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现货黄金突破2070美元/盎司,续刷历史新高,日内涨0.4%,较本周开盘以来已涨逾90美元。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对话各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基金经理,结合目前经济形式,解读不同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策略,展望各行业板块中长期的投资机遇,为投资者讲解如何“避雷”挑选有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金佳问》的基金经理,是来自建信基金的建信金融工程及指数投资部副总经理朱金钰,本期的分享主题是近期黄金价格走高的原因和下半年的黄金市场投资逻辑。 6月以来金价涨势较猛,今年内已经上涨了36.50%。据统计,今年现货黄金涨幅已达32.98%,期货黄金涨幅更是达到34.02%。白银现货和期货表现更好,今年涨幅分别为45.81%、46.62%。 近期,受国际形式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黄金大幅上涨的同时A股市场黄金板块也伴随着剧烈波动,据同花顺显示,自6月以来,黄金板块累计涨32.53%。 自2015年年底现货黄金盘创出1046.4美元/盎司的阶段低点后,便进入上升周期。8月7日,现货黄金突破2070美元/盎司,续刷历史新高,日内涨0.4%。 面对黄金大涨的行情,投资者应该如何入市?今年下半年,黄金板块的走势将如何变化? 建信基金朱金钰表示,近期黄金突然大涨,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通胀预期的回升。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下,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以及大宗商品的需求恢复,通胀预期开始慢慢抬升,从而助推了金价的涨势。 朱金钰认为,金价在下半年都有很强的上涨动力,金价至少应上涨至2000至2100美金/盎司区间。 基金佳问:面对近期大盘的剧烈波动,黄金板块疯狂“吸金”,金价持续走高,请问黄金近期突然大涨,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朱金钰:近期黄金突然大涨,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通胀预期的回升。 今年3月23日,美联储宣布“无限量QE”救市。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下,名义利率一直被压在低位,并且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以及大宗商品的需求恢复,通胀预期开始慢慢抬升,从3月份最低的0.5%上涨到了1.5%,导致实际利率跌破-0.86%的历史极值,因而推动金价再创新高。 而金价自7月20日以来呈现加速上涨,主要原因来自欧洲和美国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政策落地,尤其是欧盟7500亿美金的复苏基金,标志着欧盟走向财政联盟重要一步,同时美元指数加速下跌,也助推了金价的涨势。 基金佳问:自2015年年底现货黄金盘创出1046.4美元/盎司的阶段低点后,便进入上升周期。近期,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的,请问您如何看待未来黄金的涨幅空间? 朱金钰:判断金价的涨幅空间,可以使用200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对美国实际利率和金价进行回归分析,在据此对金价走势做出判断。 往后看,假设名义利率在0.5%左右继续企稳(即美联储不再推出更激进的宽松政策),通胀预期恢复到年初的1.8%(当前通胀预期约1.5%)或者美联储设定的通胀目标2%,那么计算下来,对应的金价空间在2000-2100美金/盎司,相比当前的金价,至少应还有约4~8%的上涨空间。 当然,金价后续仍有大幅上涨甚至突破2100美金/盎司的可能,可能的催化剂是以下几个强假设:1. 美元指数大幅下跌;2. 美联储再推出更激进的宽松政策,甚至出现负利率;3. 在大幅放水的情况下,通胀预期急剧恶化,突破2%的阀值。目前看来,这三个强假设均有可能实现。 基金佳问:目前对疫情冲击和近期国内外动荡局势,黄金体现了独有的“稳定性”,请问下半年黄金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朱金钰:依据下半年的经济发展场景做以下两种推演:一是疫情挥之不去甚至加剧,经济活动始终未能复苏,需求数据继续恶化,通缩风险加剧,则美联储将加大宽松力度,名义利率继续下降,推动金价继续上涨; 二是经济逐步恢复,通胀预期回暖,在通胀回升到2-2.5%之前,美联储都不会转鹰,因此名义利率维持低位不变,实际利率下降,也将推动金价继续上涨。 可以看到,无论对经济数据作怎样的判断,金价在下半年都有很强的上涨动力。根据刚才提到的空间测算,金价至少应上涨至2000—2100美金/盎司区间。 同时,11月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当前国际关系局势的干扰,都将助推金价上涨。 基金佳问:面对黄金ETF的火爆行情,不少投资者选择追高入市,请问黄金基本面能否支撑价格?现在是投资者“上车”的好时机吗? 朱金钰:金价正在“低利率环境下的通胀预期抬升”逻辑下一步步得到确认与抬升。 根据测算,当前基本面能支撑的金价区间应至少在2000—2100美金/盎司区间。伴随着下半年潜在的世界局势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进一步放水的可能性,黄金有基本面再利好的潜力,价格也有望进一步突破2100美元/盎司。 