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全球知名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在“2020年上半年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回顾及展望”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强抗周期性的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上海作为逐步形成的亚太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医药行业的加速崛起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商机和资本。 有权威医药研究机构预测,到2023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保持年均4%至5%的增长。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以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家,到2020年底,我国的医药行业市场容量将接近2200亿美元。 提到世邦魏理仕近期将推出的上海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公司华东区研究部助理经理符灿表示,目前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领域是最受资本关注的投资方向之一,近年来上海医药医疗行业一级市场融资规模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医疗行业一级市场总融资规模达567亿元,占比全国总额超过1/5。其中尤以专注投资于创业公司不同阶段的VC和PE为主,占比上海医药一级投资市场融资总额的近50%。 同时,随着生物制药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创新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药企将内部非核心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外部供应商是现代分工精细化的必然选择。符灿认为,一方面药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更专业、更高效的方式获得成功结果;另一方面药企也可以集中资源专攻核心业务,增强竞争力。 她表示,未来随着全球千亿美元级别的医药外包业务向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地区加速转移,叠加创新药研发、仿制药等产业逐步成熟下我国承接全球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以研发外包(CRO)/生产外包(CMO)为核心的外包市场有望呈爆发式增长,进一步成为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的重要战略布局地。同时,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博腾股份等提供一站式外包服务的本土龙头企业崛起。
获悉,医药电商平台“药兜网”已于2020年初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由申万宏源资本领投,南曦创投及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完成后,药兜网向行业下游延伸,通过布局医药新零售业务及互联网医院,进一步延长及完善产业链条。
短短一个多月,在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下华领医药(2552.HK)股价于二级市场上演翻倍行情。股价走俏的同时,国际大行仍不断向市场释放对公司发展的信心。7月6日,高盛发表研究报告,继续重申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由此前的9.6港元提升至12.7港元,较7月7日收盘价7.52港元,仍有近70%的升幅。 接下来,不妨透过这份最新的国际大行报告,一同来看看高盛看多华领医药的逻辑在哪? 高盛此次在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如下几个方面: 1、试验效果和安全性成绩喜人,潜在的合作机会或成催化剂 高盛表示,华领医药此前宣告dorzagliatin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III期注册临床研究24周核心研究取得正面结果,数据成绩喜人。 其特别关注到降糖效果和安全性两个层面的亮点: 临床试验中,dorzagliatin再次体现出快速起效,有效且持续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特性。HbA1c在第4周降低到-0.7至-0.8,在第8周降到-1.0以上,在第12周到第24周,HbA1c持续和持久地降低(>-1.0)。 此外,试验同时显示,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单药试验相似,低血糖、胃肠道反应事件和肝毒性风险较低。 高盛认为公司下一个催化剂是与领先的糖尿病公司建立潜在的商业合作关系,而此前公司在公告中已指出,华领医药计划在完成HMM0302的52周研究后在中国递交NDA,同时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推进dorzagliatin的商业化。 2、美国FDA颁布新的评估2型糖尿病新药安全性行业指南,降低药物海外开发成本的机会 今年3月10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曾发布公告,宣布其将发布一份新的评估2型糖尿病新药安全性行业指南草案,并取消已经使用12年之久的"过时的"心血管终点试验(CVOTs)要求。该草案在2020年3月9日之后的90天内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对此高盛在研报中亦提到这一事件对公司的正面影响。