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民刘先生家附近,一个建筑工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然而,由于未作任何遮掩措施,工地扬尘漫天,随风四处飘散,周边小区笼罩在一片黄沙之中。 几个月之后,刘先生忍无可忍,他打开手机上的“i深圳”APP,现场拍照、语音投诉,投诉数据由区块链加密,实时传输至环境执法部门,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处理进展,第三天,建筑工地就做出了整改,还原周边环境一片清朗。 城市为什么美好、人们为何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身兼作家与摄影记者的约翰·里德在《城市》一书中说过,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展现了人类所有的成就和失败,我们塑造了城市,城市也塑造了我们。 今年是深圳特区建设40周年,40年前,这里还是偏居华南一隅的小渔村,如今,已蝶变成为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现人类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而更多的奇迹正在酝酿之中。 深圳,是中国平安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平安智慧城市体系全面落地实施的标杆城市,为助力深圳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圳样板”,平安智慧城市在深圳对接35个市级委办局,落地了90余个子项目,刘先生手机中的“i深圳”APP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所发布的《第九届(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深圳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智慧城市建设综合领先奖。 那么,中国平安是如何在深圳这片沃土缔造智慧城市的?那些追求美好的人们,又是如何塑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 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2009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IBM论坛上,IBM以“点亮智慧的地球,建设智慧的中国”为主题,向中国市场输出智慧城市理念,以此为起点,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 放眼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把本国龙头企业作为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主体,比如美国以ICT领域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广泛参与了本土智慧城市建设,包括IBM思科、西门子、施耐德电气、通用电气、甲骨文微软。 在中国市场同样如此,自IBM公司于2008年向中国市场输出“智慧地球”解决方案以后,传统IT企业和运营商以向地方政府销售硬件解决方案为切入点,成为第一批拓荒者。 而硬件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而真正能够给城市插上智慧翅膀的则是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 在第一批拓荒者之后,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截至到目前,平安智慧城市已经上线了230余个项目,遍及中国118个内地城市以及日本、菲律宾、意大利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平安一贯长于系统集成与平台搭建,无论是多年来一以贯之的综合金融战略,抑或后来陆续孵化的各种金融科技平台,都体现出了平安在管理运营方面的精髓。 在智慧城市领域同样如此,平安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犹如一架A380。其中,驾驶舱就是“城市智脑”,智慧城市的中央处理器,通过预测决策、全域监测、统一指挥,赋予城市先知、先觉、先行的“智慧”; 一侧机翼是兴业,涉及规划、服务、监管,具体包括智慧发改、智慧市监、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等;一侧机翼是惠民,涉及健康、文化、便利,具体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和智慧生活; 尾翼是优政,分别管财、管效、管制、管环境,包括智慧财政、智慧政务、智慧法律、智慧环保和智慧水务等; 底层技术支撑是智慧城市云,包括数据平台、接口平台和智慧城市区块链平台,从而实现平安智慧城市整体的“1+N+1”解决方案。 从顶层设计到城市智脑 智慧城市建设从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市政管理、经济产业和社会民生等城市运营系统核心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分析和共享,最终资源整合并实现反馈控制。 