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绿瘦健康3个月后,棒杰股份拿出了一份颇有新意的方案,用“重组资产置换+股份转让”两步走的方式,实现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跨越。 棒杰股份9月2日披露重组预案,拟以除库存股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张欢、黄军文等20人持有的华付信息51%股权进行资产置换,置出资产最终由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陶士青、金韫之共同指定的主体承接。 资产置换实施后,陶建伟、陶士青、金韫之将合计持有的8240.784万股上市公司股份,以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转让给张欢等共计15名股份受让方,占交易前上市公司总股本(含回购股份)的17.94%,转让价格为9.18元/股。 公告显示,华付信息是一家基于软件技术及AI算法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类别包括软件技术服务、软件产品(含算法SDK及AI系统)、系统集成(含智能终端)、IT开发服务等。 交易完成后,棒杰股份将剥离目前无缝服装相关业务,置入华付信息51%股权,主营业务变为基于软件技术及AI算法的行业解决方案。 公司表示,此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由于实际控制人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交易后仍持有上市公司23.4%股权,其仍被认定为上市公司实控人。因此,此次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 与以往重组方案相比,棒杰股份该交易设计的视角有一定的新颖之处。首先,公司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对主营业务进行调整,既将现有传统业务置出,又装入了较有发展前景的资产,用一次交易实现“一买一卖”两个步骤;其次,由于采用资产置换方式,而不是常见的发行股份收购资产,降低了方案复杂程度,也不会摊薄公众股东股比收益;再次,华付信息股东在出让51%股权后,还将持股上市公司,从而使得标的资产未来业绩承诺更有保障。 “协议转让上市公司17.94%的设计颇有看点,这样,标的资产的股东方不会拿了钱就走,而是和上市公司绑定多年,重组后遗症等问题就得以解决。”有投行人士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张欢、黄军文、娄德成、汤红4名自然人给出了业绩承诺:华付信息2020年度至2022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700万元、9300万元、12200万元。若需要补偿,张欢等人将先以此次协议受让的股份进行补偿,不足部分继续以现金补偿。 从传统行业迈入AI算法领域,棒杰股份此次交易应该颇受市场关注。但是,方案披露当日,公司股价却开盘大跌,不久便躺在跌停板上,并延续到收盘。 是市场不看好此次交易吗?记者发现,过去几个月,棒杰股份股价已经有了一波上涨,涨幅一度接近翻倍。 回溯公告,公司前期股价上涨似乎源自市场对重组的预期。5月18日,棒杰股份曾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绿瘦健康。按照彼时计划,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即可能触发借壳。 然而,5月30日,棒杰股份宣布终止该重组,并表示“继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该消息披露后,棒杰股份股价一度跌停,但由于市场预期其或继续展开重组,公司股价触底后很快反弹,走出一波强势上涨行情。 “当初终止的是一个借壳方案,市场胃口被吊了起来,希望公司做更大重组,结果现在的方案体量不大,也不构成借壳,可能有些低于预期。”有市场人士表示。
在上半年获得可观利润之后,一些上市公司选择推出分红送转方案以回报投资者。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31日,两市共有102家公司推出了分红送转方案,有95家公司推出了现金分红的方案,其他公司推出了转增股份的方案。从进展情况来看,有10家公司股东大会已批准了相关方案。 从每股分红情况来看,有7家公司拟每股派息(税前)超过或等于1元,分别是新产业、硕世生物、长源东谷、格力电器、宇新股份、锦浪科技、江山股份。 按目前两市拟推出的分红方案和对应的公司总股本计算,这102家公司共计分红总金额将超过588亿元。其中,即有坚持多年来持续分红的企业,例如温氏股份;也有资本市场的“新兵”,多家推出分红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是在今年才登陆资本市场的。 由于一些公司单独发布了关于中期利润分配的相关方案,投资者有了更多了解公司提出分红送转方案的细节。综合来看,这些公司大多表示,目前经营良好,因此采取分红回报投资者,“鉴于公司目前盈利情况稳定向好,为积极履行上市公司分红责任,保持长期稳定回报股东,根据中国证监会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的相关规定,在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兼顾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需求,提出利润分配方案”。 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在发布的利润分配相关方案中解释称,“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充分考虑了公司现金流情况、经营发展计划、未来的资金需求等因素,不会对公司经营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 不过,对比这些公司的业绩状况可知,也有公司的分红方案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是因为结合公司的经营业绩,分红方案显得“另类”。 例如,荃银高科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户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而公司财报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荃银高科,公司人士称,这个分红方案是“综合考虑后的结果,2019年也没有分红。”
