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境遇,可谓充满挑战。2019年,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中国经济和消费增速放缓,零售行业景气度低位运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使得线下零售业一度惨遭“冰封”。 而挑战向来与机遇并存,那些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时,有能力迅速做出反应、取得成效的实力企业,反而彻底“冒头”。来看看最近刚刚披露了上半年盈利情况公告的国美零售(00493.HK)。 多项业务GMV现高速增长,Q2业绩反弹趋势明显 总体来看,疫情初期, 家电等可选消费品受疫情影响较大,上半年社会零售总额及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明显,国美的业绩表现也受到影响。据公告所示,其预期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半年度将录得亏损。 但不可忽视的两点是:其一,国美早前以线下门店经营为主,90%以上的门店在疫情初期处关闭状态,但就国美整体销售收入同比下滑情况来看,其仍然还保住了50%的收入;其二,疫情期间,国美坚持践行社会责任,捐赠大量物资的同时,响应“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积极投身于抗疫前线。 另外,就公告中披露的其他营运数据来看,进入疫情后期,国美通过向数字化本地零售深入发力,迅速取得成效,尤其Q2业绩反弹趋势明显,充分释放出中长期的增长潜力。 本报告期内,集团社群+国美APP的GMV与去年同期相比预期增长超过70%;4、5月份成功引入京东及拼多多作为战略伙伴,集团在上述电商平台的GMV预期增长超过100倍;集团社群数量增长超过40%达到20万以上,触达用户增长超过65%达6600万以上;国美APP「门店」频道功能全面升级,下单转化率同比提升150%以上。 同时,随着数字化本地零售的逐步推进,国美Q2电器销售收入获得快速回升,环比提升103%,综合毛利率呈逐月回升趋势;集团目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充裕,本报期预期将超过100亿,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全域流量打开空间,强链接力+共享供应链放大优势 国美的“迅速转身”,是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的? 近来,在流量“去中心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社群、直播、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多样化渠道,纷纷成为零售企业的生意触点,一定程度上,流量池搭建走向全域化。谈零售企业的发展动能,要重点关注其在全场景中的流量渗透与变现能力。国美而言,正是一个深入渗透全域流量池,拥有完整流量变现链路的典例企业,具体分几点来看: 1.社群裂变速度快,实现超高销售转化率 国美总裁王俊洲曾表示,“国美要将社群放到离用户最近的位置,实现最短时间触达和响应”。因此,国美的社群,与国美的门店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 目前,国美把2600多家门店作为前置仓,建立起覆盖门店周围3-5公里的店仓型物流体系,能够让数码、家电商品也像生鲜商品一样实现极速送达。前文提到,集团社群数量达到20万以上,触达用户增长达6600万以上,相当于国美平均单店对应服务77个社群,触达用户超2.54万,拥有可观的用户资产。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美社群的销售转化率已高达30%以上。可以说,这个转化率数据足以让多数电商平台望尘莫及,据市场统计,顶级社群电商的销售转化率约可达20%。 2.特色带货直播见效,获权威媒体青睐 社群营销模式走通后,国美顺势开始探索带货直播,目前,其已自成知识型内容+顶级IP+场景兼具的品质带货直播新模式。 细数国美的超级直播大秀:五一期间,国美与央视新闻联手,邀请央视Boys合体直播,创下5.29亿的全网直播最高纪录;6月6日,国美携手格力董明珠同台,打造“格来美”直播专场;6月7日,国美联手央视网的“人人都爱中国造”,集齐中国家电企业的“半壁江山”;6月14日,国美与浙江卫视联合打造“向美好奔跑”直播专场,首次采用综艺直播带货秀的新模式。 据市场统计,这4场于上半年完成的超级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过亿,累计实现销售额约人民币25亿元。同时,可以看到,国美场场超级直播的内容、风格均不相同,但又均能从中窥见知识型内容+顶级IP+场景的主要设定。 近期动向方面,7月25日,国美再度联合央视新闻,正式启动“买遍中国”全国31省份巡回带货直播,且据悉,双方将围绕着本地化的零售需求,依靠国美本地化零售网络布局,将全国甄选优品精准拓展至全国各地。由此可以预见,国美数字化本地零售体系有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后续服务有望更好地落地。 3.线上线下模式融合,“门店”深度链接用户 继社群对应门店策略后,国美app也上线“门店”频道,推动线上线下模式融合,全面实现了功能、场景的数字化。 同时,也进一步深度链接了门店与用户。该频道通过“真人即时在线答疑、商品快速送达、到店到家服务兼具”这种全链条经营的模式,实现与用户点对点的深度链接,有着专业背景的店员们,或将成为离用户最近、最可信赖的家庭顾问。 数据显示,目前,“门店”频道下单转化率同比提升150%以上,通过该频道产生的销售收入已占国美整体销售收入的50%以上。按照此趋势来看,未来,国美“门店”或不仅仅再局限于场景作用,还将有望成为撬动国美各项业务、各项服务“高效”运作的支点。 4.结盟“顶流”,共享供应链协同发展 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还在于供应链之争。一方面是因为品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供应链体系能够决定平台拥有怎样的成本水平。