因此,平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强调的是“智慧”的顶层设计以及“城市智脑”的存在。 2018年,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深圳将实现“六个一”发展目标,即“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这个《总体方案》的背后,中国平安是重要的参与方,《总体方案》印发以后,中国平安开始广泛参与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 其中,作为驾驶舱的“城市智脑”是落地顶层设计的首要元素。 在深圳南山区,“圳智慧”平台是平安“城市智脑”的落地案例之一,“圳智慧”的背后的底层技术是平安智慧城市的DataMax城市智能中台,也是“城市智脑”的母版,运用该技术,结合各个市场的实际情况,DataMax城市智能中台已经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国内多个城市落地,推广和复制属性极强。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驱动力,DataMax城市智能中台入围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评选的2019“中国新增长创新实践”榜单。 “优政、兴业”共建政企新生态 “城市智脑”之下,是优政、兴业与惠民,涵盖数个功能模块,而这些模块在深圳也已落地生根。 企业,是城市的基础元素之一,2019年3月20日,全国首张个体工商户“秒批”营业执照在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发放,随着“秒批”向全市范围内推广。在今年疫情期间的深圳龙岗,一家申请开办餐饮店的老板,通过远程审查,52分钟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而这个流程,在线下往往需要7-8个工作日。 两个案例的背后,正是兴业领域智慧政务的支撑。 2018年5月14日,中国平安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深圳智慧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两年来,平安助力打造了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该平台采用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调配外部数据资源、打破业务系统壁垒、打通部门数据孤岛,深度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知识产权业务系统,利用AI智能技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质量管理,有效提升巡查、办结等效率,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 与成效相对应的,是深圳在市场监管工作中获得的一个个荣誉: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在优政领域,深圳市智慧财政一体化平台自2017年6月开始启动立项,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平安集团是该平台的承建方。 截止目前,平台已有27个业务子系统上线,有效支撑了近3000家预算单位、91家非税收入单位、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9家商业银行以及市人社部门、发改部门和政府采购中心等业务关联部门的业务开展,全面覆盖深圳9个行政区和2个功能区。 该平台上线运行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期间,平台顺利高效得完成深圳市防疫各项支出,截至到7月上旬,平台共完成深圳市本级约18亿防疫资金安排,防疫支出约10.9亿,有力保障了深圳市防疫工作。 一触即发的获得感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城市的居住者最有发言权。 在惠民领域,深圳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平安智慧城市助力深圳打造的“i深圳”APP,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后,“i深圳”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累计注册用户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PV)10亿,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法人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理。其中纯线上“秒报、秒批、秒查、全流程网办(零跑动)”实现超500项,为深圳市民办事效率提升近60%,人均办事时间节省2小时。 2019年,“i深圳”APP入选中国信通院智慧城市十大示范案例,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助力深圳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重点城市首位。 