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程实、钱智俊 5月4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本次会议听取支持经济复苏、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发展、打击资本市场造假行为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强调了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的“青春力量”,有望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呵护并壮大这一“青春力量”,需要从五个要点多策并举,长效化地改善金融生态。 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是中国经济的“青春力量”。着眼当前,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稳定之基。中小微企业吸纳了全国约80%的就业,贡献了近70%的营业收入,渗透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它们的生存与发展直系经济,关乎民生。放眼未来,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创新之源。中小微企业是每一个大型企业的成长必经之路。在本次疫情的催化下,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机器替代等全新业态正在成为中小微企业的新蓝海。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来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投资者的成长,两者构成了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量中小投资者将为金融市场带来更为充裕的资金、更丰富的投资需求、更为健全的市场结构,进而从根本上赋能金融体系,使其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场景、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将从工资收入、资产收入两个渠道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时代红利,支撑金融市场的稳定繁荣。由此,中小微企业与中小投资者构成了良性循环,将成为高质量发展时期中国经济金融的生力军。 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亟待针对性呵护。在当前全球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良性发展循环正在面临多重挑战。第一,宏观冲击与微观风险共振。受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已近陷入衰退,并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供给、需求的双侧外溢。由此传递至微观层面,高租金、重人力、轻资产的中小微企业遭遇飙升的现金流压力。同时,金融市场的“存量博弈”加剧,市场造假等恶劣行为更易发生。第二,长期短板与短期剧震叠加。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本身长期存在融资困难、风险缓冲不足、投资及业务高度集中等短板。2020年开年至今,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股市剧震、油价暴跌等“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信用风险溢价和市场波动性急遽跃升,进一步放大了上述短板,加剧了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脆弱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次会议一方面推进中小银行改革,以增强其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投资者保护,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上述举措聚焦于金融生态,从资金的来源和投向两个角度同步发力,共同指向了对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针对性呵护。 抓好五个关键,优化金融生态。我们认为,呵护经济“青春”力量,重心在于优化金融生态,关键在于五个要点,从而逐层消解当前的风险根源。 第一,从宏观面出发,加强对内外部宏观风险的审慎管理。需要进一步激活国内需求、调整供给结构,双向弥合供求落差,从而稳住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充分的居民就业,从根本上拓展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生存空间。 第二,从资金面出发,充分发挥专项金融支持的作用。除对中小微企业定向降准、降息之外,建议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专项应急基金,通过申请审批等规范流程,向处于财务困境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政策性贷款。 第三,从制度面出发,针对近期的资本市场造假事件,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和规则设计。尤其是需要促进市场信息的透明化,消解信息不对称缺陷,从而长效化地抑制利用信息优势侵害中小投资者的行为。 第四,从主体面出发,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和管理协同。充分利用行会组织、征信系统等平台,引导中小微企业和中小投资者夯实风险缓冲垫、杜绝造假行为、规避过度投机,从而为金融市场提供优质的资产与理性的资金。 第五,从技术面出发,完善金融产品设计并下沉金融服务。在产品设计岗位,坚持任用和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守住微观风险底线。在产品研发方向上,坚持强化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输血”作用,避免“脱实入虚”、推进重心下沉。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黄奇帆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思考。工业社会在最近两百年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建立了全球水平分工的经济体系。但是,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种看似高效率的体系,全球供应链被疫情阻断、分割,导致了大量地区的经济近乎停摆。在困难之中,互联网经济因为其非接触的特性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从而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是疫情中全球经济所看到的希望。但是,传统的互联网经济也有很多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模式无法带动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所以,即便是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在疫情中也在寻找着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经济必将进入一个与传统实体经济全面融合的新阶段。 从接入技术上看,随着 5G 网络日渐普及,互联网进入高带宽、低时延的时代。