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施行20%日涨跌幅限制 需待注册制新股上市 6月12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系列政策及规则正式发布,创业板交易规则也将迎来改变。此次,大部分新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而对投资者日常交易影响较为直接的“20%日涨跌幅限制”还需等到注册制下首只股票上市。 >>眼见别人中大肉签,馋吗?别急,本周又来7只新股 打新赚钱效应提升,而根据新股发行的计划安排,本周将迎来7只新股。除周一外,每天都有新股可打。其中包括3只科创板新股、1只沪市主板新股、3只创业板新股。 >>回望5178点 轻舟已过万重山 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创下5178的高点之后掉头向下。如今5年过去,尽管上证综指依然在3000点下方徘徊,但对于资本市场参与各方来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发展的洪流正在滚滚向前。 >>身处牛股频出黄金赛道 医药主题基金值得长期拥有 今年以来,随着A股上演一波“吃药”行情,医药主题基金业绩迎来集体爆发。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3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涨幅超过50%,其中大多数为医药主题基金。业内人士分析称,纵观A股历史,医药生物行业一直是牛股频出的黄金赛道,考虑到医药行业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医药主题基金长期仍具投资价值。 >>外资加仓汽车股 一汽解放领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成分股 6月第二周,上证指数在前期连续反弹后出现震荡调整,下跌0.38%。创业板表现较为强势,全周上涨1.86%;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周涨幅为0.42%。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中,沪深两市多只个股仍然受到资金追捧,其中汽车板块和新能源产业链表现突出。具体来看,中证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指数成分股中的一汽解放本周上涨6.04%,新能源概念股隆基股份上涨6.48%。
6月11日,京东数科与东方红资产管理与合作的第二支大数据基金“东方红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发行。京东数科旗下资管科技平台JT²为该基金的投研工作持续提供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支持,助力基金管理人对大消费行业形成深度研究。 据了解,目前,“东方红智远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在东方证券、招商银行、京东金融APP等渠道对外发售。 在投资策略方面,该基金将动态跟踪海内外主要经济体的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估值水平、盈利预期、流动性、投资者心态、消费价格指数等市场指标,对这些关键指标进行全面评估,以实现合理的大类资产配置。
据公开信息,此前东方微银还曾获得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其光投资、君联资本、Ventech China、达泰资本、国创中鼎、建发股份旗下投资基金、复之硕等。 据工商信息,中互金基金旗下北京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日前低调参股东方微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认缴出资32.6995万元,认缴出资日期为5月27日。 东方微银官网显示,其2015年成立,深耕大数据与小微信贷领域,聚焦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金融应用,业务涉及智能贷顾、云托管与智能决策管理平台。据公开信息,此前东方微银还曾获得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其光投资、君联资本、Ventech China、达泰资本、国创中鼎、建发股份旗下投资基金、复之硕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初,东方微银刚获得来自私募机构国创中鼎的股权融资。据中基协相关介绍,国创中鼎成立于2017年,法定代表人施海宁。2002年10月至2009年8月,施海宁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担任副主任;2009年8月至2017年2月担任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2017年3月至12月担任中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战略研究负责人;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担任国创中鼎总经理。 此次参投东方微银的为中互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中互金投”)旗下北京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天眼查显示,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互金投,该公司股权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除中国互金协旗下两家公司分别持股19.9%、0.5%外,还由北京海聚智清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9.6%。 据天眼查,中互金投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属的专注于金融科技、监管科技领域的产业基金管理机构。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主要投资符合政策导向、监管要求和行业健康规范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金融科技企业。 