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金融进化的“双刃剑” 文/孟永辉 当人们依然没有理顺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互联网金融的乱象便不会消除。尽管互联网金融业已走入死胡同,但是,我们却始终会看到类似互联网金融的乱象不断出现。这告诉我们,有关金融的进化并不仅仅只是一个避风港,真正带来实质意义上的改变,才是确保金融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保证。笔者认为,导致金融行业的进化始终无法跳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怪圈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思维始终都没有跳出互联网的思维,而仅仅只是用互联网的眼光来看待金融的进化。 我们看到的加杠杆、透支消费等金融乱象,正是这种发展状态的真实体现。说到底,即使是在金融行业的进化业已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的时候,人们依然仅仅只是把用户看成是收割的对象,所谓的发展模式依然是流量驱动型的发展模式。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进化是没有给金融行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的。当收割流量带来的风险无法承载,所谓的新金融进化的泡沫存在随时破灭的风险。 当互联网金融的乱象频现,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行业本身,向金融行业要生产力,而不仅仅只是借助金融的手段对用户进行收割。思考互联网金融模式之外的新发展方式,并且让金融行业的进化真正进入到新阶段,才是金融进化的正道所在。 诀别互联网,金融进化的新开始 互联网模式的简单、轻便,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付出太多,仅仅只是会选择一种相对熟悉的模式发展。尽管流量红利已然见顶,但是,对于坐拥海量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讲,他们依然可以借助强大的流量优势继续进行流量收割。因此,真正与互联网诀别,选择一种互联网之外的新发展模式,才是金融行业行业进入到新发展的开始。 互联网平台,不是收割金融用户的渠道。纵然是在互联网金融被监管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看到坐拥海量流量的互联网平台依然仅仅只是将金融看成是一个收割用户的渠道。消费贷、分期贷等金融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支付需求,但是,同样在用另外一种形式收割用户。此刻,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已经不再是一个满足用户金融需求的平台,而是变成了一个收割金融用户的渠道。 为了尽可能多地收割用户,为了尽可能多地收割用户的金融需求,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互联网平台开始透支用户的金融需求,这个时候,金融俨然已经成为大型互联网平台收割用户的手段。从本质上来看,这些坐拥庞大流量的互联网平台就是用金融的方式来将用户更加深度地绑定在自己的平台上,让用户为自己打工。此刻,互联网平台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撮合和中介的场所,而是变成了收割用户的渠道。 这其实依然是一种收割用户流量的做法,只不过这种收割用户流量的做法,仅仅只是披上的金融的外衣而已。当金融的进化依然还停留在收割流量和用户的层面,缺少了对用户应有的尊重,所谓的金融新进化或许仅仅只是为了躲避监管而进行的概念偷换,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 互联网模式,不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互联网模式业已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会给人一种错觉,即只要我们变换概念,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模式持续进行发展。虽然互联网红利的落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新的商业模式并未真正成熟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人将互联网模式奉若圭臬。即使是在互联网金融遭遇监管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人将互联网模式看成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一遍又一遍地套用着互联网模式。 当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持续,金融进化的新阶段依然存在的诸多乱象依然是对互联网模式的迷恋所导致的。不同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互联网模式比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有了进化,不再进行简单直接的流量收割,而是变换了一种新的概念而已。当我们寻找金融进化的新方式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创新和改变互联网模式的方式和方法,真正让互联网模式有所改变,而不仅仅只是概念上的更换。 抛弃中介和撮合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真正让新的模式来取代互联网模式,让玩家们的盈利点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撮合和中介上,才是真正告别互联网模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对互联网时代的不同流程和环节的角色和定位进行重塑之外,我们还要更多地思考金融本身的角色和定位,当这一切理顺之后,金融行业的进化才能真正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技术,不是万能的解药。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的人对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模式如此迷恋?