4G 时代无法支持的物联网,到了 5G 时代会成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互联网将不再只是以流量为核心的电商生态,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它还在向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新生态转变。跟得上这一潮流的互联网企业以及其它传统产业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更多抓住产业互联网新机遇的创新企业将会在全球大量出现。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该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全球取得发展优势,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是疫情后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为此,这里对中国互联网经济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六点思考。 1 疫情后互联网经济将向所有领域扩展, 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 疫情之下,全球订单萎缩、产业链断裂,传统产业一片萧条,只有互联网产业受疫情的影响较小。因为网络跨越了物理的阻隔,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娱乐、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零售等商业模式迅速走红,成为了疫情中经济发展的热门领域,互联网经济也因为在对抗疫情时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任何一个企业并不只是存在于物理空间里,它也同时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这也就是数字孪生企业的概念。疫情虽然阻断了物理空间,但如果一个企业或者整个产业构建了自己的网络空间,就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不受疫情影响继续经营。这个网络空间所承载的就是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 疫情让企业充分体会到了利用网络空间的价值。当员工被物理隔离在家里,企业依然可以利用远程会议、社交软件等实现居家办公,企业的基本活动也就转移到了网络空间里。基于这个现状,企业必须要学会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经营管理、价值创造。也就是说,疫情已经开始迫使企业向互联网经济的新模式转变。比如电影产业,因为电影院的全面关停损失巨大,但同时我们看到互联网娱乐产业迅速兴起,传统的影视公司必须要转移到网络渠道上尝试全新的发行模式才能生存下去;再比如餐饮行业,如果没有互联网上的外卖业务,估计疫情中倒闭的餐饮企业将会更多;医疗服务行业在疫情中也开始加大互联网医疗的投入,一批互联网诊疗公司也迅速兴起;跨境电子商务自 2014 年启动,虽然每年以 50%-60% 的速度增长,但规模也才在 1500 亿人民币左右。疫情使得大量的国际贸易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于是会极大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互联网经济在疫情中加快了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步伐,并因此创造出大量的互联网经济新模式。 这次疫情的影响不是短期的,欧洲、美国的感染人数还在持续上涨,印度非洲的疫情蔓延刚刚开始,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恐怕要持续 2-3 年。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基于网络空间的商业创新,是全球经济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的全球化趋势。 2 发展互联网经济需要克服消费互联网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创造公平、共赢的经营环境。 过去十余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涌现了阿里、腾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但消费互联网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戏。不管什么行业领域、面对什么竞争对手,消费互联网竞争到最后往往是赢家独吞整个市场。因此,很多早期互联网企业不计成本融资烧钱扩展业务,意图打败对方。在形成垄断优势后,又对平台商户或消费者收取高昂的门槛费、服务费。这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在社会总体价值创造上贡献有限,因为过度关注流量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在网上的泛滥,甚至倒逼制造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第二,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网络市场形成初期所主导的自由理念,使得网络上失信的违约成本极低,于是会出现很多企业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各种产品来获取流量,罔顾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和市场的良性发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务公司,通过各种打擦边球的图片、噱头标题吸引用户点击观看视频、新闻。这种利用人性弱点诱使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实际上是不正当的,甚至是触犯法律的。未来互联网经济的竞争,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环境下进行,这些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的公司很难长期生存;第三、企业数据采集没有底线。消费互联网时代缺乏数据治理规范,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数据,但这个过程中,有些平台采集的数据、要求的授权和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对等。明明很简单的服务,仅需要几个数据,却要求用户提供几十个数据;明明只需要一项权限,却让用户把权限全部打开,从而超范围收集个人数据。比如,有的公司获取了消费者手机麦克使用权限,通过窃听客户交谈内容而获取用户习惯,看似聪明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随着互联网产业不断成熟、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上述行为在未来将会很难行得通,消费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克服上述的三个问题,大家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共同创造互联网经济的新规则,探索能够增加社会总体价值的互联网经济新路径。未来的互联网企业要尽量避免零和游戏,要从产业链、价值链入手,提升企业市场与社会价值创造能力。