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君实生物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今年上半年,君实生物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增长8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6亿,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扩大106.07%。 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2019年以前,君实生物几乎无实质性收入。2019年2月,公司首个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正式上市销售。 君实生物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当期毛利率为89.84%。其中,二季度销售收入为2.54亿元,产品销售在疫情影响下逐步复苏,毛利率随着产业化能力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升至90.12%。 君实生物的费用支出仍在同步扩大。今年上半年,君实生物销售费用支出为2.28亿元,同比增长106.14%,主要系销售团队的扩张,以及随着产品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所致。 此外,君实生物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2.25%。 截至报告期末,君实生物共有21项在研产品,包括19个创新药、2个生物类似物,覆盖五大治疗领域,包括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类疾病以及感染类疾病。 目前,特瑞普利单抗仅获批1种适应症。君实生物披露,报告期内,特瑞普利单抗针对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鼻咽癌适应症,和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优先审评。 除此外,君实生物还有一款修美乐(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UBP1211进入了新药上市申请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君实生物宣布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JS016。至7月,JS016已完成了中国I期临床试验所有受试者给药。 君实生物表示,公司正在开展针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Ib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并预计将尽快开展针对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II/III期临床研究。同时也将后续开展针对新冠病毒高危人群的研究,以评价JS016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作用。 今年7月15日,君实生物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君实生物以216元股价高开高走,盘中一度冲高至220.4元,较55.5元/股的发行价涨幅超过290%,市值接近2000亿元;而后股价大幅回落,当日报收151元。此后,疫苗板块整体降温,君实生物股价连跌数日。 截至8月28日收盘,君实生物报收90.8元,距离上市首日开盘价已跌去57.96%,总市值791.12亿。
8月28日,圣湘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截至10时,圣湘生物股价超过128元,较发行价50.48元上涨超过155%,总市值超过500亿元。 圣湘生物是国内首批获得新冠检测试剂注册的6家企业之一,其新冠检测试剂产品已经服务于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一线。 据圣湘生物招股书披露,2020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2.32亿元,同比增长14687.20%;扣非归母净利润12.27亿元,同比增长9088.09%。同时,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可实现营收29.9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7.2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457.15%。 在抗击疫情中,圣湘生物毫无疑问“疫”战成名。尽管圣湘生物2020年至今业绩大幅增长具有偶发性,但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仪器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其它主要产品在细分市场中排名均较为靠前,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公司所处的体外诊断行业已成为近年来医疗市场活跃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根据招股书,联想控股旗下正奇金融为公司多年的幕后“园丁”。 “圣湘生物上市,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价值。”正奇金融的高管们并不讳言对于成功服务圣湘生物可能带来的高额回报。 随着圣湘生物登陆科创板,一路陪伴多年的正奇金融引发市场关注。由联想控股控股的正奇金融的全资子公司安徽志道投资有限公司正是圣湘生物的二股东。截至发行前,持股比例达11.96%。公开发行后,其持股比例为10.76%。 纵观正奇金融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通过投行思维、整体方案,以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并分享其价值提升。圣湘生物则是正奇金融的经典投资案例之一。正奇金融总裁李德和对此解释:“‘投贷联动’是我们区别于市场上银行、投资机构等其他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站在企业角度,根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需求去提供服务,从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设计一系列产品,并把产品串联起来,我们叫做‘整体方案’。”
