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敏捷集团经过130多天精心打造的全新IP形象——敏羊羊正式“出道”,开启了TA的首场大秀。 ▲敏羊羊主视觉形象 这是继今年年初品牌形象焕新升级后,敏捷集团再次用心出发,以心为道,以美为达,构建出更具温度的全新IP形象,进一步诠释“用心,生活就很美”的品牌主张,为美好生活赋能,实现自我升华。 ▲敏羊羊身份卡 敏羊羊,出生于广州。在其命名设计上,用心的敏捷人巧妙地选取了“羊”字,既有广州“羊城”文化的缘起,又包含善于奔跑、以速度取胜的“藏羚羊”之意,亦谐音年轻化的“Young”和喜气洋洋的“洋”。再冠以敏捷集团第一个称谓作为姓氏,整体读起来朗朗上口、时尚可爱,充分寓意着敏捷集团打造这一全新IP形象更具年轻力、亲和力的创意理念。 ▲敏捷集团全新IP形象——敏羊羊 源起羊城,筑梦开始的地方 在整体创意设计上,敏羊羊拥有乌溜溜的大眼睛、红红的翘翘耳、粉嘟嘟的小脸颊、可爱的圆肚肚……萌萌哒的造型尽显聪明伶俐又亲切活泼;加上长着“外八”形的羊角,梳着绵软轻盈的“云朵”刘海,平添了一丝娇憨,一副颇具亲和、讨喜的形象跃然而生,还未出道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形态多样的敏羊羊造型 据悉,敏羊羊核心设计灵感和思路来源于敏捷集团“敏于思,捷于行”的企业精神,而来自高原的藏羚羊,它们是动物界稳健、低调、迅捷、坚毅的代名词,有着不屈不挠,顽强而自尊的品格,这一精神特质与敏捷集团企业精神相契合;同时长长的犄角、矫健的身姿及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形象特质,也与大众对敏捷集团22年来低调、稳健发展的印象十分匹配。 广州羊城,是敏捷集团筑梦开始的地方和不断稳健前行最坚强的基石。在和城市共生长、共美好的发展过程中,敏捷集团希望品牌IP能够被赋予更多“城市印记”,因此使用了叠音组合:让敏羊羊,赋予自身和城市更多元、年轻、创新、有趣的内涵。 敏羊羊有着红色的身体、灰白的肚皮,整体线条流畅、自然,以敏捷集团品牌VI体系中敏捷红、稳健灰为主色调。 (1)敏捷红:全身以红色为主调,代表着年轻、热情和活力,与敏捷集团的品牌VI标识相契合。 (2)稳健灰:凸显出敏羊羊机敏干练的特性,在萌力十足的同时不失聪明睿智。 ▲敏羊羊VI标准色彩 跨界多元,永远保持young心态 本次敏捷集团全新IP形象——敏羊羊正式发布,是敏捷集团继品牌形象焕新升级后的又一重要品牌战略。 今年年初,敏捷集团发布“用心,生活就很美”品牌主张,开启了品牌战略全新篇章,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系列品牌战略的背后是敏捷集团始终保持一颗永远年轻、不断创新的赤诚之心,以跨界思维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深度诠释了多年来对城市、对居者、对品质的用心。 敏捷集团多元化战略布局 1993年,敏捷集团在广州创立,一路走来发展成为新时代美好城镇综合服务商,20多岁风华正茂的敏捷集团不断创新,如今构建起多元化发展的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夯实人居品质、智慧工程建筑、智慧物业三大优势业务,同时推动酒店、商业、教育等多元业务的协同发展,并将文化旅游、长租公寓、城市更新及智能家居作为新的业务发力点,赋能城市,创造人居美好新生活。 中山·敏捷锦绣海湾城 肇庆·敏捷广场 阳江·敏捷黄金海岸 广州·敏捷绿湖首府 随着敏羊羊这一全新IP形象的诞生,TA将作为敏捷集团品牌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代言人”,不仅赋予敏捷集团品牌更加年轻化,更具亲和力的内涵,更进一步彰显企业精神和“用心,生活就很美”的品牌主张。在未来不断创新道路上,TA还将搭建起敏捷集团与业主、客户、战略合作伙伴等社会各界之间温情沟通的桥梁,带着“本心、匠心、知心、悦心、善心、正心”的“心美学”品牌理念,展现更多元化的“敏捷”。 (CIS)
8月18日,光大集团对外发布全新品牌形象和品牌家族体系。此次光大集团发布的品牌新形象由“光大”英文“EVER BRIGHT”的首字母E和B结合而成,融合了集团“敏捷、科技、生态”的战略转型,诠释了新时代下光大品牌形象的“生态协同(Ecosphere)、数字驱动(Electronic)、光大特色(Everbright)”。 据介绍,品牌标识传承历史,并从形、色、字等方面优化升级,品牌标志线条化繁为简,变17横为15横;品牌色调从正红到金橙色的渐变过渡,传承红色基因,凸显出光大集团肩负财富管理与民生服务的央企职责与使命担当;品牌字体经专属设计,更具现代化与个性化,意喻光大集团以创新为驱动,积极国际布局,展示中国力量。 在品牌发布会上,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表示,此次发布全新升级的“光大一家”品牌新形象,通过展现品牌理念融入新内涵、品牌形象得到新升级、品牌家族形成新合力、品牌工程开创新局面的四“新”特点,进一步增强了光大品牌意识,不断弘扬光大工匠精神,为社会各界提供更有情怀、更有价值的品牌新服务。
据比亚迪介绍,自7月12日上市以来,比亚迪汉的市场反响热烈,全国订单已超过3万台。 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汉被看做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有力产品。比亚迪介绍,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最高续航突破600公里,百公里加速3.9秒,百公里制动距离32.8米,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风阻系数低至0.233cd、在全球量产车中位居第三,麋鹿测试成绩80公里每小时、处于同级别车领先水平。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频频发力的效果明显。比亚迪称,时隔一年之后,比亚迪重返深圳市单一品牌销量冠军,个人上险量达2108台,是深圳汽车市场7月唯一上险量突破2000台的车企。 