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黑龙江省金融控股集团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逆势而为,多项关键数据令人鼓舞: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8.7亿元,较上年增加3.96亿元,增长26.87%;实现利润总额10.72亿元,较上年增加4.47亿元,增长71.82%;实现净利润8.6亿元,较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62.87%。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该集团勇担职责,年初以来累计担保审批2426户,其中稳企稳岗基金担保贷款2034户,担保金额92.98亿元,减免保费6733万元,交上了一份有质量的答卷。 服务践行国企责任担当 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宏说,金融不能自娱自乐,做强、做大金控集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要通过金控集团这个平台来做强做大黑龙江省金融产业,从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因此,金控集团要努力打造“全牌照”的金融航母,强金融产业之“心”,健实体经济之“体”,以金融产业之“水”,浇实体经济之“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黑龙江省其他产业集团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护航黑龙江省实体经济,金控集团为生产防疫物资的90多户企业,批准贷款逾7亿元,减免保费450万元;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50多户企业,批准贷款近8亿元,减免保费167万元;为1600多户企业提供稳企稳岗担保贷款逾75亿元,减免保费5000万元。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防控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及复工复产企业等都有融资担保需求,金控集团适时推出了“防疫应急贷”“防疫保障贷”“纾困解难贷”“复工复产贷”等具有高针对性和契合度的担保服务特色品种。此外还及时推出了“口罩采购贷”“文旅纾困贷”等产品,有针对性为企业纾困。 创新释放金融新活力 记者在雨后前往位于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的哈尔滨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看到一期大楼被雨水洗刷一新,二期工程建设即将开工。走进楼内展示厅,种类丰富的高科技智能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原本计划建设U型厂房,但因为一些原因搁置了,所以一期大楼是L型,但也因此造成用地与实际规划不符没有拿到房产证,就导致我们无法申请抵押贷款,出现融资瓶颈。”海邻科财务经理刘克娜介绍说,以往要申请融资是需要有厂房和抵押物等资产质押的,而高新技术企业通常都是轻资产、重技术、融资经验少、融资困难大。 为了帮助企业融资,金控集团打破常规、创新思路,成功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业务,从而帮助海邻科通过专利质押获得500万元担保贷款,使企业的无形资产成功变现。这次成功,意味着鑫正担保帮助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企业开创了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的先河,迈出了具有破题意义的一步。 引领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一年多来,金控集团全力支持全省经济金融重点工作。在支持龙江银行深化改革,出资入股哈尔滨银行,成为哈尔滨银行第二大股东的同时,与黑龙江省发改委对接,专门成立“百大项目”对接工作小组。通过大胆探索,突破在建企业担保准入限制,帮助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公司解决在建期间所需流动资金1亿元,为企业起步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加速打造一流金融企业 成立一年来,“金控速度”有目共睹。仅在疫情期间,从全省首笔防疫物资生产项目贷款担保的诞生,疫情防控系列贷款担保产品推出,到百亿稳企稳岗基金落地,再到仅用10天时间成功开发出“省级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贷款担保业务专用业务管理平台”,无一不体现出改革后新企业的活力与高效。记者了解到,稳企稳岗基金贷款担保管理平台实现了一家担保公司对多家银行、多端口同时工作的批量化便捷化操作,保证了银行与担保公司信息快速、准确、实时传递。任何一笔发生在省内范围的业务,从银行提报数据到公司审批完毕出具《担保书》,用时不超过30分钟。 金控集团还通过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通过设立基金公司、启动保险申筹、研究布局金租、协商控股期货等措施,有序推进牌照获取,加速打造国内一流金融控股集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董事长于宏表示,金控集团将继续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百大项目和自贸区建设等黑龙江省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防控金融风险,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做好“国有金融资本布局”“金融资源配置”“金融要素集聚”三篇文章,打造国内一流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团。