天山生物(300313):因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10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00%,自2020年8月28日开市起停牌核查。 相关资料: 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牛品种改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之一.公司主要从事牛的品种改良业务,依托生物遗传技术,为我国畜牧行业提供优质冻精、胚胎等遗传物质及相关服务.公司主要产品为优质种公牛冻精,品种包括荷斯坦、褐牛、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等,包括奶牛、肉牛及乳肉兼用牛的主要品种.牛奶、犊牛等是公司从事良种繁育业务的副产品. 公司目前拥有美国荷斯坦、褐牛、安格斯、蒙贝利亚、西门塔尔、夏洛来六个品种的种牛,涵盖国内主要奶牛、肉牛及乳肉兼用牛品种,是国内品种最齐全的种公牛站之一;拥有纯种美国荷斯坦种母牛460头、种公牛77头,涵盖北美13个家系,是目前国内品系最全的北美荷斯坦基因库之一;拥有国内最多的优质褐牛种公牛资源,是新疆地区褐牛改良的主要承担企业。(同 花 顺 F10) 天山生物晚间发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净亏损764.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861.3万元。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公司肉牛产业战略布局,通过自营、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肉牛育肥规模快速扩张。
8月27日,景峰医药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19.81%;每股收益0.16元,每股净资产1.96元。2020年上半年,景峰医药主力产品销售稳定,新兴产品销售呈现增长潜力;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提升化学药与生物药比重;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创新药研发以及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 仿创结合提升“化学药+生物药”比重至90% 景峰医药上半年核心产品销售呈现稳定态势,新兴产品市场实现有效拓展。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战略转型,持续优化产品结构。2020年上半年,景峰医药心脑血管领域核心产品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成功保住大部分省份的医保目录。公司坚持聚焦等级医院,同时拓展民营医院、县域及以下医疗市场,预计其销售有望持续稳定。 景峰医药子公司贵州景峰积极承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优势和资源,拓展替罗非班产品市场,目前,替罗非班已经在多个省区挂网,并开展终端的入院销售。替罗非班在我国未来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心血管用药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具有广阔市场。目前,替罗非班已完成申报前资料准备工作,拟于2020年下半年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产品注册申请,有利于公司积极拓展美国市场。 在国际化发展方面,2020年上半年,受销售收入增长提振,景峰医药控股子公司美国尚进实现净利润1958万元,同比增长172.56%。上半年,美国尚进的雷诺嗪口服缓释片已获得美国仿制药申请批件(以下简称:ANDA),具备了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有利于公司拓展美国制剂市场。 景峰医药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景峰医药已建立起以化学药和生物药为主导的仿创结合多维产品管线,确立了产品结构目标,将当前现有的产品结构比重逐步优化为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的比例为70%、20%、10%的格局,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实力。 增大研发投入多款新品进入临床 景峰医药重视创新研发,关注具有首仿前景的品种,逐步加大成长业务和创新业务的培育力度,增加复杂制剂的比例和开展创新药、生物药的开发。上半年,景峰医药投入研发资金1.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45%。 景峰医药旗下的生物药项目JZB01、JZB28、JZB34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生物药JZB01是用于治疗急性心衰的有效药物。安信证券行业分析师马帅撰文表示,未来JZB01的销售空间有望对标西藏药业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2019年西藏药业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在样本医院销售额高达4.52亿元,同比增长54.05%。 景峰医药旗下的术后及癌症镇痛产品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处于CDE审评阶段,氟比洛芬酯解热适应症II期临床已完成,处于III期临床准备阶段,预计该产品在2020年内上市。 景峰医药旗下的一致性评价及注射剂再评价项目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正处于补充申请审评中,注射用兰索拉唑、盐酸替罗非班浓溶液分别拟于2020年三、四季度提交补充申请资料。景峰医药旗下的上海景峰玻璃酸钠注射液(2.5ml:25mg)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中。随着产品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景峰医药将迎来注射剂的集采机遇,扩大产品销售规模,增强公司发展后劲。 近日,景峰医药投资建设常德市原料药和制剂国际化产业园,推进原料药产业链一体化建设,整合原料药生产资源、完善生产链、加速公司在制剂领域的发展。 安信证券、中银证券等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表示,景峰医药坚持“走与国际接轨的仿制药产业化道路”战略,实施以高壁垒仿制药为主、长短结合、多维研发生产管线并进的战略布局,公司现有产品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创新药的逐步上市将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日,药明生物(2269.HK)频收利好消息。在最新的恒生指数季度审议中,成功纳入恒生指数,权重1.75%,将于9月7日正式生效。另外,公司也正在迎来疫情后的中报业绩大考。 根据公司公告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营业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21%;毛利7.87亿元,同比增长17.3%;纯利7.31亿元,同比增长62.6%;纯利率37.6%,同比增长9.6pp;经调整纯利7.34亿元,同比增长40.7%;经调整纯利率37.8%,同比增长5.4pp;每股盈利(基本)0.57元,同比增长54.1%。 图表一:公司财务状况 数据来源:WIND,整理 业务增长强劲,“Follow-the-Molecule”战略效果显著 从业务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增长强劲,“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Follow-the-Molecule)战略效果显著。 