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简科技10日早间公告,公司股东范春燕及其一致行动人常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减持至总股本的5%时没有告知上市公司,且未暂停减持操作。股东共青城新涌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减持至总股本的5%时虽编制并向公司出具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但未暂停减持操作。公司为上述违规行为给公司和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致歉,同时经自查,上述交易不存在因获悉内幕信息而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形。 上述股东对本次违规减持行为进行了深刻反省,将加强其本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完善内部工作流程,严格管理相关股票账户,规范减持流程,杜绝后续再发生类似事件或其他违规操作事件。
题:《盘和林:金融市场监管仍将保持高严态势》 作者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银保监会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9日,年内银保监会系统累计开出罚单2258张。从上半年开出的罚单金额和罚单数量来看,相比2019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对银行保险业的监管有所放松,因为其很大程度是受疫情的影响,导致金融资本活动减少,尤其是此次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恰恰说明银保监会将对金融市场乱象仍保持高压态势。 从今年开出的罚单看,同业业务违规、贷款业务违规、机构内部管理、业务违规收费、中介违规等仍是今年处罚的重点,其中影子银行、涉房贷款、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将仍是重点监管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还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原因在于,第一,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银行保险机构不良资产压力增大,债务违约风险增大。第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问题,政策利好未能到达实体经济。第三,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正在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导致企业、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不但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对资本市场也会产生漏出效应,影响资本效率,增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对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一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看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受益,三看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四看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五看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这也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将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其相关资本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对资金流向进行更加严格的追踪,落实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收益,整改市场行为并进行责任追踪,以遏制违法行为,防止金融风险。 之所以开展市场乱象“回头看”工作,是因为即使过去几年对银行保险机构乱象进行了整治,但是一些旧有问题仍然存在,且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说明市场乱象的根本并没有解决,新旧问题交叠,意味着金融风险仍具有很大的潜伏性,不容小觑。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六稳”工作,仍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乱象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硬起手腕纠错改错。一方面,建立健全保险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自查、自省、问责、整改一条龙式市场乱象纠察机制。另一方面,健全并落实资金追踪机制,保证资金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针对同业资金违规挪用、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等问题尤为重要,这是保证信贷红利落实到民营小微企业的根本。最后,建立并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对侵犯投资者利益、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损坏市场规则的组织或者个体加大查处力度,精细化问责机制,对相关违法行为严惩不贷,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盘和林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银保监会网站5日披露桂银保监罚决字〔2020〕15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被罚没50.6132万元。 处罚决定书显示,柳州银行南宁分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两方面,一是违规向借款人转嫁房产抵押评估费,二是办理将贴现资金转存保证金后滚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银保监会广西监管局决定罚款45.51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1022万元。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为7月25日。 天眼查数据显示,柳州银行南宁分行成立于2010年12月27日,公司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非上市)。今年3月18日,柳州银行南宁分行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雷丽萍退出,新增李贵奇。(中新经纬APP)
据银保监会网站5消息,银保监会公布的一张罚单显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南支行被罚款70万元。 据广东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2020年35号),工商银行广州华南支行主要负责人为陈德超,被罚的原因是违规向环保红牌企业发放贷款、贷后管理不审慎导致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 工商银行广州华南支行的行为违反了《关于印发<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第十二条、第三十五条,《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信贷管理严禁违规放贷的通知》第二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第四十一条,《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条,《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第一点第三项,《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第四十六条第五项等规定。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于7月27日对其作出罚款7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图片源自网络8月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罚单显示,上海监管局对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浦发银行南市支行和奉贤支行开出罚单,合计罚款金额为750万元。沪银保监银罚决字〔2020〕6号罚单显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部分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股权投资、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违规投向项目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违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此外,该分行部分同业投资项目真实性管理严重不审慎。上海监管局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共计450万元。