除了“i深圳”以外,智慧交通也一直是深圳的一张“创新名片”,作为深圳本土企业的中坚力量,平安自1993年开始就与公安交管部门展开深入合作,2018年以来,在深圳市公安局与中国平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平安智慧城市与深圳交警亦携手进一步深化警企合作,成立“数字交警联创实验室”。 两年来,“数字交警联创实验室”共启动联创项目30余个,在“拥堵治理、事故处理、违法辅助处理、市民服务、警务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 在智慧医疗领域,2019年4月,深圳市卫健委与平安智慧城市正式开展智慧卫健战略合作,双方以深圳市政府智慧卫健建设为重要合作领域,共同构建全方位覆盖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智慧卫健体系。 近日,平安又利用自身优势,以AskBob影像智能眼部筛查系统为作为切入点进驻多个社区医院,为超过1000多位居民提供20多种眼底疾病的检查。 城市,为人而生,也为人而进化。人们聚集在一起,产生了城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深圳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的心血和付出。 在特区建设40年之际,平安智慧城市利用领先科技恪守着深圳中坚企业的担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探索新型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慧支撑,并将“深圳样本”向全国复制推广,为中国城市的智慧提升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10年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经常和胡祖六在一起聊天。媒体们追着刚刚离开高盛的胡祖六问:你是不是要去央行做副行长? 保尔森在高盛做CEO时,胡祖六是他的爱将。他在《与中国打交道》书里高度评价了这位前经济学家,说他熟悉中国宏观经济、了解中国领导人。没有湖南人胡祖六,高盛很难在中国杀出一条血路。 汇丰入股交行、高盛入股工行,都是这个湖南人的作品。他留给高盛最后的礼包,是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作为平安的顾问,胡祖六多次把拍案离席的深发展外资股东拉回马明哲办公室。 胡祖六和保尔森在海南谈笑风生时,深发展银行的员工们正在做平安标志性的广播体操。喊口号跳热舞有个洋名字叫皮革马利翁效应。平安员工叫得直接一些: 洗脑操。 很快,大家就知道胡祖六正筹备一支基金。传说中的基金规模超百亿美元,冲着胡祖六的光环,高盛、建设银行、淡马锡、泰康甚至社保基金和中投都有可能参与其中。 虽然这些机构今天基本都成了他的LP,但在当年到了真掏钱的时候,只剩下马明哲了。包叔总问我,LP是“老婆”的意思吗?仔细想想,这位小学肄业的天才说得也对。 平安出动了旗下7大平台,用小雨伞状信托给刚成立的春华基金募集了20.55亿。刚下操的深发展员工也卖得很起劲儿。 对平安来说,这是为了还上深发展的人情。从此,央行少了个副行长,平安多了个好朋友。 但这个人情,一直被平安信托的客户们质疑。 在蚂蚁金服确定即将上市后,质疑终于变成了海啸。投资者们指责胡祖六贱卖蚂蚁金服股权给自己家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你良心疼不疼? 胡祖六是见过大场面的。高盛在国人眼里一直是幕后黑手般的存在,大家骂胡祖六是买办,他辩白说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偶像是左宗棠。 左宗棠跟胡祖六是老乡,也是福南人。不过大清早就没了,左宗棠的评价一会儿是汉奸一会儿又是爱国志士。是佛是魔,也就一线之间。 1 2011年,来自上海的投资人王小平听说偶像胡祖六要下海搞投资,立马找到平安客服。偶像那么牛逼,他想去看看。 9月8日,王小平买下一份平安财富信托,投资期限6+1+1,胡偶像亲自操盘,目标收益率20%。 不过胡偶像的号召力偏窄众。当时春华基金的募资并不顺,一直到当年10月份只募集到了16亿,平安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在春华基金封账的11月,也只募到20亿出头。 使劲儿到什么程度呢?短信都发到监管部门领导手机上了,这种私募变公募的事,领导是需要一个解释的。 春华当年说这是平安的寿险业务员搞错了。这种说法逼得平安处理了相关临时工,平安创新还跟监管不老实了一次,说要用自己出钱当春华的LP: 平安信托的钱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投给谁。 平安信托确实自己做了决定,他们决定把钱全部投资给平安创新资本。后者成为了该基金的单一LP。这是现在春华基金和王小平们最大的分歧点: 王小平到底是不是春华的投资人? 这个点,一些法律人士解释说,虽然钱是从投资人手里最终去了春华基金旗下的公司实体春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但这些投资人,确实只是平安信托的客户。 但王小平们并不这么想,双方第一次冲突来得很快。 熟悉当年交易内情的朋友给浩南梳理了春华几个投资的时间线。2011年12月,春华基金以17.04亿元拿下华夏基金10%股权;平安之后向投资人们做了信披,大家马上质疑春华基金用超过80%的资金投资华夏基金的行为违背了平安信托给大家的承诺: 单一投资额度不超过基金总规模的30%。 平安其实知道这笔投资的瑕疵,春华基金也有责任。给浩南梳理时间线的人也承认:此事有点瑕疵。 不过,这里面平安的责任更大一些。作为信托销售方他们没有对有违合同的行为征询投资人意见,作为LP,他们为什么会同意GP搞这种高集中的投资,也有明显的问题。 