具体来看,药明生物的业务主要涵盖IND前以及IND后项目,其中IND前包括药物发现和临床前开发,IND后则涵盖了临床早期、后期以及商业化生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带来数百万美元到数千万美元不等的收益,特别是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生产阶段,一般收益将分别达到2000-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1亿美元。 生物大分子研发技术壁垒高、耗时长、费用高,客户在开发过程中很难随意更换服务商,客户黏性强,公司收益也会随着生物制剂开发过程的不断推进病最终商业化几何级别的增加。根据公司的数据显示,公司目前的老客户的新项目续签率已经超过80%。 截止2020年6月底,公司综合总项目数高达286个,同比增加27.7%,2016年至2020年6月复合增长率39.7%。其中临床前项目141个,同比增加33%;临床早期(临床I期和临床II期)项目125个,同比增长22.5%;临床III期开发项目19个,同比增长26.7%。 图表二:公司综合项目数(左)与按阶段项目数(右)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能够逆势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与其多个领先创新技术平台密不可分。 相比起传统的单抗技术,双特异性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因为其独特的生物学复杂结构导致研发壁垒高,难以开发。公司的WuXiBodyTM 双抗技术平台、WuXia细胞系平台、WuXiUP连续生产平台等技术,具有通用性,可以快速、高效表达蛋白,缩短药品研发周期。其中,公司在今年上半年WuXiBodyTM 双抗技术平台上已经累计拥有客户17个,项目达到26项,其中7项已经进入临床前阶段,预计2020年将有2-3个项目进入递交IND申请。 抗体偶连药物(ADC)是一种新兴高药效生物药,相较于传统化疗及单抗,ADC功效显著,毒副作用较低。2020上半年, 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入30个ADC项目,其中14个已经推进至IND申请阶段。 疫情之下:乘风破浪,破茧成蝶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疫情为公司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消除,公司也在逆境中洞察寻找机会,乘风破浪。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公司已经收到全球超过80个客户进行询单,其中正在洽谈的有24家公司的27个新冠项目,正在进行中的有与美国、欧洲、中国客户签订超过10个新冠项目,合约价值总额约3.2亿美元,其中包括价值1.16亿美元的VIR/GSK COVID-19中和抗体生产合同。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3项新冠项目的IND递交,按照公司披露,预计正在进行中的COVID-19抗体正在进行项目在今年将会贡献8000万美元收入,2021年将会贡献1.5亿美元收入。 从进度上来看,公司高效的执行力正在为全球抗疫贡献关键力量。从公司项目启动上来看,以其中公司一位客户为例,公司从与客户初次接洽收到新冠项目询单到项目合作全面启动,用时仅47天,远超传统合作进度,预计公司将在5个月内赋能客户递交IND申请。从公司的进度上来看,公司在COVID-19中和抗体项目上来看,已经从传统的从DNA到IND申报的12-18个月,压缩到2.5个月完成,成为全球最快的项目之一。 另一方面,生产上公司凭借全球双厂生产,构建稳健的供应体系。 按照公司的生产扩能计划来看,公司预计将会超过28万升的生产产能。其中,公司在上海奉贤区的新基地将于2020年年底完工,配合后期的工程设施,届时将成为集生物药发现、开发、临床及商业生产的综合一体化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同类设施之一。 另外,海外地区的生产也在逐步推进。公司的首个海外基地爱尔兰基地(MFG6及MFG7)建设进度已经过半,预计落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食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及新一代连续生产工艺技术的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正在洽谈4项潜在新冠疫苗生产CMO合同。在美国马萨诸噻州伍斯特市,公司启动生物药研究及生产设施(MFG11),预计2022年竣工。在美国新泽西州克兰伯里的设施(MFG18),用于开发及临床生产。 图表三:公司全球生产产能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小结 总体来看,公司的此次半年报业绩整体表现优异,其中利润率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新冠疫情对于CDMO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药明生物作为龙头企业,更是凭借一系列远程系统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并将进程加快。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为公司带来新的订单,用最快的速度达成合作意向,这将为公司带来强劲的增长引擎。 从未来发展上来看,伴随着公司的生产产能不断扩大,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订单正在开花结果,客户的结构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另外,公司还在不断布局创新领域,除了新冠领域外,公司的ADC项目正在不断放量,公司进入微生物、溶瘤病毒等创新领域,预计将为公司未来几年贡献上亿美元的收入。 在鼓励创新研发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都将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作为医药行业的“卖水人”,药明生物也将在红利之下拥有龙头企业的成长空间,值得关注与期待。
8月25日晚,长春高新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简称“百克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 早在5月25日晚,长春高新就曾发布多条公告,披露了百克生物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这一计划,长春高新也借此成为第一家瞄准科创板分拆上市的深交所上市公司。 百克生物自2004年3月4日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人用生物疫苗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水痘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鼻喷流感疫苗。长春高新直接持有百克生物46.15%的股份,为百克生物第一大股东。根据分拆方案,本次分拆完成后,长春高新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拥有对百克生物的控股权。通过本次分拆,长春高新将更加专注于基因工程药物、中成药以及房地产业务;百克生物将依托上交所科创板平台独立融资,促进自身人用生物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发展。 