图片源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此前,7月17日,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及其管理层曾收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开出的7张罚单,罚款金额超百万。罚单显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存在的违法行为包括:未执行金融统计制度,错报统计数据;未按规定报备人民币结算账户开户资料;国库经收业务未使用规定科目核算;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发布引人误解的营销宣传信息。罚款金额为123.5万元。时任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的胡刚、吴怀坤、马德权分别被罚款1万元、2.5万元和2.5万元。时任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尤维捷、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春、零售金融部总经理汪光雷分别被罚款1万元、2.5万元和1万元。加上对上海分行的123.5万元罚款,合计罚款金额为134万元。图片源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官网沪银保监银罚决字〔2020〕7号罚单显示,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2019年7月,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2014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间,对某信用卡申请人资信水平调查严重不审慎。上海建管局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共计100万元。图片源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交通银行此次也因信用卡业务违法违规受处罚。沪银保监银罚决字〔2020〕8号显示,2019年6月,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对某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2019年5月、7月,该中心对部分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严重不审慎。监管对其处以100万元处罚。图片源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除招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外,今年以来,岱山农商银行也曾因客户信息方面的违规行为而收到罚单。舟银保监罚决字〔2020〕6号罚单显示,岱山农商银行因违规泄露客户信息而被罚款30万元,主要责任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3年。沪银保监银罚决字〔2020〕9号和10号罚单显示,浦发银行南市支行和奉贤支行此次分别被处以50万元罚款。其中南市支行存在对某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严重不审慎的违法违规行为,奉贤支行未发现部分员工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等违规行为,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近日,银保监会表示,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根据银保监会网站公布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9日,年内银保监会系统累计开出罚单2258张。从上半年开出的罚单金额和罚单的数量来看,相比2019年都有所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对银行保险业的监管放松,其很大程度是受疫情的影响,导致金融资本活动减少,尤其是此次开展市场乱想整治“回头看”,恰恰说明银保监会将对金融市场乱象仍保持高压态势。 从今年开出的罚单看,同业业务违规、贷款业务违规、机构内部管理、业务违规收费、中介违规等仍是今年处罚的重点,其中影子银行、涉房贷款、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将仍是重点监管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还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原因在于,第一,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银行保险机构不良资产压力增大,债务违约风险增大。第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问题,政策利好未能到达实体经济。第三,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正在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导致企业、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不但影响实体经济融资,对资本市场也产生漏出效应,影响资本效率,增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之所以开展市场乱象回头看工作,说明即使过去几年对银行保险机构乱象进行了整治,但是有一些老的问题仍旧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如今债券违约事件频发,新旧问题交叠事实上反映了金融监管仍然薄弱,市场乱象整治,市场风险仍不容马虎。 《通知》明确,对连续三年市场乱象整治工作进行“回头看”。一看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看实体经济是否真正受益,三看整改措施是否严实有效,四看违法违规是否明显遏制,五看合规机制是否健全管用。 这也就意味着,相关部门将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其相关资本活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未来,相关部门可能会对资金流向进行更加严格的追踪,落实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收益,整改市场行为并进行责任追踪,以遏制违法行为,防止金融风险。 可以看到之所以采取整治“回头看”,不仅仅是因为旧的问题依旧存在,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说明产生市场乱象的根本并没有解决,也就意味着金融风险仍具有很大的潜伏性,不容小觑,在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六稳”工作,仍是非常重要且有必要的。 因此,窃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乱象问题,根本还是在于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硬起手腕纠错改错。一方面建立健全保险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自查、自省、问责、整改一条龙式市场乱象纠察机制。其次,健全并落实资金追踪机制,保证资金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针对同业资金违规挪用、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等问题尤为重要,这是保证信贷红利落实到小微民营企业的根本。最后,建立并完善追责、问责机制,对侵犯消费者投资者行为,对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损坏市场规则的单位或者个体加大查处力度,精细化问责机制,对相关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借权生钱终落空 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透视 “市中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孙世芳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对市中院乃至全市法院系统政治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近日,山西省运城市委第三巡察组进驻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巡察工作。巡察动员会上被“点名”的孙世芳曾先后8次参与民间借贷获利近200万元。针对孙世芳案暴露出的问题,运城市中院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改,所有人都提交了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自查自纠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了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行为的处分规定。公职人员违规参与和组织民间借贷,究其原因是“利”字当头,以至忘记了党纪党规。 日赚万元生财有“道” “手里有些闲钱,有机会帮忙放出去吧,赚些利息。”孙世芳与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蔡某认识后,提出了“用钱生钱”的想法。 当时蔡某有个案子在人民法院审理,找到了孙世芳帮忙给办案人打招呼,正想找机会感谢孙世芳。在蔡某看来,“围猎”孙世芳的机会来了。 “利息收取多少就给你多少,我中间不赚钱。收不回来,我承担损失。”蔡某的一番承诺正合孙世芳的心意。 而蔡某也是别有用心,想先让孙世芳挣钱,通过给好处跟他处好关系,再顺势提出自己的需求:“以后案子上的事要多帮忙!” “有个油脂厂要用钱,月息2分。”蔡某告诉孙世芳消息后,孙世芳先后两次给蔡某提供资金276万元。 因为孙世芳转款时间太长,其中100万元一直留在蔡某的企业账户上。但蔡某收回借款后,依然如期如约支付了81万元利息。 不久后,蔡某再次找到孙世芳,说有人需要用钱,100万元每天利息3000元。孙世芳给蔡某提供资金370万元。