高盛指出,根据新的行业指南,新型降糖药物上市前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大规模的CVOT研究以证实其心血管安全性。同时亦有潜在可能接受合格的全球试验数据。预计这将意味着华领医药在海外市场的药物开发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根据公司的估计,一旦CVOT取消,成本将节约5亿美元,dorzagliatin在美国完整的III期试验可能将只需花费4亿美元,如若中国的数据被接受,其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到2-3亿美元。对于公司药物在海外市场的开发和应用将带来巨大的优势。 3、更灵活的全球发展选择和广泛的产品组合潜力 高盛认为,由于二甲双胍联合研究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美国开发的潜在低成本,其将有助于华领医药在探究不同的海外临床发展选择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公司可选择自行开展海外临床试验,或者引入财务伙伴如药品特许权投资公司Royalty Pharma等共同开发,亦或是寻找一个在糖尿病市场具有强大全球影响力和临床合作潜力的全球制药合作伙伴,尤其是那些拥有面临专利到期冲击的药企巨头。 除了单药疗法之外,当前华领医药也在探索在研dorzagliatin与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潜力。对此,高盛认为公司广泛的产品组合潜力更大,主要基于如下几点: a· 临床试验中,dorzagliatin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b· 与DPP-4和SGLT-2的潜在协同作用在I期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c· 在改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潜在益处; d· 作为一种小分子药物,相对容易实现固定剂量的联合用药; e· 糖尿病前期人群(占总人口的30%)庞大,dorzagliatin作为糖尿病治疗新药优势显著,潜在机会可观。 综合以上,可以看到,此次高盛的研报关注到了华领多个方面的潜在市场机会,并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报以巨大的信心。国际投资大行往往在投资上更具专业水准和实力,对投资标的的研究也更为透彻,此份最新研报可以作为普通投资者观察华领医药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高盛、里昂持续跟踪华领医药,发布多份研究报告,并多次重申买入评级,看好华领医药的研发进展和发展机会。而随着华领医药不断释放喜人的研究进展成绩,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巨大的正反馈,股价持续攀高,不断逼近大行给出的目标价。
1 魔幻行情 6月30日,A股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美收官。全天行情造好,创业板爆发大涨近3%,深圳成指大涨2%,均创下4年新高! 纵观整个上半年,A股走出了一个W型行情。 1月14日,沪指最高见3127点,后遭遇新冠疫情鼠年开盘暴跌8%左右,跌入谷底。后来的1个月,股指强势回升,重新站上3000点。再后来,A股随欧美外围走出“活久见”行情,沪指一度深跌至2646点,随之再度出现强势反弹。 (来源:Wind) 去交易软件拉了拉数据,上证指数今年不涨反跌2%,深圳成指上涨15%,创业板大涨35.6%,简直冠绝全球。 (来源:Wind) 当然,创业板指只追踪了100家企业,并不能代表沪深两市最真实的情况。分拆来看,该指数前10大公司,权重40%,包含7家医药股。创业板的狂欢,分明就是医药股的狂欢。 (来源:Wind) 细分板块来看,上半年涨势凶悍的前3名是医药、消费、信息技术(科技),涨幅分别为40%、25.7%、18.3%。表现最弱势的是能源、金融,分别暴跌21.5%、12%。 (来源:Wind) 今年1月3日,笔者的一篇文章——《2020年,我认为的A股投资机会》中,提到3个机会,包括5G通信、猪肉、医药。不料,全部成为今年涨势不错的行业板块。 但站在年中视角,展望下半年,不妨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医药板块经历过这一轮大涨之后,优秀公司预期都打的非常之满,持有的可以继续持有,但没有上车的就需要慎之又慎。医药行业普遍集体性的大涨机会可能快过去了,接下来面临较大的整体回撤风险。 刨开医药,我仍然看好通信和猪肉。接下来,我不妨简单再来聊一聊其中的逻辑。 2 猪肉 今年猪肉板块,个股走势较为分化。年初至今,牧原股份和新希望分别大涨57.7%、50%,而正邦、天邦小幅上涨。曾经的“猪企一哥”——温氏股份则暴跌近20%。 (来源:Wind)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主要的逻辑是商业模式的差异。 牧原采用的是自繁自养自育的重资产模式,而温氏则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两种模式下,导致产能扩张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2015年,温氏全年的出栏量为1535万头,牧原仅为191.9万头,前者是后者的7.99倍。而到了2019年,温氏出栏量1851.66万头(同比下滑17%),牧原股份则有1025万头,前者仅有后者的1.8倍。 (来源:券商整理) 2020年,牧原规划的保底出栏量高达1750万万头,增幅大致在70%以上。而温氏规划的保底出栏量在1700万头,较2019年继续下滑。 今年,牧原不管是公司市值、还是出栏量均超过温氏,成为坐上“猪企一哥”的位置。 按照此前券商的预测,今年牧原净利润400亿元,加之历史最低10倍估值来估算,牧原目标市值应该有4000亿元。目前牧原最新市值3073亿元,还有一定的空间。 另外,新希望也是追随牧原的路子,走得也很稳。 下半年,两家猪企出栏量均将放量,每月利润将上一个台阶,股价还有一些空间。但其它投资猪企,风险较大,因为有非洲猪瘟因素,防疫难度大,产能扩张慢,前期的上涨大多已经透支了业绩的空间。 