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董事长 王健林 展浩博 发自武汉 百强房企竞逐武汉如火如荼,布局武汉多年的万达不甘落后,动作频频。与此同时,王健林也在展开系列融资操作,为万达地产持续输血。 日前,获悉,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全资子公司武汉万达东湖置业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悉数质押给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出质股权数额高达26.9亿元。 在万达地产百余家子公司中,武汉万达东湖置业并非泛泛之辈。该公司早在2009年便已注册成立,闻名业内的万达武汉中央文化区,即由其全面操盘开发。 了解到,武汉万达东湖置业旗下主要项目包括位于中央文化区的汉街万达广场、早年在建筑界名动一时的“红灯笼”——武汉万达秀场,以及住宅项目万达尊、楚河汉巷和万达高端产品系列“御湖系”等。 此次万达地产质押武汉万达东湖置业股权,质押登记日期为2020年8月11日。有意思的是,就在质押发生前两天,万达刚刚推出高端住宅品牌“御河汉印”。 为给御河汉印造势,2020年8月9日晚,万达在在武汉中央文化区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发布会。 据了解,万达·御河汉印将刷新武汉住宅新高,有望成为中国第一高的板式住宅项目。 而在2020年7月底,万达御湖系另一主打产品“御湖壹号”别墅项目刚刚完成交房。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武汉万达在住宅地产开发领域持续加码,此次武汉万达东湖置业股权质押,可能是为项目开发输血。 在武汉万达东湖置业公司之外,万达在武汉另有多家项目公司,分别为武汉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武汉新洲万达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接近万达人士对表示,武汉万达广场投资及武汉万达商管主要负责武汉万达广场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武汉万达中心项目亦在前者开发之列。而武汉新洲万达地产则主要负责阳逻万达广场及其周边配套开发。 目前,武汉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与武汉万达商管,分别挂在大连万达商管与万达商管名下,为其全资子公司。而武汉新洲万达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则挂在万达地产名下,为其控股子公司。 也就是说,万达地产在武汉布局了两家重要子公司,即武汉新洲万达地产与武汉万达东湖置业。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先后均与信托产生紧密关联。 在此次武汉万达东湖置业股权质押给重庆国际信托之前,2019年6月25日,万达地产曾将武汉新洲万达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9.24%股权,转让予中国民生信托。 目前,万达地产持有武汉新洲万达地产开发公司50.75%股权。 万达地产向信托等金融机构质押股权是其重要融资渠道。查询获悉,万达地产现存有效股权质押笔数为25笔,对应涉及25家万达地产控股子公司,累计出质股权数额近70亿元。 从万达地产股权质押表中可以看到,进入2020年后,万达地产质押子公司股权频率显著加快。2018~2020年3年间25笔质押中,仅2020年至今就已达到13笔,占全部质押笔数超一半。 而此次武汉万达东湖置业股权质押数额,则创下历次出质股权数额之最,单笔质押数额近27亿元,远超2020年内多笔1000万元~5000万元不等的质押数额。 目前,万达地产目前现有139家控股子公司中,已有近两成子公司被全额质押。 年初以来,在地产业务之外,王健林亦在对万达其他板块进行大刀阔斧改革。 今年4月,王健林将万达宝贝王集团全部股权质押给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7月,又将宝贝王三大业务之一的早教业务出售给一家教育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万达精简非地产业务背后是对地产板块的逐步加码,年初以来万达地产多轮股权质押动作亦多是为地产项目融资。 时移世易,王健林改弦更张,重新加码重资产投资。只不过,转身来过的老王,还能否实现当初让万达变轻的美好愿景呢?