4天后,孙世芳获取利息4.44万元。 15天,获利18万元;4天,获利3.6万元;10天,获利9万元……孙世芳先后8次通过蔡某把钱借给他人,获利近200万元。 “用钱生钱”屡试不爽,尝到了甜头的孙世芳甚至开始借钱“生钱”,两次从司机韦某处筹集借款140万元。 “这些钱看起来似乎取之有道,是他‘挣’来的。但实际上还是靠手中的公权。”审查调查人员介绍说,从吃吃喝喝、收受礼品礼金,到通过案件收受好处费,再到“用钱生钱”,孙世芳彻底沦为金钱的奴隶。 作为回报,孙世芳应蔡某请求,利用职权,通过某县人民法院时任院长、主办案件法官为蔡某所涉案件说情打招呼。该案件上诉至市中院后,孙世芳又将相关负责人叫到自己办公室,让其随时汇报案件进程,尽量保证蔡某利益。在蔡某妻子所涉民事案件上,蔡某再次请求孙世芳向主审法官说情。 纸终究包不住火。2019年1月,孙世芳被运城市纪委监委审查调查,9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 依附职权影响违规获利 梳理发现,党员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获取高额利息,并非个案。背后,皆是一个“利”字作祟。 利,因何而得? 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为管理服务对象谋取利益,然后将资金出借给管理服务对象并获取“较高”利息。孙世芳通过蔡某先后8次将钱借给他人,借贷期间为蔡某的相关案件说情打招呼,严重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运城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借贷关系,依附于党员干部岗位与职权的影响,实际上是一种权钱交易。” 从通报的情况看,这类情况并不少见: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施平违规通过民间借贷获得巨额利益;湖南省邵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市总工会原主席王长忠利用职务影响通过民间借贷活动获利;山东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刘士合从事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民间借贷活动…… 钱,从何而来? 有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民间借贷的“幌子”,变相行贿受贿。浙江省金华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申屠福华担任东阳市委副书记后,不少找他帮忙的人表露出让其“入股收息、一起发财”的意思。起初申屠福华还分散地从别人那里借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去“投资”,获利后立即归还。随着胆子越来越大,他将借款的对象集中到了自认为有钱又大方的老板“朋友”身上,并用借来的钱高息借贷转贷,滚动“投资”。 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则利用贪污、挪用的公款或受贿所得、利用公权力无偿借用资金从事借贷活动,资金来源本身就是违纪违法所得。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司法厅原党委书记、厅长,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原第一政委陈栋桥无偿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资金放贷,获取大额回报。 调查发现,一些违规民间借贷与涉黑涉恶问题相伴相生。有的党员干部直接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有的则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互交织、提供保护,利用高利放贷获取非法利益,从而实现权钱交易。 据甘肃省纪委监委通报,2016年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安化镇曾街村党支部原书记张四平入股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该公司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高利放贷,采取暴力恐吓、滋扰纠缠、聚众造势等手段向借款人催收账款,多次实施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金融秩序。张四平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违规民间借贷不仅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也给群众利益带来严重损害,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行为,斩断以权获利的寻租链条。 压缩违规借贷寻租空间 孙世芳等案发生后,运城市纪委监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公职人员因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受到处理的案件进行梳理,形成调研报告,对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原因、危害等进行了分析。 为专项整治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今年4月,运城市纪委监委印发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专项整治。同时,制定出台《运城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导则》,划定政商交往“禁止区”,规定不得以本人、近亲属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名义,在管理服务企业中筹资借款、投资理财等谋取不正当利益。 永济市人民法院原审判委员会委员、正科级审判员、执行局员额法官李平海利用职务便利违法进行高利放贷;平陆县原工商局副局长杜锁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运城市纪委监委选取近年来6起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党内通报,进一步严明纪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求全市党员干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我们将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和承诺书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违规违纪问题处理的重要依据。”运城市纪委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市10万名公职人员对照4方面22个问题逐一自查自纠,填写了“一表一书”,通过自查自纠发现问题126个。 运城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整治任务纳入日常监督重要内容,把整治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作为落实日常监督责任的重点。在自查自纠阶段结束后,通过集中查处、以案促改、建章立制、核查验收等工作,把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引向深入。 “从问题线索来源看,除群众举报、审查调查发现外,也有审计、法院移交的。”运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一方面认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民间借贷问题线索,另一方面,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对接,将近年来办理的公职人员违规借贷、非法集资等案件逐一过筛。 近年来,针对监督执纪中发现的问题,除了抓好案发单位的整改,各地普遍注重举一反三,推动系统整治。 浙江省纪委监委开展领导干部违规借贷专项治理,去年以来,全省共处理违规借贷272人,涉及金额4.18亿元。在此基础上,该省制定出台了《防止领导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行为规定》,严禁与管理服务对象发生借贷、担保、居间介绍等民间借贷关系。更不得收取利息,或者以收取介绍费、中介费、有偿担保费等形式进行营利性活动。明确规定,根据领导干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的情节轻重,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直至党纪政务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金华市针对案件查处发现的党员干部“违规借贷、违规持股、违规房产交易”和“一家两制”利益冲突问题,在全市深入开展“三清理一规范”专项行动,共有6.5万余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自查,对涉及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提醒谈话471人、批评教育或责令检查223人,组织处理22人,党纪政务立案46人。 近期,根据近几年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部分基层干部参与民间借贷,个别老板以借贷为名行“围猎”之实的情况,广东省佛山市纪委监委在为全市1132名纪检监察干部建立廉政档案过程中,首次收集“本人及配偶或以他人名义向本人管理和服务对象、社会老板借贷款情况”“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为所有权人或共有人的房产情况”以及“本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等相关情况。为防止瞒报行为,该市将开展随机抽查,一旦发现不如实填报或弄虚作假的,将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记者 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