中互金投对外投资4家公司,除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外还有北京中互金一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此外直接参投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官网介绍显示,华控清交是由清华大学于2018年6月发起的信息技术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和建设基于现代密码学和博弈论的大数据安全融合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据天眼查,华控清交共进行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未央网、荷塘投资、海淀园创业、高榕资本、港交所等。 中互金启航一号基金除参投东方微银外,还投资博雅正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官网介绍显示,博雅正链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旗下基金战略创始投资发起成立,当前主要基于安全、协同、自律、可监管的博雅正链区块链技术体系框架,开展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存证、政务数据互联互通等业务应用。 中互金一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参投深圳市前海第四范式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官网介绍显示,第四范式成立于2014年,是人工智能平台与技术服务提供商。据天眼查,第四范式共进行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基石资本、联想创投等。(蓝鲸新金融 杨梦雪yangmengxue@lanjinger.com)
6月5日,指数午后震荡走高,市场两极分化严重,近60股涨停,逾30股跌超9%,医药股连续两日走强,大消费板块走弱,网红经济股退潮,整体看,市场题材散乱无明显热点,资金风险偏好降低。高位股出现退潮,暴风集团天地板,轴研科技、未名医药、广博股份纷纷跌停,短线人气表现低迷。盘面上,机场航运、农业服务、RCS等涨幅居前,食品饮料、农业种植、新零售等跌幅居前。截至6月5日收盘,沪指涨0.39%,报收2930点;深成指跌涨0.37%,报收11180点;创业板指涨0.70%,报收2166点。本周内,沪指累计涨2.75%,深成指涨4.04%,创业板指涨3.82%。本周新基发行情况:据Wind显示,本周内,共35只基金发布成立公告,总规模达161.73亿元; 本周内,共发行38只基金发布发行公告,52只基金首发。本周发行产品中,有三只产品发行规模超过十五亿,分别为中欧真益稳健一年A、招商瑞信稳健配置A和融通产业趋势先锋,发行规模分别为18.22亿元、17.55亿元和16.62亿元。(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本周净值排行TOP10:股票型基金净值排行(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混合型基金净值排行(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本周区间净值涨幅排行TOP:股票型基金本周区间净值涨幅榜(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混合型基金本周区间净值涨幅榜(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企业聚焦:余额宝收益跌至1.5%低于存款利率近日,“国民零钱理财神器”余额宝的收益率再创新低引发热议。据Wind显示,截至6月2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1.5000%,已低于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不仅如此,近年来余额宝的规模也持续下滑。据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一季度开始,天弘余额宝的产品规模骤降,两年内缩水超三成。除余额宝之外,近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集体下滑。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720只货币基金产品中,年内收益率超过2%的产品仅占两成。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现金管理组负责人魏桢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是由基本面与政策面共同决定的趋势性变化。魏桢称,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可以选择货基与短期理财债基,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客户适合纯债型与一级债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可投资二级债基与部分偏股型混基。国泰融信基金6500块就可封涨停近日,国泰基金旗下国泰融信基金再度涨停,作为主打定增的公募基金产品,国泰融信LOF基金连续三年折价。在基金、股票双重折价的概念下,该基金因定增新政后市场火爆受到部分资金注意, 5月26日起在6500块钱将国泰融信基金送上涨停板后,5月27日国泰融信基金再度涨停,成交金额仅为12万,不过该基金已从3月份折价10%,变成溢价高达18%,炒作风险急速提升。基金业内人士认为,LOF基金场内交易清淡,场内交易时有可能得到套利的价格却没有接盘的资金,此外,LOF基金跨市场套利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投资者还要承担期间的市场波动风险,而当基金从折价变成溢价后,炒作资金押注稀缺性引来跟风资金,但极可能面临场内流动性风险。中邮基金“爆款”基金净值仅剩5毛近日,中邮基金发布2019年度报告,2019年中邮基金营业收入为4.9亿,较上年同期减少25.06%。扣非净利润为8223千万,较上年同期减少43.67%。中邮基金表示,营收和净利润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首誉光控子公司受资管新规影响,收入下滑较大,营业收入为1.