场前期忽视的行业及个股机会,寻找投资确定性为上吧!
就在1个月前市场还因盈利下行、让利实体等对银行股较为悲观,上周开始却风格突变,连很少大幅加仓内地银行股的外资也大幅买入。 8月17日,银行股集体大涨,成都银行涨停,21家银行涨幅超3%。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通联数据,上周银行板块是北上资金加仓第一高的板块,但就1个月、3个月的时间线来看,银行股都是北上资金最低配的一个板块。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对记者表示,近期美元走弱推动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被动资金开始流入A股,加上内地银行股相对估值比较低,派息率对外资也有吸引力。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则对记者表示,目前有三大逻辑看多银行股——利润利空落地,估值、持仓及股价三低,经济逐步复苏。 具体而言,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下降9.4%的数据让市场对中报业绩有了充分预期,最大利空落地;银行(申万)指数当前0.71倍PB为历史最低位,且二季度机构重仓股持仓比例仅2.5%,为多年最低;截至上周,银行板块年初以来涨幅-8.9%,涨幅最低。 北上资金罕见大幅加仓银行 据记者梳理,在北上资金的行业持股占比变动中,近一周,银行的持股变动大增近0.4%,位列全板块第一。 8月17日,银行板块大涨,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57.13亿元,根据通联数据,净流入排名前60的股票中,8个是银行股。若按照流入量自高到低排列,分别是平安银行、长沙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对于外资而言,内地银行股一直不受青睐,早年庞大的影子银行导致机构无法给银行明确估值。今年以来,对隐含不良资产的担忧、银行让利的前景也使众多外资止步不前。据记者了解,即使是在7月初由银行等率先引领的大涨行情下,很多外资机构也并未加仓银行股,加仓的大金融板块更多是保险和券商。 不仅是外资超低配银行股,内资的持仓在今年一、二季度也位于历史低位。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基金持仓银行股实际可比比例为2.33%,较一季度继续环比下降1.71个百分点,持仓比例降至2014年底以来最低水平,降幅在28个行业中最高。 有外资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南下资金更倾向于买入港股的银行股,因为派息率更高,但北向资金很少大仓买银行。朱超平则认为,之所以外资近期增大了对内地银行股的配置,主要因为弱美元下新兴市场迎来资金流入。 银行前期利空逐步消化 近几个月来,众多利空悬在银行头上,这也导致此前银行板块整体缺乏动能。 比起如消费、电子等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业绩预期偏负面的银行早前遇冷。不过,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下降9.4%;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关注贷款比例2.75%。 “这其实让市场对上市银行中报业绩有了充分预期,最大利空落地,消除了不确定性。”廖志明告诉记者。 此外,首家银行中报的公布也部分打消了市场的不确定性。8月14日晚,江苏银行披露了上半年业绩,营收250.57亿元,同比增14.33%;归母净利润81.46亿元,同比增3.49%,营收增长较快,但净利润增速因拨备计提上升而出现下降,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37%。除业绩正增长外,息差、营收、资产质量、拨备等各项核心指标均超预期,上半年净息差2.10%,较去年同期上升16BP。 就上周引发热议的金融数据,机构普遍认为无需过度担忧。“上周,市场争议较大的是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会明显调整。悲观者认为7月货币供给数据低于预期,央行货币政策收紧,这对股债都不利。但实际上,目前的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速,下半年信贷供给减少本来就是季节性因素,不能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股估值低、机构持仓低及股价低就成了优势和上涨动能。廖志明也表示,银行(申万)指数当前0.71倍PB是历史最低位,而中国经济稳步复苏、PPI降幅不断收窄并有望转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走高,这些支撑上市银行基本面改善,到年底看,或仍有20%上行空间。 就银行股的风险来看,除了银行股解禁,机构认为,近期同业存单利率走高,后续银行息差还有可能收窄。此外,也需要关注后续不良资产暴露的情况,以及海外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就A股市场整体来看,吴照银认为,未来市场向好的趋势不变。今年以来,消费弱、投资强的格局仍未改变,且二者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7月单月增速达8.3%,已达过去5年的高点,远高于去年、前年年度5.4%、5.9%的增长,但是消费数据仍未脱离负增长区间。这与今年以来股市里消费股强、周期股弱正好相反。从这个逻辑出发,今年后几个月周期股将会有表现机会,行业上会比上半年相对均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