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人们尚且没有找到互联网之外的新技术来取代互联网技术;第二,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变体很多,人们尚且没有对它死心。在这个时候,真正认清互联网技术的本质,不仅仅只是把互联网技术看成是万能解药,才是确保金融进化可以进入到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玩家们早已开始抛弃互联网技术,开始深度布局新技术,特别是那些头部的巨头,他们对新技术的布局同样是深度且全面的。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头部巨头们对于新技术的布局,但却没有他们深度布局新技术的底层逻辑,我们就只能至一叶障目,无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实,很多的玩家之所以会布局新技术,并不是说互联网技术真的不行了,而是因为他们并不想失去占领新技术发展先机的机会而已。因此,很多的玩家对于新技术的布局并不是想要用新技术来取代互联网技术,而是想要用新技术来完善互联网技术。在这个过程当中,互联网技术依然是他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出发点。 可见,互联网依然与金融的新进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无法与互联网诀别,仅仅只是把这种诀别看成是一个概念来蒙蔽监管和用户的时候,所谓的金融新进化其实就是一场闹剧。彻底诀别互联网,找到互联网之外的新发展方法,才是金融行业的发展真正摆脱互联网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之外,金融进化的新方向在哪? 笔者始终相信,在互联网之外,依然有一个金融进化的新世界。在这样一个新世界里,金融行业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识的金融,互联网也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识的互联网。跳出互联网的牢笼,站在新的视野下,我们或许可以找到金融进化的新方向。 传统意义之外,金融应该有更多新内涵。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还是在后互联网金融时代,导致乱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看待金融行业的时候,总是会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目光来看待,即所谓的金融就是投资、理财、消费等一些传统的意义。当金融行业的发展仅仅只是以传统意义作为出发点的时候,所谓的进化就仅仅只能在传统的桎梏下发展,而当我们跳出了传统意义,金融或许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当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于金融新内涵和意义的挖掘显得更加重要。以金融行业的新内涵和意义来驱动金融的新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借助金融的传统意义对用户进行一遍又一个的收割,才是确保金融行业的进化真正进入到新阶段的保障。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的金融更多地应该扮演数字、数据的角色。通过数字、数据,金融可以将它的毛细血管的功能和作用得到程度上的发挥。当金融被赋予了数字、数据的新内涵,我们对于用户的定位便不再是一种收割,而是开始蜕变成为服务,从而真正开启一个金融进化的全新时代。 互联网之外,金融应该有更多新动能。无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互联网模式,它们对于金融行业的促进作用都是不可持续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与互联网相关的金融进化都是以收割为代价的,当收割的方式无法持续,金融行业的进化必然会面临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在互联网之外,寻找到更多的新动能。 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寻找互联网技术之外的金融改造新模式,而不仅仅只是用平台,用去中间化的方式来提升金融行业的效率;第二个方面,我们寻找到互联网模式之外的更多的盈利模式,而不仅仅只是把撮合和中介看成是金融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盈利模式。 当新技术取代互联网技术,当新模式取代互联网模式成为金融进化的新动能的时候,我们所认识的金融进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联网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的是,当新技术与新模式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我们将会真正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以互联网为鉴,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要更清晰。金融进化过程当中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乱象,主要是因为人们一直都没有厘清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所导致的。跳出互联网的牵绊,我们应该将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更加厘清。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是主要目标。 如何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笔者认为,还是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定位,不要既可以做金融,又可以做科技,要规划好各自的定位。