从绝对价格角度看,金价似乎已经在“高位”,但从历史上看,随着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货币与黄金脱钩,从那时起,黄金的表现显著优于所有主要货币。过去一百年来,各货币相对于黄金均贬值严重。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黄金供应的增长几乎没有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在过去20年里每年增长约1.6%。相比之下,法定货币可以无限量印刷以支持货币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QE)措施就是一个例证,而当前,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更汹涌的“无限量QE”救市时代。 投资者常常因资产价格的绝对值较高而产生“太贵了”这样的感受,这种价格锚定是投资中常见的错误。理性的投资者应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涨跌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个逻辑对资产价格推动的极限值。以此看来,金价上涨的趋势尚未走完,且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依然非常值得期待。 同时,黄金与股债相关性较低,以过去10年数据统计,黄金与沪深300指数相关性19.86%,与国债指数相关性-7.71%。当前权益类资产波动加剧,从配置的角度看,在股债组合中加入一个低相关性资产,可以有效降低组合波动率与回撤,提升组合的夏普比率。目前,黄金的投资价值与配置价值都值得重视。 基金佳问:请问现货黄金和黄金ETF的区别是什么?目前,投资者应该入手现货黄金还是黄金ETF? 朱金钰:“囤金”方法无外乎分为两种:“囤”实物黄金,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揣在自己口袋里,或是投资以黄金为底层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如黄金ETF。 囤实物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去金店购买黄金首饰,以及去银行购买金条、金币等,这种“囤金”方式的硬伤在于购买的标的属于非标准化黄金产品,交易时效率较低,且有较大的交易损耗,在做大量投资时也不方便存储及携带。 第二种囤金方式就可称得上是纯粹的“黄金投资”了。投资者不需要将笨重的黄金搬回家,只需要通过购买以黄金为底层投资标的的黄金ETF及联接基金就可以高效、便捷地投资黄金。 基金佳问:除黄金外,兼具贵金属和工业属性白银近期涨幅明显,请问目前还有哪些贵金属具备投资价值? 朱金钰:最纯粹的具有货币属性的贵金属就是黄金,它几乎直接与信用货币(纸币)体系对标,因此其涨跌的核心就是与货币体系之间的地位博弈,而其他包括白银在内的贵金属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商品属性,工业需求甚至消费需求会更多地影响其价格走势。 黄金与白银之间有一个经典的“金银比”,上半年由于白银工业需求的拖累,导致金银比持续走高,明显偏离历史均值。随着经济活动逐渐回暖,白银的需求缓步提高,金银比在近期也逐渐回落到合理区间内,因此白银在近期涨幅较大。 但白银的价格弹性高,波动也更大,投资者需要更好地进行回撤控制,并对白银基本面进行深入跟踪分析。因此,对于想要投资“低利率环境下的通胀预期抬升”逻辑的投资者而言,黄金始终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基金佳问:在您管理黄金基金产品的过程中,您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朱金钰:在建信上海金ETF的建仓期内,我们会基于对宏观数据的跟踪及研究,对金价走势形成判断,并参考金价短期的波动情况,缓慢逐步建仓。若金价短期呈现连续缓慢上涨的趋势,则基金缓慢均匀进行建仓;若金价短期出现回调,则将建仓集中于回调结束后完成,以获得更低的建仓成本。 在建仓完成后,基金将平稳运作,根据每日净申赎量进行黄金的代买代卖,严格追踪并复制金价走势,做到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同时,待基金规模稳定后,基金将以不超过30%基金资产的黄金开展黄金租赁业务,将黄金租给信用度高的银行,获得租赁收益,增厚基金收入。
散户炒股亏损的真实原因——A股“去散户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近日,媒体披露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A股投资者近三年半长期收益的一组大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散户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在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A股个人投资者,无论是账户在10万以下的“小散”,还是资金在千万级别以上的“牛散”,单账户平均年度收益均为负值,只有机构投资者(含公司法人投资者)在此统计区间内实现了单账户的平均年化正收益。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市值10万元以下的散户,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2457元,择时收益为-774元,选股收益为-1532元,交易成本为151元。 市值在10万-50万元的散户,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6601元,择时收益为-3018元,选股收益为-2433元,交易成本为1140元。 市值在50万-300万的散户,单账户平均年化收益为-30443元,择时收益为-15558元,选股收益为-10171元,交易成本为4714元。 