尤其对于做直播的电商平台来说,供应链是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生态闭环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上半年,拼多多和京东接连以认购可转债的方式入股国美,以互补线上流量与线下供应链、物流服务。 在国美与拼多多的合作中,更多在于供应链与流量共建。据悉,国美的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国美旗下安迅物流、国美管家两大服务平台,同时成为拼多多物流和家电后服务提供商。 而国美与京东的绑定中,一方面能够实现全品类进程,双向扩充自身商品SKU;另一方面,尤其凸显供应链、物流服务协同优势。京东供应链优势是在线上,拥有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国美供应链优势在线下,拥有业内顶级中大件配送能力,在此基础上两家合作,供应链、物流体系搭建趋于全维度,竞争力强劲。 另外,8月10日,国美零售、京东集团宣布启动300亿元联合采购计划。据悉,这是今年以来,由零售平台发起的最大规模家电和消费电子行业采购,涉及品类覆盖电视、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还包括小家电、3C等新兴网红潮流商品。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可以在国美、京东平台购买到更多方便、实惠、放心的好商品;对国美、京东而言,双方通过联合采购带来的规模和采购优势,将拉低核心品牌和重点型号价格,无疑又是一次开源节流、提效降本,重塑家电零售业新格局的良机。 总结来说,国美的社群+直播模式相互交融, 能够极致覆盖公、私域流量,直播基于社群强大的用户基础,而又以直播开源活水,以社群沉淀积累客群,可谓深入渗透全域流量池。且懂得运用流量打开空间同时,国美深谙深度链接用户之道,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趋于融合,并结盟头部互联网商,寻求共享供应链以谋长远发展,有效放大了国美当前的市场竞争优势。 消费内循环有望带来增量,“家‧生活”战略转型提速 笔者认为,关于国美未来的市场空间,当下还要重点关注两个趋势。 近期,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标定调。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言而喻,“内循环”或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布局。 据粤开证券近日发布的深度报告指出,会议提及“扩大最终消费”,消费将成为后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消费内循环主线将是后续的关注重心,重点可关注优质国货品牌、免税概念及线上电商等新型消费带来的需求增量。 其中,以线上电商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础,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 41 万亿,消费需求旺盛。随着电商下沉、网络直播等渠道的兴起,新零售所带来的消费增量值得期待。 另外,国美于公告中指出:目前,本集团已完成基础建设投入期。未来,本集团将进一步深化升级“家‧生活”战略,在电器零售的基础上,拓展更为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数字化本地零售服务商。 在这里,先复盘一下国美“家‧生活”战略转型路径。国美于2017年底提出“国美、家美、生活美”的品牌主张,宣告进军10万亿“家·生活”市场;2017-2019这三年,关于国美最常见的关键词之一即是“家·生活”战略,至2019年时,国美零售基建已趋于稳固,基本实现社交电商美店、国美门店、国美APP三端融合发展;进入2020年后,国美在危机中不断尝试,深入发力数字化本地零售,上半年先后进行社群,直播拓展,与拼多多、京东平台达成深度合作,成功渡过此次压力测试,实现突围。 且就国美近期成立家居集团,深入家居行业,融入生鲜电商业务,开拓食品版图,并陆续上架京东日用百货产品等一系列动作来看,“家·生活”战略,已经开始向更深层次推进。 由此,可以预期,国美的“家·生活”战略转型将继续提速,且拐点将至,距离国美启动全品类、全行业拓展或为期不远了。“全”是电商平台完善购物体验、打开增长空间的重要一环,国美趋向全品类、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进一步增强国美与用户之间的黏性,进一步提高国美的综合盈利能力。同时,这也就意味着,国美由家电零售商彻底转变为领先的数字化本地零售服务商,亦是指日可待了。
作者 | 王刚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2000年到2020年,小张变成了老张。但对于我国卫星定位导航事业来说,则是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到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升空成功最不容易的20年。55颗卫星悬挂深空,“中国的北斗”终于一跃成为“世界的北斗”。在卫星定位导航领域,一直流行一句话:北斗的应用,只受限于个人的想象力。足见北斗对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后发潜力。在经历了今年6月23日那一声铿锵有力的点火指令后,搭载着北斗三号导航定位卫星的长征3号乙火箭一飞冲天,直达苍穹。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举行。这一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意味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到全球应用的新阶段,服务的广泛性发生了本质改变。”