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7月全球黄金ETF规模增长21% 世界黄金协会8月6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球黄金ETF产品连续八个月出现净流入,总持仓于当月增长166吨,资产管理规模上升4%(97亿美元),全球ETF总持仓达3785吨,再度创下新高。同时,7月末美元金价以1976美元/盎司创下历史纪录,使得全球黄金ETF的总资产管理规模升至2390亿美元。 2020年的前七个月,全球黄金ETF总流入达899吨(约合491亿美元),远高于此前创下的年度流入纪录。而在金价突破2000美元/盎司的八月初,全球黄金ETF的规模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总台央视记者 时思宁)
上周(8月3日至7日),国际金价和油价均出现上涨,其中金价站上2000美元/盎司关口,连续九周上涨。 黄金价格大涨主要是受避险资金推动。世界黄金协会日前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球黄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黄金ETF)持仓量增长约166吨,至此全球黄金ETF总持仓规模升至3785吨。 黄金ETF产品以实物黄金为依托,近年来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投资者避险需求升温,进一步令黄金ETF受益。 从区域看,7月,北美地区黄金ETF持仓总量上升了118吨,占全球当月总净流入规模的七成以上,欧洲地区基金持仓增加40吨,亚洲的黄金ETF总持仓上升4.9吨,其他地区基金持仓增加3.4吨。 今年以来,全球黄金ETF及类似产品持续保持净流入态势,前七个月总流入规模约为899吨。这一数据远高于2009年创下的646吨的年度净流入纪录。据统计,随着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达到历史新高,7月末全球黄金ETF的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390亿美元。 世界黄金协会称,进一步提振金价的驱动力很有可能来自于全球央行持续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 当周,国际原油价格也出现上涨,但因疫情反弹限制需求的担忧,涨幅微弱。国际油价已从4月触及的低点回升。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伊拉克承诺在8月进一步减产,这一消息支撑了油价。伊拉克此前未能完全落实4月协议中的减产配额。当周,美国能源企业连续第14周将活跃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数量削减至纪录低位,根据能源服务公司贝克休斯的数据,当周美国活跃钻机数减少4个至176个,为2005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国家外汇局官网7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局刚刚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 王春英表示,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并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整体走强,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展望未来,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韧性强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有利于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上半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
图片来源:微摄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0年7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请问造成2020年7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是怎样的? 答: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 相对美元整体走强,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并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整体走强,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展望未来,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韧性强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有利于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路透社5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表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规模在2019年有所缩小,且2020年或受疫情影响全球失衡规模而进一步收窄。 IMF在关于全球30个最大经济体的货币和失衡报告中称,2019年全球经常账户差额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较前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至2.9%。IMF预计,2020年的差额将进一步缩小至GDP的0.3%,部分原因是许多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等因素。 不过据路透社,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和依赖旅游业的国家将转为经常账户赤字。IMF首席经济学家Gita Gopinath称,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常帐户从巨额盈余变成了巨额赤字。 IMF在报告中预测,由于油价和需求暴跌,沙特阿拉伯2019年的经常帐户盈余为5.9%,2020年或将出现4.9%的赤字。报告还显示,依赖旅游业的泰国和马来西亚经常帐户盈余规模在2020年将大幅缩小。 据悉,IMF自2012年开始每年发布该报告,对美国、中国、德国、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欧元区整体的外部失衡情况及汇率进行分析评估。 和近几年一样,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其中,经常账户顺差过大的主要是德国、荷兰等欧元区经济体,经常账户逆差过大的主要有美国、英国和加拿大。
民生加银一债基募集失败 公司权益类规模占比仅一成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3日讯 (记者 李荣 康博) 2020年以来,A股市场虽经历了剧烈波动,但整体来看结构性行情依然鲜明,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也继续提升。在此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创下新高,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共计成立808只新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新的历史纪录。 然而,在整体火爆的基金发行市场背后,公募行业马太效应也愈发显著,基金发行陷入冰火两重天,在爆款基金频现的同时,今年来也有13只基金未能达到成立门槛,宣告募集失败。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今年内募集失败的基金超半数为债基品种,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的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就是其中之一。 7月28日,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关于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称,截至2020年7月24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未能满足《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该基金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而根据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招募说明书显示,该基金的发售募集期为2020年4月27日至2020年7月24日。该基金的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经过3个月的募集期,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募集规模尚未达到2亿元人民币。 招募说明书显示,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的拟任基金经理是李文君,从履历来看,李文君自2007年至2011年在东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部担任交易员职务,自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易部担任交易员职务,自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担任基金经理助理一职,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经理一职。2016年1月加入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经理一职。 李文君担任基金经理始于2014年3月7日,至今累计任职时间超过6年,且6年来其始终管理着债券型、货币型等固收类基金。然而,李文君虽管理过较多的固收基金,管理经验相对丰富,但其任职期间并未有较为出彩的业绩表现,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也仅有14.43%。 更为重要的是,从李文君目前所管理的基金来看,今年来收益率普遍偏低,其中,有年内可比业绩的两只债基分别是民生加银聚益纯债、民生加银家盈半年定期宝,截至7月30日,这两只基金今年内收益率分别为0.80%、0.94%。管理基金收益率不高或许是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募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另一方面,债券市场今年内的欠佳表现也是造成民生加银汇众18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募集失败的原因之一。况客科技合伙人、研究部总监郑汉涛认为,今年5月以来,债市表现相对低迷,会影响到债基的募集。其次,定开债基由于存在封闭期,申购和赎回方面的限制也让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总体来看,基金募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业内人士指出,债券型基金,尤其是定开债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通常相对较高,机构资金到位的时间也会影响产品募集期的长短。他举例,部分产品正式发行前,会与渠道以及机构客户沟通发行安排和资金的规模,但由于实际情况可能出现变更,导致产品延长募集期,甚至是募集失败。 此外,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民生加银基金规模缩水超10%,截至二季度末,该公司旗下各类型基金总资产净值为1453.55亿元,而一季度末这一数据为1627.68亿元,单季减少了174.13亿元,其中固收类产品规模减少明显。 尽管二季度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固收类产品规模缩水较多,但整体来看,该公司总管理规模仍主要依赖于固收类产品。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民生加银基金旗下债券与货币型基金规模合计接近1200亿元,而股票型基金规模仅有30.88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也只有130.60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总规模比例仅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