互联网企业在设计产品时要更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尽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点的行为;在数据获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关于数据资产的法律法规,合理、公开、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数据。 3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传统产业规模巨大,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空间也非常巨大。全国目前有 60 余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根据测算,仅在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假设只提高 1% 的效率,那么在未来 15 年中预计可节约近 3000 亿美元;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 10% 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 2000 亿美元以上的价值。所以,如果说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市场只能够容纳几家千亿美元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 产业互联网是通过产业内各个参与者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产业内数据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保障产业内数据、交易的可信性,进而改变产业价值链,提升每个参与者的价值。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产业价值。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产业互联网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消费互联网是赢者通吃;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消费互联网集中度较高;产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为产业创造价值、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消费互联网盈利通常先烧钱补贴再通过规模经济或增值业务赚钱,等等。构建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数字化升级,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并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在发展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传统产业要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抛弃落后的商业模式,对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进行升级迭代,提高组织内部协同效率,更好更快地为数字化转型服务。 产业互联网的理念应用到城市方面就是智慧城市,应用到交通领域就是智慧交通,应用到工厂就变成了工业 4.0,应用到供应链方面就是智慧供应链金融。在哪一个层面上、哪一个领域发展产业互联网,就是对这一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价值链重塑。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供应链金融 1.0 是主办银行模式,银行和企业是点对点的连接关系,只是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供应链运营中;供应链金融 2.0 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金融 3.0 是数字金融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取每个产业链上企业的动态、每时每刻的数字信用。此时,供应链生态圈将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资金流动清晰可见,在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将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供应链金融 3.0 才是这一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生态。 4 数字人民币在未来互联网经济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是构建新经济秩序的基础之一。 中国消费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大量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支付已经渗透到中国电子商务的每一个交易过程,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但是传统的移动支付也有自身的弊病,比如需要绑定银行账户、需要网络支持、非匿名性、交易额度受限等等。这些问题使得这些现有的移动支付手段大多用在 2C 层面的小额支付场景,一旦涉及到产业互联网中的大量企业间交易,目前的移动支付手段就显得力不从心了。2019 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数字人民币(DC/EP)试点以后,困扰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如何构建企业间可信、便捷、移动的结算体系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近日,数字人民币已经在苏州相城区开始测试。从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截图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法币也可以实现扫码、二维码收付款功能。因此,理论上中小商户可以直接打开钱包(数字货币分发机构 APP)进行收款。从收款账户来看,此次收款方为“中国人民银行(DC/EP)”,说明未来数字账户可能是直接开立在央行的数字货币账户,它的交易、流通是通过个人-钱包(支付电子工具)-央行(清结算)-个人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仅仅是数字货币账户的分发者,不是数字货币账户的开立者及交易者。 数字人民币钱包测试阶段由三大电信运营商、四大国有银行发行,未来可能会允许其它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在使用便捷性上,央行数字货币未来还会支持离线支付、芯片卡刷卡和手机近场通信支付等,便利性极高。传统的支付宝、微信在移动支付上的垄断地位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他们建立在支付业务导流上的信贷、理财、保险等业务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截至 2020 年 4 月 27 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申请了涉及数字货币的共 84 项专利。内容涵盖数字货币生成、投放、流通、验证、兑换、回收等解决方案;数字钱包的开通、升级、密钥更换、存币、支付、查询、货币兑换、注销等方法和软件系统。目前来看,从央行到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投放、交易和回笼过程都已经实现,基于 DCEP 的新结算体系呼之欲出。