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告诉雷锋网。千寻位置是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的最大平台,致力于提供时空智能基础设施。与之相对应的,我们还关注这一事件的背后影响,即围绕着卫星导航的产业链的发展,基于时空能力的新业态的重构。不出意外,“北斗+”将成为火热的新基建下的重要赛道。北斗精度在提高,就像一部“眼睛进化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北斗的前期发射及这次全球组网的实现,让我国的时空能力都整体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一直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都是典型的“国之重器”,就像水电和公路一样,一直是社会建设的基础保障。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建成此系统的,一只手可以数的出来。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为GNSS系统,有4位VIP会员,分别是GPS(美国)、GLONASS系统(俄罗斯)、伽利略系统(欧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国自主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方面一直处于空白,需要依赖美国的GPS系统。怀揣着“发展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梦想,才有了后来的北斗。日本、印度都在打造自己的导航定位系统,但是范围有限,且依赖GPS。精度,一直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命门,也是它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领域的理由。依靠北斗的这种精度,大型车辆的定位和监控、农业现代化中的控制系统、海洋渔业通信、火灾地震救援、军事目标打击、野生动物保护都有了重要利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此前提到,北斗导航系统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基准、空间位置基准,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非常大。“作为基础标准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如果由别人提供,安全感何来?”陈忠贵表示。千寻位置一直是这个领域的重度活跃玩家。据悉,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建设和运营的2600多座北斗地基增强站,构成了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实时计算卫星定位误差,已经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授时的时空智能服务。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对雷锋网提到,我国北斗应用将进入“新的时代”,在汽车、手机、无人机等各类智能设备上得到应用。他补充提及,有了对时空更高分辨率的感知后,北斗不仅仅是部署于高空的卫星导航系统,它更是和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国家重大时空基础设施。此前,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的手机、汽车等产品还会收到区域的限制。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使用体验、稳定性、可靠性都大大提升。2020,北斗“战斗值”增强,大规模应用元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完成后,“全国一张网”持续推进,基站能力增强。在产业界,一大批概念公司将受益,尤其是芯片和终端产业将拓宽自己的产业链条,其服务的广泛性也发生了本质变化。这实际上解决的不仅是一个“成本和门槛”的问题,更是一个自信心的问题。雷锋网注意到,GPS导航定位系统比北斗早建设大约20年,20年的技术鸿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填补的,GPS系统的应用和技术都已经非常的成熟。这带来一个简单又残酷的事实是:GPS的芯片比北斗芯片的价格要便宜很多。“用不起”——很长时间制约着北斗的发展,而“不敢用、不想用”才是制约北斗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因。虽然从诞生到现在,我们已经从很多方面验证了北斗的精度和可靠性,完全不输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人们对北斗仍有种种的质疑。而今年,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战斗值”增强,加之我国的芯片技术、算法技术进一步自主可控,以及基于位置的需求飞涨,2020年势必成为北斗大规模应用的元年。基于北斗高精度时空网络,无人机可以实现在田间地头精准喷洒农药,减少用药量。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截至2019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近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已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陈金培认为,北斗将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方、汽车制造商,各类设备和应用开发商等都会参与。