比如,对于大型的平台来讲,虽然他们有很强烈的科技属性,但是,他们又想要做金融相关的业务,那就要让他们获得牌照;比如,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虽然他们也想要拥抱新技术,但是,我们就要让他们确立好自身的定位,是自建技术团队,还是做外包,是坚持金融属性,还是拥抱科技……这些都要有明确的定位,当真正厘清了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让金融与科技之间不再是混淆的,不再是糊涂的,金融的进化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结语 即使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进入到了深水区,我们依然看到了一系列金融乱象的出现。说到底,始终无法理顺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才是导致这一系列乱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可见,互联网,就是一把金融进化的“双刃剑”。当我们寻找金融进化的新方式时,跳出互联网的牵绊,或许才是真正正确的发展之道。由此,金融行业的进化才能跳出互联网的束缚,开启新发展。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北京、上海等地近日发布住房租赁新政。北京市2021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上海市要求进一步整顿规范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分析人士表示,租赁市场成为政策关注重点,长租公寓行业监管将加强,租售并举是趋势。 增加供给 12月29日,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国伟指出,加快集租房建设供应。进一步加大集租房建设力度,按照毗邻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毗邻交通枢纽、毗邻新城的选址原则,鼓励功能混合,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同时,加快推进竣工交用,明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重点解决新市民等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政府搭建房源供需平台,实现供地信息与开发建设、用房单位有序对接,鼓励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参与建设并持有运营。继续推进一批存量低效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改造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多方式多渠道稳定租赁市场。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共有产权住房供给也将有效增加。北京市将优化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选址,在新城区域交通方便、配套完善地区优先供应,按需配置共有产权住房地块、布局和供应时序,带动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转移。修订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宜居建设导则,拟按照建筑层数执行差别化面积标准,有效增加居住空间,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增加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 北京市住建委强调,北京市将推进住房租赁条例地方立法,强化长租房管理,强化联合监管和信用监管,规范租赁市场秩序,维护租赁各方合法权益,使住房租赁回归服务属性。 同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整顿规范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并指出良好的住房租赁市场秩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加强监管 2020年长租公寓遭遇寒冬。据贝壳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超过40家长租公寓企业陷入经营纠纷或资金链断裂。 “部分城市的二房东租赁模式频频出事。”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长租公寓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0%。如果计算二房东这种模式的交易,60%的租赁房源很难见到房主。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公寓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贝壳研究院认为,疫情对租赁市场的冲击是长租公寓企业经营困难的一大原因,但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以包租为主的商业模式单一、灵活性差,抵抗市场波动能力不足;其次,包租模式融资困难,企业倾向于使用长期预收款,容易陷入租金贷扩张的陷阱;第三,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鱼龙混杂。 租售并举 张大伟说,租赁市场成为政策关注重点,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租售并举依然是趋势,各地会继续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对于长租房行业发展趋势,贝壳研究院指出,租赁机构化、专业化运营是发展趋势,核心原因是帮助业主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为租客提供规范的租后服务。机构化运营的模式分为包租和托管两种方式,托管方式可能更加适合当下国情。托管模式既能够帮助业主打理房屋,又不会背负过高的改造成本。 对于未来租赁市场的发展,贝壳研究院建议,要坚持机构化租赁的方向不动摇,逐步解决行业融资难题,加强对企业合规化经营的监管。长租企业需不断迭代商业模式,平衡“轻”和“重”的关系,注重自身的专业运营能力建设。 业内人士建议,大力发展租房市场,促进租购同权,降低租赁住房税费,多渠道增加租赁性住房土地供应,规范发展长租公寓,将租金水平纳入调控;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住房兜底保障。