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3%。截至期末,中邮基金受托客户资产管理规模共430亿元,存续产品85只。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收盘,中邮基金(834344.OC)旗下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和中邮信息产业基金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6735元、0.5210元和0.85元。这3只基金初始发行时均曾受到股民热捧。发行规模分别为149.57亿元、72.32亿元和126.02亿元。机构观点:上交所:首次指数编制专家咨询会议将于近期组织召开6月5日,上交所发文称,始终关注市场对股票指数的关切。为进一步完善沟通渠道,本着科学、客观、开放的态度,借鉴国际主流指数编制机构的运作经验,近日,上交所建立了指数编制专家咨询机制。上交所将通过召开会议等方式提出咨询事项、征询专业意见和建议,以充分倾听市场意见、凝聚市场共识、服务指数编制工作。首次指数编制专家咨询会议将于近期组织召开。中银证券: 科创板有望试水T+0交易,券商或迎重大利好中银证券指出,上交所回答两会代表科创板的相关建议,提出“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透露出科创板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预计科创板实施T+0交易制度,短期内有望直接利好券商经纪业务,提升券商盈利空间;长期来看,监管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略超市场预期,有望继续提升券商板块配置价值。建议重点关注业绩更稳定、综合实力强劲、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的龙头券商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中信证券: 5月新增专项债首破万亿,建筑资金持续改善中信证券指出,1-5月新增专项债共发行2.17万亿,占全年额度3.75万亿的58%。基础设施/市政/民生工程/收费公路是主要流向。建筑业资金情况持续改善。维持全年基建投资增速12.3%的判断。建议把握以下主线:水泥:需求与基建相关性更高、价格仍有上升空间的部分北方(西北、京津冀等)区域,关注祁连山、天山股份、冀东水泥、西部水泥;推荐需求长期空间稳健,出货率较好、预计雨水扰动小于去年同期、全年保持稳增的华东、华南区域,继续推荐海螺水泥、华润水泥控股,关注上峰水泥等;关注受益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华新水泥。建筑:推荐在EPC项目上竞争力强、负债仍有扩张空间、现金流优质的园林民企,推荐东珠生态、绿茵生态,关注美尚生态等;推荐积极参与城轨建设、优质运营资产占比相对较高的低估值建筑央企,推荐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推荐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有所布局的公装龙头金螳螂,关注亚厦股份、鸿路钢构等。西南证券:格局尚未完全明确 锂电行业望迎新起点西南证券认为,2019年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基于对补贴完全取消后,主动性需求逐步释放预期,启动新一轮扩产计划,仅宁德时代和LG化学2019年下半年以来开工项目产能就达150GWH(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117GWH)。并且,国内2020年补贴相对2019年实际退坡仅10%(2019年相对2018年退坡50%),补贴政策延期两年至2020年底,力度超预期,叠加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创新产品驱动,预计2020H2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企稳回升,迎来反转。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持续高增长,2020Q1销量22.8万辆(+81.7%),随着欧洲免征近20%增值税(3万欧元车型为主,对应6000欧元免征)等经济复苏计划推进,将进一步提振销量。西南证券,下游政策力度超预期和创新产品持续推出,更加坚定动力电池厂商扩产信心,加快扩产项目进度,锂电设备厂商有望更快迎来新起点。 光大证券:消费电子拐点已现光大证券指出,消费电子下游决定上游,寻找宏大空间和增速加速的子行业和公司,短期看智能手机疫情后的全面复苏、中期看TWS快速增长、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宏大空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趋近饱和,消费电子成长性大幅分化,未来电子行业的投资需要聚焦空间宏大和增速持续加速的子行业和公司。招商基金侯昊:白酒板块困难时期或已过去,估值修复完成侯昊表示,跟踪情况来看,江苏、安徽等地消费场景复苏较快,其他地区也持续改善,消费场景持续复苏成为板块最强催化。白酒龙头批价持续走高,利于行业消费升级逻辑的演绎,市场对此解读较为正面。侯昊称,5月份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成长股承压,白酒作为内需型行业受外部影响较弱,业绩确定性较强,受到资金青睐。侯昊称,后续来看,需要跟进相关动销情况,以不断修正预期,现在这个位置估值修复的行情在短期是比较充分了。两会政策聚焦稳就业保民生、脱贫攻坚,有助于扩大内需,财政政策也更加积极,基础消费和流动性充裕也有望对白酒板块形成支撑。白酒后续有端午节、国庆中秋节等旺季催化,预计厂商回款、经销商备货、旺季动销能够对板块产生正面催化,但也需要关注短期波动的加大。