预计,今年将有数款搭载千寻位置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汽车量产发布,除了单车本身能实现精准定位外,同时也为智能驾驶的车路协同(V2X)提供高精度定位和授时能力。而在全国,超过2万台无人机已经集成了千寻位置的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在全国各地进行农药喷洒、电网巡检等作业。北斗也已经覆盖众多主流智能手机。根据千寻位置的数据,目前北斗加速定位服务已服务近6亿用户,大幅减少用户初始定位时间。时空智能提速,智慧城市迎来“临门一脚”可见,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北斗真的做到了。北斗的发展史,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崛起的标记。从第一代太阳帆板等核心产品的国产化,到第二代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再到第三代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北斗导航系统铸造了“中国灵魂”,在家国意义上占据诸多重要的位置。曾经,铁路、公路、水电煤对现实世界的运转做了最好的支撑,而今天和未来,时空网、互联网和计算网就是“数字中国”的新的基础设施,数据带上时空标记、经过高效传输和智能处理,数字世界的比特和物理世界的夸克才能更完整地融合。对于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而言,北斗更是献上了智慧前的“临门一脚”。依然是以千寻位置为例,其基于时空大脑,已经将浙江德清主城区的地图精度提高到亚米级,摄像头可以精细化到把车道信息都完全展现出来。在对车流的精准分析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些重点车辆的通行,比如急救车、消防车、警车等等,再配合红绿灯优化配置方案,可以保证重点车辆快速通行,快速解决城市应急事件。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这样的“时空智能”能力,东到绍兴上虞,西至重庆长寿。同样,对于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的共享单车而言,“智能调度”是个核心老大难题,这背后需要对单车的空间位置具备更高分辨率的感知。据悉,哈罗出行就联合千寻位置研发了“车辆高精度定位及电子围栏停车技术”,确保车辆在指定位置正常落锁。可见,城市的组件被进一步细分,这对单体智能走向整体智能提供了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运营的思路,“新基建”里的5G、AI、云计算等元素获得加速度后,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也将在北斗全球组网大背景下,在多产业得到应用。北斗下中国体格,也得以更强壮。
证券业吸金更吸人 下半年超2200人“加盟” 在市场向好以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证券业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证券业从业人员数据发现,下半年以来,有2223人进入证券业。其中,券商人员流入幅度最大的业务线就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从业人数增幅达5.39%。与此同时,券商还在广撒“英雄帖”招贤纳士。 证券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目前,有数据可查的124家证券公司(包含子公司)从业人员总数为32.75万人。与近年来员工大批出走情况不同,今年下半年以来,券业从业人员较上半年增加2223人。其中,券商人员流入幅度最大的业务线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增幅达5.39%。 在券商从业人员中,一般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保荐代表人这四大类业务从业者人数全部增长。这其中,分析师人数为3341人,增幅为5.39%;一般证券业务人数为19.16万人,增幅为1.72%;保荐代表人人数为4117人,增幅为0.88%;投资顾问人数为5.65万人,增幅为0.85%。 近期,券商正在广撒“英雄帖”招贤纳士,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中金公司、天风证券、平安证券、国海证券、国金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正在积极招聘人才,岗位覆盖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研究、金融科技等热门业务线,某券商还专门开设了湖北地区专项招聘。 对此,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虽然有很多行业受到疫情冲击,出现了大量离职现象。但就证券公司来说,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由于股市异常火爆,有大量新客户、新资金入市,证券行业反而变得非常有吸引力,有不少证券公司也存在人手不足的现象,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分析师队伍增至3341人 当下,券商“研究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金融业逐渐开放,在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出台后,券商面临全能型券商和专业型券商的路线抉择。同时,新《证券法》全面推行注册制,具备成熟投行团队、项目储备丰富、研究定价和机构销售能力突出的证券公司将迎来新的盈利增长点。124家券商中分析师已增至3341人,较上半年增长171人。