事实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下滑严重,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所受影响大于合资或外资品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承压。相对于2019年自主品牌占纯电动车87%的份额,今年7月,自主品牌仅有54%的市场份额,1月至7月的份额也仅为59%。 对此,深圳本地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今年6月,《深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措施》称,放宽个人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取消对非深户籍人员最近连续24个月以上在本市缴纳医疗保险等条件限制,允许持有效深圳市居住证的非深户籍人员,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华侨、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国人申请指标,使大批非深户人员满足购车条件、获得购车资格。 比亚迪表示,公司在2019年6月之前连续17个月蝉联深圳市单一品牌销量第一,此次时隔一年之后重返第一,已取得了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下半年还将大有可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pexels 8月18日,1-7月SUV销量的占比首次超过轿车,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节点。 具体来看,1-7月轿车累计销售444.48万辆,而SUV在1-7月累计销量444.88万辆,在前几年得到较快发展的SUV凭借着约400辆的微弱优势终于在今年对轿车实现了反超。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63.0万辆,同比增长9.0%;1-7月累计销量934.3万辆,同比下降18.4%,相比1-6月的累计降幅收窄4个百分点,全国乘用车市场保持了良好回暖势头。 今年以来,车企推出SUV的步伐明显加快。根据乘联会与安路勤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5月就有153款车型以线上发布的形式进行了推广、传播。而其中SUV占总数的50%、三厢轿车占总数的31%。 从乘用车可供产品的列表看,目前SUV的可供产品达到340款,远超轿车的220款。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指出,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有购车计划的人群也调整了目标,将目光转向性价比较高的SUV车型。 不过,SUV市场迅速反弹的同时,其竞争也越发激烈,该细分市场迎来较大的变化。此前自主SUV占据市场主流,而在7月乘用车SUV车型销量排名前十五榜单中,合资SUV车型已经达到十款,自主品牌SUV仅有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荣威RX5和比亚迪宋五款车型上榜。自主品牌市场正在被合资品牌蚕食。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与SUV市场战略有很大关系。并且合资品牌产品力和口碑又优于自主品牌,并且随着合资品牌的售价下探,自主品牌很难抵挡这种攻势。 “合资品牌SUV产品越来越丰富,价格方面也越来越有竞争力,这也使一些自主品牌SUV车型面临淘汰,尤其是丰田、大众在不断推SUV产品,这使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充分,这也倒逼自主品牌在品质技术和战略上进行全面升级。”崔东树表示。 未来汽车日报
8月18日,以“服务小微企业”为特色业务的泰隆银行,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方式发布了品牌形象。该品牌形象脱胎于泰隆银行的“金鲤鱼”品牌标识,寓意泰隆银行与小微客户间犹如鱼水的紧密联系。 泰隆银行从成立至今28年间里,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技术,总结出一套以“三品三表”“三三制”等为特色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风控模式。 目前,该行开设了台州、丽水、杭州、宁波、上海、苏州等13家分行,在浙江、湖北、福建、广东、河南等地发起设立13家泰隆村镇银行,拥有400家银行网点。当前,该行总资产达2000多亿元。
“像制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是雅居乐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卓林对匠心理念的一种追求。 昨日,以“智汇人居之美”为主题的雅居乐雅城品牌焕新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发布会上,作为雅居乐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雅居乐雅城公布了战略整合后的全新品牌理念与主营业务板块。 雅居乐控股公司董事副总裁、雅居乐雅城集团董事长陈忠其表示:“雅居乐雅城集团通过打造绿色生态景观和智慧装饰家居两大业务板块,已经成长为一家‘高增长、轻资产、高科技’三大优势为一身的企业。本次品牌焕新,是基于业务与理念的一次革新,是传承雅居乐的匠心精神,在品牌战略与形象上的升级焕新。” 发布会上,雅居乐雅城集团总裁陈璐琳用“传承、迭代、进化”3个关键词,阐述了雅居乐雅城的全新品牌理念。 目前,雅城集团已经从最初单一的家具制造,发展成为集住宅精装、公共装修、智造家具三大业务的一站式智慧装饰家居领域服务商;从设计咨询、建筑装修及智造家具,扩展至室内空间的雕琢,再到室外空间环境的营造,形成以绿色生态景观服务与智慧装饰家居服务为两大主营业务的战略布局。 