王小平们说这种投资谁都会做,为啥还要租那么好的办公室,养那么多人,还付管理费。 话糙理不糙。投资不就是一把梭哈,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吗? 春华入股华夏的事,敲定早于募集完成,胡祖六本来期望平安、社保等大资金助力自己后续基金募集,再将华夏基金的股权拆分到新基金,以降低投资占比——他千算万算,没算到后续基金募集极不顺利。 这些年的好日子,不少人总误把平台当能力,总贪天功为己功。等到离开平台才知道,才认清现实。 就算牛人如胡祖六,也不能免俗。 2 2012年5月7日,金融街通泰大厦12层,记者们被请来参加华夏基金的发布会。12层的每个办公室门口都站着一个汉子,防止记者们在规定范围外采访其他员工。 传奇基金经理王亚伟在发布会上宣布自己要走了。第二天,华夏基金CEO范勇宏也宣布卸任。春华入股华夏基金才半年,就飞来两只XXXL号的黑天鹅。 春华基金成立初期的两项投资里,明德医院投入1.99亿,收回3.13亿,账目比较清晰;在华夏基金的投资,2013年被春华基金另一支基金以溢价10%-15%的价格接走一部分。 那个熟悉当年交易内情的朋友说,2012年至2018年,华夏基金累计向春华基金分红1.52亿元。但华夏基金最终的投资收益是多少,还要从2015年入股蚂蚁金服说起。 在卖掉明德医院后两个月,春华基金用2个亿入股了蚂蚁金服。这2个亿到底买了蚂蚁金服多少比例的股份,争议很大。 投资者们按照自己的算法,套用春华基金入股的时间点,2亿买了0.1%,按照蚂蚁金服C轮9600亿的估值,价值10亿。 但一位也投了蚂蚁金服的金融人士,讲的是另外一种算法。 2015到2018年,蚂蚁金服ABC三轮融资,春华三只基金一共持股1.56亿股。2018年,蚂蚁金服向海外股东增发,春华景信持股比例从0.2971%稀释至至0.2613%。王小平们所投资的平安创新持股春华景信22.22%,算下来,间接持有蚂蚁金服股权0.0581%。 按照C轮9600亿的估值,这部分股权价值约5.66亿。小数点上一点微小的贡献,大家收益能差了4个小目标。 春华基金的存续期是6年。2017年8月,基金即将到期时,平安信托向投资人们发问询函,询问是否延长。1个月后,平安信托宣布投资人延长意愿不强,基金清算,剩余的非现金资产华夏基金股权和蚂蚁金服股权由平安信托代管。 有意思的是,平安信托在发给投资者的清算报告中提到: 华夏股权1年内卖掉,蚂蚁金服股权等他们A股上市了再卖。 王小平说,投资人延长意愿不强这个到底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他一直在问平安要,对方不给。 2019年2月,王小平突然收到平安信托的消息:华夏基金和蚂蚁金服的股权打包卖掉了。 两项资产卖出价格约14.4亿元,华夏基金的股权卖了约9.9亿,蚂蚁金服的股权卖了约4.5亿。浩南算了一下,8年时间,春华投在华夏基金的17.04亿,总共收益是: 200万。 是的,你没看错。 熟悉交易内情的人士说,华夏基金的股权根本卖不出去,是打包了蚂蚁金服的股权才卖出去的。因为一级市场转让都有折价,当时谁也不知道蚂蚁什么时候能上市,8折价格能卖出去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问题是,你卖给谁了? 春华持有蚂蚁金服的方式层层嵌套、云山雾罩,平安信托面对监管层质询,左右就是一句处理给独立第三方了。 海丰集团仍是华夏基金股东。结合蚂蚁金服招股书,能确定的是,华夏基金和蚂蚁金服的股权还在春华基金手里,至于最终受益人是谁,大家只能脑补了。 他们可真行,我光看怎么操作就看了半天。 做金融的人有多复杂,吴承恩就曾给过答案。孙悟空上到34层天见到一个老头,问一句您贵姓,得到的还是一个匿名ID: 太上老君。 3 王小平100万的投资,8年时间,他的偶像最终帮他挣回来了8000块钱,还不如存活期。 据说有个社交定律,十倍速亲近你的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也会十倍速离开你。八年之后,目睹自己的投资一地鸡毛后,王小平也以十倍速离开了他的偶像。 由粉转黑的力量非常强大。从2019年开始,王小平就一直在问平安信托索要相关资料,包括基金的财务报告、转让协议、资产评估过程。 专属客服都换了好几个,每个都夸他是有史以来: 最为淡定、礼貌、文明的投诉客户。 淡定、礼貌、文明没有给王小平想要的答案。他雇了律师,想看看是谁用这么低的价格接走了华夏基金和蚂蚁金服的股权。 同时,他在平安信托维权群里贴出了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引发了对胡祖六和春华基金是否尽到信义义务的巨大质疑。 2019年初,平安创新从春华(天津)退伙,根据一进一出原则,新LP春华明德进入,穿透后是胡祖六的兄弟和妹妹。 投资父子兵是国内PE的惯例。不过王小平还是不信: 明明说好的上市再卖,真等到快上市了却低价贱卖给了自己家里人? 这说法其实也有漏洞。 第一,从法律上来讲,平安创新作为单一LP,基金存续期结束后,价格和卖出时间确实是他们说了算。至于监管义务和告知义务有没有做到,王小平们得好好和他们算算账。 第二,虽然胡祖六是蚂蚁金服的独立董事,和马云以及蚂蚁高管都是哥们儿,但蚂蚁金服确定上市的消息是今年7月20日才宣布的。平安和春华提前一年半知道消息做局的可能性不大。 整件事还有很多问号。相比于一言不发的平安,胡祖六目前的说法是: 有苦难言。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人生要吃的苦本来就很多,那些不必要的苦,要是能少一点,是一点。这一点,胡偶像其实应该早点明白的。 晚清重臣左宗棠煲过很多鸡汤,让不少商界大佬非常受用。李嘉诚就把左宗棠一副对联挂在办公室,日日对着它反省。 不知道同样以左宗棠为偶像的胡祖六,有没有也挂一幅。 (王小平为化名)