深化政银担保合作,力争2020年新增融资担保规模达到300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不少于90%。 稳企业保就业,上海政策工具箱再添18条金融实招。 昨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等6部门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18条具体举措,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融资供求双方有效对接,从而扩大上海地区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8条措施,除了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外,最鲜明特色在于强调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效应。“这是为了提升信贷支持的商业可持续性,让低成本易获得的金融服务可持续。”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吕进中昨日在通气会上表示。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是此次《指导意见》的主要方向。 《指导意见》要求,加大中小微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力争上海普惠小微贷款2020年新增额超千亿元。 “今年新增额超千亿元,是上海历史最高点,去年也就900多亿元。”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货币信贷处处长叶芳说。 就上述目标,《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提升政策覆盖面。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按规定给予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1%的激励,并按规定通过无息再贷款购买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为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指导意见》鼓励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按照风险自担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优惠贷款,贷款利率参照同期LPR至少减25个基点,其他在沪银行可参照执行。 《指导意见》还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续贷服务中心,力争2020年小微企业续贷比例高于上年。 为提高商业银行敢贷、愿贷的积极性,《指导意见》还在监管考核机制上进行了优化。比如,《指导意见》提出,国有大行上海市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40%;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10%;有条件的中小银行比照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进一步放宽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支持金融机构在内部资源配置、绩效考评、风险评估、尽职免责、金融科技等政策安排上向小微企业倾斜。 特别是,《指导意见》提出,上海市管国有企业因承担国家和本市重点任务,对法定代表人任职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完成影响较大的,可在任期考核时适当调整考核目标或视为完成。“这也是形成了一种政策合力,多方面推动对普惠金融加大支持力度。”叶芳说。 强调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 此次上海出台“金融18条”,特别强调了要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效应。 《指导意见》从设立纾困专项贷款、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加大小微信贷奖补力度三方面着手,深化政银担合作,提升信贷支持的商业可持续性。 这首先体现在,设立首期12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对专项贷款中需担保增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保尽保,给予全覆盖支持。贷款本金的风险责任,原则上银行承担比例不低于15%,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比例不高于85%,专项贷款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5%。 上海市财政局金融处处长王韬解释,目前上海市担保代偿率在3%。提高到5%之后——也就是将容忍度提高——对一些原本处在边界线的重点企业来说,“紧”一点可能拿不到贷款,“松”一点就有可能拿到。 其次是深化政银担保合作,力争2020年新增融资担保规模达到300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不少于90%。上海各区国有控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扩大担保覆盖面考核机制,提高代偿容忍度,放宽盈利考核要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三是加大小微信贷奖补力度,将奖补范围从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贷款扩大到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增设信用贷款考核指标,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占比。将外贸、科创和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相关企业贷款不良率补偿下限由1.5%下调至1.2%。 小微信贷奖补制度,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轮。“在新的形势下将奖惩范围扩大,同时将补偿区间下限给予放宽,给银行多留出0.3%的空间,都是为了推动银行对重点行业加大投入。”王韬说。
稳企业保就业,上海再出新举措。 7月1日,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主要从加大货币政策激励、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优化监管考核机制、加强直接间接融资等方面提出了18条政策举措。 据了解,此次《指导意见》是由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财政局、上海证监局共同制定,提出了设立首期12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力争全市普惠小微贷款2020年新增额超千亿元等一系列新要求,以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意见》中,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共同发挥政策协同效应是一大特色。