DCEP 的价值不仅仅限于传统纸币的 M0 替代,其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可以参与未来国际贸易中全新的数字结算体系的构建,因此是形成互联网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之一。 5 新基建是互联网经济创新的重要基础, 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三月份以来,中央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基建”。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把新基建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无论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还是新技术基础设施,都是为了中国的数字经济转型而准备的,投资这些新基建的价值,不只是建设项目本身的投资拉动作用,还有由这三类基础设施助力其它行业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价值。 未来中国大概需要 600 万个 5G 基站,与之相配套形成的产业链规模接近 10000 亿。中国现在有大约 100 个行业,上百个行业背后是上百个产业互联网或物联网。随着 5G、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这些互联网、物联网背后的企业、设备都要安装配套的数据采集、监控设备、检测设备、通讯设备等,这就形成了上万亿规模的配套芯片等软硬件产品。这些设备在与外界建立联系过程中进一步传递、放大对配套设施的需求,于是其背后又是几万亿的软硬件配套支持。仅就数据中心而言,2019 年全世界共有 180 个 10 万台服务器规模的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全球经济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保守估计,我国未来五年需要的服务器规模大约是 1000 万台以上,这至少需要 5000 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再加上数据中心配套的电力、机房等基础设施,加起来大概又有 10000 亿人民币的规模。也就是说,仅仅从 5G 基站、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方面来看,新基建投资就至少有 10 万亿人民币的空间,这笔投资自身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 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传统基建如机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投入大、周期长,往往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小,所以一般由政府主导来投入或者政府用 PPP 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开发。所以有人把新基建等同于这种类型的投资是错误的。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也必然会不同于老基建,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的政策得当,新基建几十万亿人民币的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其中。而新基建的商业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数据中心一投入运营,马上就可以带来收益,所以企业更愿意主动参与。 对于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提升,就会带来车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汽车工业数字化转型、形成汽车产业互联网的新业态,这将会是又一个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在带来能源产业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为电动车等新能源领域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创造能源领域产业互联网的新模式,同样也可以创造万亿美元级的发展空间。其它如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同样会有利于打造各个领域的产业互联网,从而带来这些传统产业发展的新机会。 对于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百年大计、是中国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原则上应该由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投入,参与这些设施的建设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前瞻性,也是中国企业真正走向世界领先的标志,即使仅仅从投资收益上来看,这些投入也还是有可会给企业带来长远回报的。 总之,一旦有了这些新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就有了施展的舞台,这部分产业增值带来的价值是传统基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新基建是推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需,新基建政策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在把握经济发展大势上的高瞻远瞩、在制定落实方案上的实事求是。 6 推动 FTA 框架下数字贸易新规则的建立, 努力扩大互联网经济领域的服务出口。 疫情阻断了大部分原有的贸易渠道,这为原本就处于数字化冲击下的世界贸易提供了变革的良机。在区域自由贸易(FTA)的基本框架下,建立数字贸易新规则势在必行。凭借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中国要在疫情后主动引导建立不同的区域数字贸易新规则。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上,加快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尽快建立区域贸易数据中心;基于数字人民币等数字交易手段,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区域自由贸易中的应用,建立区域贸易主体数字信用联动体系、并基于此建立区域数字交易中心。同时在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跨境电商经营等方面也要努力引导国际规则的制定。通过制定一系列数字贸易新规则,中国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优势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出口增长点。此外,在算力基础设施上,利用 5G、北斗、国产大型数据中心等技术快速增强中国的对外服务能力,为 FTA 伙伴提供强大的算力;在新技术基础设施上,加大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出口贸易,为自由贸易区提供全方位新技术支撑。在行业应用层面,加大产业互联网的出口贸易,在电商、物流、旅游、医疗健康、家电、通信等领域开辟数字出口新机会,为海外提供一体化产业互联网服务,扩大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总额。