股市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地方,不到十天的时间,一度受到市场广泛关注的乐歌股份(行情300729,诊股)董事长怒怼平安资管事件就从人们的视野中退出了。乐歌股份的股票走势又回归正常,“怒怼事件”仿佛就像没有发生一样。 实际上,“怒怼事件”是值得市场来反思的,毕竟这样的事件在A股市场并不常见。因为我们日常看到更多的是上市公司热烈欢迎一些大的投资机构前往公司调研,有的上市公司甚至还亲自登门邀请一些投资机构前往公司调研。但乐歌股份却没有这样,甚至怒怼平安资管,“拉黑”平安资管,表示不欢迎平安资管投资。乐歌股份的这种做法至少在业内是非常少见的。而如今,“怒怼事件”既然发生了,那么,这件事情就值得市场各方面予以关注,甚至予以必要的反思。 从公司方面来说,至少有这几点是值得反思的。股票可以牛,但上市公司不能牛。乐歌股份之所以敢于怒怼平安资管,归根到底在于公司方面“有底气”。而“底气”来自哪里,来自于公司的股票很牛。按今年春节以来的股价低点18.03元计算,其涨幅达到了400%。股价牛劲十足,公司当然也就“有底气”了。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跌了50%甚至更多,甚至公司董事长质押的股票都面临着爆仓的风险,你看看这个时候公司董事长还敢怒怼投资机构不? 公司股票牛,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公司却不能因此也牛起来。因为一家公司股票再牛,那也是投资者用资金堆积起来的,投资者才是公司股票走牛的最大功臣。虽然说上市公司业绩优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业绩再好,投资者不炒你股票,股价一样还是涨不起来。这样的事例在市场上比比皆是。更何况目前乐歌股份的估值一点也不低,50几倍到60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投资价值的范畴。所以,这股价还是市场投机炒作炒起来的。公司方面确实不能以此为“牛”。 而且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有义务接受投资者的调研,这是投资者关系的重要一环。不是说,你接受了投资者的调研,就是对投资者的一种恩赐,就要投资者对你感恩戴德。就像乐歌股份董事长项乐宏所说的那样:你对我在周六临时接受你们调研毫无感恩;你对我花了一个小时给你们讲解企业运营的逻辑没有感恩。实际上,项乐宏董事长真的没有权力来要求平安资管对你感恩,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应该履行的义务。除非你将乐歌股份私有化退市,变成你的私人公司而不是公众公司。 不仅如此,上市公司对投资机构的调研也不应该有过多的指责。赚快钱也好,没有深入到你的工厂车间去调研也罢,这是调研机构自身的调研方法问题。实际上,作为投资机构的调研,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的,而将不太关心的问题排除在调研的内容之外。而对于投资机构提出的问题,上市公司有义务进行解答,而不能因为没有深入到你的工厂车间就遭到公司方面的怒怼。 而从平安资管或投资机构等调研方来说,乐歌股份董事长提出的一些问题同样也是值得反思的。比如,赚快钱的问题,这恐怕是A股市场一些投资机构甚至是全体投资者都存在的问题了。像平安资管在乐歌股份价格上涨了400%的时候,对该公司进行调研,该不会是为了长线投资而进行的调研吧?又比如,几乎没有基金愿意到工厂去看流水线,看工艺的问题,这恐怕也是调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调研做得很肤浅,甚至只想弄点内幕消息,真正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研的投资机构是真心不多。 再比如,乐歌股份方面提到的“不尊重公司”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调研机构需要注意的。项乐宏董事长提到的“那些80末90后基金经理们颐气指使、居高临下的态度”这个说法,我相信这是带有个人主观判断的。但“线上调研会上,乐歌这边的人都开了摄像头,平安资管那边八九个人,没有一个露脸的”这个说法,应该是客观事实。而这种做法确实是不妥的,确实是对公司方面的一种不尊重。而尊重自己调研的对象,这是一项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任何一家投资机构都需要遵守的。
在赴美IPO融资超过3.59亿美元仅仅8个月后,金融壹账通(OCFT.US)8月又进行了一次融资额达3.24亿美元的定增。 从财报数据来看,在定增前金融壹账通账上还有大量的资金,为什么要在短期内再次定增? “实话说我们并不缺钱。本次定增是因为看到市场确实不错,投资者对我们的认可度也在增加,同时从长期来看,公司也确实有融资的需求。”金融壹账通董秘、企业金融CEO费轶明在接受专访时对此回应道。 相对当初10美元/ADS“流血价”的IPO,此次18美元/ADS并实现150万股超募的定增结果无疑令金融壹账通非常满意。 “定增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说明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商业逻辑得到了全球投资人的认可。希望此次募集资金能够支撑我们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费轶明称。 IPO后8个月再融资为哪般 8月13日,金融壹账通宣布公开定向增发1800万股ADS,这距离其IPO仅仅8个月。 这么短时间内,难道金融壹账通又缺钱了吗? 从此次定增的招股说明书来看,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金融壹账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5.35亿元,包括离岸银行存款在内的暂时受限现金24.93亿元,其流动资产总计有70.34亿元,和刚完成IPO时的2019年底差距不大。 