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海外风险再起 扰动市场情绪 海外风险的频繁出现预计会持续扰动市场情绪。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扩表指引低于预期,经济下修幅度超预期,预计海外市场流动性驱动的单边上涨修复进程进入尾声,波动开始增多。当前全球疫情的蔓延趋势尚未放缓,压力正从欧美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尽管从5月以来欧美复工复产的数据来看,“复工复产”与疫情的“二次爆发”并没有必然关系,但全球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依然很高,疫情反复将持续扰动市场情绪。A股整体处于均衡状态下的结构再平衡状态,6月下半旬开始海外风险因素增多,但实质性影响有限。市场向下有基本面和流动性支撑,向上有风险因素频繁扰动,预计走势仍维持平衡状态。 配置上,新旧基建和科技白马依然是贯穿全年的主线,短期结构再平衡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风险扰动期享受高确定性溢价的医药和消费龙头。 海通证券:A股相比美股更健康,关注四季度窗口期 ①美股前期高位附近再现大跌显示其有一定的虚高:美股估值高盈利弱,上涨主要源于零利率,且结构分化严重,主要靠龙头公司上涨。②A股相比美股更健康,估值更低且基本面更扎实。短期回撤,整体是底部区域震荡,为牛市3浪上涨做准备。③三季度聚焦内需,如新基建(科技)、券商、汽车家电,低估行业的修复等催化剂,关注四季度窗口期。 国泰君安证券:北上资金驱动结构性龙头行情 2020年以来龙头相对非龙头的涨幅优势仅存在于50%的细分行业。但龙头表现具有风向标意义:等权计算的行业涨幅与龙头较非龙头涨幅优势显著相关。从资金格局看,北上资金在龙头与非龙头增持比例的差异,与龙头与非龙头表现差异相关性很高。历史上龙头相对非龙头的表现,与北上资金流入斜率相关。未来北上资金与公募基金仍为A股增量资金来源,资金向少数龙头集中的趋势难改。 龙头的超额收益在各风格板块普遍存在,但不同行业龙头的超额收益具有显著差异。从旧龙头没落看,行业见天花板、行业发生变革、行业难集中的情况,龙头没有超额收益。从新龙头崛起看,具有马太效应、错位竞争、行业成长的情形时,龙头回报率高。不同行业出现龙头的数量差异较大,医药、食品龙头数量明显领先,一线龙头中消费股多、二线龙头中科技股多。 华泰证券:A股中报季前或维持窄幅震荡 对比A股压制力和支撑力主要影响因素边际变化:1)宽信用仍是政策主力,本周央行 MLF 续作的量价水平决定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方向;2)海外疫情方面,美国多州出现第二轮疫情迹象,对外需修复形成压制;3)国内疫情出现反弹,内需修复或受扰动、预计持续时间较短,但短期对A股风险偏好支撑力下降;4)海外流动性保持宽松,但估值高位的美股对负面信息反应敏感度上升,震荡或加大,不利于支撑A股风险偏好。 当前A股已在右侧,但中报季前或维持窄幅震荡,若未来1-2个 月PPI拐点出现,中报季市场有望从α机会走向β机会。行业配置:继续关注内、外逻辑兼具的可选消费、出口优势、自主可控三条主线,6月建议重点战略性把握供需均有变化的汽零电动车半导体云家电;建议继续加配5月31日以来推荐的大金融;战术交易视角,基于存量资金的仓位结构和增量资金的加仓方向,建议关注“双 C“:计算机应用、营销传播。 国信证券:着眼大势,坚守龙头 着眼大势,坚守龙维持板块中线“超配”评级。目前虽然海外疫情仍有不确定,但消费回流下利好免税等龙头成长。国内复工复产正全面推进,中小学陆续开始复学,景区包括室内景区恢复节奏逐步明朗,疫后经济建设及促进内需消费政策力度正在强化。虽疫情下今年行业承压难免,但环比均开始趋于改善,且疫情不改龙头中线逻辑。 综合中线逻辑和短期催化,短期重点推荐:中国国旅(601888)、中公教育(002607)、宋城演艺(300144)等;中长线继续立足“赛道+格局+质地”,推荐:中国国旅、中公教育、宋城演艺、立思辰(300010)、锦江酒店、首旅酒店(600258)、科锐国际(300662)、广州酒家(603043)、凯撒旅业(000796)、众信旅游(002707)、天目湖(603136)、中青旅(600138)、美吉姆(002621)、峨眉山A、黄山旅游(600054)、三特索道(002159)等。 光大证券:短期风险可控 展望后市,近期市场调整主因还是3月底以来涨幅较大产生的兑现收益压力,市场估值已修复至合理水平后,上行还需更多企业盈利改善的信号,美股或有调整风险,但美联储保持鸽派也决定难以大幅下跌和对A股产生系统性影响。伴随经济复苏趋势确认和金融数据持续改善,通胀回落和就业压力也不支持政策收紧,“数据强,政策松”逻辑未改变,短期风险导致市场创新低的概率较低,若出现回调则意味着市场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无需过于担忧。 配置上,关注的重点由之前的政策催化转向盈利恢复的行业,可关注汽车、家电和轻工等可选消费和“补短板”的科创行业,留意金融和部分周期中上游行业的超跌反弹机会。 方正证券:市场上有顶、下有底,整体呈现结构机会震荡格局 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落,主要原因在于美股等外围股市开始回调,拖累A股风险偏好。后续关注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政策的落地,两会之后十四五规划制定之前,政策进入密集落地期,重点关注财政政策的发力情况。二是国内疫情动态,6月12日北京新增6例确诊病例,6月13日达36例,北京丰台区启动战时机制,本土防疫压力有所增加,需关注北京疫情升级对复工复产的冲击;三是注册制落地对市场的影响,国务院明确6月底将出台创业板注册制,相关政策将于年内落地,6月15日起深交所受理企业IPO申请,改革加速有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 市场整体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结构机会震荡格局,短期风险偏好受中美关系反复和欧美复工复产节奏等影响,配置上仍倾向于偏内需领域的确定性机会。 兴业证券:蓝筹搭台,成长唱戏收获期 内部经济加速、改革提速,在生机中把握确定性,结构性机会。当然,外部市场的调整、内部疫情的“二次”压力,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叠加本轮“蓝筹搭台,成长唱戏”反弹获利盘较重,需要注意短期压力。依然维持此前观点,坚持“持久战”,把握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类似机会,化整为零、积小胜为大胜。 把握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两个生机组合方向。