消费、医疗、科技是A股投资的三大主线。 今天我们来谈谈消费。 先看两个数据(图1、图2)。从图1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我国GDP逐年快速增加,与此同时,消费对GDP的贡献也在稳步增长,这个趋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愈发明显。 与图1可相佐证的是图2,图2展示的是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这个指数反映的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减情况)近40年来的发展趋势。从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水平快速上升。 回到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美股还是在经济上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的日本股市,消费类股票的表现均超越大市。 因此,综合消费在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投资消费有着坚实的基础,理应成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言及于此,我们就面临一个操作上的问题:投资消费,我们应该选择消费类股票,还是选择消费类的基金?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我们没有时间、精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来研究消费类的个股,因此投资消费的一个理想选择就是购买消费类的基金。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消费类基金如何选”这个问题。 消费类基金有哪些类型? 消费类基金大致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另一种是指数型基金。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是基金经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显神通,按照自己的投资框架、投资逻辑精选个股形成基金的股票组合。指数型基金也被称为被动管理型的基金,这里的被动是指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进行投资管理时不能有主动性,只能被动地完全复制指数来进行投资。 指数基金相对比较复杂,我们进一步加以说明。 什么是指数?股票市场包罗万象,A股、美股都有数千只股票,有些投资者关心个股的情况,有些投资者关心市场整体的情况,为了满足后者的需求,指数公司就根据规则编制出了各种指数以呈现总体的情况。 编制指数的规则主要有两个:一是选股规则;二是加权规则。 所谓选股规则是指根据什么标准选择纳入该指数的股票。以沪深300为例,沪深300的选股规则是:对样本空间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50%的股票,然后对剩余股票按照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选取排名在前300名的股票作为样本股。 所谓加权规则是指纳入的股票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加权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指数。同样以沪深300为例,沪深300采用的是分级靠档的流通市值加权方法来构造指数的。受到市场诟病的上证综指采用的则是总市值(注意不是流通市值)加权的方法,因此它不能准确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 指数基金根据成分股票的行业覆盖范围分为宽基指数基金和行业指数基金。所谓宽基指数是指该指数的成分股票覆盖多个行业,例如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所谓行业指数是指该指数的成分股票来自某个行业,当然这个行业的口径可大可小,例如上证消费、中证500消费等等。 从交易方式这个角度出发,指数基金又可以分为ETF、LOF、ETF联接基金、一般指数基金等等。ETF指数基金可在场内(证券交易所)像股票一样直接交易,也可在场外通过一篮子股票申赎。LOF与ETF的区别主要是场外交易方式不同,LOF 场外可通过现金进行申赎。很多投资者没有股票账户,也不熟悉场内交易的方式,为了方便这类投资者,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ETF联接基金,这类基金方便投资者在场外用现金申赎ETF。一般指数基金主要盯住某一类指数,交易方式是场外使用现金申赎。 回到消费类指数基金,很多机构推出了自己的消费类指数,例如Wind、中信、中证指数公司、申万等等,这些机构推出的消费类指数大同小异,从行业覆盖来看,主要分为主要消费(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两类。 以中证指数公司编制的消费类指数为例,主要消费包括以下细分行业: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饮料、包装食品与肉类、烟草、农牧渔产品、家常用品、个人用品;可选消费包括:汽车零配件与轮胎、汽车与摩托车、家庭耐用消费品、休闲设备与用品、纺织服装、珠宝玉奢侈品、酒店、餐馆与休闲、综合消费者服务、媒体、日用品经销商、互联网零售、多元化零售、其他零售。在明确细分行业,根据入选股票来源的不同,又分为沪深300消费、中证500消费这样具体的消费类指数。当然,消费类指数根据所框定的行业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食品饮料指数、白酒指数等等。 消费类基金如何选? 在弄清楚消费类基金的类型后,解决消费类基金如何选的问题就相对容易了。 首先来看消费类的指数型基金该如何选。既然是指数基金,关键点就是选消费的细分行业,就要看哪类细分消费指数的历史表现最好(见图3)。从图3-1可以看出,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这两个主要的消费指数中,主要消费的表现明显优于可选消费;从图3-2可以看出,主要消费下的沪深300消费的表现又远好于上证消费和中证500消费。 当然,我们还可以顺着两个方向更进一步地观察更细分的消费指数:一个方向是寻找行业上更细分的消费指数基金,例如食品饮料乃至更细的白酒指数;另一个方面是沿着因子复合的方向寻找更细分的消费指数基金,例如消费红利指数。随着行业越分越细、因子越来越多,对择因子和择行业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也就愈发偏离被动投资的要义。 在明确了投哪一种类型的消费指数后,选择具体的与该指数对应的基金就是纯粹的技术性问题了,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指数的跟踪误差(跟踪误差越小越好)、基金规模(指数基金的规模以大为美)以及基金费率(综合费率越低越好)。 再来看主动管理型的消费类基金。很多投资者选择这类基金的逻辑是我看好消费这个行业,同时我信任基金经理在这个行业中的选股能力,这样我既能获得这个行业的β收益,还能获得基金经理选股带来的α收益。 我们筛选了消费类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见表1),筛选标准如下:成立三年以上,基金规模不低于2亿元。 我们将上述基金和消费类指数做个比较。以消费指数中表现较好的沪深300消费为例,该指数最近1年、3年、5年和10年的复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5.25%、34.23%、20.21%和16.8%。两相对照,我们可以发现,能够跑过指数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 从消费的长期表现看,它应该成为我们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从短期看,当前上证消费、沪深300消费、中证500消费的PE(TTM)分别达到40.93、31.6、42.99,处于各自历史分位的81%、62%、72%,大家还是要注意中短期的回调风险。