显然,此次金融壹账通的定增并非因为缺钱。根据费轶明介绍,此次定增并非是“从长计议”的,而是因为碰到了市场和业绩的双重机会。 从市场来说,Wind资讯显示,标普500指数从3月末的低点之后一路上扬,金融壹账通股价从年初至8月初的涨幅高达138.48%,市值从上市首日的36亿美元,上涨到定增公告日的近67.77亿美元;从业绩来看,在8月5日发布的二季报中,金融壹账通二季度收入为7.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22亿元增长48.4%。毛利润增长了93.4%,达2.97亿元。 市场机会和业绩的相辅相成之下,金融壹账通决定抓紧时机,在二季报面世之后立刻启动了定增,而这次定增的结果在费轶明看来也超越预期。 2019年12月13日,金融壹账通以ADS形式在纽交所上市,考虑到当时美股市场环境,为了抓住上市窗口,其最终10美元/ADS的发行价较A轮融资价格打了将近五折。 不过,在仅仅过去8个月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金融壹账通此次定增的最终定价为18美元/ADS,较定价当日(8月12日)收市价仅有1.9%的折扣,较增发开始日(8月10日)收市价折让10.7%,均大幅低于过去几年中概股增发的平均水平(4.3%和12.9%)。 尽管折扣较低,然而金融壹账通本次增发得到了投资者3.5倍的超额认购,相当于在增发1650万股ADS的基础上再超募150万股。 “IPO时我们接触了很多投资人,我们希望挑选长线的投资人,但一些长线投资人认为我们从2015年成立到去年底上市,时间还太短,想再观察一下。而上市之后这段时间业绩表现不错,投资人也对我们有了信心。” 据了解,在参与金融壹账通IPO的最大五个投资者中,有四个继续参与了此次定增,另外还包括一些新增的长线投资者。 定增的钱拿来做什么 金融壹账通在IPO之后仅仅8个月就再次定增,除了市场给了好的时机外,其本质还是金融壹账通在目前成立四年的时间点上仍然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 根据定增公告,金融壹账通计划将利用发售所得款项净额来提升其平台和技术能力,并用于国际扩张和战略投资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费轶明表示,产品研发会是募资用途的重要方面,而目前公司整体的研发费用占到了所有间接费用将近一半的比例。 “作为一家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公司,我们和一般软件公司‘卖人头’的作业方式并不一样,而是提供模块化、参数化配置的产品,在标准化的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做出这样的系统不仅需要很大的技术投入也需要懂业务的团队。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期我们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费轶明称。 持续对于研发的投入使得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平安内部会将孵化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分为设立平台、流量及数据积累、收入爆发式增长、利润贡献四个阶段。而平安对于“独家兽”之一金融壹账通的发展阶段定位还在第二到第三个阶段之间,没有到利润贡献阶段。 但在上市之后,盈利依旧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从金融壹账通的上半年财务数据来看,其上半年7.46亿元的归母净亏损额相较去年同期的7.55亿元并未继续扩大,而是略微收窄,但离盈亏平衡仍有相当距离。 “集团和投资人当然对我们有盈利的期待和要求。美国的同类公司盈利用了十年的时间,我们希望能更快一些达到盈利,但这肯定不是短期之内可以达成的。我们目前在第二、第三阶段的首要工作是提升客户渗透率,尽力形成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的局面,这样盈利就自然而然会到来。”费轶明表示。 而除了盈利问题之外,另一个在金融壹账通上市就伴随其左右的质疑则是对平安集团的依赖。从上半年整体来看,金融壹账通来自平安集团的收入占比在五成左右。 “我们希望第三方的比例会持续上升,但现在平安在收入中的比例保持在一定水平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费轶明看来,平安对于金融壹账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客户;平安的技术资源也能帮助金融壹账通完善产品;同时,金融壹账通的客户——金融机构们面对新机构和新产品通常比较谨慎,如果有在平安集团内部子公司的成功使用经验,对于金融壹账通建立市场信任和品牌声誉会很有帮助。