生机1:重点推荐以家电、家居为代表的可选消费景气向上的链条。以及外资持续流入受益的重仓股,核心资产方向,如食品饮料、医疗设备等。生机2:看好大创新,尤其是硬科技,特别是5G应用(云、视频等)、信创、半导体链条、新能源车链条、面板景气等方向。 安信证券:不只是修复,而是新一轮信用周期启动 海外整体趋势依然是复工与复苏,只是过程中会因疫情有反复,但海外对疫情的态度、措施与经验都已显著改善。另外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央行仍然将保持灵活,对于资产价格形成支撑。而国内对于疫情的控制措施包括追踪、检测、隔离等都更加高效,更无需过度担忧。另外也有相当多投资者疑虑,认为经济只是部分修复,很难回到疫情前水平。安信证券认为投资者需要看到,当前资金供需环境有利,叠加外部弱美元的环境,央行多措施并举推动“宽信用”,企业家信心大幅回升,新一轮信用周期正在启动中,这是疫情前都不具备的,因此后续经济数据有望超越市场预期。 中期来看,未来几个月A股的核心依然要把握住“复苏牛”的大趋势,短期如果因为对流动性和海外疫情的担忧出现显著调整,则是需要把握的机会。近期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苹果链、云计算、互联网、医药、通信、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等。 粤开证券:沪指向上突破仍需等待时机 沪指经过3月以来的修复之后再度触及3000点区域附近,技术面存在较大阻力,若无增量资金的配合或较为乐观的一致性预期,沪指向上突破仍需等待时机,但向下可能性也较小,年初至今权益基金发行火爆,6月亦有外资入市预期,若有回调,反而是资金逢低结构性参与核心资产的机会。创业板指的弹性更强,制度优势下有望吸引资金入场,但节奏上仍会受到权重蓝筹的影响。 后续可关注国内政策层面的相关进展。日前,降息降准预期落空引发债市大幅调整,市场担忧A股或被传导。但考虑到全球卫生事件的反复下,经济的恢复仍需政策的加码,后续市场的流动性大概率将保持宽裕,信用周期也将持续扩张来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央行日前称,将于6月15日左右对本月到期的MLF一次性续做,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届时续作的规模及利率的变化,也将对市场节奏起到关键作用。
近日,为摸清近期辖内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底数,上海、广东等多地银保监局决定,将开展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排查工作。 据悉,此次风险排查的重点主要聚焦四个方面:一是关注疫情发生以来大额保单因续期缴费困难而面临的退保风险。二是关注恶意投诉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下称“黑产代理投诉”)引发的非正常退保风险。三是关注退保压力较大且业务增长乏力的保险公司存在的现金流风险。四是关注业务团队基于基本法套利引发的集中退保风险。 其中,“黑产代理投诉”引发的非正常退保情况,成为去年以来各地保险市场严厉打击整治的重点。“黑产代理投诉”是指,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多地银保监局圈定了四类业务和产品,重点进行摸底排查。 首先是保单收益可能低于客户预期的产品。重点关注红利分配水平显著低于客户预期的分红险产品,结算利率显著低于客户预期的万能险产品,存在较大浮亏的投连险产品等。 其次是预期存续期5年期以下业务。从产品设计、销售策略、保单收益等角度出发,合理预估相关产品在2020年至2022年的退保情况,防范短期内出现集中退保的风险。 再者是存在集中退保风险的期交业务。比如,应采取排查客户信息不真实保单、60岁以上老年投保人保单、客户回访不成功保单、存在投诉纠纷的保单、失效保单、超过宽限期仍未缴费的保单等方法,筛查有退保风险的业务。 最后是既往销售中存在误导的产品。应采取筛查举报投诉清单等方法,重点关注存在“存单变保单”、承诺高收益、混淆缴费期与保险期、代签名等销售误导行为,易引发消费者投诉从而引发非正常退保风险的产品。特别要对上市时间早、销售较为集中、管控措施不严且在2020年集中到期给付的存量保单,加大销售误导风险排查力度,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为遏制风险,根据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应高度重视此次排查工作,根据排查重点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各级机构责任。排查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风险,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同时,为了掌握风险底数,各人身险公司应结合风险排查实际情况,撰写风险排查报告,并填写退保风险排查表。具体来看,风险排查报告应从“风险排查工作组织情况”“重点风险和重点业务排查结果”“排查中发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风险应对措施和建议”等四个方面撰写,做到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对于“黑产代理投诉”引发的恶意全额退保现象,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去年以来多次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最近,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文再次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具体来看,至少隐藏三种风险: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个人信息泄漏风险。 此外,保险公司也开始抱团取暖、通力协作,对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进行调查,收集证据,联名举报当地不法团伙从事恶意代理退保业务,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正当权益。