作者 | 张俊鸣 编辑 | 庞丹 一纸减持公告,让沉寂许久的银行股再度成为风口浪尖。在股价只有净资产的5.4折、市盈率不到4.5倍、股息率超过6%的情况下,交通银行收到第三大股东全国社保基金的通知,计划减持不超过1%的股份。虽然看似比例不高,但由于交行庞大的股本,涉及的股份数量高达7.43亿股,金额超过38亿元,这也是社保基金连续两年提出减持交行A股的计划。 从周一的走势来看,交行和银行板块的整体表现比较平稳,但在“低估值、高分红”的状态下,社保基金连续两年提出减持计划,背后的玄机是什么?社保基金同样重仓持有的工行、农行等低估值国有大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减持计划?弄清楚这份减持计划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对于所有A股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获利丰厚下的“破净”减持计划 从交行的业绩指标来看,近年来维持比较稳定的状态,尽管从不良贷款率、净息差和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指标来看在同业中不算特别理想,在国有六大行中表现落后,但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估值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定价,再加上较高的股息率水平,目前的股价远远不能和“高估”二字挂钩,甚至在不少价值投资者心目中还“具备罕见的投资价值”。对于一向以价值投资、长线投资著称的社保基金来说,在目前的价格下进行“破净”减持,看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笔者认为,社保基金出台减持计划,目标在于实现更分散多元的资产配置。截至一季度末,社保基金共持有交行A股和H股129.1亿股份,占交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7.38%。其中,A股股份38.48亿股,H股股份90.62亿股,规模庞大;此外,社保基金还现身农行、工行、平安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的十大股东之列,银行股累计持有规模较大,未来不排除还有更多划转取得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考虑适当减持银行股,避免行业持股过于集中,也算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同时,此次社保基金减持交行限于此前定增取得的股份,当时定增价4.55元,扣除历年分红之后成本已经降到2.7元以下,随着今年分红的实施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对比公告前5.16元的价格可算是获利丰厚。因此,“破净减持”对社保基金来说并不亏,如果顺利实施的话也算是兑现一部分浮动盈利,为将来的多元化配置提供真金白银。 低估值“抗减持”:是否完成仍不确定 尽管减持计划的披露表达出社保基金存在落袋为安的主观意愿,但最终能否顺利实施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四月份以来交行A股底部震荡的成交量来看,日成交大约是4707万股,按照这一成交水平,理论上减持7.43亿股只需要16个交易日就可以实现;但如果集中快速减持,势必对目前相对平稳的价格形成冲击,造成股价重心下移,少量减持就会对社保基金的整体市值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不是理想的做法。也正因为如此,去年四月社保基金提出的减持计划,最终并未在有效期内实施。尽管今年再提减持计划比去年规模缩水一半,但股价比当时又跌了14%,最终能否顺利实施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考虑到交行的低估值和高分红,社保基金如果用“往下砸”的方式强行减持,即使不考虑价格下跌对自身持股市值的冲击,拱手让出低廉筹码之后能否买到其它性价比更高的股票,不无疑问。同时,也容易给市场带来联想,是否其它国有大行也会成为下一个减持的对象,这对A股整体的走势影响偏空,也是社保基金不得不谨慎行事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虽然减持计划看起来吓人,但低估值天然就可以抗减持,低位减持不会轻易实施,对讲究价值投资长线投资、短期之内又不缺钱的社保基金来说更是如此。 一旦减持完成意味银行股利空出尽 不仅交行,目前银行股处于集体低估值的状态,破净比例高、市盈率大多在10倍以下,同时又对应较高的股息率,如果基本面没有出现快速恶化的话,长期毫无疑问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正因为如此,老股东的减持往往骑虎难下,银行通过股市再融资补充资本金的方式也受到极大的制约。以交行为例,因为股价长期破净且净资产不断提高,去年获得可转债批文之后一直无法实施。社保基金如果要以合适的价格完成大批量减持,也需要二级市场的表现更亮眼才行。 因此,如果今年社保基金对交行的减持计划能够完成,对银行股将意味着利空出尽。不管是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减持,还是通过大宗交易完成,保证股价的相对平稳应当是减持方的底线。如果股价能够在减持中平稳过渡,甚至是稳中趋强,那么就意味着二级市场的承接力量增强,甚至是长线配置型资金进场抄底。同时,大手笔减持也探明了银行股的极限估值底线,跌无可跌之后必然是逐步实现价值修复。 目前银行股确实面临众多不利因素,如市场担忧坏账率提升影响资产质量,“让利”之说不利于净利润表现,低估值状态下难以通过股市再融资可能导致分红率降低、行业市值在A股中占比过大面临行业天花板等等,但众多行业利空都已经在低迷的估值中充分反映出来。