8月19日,疫情下地产代理转向数码化需求增加,企业电子平台Property Raptor称,预期客户需求将会增多,目前有70家亚洲企业正在洽商采用,目标在今年底会有达1万个地产代理使用。 Property Raptor由由独立电子业务咨询公司IMS发展,定位是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卖点包括利用人工智能(AI)配对,预测那类盘源最受市场欢迎,同时使用的地产代理亦能够透过系统,了解潜在客户搵楼的流程,包括浏览过甚么放盘等。 Property Raptor行政总裁刘正贤称,现在已经有超过15家区内代理和地产商使用,洽商中的企业约有70家亚洲企业,包括地产代理、发展商等,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洽商的查询亦有所增多,预计今年年底会有10万个使用牌照,包括1万个地产代理或地产商属下的员工使用。 他指出,中小型的地产代理未必有资源自己建立CRM系统,平台能够为不同客户度身订造。
8月18日讯(记者 安平 刘小菲)种种迹象表明,江西老牌房企中奥地产正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期,正荣产业集团原总裁田永盛入职中奥地产,任执行总裁。公开资料显示,田永盛拥有逾20年资深地产经验,曾先后任职旭辉、龙湖、正荣等知名地产企业。在正荣期间,田永盛是正荣地产百亿到千亿体系升级的主要建设者之一,后兼任正荣产业集团总裁,积极推动正荣服务IPO工作。 中奥地产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田永盛的加盟,将带领中奥地产开辟新疆域,走向新篇章。” 中奥地产还透露,2020年下半年公司总部将搬迁至上海。对于迁址原因,上述中奥地产相关人士表示,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战略需求使然,毕竟上海虹桥既是金融中心,也是信息高地,合作资源良多,人才沃土丰厚。目前,中奥地产已布局以江西为主的中部区域、苏南为主的华东区域以及惠深为主的华南区域,进入17城,50多个项目,将继续深耕突破,加快全国化布局。 发展25年,规模落后新力、东投 公开资料显示,中奥地产1995年在江西成立。跟很多局限于地方大本营发展的房企一样,中奥地产错过了几轮扩张时机,规模增速较慢。 2019年,无论是克而瑞、亿翰智库等机构披露的2019年全国房企TOP200销售榜单,还是中指研究院发布的百亿企业排行榜,均没有中奥地产的身影。而同样在江西起步的新力控股,销售规模已经接近千亿,并成功在港上市,东投地产的销售规模也超过200亿元。 或许是意识到规模落后带来的尴尬,中奥地产今年以来加快了发展步伐。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奥地产今年上半年销售金额为113.8亿元,行业排名第98,新力控股和东投地产的销售金额分别为447.5亿元和117亿元,行业排名分别是第32和第96。 在谈及2019年的业绩时,中奥地产相关人士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2019年前未上榜的原因是没有与排行机构做数据对接”。同时,该人士还强调,公司自成立以来不以快速发展规模为导向,坚持初心,兼顾负债率和合理利润率,保持企业健康平稳发展。考虑长远可持续发展,评价一个企业仅从规模一个维度看实际是管中窥豹,非常片面。 扩张加速,上半年拿地金额进入百强 在销售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奥地产今年的拿地速度也在加快。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中奥地产的拿地金额为40亿元,行业排名第100;拿地面积为132万平方米,行业排名第62。从拿地数量来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奥地产今年以来已拿地20多宗,这些地块部分位于江西省内,其余多数分布在无锡、常州、金华等长三角地区。 对此,中奥地产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20年是公司战略转型年,上半年度新增土地储备货值有大幅度提升,是企业实力厚积薄发的体现。” 房企拿地需要“真金白银”,中奥地产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扩张?天眼查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中奥地产共进行了5次股权出质,其中3次有效,登记日期分别为2019年12月6日、2020年6月15日和2020年8月11日,出质股权数额分别为1020万元、5000万元和816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中奥地产还加大了与品牌房企的合作,目前已经签约战略合作的有新城控股(601155)、弘阳地产、中梁控股等。今年2月,中奥地产还曾联合中梁地产斥资11.04亿元拿下温州龙湾区1宗商住地。有房地产评论员告诉记者,加强与其他房企合作,这是一家地方房企开始扩张的标志性动作,当然也可能与资金压力有关。 对此,中奥地产表示:“公司以规模、利润率、负债率‘三角平衡’,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实力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是中国地产市场成熟化和高度发展的体现,企业强强联手相互取长补短推动行业进化,甚至催生更多的“化学反应”促进行业创新。 