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吕进中在新闻通气会上就提到,财政金融的有效互动将增强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加强财政金融互动 稳企业保就业离不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指导意见》强调要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如设立首期120亿元纾困专项贷款、深化政银担合作、加大小微信贷奖补力度等。 吕进中称,普惠金融有三大特点,分别是低成本、易获得和可持续,其中,可持续对于普惠金融的开展十分重要,加强财政和金融的互动协同,将提升信贷支持的商业可持续性。 具体来看,在纾困专项贷款方面,《指导意见》提到,对专项贷款中需担保增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保尽保,给予全覆盖支持;贷款本金的风险责任,原则上银行承担比例不低于15%,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比例不高于85%,专项贷款担保代偿率可以达到5%。 所谓纾困专项贷款,主要包括地方法人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以及在沪主要商业银行对稳企业保就业重点企业名单内企业发放的贷款。 上海市财政局金融处处长王韬在会上表示,《指导意见》中提及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是指以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为核心的市区两级融资担保体系,在担保过程中,融资担保基金会依据银行规模的大小和产品的类别等来差别化确定承担比例。 “目前,从担保机构来看,承担比例最高的是85%,最低的到70%,相应的,银行承担比例有15%、20%或者30%。”王韬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85%的项目中,若有符合国家条件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还会为其担保20%。王韬解释:“比如说是二八开的话,亦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承担20%,市融资担保基金承担60%,银行承担20%。” 另外,此次专项纾困贷款5%的担保代偿率和之前相比也有提高。“对于一些处于边界线上的重点企业,以前可能拿不到贷款,但容忍度提高之后,可能就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王韬称。 除了对专项贷款加强担保力度外,在深化政银担合作方面,《指导意见》要求,要构建完善的市区两级融资担保体系,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原则上不低于5倍,力争2020年新增融资担保规模达到300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不少于90%。 同时,各区国有控股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扩大担保覆盖面考核机制,提高代偿容忍度,放宽盈利考核要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市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再担保等形式与区级融资担保机构加强合作。 在加大小微信贷奖补力度方面,王韬表示,以往奖励考核指标是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贷款,此次则扩大为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贷款,并且增设信用贷款考核指标,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此外,对于一些重点行业,《指导意见》还下调了不良贷款补偿下限,将外贸、科创和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相关企业贷款不良率补偿下限由1.5%下调至1.2%。“下调重点行业相关贷款的补偿下限,将提高银行的积极性,推动银行对重点行业加大投入。”王韬说。 加大中小微信贷支持力度 自疫情发生以来,支持中小微企业一直是监管发力的重心,此次《指导意见》中,对中小微信贷的支持也是重中之重。《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力争全市普惠小微贷款2020年新增额超千亿元。 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货币信贷处处长叶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新增额超千亿的目标是历史最高点,而且是除去运用延期还本、还息工具以外的资金,去年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也才900亿多一点。” 在普惠小微贷款发放过程中,《指导意见》还称,要运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对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提升政策覆盖面。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则将按规定给予地方法人银行延期贷款本金1%的激励,并按规定通过无息再贷款购买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不只是量的增加,在贷款价格上,《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叶芳表示,要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作用,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LPR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疏通银行内部利率传导机制。比如,密切监测中小银行贷款点差变化,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等。 另在监管考核机制优化方面,叶芳对表示,《指导意见》的一大创新在于优化了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如市管国有企业因承担国家和本市重点任务,对法定代表人任职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完成影响较大的,可在任期考核时适当调整考核目标或视为完成。 《指导意见》还提及,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40%;各金融机构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不低于10%;鼓励中小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或经济利润补贴,有条件的中小银行比照全国性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 在加强续贷服务方面,《指导意见》称,鼓励其他在沪银行设立续贷服务中心,并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贷款纳入正常类贷款,力争2020年小微企业续贷比例高于上年;同时,推动政府性担保机构简化流程,提高续贷业务办理效率;推进不动产登记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延伸,尽快将不动产抵押线上办理推广至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