市值在300万元以上的散户平均下来同样亏钱。市值在300万-1000万元的散户平均年化收益为-164503元,择时收益为-80767元,选股收益为-65269元,交易成本为18466元。 市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超级“牛散”,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89890元,择时收益为-411584元,选股收益为402271元,交易成本为80577元。 但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为1344.77万元,择时收益为-417.69万元,选股收益为1807.48万元,交易成本为45.03万元。此外,公司法人投资者近三年的平均年化收益为2344.09万元,择时收益为-1476.64万元,选股收益为3824.46万元,交易成本为37361元。 上交所统计数据提示了两大市场推论: (1)专业人,做专业事。机构投资者平均收益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平均收益。这正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A股必须加速“去散户化”的重要原因。 (2)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是规避风险的最佳策略。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公司法人投资者在统计区间内依靠择时均未能实现盈利,仅有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法人投资者依靠选股实现了正收益。这充分证明了“择时”难于“选股”的命题,因为市场涨跌是难以掌控的;同时它也证明了“选股”重于“择时”,因为股票质地的好坏优劣是可以判断的,正确选股要比准确择时更容易实现。因此,成熟市场强调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事实上,不论是小散,抑或是牛散,他们并不具备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及定价优势。即便是拥有千万级资金规模的“牛散”,它们在机构投资者面前仍是“小散”,比方,一只公募基金一次就可募资两、三百亿,这就是资金规模优势。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资金体量,才能真正实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目的。 由于散户缺乏足够的信息分析能力及专业定价能力,当小散亲自进入股市与机构“肉搏”时,很容易落入“短炒、赚快钱”的陷阱:他们希望通过炒股发财致富,于是,他们专注于跟风抬庄、找黑马、捉涨停股,频繁换手、高频率买进卖出,总之,他们一刻也不让资金闲置,久而久之,账户资产“数字化”、“筹码化”,最后炒股变成赌博,无法停手,结果,炒股变成一种习惯,十炒变成九亏。有人说,应该是“七亏二平一赚”,请问:“二平”不就是亏损吗?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典范,公募基金是真正的“投资专家”,因为公募基金是唯一以“投资”为主业的金融机构,而且公募基金遵从组合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分散投资的投资风格及理念,它以稳健的长期平均收益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丰厚回报。因此,在A股市场,“散户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深交所曾组织开展“2019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入市成为市场新趋势。过去一年中,参与过公募基金交易的受访者较上年大幅增加17.2个百分点,占比达到45.8%,为近四年最高水平;其中,30岁以下受访者参与公募基金比例为49.4%,较40岁以上受访者参与度高7.5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在疫情和海内外股市巨震的背景下,相对上证指数8.52%、沪深300指数14.61%的涨幅,偏股混合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均超过40%! 尽管如此,我国家庭理财持有公募基金的比重仍很低下。为了家庭财产保值增值,他们被迫“囤房”(有的家庭持有上十套商品房),或直接进入股市“搏杀”,主要原因是“资产荒”,因为我国金融机构无力开发出满足家庭财产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这是十分尴尬而不幸的结局。 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未富先老”,国民养老意识还比较淡漠,私人养老金储备还未进入家庭理财的必备选项,而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2.5亿人,以养老为目标的家庭理财模式尚未形成,这也是一件十分尴尬而糟糕的事情。 我们知道,美国股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仍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既无规模,也无规律可言,甚至没有任何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直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募基金与私人养老金开始同步大跨越、大发展,美股“去散户化”加速推进。