有项目被投诉“虚假宣传”,公司否认 加速扩张的中奥地产,其品牌理念是“快乐生活综合服务商”,但并不是所有项目的业主都拥有“快乐生活”。 据江西电视台今年5月报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的红星中奥广场遭遇业主维权,原因是业主们觉得被红星中奥广场存在利用虚假宣传商业配套诱导手段卖房。 根据报道,红星中奥广场2017年出售时曾对外宣称:配套用地80万平方,其中商业配套项目包括爱琴海购物公园,而且该购物公园将与住宅同期交付。按照购房合同约定,红星中奥广场1期住宅将于今年10月交付,可业主们期待的商业配套丝毫没有施工迹象。 报道还称,中奥江西官方微信曾于5月22日发布声明,表示爱琴海购物公园暂时不具备商业投资建设乐观条件;爱琴海购物公园总部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没有和红星中奥广场签约。 对此,中奥地产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南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相关意见书。意见书提到,红星中奥广场因地块底下燃气、强电管线影响未能如期开工,对业主反映的开发商虚假宣传行为不予认定。此外,开发商还提供了与红星美凯龙(601828)的四方合同书、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合同书,并提供了万豪五星级酒店的招商合同书及前期工程款的汇款记录。 资料来源:中奥地产提供
当前全球货币宽松,核心资产的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而以商业物业为主要营收的公司,业绩增长却被新冠疫情拖累,自然就被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冷落了。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的经营情况迅速好转,近期的市场风格也在向低估值板块的地产,银行,保险切换。先前的逻辑是否需要做出转变? 即使是刚刚出来的业绩数据扑街,预计上半年综合净利润下滑70%-85%,公司股价都没有大跌,可见经过长期的大跌,股价走势已经反应了市场预期。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公司业绩见底,下半年才是业绩反转的开始,这也是正向的市场预期。 1、大悦城地产为什么会长期下跌? 公司到底能不能买,是要弄清楚下跌原因的;同时可以检验下跌的预期完全被市场兑现没有,能有效降低风险性。 大悦城地产最近的下跌是从2019年4月份开始的,公司也刚好发布2018年年报,业绩出来之后果然出现了大幅下滑,营收增速同比下滑30%,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0%。之后就是一路不及预期,2019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3%,加上今年的疫情影响,股价也来到了底部区域。 其实公司的股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波下跌:2018年年报到2019年中报发布期间,原因是大悦城地产的租金收入36.2亿元,只实现了5.8%的小幅增长。而营收占比第二的商业物业开发,下滑了50%,原因是开发面积2018年较2017年减少了410万平米。 除此之外,公司的酒店业务和房地产开发业务都开始大幅下滑,这些才是拖累公司整体业绩的地方,虽然大悦城在商业地产运营方面具有优势,但每年的租金只会小幅增长,还是要关注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增量。 第二波下跌是2019年中报到2019年年报发布期间,也就是2019年9月—2020年5月,公司的租金收入和物业开发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房地产开发业务一直没有起色,说明公司在这个领域并不擅长。 其实光看营收,2019年中报的业绩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净利润增速却下滑了48%,为什么?公司每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贡献巨大,实际利润也有过多的水分。扣非之后大悦城的净利润明显放缓,控股权益波动过大,也是市场没有给与公司高估值的原因。 公司股价跌到现在也基本上price in 了。不过中粮集团和A股大悦城近期的一系列资产运作,都在表明管理层想在集团的业务和资源整合方面做出调整,大悦城地产近期的股价表现也在开始反应某些市场信号。 2、近期都有哪些资本运作? 那么中粮集团和控股关联方近期都做了什么?公司股价是不是没有反应市场预期?2018年以住宅房地产开发为主的中粮地产,收购主营商业地产的大悦城,重组完成后中粮地产改名为大悦城,也就是现在的A股公司大悦城(000031.SZ)。 在战略上,两家公司各取所长,完成了品牌和业务上的协同效应。但是这和港股的大悦城地产(0207.HK)有什么关联呢?原来A股的大悦城控股和港股的大悦城地产背后的大股东都是中粮集团,而前者直接持有后者64.18%的股份。 