最近十年,银行板块每隔2-3年就有一波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的超额表现,包括2012年底、2014年底和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如果这一时间周期奏效,那么在今年下半年,银行股同样有望迎来一波价值修复行情,目前看似规模庞大的减持计划更多是“纸老虎”而非“真老虎”。 对散户投资者来说,低估值状态下买入银行股需要细水长流式的耐心,随着利空的逐步落地,适当增加银行股的配置比例也有望增强资产组合的韧性。从银行ETF(512800)的走势来看,未来在反复夯实底部、回测长期上升趋势线的过程中,具备较好的关注价值,适合投资者逢低长线布局。■ 图1:银行ETF(512800)日线图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文中涉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近期,凯石基金旗下3只基金相继发布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公告。小基金公司生存之难再度引发业内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资源正在向头部公司集中,随着行业马太效应的加剧,小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艰难。未来新进入者面临更高的门槛,如果资产管理规模不超过百亿元,将很难生存下去。 5月26日,凯石基金连发两则公告,提示旗下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具体来看,截至5月25日,凯石源混合型基金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截至5月25日,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型基金已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5月29日,凯石基金再发公告,旗下另一只基金也遭遇同样的问题。截至5月28日,凯石湛混合型基金已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事实上,不少小基金公司面临着与凯石基金一样的困境,管理规模持续缩水。例如,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国融基金的管理规模为4.2亿元,而去年底尚有8亿元;东方阿尔法基金的管理规模也从去年底的14.92亿元减少到今年一季度的10.81亿元。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的发行总规模近8000亿元,超过2015年前五个月大牛市时的规模,多只基金更是遭投资者抢购,一日售罄。然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同期有多家小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宣告募集失败。 以5月为例,5月15日,九泰基金发布九泰久弘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类似的还有,中融鑫优创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东兴鑫阳6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均募集失败。 人员频繁变动也是不少小基金公司面临的难题。以格林基金为例,从去年8月以来,相继发布了七则基金经理离任的公告。例如,去年9月2日,李石开始担任格林创新成长混合型基金经理,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辞任基金经理,离开公司。今年4月17日,格林基金副总经理史彦刚也因个人原因离职。 类似的情况还有,5月12日,富荣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郭容辰因个人原因离职,副总经理李东育代任总经理一职,这也是富荣基金今年以来发布的第三则高管变更公告。此前的2月28日,滕大江辞任富荣基金督察长一职,由董事长杨小舟代任;2月12日,林峰辞任富荣基金副总经理。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表示,20年前,一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达到20亿元,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10年后,盈亏平衡门槛提高到200亿元,其中纯股票型基金规模需要达到100亿元;现在各项运营成本又提高了许多,例如没有几百万元很难招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对于新进入者来说,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门槛越来越高了。 上述董事长的判断也在睿远基金的营收数据上得到了印证。立思辰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显示,2019年睿远基金净利润为5914.51万元。就基金管理规模而言,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睿远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为119.35亿元,此外睿远基金的专户管理规模也超过百亿元。 在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看来,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显著,不少小基金公司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不利于基金业绩的长期稳定。投资者于是用脚投票,使得基金管理规模不断缩水;而公司发展不起来,更难留住人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没有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耀眼的业绩,小基金公司想突围越来越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