截止2019年底,美国3亿人口拥有32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总储备(不含社保),接近美国股市总市值(36万亿美元);美国公募基金净资产高达2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21万亿美元)。其中,私人养老金持有公募基金超过10万亿美元,美国超过45%的家庭(也就是5850万户家庭)持有公募基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机构市”、“慢牛、长牛”的基本逻辑:庞大的私人养老金及公募基金(尤其是占比高达55%的股票基金),有力支撑了美股长达十年的慢牛、长牛周期;反过来,美股慢牛、长牛也回馈给公募基金、私人养老金及“基民”相当稳健的投资收益。这正是美国家庭不“囤房”、也基本上不“炒股”的主要原因,也是美股“去散户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私人养老金储备及长期持有公募基金,成为美国家庭理财的重要选项。截止2019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高达35%。 不过,我国家庭“囤房”占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应该高于35%。如果将我国家庭两套以上的“囤房”全部转化为私人养老金储备,你看结果会怎样? 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末,A股投资者总数达到16774万个,其中,散户为16735万个,机构仅为39万个。另外媒体估算,A股交易额85%左右是由散户完成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比重仅为15%左右。这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 专业人,做专业事。要想加速A股“去散户化”进程,我们必须做好三件大事: (1)加速公募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扩容。目前,我国公募基金净资产规模仅有17万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7%,远低于美国(124%)。其中,我国股票基金净值比重不足10%,远低于美国股票基金55%的比重。只有股票基金,才是公募基金的实力与标杆。 (2)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储备。目前我国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受阻,覆盖面窄、规模狭小,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刚刚起步。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私人养老金储备,为公募基金和股市提供庞大的长期资金支持,最终才能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3)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发公募类、长期类、权益类金融产品,并将“养老”元素融入其中,一方面满足家庭理财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家庭养老投资需要。金融机构除了行动引领,还应加大国民理财教育,并将我国家庭理财模式从“短炒、赚快钱”转向以养老为目标的“长期投资、长期积累”的正道上来。 最后提示:“炒股”不等于家庭理财。严格地讲,“炒股”也不是投资。散户参与股市投资,不容易亏损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是个人直接投资股市,尽量做长线,不短炒;二是购买并长期持有股票基金,切莫将基金当作股票短炒!
A股就是一个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市场,最近证监会重新提到”不干预“的执政理念,很值得探讨。 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0年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安排了下半年9项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践行“不干预”理念,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不干预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一个是保持IPO常态化,不会因为股指波动而暂停,另一个就是市场投资者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对股价涨跌和投资方式不干预。 A股就是那么一个市场,证监会提出”减少行政干预,提高股市活跃度”,游资就嗅到了不一样的信息,就开始炒作恒立实业(行情000622,诊股)为代表的低价股,短短时间出现翻几倍的走势,可是最终股价回到了4元左右,股价已经腰斩还多一点,给市场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潜在的隐患,实际上就是庄家收割散户的羊毛,因此减少行政干预不代表市场大资金可以为所欲为,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操纵股价,损害投资者利益,自然而然,“不干预”的监管理念也不是纵容大资金可以肆无忌惮的炒作股价,大资金可以继续发嗨,无所顾忌的拉升股价,制造巨大泡沫,这与不干预的监管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A股长期以来,就是行政干预太多,有形之手无处不在,形成不恰当的监管路径,市场产生一种不确定性预期,市场经常性