原标题:我省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产业扶贫作用 六项措施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增量提升 日前,河北省扶贫办、河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扶贫小额信贷增量提升的六条措施》,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全力做好2020年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产业扶贫的作用,助力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收官战。 扎实做好需求管理。各县(市、区)要结合脱贫攻坚实际,为贫困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打好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谋划一批适合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经营的“短平快”项目。经常性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需求摸排,及时掌握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科学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扶贫小额信贷审批效率,切实增强贫困群众金融扶贫获得感。需求摸排要做到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户与未脱贫户“三个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贫困户能贷尽贷。 严格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进一步压实按乡镇划分的扶贫小额信贷责任银行“分片包干责任制”,责任银行要对贫困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做好贷款全流程跟踪服务,建立台账,做到不漏户、底数清、情况明。责任银行要种好“责任田”,切实提升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严禁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隐性门槛。 推广实行挂钩支持机制。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推广实行政府与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机构挂钩支持的约束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各县(市、区)要坚持按金融机构对扶贫小额信贷贡献度来决定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支持。 健全完善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做好贫困户贷款咨询、贷款推荐、贷款帮办等服务工作,干部要沉下去,群众要动起来,确保县金融服务中心、乡(镇)金融服务部、村金融服务站发挥更大作用。 规范使用风险补偿金。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扶贫小额信贷需求情况合理调整风险补偿金规模,实行“多退少补”,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确保风险补偿金“资金池”充盈,运行平稳。强化风险防范,按规定启动风险补偿机制,及时拨付到位,按约定比例分担损失,确保风险可控。风险补偿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实行专账核算,不得与担保金混同使用。 加强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年扶贫小额信贷实际发生情况,足额安排财政贴息资金,及时拨付到位,落实好财政贴息政策。保持贴息政策的连续性,严格财政贴息资金的申报、审核管理,确保精准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
天目药业公告,因公司201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于2020年6月15日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变更为“*ST目药”。公司股票将于2020年6月12日停牌1天。
*ST生物:6月12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 *ST生物公告,公司股票自2020年6月12日起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生物”变更为“ST生物”。公司股票于2020年6月11日停牌一天,并于2020年6月12日复牌。 中国电建所属联营体签署195亿元海外建设施工项目合同 中国电建公告,公司与巴基斯坦边境工程组织(FWO,Frontier Works Organization)按照70%、30%的比例组成联营体,与巴基斯坦巴沙开发公司(Diamer Basha Development Company (Pvt).Ltd)签订了巴基斯坦巴沙大坝(土建标)及Tangir水电站项目合同,合同金额约为275,211.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950,562.83万元,其中公司占有70%份额,即192,648.1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365,393.98万元。 该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勒斯坦地区,工作范围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右岸冲沙洞、左右岸引水隧洞、左右岸地下厂房、左岸开关站、场内道路和用于施工供电的Tangir水电站(装机2.1万千瓦)等建设施工。项目总工期为103个月。