拥有分析师人数超过100人的券商有8家,其中,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的分析师人数最多,分别为147人、138人、132人。 在行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各家券商都在找寻自己的特色化“研究道路”,证券公司对于优秀的分析师人才求贤若渴。《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猎聘网发现,某上市券商招聘的分析师给出的薪资福利为36万元/年-90万元/年,需要能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各类专题研究,形成深度的专业研究报告,为团队及客户提供深度可落地的资产挖掘及策略支持;参加路演和实地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出具信用评估意见等多项要求。 而业内关于研究所或者研究业务的布局、调整动作也很频繁。8月份,红塔证券将新设研究所(事业部制),作为公司的一级部门,专门履行公司卖方研究业务的拓展与管理等职责。浙商证券首次将研究能力提升为“五个提升建设”的头号工程,对研究能力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同时从市场上引进白金分析师,打造“白金研究所”。5月份,原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正式加入浙商证券研究所,任浙商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华林证券在投资研究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员工结构,继续加大投资、研究、信评等方面的人力投入,重点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引进,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投资研究团队的能力。光大证券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加强重点客户服务,扩大在核心研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与创收力,不断提升卖方研究价值。中银证券将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抓手,推进贴近买方需求的卖方研究工作。 3家券商从业人数过万 从各家券商从业人员总数来看,目前,有3家券商的从业人员数量超过万人,分别是国泰君安(1.08万人)、广发证券(1.07万人)、国信证券(1.07万人)。下半年以来,有9家券商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超过100人。其中,国信证券的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最多,达758人;其次是中信证券,为359人;广发证券位列第三,为270人。 同时,减员的券商也不在少数,下半年以来,已有46家券商呈现人员减少的情况。其中,申万宏源证券从业人员减少293人,国盛证券减少138人,安信证券减少97人。不过,据记者观察,安信证券从业人员的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份以来,有32人“转战”安信资管。 目前,证券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恒强态势显著,39家上市券商从业人员(包含子公司)共有21.29万人,占124家券商从业人员的65.01%。 当下,留住人才,成为金融机构普遍的难题。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的金融人才趋势报告显示,金融机构提供的薪酬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诱人,也未找到合理的薪酬与福利组合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借助扩张与合并,大型企业愈加壮大,开始面临全球各地企业普遍存在的技能不匹配问题;相对而言,成熟市场合格的人才过剩,新兴市场则面临人才短缺。但解决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人才转移到增长更快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只有了解本土情况的员工才最有可能成功。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高通争取华为订单,要求撤销向华为出售零部件的限制。有消息称,高通正在积极游说美国政府,要求撤销向华为出售零部件的限制,否则将为其他对手带来最多80亿美元的市场订单。截至目前,关于此消息,高通方并未给出官方回复。但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普夫表示,高通正在努力研究如何向包括华为在内的厂家销售产品。(第一财经)贝壳找房预计将于8月13日登陆纽交所。贝壳找房(BEKE)预计8月13日登陆纽交所,腾讯、软银、红杉中国、高瓴、百度等加持。贝壳找房发行价格区间17-19美元之间,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18.41亿美元-21.19亿美元,共计将发行1.06亿股ADS。(新浪科技)外媒:TikTok最早将于周二提起联邦诉讼。外媒援引未具名直接参与者的话报道称,TikTok 最早将于周二提起联邦诉讼,挑战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的行政命令。该消息发布之前,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曾发布行政命令,禁止美国公司与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进行交易。(新浪科技)小鹏汽车提交赴美招股书:上半年营收1.42亿美元,亏损1.13亿美元。