这些机会对所有企业都是存在的,企业要抓住历史机遇,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提高自身的数字服务出口能力。 互联网经济过去 25 年的发展带给世界很多思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生产力,需要人类社会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并基于此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财富。中国在新基建、数字人民币等领域已经做好了布局,产业界需要努力探索互联网经济的新思想、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布局以信用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重塑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创造传统产业的数字经济新生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在全球产业链因为疫情而面临重构的时刻,正是我们落实总书记指示、加速网络强国建设的好时机。只要我们总结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规律,克服消费互联网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人民币所带来的机会,大力创新产业互联网,就一定会让中国的新型互联网经济借助数字化转型在世界舞台上全面领先! (本文作者介绍:重庆市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盛松成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增长的源头。因此,保市场主体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是一脉相承的治本之策。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并在“六稳”的基础上提出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保”是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位居首位。解决就业问题、保住老百姓的饭碗,需要保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如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是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位。如果市场主体因为疫情冲击而“枯萎”,那么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就可能从短期延伸为长期。“保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位。近年来,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制造”的优势之一就是工业链条完整,能够满足研发、设计、生产、商业化各个阶段的需求,也能适应全球产业链的复杂分工。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负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的降幅为9.6%,甚至超过了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这和疫情防控期间二产停摆时间较长以及国外疫情蔓延有关。疫情引发了对全球需求衰退和产业链外迁的担忧,因此,保市场主体也有助于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市场主体需重点关注小微企业。在我国众多类型的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是最容易被疫情“冲垮”的经济单位。从就业看,应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首先,第二产业中,私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尤其是其中的小微企业。尽管第二产业就业总人数有所下降,但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比重2018年末为51.9%,比2013年末提高7.2个百分点。其次,服务业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门,而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众多。2019年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6大传统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娱乐、租赁服务)中,个体户和大多数法人单位以小微企业为主。面对疫情,大企业也会面临挑战。由于船大难掉头,大企业比较缺少像小企业、个体户那样的灵活调整的能力,运营成本也更高,但与小微企业相比,大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强,资本积累也更多,抗击疫情冲击能力较强。而小微企业很容易在疫情冲击下倒闭。 保市场主体要尊重市场,放活经济组织形式。放活经济组织形式是保市场主体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等流动群体及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意义重大。放活经济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鼓励通过市场自发的力量缓解疫情对企业经营、就业和经济的冲击。 政府部门和市场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一刀切”式的过度干预而额外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可能迫使其裁员,也会抵消财政、货币政策降成本的效果。目前我国采取了临时性的社保减免措施,应根据经济恢复的情况对这一措施的实施期限予以适当延长,并在此基础上,下调或取消对小企业(如10人以下的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最低工资限制。此外,也要因地制宜地掌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之间的平衡。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增长的源头。因此,保市场主体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是一脉相承的治本之策。 本文原发于经济参考报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在科创板上市公司满百家之际,5名“考生”集中“叩门”科创板,受理企业总数扩充至265家。 4月29日晚间,上交所披露,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悦康药业”)、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伟创电气”)、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鼎通精密”)、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方光电”)、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腾景科技”)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拟募资金额分别为15.05亿元、3.63亿元、4.45亿元、5.7亿元和3.4亿元,合计32.23亿元。 