今年以来,受疫情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具有融资性质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下称“融资性信保业务”)综合赔付率破百,行业整体承保亏损,少数财险公司亏损严重,投诉举报案件不断上升,个别财险公司偿付能力濒临不足。 6月9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向各财险公司下发《监管提示函》指出,今年1至4月,一些独立风控能力不强的财险公司融资性信保业务大幅增长,个别公司增幅甚至超过200%。 针对融资性信保业务风险,《监管提示函》要求各财险公司严格执行新规,谨慎开展新増业务;夯实自身基础,防范合作方风险传递;妥善处置风险,严格压实高管人员责任。 个别公司融资性信保业务增幅超200% 据银保监会非现场监管监测数据,今年1至4月,一些独立风控能力不强的财险公司融资性信保业务大幅增长,个别公司增幅甚至超过200%,缺少风险认识、忽视风险管控、重规模轻风险等问题突出。 融资性信保业务,是指保险公司为债务人在债务融资行为中的履约信用风险提供保险保障的信保业务。例如,保险公司与网贷平台此前合作的信保业务就属于融资性信保业务。 近年来,信用保证保险发展较快。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P2P业务暴雷、社会信用风险上行,该险种赔付快速增长,风险开始暴露,部分险企相继“踩雷”。 前几年,浙商财险、长安责任险等中小险企便相继“踩雷”。比如,长安责任险因保证保险业务拖累,偿付能力告急,远低于监管要求,在2019年初收到银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被责令增资扩股,停止接受除车险和责任险以外的新业务,并停止增设分支机构。 今年4月1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中华财险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称,自2019年5月以来,中华财险保证保险投诉集中爆发。经调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存在“与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等三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4月17日,中华联合财险收到上海银保监局开出的行政处罚单,被责令改正,处罚款共计80万元,停止接受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共计2年。 疫情的发生也增加了不确定性,“踩雷”的包括行业巨头。不久前,“人保财险关停助贷险部门”的消息在网络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当时,人保财险辟谣称“没有关闭助贷险部门,更没有关停此类业务”。但人保财险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公司业务,包括助贷险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其2019年年度报告,人保去年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支出净额为70.72亿元,同比增速106.2%,承保利润为-28.84亿元。综合成本率达到121.7%。信用保证保险赔付率上升17.9个百分点,达到78.1%。 在此背景下,5月,银保监会发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下称《办法》),区分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信保业务,重点聚焦高风险的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监管,提高对融资性信保业务在经营资质、承保限额、基础建设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对融资性信保业务予以重点监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流动性管理、内部审计、合作方管理等内控管理要求,在存量风险逐步消化的同时,增量业务风险也将得到进一步控制。 在此次下发的《监管提示函》中,银保监会要求,各保险公司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各项要求,逐条梳理对照整改。整改期间,各财险公司应当抓紧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稳步压缩存量业务风险敞口,逐步降低未了责任余额,并按照准备金监管要求,足额提取相关准备金。要进一步提高对融资性信保业务风险和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认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开展新增融资性信保业务,维护市场稳定。 助贷不规范,财险公司难撇关系 随着金融新业态的发展,信保业务风险发生了变化。《监管提示函》指出,当前,融资性信保业务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一些经营融资性信保业务的财险公司独立风控能力不强,却心存侥幸开展业务,对借款人的风险审核管控主要依赖合作助贷机构,以协议方式将核心风控环节委托助贷机构,并要求其提供相关反制措施或兜底承诺。 而这些合作模式容易引发的风险则包括:一是合作助贷机构盲目扩大规模,粉饰投保人信息,导致保险公司承保质量下降,赔付率不断升高;二是合作助贷机构销售不规范,财险公司难撇关系,造成声誉风险和投诉举报风险;三是保险公司难以掌握借款人真实信息,承保业务存在虚假、诈骗等风险,造成后续理赔环节出现诸多民事纠纷,严重侵害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强调,对于该类合作模式,财险公司应当加大合作方管理力度,尽快压缩业务规模,按照《办法》相关要求,夯实内控基础,提升独立风控能力,切实防范业务风险。 此外,一些财险公司在承保时未对履约义务人开展实质性风险审核,在理赔时采取各种方式拖赔、惜赔或拒赔。发生舆情风险及群体性事件后,不积极应对解决,不采取有效措施,事态严重的才进行赔付,严重损害公司乃至行业形象。 对此,银保监会强调,各公司应当引以为戒,妥善处置存量业务风险,做好风险处置中的维稳工作,不得存在消极应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行为。各公司高管人员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尽到勤勉义务,切实履行管理责任,承担风险处置不当后果的领导责任。各财险公司要积极主动配合当地银保监局,防范化解相关业务风险,处置群体性等突发事件。 对出现无正当理由拖赔惜赔拒赔、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的,监管部门将根据情节程度,依法依规对有关高管人员和责任人员进行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