死气沉沉,缺少生机,股价涨停,就开始停牌抑制股价上涨,可是股价下跌,却不会停牌遏制下跌,实际上也无法阻挡股价下跌,造成一个假象,那就是管理层怕涨而不怕下跌,本届证监会以减少行政干预为监管方式,主要是提高股市活跃度,可是市场明显的理会出现偏差,医药医疗器械、大消费、部分科技股,因为机构重仓持有,有的是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家基金持有,有的是一个人管理的多家基金共同持有,有的是基金持仓达到10%持股上限,基金为了净值增长,不断的推高股价,造成估值明显偏高,引发市场担忧,医药医疗保健类股票,前一阵子媒体报道就是市盈率百倍起步,有的高达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市场对于医药医疗器械等牛股的泡沫出现一些忧虑的声音,也对机构的投资理念产生一定的质疑,市场会不会出现风格转换出现不同的声音。 这个时候证监会重提“不干预”并作为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言外之意就是让市场决定自己的投资,监管不作为背书,从出发点看是对的,市场经济最忌讳行政干预太多了,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行情600663,诊股)论坛就有人提出:“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这一九字方针比“不干预”更加的系统性,监管股市需要不越位但也不能缺位,越位是指过度干预,缺位是指对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提高容忍度,对市场违规违法行为置之不理,任其损害市场三公原则,坑害散户利益,把散户当成韭菜收割。本次不干预无非就是旧事重提,但是“不干预”是建立在“零容忍”的基础上的,什么是“零容忍”,那就是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不能凭借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操纵股价,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对于游资大佬操纵股价,证监会容易查处并作出处罚,对于公募基金抱团持股,是不是涉嫌市场操纵,截至目前尚没有查处的案例,可是部分公募基金抱团持股,利用资金优势不断推升股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样不可忽视,15年部分科技股泡沫就是部分机构的杰作,也遭遇了很多的质疑,包括主流媒体也是发出质疑的声音的,最终科技股泡沫破裂引发了市场螺旋式下跌,需要政策性资金介入,调整持续了数年,前车之鉴不可忘记。尤其是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家基金持有一家公司股票和同一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多家基金持有同一家公司股票,是不是涉嫌利用资金优势炒作股价,不同基金之间的仓位变动是不是涉嫌左手倒右手是不是涉嫌法规规定市场操纵手段之一的对敲对倒拉升打压股价,这需要证监会进一步明确。 目前机构主导权在逐步提升,对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机构重仓股牛股俯拾皆是,很多股票不是翻一倍或者翻几倍,而是成为十倍牛股,可是部分机构持有的股票市盈率超过百倍,也引发市场的不同声音,机构应该引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而不是疯狂制造泡沫,可是在现有的机构考核机制下,机构管理人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那就是短期的投资行为,利用资金优势不断推高股价,提升排名,增加机构知名度,不断发行新的基金,获得更多的管理规模,谋取更大的管理费,个人则成为明星基金经理,赢得更多的名誉和经济利益,也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增加谈判的条件。 证监会放弃行政干预的路径依赖,给予市场更多的自主权,这是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但是也要看到A股基础制度并不健全,投资者包括部分机构投资者很不成熟,缺少敬畏市场敬畏法律的心,因此“不干预”不代表放任不管,尤其是市场瞩目的机构抱团持股,监管需要高度关注,避免部分机构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操纵股价,更要避免极少数机构管理人出现道德风险,与上市公司股东沆瀣一气,为股东减持输受利益。 “不干预”不是当一个甩手掌柜,而是需要建立在对市场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基础之上,只有“零容忍”贯彻到位才能实施“不干预”,否则“不干预”就会造成难以避免的市场乱象。
又有一家半导体材料公司冲刺科创板,它就是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科合达)。 天科合达主要生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晶片,2018年,公司导电型晶片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天科合达背后的股东包括华为以及“大基金”。若天科合达成功上市,A股版图又将增添一家“大基金”概念股。最近两年的芯片行情中,有“大基金”持股的北方华创、兆易创新等被市场爆炒。 不过,据天科合达的招股书(申报稿),碳化硅单晶生长炉今年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仅有21.33%,而在公司的主要产品中,碳化硅单晶生长炉毛利率最高。 数据来源:记者整理视觉中国图刘红梅制图 固定资产增长来自厂房 7月,天科合达的科创板申请已获受理。 