记者获悉,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小鹏汽车正式提交招股书,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XPEV”。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上半年营收1.42亿美元,毛利为负511万美元,毛利率为负3.6%,营业费用为2.02亿美元,净亏损1.13亿美元。公开发行之前,何小鹏持有小鹏汽车31.6%股份,淘宝中国公司持股14.4%,分别位列第一、二大股东。 印度 谷歌计划向印度在线保险公司 PolicyBazzar 投资1.5亿美元。据 ET Tech 报道,谷歌日前计划向印度在线保险公司 PolicyBazzar 投资约 1.5亿美元,以获得其 10%股份。据悉,PolicyBazzar 的现有投资者软银集团计划售出其部分股份。PolicyBazzar 是一家主要开展保险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计划在2021年上市。 Flipkart 推出新加速器计划。据 ET Tech 报道,Flipkart 日前推出一个新的加速器计划,面向主营电商消费相关的初创公司。Flipkart 希望借助加速器计划发现适合投资的企业,并且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寻找新方向。 网飞(Netflix)印度正式提供印地语服务。据 ET Tech 报道,网飞日前正式在印度市场落地印地语服务,这次升级覆盖电视、网络和移动端,今后印度用户在注册、搜索、支付等环节都可以选择印地语。 东南亚 新加坡二手车平台 Carro 日前获得1100万美元投资。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二手车平台 Carro 日前获得 1100万美元投资。本次投资由三菱集团领投,MS&AD Ventures 和其他两家投资者跟投。Carro 成立于2015年,目前业务覆盖新加坡、印尼和泰国。 泰国正大集团计划收购泰国电商初创平台 Chilindo。 据 Tech in Asia 报道,泰国正大集团日前计划以1800万美元收购电商初创企业 Chilindo。正大集团是泰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业务涉及零售、地产、电信等板块。 拉美 墨西哥 BBVA 银行收购金融科技平台 Telefonica。据 Latamlist 报道,墨西哥 BBVA 银行日前增持了其在金融科技平台 Telefonica 的股份。目前持股已超过 50%,BBVA 希望通过本次收购进一步发展线上支付业务。目前 BBVA 有2200万用户,其中一半已经开始尝试线上业务。 其他 东芝正式宣布退出笔记本电脑业务。当地时间周一,日本东芝公司正式宣布退出笔记本电脑业务。东芝在声明中称:“东芝特此宣布,已经转让了Dynawok公司19.9%的流通股给夏普公司。此次转让的结果是,Dynabok成为夏普的全资子公司。”(腾讯科技) 36Kr Japan 36Kr Global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 ——36Kr Global 海外版图已经覆盖了东南亚、日本和印度。其中,36Kr Japan(https://36kr.jp/)于2018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旨在打破中日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障碍,为中国企业出海助力。时至今日,36Kr Japan 已经成为日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经济新闻网站。渠道方面,36Kr Japan 和日本三大主流新闻平台——雅虎新闻、LineNews、SmartNews 都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5月,我们还与日本最权威的媒体集团 Nikkei 日本经济新闻社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亚洲科技交流与创新,增进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寻求日文报道、日企对接合作等,欢迎邮件至info@36kr.co.jp。 图|图虫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8月10日讯,国寿资产和恒生电子宣布成立资管行业首个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就金融科技的创新展开联合探索、共同研究,更好地促进资管行业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实践落地。 国寿资产全称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国内首批保险资产专业管理机构,是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恒生电子是一家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供应商,1995年成立于杭州, 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代码600570)。恒生电子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聚焦于财富资产管理领域,为证券、银行、基金、期货、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整体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个人投资者提供财富管理工具。 国寿资产作为老牌保险公司,创新业务及技术实力上无疑是其竞争的短板,而恒生电子作为全领域金融IT服务商,双方合作能够互相弥补其短板。 此前腾讯、阿里、平安三家共同合资成立的众安保险就是一次在金融科技的联合探索,当前市场条件下不同类型公司博取中长成为了业内新常态。 早在2018年11月,恒生电子就宣布启动了恒生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计划。通过该计划,恒生希望携手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和研究金融科技,并推动创新业务的实验与落地,最终实现金融科技赋能金融,让金融变简单的目的。 时隔近两年,恒生电子携手国寿资产成立首个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将促进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