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已经收官。Choice数据显示,上海地区317家A股上市公司有12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40.38%。 从营业总收入看,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2.26万亿元。其中,收入第一“大户”花落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2837.4亿元。另外,中国太保、绿地控股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也超过2000亿元;宝钢股份、交通银行、上海建工、浦发银行上半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 从归母净利润看,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共有25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79.81%,体现出上海企业的经济韧性。从量级看,交通银行成为上半年沪地最赚钱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65.05亿元。此外,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太保、上海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超过100亿元,包揽上海地区上市公司净利润前四强。上海石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归母净利润亏损17.16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可避免。随之而来的全球各国为救市而采取的宏观调控,助推了资产价格上行。但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从而加剧了业绩分化。” 营收和净利润 呈现两极分化 在上半年营收同比增幅榜上,Choice数据显示,同达创业以529.6%的同比增幅斩获冠军,华丽家族、市北高新的收入增幅也超过300%,*ST界龙、先惠技术、ST创兴、浦东建设的收入增幅超过100%。城投控股、申通地铁、徐家汇等企业营收同比跌幅较大,其中,城投控股的跌幅达92.11%。 与营收相比,上半年净利润的变化更是相差悬殊。数据显示,汇通能源凭借2521.97%的净利润同比增幅独占鳌头,华鑫股份(1484.25%)、宏达新材(977.99%)、*ST界龙(890.64%)、先惠技术(885.25%)则紧随其后,入选净利润增幅“五虎”之列。与之相应的是,部分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降幅较大。其中,优刻得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达1081.41%,由上年同期的盈利783.93万元转变为亏损7693.59万元。 在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的同比变化上,各家上市公司的表现也不一。据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泛微网络凭借41465.21%的同比增幅排名榜首,排名第二的为三友医疗(2687.29%)。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4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增幅超过1000%。ST毅达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减少13642093.43%,高居减幅榜之首。 食品饮料和电气设备类企业 业绩普遍向好 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危”中有“机”。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食品饮料、电气设备类企业的业绩普遍向好。其中,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妙可蓝多、百润股份等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727.87%和55.02%,业绩增长明显。电气设备行业中,广电电气、海得控制等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07.17%和621.71%。 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食品饮料行业的中报业绩肯定会相对较好,因为食品饮料属于刚需品类,尤其是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大部分食品饮料企业都迎来新一轮复苏。电气设备领域则得益于国家大型基建的加码,受到政策端的支持。所以,食品饮料行业受益于消费端红利,电气设备行业则受益于政策性红利。”
虽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上市公司复工复产普遍延迟,但对于吃得苦、“霸得蛮”的湖南人来说,这都不算个事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14家湖南上市公司(不含千山退)合计实现总营业收入约3133亿元,实现净利润235亿元。有92家湖南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0.7%;五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六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中联重科上半年净赚40亿元,盈利能力位居湖南上市公司榜首。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影响下,湖南上市公司上半年能交出这样一份期中成绩单,表现相当不错。像中联重科、蓝思科技这类头部企业增长迅猛,可见湖南制造业的头部企业还是很强的。” 5家湘企营收跻身百亿元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GDP为19026.4亿元,114只湘股的营业收入共计3133亿元,占全省GDP的16.47%。同时,A股上市的湖南企业的经营规模也呈增长态势,114家上市湘企业的营收平均值约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上半年营收超过百亿元的湖南上市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华菱钢铁、多喜爱、中联重科、蓝思科技和步步高,其中有3家分布在制造业。 多喜爱的上榜,得益于重组蜕变。