天科合达是一家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商。据天科合达介绍,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碳化硅晶片产业化的企业,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出6英寸碳化硅晶片,相继实现2英寸至6英寸碳化硅晶片产品的规模化供应。不难发现,天科合达的生产领域位于半导体最上游。 所谓碳化硅晶片,经外延生长后主要用于制造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分立器件。它的下游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5G通讯、光伏发电、轨道交通等。比如根据IHSMarkit数据,2018年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3.9亿美元。 从主营收入的结构看,碳化硅晶片、其他碳化硅产品、碳化硅单晶生长炉是天科合达的主要产品,2019年分别占比48.12%、36.65%、15.23%。 从2017~2019年的财务数据看,伴随天科合达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也在增长。2017~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406.61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1.55亿元;净利润从亏损2034.98万元变为盈利3004.32万元。与此同时,公司的总资产从2017年末的1.62亿元增长至2019年末的7.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1.31亿元增长至3.4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天科合达的固定资产项增长很快,2018年的固定资产为7121.42万元,2019年的固定资产金额就达到了2.64亿元。与此同时,天科合达的在建工程从2018年的921.81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9951.27万元。如果天科合达的固定资产增长来自在建工程转固,那么一般来说,2018年在建工程的数据理应很高。对比来看,天科合达的固定资产增长不符合这一逻辑。那它固定资产突然增长的原因在哪里? 天科合达在招股书(申报稿)里解释,这主要是公司于2018年9月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项目投资协议》及补充协议,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为公司在徐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投资建设碳化硅晶片项目新建约26000平方米厂房,由江苏天科合达免费租赁使用5年,租赁期开始的5年内,天科合达承诺将收购该厂房及土地。鉴于厂房尚未完成建设成本审计,公司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已发生的建设成本估计金额1.48亿元作为暂估入账价值确认该厂房为固定资产。 “大基金”持股占5.08% 2017~2019年,天科合达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但有一半业务来自前五大主要客户(2017年例外)。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实现营收8915.79万元,占比57.46%。天科合达的前五大客户中包含了中电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三安集成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2019年,天科合达的毛利率逐渐提高,2019年毛利率为35.02%。但从细分产品类别看,碳化硅单晶生长炉的毛利率较高,达到61.52%,主营收入碳化硅晶片的毛利率仅有19.46%。实际上,碳化硅晶片2019年的毛利率水平还是依靠天科合达的规模生产,2018年,该产品毛利率仅有13.49%。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天科合达毛利率更高的碳化硅单晶生长炉,今年一季度的产能利用率较低。2018年、2019年,天科合达碳化硅单晶生长炉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3.33%、93.33%。而在今年一季度,天科合达碳化硅单晶生长炉的产能利用率仅有21.33%。 对于这一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了天科合达证券部。对方表示,参照招股书(申报稿),现在公司不方便接受采访。 “从一季度看,天科合达整体的产能在提升,但产能利用率的波动可能会被关注到。”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表示。 不过天科合达最被关注的还是背后的股东,其中“大基金”持有933万股,持股比例为5.08%。“大基金”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认购天科合达的股份,增资价格为6元/股。天科合达表示,公司引进“大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探讨开展碳化硅半导体产业链合作和市场建设等。同“大基金”一同增资认购的还有华为全资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82%。