回首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给全球经济划下了休止符。而国内影视行业上演了一曲“冰与火之歌”,线下影院搁浅长达半年之久;线上一派繁荣景象,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内容层出不穷。 业内一致认为,影视行业经过过去几年的深度调整,已进入筑底阶段。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影视剧开机率有所下滑,但不利影响在逐步消除,未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供给能力将成为各大平台的核心。在网生内容行业高景气度的背景下,具有内容、模式和效率优势的原创剧集制片方无疑会更抢手,对下游议价能力将提升,其与平台方的利益分配模式将以分账为发展趋势。 在多项政策以及市场调整的影响下,影视行业迎来了新的开端。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也陆续迎来影视行业新贵。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稻草熊娱乐集团(以下简称“稻草熊”)已于日前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据传雪湖资本为其IPO基石投资者之一。雪湖资本一向低调,但在资本市场的战绩却颇为亮眼,其在中概股市场中的几笔重要投资包括海底捞(6862.HK)、呷哺呷哺(0520.HK)、好未来(TAL.US)及华住酒店(HTHT.US),前述投资标的均在市场上表现良好,其投资可谓眼光独到。去年,因据传为瑞幸咖啡(LK.US)做空报告的实际制作方,雪湖资本被推至台前为众人所知晓。如今传其现身稻草熊基石阵营,无疑又为后者增添了几分吸引力。那么,稻草熊是如何获得顶级投资机构青睐的呢? 一、国内头部剧集制片及发行商,首开先网后台播映模式 据招股书介绍,稻草熊于2014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国内头部剧集制片商及发行商,业务涵盖电视剧及网剧的投资、开发、制作及发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在五大电视台黄金档首轮播映电视剧数目计,稻草熊国内市场(联合制片商)排名第一;按2019年首轮播映电视剧数目及剧集收入计,公司市场(制片商及发行商)排名第四和第六。 稻草熊是江苏省唯一一家拥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剧集制片商,而2019年全国18000多家剧集公司中只有73家企业拥有该资质,其中非国有企业仅有29家。持有该证一方面证明了稻草熊的过往表现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亦可以帮助稻草熊加快剧集的制作和发行,并吸引更多优质的行业资源。 此外,稻草熊也是2019年唯一一家在五大电视台(包括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及北京卫视)及三大视频网站(包括爱奇艺、优酷及腾讯视频)都有发行新剧集的剧集制片商及发行商。 而稻草熊之所以有如今的地位,与其创始人刘小枫的背景和战略眼光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刘小枫在影视剧集行业已有数十年从业经验,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资源,曾先后打造过20多部、逾千集剧集,代表作包括《新白发魔女传》、《蜀山战纪》系列、《繁星四月》、《国宝奇旅》等。早在2015年公司成立之初,刘小枫便通过稻草熊首部自制剧《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首次推出“先网后台”播出模式,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成为当时全力拥抱新媒体时代的先行者。 据招股书披露,稻草熊公司目前拥有30个可影视化的优质IP储备,包括6个原创及24个改编IP,其中包括马伯庸的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为未来两年发展备足弹药。 如果说其天然的新媒体基因及行业资源的原始积累是其发展的压舱石,那平台型运营模式,则是对资源进一步整合推动公司快速发展的加速器。 二、平台型运营模式打开想象空间,深度绑定主流渠道进一步锁定风险 与传统影视制作公司不同,稻草熊独创平台型运营模式,即利用自身在资金、版权、销售发行等方面的优势资源,敞开怀抱与市场上IP所有者、创作者等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实现对剧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进而打开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模式的益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在产能及效率上,通过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及产能最大化,且符合未来影视剧制作流程高度工业化发展趋势。招股书显示,自提交影视剧项目备案至剧集实现首轮播映,稻草熊平均需要大约17.8个月,显著低于业内平均周期(约22.5个月)。另一方面,在剧集类型上,借助与优势不同的制作公司和创作者的合作,稻草熊将拥有多样化类型剧集持续生产能力。因此,简单来说,稻草熊的平台化运营模式核心优势在于形成持续、稳定及多元化的剧集生产能力。 此外,稻草熊将着力发展定制剧。与传统的自制版权剧赚取发行收入的模式不同,定制剧模式下,稻草熊通过向头部网络视频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剧集承制及制片管理服务,进而提高资金周转率并最大程度降低剧集发行风险。 招股书显示,稻草熊与网络视频平台爱奇艺早在2015年初便已开始合作,其先后在爱奇艺平台播出了自制版权剧《蜀山战纪》系列、《月嫂先生》、《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等。此外爱奇艺于2018年与2020年先后对其进行两轮投资,成为稻草熊的第二大股东。近年来,主流网络视频平台都在通过新设或参股制作公司的方式向影视产业上游渗透,而爱奇艺重金投资稻草熊,既是出于对内容制作赛道看好,也是出于其对该头部剧集公司能力的认可。 三、多元且协同的业务组合,营收逐年增长 招股书显示,稻草熊收入主要由三项业务构成,包括自制剧集播映权许可及出售、买断剧集播映许可及出售、定制剧集承制服务,三项业务各有优势且相互协同。 