近两个月,市场一度极为关注北上资金波动的加剧。但事实上,今年MSCI难以扩容纳入A股,因此增量资金有限,北上资金逐步丧失了过去两年的较高话语权。 对A股而言,今年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发基金和融资余额。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融资盘与外资显现更多风格差异,“例如,8月3日北上资金较7月27日净流出29.4亿元,与融资盘的大幅流入形成鲜明反差。在市场持续震荡的过程中,融资盘所代表的个人投资者偏好有可能向更具弹性且市值更小的上市公司聚拢,在选股偏好上与外资为主的北上资金出现更大的分化。”野村东方国际首席A股策略师高挺告诉记者 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从量上来讲,北上资金的增量规模与新发基金、融资规模增量都没法比。北上资金已不是今年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融资规模是一个略滞后的指标,但仍是行情的重要推手。最近两周北上资金净流出,但是市场坚定向上,这并不能说明北上资金一定更具前瞻性,北上资金明显反了。也可以说谁有话语权谁就更具前瞻性。” 北上资金转战复苏概念,但渐失话语权 北上资金被称为“杂牌军”,其中涵盖的机构类型众多,外资包括灵活的对冲基金、偏长线的主权基金等,也同样包括注册在香港的中资机构以及更趋于投机的个人投资者。但整体而言,北向资金的风格更受制于全球风险情绪的变化。 7月至今,北上资金不仅是更为波动,其配置情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7月北上资金录得103.9亿元的净流入,但较6月大幅减少422.9亿元。7月A股振幅加大,北上资金流向也随之出现大幅波动,除前两周录得净流入外,其余三周均为净流出。其中,7月14日和7月24日的净流出额分别高达174亿元和164亿元。该月北上资金日均成交额占A股日均成交额比重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至11.4%。 7月北上资金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并未显著获得北上资金追捧的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和汽车行业获青睐。高挺表示,北上资金从6月起开始增配非银金融板块,7月上旬非银金融行业的大涨进一步带动了北上资金的流入。尽管7月全月净流入非银金融板块 85.2 亿元,主要是因为7月前三周录得净流入169亿元,后两周随着非银金融板块大幅调整,北上资金净流出83.5亿元。 “4月以来北上资金持续流入机械设备和汽车板块,但7月流入速度显著提速。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以及经济数据持续恢复带来的基本面修复推动的。”他称。 同时,继6月北上资金大幅流入电子板块192.9亿元后,电子板块仍受北上资金青睐,但流入幅度有所放缓,7月仅净流入45.6亿元。而此前受到北上资金热捧的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行业则在7月录得净流出。 总体来看,高挺认为,北上资金的变化是,从疫情后对防御性板块的青睐,再到对电子等科技板块的追捧,转向对中游及制造业的配置。 从个股偏好可以看出,北上资金仍然侧重市值偏大的股票,这也和部分外资对中国中小盘股的研究覆盖度不足有关。7月北上资金前五大净流入个股为中国平安、立讯精密、格力电器、潍柴动力和恒立液压,分别流入64.2亿元、31.0亿元、29.6亿元、23.9亿元和21.6亿元。其中,受益于经济复苏基本面改善预期的中游及制造业个股为主(潍柴动力、恒立液压及海螺水泥),也有电子产业链(立讯精密和大族激光)细分龙头受到青睐;净流出前十大个股以此前受到热捧的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行业个股为主,其中4家食品饮料行业公司均为白酒公司。其中贵州茅台和洋河股份连续两月录得净流出,五粮液和中国中免连续3月录得净流出。 MSCI方面对表示,北上资金持有A股仓位达1.7万亿元,短期流出几百亿元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持仓量已比较巨大的情况下,调仓需求肯定会有。记者也了解到,由于今年MSCI再度扩大纳入A股的概率较低,因此全年北向资金可能仍会维持较为波动的态势,但中长期而言,持续净流入的态势并不太可能逆转。 融资盘更活跃,向小市值聚拢 相比之下,融资盘的风格则有较大的不同,且这种差异近期更趋显著。 8月3日北上资金较7月27日净流出29.4 亿元, 而当日融资余额较7月27日大增491.9亿元至13941.1亿元,其中8月3日当日净增221亿元。整体来看,在北上资金更趋波动的这段时间,融资余额持续稳定攀升。 截至7月31日的分行业融资情况一览(按融资换手率环比变化排名) 融资盘与北上资金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在市场持续震荡的过程中,融资盘所代表的个人投资者偏好有可能向更具弹性且市值更小的上市公司聚拢,在选股偏好上与外资为主的北上资金出现更大的分化。”高挺称。 同时,相比起北上资金的板块轮动加速,融资盘的行业偏好反而维持稳定,但偏好也和北上资金不尽相同。数据显示,7月27-31日融资余额增量居前的行业为医药生物、电子和非银金融,基本与此前一周相同。