最近基金市场火热,基民又创造出不少新玩法。但一番操作后,基民赚到钱了吗? “高抛低收”神操作 最近在某社交软件上,小编看到一位基民的“神操作”: 该基民有1000块钱的本金,年初买了某只主动权益基金,4月份之后开始频繁买卖,涨的时候减仓,跌的时候加仓,来回操作,半年赚了300多块钱,但同期该基金涨了56%。这意味着,如果该基民在这半年时间里不操作,能“躺赢”获得500多块钱。 一直以来,“高抛低收”被看作是摊薄成本的一种方式,市场上还流传着基金高抛低收的操作口诀:大跌大加,小跌小加,不跌不加;大涨多出,小涨少出或不出。 上述口诀被诸多基民津津乐道,并成为他们短线操作的一种可行路径。 详情请扫二维码↓
在A股市场,7亏2平1赚的格局始终没有变过。其中2平的玩家,因为资金是有时间或机会成本,本质还是亏钱。这相当于股市是9亏1赚的凶狠博弈场,多数投资者注定是赔钱出局。 现实很残酷,9亏基本是散户,1赚基本是机构。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2016/1-2019/6期间,不管是小散、牛散,单个账户年化水平均告负,而机构投资者则是大幅获益。 一桌赌局上,不能不管不顾,闷头光出牌,否则大概率会输钱下桌。我们作为金融信息、研究能力弱势的一方,便需要紧密跟踪机构的动向,来辅助我们做投资决策。 随着二季度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机构最新持仓动向逐步浮出水面,包括市场非常关注的社保基金、养老金、公私募机构等等。 1 截止二季度末,据中证报统计,A股32家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名单里面出现了社保基金,合计持股超过3亿股,持股市值高达70亿元以上。 (社保基金持仓市值TOP10,来源:中证报) 据统计,二季度,社保基金的新进个股有18只,包括思源电气、恩华药业、领益智造、良信电器、湘佳股份、北摩高科、良信科技、汤臣倍健、九强生物、中旗股份、江龙船艇、广和通、艾德生物、国睿科技、再升科技、赛腾股份、优刻得-W、华润微。 社保基金持有市值TOP10为健友股份、艾德生物、长信科技、迈克生物、海大集团、顺络电子、汤臣倍健、领益智造、恩华药业、良信电器,分别持有7.5亿元、6.17亿元、5.74亿元、5亿元、4.7亿元、4.14亿元、3.3亿元、2.78亿元、2.53亿元、2.2亿元。前10大重仓股合计持有超过40亿元。 10只重仓股中,有4只医药股,4只科技股,吃准了今年A股市场主线。看看这10只个股的表现:良信电器飙涨210%,迈克生物飙涨111%,艾德生物、海大集团均大涨超过80%,恩华药业大涨超过62%,汤臣倍健、健友股份均大涨超过50%,其余3只个股上涨均超过14%。 (来源:Wind) 这可见社保基金的选股实力不俗。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同一只个股,社保基金的态度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比如,长信科技,社保基金101组合减仓249万股,减持比例为0.11%,最新持有比例降低至1.52%,仍为公司第4大股东。然而,社保418组合增持1.58亿元,冲进了前10大股东名录。 (来源:Wind) 领益智造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社保501组合减仓378万股,持股比例降低至0.2068%,而社保107组合杀进来,增持了大致1.2亿元,为流通股第7大股东。 (来源:Wind) 以上情形还不少,包括艾华集团、再升科技等等。看到这,你可能要问了:同为社保基金,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分歧呢? 主要原因是社保基金委托的是不同的基金管理人,超盘手的投资风格迥异,可能会导致结果相差较大。但整体投资较为稳健,因为社保基金入市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 (部分社保基金对应管理人名单,来源:Wind) 2 除了社保基金,国家正规部队还有另外一只重磅基金——养老金。 截止二季度末,养老金基金新进入了燕塘乳业、思源电气、普门科技、华润微4只个股的前10大股东名单了。其中,两只为中小板股,两只为科创板股。 再看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其中,华润微今年以来飙涨334%,普门科技、思源电气均暴涨超过100%,燕塘乳业则大涨近40%。 同样,养老金持有A股总市值并不大,相对外资、公募机构是小巫见大巫。今年一季度,养老金持有市值大致为160亿元左右,即便二季度增仓了一些,应该也不足200亿元(最新二季度总披露持仓暂无)。 (养老金持股数及持有市值,来源:东财) 但据此前人社部披露,截至6月底,已有26个省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22个省份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累计到账资金9482亿元。 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基本养老金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可以达到30%。按照最高比例计算,各省份养老金入市的资金将达到近3000亿元。 如果按照200亿入市的资金来粗略估算,相当于仅仅只有7%的养老金进场扫货了。这意味着场外大部队根本一动不动。 当前A股估值一点不便宜,消费、医药、科技轮番暴涨,整体估值基本已经来到了历史最高。在此大背景下,你让社保基金、养老金如何下得了手。所以,大资金还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整体来看,社保基金、养老金在二季度有一些仓位的微调,但增量入场资金并不大。不过,重仓持股的公司,仍然值得跟踪与关注。 3 除了国家队资金,市场也非常关注公募基金机构的持仓动向。 截止二季度末,基金持有A股市值TOP10分别为贵州茅台、五粮液、立讯精密、恒瑞医药、中国平安、长春高新、美的集团、宁德时代、迈瑞医疗、中国中免,分别持有841亿元、547亿元、542.5亿元、387亿元、367亿元、354亿元、252亿元、248.6亿元、248.3亿元、247.6亿元。 以上重仓股均是中国核心优质资产。今年以来,其市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前3强中,贵州茅台上涨42.8%、立讯精密上涨104.6%、五粮液上涨64%。 (来源:Wind) 看到没,公募基金重仓股的表现也非常好。机构是A股盈利的主力军,这一点似乎重来没有变过。 当然,除了公募机构外,著名的私募机构,比如高瓴、高毅、景林、凯丰等重仓持股均能提示一些投资机会。虽然持仓公布有滞后性,但是有时公布出来股价并没有涨上去,并且有些公司是长期只有标的,不在乎短期涨跌的。 比如,立讯精密: (来源:Wind) 重仓股,不管是社保基金、养老金,还是公私募机构,均是给普通投资者的一扇重要的窗,我们绝对应该重视起来,从中挖掘和发现其中孕育的机会。