“上半年对零售的表现是满意的,首先把风险规避掉了。”在9月1日的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表示,未来零售的增长速度仍然要快,信贷额度优先照顾的零售战略方向也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其中,实现业务收入433.5亿元,同比增长12.3%。而在2019年上半年及全年,这一数据分别为同比增长31.7%和29.2%;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约33.3亿元,降幅超过32%。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零售整体利润下降超过30%,主要是疫情导致逾期和坏账增加,新增贷款发放也受到影响。疫情发生后,该行大幅收紧风险政策,信用卡、“新一贷”等业务规模没有增长,但资产质量有信心在下半年出现反转。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信用资产减值损失达200.3亿元,同比增长近88亿元,增幅超过80%,“新一贷”、信用卡贷款余额比上年底分别下降了6%和5.2%。 除了信贷业务,平安银行的零售条线私人银行等业务,上半年依旧实现了较快发展。蔡新发称,目前管理客户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准备用两年时间达到2万亿元。截至6月底,该行管理私人银行达标客户资产9230.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私行达标客户25.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6.7%。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为了配合零售转型,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主要扮演了零售负债、信贷额度支持的角色。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该行对公业务重新开始发力,并推出了新型供应链、客户经营平台、票据、复杂投融和生态化综拓等五大新的策略。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张小璐称,该行对公新三年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调结构、降成本。根据披露,剔除资金同业业务后,上半年该行对公非利息净收入66.32亿元,同比增长27.8%。 谢永林表示, 平安银行未来三年的业务目标,是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打造低风险、低成本、稳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近日,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宜家家居及全家FamilyMart达成合作。平安消费金融首款产品“平安小橙花”分别与宜家家居及全家FamilyMart开展联合营销、消费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为场景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年轻消费者群体在总体增长中的贡献已达70%。平安消费金融开业后推出的首款产品“平安小橙花”便由此应运而生。 该产品主打以“贷款+支付”为核心的智能钱包功能,让信贷融入生活支付,打通主流支付工具,更可享受一定额度的小额消费免息服务,让支付更加快捷。在此基础上,“平安小橙花”用户还可以通过每笔消费进行信用积累,实现额度提升。 如何更好地贴近年轻消费者、服务年轻消费者,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好帮手”,对于这个问题,“平安小橙花”的回答是:构建生态。 本次合作,宜家家居、全家FamilyMart携手平安消费金融App,用户开通电子支付账户后,可在优惠商户处申请专项额度,在线下门店消费时候,只要使用平安消费金融APP中的“分期码”入口进行支付,已经开通“平安小橙卡”的用户在活动期间更可额外获得全家FamilyMart“满30返10”、以及“不分期付款时免息优惠”的福利,以及宜家家居“满800返80”和“免息优惠”的福利。 “本次平安消费金融与宜家家居、全家FamilyMart的合作,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已经和更多深受广大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开展洽谈,最主要的是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我们的产品。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想法是打造一个覆盖年轻消费者生活半径的生态圈,真正做到无感但又无处不在的方便体验。”平安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平安消费金融将继续秉承平安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整体战略方向,加快实现消费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助力消费对经济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打造中国年轻人专属的首选消费金融品牌。