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之比居前的行业为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和国防军工。 就个股层面来看,制造业和TMT受融资盘关注。7月27-31日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之比涨幅居前 20 家公司的行业分布再次向中游及制造业集中,有14家属于中游及制造业(前周为10家),尤其对TMT行业的追捧显著升温(10 家上榜,前周为5家)。但是,“随着市场振幅加大且热点切换加速,我们认为融资资金在个股层面仍难以形成合力。”他称。 谁占主导谁就更具前瞻性 令投资者感到困惑的是,究竟所谓“聪明的钱”的北上资金是否仍更具前瞻性? 吴照银表示,“其实谁更占主导,谁就更具前瞻性。” “融资规模事实上是一个略滞后的指标,它是2014-2015年股市运行的主要因素,目前虽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仍是行情的重要推手,”他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北上资金主要买入一些业绩稳定、大市值公司。” 新发基金无疑是主导因素。今年迄今,中国A股成为全球涨幅第一的市场,但7月初急涨后波动加剧,不过这并未阻挠“基民”们的入场脚步。外媒近期也报道称,今年数千亿规模的新基金建仓需求,表明股市后续将能获得增量资金的支撑。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公募偏股型基金的经理在6个月内要将新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提升至80%以上。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疫情控制得力,海关总署公布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6.5%,外贸数据持续正增长,显示经济复苏进程良好。虽有外部扰动,但预计A股市场仍有望震荡上行;瑞银则表示,其风格时点模型预测,8月小盘股将跑赢大市,且高成长、高盈利个股将延续亮丽表现。 吴照银称,未来传统经济领域看好消费(如食品饮料、医药等),新经济看好科技(比如TMT等);证券行业则是资本市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仍值得看好;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军工等板块受益。
8月10日晚间,华兰生物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今年上半年,华兰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3.87亿,同比减少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2亿,同比增加0.94%。 公司营收、净利润增速较前两年明显下滑。2019年年中,华兰生物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6.77%、11.94%。 华兰生物现有业务主要包括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两大板块。华兰生物2019年营收体系中,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分别占据7成和近3成的比重。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兰生物营收基本全部来自血液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3.87亿,较上年微增0.31%。 血制品产能取决于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目前,华兰生物共有单采血浆站25家,其中广西4家、贵州1家、重庆15家(含6家单采血浆站分站)、河南5家。 华兰生物表示,公司第二季度采浆量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贺州、博白、武隆的许可证到期均已换发新的采浆许可证。 华兰生物上半年疫苗制品业务营业收入显示为-579.07万元,主要受报告期内分拆子公司上市影响。 今年4月,华兰生物启动分拆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兰疫苗”)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通过股东转让疫苗公司股份引入了高瓴骅盈和晨壹启明两大投资者。高瓴骅盈与晨壹启明分别斥资12.42亿元、8.28亿元受让华兰疫苗9%、6%股权。华兰生物半年报显示,公司仍持有华兰疫苗75%股权。 目前,华兰疫苗正在接受华泰联合证券辅导,已于6月30日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半年报透露,华兰疫苗已上市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等6款疫苗产品。其中,流感疫苗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报告期内,公司的狂犬病疫苗等疫苗也已在药品注册过程中。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受益于“恢复期血浆治疗”和“参与新冠疫苗研发”的双重利好,华兰生物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126.38%。 据华兰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目前公司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近日生物疫苗板块整体回调,华兰生物股价连续多日下跌。截至今日收盘,华兰生物报收60.71元,跌幅为2.08%,总市值1107.57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