其中,绿色生态景观服务拥有园林景观、生态环境、绿化管养3项业务,为客户提供涵盖景观设计、园林工程及园林养护的全产业链综合生态景观解决方案;智慧装饰家居服务主要涵盖住宅精装、公共装修及智造家具3项业务,提供涵盖设计咨询、建筑装修及智造家具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智慧装饰家居服务。据了解,雅城集团目前已将装配式装修大量应用于地产精装、酒店及长租公寓,未来还将扩展使用至医院养老等康养设施。 陈璐琳介绍,在绿色生态景观领域,雅居乐雅城集团具备强大的技术能力,涉及红树林生态环境修复、水流域生态治理、基于海绵城市标准的雨水花园技术。发布会现场设置的雨水花园项目展示区及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展示区,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了项目通过透水路面、植物规划、底栖放养和底质优化四大过滤系统,有效吸收、净化雨水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让雨水径流逐步回渗土壤,达到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雅居乐雅城已经落地全国119个城市,并在持续增长的景观及建筑装饰行业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陈璐琳表示,未来,雅居乐雅城将持续致力于核心技术开发,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和BIM技术等现代科技,巩固公司研发部门与大学及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一站式智慧解决方案,以互联思维,探索科技创新赋能人居的方式,为绿色生态人居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双循环”战略是国家“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指引,我国汽车产业要在消费、生产和科技的三大环节,破除自主品牌认同度低、部分关键零部件缺失、智能化和电动化新兴科技领域发展不足等方面的痛点。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施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物资、人员、资金流转不畅,我国提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目前,我们国家发展处在跨越工业化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发展处在从外向型发展模式逐步演化成以内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汽车产业在国内大循环的发展任务下,要在消费、生产和科技三大环节,破除自主品牌认同度低、关键零部件环节缺失、智能化和电动化未来新兴科技发展不足的发展痛点。 从消费大循环看,我国汽车产业要突破自主品牌低端锁定困局,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消费环节的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最终应以消费本国汽车产品为主。我国以吉利、奇瑞、华晨、比亚迪、长城、江淮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近些年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并不顺畅。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840.7万辆,同比下降15.8%,占乘用车销量的39.2%,占比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十年来首次跌破40%,进入2020年,跌势为止,自主品牌7月销量58.5万辆,全国市场份额跌至35.1%。 自主品牌消费不畅,主因在于自主品牌汽车低端锁定品牌形象,品牌价值被严重低估,尤其我国汽车消费升级大潮流到来,自主品牌未能适时实现品牌升级。 进入2010年,我国汽车消费进入普及阶段,自主品牌凭借着高性价比,涌现出一批微型汽车、经济型轿车等高性价比车型。但我国汽车消费升级,中产阶层购车比例提升,二次购车群体换车,带动高端品牌销量增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国产豪华品牌销量221.5万辆,同比增加12.4%。2020年以后,国内汽车消费继续加快,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汽车市场逐步恢复,销量开始回升,6月全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9.8万辆和176.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3%和5.4%,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8%。从主要车系市场分化趋势继续加大,一汽大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等合资品牌市场销量快速回升。其中,华晨宝马第二季度产量7.69万辆,同比增长37.4%,创下历史新高。 从新能源汽车看,自主品牌上升趋势有被明显遏制态势。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四家国外品牌,进入全国新能源销量前十名,其中,特斯拉销量5.03万辆,与比亚迪销量仅差7000辆,若考虑单车售价,特斯拉已是今年上半年销售额最高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下半年销量仍将持续释放,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量已经达到20万辆,冲击国内市场。 推动汽车产业的国内大循环,要打破国产品牌低端锁定陷阱,打造中国知名汽车品牌,加快支持企业推出高端自主品牌,实现本土品牌崛起及其对海外高端品牌的替代。