尽管过往几年影视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中,稻草熊的营收依旧维持逐年增长趋势。2017-2019年,稻草熊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43亿元、6.79亿元、7.65亿元。此外,根据稻草熊更新聆讯后的资料集显示,2020年上半年,稻草熊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413万元,同比增长43%;同期毛利率为23.4%,同比提升了12.2个百分点。可见,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稻草熊依然显示出了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创始人背景还是整个发展路径来看,稻草熊拥有多元化的内容储备及行业资源。而其平台型运营模式,正好提供了持续有效且多元化生产内容的能力。或许这两点正是其受资本看好的核心所在。 结语 众所周知,影视行业以内容为王,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高品质内容的持续输出能力,技术则是重要推动力。 稻草熊在科技创新方面亦有所布局。招股书显示,稻草熊于2020年6月收购诺华视创,据悉,该公司专注于视觉效果及虚拟拍摄以及研发其他先进拍摄及特效制作技术,其已自主开发出一系列先进的制作基础设备,例如绿幕背景、3D数码摄影及实时虚拟实境制作。稻草熊有望在技术驱动下,把握技术应用创新,提升剧集出品质量,并不断升级观众视觉体验。 此外,稻草熊也正在积极筹谋出海,其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可见一斑。招股书显示,公司已经开展了对海外剧集市场的调研,包括用户偏好的主题及题材以及比较目标市场的剧集行业等,并开始购买相关的IP、制作剧本并组建摄制团队。初期计划选择国内的演员和制作工作室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从而尽量降低拓展新业务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稻草熊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剧集制作相关的事项。不难预见,在上市之后,稻草熊凭借上市平台资源,有望加速其产业布局,逐步成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娱乐集团。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迎来制度破冰。 12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发展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助力国家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通知》称,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是指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自主独立开展保险销售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直接按照代理销售的保险费计提佣金,不得发展保险营销团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对表示,“独立”主要体现为与传统发展销售团队的模式不同,“不得发展保险销售团队”,是一种新型保险销售组织。这为传统上高度依赖于组织发展的代理人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选择,尤其为中小市场主体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背景下探索差异化代理人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未来代理人制度的内涵将更加丰富,模式将更加多样化。 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保险业以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吸引鼓励保险从业人员扎根城市社区、县域和乡镇,提供专业化保险服务,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需求,促进社会民生发展。 《通知》是《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的配套性文件,对“建立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 哪些人具备“独立”资格? 保险代理人于1992年引入我国保险市场,之后人员队伍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保险营销最重要的渠道。截至目前,全国保险公司共有个人保险代理人900万人左右。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个人保险代理人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8万亿元,占保费总收入的48.1%。 银保监会称,个人保险代理人在普及保险知识、推动保险业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要看到,个人保险代理人队伍长期存在大进大出、素质参差不齐、保险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社会形象较差等问题。 那么哪些人具备成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的资格? 《通知》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做出了三条规定。一是,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保险基本理论和保险产品知识专门培训及测试。从事保险工作5年以上者可放宽至高中学历;二是,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应诚实守信,品行良好,未曾因贪污、受贿、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被判处刑罚,未曾因严重失信行为被国家有关单位确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最近三年内未曾被金融监管机构行政处罚;三是,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应具有承担经营风险的意识,有较强的业务拓展能力和创业意愿。 