多喜爱主营家纺产品,在2019年被浙建集团借壳重组后,主营业务由家纺产品的生产销售变成建筑施工、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等,今年上半年以371亿元的营收规模排名湖南上市公司营收榜的第二位。 中联重科则受益于“两新一重”建设,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29.49%。公司董秘杨笃志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续完善业务端对端管理模式,管理效能稳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增强,新兴产业空间持续打开,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 蓝思科技一直被视为消费电子护窗玻璃行业的风向标。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37.05%。蓝思科技董秘钟臻卓对记者解释称:“上半年,公司及时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户的交付需求,进一步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了公司在全球优质细分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在消费电子垂直领域加强整合,多点开花,从而成功穿越了传统淡季。” 科创板“新兵”成“黑马” 上半年,114家湖南上市公司合计盈利235亿元。其中,有92家公司上半年盈利,共赚了约266亿元;另外22家合计亏损约31亿元。 中联重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亿元,摘得湖南上市公司盈利榜桂冠。华菱钢铁、长沙银行、五矿资本、蓝思科技、圣湘生物、芒果超媒、爱尔眼科、方正证券、中南传媒分列湖南上市公司盈利榜的第二至第十位。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榜单中,除了往年经常上榜的金融业、制造业、医疗业的“优等生”外,还杀出了一匹科创板“黑马”圣湘生物。资料显示,圣湘生物是一家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集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于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于今年8月28日正式登陆科创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圣湘生物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迅速供往疫情防控一线。在产品快速铺开的贡献下,圣湘生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亿元,同比大增147倍。 圣湘生物董秘彭铸对记者表示:“除了新冠检测试剂贡献的业绩外,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仪器装机量是过去三年的近2倍,为公司试剂业务的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增量空间。此外,公司国际化步伐大幅提速,上半年境外销售占比由去年的5.05%一跃增至45.12%,国际销售渠道中50%以上为国外政府官方相关渠道,公司产品目前已服务于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一线,国际化将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增厚的新主线。” 不过,也有部分湖南上市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上半年业绩出现亏损。其中,*ST金贵是亏损大户,半年亏损13亿元。此外,佳沃股份、*ST湘电、华银电力、开元股份等7家公司的亏损额也超过1亿元。 开元股份董秘彭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重大,但公司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新形势变化,七八月份业务明显好转,下半年业绩有望逐渐复苏,重回正常经营轨道。”
棒杰股份(002634)终止购买绿瘦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后,又瞄向深圳市华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付信息”)。公司于9月1日晚间公布了重组预案。 重组“两步走” 本次交易包括重大资产置换和股份转让两部分。其中股份转让以重大资产置换为前提,如本次重大资产置换无法实施,则股份转让不予实施。 交易预案显示,棒杰股份拟以除库存股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交易对方持有的标的公司——华付信息51%的股权进行资产置换,置出资产最终由陶建伟、陶士青、金韫之共同指定的主体承接。本次交易中,标的公司100%股权预估值为14.9亿元,对应置入资产的预估值为7.60亿元。 在前述资产置换实施的前提下,陶建伟、陶士青、金韫之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合计8240.78万股股份以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转让给张欢等共计15名股份受让方,占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总股本(含回购股份)的17.94%。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陶士青、陶建锋、金韫之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1.34%的股份;交易完成后,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陶士青、陶建锋、金韫之合计持有上市公司23.4%的股份,陶建伟仍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第一大股东张欢直接持有上市公司6.1%的股份,标的公司主要管理层黄军文直接持有上市公司5%的股份,除张欢及黄军文外的其他股份受让方(财务投资人)将合计持有上市公司6.84%的股份。 承诺三年净利合计2.82亿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无缝服装的设计、研发、生产和营销,主要以ODM/OEM的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无缝服装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服务。