6月19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持股8.91%的股东京海担保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或两种方式相结合,减持所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288.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1%。 其中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起始日期不早于2020年6月22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期间为:自2020年7月16日起,至2021年1月15日止。 公告披露,京海担保此次拟减持的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对于此次减持的具体原因,以及对格力电器可能造成的影响,搜狐财经致电格力电器董秘办公室,获回复称“以公告为准”。 按照格力电器19日的收盘价58.84元/股计算,京海担保此次减持股份的市值约为25.23亿元。 这是京海担保近5年来首次启动减持计划。在此次拟减持之前,京海担保曾于2015年上半年减持过格力电器股票,减持1909.61万股,持股比例减少0.63%至8.46%。 后于2015年下半年,京海担保增持格力电器股票至5.36亿股,至今仍保持着8.91%的持股比例,为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 据悉,京海担保成立于2006年8月18日,由格力电器10家区域经销公司共同组建。京海担保董事长郭书战,在格力电器董事会中任董事一职。 作为由格力电器省级经销商合资成立的公司,京海担保与格力电器间的资本合作十分深厚。 2007年4月25日,格力集团与京海担保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引入经销商联盟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以10.26亿的价格转让所持8054万股格力电器,占当时总股本的10%。 2007年入股格力电器后,格力省级经销商组成的持股平台京海担保始终以9%左右的持股比例位居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位置,仅次于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 2019年下半年,珠海明骏受让格力集团转让的15%股权,京海担保退居至第三大股东位置,排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珠海明骏之后。 格力电器现任董事会中,6名非独立董事分别来自格力集团提名的董明珠、黄辉、望靖东和张伟,以及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提名的2名董事,为经销商代表张军督、郭书战。 2019年以来,随着空调行业的低迷以及线上销售渠道的蚕食,格力传统销售体系增长乏力。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发力网店、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多次引起外界对经销商联盟利益受损的猜测。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分析称,格力的传统销售体系正在逐步蜕变成格力发力新零售的阻力因素,到了必须对传统销售体系实施壮士断腕式大变革的时候。 不过,京海担保的此次减持行为也未必与格力渠道变革有关。进入6月以来,董明珠已联合线下3万家专卖店完成了两场大规模直播活动。 在6月1日进行的直播活动中,湖南、四川、河南三地销售公司的直播销售额居首,成为董明珠口中“反应快”的经销商。董明珠也表示,“线下3万家门店,经销商反应快的,销售量就很好。一些还在瞻前顾后的经销商,销售量就没那么好”。 6月19日凌晨直播结束后,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称,格力电器的直播活动,更多是希望让线下3万家专卖店进入互联网直播这个领域,相比起卖电器,渠道变革更加重要。
“奶企担”是什么?据了解,这是西部担保植根于本土,专门针对宁夏奶牛养殖行业融资困局设计的产品,利用担保机构“防火墙”作用化解互保风险,拆解互保链,真正达到将系统风险“连根拔起”,让企业加快活起来、活更好。 “随着国家政策春风的照拂,又逢宁夏奶业巨头夏进乳业与新希望强强联盟等机遇,现如今,奶产业也成了继枸杞、葡萄酒之后宁夏的新名片。”日前,宁夏NSY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奶牛养殖行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夏进乳业长期的生鲜乳供应企业,要进一步扩规模、强龙头、做品牌,资金需求也随之激增,得益于西部(银川)担保有限公司为企业专门定制的低成本创新服务,此次获得担保资金1000万元,用来建设新型现代化牛棚,并购入500头荷斯坦奶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服务,西部担保首当其冲积极探路。NSY公司便是西部担保创新产品定制低成本服务的典型企业之一。针对奶牛养殖企业融资难的痛点,搭建银企桥梁,与光大银行抱团合作打好组合拳,继“农户担”、“校易担”等特色产品后,再度量身打造宁夏唯一一款专门针对服务奶牛养殖企业的特色产品――“奶企担”,精准聚焦奶牛养殖行业,破解奶企融资困局,促进宁夏奶业健康发展,从而延伸至产业链,融合发展乳品加工、牧草种植等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新路子,顺利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 宁夏NSY农牧有限公司牛棚建成前后。 利好政策成行业发展“催化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六稳”工作之一,金融活水怎样更好地滋润实体经济? 