悦康药业是以高端化学药为主导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涵盖药品研发、制造、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条,具备注射液、冻干粉针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以及部分原料药的生产能力,产品覆盖心脑血管、消化系统、抗感染、内分泌以及抗肿瘤等12个用药领域。公司主要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二甲双胍制剂、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口服制剂等2018年度均在相关市场排名前三。公司在产的首仿产品心脑血管药物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系唯一获得国产化学药物批文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亿元、39.83亿元、42.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2.68亿元、2.85亿元。本次公司拟募资15.05亿元,投向研发中心建设及创新药研发项目、固体制剂和小容量水针制剂高端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四方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了基于非分光红外、光散射探测、超声波等原理的气体传感技术平台,形成了气体传感器、气体分析仪器两大类产业生态、几十款不同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家电、汽车、医疗、环保、工业、能源计量等领域。 四方光电还是一名抗疫“先锋”。作为呼吸机等医疗装备配套企业,四方光电积极支持下游医疗器械企业生产医用呼吸机、制氧机等疫情防控医疗物资。截至目前,公司共计取得配套呼吸机、制氧机的氧气传感器订单8.86万个,已交付的氧气传感器约搭载于1.35万台呼吸机和3.95万台制氧机。此次公司拟募资5.7亿元,投向新建年产300万支超声波气体传感器与100万支配套仪器仪表生产等5个项目。 伟创电气一直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主营业务为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起重、矿用设备、轨道交通、机床、压缩机等行业。本次公司拟募资3.63亿元,投向苏州二期变频器及伺服系统自动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 鼎通精密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通讯连接器精密组件和汽车连接器精密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通讯连接器组件主要应用于通信基站、服务器等超大型数据存储和交换设备,以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产品主要面向安费诺、莫仕和中航光电等行业内知名的连接器厂商,经客户集成其他功能件后形成通讯连接器模组或连接器系统,并最终使用在华为、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等终端客户的产品中。本次公司拟募资4.45亿元,投向连接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腾景科技则是专业从事各类精密光学元件、光纤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光通信、光纤激光、量子信息科研等领域,其他应用领域包括生物医疗、机器视觉、3D 传感、消费类光学等。公司的多项核心技术为国内或国际领先,多款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本次公司拟募资3.4亿元,投向光电子关键与核心元器件建设项目等。 (责任编辑:李伟)
随着光云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交易,开板九个多月时间后,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正式达到100家。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收盘,1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30万亿元,流通市值为2049亿元,平均市盈率为87.45倍。科创板对于创新资源、资金、科创企业人才发展等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已上市的100家科创公司合计融资1188亿元。从已上市的100家企业来看,87家企业选择了最常规的第一套上市标准,即“市值+净利润/收入”。 从财务数据来看,上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收入利润整体实现双增长,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469.27亿元,同比增长14.21%,共计实现净利润177.31亿元,同比增长24.50%。营业收入增长率中位数为19.97%,营收10亿元以上28家,1亿至10亿元以上70家。100家科创板公司净利润中位数为0.95亿元,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为22.12%。四成公司净利润处于5000万元至1亿元区间内,五成公司净利润达到1亿元以上。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科创板100家上市公司所属行业高度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龙头集聚。1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合计占比超过60%,分别为39家和25家,高端装备、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各有15家、12家和9家。从研发数据来看,科创板的“科创”底色鲜明。上交所数据显示,百家科创板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7%,平均每家拥有75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软件著作权,平均每家科创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合计达到201项。百家科创板公司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中,拥有博士学历的共有142人,占比达到23.83%。 (责任编辑:李伟)