数据是个宝 炒股少烦恼 4只社保基金重仓股7月以来股价涨幅已超过50% 半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各大机构持仓变动成为市场的重点。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在已披露了半年报的近180家A股上市公司中,32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了社保基金(含养老金)的身影。含科创板在内,社保基金二季度共新进13股,增持5股,减持7股,7股持仓不变。 4股重仓比例超5% 以二季末收盘价计算,社保基金对其重仓的32家公司合计持股市值66亿元。健友股份(603707)、艾德生物(300685)、长信科技(300088)和迈克生物(300463)获社保基金重仓超5亿元,重仓市值最高。 其中,健友股份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出现了两家社保基金身影,合计持股7.51亿元,占公司流通市值的3.13%,较一季度持仓占比减少了0.15个百分点。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18.64%;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41.24%。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产品申报获得了重大成果,国内多个产品进入优先审评程序;度骨化醇、米力农、肝素钠注射液、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等7个ANDA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半年报显示,公司二季度获得了陆股通加仓,陆股通已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从持仓占比来看,半年报社保基金共对长海股份(300196)、江龙船艇(300589)、艾德生物、创源文化(300703)4股持仓占流通股比例超5%。江龙船艇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首次出现社保基金的身影。二季度社保基金新进持股0.72亿元,占流通股比例6.42%。公司主要从事旅游休闲船艇、公务执法船艇和特种作业船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上半年实现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3.21万元,同比略降6.35%。 社保基金重仓名单中出现了4只科创板个股身影,华润微、优刻得和乐鑫科技获得社保基金新进持仓,睿创微纳获社保基金加仓。 重仓股三季度以来平均上涨24% 社保基金重仓股7月以来普遍股价表现优异,32股平均上涨23.84%,逾半数个股股价涨幅超20%,睿创微纳、东方电缆(603606)、良信电器(002706)和金雷股份(300443)7月以来股价涨幅超50%,社保基金重仓获益颇丰。 睿创微纳7月以来股价累计上涨了80.07%,一骑绝尘。社保基金二季度加仓后共持有109万股,占比1.96%,较一季末提升了0.96个百分点,位列公司第三大流通股东。7月以来的短短一个月,社保基金已从睿创微纳累计获益4444.5万元。 除社保外,公司二季度同时也获得了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的集体加仓。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8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70%。公司所生产的用于体温筛查的测温产品销售获得大幅增长,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45倍。 8只重仓股上半年业绩翻番 从业绩表现来看,社保基金32只重仓股中,19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上升,整体业绩表现优异。睿创微纳、普利特(002324)净利润涨幅超过300%,华润微、思源电气(002028)、再升科技(603601)等净利润涨幅超过100%。 8只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翻番的个股中,4股为社保基金新进持仓股,3股为增持股,1股持仓比例未变。社保新进持仓股中,华润微业绩表现最抢眼,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0.63亿元,同比增长16.03%;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45.27%。公司2020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 声明:数据宝所有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