奶产业是宁夏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在宁夏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合力推动下,特别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各金融机构主动发挥金融服务和保障实体经济发展职能,推政策、抓落实,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加大对奶牛养殖行业的支持力度。经过自上而下共同努力,宁夏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奶牛繁育基地和核心奶源生产基地,全区奶牛存栏超过60万头,居全国第9位。正如今年宁夏两会上指出,“目前,宁夏奶业不仅在奶牛饲养、奶源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而且也在牧场规模、奶牛品种、牛奶品质等领域从国内名不见经传一举跃居全国首位,对于地域小省区而言,成绩来之不易。” 201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宁夏明确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确定了到2022年奶源基地日产优质生鲜乳7000吨以上的目标;8月,宁夏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蒙牛集团与银川市签署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合作协议;今年1月,伊利集团与吴忠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200亿元精品奶产业园;4月,蒙牛集团(灵武)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落地灵武市。 为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保障产业发展,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把关,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做好对接、搞好服务,细化项目配套规划,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种养、加工、包装、销售等衔接融合、相互配套,不断拉伸链条、做大规模、丰富品种、拓宽市场,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宁夏奶产业,目前最好的资源就是政策红利,借助这股“东风”,区域内奶牛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宁夏NSY农牧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给奶牛喂饲料。 先天不足成融资路上“拦路虎” 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生命线”。随着奶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企业建设、发展、扩大对融资需求也更加迫切。但由于奶牛养殖企业普遍面临农村住所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制、养殖场地又多为租赁、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在银行获取贷款的现状,因此形成了大部分奶农以互保互担形式贷款融资的局面,一旦一家奶农遇到困难,风险将相互传染连带,并可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传染至整个行业,造成系统性风险。加之今年开春以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奶牛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一些中小微奶企的流动资金甚至经营陷入困境。 宁夏奥巴牛农牧有限公司和宁夏鸿德瑞农牧有限公司为西部担保送去感谢的锦旗。 “奶企担”为企业送去融资“及时雨” 硬骨头要“硬啃”,更要“巧啃”,要有精准对标奶牛养殖行业的创新产品。西部担保“奶企担”应需而生,专为化解奶企互保风险,担保方式灵活,分企施策高度匹配企业现金流,银担联动审批高效、办理流程简便,最高额度达3000万元,担保费率低至0.8%,相较一般企业降低了50%,且无监管费等其他任何费用,为宁夏奶牛养殖企业实实在在节省成本,让奶农挺直“腰杆子”。公式 据了解,NSY公司成立于2017年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牧场占地面积300亩,牛棚3座,奶牛存栏量2643头,是夏进乳业2018年、2019年的主要供应商,随着夏进被新希望乳业收购,生鲜乳供应量增长,企业扩大规模的融资诉求迫在眉睫。而该企业一直以来是以三户联保的形式从银行融资,长期的互保关系风险逐渐暴露,互保链条链上有一家企业发生风险,将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相较于缺乏真实抵押物的担保贷款,互保联保的风控更难掌握,影响更广。”西部担保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养殖企业较于一般生产企业具有特殊性,由于缺乏抵押物,融资更加困难,所以互保融资情况在奶牛养殖企业中间很普遍。而“奶企担”植根于本土,是专门针对宁夏奶牛养殖行业融资困局设计的产品,利用担保机构“防火墙”作用化解互保风险,拆解互保链,真正达到将系统风险“连根拔起”,让企业加快活起来、活更好。除了为NSY公司担保融资,后续还会积极对接另外两家企业,“大圈化小”,逐一击破链条上的环节,如此一来,将会使互保企业的负债降低2000万元左右。 下一步,西部担保计划将“奶企担”拆解互保链的产品模式打造成标杆,逐步在全区推广,不但切实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还要培养企业对担保机构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使企业面对融资难题时不再到处求人担保或者民间借贷,而是借助于专业担保机构,解决银行贷款没有足够抵押物或因经营不善无法满足风控条件融不到资的“拦路虎”。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建立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带动包装加工、牧草种植、物流行业等第三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将“输血”与“造血”无缝衔接,解决宁夏区域内更多就业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位于吴忠市的宁夏奥巴牛农牧有限公司,是宁夏重点奶牛养殖企业,主要为蒙牛集团供应牛奶原料。