要做好需求侧的大文章,比如,要加强政府采购的支持力度,优先购买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脚踏实地的支持自主创新产品。 从生产大循环看,汽车产业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占领产业链中中高端。 从汽车供应链条看,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相对薄弱,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或合资生产,很难通过合作引进或者在短时间内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突破,以至于在很长的时期内被锁定在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 具体到企业环节,在“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从上榜企业的产品附加值看,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与德、日、美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德、日、美零部件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汽车电子、变速器等高端领域,我国企业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汽车内外饰、座椅等外围部件领域,产品附加值不高,即使是全国销售额最高的延峰集团、海纳川等企业,主营业务也主要是内外饰、座椅等低附加值产品,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防抱死装置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 外商品牌零部件企业也在加快推动在我国生产,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工厂和研发机构,国外疫情加重,德国、日本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大了生产力度,但这些企业一般都采取外商独资,防止技术泄露。 因此,要打破零部件短板,实现零部件产业的技术自主可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企业开发汽车关键零部件,可引导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对接,强化国产零部件产品的适配性和适用性检验检测,给予部分已取得突破的国产技术适配空间,提升国产产品的适配性和实用性,形成国产化替代,破解高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时,还要加快对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技术的收购,消化和吸收相关技术。 从科技大循环看,我国汽车产业要加快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兴科技发展,占据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赛道。 汽车产业推进“双循环”战略,不只立足于当下,更着眼于未来,尤其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这样的技术趋势的大潮下,全国汽车产业发展加快。 总体看,中国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领域已有一定储备。比如在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并培育出世界领先的技术企业,2019年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455亿元(合65亿美元),是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动力电池企业。 但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短板却很突出。具体看,一是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较慢。虽然我国在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产业化优势地位,但由于国外品牌和整车的牵动带引下,美、日、德发展速度迅猛,比如美国资助特斯拉攻关纯电动汽车、日本支持丰田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德国引导电池企业瓦尔塔研发固态电池等,取得了较好的产业成果,总体看,国外氢能源电池汽车技术和固态锂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化的成果应用。二是在智能化这块,产业链短板明显,传感器、智能决策系统、控制器处理芯片、主动制动与主动转向系统等自动驾驶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据高工智能汽车统计,2019年中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一级供应商主要被博世、大陆等6家国外品牌垄断,市场份额高达97.8%。 开拓未来技术,要突出企业在行业重大技术攻关中的主体作用,加大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行业关键性技术突破的国家和科技奖励,提高资助资金的使用效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同时,要重视吸收国外技术成果,扶持企业投资和并购海外企业。应出台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和收购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