3 通信计算机 我们先看一组统计局的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434.9亿元,同比下降19.3%,降幅较前4月收窄8.1%。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个行业持平,30个行业减少。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7%,成为逆势增幅最多的行业。 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绝大多数行业利润会出现同比下滑,甚至严重下滑。而计算机、通信却逆势大爆发,可见行业下面的玩家——主要的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将会逆势增长。这为我们提供了投资线索。 今年上半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股涨幅排名第三,一些龙头个股则呈现了明显的高估值。下手个股的风险亦不小,把握行业的机会,可以直接投资行业指数基金。比如,上述两个行业对应两大ETF——计算机ETF、通信ETF。 其中,计算机ETF前10大重仓股分别为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恒生电子、用友网络、同花顺、四维图新、广联达、浪潮信息、中科曙光。这里面包含诸多云计算公司,行业增长的确定性还是比较不错的。 (来源:Wind) 通信ETF前10大重仓股分别为中兴通讯、闻泰科技、信维通信、工业富联、中天科技、烽火通信、亨通光电、星网锐捷、亿联网络。这里面囊括了不少通信行业龙头企业,上涨的确定性应该还是不错的。 (来源:Wind) 4 低估板块 上半年,市场主力资金集中在了医药、消费、科技行业,而传统的诸多周期行业遭到异常的冷落,其中的典型代表是银行和地产。 由于今年LPR连续降了几次,加上1.5万亿大让利,会导致银行业整体利润受到侵蚀。银行股的估值也被集体重压。其中,A股只有4家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的PB倍数大于1。而估值最低的是华夏银行,PB仅为0.4416倍。 (来源:Wind) 虽然银行业今年不排除整体利润负增长,但36家上市银行经营有好坏之分,比如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可谓孕育着一些机会。 除了银行外,还有房地产板块,整体呈现低估。其中,今年初至今,江湖老大万科累计下跌将近20%,距离2018年1月的最高点,仍有30%的下跌。 但鉴于万科稳健的运营和财务表现,中长期的回报率应该还是不错的。 不管是银行、还是地产,现在资金风口不在这里。当医药、消费抱团破灭的时候,这两个板块的低估龙头,想必会有资金进来。但这两大行业没有整体性的趋势机会,只有精选个股的机会。 5 尾声 今年以来,医药股涨幅超过50%的公司高达111家,占总数的1/3。股价大涨之后,市盈率亦大幅走高。截止目前,动态PE倍数超过100倍的公司高达71家,令人望而生畏。 (来源:Wind) 面对百倍起步的估值,医药股成了原始股东减持的高发地。截止6月11日,110多家药企股东共披露302份减持计划。其中,已有50份减持计划完成,累计套现超80亿元。 健帆生物、药明康德、沃森生物这3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分别套现14.42亿元、8.96亿元、7.89亿元位居前三。 疯狂减持,仍然不能阻挡医药股的疯狂,很显然机构在抱团强推股价,未来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当下,需要极其小心。 抛开医药,前文也用较大篇幅阐述了猪肉、通信计算机、低估板块的机会,但对待A股大市仍需谨慎一些。虽然宏观经济持续修复,但货币政策有边际趋紧的态势,整体大市的方向较为拉扯,不宜过度乐观。
今年来,港股市场生物医药B类股表现喜人,从年内涨幅高达200%的康希诺生物到上市仅满月就已经翻倍的医疗器械制造商沛嘉医疗,一众不赚钱的生物医药B类股得到了资金的热捧。分析原因来看,除了疫情影响带动医药板块走强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这些生物医药B类股也在密集发布利好性质公告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近日华领医药(02552.HK)的一纸公告也让市场表现提振,而伴随资金埋伏预期,加之此前公布了dorzagliatin(HMS5552)与恩格列净组合研究成果,以及被纳入MSCI香港微型股指数等利好消息带动,短短两个月内公司股价也已经大涨了133%。而回顾公司自2018年9月上市后的表现,可谓唏嘘。股价除了上市前半个月有所拉涨,从招股价8.28港元涨到了8.99港元高点后,便开始一路下挫,一度跌到了今年3月中旬的2.47港元。而自低点盘整近两个月后,五月中旬开始扶摇直上一下子就到了现在的7.01港元。相信很多人也会要问,华领医药缘何会有如此亮眼表现?市场估值反转背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 答案其实并不难寻见,近日华领医药公告宣布完成的dorzagliatin的III期单药试验SEED (HMM0301)便是这次股价修复的重要催化剂。这项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华领医药过去长时间投入的最终成败。这一试验结果的成功出炉,为华领医药所长期研究和开发的dorzagliatin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严格论证,同时也意味着该款产品也将很快迈向商业化,资本市场快速响应这一预期,带来了股价迅速上涨。 而在试验结果出炉后,包括高盛、里昂等外资大行也相继发表了相关研究报告。 高盛在6月19日发布的研报中称,华领医药于6月18日宣布了dorzagliatin单药治疗III期注册临床研究的52周核心资料,分析结果表明,dorzagliatin具有长期稳定疗效和安全性。 高盛认为,dorzagliatin于52周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果好于其所列举的绝大多数药物。