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该企业在保证持续生产基础上,第一时间启动紧急防控措施,针对鲜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保障鲜奶安全生产和市场供应。“助力抗击疫情,保证市场上牛奶供应充足是最紧要的事,可流动资金告竭问题非常棘手”。奥巴牛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养殖业是需要持续运作的行业,从奶牛数量的增加及饲料是否充足,到奶牛生病的医药救助,再到原奶的运输等,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如果一环出现问题,带来的必然是连锁反应……面对奶企的困境,西部担保火速响应,开辟绿色通道,以线上形式完成客户资料收集。随后,主动前往企业所在地上门服务,有效避免客户在疫情期间往返两地带来的潜在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扶持方案,通过“活牛抵押”的担保模式,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奶企担”产品服务。并针对抗疫期间重点支持企业,科学合理设置同一行业相同评标指标,进行批量操作,积极加快项目进度。 目前,西部担保已成功为3家奶牛养殖企业办理了7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担保贷款业务,正在对接的还有十几家,精准帮扶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了奶企的燃眉之急,深受奶牛养殖企业好评。疫情期间,西部担保为宁夏奥巴牛农牧有限公司和宁夏鸿德瑞农牧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以最快的速度送去融资“及时雨”,这两家企业更是为西部担保送去了感谢的锦旗。
6月16日,上海召开全市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动员大会。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赵万兵在会上表示,该市金融业着力提高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普惠型贷款投放。截至5月末,在沪银行已累计发放疫情防控贷款1678亿元,支持企业1.26万户。 据了解,“重点行业名单对接机制”将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商务委等部门遴选的相关重点行业企业名单近2300家,推送给50家在沪银行。目前名单内企业已全部对接,累计新增贷款投放685亿元。 赵万兵透露,近期,上海市财政局会同金融工作局、上海银保监局出台了新一轮信贷风险补偿和信贷奖励政策,通过放宽风险补偿区间,鼓励加大信用贷款发放等举措,引导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在加强部门协同,着力提升信贷可获得性方面,上海金融业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向银行开放上海市8个部门提供的386项公共数据。在此基础上,推出“大数据+担保+银行”模式,通过担保增信,扩大贷款覆盖面。 赵万兵表示,目前,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已服务3200多家小微企业,数据调用约5.5万次,为25亿元普惠贷款提供数据支持。为促进外贸企业融资,上海市推出“信保+银行+担保”融资服务方案,发挥担保分险增信对保单融资促进作用,进一步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敞口。 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扩大担保贷款规模、实施担保费率降至0.5%等政策,截至5月末,共落实担保贷款3360笔近100亿元,同比增长50%。
6月14日,加加食品实控人杨振向记者表示,公司控股股东预计很快获得新一笔纾困资金,将尽快消除违规担保事项。“本次是风险的进一步出清,纾困方、中介机构同时做了进一步巡查,未来,加加食品将聚焦公司治理与业绩提升。” 据公告,因未能在1个月内解决违规担保事宜,加加食品股票于6月12日停牌一天,将于6月15日开市起复牌,复牌后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加加”,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 此前,加加食品在自查中发现存在为控股股东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卓越投资”)及其关联方违规担保的情形,存在的违规对外担保本金余额合计4.66亿元左右,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9.94%。 加加食品曾希望在1个月内解决上述违规担保事项。“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和解协议也已签署,但相关机构的最终流程尚在进行中。”杨振表示。 公告显示,卓越投资5月11日出具了《承诺函》,承诺将在1个月内(2020年5月11日-6月11日)通过出售资产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力争彻底解决各方与优选资本和湖南三湘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债务,进而消除因违规担保事项给上市公司和子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在解决违规担保事项前,积极寻求第三方替公司控股股东向加加食品和子公司提供反担保或提供质押物等方式,保证上市公司和子公司不受因违规担保可能带来或有损失的影响。 加加食品最新公告称,公司接到卓越投资的通知,卓越投资获得第三方主体2.8亿元资金额度,专项用于偿还优选资本、三湘银行债务。 同时,卓越投资与三湘银行于6月10日签订了《债务清偿协议》,协议约定,6月30日前由卓越投资或其指定第三方向三湘银行清偿债务本金1亿元。 6月11日,卓越投资与优选资本签订《和解协议》,协议约定,6月30日前由卓越投资或指定第三方向优选资本清偿债务本金不低于1.8亿元。 三湘银行、优选资本承诺,在收到上述首笔清偿款后,加加食品及旗下公司因卓越投资相关债务导致的担保义务与责任,均将予以解除。 加加食品表示,将督促控股股东尽快落实上述协议,以消除违规担保对公司的影响,争取尽早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按照相关规定,若上市公司违规担保事项得到消除,加加食品有望于短期内解除其他风险警示。 近年来,加加食品进一步在调味品主业推进“大单品”战略,2019年,加加食品实现营收超20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大增超40%。今年疫情复工后,公司产品需求旺盛,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