可以说,上述条件标准较为严格,对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学历、诚信、专业素养、培训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均高于传统个人保险代理人。 “独立”侧重破除营销层级 独立保险代理人源自美国等保险发达市场,是其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成熟保险市场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形式,其“独立”一是体现为没有层级关系,二是体现为可以同时为多家保险公司代理业务。 《通知》显示,经保险公司授权,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可以从事保险产品销售、协助保险勘查和理赔等活动;保险公司兼营保险代理业务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可以根据其授权,代为办理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 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独立保险代理人与发达市场的“独立”有所不同。不同于国际保险市场“独立代理人”通行的模式,也不同于专业中介可“一代多”的模式,仍然属于“专属代理人”模式。 银保监会强调,《通知》将我国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归属于个人保险代理人范畴,其“独立”更侧重于破除保险营销的层级关系,这是与成熟市场独立代理人接轨的前提和基础。考虑到我国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还处于初启阶段,管理方式手段还在摸索,管理责任落实还有待抓实,暂不强调其在业务上与保险公司的“独立”,将随着实践深入和时间推移渐次研究。 传统销售模式遇瓶颈 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开展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试点工作,比如,华泰保险、人保财险、阳光财险等险企都在专属独立保险代理人模式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华泰财险的专属独立代理人渠道已经成为其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近期,大家保险集团旗下大家人寿作为启动独立代理人模式的寿险公司,也已开始布局市场。 朱俊生表示,从此前华泰等公司实践和探索来看,专属代理保险门店模式与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非常类似,是对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当然,这一模式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投入的经济性,门店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摊销投入与费用,初期可能会有一定压力。相对独立的经营与此前营销员的管理不同,经营管理需要相应地转变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不少保险公司出现了代理人数量下降的现象,保险业传统销售模式遭遇瓶颈。传统的保险代理人组织架构呈“金字塔”型,代理人层级越高,分配到的利益就越多。这意味着,处于金字塔下层的大部分代理人获取的佣金提成利益相对有限。 朱俊生认为,从保险机构来看,传统金字塔型销售组织模式仍会存在,因为新人成长仍然普遍需要带领、管理和培训,金字塔型组织及其利益分配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逻辑。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营销员群体的分化,传统销售组织模式也在呈现扁平化的态势。未来两种模式都会存在,并可能不断演化出新的模式,适应营销员自身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全国首个区块链取证APP上线。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取证APP在杭州发布。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各类移动端应用的取证工具,该取证APP将在以社交、直播电商等移动端应用的监管执法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播带货这一新的电商模式加速进入大众生活。然而,在直播带货火爆背后也出现了不少隐忧,如虚假宣传、假冒侵权等。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如何从技术层面破解监管取证难题成为当务之急。 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对于基于移动社交和直播等展开的电商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在取证上有三个难点:一是用户设备以移动端为主,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交易的束缚,增大了取证结果的不确定性;二是商品内容由平台集中展示、相对封闭的运营模式转为以数据驱动的智能营销、大数据营销模式,统一制式的取证系统已难以满足“千人千面”取证需要;三是平台治理模式由平台自治为主转为平台、主播、商家多方共治模式,加大了调查取证和数据获取的难度。 此次上线的区块链取证APP有望解决上述难题。据了解,该应用集成了“录屏取证、录像取证、拍照取证、录音取证”四个功能,并将区块链、电子签名、电子数据鉴定等技术运用于取证全过程,可满足监管执法人员随时、随地对相关手机应用软件、小程序、直播实况等进行取证,系统将自动生成含有区块链上链信息的固证文书。 试运行期间,评审专家利用该取证APP完成了各大直播平台近百场直播实况数据的固定及违法线索取证,相关功能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4日讯今日,第266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改革展望”。