这也意味着大悦城控股是是大悦城地产的控股母公司,而关联方之间是方便业务合作与资本运作的。从大悦城地产的历年业绩来看,公司并不擅长住宅房地产开发,经营效率也不高,母公司因为之后有中粮地产的基因,在住宅开发方面当然比公司强很多。 如果大悦城地产将土地开发的业务交给母公司运营,想必产生的效益和利润会更高,还能减轻拖累整体业绩的压力,这是股东们愿意看到的,也是可以提升公司估值的因素。 所以,两家公司互为关联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整合来提升整体竞争力,这一点也是可以期待的。假若存在反转行情,公司又有多少价值? 3、如何看公司现在的价值 如果说关联方之间更多的业务合作是市场预期。公司当前是否存在亮点和反转预期呢?大悦城地产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商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上。 参考2019年年末的数据,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都市圈等地区持有19个大悦城商业综合体,分别布局在全国重点城市的核心地段以及品牌酒店5家。 2019年公司营收占比第一的大悦城购物中心租金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18%,整体出租率保持在90%以上,每年单位面积的租金都在保持正增长,这些才是核心资产。 同时公司的酒店经营业务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14.9%,也实现了反弹的表现。而且公司新开业的商业中心还在增加,显然当前的价值是被市场低估的。 公司刚刚也发布了2020上半年的销售数据,销售面积20.24万平米,销售额68.41亿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2019年上半年销售面积是9.76万平米,销售额16.99亿元;今年同期销售面积增长107%,销售额同比增长302%。整体上半年销售数据是超市场预期的,披露的销售数据对公司股价也会有刺激作用。 今年一季度的疫情进一步打压了公司的估值,随着疫情的控制和商业活动的恢复,公司的业绩会在下半年迎来反转。大悦城地产当前的估值不到5X PE,0.3X PB,位于近五年的底部区域。而且2019年的业绩也有反转的迹象,目前的估值也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如果参考同类公司SOHO中国10X PE的水平,大悦城地产2019年16亿的净利润,扣非之后也有10亿元,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当前市场风格正在切换,资金正在加大力度配置地产银行等低估值板块,价值和低配的矛盾最终还是会被市场解决。
8月13日,万通地产发布公告,经公司申请,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办理,公司证券简称将于8月18日正式变更为“万通发展”,公司股票代码“600246”不变。 据悉,“万通地产”更名为“万通发展”是为公司今后的多元化发展调整方向,是其从传统地产迈向多领域产业布局的标志性一步。 万通在2020年确定了“新万通,新赋能,新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如期推进。内部层面,以产业结构布局为基础,以年轻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为运营主力,充分整合股东资源,使其产生1+1>n的联动效应。外部层面,通过认缴金镒铭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投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扩大公司产业布局和生态圈;与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实施大数据战略,先手布局“新基建”;与中铁商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IDC、大数据、云计算、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 万通表示,想要在新时代经济下创建创造性发展格局,势必要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更精准的整合赋能产业资源。在明确的整体战略指导下,万通积极与多家权威机构和产业资本开展合作,初步形成了以原有地产业务为核心载体,升级“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向,数字科技赋能“新基建”,积极开拓地产+N的多元化生态模式。 本次更名也将成为万通发展的转折点,摆脱传统地产经营运作模式,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构公司产业发展格局,令万通发展未来可期。