券商科创板“掌控力”榜单出炉!“三中”占据33%市场份额,华泰、中信、海通“存货”最多 作为资本市场的“先行试验田”,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在平稳运行9个月之际,经验被推广到创业板,一场存量+增量改革正在拉开大幕。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科创板的“先行经验”让投行对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预期更加明确,那么各家券商在科创板项目中积累的经验,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其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下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及研究机构均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增厚投行收入,资源会继续向头部投行集中。具体哪些券商最可能受益?梳理科创板改革中各家券商的表现,基本可以管窥一二。 随着4月29日光云科技完成“云上市”,科创板正式步入百家时代,各家投行的成绩如何?就保荐承销数量以及收入来看,“三中”(中金、中信、中信建投)合计保荐了33%的企业问鼎科创板,相关收入也大幅领先。就申报中企业来看,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4家券商服务的拟科创板企业数量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发行人以及投资者最关心但同时也最艰难的事项之一是定价。目前已完成发行的100家科创板企业而言,有96家企业发行市盈率高于23倍。梳理发现,这9个月来,发行市盈率高的科创板股票,普遍涨幅更大。 承销保荐数量排名:“三中”实至名归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目前顺利登陆科创板的100家上市公司,由36家券商担任保荐机构。哪家券商承销保荐企业数量多,就意味着业务经验更丰富,在后续承销保荐中有更大的业务机会。 就承销保荐数量来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合计保荐了33%的企业问鼎科创板。其中,中金公司为14家科创板企业“保驾护航”,数量排名第一;中信建投保荐了11家科创板企业(含1家联合保荐)完成上市,排名第二;中信证券保荐9家企业登陆科创板,排名第三。 此外,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分别保荐6家科创板企业,华泰联合证券保荐5家,民生证券保荐4家。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企业的选取标准有了新的定位,且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登陆创业板。而这些规定在科创板规则中虽已有体现,但相关项目数量并不多,也就是说,在注册制改革的大幕下,有多类型企业保荐经验的券商在后续创业板改革中,也将占据更大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中金公司更是优势凸显。比如,科创板唯一一家红筹企业华润微电子,特殊表决权上市的优刻得,百奥泰、泽璟制药等未盈利企业,保荐机构均为中金公司。作为具有国际基因的传统“投行贵族”,中金公司投行业务经验在注册制下优势明显。 申报中的企业数量:华泰、中信、海通、国君各超10家 当然,由于每家企业完成上市节奏不一,券商服务的在审项目更能说明整体实力和后劲。 Wind数据显示,就提交申报的科创板企业(包含在审、中止及终止)来看,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4家券商服务的拟科创板企业超10家,民生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光大证券、兴业证券、申万宏源承销保荐服务的企业均超5家。 根据科创板规则,申报企业在中止及终止6个月之后,可以重新提起上市。近期,已有撤回和中止的企业再次发起上市冲刺。 比如利元亨,它作为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而备受关注,但半年后却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今年4月份,利元亨重新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仍为民生证券。 保荐承销费用:头部券商最受益 一项改革推出,利好券商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增厚业绩,科创板对各家承销保荐机构带来了多少收益呢? 9个月来,这1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共为承销保荐机构带来67.74亿元的承销保荐费,而去年一年全行业共收获96.58亿元的承销保荐收入,可见贡献之大。 券商中国记者据Wind数据粗略计算,共有17家券商从科创板中获取的承销保荐收入超过1亿元,其中10家券商收入超2亿元。(注:一般情况下,联合承销商分得首发收入较少,上述统计数据中把承销保荐费用计入主承销商) 中金公司以11.97亿元的收入遥遥领先,中信建投证券和中信证券该项收入均超6.5亿元,国泰君安、华泰联合证券该项收入则在3.7亿元上下。 科创板跟投项目整体浮盈 除了承销保荐收入外,科创板企业保荐机构必须对项目进行跟投。目前情况来看,9个月过去了,保荐机构整体处于浮盈状态,仅有两家券商浮亏。 按4月30日收盘价计算,参与跟投的36家券商跟投浮盈合计50亿元。其中,中金公司以11.31亿元账面浮盈居首,中信、海通、国君浮盈均超4亿元,这四家券商浮盈占行业跟投整体浮盈的半壁江山。 浮亏的两家券商为中天国富证券和英大证券。不过由于浮盈(亏)随股市波动而变化,跟投机构所持股票限售期为两年,暂时的盈亏还不能说明最终业绩情况。此前也有大型券商另类子公司负责人表示,不排除最终会有券商跟投亏损,但如此才能更加促使整个行业产生更合理的定价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亦利好头部券商,长期看,市场份额向龙头投行集中趋势将不断强化。 考验定价能力,但已有经验可循 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发行人以及投资者最关心的也是最艰难的一个改变就是定价。华泰联合证券负责人就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下,市场份额将会向具有行业研究能力、销售定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的券商继续集中,当务之急要提升这些能力。 就目前已完成发行的100家科创板企业而言,除了中国通号发行市盈率18.8倍,以及3家未实现盈利企业不适用市盈率算法外,其他96家企业发行市盈率均高于23倍,不高于23倍市盈率为审核制下上市公司的发行价要求。 具体来看,有6只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其中微芯生物在扣除2018年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摊薄后,市盈率为467.51倍,创下科创板市盈率纪录。虽然这么高的发行市盈率,但是微芯生物上市首日依然大涨366%,虽然此后股价一直震荡下行,最新收盘价49.15元依然较20.43元的发行价高出140%。 梳理发现,9个月来,科创板股票发行市盈率高的股票,涨幅普遍更大,比如中微公司首发市盈率170倍,至4月底区间涨跌幅480%,这或许意味着机构投资者以及市场对这些企业的未来预期空间普遍较大。发行市盈率较低的上市公司比如中国通号,9个月来整体涨幅为5.3%。 海通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板块定位和创新创业企业特点,创业板制定了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有的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不能使用传统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另一方面,投资者可能无法识别企业的长期价值,易与企业产生意见分歧,导致企业估值与定价难度加大。另外,随着注册制不断推进,新股的稀缺性将逐渐下降,还会出现发行失败风险,券商销售难度亦增加。因此,创业板注册制对券商的估值定价及承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但毕竟科创板试验田已稳步“先行”,有头部券商投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预计新增项目的审核流程、规则与科创板类似,大家已经习惯了科创板的节奏,不会再手忙脚乱。” 记者向多家投行负责人咨询了一个较为“尖锐”的问题,即创业板和科创板均施行注册制的背景下,若一个发行项目符合双边的上市条件,保荐机构会作何推荐呢? 大家的回答也较为一致,登陆哪个板块要与发行方商议决策,尊重发行方的意愿。作为保荐机构,会对项目进行判断,若保荐项目科创属性更强,会推荐上科创板;未来监管也会进一步对创业板行业范围进行界定。证监会亦表示,会按照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原则,统筹推进创业板改革和科创板发展。 (责任编辑:王晨曦)