发布机构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由中国经济网直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郭新双参加此次发布会并发言。>>>点击进入专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郭新双 郭新双介绍称,自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用心、用力、用情、用技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一是用心谋事。邮储银行背靠中国邮政,依托邮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全力做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邮储银行深入基层、紧贴“三农”,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有效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出了驻村第一书记合作模式、平台合作模式、产业引领模式、能人带动模式以及信用村镇模式等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金融扶贫模式。 二是用力干事。依托资金优势,邮储银行以深耕战略区域、聚焦重点领域、立足城乡一体发展为重点,积极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十三五”以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公司贷款2.9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4.3万亿元、个人消费贷款3.2万亿元。 三是用情服务。邮储银行近4万个营业网点遍及城乡,4万信贷员队伍长期扎根在田间地头,贴近农民,扑下身来深耕普惠金融。小额贷款业务开办以来,累计发放近5万亿元,服务3000多万人次、超1000万客户,笔均15万元,放款总额和服务客户数量都居行业前列,笔均金额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真正做到支农支小。 四是用技赋能。邮储银行通过科技赋能,为小微企业客户信用精准画像,小额“极速贷”、小企业“小微易贷”两项线上化产品深受广大客户欢迎,客户最快1分钟就可以知道预授信额度。邮储银行依托5万余台移动展业终端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客户经理可携带移动设备送贷上门,做到现场受理、审批、签约、放款。
作者 | 微风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近日有消息指出,知乎已启动上市程序,上市地点美股或者港股。两地市场的估值,或是选择最终上市地点的重要考虑因素。 十年七轮融资 与众巨头们共建生态圈 知乎网站诞生于2010年,由周源创立。在成立至今的十年里,知乎获众多明星投资机构及巨头加持。 2011年,成立不久的知乎即获得创新工场的天使轮投资,投资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紧接着在2012年,知乎获得启明创投1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在这个阶段,知乎主要采取的邀请制注册方式,因此社区用户群体的数量仍比较有限。 2013年,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用户数量爆发性增长,估值自然水涨船高。2014年,知乎获B轮融资,赛富亚洲基金领投,此轮融资资金达到2200万美元;2015年,知乎完成腾讯领投的55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新投资方为腾讯和搜狗,此前的投资者赛富、启明创投和创新工场亦进行了跟投。 2017年,知乎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包括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跟投。2018年,知乎完成近3亿美元的E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今日资本高盛、腾讯。 最近的一轮融资是F轮,融资额4.5亿美元,新投资方为快手、百度——快手领投、百度跟投。百度、快手与知乎,三者在流量、圈层、内容上形成互补,有利于共建生态圈。 至此,知乎共完成了七轮融资,总融资额60亿元人民币左右。2020年8月,知乎市值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108位,市值约200亿元人民币。 仍在探索变现方式 知乎虽然成立已有十年,但在变现方式上,仍未形成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行业的最传统、最普遍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费用。知乎也不例外,广告收入是知乎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知乎是中文互联网领域高质量问答社区的代表,其知识付费业务一直被寄予厚望。多年以来,知乎持续探索知识付费模式,但结果似乎未及市场预期。 2016年,知乎上线了付费问答产品“值乎”。“值乎”的功能包括用户可以付费悬赏进行提问,或者通过付费查看完整回答。问答形式包括文字模式和语音模式。2016年5月,知乎推出“知乎Live”。知乎Live是实时问答的产品,相当于在线讲座。通过支付讲座的价格,用户能进入语音直播间,并进行在线文字提问。 2018年,知乎推出整合功能的“知乎大学”,一个由“课”+“书”+“训练营”共同组成的产品体系。2019年,知乎正式推出“盐选会员”,会员权益包括付费内容阅读,已经免费享受部分课程和免费阅读电子书。 虽然知乎对知识付费早已展开探索,但据市场消息知识付费产生的收入,并没有成为知乎营收的主要来源。 除了知识付费,知乎还对电商模式展开探索。2019年9月,知乎内测“好物推荐”。2019年10月,知乎直播功能正式上线。区别于知乎Live,知乎直播类似于各种主流的直播平台,具有用户礼物打赏和主播带货电商功能。 直到目前,知乎仍在探索变现模式。此外,知乎也在持续突破不同圈层的用户。知乎能否和b站一样顺利破圈和实现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