8月11日-12日,第四届地新引力峰会于上海宝华万豪酒店举行,地产、资管、物业、租赁、产业、科技、金融、区块链、文旅等行业领袖齐聚,思考特殊时期的破局之路,探寻地产的第二增长极,全程直击。 对于数字科技地产的现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秘书长李波表示,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企业而言,目前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的自我定位,也就是在若干年以后,企业希望成为怎样的一家企业。对于行业来说,面临的困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意识升级、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分会成立的初衷在于推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升级。响应于党的十九大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号召,适应中国房地产发展新形势,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全面推动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升级,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数字技术、智慧模式等创新发展支撑。 对于行业未来,李波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数字地产科技进行了阐释。 第一,数据是核心。数据既是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储备。在将来,企业能否掌握数据,特别是行业数据、用户数据、自身数据,决定了企业能够在智能化或者智慧化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在产业链当中的位置。 第二,数字是关键。数据需要用数字化的方法来处理,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拥有大量的信息,数字化的方法和技术决定了如何让这些信息成为有效数据和生产要素,数字化的水平也意味着数据的质量水平。 第三,产业是载体。身处产业中,我们需要数据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发挥数字化能力,把数据与产业集合起来,也就是中央所倡导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和产业密不可分,用产业去承载数字化内容,才能形成数字经济。
近期,一则破产清算申请公告将昔日重庆地产50强――重庆聚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聚丰地产),引向公众视野。7月30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重庆聚丰地产的破产清算申请。 据了解,重庆聚丰地产早已陷入资金问题,其子公司重庆鼎典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典物业)名下一处房产项目被司法拍卖,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该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此前,重庆聚丰地产所持重庆农商行100万股股权也因其无力偿债被司法拍卖。天眼查显示,目前重庆聚丰地产深陷多重法律纠纷,共面临82起法律诉讼。商报记者连日尝试电话联系重庆聚丰地产,但截至发稿时,电话依然无人接听。 曾入围重庆房产50强 有项目单价超10万元 天眼查显示,重庆聚丰地产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法人代表为罗莲,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旅游项目投资、代理房屋销售,自然人叶兴全100%控股。 商报记者发现,该公司的房地产项目均位于重庆,且多数都在南岸区。重庆聚丰地产官网显示,其开发的房产项目有聚丰江山1号、聚丰纵横国际、聚丰大厦、聚丰小区、聚丰花园等,多位于重庆核心商圈。其中聚丰纵横国际位于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由重庆聚丰地产与中船重工集团联合打造。聚丰江山1号坐落于南滨路核心地段,聚丰锦绣盛世位于渝中区解放碑CBD附近。 重庆市房地产开发信息平台显示,重庆聚丰地产还曾是重庆市第五届“房地产开发企业五十强”获奖企业之一,曾经开发项目单价甚至卖到了10万元/平方米。 认购重庆聚丰纵横国际项目的蒋先生告诉商报记者,2018年9月13日,他与重庆聚丰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认购协议书,约定以一次性付款的方式认购由该开发商开发的物业一间。“物业位于江北观音桥步行街16号聚丰纵横国际裙楼1附154号,建筑面积单价约为74000元/平方米。” 而另一位购房者认购该项目的一处房产,预测套内面积为4.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21平方米,折合建面单价约9.7万元/平方米,套内单价约为23万元/平方米。 