“对这份业绩,集团和我们管理层还是满意的。”在昨日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如是说。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除了归母净利润增速首次出现下降、零售净利润下降30%外,其他营收、资产质量、总资产、存款等基本保持稳定。 净利润增速下降,与大多数同业一致,主要是大幅拨备计提所致。该行上半年累计计提385亿,同比增长41.5%。还原拨备来看,该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8.9%。 谢永林表示,未来三年,平安银行目标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 信贷额度优先照顾零售 四年前,平安银行集中火力,转型零售业务。如今,零售业务已是该行一面旗帜,正处于换挡升级期。 尽管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增长受到冲击,但营收、净利润占比仍超过50%。 截至2020年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3.53亿元,同比增长12.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5.3%,同比略有下降;同时,平安银行加大了零售资产的拨备计提力度,零售业务净利润74.80亿元,同比下降31.5%,零售利润贡献为54.7%,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 对此,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解释,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逾期和坏账,以及影响了新贷款发放。他表示,有信心在下半年创造更多利润。 新贷款发放方面,信用卡、“新一贷”贷款几乎无增长,对此,谢永林解释为,这是平安银行主动为之,2017年底就收紧了风险政策,提高了客户准入门。 他同时表示对上半年零售表现是满意的,并强调,未来零售的增长速度仍然要快,“6:4”(指零售对公业务占比)目标比例不变,信贷额度优先照顾零售。 对于净息差,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表示,下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应该在行业里保持好的水平,但可能在合理区间,并呈略微下行趋势。 仔细看数据,平安银行零售其实有一些可喜的变化。过去,由于全行资源向零售倾斜,负债端主要靠对公拉动。如今,零售负债能力增强。报告期内,该行零售存款占比较年初上升1.9个百分点,已接近26%。零售业务成本收入比较2019年下降3.3个百分点。 零售AUM(管理金融资产)表现突出,特别是私人银行业务,今年上半年客户数增幅达到16.7%,超过5万户;达标客户带来的AUM大幅增长25.8%,到7月份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 对公再发力推出五张牌 过去几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虽然提出“做精做深”战略,但表现相对“较弱”,主要是为优先支持零售业务。 今年,在保持“3+2+1”策略基础上,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再度发力。为了降负债成本,调结构,平安银行对公业务推出五张牌——新型供应链、客户经营平台、票据、复杂投融和生态化综拓。 对于这“五张牌”的业务逻辑,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张小璐表示,最原始的逻辑就银行应该站在用户、客户角度,而不是站在银行角度来凭空创造服务。 “客户需要的不是银行,中国有太多银行,客户需要银行能够深入到他们业务、场景里,去了解怎么帮助他们管理资产,怎样降低他们负债成本。”她说。 上述调整,多少已经反映在经营数据中。报告显示,上半年平安银行对公(不含资金同业业务)非利息净收入66.32亿元,同比增长27.8%,对公非利息净收入占对公营业收入的比例同比上升6.1个百分点,其贡献主要来自于综合金融、福费廷、票据贴现、银行承兑及电子商务等多板块的共同发力。 未来要重塑资产负债表 2020年是平安银行新三年战略举措的起步之年。谢永林表示,未来三年,平安银行目标是要重塑资产负债表,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打造低风险、低成本、稳收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按照半年报中完整的提法是,以科技、生态、渠道三大赋能驱动银行新三年资产负债转型。沟通会上,在谢永林一个小时的主题演讲中,正是围绕科技,阐述了科技与银行业务之间的逻辑。 在过去四年,平安银行为打造零售业务护城河,以科技打造了“四个一”工程——互联网发展机制、知识库基础、智能营销平台、智能风险中台。 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正在进入临近发生正向回报的一侧。随着平安科技能力越来越强大,传统银行的发展逻辑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更多金融加科技的新商业模式会改变传统银行的竞争赛道,面向未来,科技依然是我们重点投入的领域。” 具体而言,第一,要快速推进新核心系统迭代升级,确保信息安全;第二,要持续深耕核心基础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这些基础科技要跟上;第三,未来的金融一定是开放融合。科技系统要将银行的核心能力通过原子化的方式融入到外部合作伙伴的场景当中去,这样才能保证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结合。 据悉,近年来,平安银行持续对科技的保持较大投入。半年报报告显示,2020年6月末,该行的科技人员(含外包)超过8000人,较上年末增长超过13%。该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