截至4月30日,科创板受理企业已经多达266家,终止审核29家 ,共有100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交易,步入“百企”时代。 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加大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金融供给,为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宽广舞台,进一步激活了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创投和金融市场。这从科创板企业发布的第一份年报数据中也能初窥到,银行与科创板企业走得有多深、走得有多近。 截至4月30日,已有超过90家科创板企业发布2019年年报,其中有48家企业披露了闲置资金委托理财中单项理财的具体情况,截至2019年年末的理财金额合计385.6亿元。有30家银行和3家券商为上述科创板企业提供了理财服务。 48家科创板公司 委托理财385亿元 2019年年报中,科创板公司与银行提供的相关服务有所关联的内容不少,委托理财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从委托理财一项中,我们可以间接观察到,银行对科创板企业的“渗透”情况。 截至4月30日,有超过9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报,占科创板上市企业比重超过90%。其中,有4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了闲置资金委托理财中单项理财的具体情况,截至2019年年末仍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共486笔,理财规模合计385.6亿元。从理财渠道来看,银行目前是科创板企业进行委托理财的主要受托人。此外,嘉元科技有3单委托理财的受托人为券商:其中一单1.3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受托人为国泰君安;另外两单分别是5000万元和8000万元的收益凭证,受托人分别是华林证券和东兴证券。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后发现,从理财产品类型看,结构性存款占比最高,在486单理财产品中明确是结构性存款的有344单,占比超过70%,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最青睐的理财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发布后,受市场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影响,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行。在稳健的理财产品中,结构性存款收益率相对高一点,因此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选择。 截至4月30日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提供委托理财服务的银行共有30家,其中包括5家国有大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家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农商行”),以及4家外资银行。 在理财服务的数量和规模上,股份制银行牢牢占据榜单的前列。其中,招商银行的理财产品卖给了更多的科创板公司,截至2019年年末,有多达22家科创板企业选择招商银行进行委托理财,理财规模合计48.4亿元。浦发银行的销售能力最强,获得科创板企业委托理财规模合计58.3亿元。另外,有16家科创板企业选择委托中信银行理财,理财规模合计45.56亿元。 在国有大行中,最受科创板企业青睐的是中国银行,有8家科创板企业委托中国银行进行理财,理财产品规模合计25.62亿元。 杭州银行是10家城农商行中的“黑马”,共有6家科创板企业委托杭州银行理财,合计规模达19.78亿元。 银行助力科创企业 需创新模式 委托理财是商业银行为科创板企业服务的剪影之一。随着科创板助力科技企业上市做大做强,也进一步激活了商业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准备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提供金融供给的动力。有几位银行科技企业条线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很多科技企业,银行服务能覆盖的内容是有限的,而上市之后,便可以放开手做。” “如果科技企业启动了科创板上市计划,或者正在IPO流程中,银行对其贷款在相关数据的要求上会降一些,在政策支持力度也会大很多,这种企业已属于银行的上层企业。”某城农商行一位负责科技领域的支行行长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我们行的角度看,针对准备IPO上市科创板的企业,贷款利率会比对其他企业的要求更低一点,在审批上会更加容易一点,信用担保的要求也会相对少一点,审批条件会放宽一点。” “科创板推出后,对于即将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我们会争取尽早介入,这样机会会多一些。我们内部设置了多维度评价标准,比如企业已经过的融资轮数,目前企业与科创板上市标准可挂钩到什么程度等。”上述人士强调。 对很多商业银行来说,对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时,会非常关注企业的创投融资数据。一位国有行负责科技领域的支行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创投市场明显升温。” 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科创板的设立为科创企业的融资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也将进一步促进银行风控体系的转型升级,形成一套新的对科创企业贷款的评判标准。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类的中小企业比其他传统企业有很大不同,因为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估资产以专利或技术为主的轻资产,而非传统的实物资产,传统的银行信贷标准则大多偏向实物抵质押。因此,科创板的设立会进一步引导银行对企业的评估和审贷模式向科技核心技术等轻资产转变。” “银行需要创新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助力科创企业融资。”温彬举例称,“此前尝试的银行与资本市场的投贷联动模式,可以更好地完善银行贷款结合资本市场直投和股权融资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银行在提高风控的同时,也激发了资本市场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上市让商业银行更加敢贷,但上市并不意味着能绝对筛掉问题企业的“雷”。虽然目前科创板尚未发生较大的单体风险事件,但《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某创业类上市公司发生的事件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银行对科技企业及新经济企业以及初创类企业的融资风险把控会更加谨慎严格。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