公司资金链断裂 7折拍卖自有房产 因公司资金链断裂,今年4月21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首次公开整体拍卖鼎典物业所有的位于南岸区南滨路88号、89号房地产。 商报记者发现,鼎典物业为重庆聚丰地产子公司,所拍卖的自有房产位于南滨路黄金地段,毗邻东原1891和国瑞广场,建筑面积总计约87034.98平方米,其中有产权证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合计76872平方米,无产权证的建筑面积合计约10162.45平方米,涵盖商业、办公和住宅。评估价170513万元,起拍价119360万元,相当于评估价的7折,折合1.3714万元/平方米。据悉,4月21日这次拍卖最终流拍。 今年初,重庆聚丰地产所持的重庆农商行100万股股权也被司法拍卖,所涉案由为重庆大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与重庆聚丰、重庆聚丰酒店、重庆圣立旅游有限公司、叶兴全等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所涉被执行人均为重庆聚丰关联公司或法人,涉及借款本金为2800万元。 深陷多重法律纠纷 聚丰地产面临82起诉讼 不仅如此,重庆聚丰地产还深陷多重法律纠纷。天眼查显示,该公司自身风险高达249条,共涉及139个案件,目前面临82起法律诉讼,公司已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 认购重庆聚丰纵横国际项目的蒋先生表示,他认购该项目物业时,支付立约定金10万元,签订认购协议书后,重庆聚丰地产通知他在签约时间7日内,凭定金交款收据到销售现场签订合同,同时支付房款。但当时他认购的物业已办理在建工程抵押,重庆聚丰地产称在双方签订《重庆市商品房买卖合同》前会负责解押,但时至今日,重庆聚丰地产都未完成解押。“我们合同也签不了,退房也退不了。”蒋先生对记者说。 另一位购房者称,2018年10月,他准备购买江北区观音桥的聚丰纵横国际商铺,并交了预付款10万元。因为该产权已办理在建工程抵押,不符合销售条件,不能签订购房合同,他也没有收到签订正式购房合同的任何通知。2019年1月3日,该购房者到销售部申请退款,但重庆聚丰地产拒绝退款。 记者了解到,重庆聚丰纵横国际项目向多位购房者出售已抵押房产,并以包租返租形式承诺6%的收益诱导购房者购买,目前因无法解押已售房产,构成实质违约,且迟迟不返还购房者定金,被多位购房者起诉。 8月12日,记者到该项目现场发现,该项目大部分商铺还未装修,只简单用木板暂时隔断了一下。商铺内部十分昏暗,空空如也,空置率惊人。 纵深 房地产加速洗牌 头部房企优势明显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公布信息显示,截至8月11日,2020年以“地产”为关键词的破产文书信息有300余条;而去年,至少有300家房企发布了破产相关文书,且多数为中小房企。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目前破产的房企多为三四线城市的小微房企,这些房企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相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较小。而百强房企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仍在持续增长,销售额排名前十的房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攀升,销售额也保持着稳定增速。 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趋势。以头部房企龙湖为例,8月7日,龙湖集团公布2020年7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7月末,龙湖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20.8亿元,同比增加5.14%,合同销售面积77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49%。早前在年度业绩会上,龙湖集团首席执行官邵明晓表示,龙湖2020全年销售目标是2600亿元。按此计算,龙湖现已完成全年目标的50.8%。 “从去年开始,一些房企资金上有些压力,小型企业拿地机会越来越小。但从整体来看,中小房企还是有机会的,比如港交所就对其放开了一定门槛。”严跃进补充道。 提醒 投资房产需谨慎 切莫认购抵押房 商报记者了解到,认购重庆聚丰纵横国际项目已抵押房产的消费者有近30位,涉及金额约2000万元,目前因房产仍未解押,他们无法签订购房合同,又因重庆聚丰地产资金困难,无法拿回购房定金。 购房者蒋先生称,目前来看,重庆聚丰地产已无资产可供处理,此次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聚丰地产的破产清算申请,他们或将面临损失。 多位购房者表示,他们希望以自己的深刻教训为大家提个醒:“投资房地产风险较高,特别是单价高的项目,更应该谨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一定要注意规避投资风险,千万不要认购已抵押房产。同时,我们也希望国家从法律层面着手,完善相关法律,杜绝开发商销售已抵押房产等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