财务数据方面,长春高新2017年至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43亿元、10.01亿元、17.75亿元,百克生物相应时期的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1.34亿元、2.13亿元。 百克生物的鼻喷流感疫苗备受业界关注,产品适用3岁-17岁人群。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改变了原有的接种方式,采用鼻腔喷雾给药方式接种,不用打针,与其他流感疫苗相同需每年接种。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但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却不高。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1%-3%,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这让流感疫苗未来的市场空间更值得期待。长春高新在预案中披露,百克生物于今年2月取得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的注册批件,已经投入生产。 此外,百克生物还拥有水痘疫苗等重磅产品。上半年,百克生物实现营收5.92亿元,同比增长45.44%,实现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78.51%。
8月25日晚间,天士力医药(600535)发布中报称,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23亿元,第二季营收、利润均较第一季出现明显改善,现金流同比增幅达到48.56%。公司商业资产剥离已经完成股权交割,生物板块分拆至科创板上市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公司生物创新药战略转型正逐渐兑现。 净利润逐季向好 中报显示,第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开始恢复,天士力产品在二季度销售收入相较一季度也出现了环比改善。天士力第二季度营收达到46.7亿元,较第一季度的39.5亿元出现明显改善;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3.91亿元,较第一季度的2.95亿元也出现明显好转。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至12.90亿元,同比增长48.56%。 公司还注重经营质量的提升,继续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工业应收账款由年初的28.41亿元降至24.99亿元,下降了12.04%,目前处于合理水平。随着疫情因素的消退,公司全年业绩有望呈现前低后高的恢复性增长。 生物创新药战略转型逐渐兑现 据了解,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已于2020年6月5日向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提交辅导备案,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于8月20日公示了保荐机构对天士力生物的《辅导工作总结报告》。下半年公司将完成辅导验收及上交所科创板申报工作,也将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推进天士力生物的上市进程。 据业内人士,表示成功分拆上市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创新药领域价值,为后续生物药创新研发提供强大的融资保障。目前在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创新药企业数量仍然较少,仅有7家左右,属于稀缺品种。天士力生物拥有强大的创新药商业化平台,不断引进国内外临床晚期或者已上市药物,登陆科创板后将获得投资者青睐。 天风证券研报称,天士力生物估值为18.95亿美元(134亿元),天士力直接间接共计持股92.37%,对应权益价值为17.5亿美元(123亿元)。目前公司在A股总市值约为270亿元,若扣除这块逾百亿的未上市资产,A股价值明显被低估。 完成pre-IPO轮融资后,天士力生物的产品管线在两年内呈现全方位加速进展,生物药管线迎来价值重估。天士力生物是国内少有、拥有完整从实验室到临床使用的研产销一体化生物药商业化平台,公司目前共拥有20项在研管线的产品组合,构筑了创新生物医药研发集群。重磅产品普佑克新适应症完成临床试验顺利推进。报告期内,普佑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II期临床试验(包括0-4.5h、4.5-6h两个时间窗)和治疗急性肺栓塞II期临床试验已经全部完成病例出组工作,正在进行统计报告、临床研究报告撰写和注册申报材料准备阶段的工作。 梯队化分布的生物药在研产品组合稳步推进。临床阶段,治疗直肠癌1类新药安美木单抗已进入IIa期临床试验阶段,6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给药;已完成的人体试验证实其副作用小、免疫原性低、半衰期长、疗效确切。治疗用乙型肝炎腺病毒注射液T101快速推进II期临床试验,正加速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工作;已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提示有效性的同时安全性良好,其试验结果在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和美国肝病协会年会上发表。重组溶瘤痘苗病毒注射液T601处于I/IIa期临床阶段,目前进展的单药剂量爬坡试验进展顺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产品重组全人源抗PCSK9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于5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目前处于临床I期筹备阶段。临床前阶段,公司引进台湾圆祥国际领先的PD-L1/OX-40双抗、PD-L1/VEGF双抗和CD137单抗,目前技术转移和临床前研究进展顺利。 剥离医药商业 财务质量大幅改善 天士力中报称,天士营销股权出售项目交易双方完成了《股份转让合同》的签署,截至目前,交易双方已完成了天士营销股权的交割。医药商业剥离后,公司将聚焦医药工业,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提升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聚焦公司核心战略,加速构筑创新医药研发集群与营销创新,更好地发挥多产品集群优势与协同效应。 2019年天士力总应收账款84.3亿元,应收账款增长主要来源于商业应收账款。因此,医药商业资产出售后,公司应收账款将大幅下降。天士力出售医药商业后的2019年备考应收账款将下降至29.5亿元。天士力2019年资产负债率是50.6%,医药商业资产出售后,资产负债率将下降至30.93%,同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也将增加7.24亿元。 公司表示,下半年将按照既定方案与交易对方共同积极推动交易相关的后续事项,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把有效资源向医药创新聚焦,凭借资本市场的优势为药物研发创新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公司业务战略转型发展提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