交易后,上市公司原有业务全部置出,主营业务变更为基于软件技术及AI算法的行业解决方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成长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华付信息成立于2015年,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华付信息总部位于深圳,并在北京、南京、广州、海南等地建立分子公司,业务服务能力覆盖全国。 华付信息主要产品类别包括软件技术服务、软件产品(含算法SDK及AI系统)、系统集成(含智能终端)、IT开发服务等。主要客户涵盖头部互联网公司、金融/银行/保险、民航/机场、汽车/出行、教育等领域。 根据华付信息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截至2020年6月30日,华付信息账面净资产为1.95亿元。华付信息100%股权预估值为14.9亿元,较净资产增值率为662.49%。 根据标的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2018年、2019年、2020年半年度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59.94万元、4708.55万元、3336.29万元。业绩承诺方承诺:此次交易实施完毕后(以置入资产交割日为完毕日),标的公司在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700万元、9300万元、1.22亿元。三年合计净利2.82亿元。
纵观全球股票市场,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容易发现出一些规律,即价位越高、市值规模越大,且具有一定的行业品牌效应与影响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却越容易创出价格新高。 其中,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为例,美股有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A股有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片仔癀(行情600436,诊股);港股有腾讯、美团等,从这些年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基本上处于创新高的上涨趋势之中,即使期间股票价格偶然出现震荡波动的走势,但中长期内,价格的运行趋势却一直保持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上述提及的上市公司,几乎都具有一个共性规律,即很有可能穿越牛熊,上市公司自身的周期性不强,即使遇到经济下行的环境,企业经营状况也未必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影响。当经济环境逐渐企稳,或越来越多的行业处于稳步复苏的状态后,这些巨头企业的利润回升速度却非常快捷,并率先出现创新高的价格表现。 在A股市场中,有很多散户投资者热衷于低价股的投资逻辑,总以为股票价格便宜的上市公司,它的安全性就会越高,或者投资回报率就会越大。然而,从这些年来的市场表现来看,恰恰给了那些沉迷低价股投资逻辑的投资者一个耳光,对本来股价已经明显偏低的低价股来说,却并未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效应,反而跟随市场指数加速下行,甚至创出股票价格的历史新低。此外,即使后续经济环境有所复苏,或股票市场环境有所回暖,但对这类上市公司来说,却未必会出现强力反弹的走势,跌时跟跌,涨时滞涨,恰恰也是这类低价股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与A股市场相比,欧美市场已经率先步入注册制的时代,对刚刚步入注册制的A股市场来说,也带来了不少的有益经验。 虽然美股市场已经走出了十年的大牛市行情,但在美股市场十年牛市的背后,并非多数股票出现上涨的走势,而是以苹果、微软、亚马逊为代表的巨头上市公司垄断着整个美股市场指数,而少数股票上涨,却撬动着整个指数的上涨,市场指数的表现却有一定的失真意味。 在充分注册制的环境下,这或许也是未来A股市场可预见的结果。在A股巨头上市公司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暗示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聚集到行业巨头企业或优质稀缺企业身上,面对持续扩容的股票市场,未来也很难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一旦市场资金重新步入存量资金博弈的大环境,最终所导致的结果,还是会导致少数头部公司获得充裕的流动性,而多数同质化企业却逐渐陷入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上市公司价格分化也是不可避免的。 与多数的普通上市公司相比,市场中的头部优质上市公司,往往具有普通企业很难比拼的优势。 例如,在企业抗跌性与抗周期能力方面,优质企业的优势会明显高于普通企业。当经济环境发生明显恶化的时候,优质企业往往会展现出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战略性的调整,并把风险降到最低。但是,与之相比,对普通企业来说,当风险到来之际,企业的现金储备以及风险防御能力却遭到了重挫,且危机发生之后,企业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而头部优质企业,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危机,并在短时间内实现恢复性增长。 此外,对头部优质上市公司来说,本身聚集了不少的机构投资者,甚至是战略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相比,这类机构投资者本身具备了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以及调研优势,这些因素都是普通投资者很难比拼的。对战略投资者来说,在深度介入某一家上市公司之前,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与这类投资者一起,投资的底气也会显著提升。 与优秀的经营者、优秀的人才以及聪明的投资者在一起,总会带来不少的意外惊喜。与此同时,对巨头企业来说,本身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本身具有诸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再与一批优秀者并肩作战,自然成功概率会更高,资本市场也会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