高盛表示这些利好数据将有助于华领医药在今年下半年或2021年初提交新药申请,而第三季度dorzagliatin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III期注册临床研究(HMM0302)的24周核心数据结果也有望成为公司的关键催化剂。 对此,高盛还综合各项因素给出华领医药9.6港元的目标价,较当前7.01港元仍有37%的升幅。 而再关注到里昂证券的研报,其6月19日发布报告表示,dorzagliatin的III期单药试验SEED 的成功是华领医药新药走向监管审批的又一大进步。其指出,52周试验里dorzagliatin持续表现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在28周开放疗法期间,原先的安慰剂组开始服用dorzagliatin药物后,血糖在继续降低之外还观察到β细胞改善,鉴于2型糖尿病具有退行性渐近性特征,β细胞功能的改善对dorzagliatin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在股票评级方面,相较于高盛9.6港元的目标价,里昂基于现金流估值给予华领医药10.34的目标价,并维持此前公司dorzagliatin将在2022年产生收入的判断。 里昂之所以关注β细胞功能改善,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渐进性减退是推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目前现有药物治疗后虽然能够降糖,但却大多无法阻止负责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的恶化,由此也导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期往往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度日。此次试验展现出dorzagliatin有望从根本上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激酶(GK)功能损伤导致的未能正确感知血糖变化、胰岛素抵抗增加、β细胞功能恶化等问题。从这一点而言,dorzagliatin将有望给糖尿病治疗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案,结合华领医药于药物研发之中同时关注降糖和改善胰岛功能两个维度,或能推动糖尿病医疗产业格局的革新。 实际上,虽然还处在未盈利阶段华领医药能够得到市场较多的关注,其背后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其扎根的糖尿病赛道的市场机会。与此同时,华领医药持续推进其dorzagliatin+战略,谋求建设创新、共享、共赢的血糖稳态科学平台,除dorzagliatin单药治疗展现出显著效果之外,以dorzagliatin作为糖尿病治疗基石药物联合现有治疗手段控制糖尿病发展和抑制或延迟并发症发生同样也有着巨大潜力。 总体来看,华领医药此次dorzagliatin单药治疗III期注册临床试验SEED成功完成,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市场对公司研发进展的担忧。随着此次核心试验成果的出炉, dorzagliatin展现出了作为全球糖尿病首创新药在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所具备的诸多优势,为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正面刺激。而早在之前,华领医药曾表示,在dorzagliatin单药治疗和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项试验均取得52周的III期正面结果后,公司计划向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NMPA)提交一份关于dorzagliatin作为在中国一类用药的新药申请(NDA)。未来伴随产品面向市场,其业绩也将有望加速释放,其估值仍存在提升空间。
精华制药6月29日早间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森萱医药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创新层挂牌企业,公司持有其84.14%股份。 根据全国股转公司于2020年6月24日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委员会2020年第10次审议会议结果公告》,森萱医药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事项获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委员会审核通过。
日前,虎林市政府与九州通(600998)医药集团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总投资1.8亿元的黑龙江全乐制药有限公司项目。虎林市药业军团又添新旅,制药产业形成组团式发展格局。 虎林市是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基地、北药开发基地、东北黑蜂保护区。近年来,虎林市把生物制药产业作为立市主导产业,坚持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拓市场,先后培育出珍宝岛(603567)药业、乌苏里江制药、野宝药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为区域产业发展、财源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九州通医药集团是中国医药商业领域具有全国性网络的重要企业,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前列、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首位。在虎林成立分公司后将实施刺五加胶囊及颗粒生产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生产线项目。 (责任编辑: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