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长春农博会首次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创建“云推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展厅模式。在线交易服务平台中,吉林北方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尤为引人注目,几天来,这种新模式的电子商务不断吸引参展商家前来学习,长春市民、省内外的农民朋友主动“触电”的节奏更是络绎不绝。 线上线下发展,供需两端发力。吉林北方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是基于传统电子商城模式下,创新形成的吉林省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通过“平台+基地”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依托优势资源产业,辐射省内和周边,聚集全国交易资源与资金,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稳增长、扩消费、强优势、补短板、降成本、提效益;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建立上下游企业,提升社会化协作水平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激发、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本届农博会中,该中心紧紧围绕“以农博园为龙头、农副产品交易为带动的现代农业创新和服务链条”,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交易服务、跨境电商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行业资讯服务、资金结算服务、质检服务、仓储物流服务、会展交流服务,以及大数据分析服务,以粮食、中药材以及其他农副产品为重点,形成集“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产品溯源+互联网+品牌化”的产业生态系统。 据介绍,吉林北方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已经创立“一平台十二中心”,涵盖产业、科技、贸易、物流、供应链等全方位的服务中心,有机整合农副产品上下游资源,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农副产品综合服务。中心采用现货挂牌交易、现货竞价交易、减价拍卖交易、分享式拍卖交易、网红带货、供应链融资等交易模式,全面构建以农副产品交易为带动的现代农业创新和服务链条,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
8月21日,佳兆业美好举办2020年中期线上业绩发布会。佳兆业美好主席兼总裁廖传强先生等一行管理层出席线上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并对资本市场及广大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发布会上,佳兆业美好主席廖传强先生表示,2020年上半年,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佳兆业美好作为一家力求走在行业前沿的企业,面对多变的经营格局,力求审时度势,开阔视野,坚持不懈,探索预见性策略,扎实长期发展运营基础。今年上半年,集团发挥全业态服务优势,透过疫情常态化高标准物业管理、智能化产品广泛的应用为核心,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拓展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及成渝经济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集团将维持稳健经营,有序推进第三方业务及股权合作,审慎走稳每一步,持续增强自身竞争力,创造更多价值。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佳兆业美好集团营业收入为7.41亿元,较2019年同期营业收益增幅约为32.7%。其中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为3.648亿元;交付前及顾问服务收益为2.439亿元;小区增值服务收益为5930万元;智能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为7300万元。毛利约为人民币2.51亿元,同比增长30.9%。净利润(不包括股份支付补偿)增长约4470万元至1.36亿元,同比增长48.8%。每股基本盈利为0.8469元。 扩大多元化业态布局 深化城市服务战略合作 组合业态物业服务和深度参与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升级作为佳兆业美好集团业务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在2020上半年,佳兆业美好在强化综合实力、提升服务水平和维持业主满意度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住宅和非住宅组合,进一步扩大多元业态布局的优势。截止2020年6月30日,佳兆业美好物业管理服务部分收入为3.648亿元,同比增长56.2%,管理面积达5923万平方米,合共323个在管项目,当中包括170个住宅小区及153项非住宅物业,物业种类多元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佳兆业美好牢牢把握住城市服务这一物管企业拓展规模增长的新蓝海,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树立标杆,通过战略升级与品牌打造,快速突破,加大城市服务布局。2020年5月,佳兆业美好携手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成立综合服务平台,签署整体战略合作并引入城市服务业务,在市政、楼宇、公园、学校、医院及产业园区多种服务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多点布局、蓄势赋能,进一步实现集团城市公共服务的转型和升级,从而进一步落地集团在环渤海经济圈城市服务战略;2020年6月,佳兆业美好收购了宁波朗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60%的股权订立协议,助力集团在杭州湾新区的战略扩张,为长三角地区的公共配套服务升级,立下新的支点。 多渠道智能应用 成为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先行者 集团透过创新思维、合作共赢,智能化产品广泛的应用为核心,有效运用资源创造品牌优势,成果渐丰。佳兆业美好旗下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圳市佳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科智能)已被逾200家房地产开发商纳入合格供货商库。 报告期内,佳科智能凭借长期在智能解决方案领域探索发展的优势,成功与世界百强企业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深圳市华为阪田A2项目弱电智能化工程。此次与华为的合作标志着佳科智能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未来业务承接能力奠定了良好的信誉口碑。此外,今年5月,佳科智能成功中标柳州文森特五星级国际酒店,项目总签约额约人民币690万元。此次项目合作的顺利达成是佳科智能在智能酒店领域的再次突破,也是市场及业主方对佳科智能在专业水平、管理理念等方面认可的又一佐证。 2020年上半年,佳科智能收入约为7300万元,同比增长41.6%,毛利率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佳科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佳兆业美好的收益来源更多元化,也为佳兆业美好未来为更多城市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奠定了良好的信誉基础,创造共享价值。
“泰康的核心战略是:构建长寿时代的中国样本,提供泰康方案。”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近日表示,具体而言,就是打造三大闭环,包括长寿闭环、健康闭环、财富闭环。 刘挺军坦言,其核心战略布局可以概括为:做大支付、布局服务、建设生态、科技驱动。消费者通过购买泰康养老保险,享受未来入住泰康长寿社区的权益;通过购买泰康的医疗保险、健康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未来享受泰康医疗体系、优质合作医疗资源的医疗健康服务;通过泰康资管的服务,将退休金与资产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泰康便帮客户实现了长寿、健康、财富三大闭环。 刘挺军进一步解释称,要实现这样一个综合体系,在支付方面,泰康需持续通过旗下泰康养老、泰康在线、泰康人寿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解决方案,不断地扩大支付体系。 刘挺军介绍称,在医疗体系布局上,泰康已经布局了五个大型医学中心,包括南京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泰康西南医学中心、泰康前海国际医院和泰康宁波国际医院。未来,泰康希望在北京布局一个大型医疗综合医疗机构。此外,泰康在口腔、脑科、神经外科等领域也有所布局。 刘挺军表示,泰康未来将加快科技驱动的布局,让医疗和养老成本越来越低。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人口柱状结构不断改变,不太可能再依靠太多年轻人提供照料和医疗服务,需要通过人工智能不断降低服务成本,让泰康养老社区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近日,国内知名的综合IT解决方案及云服务商伊登软件(1147.HK)发布中期业绩公告。作为新基建+云计算概念下的港股次新股,这份年报应该如何解读? 受疫情影响下滑,仍建议关注长期趋势 从财务状况来看,伊登软件整体业绩趋势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在新冠疫情及国际环境影响,公司2020年H1的整体营收出现同比下滑,较2019年H1下滑33.47%,各分部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营收节奏被新冠打乱,同期的毛利率仍保持上扬,相较于去年同期提升2.0pct至10.6pct,应是源自产品组合的结构优化。 伊登软件主要业务包括提供IT基础设施服务、IT实施及支持服务和云服务。拆解业务构成,IT基础设施服务的收入占比57%,是公司的支柱型业务。IT业务涉及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IT解决方案,需要评估客户现有的IT系统及环境、向客户收集拟定用途及技术要求的资料,然后开发及实施解决方案,并提供安装、调试、维护等服务。公司提供的大多数IT产品及服务可透过线上平台交付,以及大多数云服务可透过云平台在线提供,并不受疫情的影响。但是仍有少部分产品和服务需要去现场,因而疫情拖累公司业务开展的进度,伊登软件的销售和订单实施情况向后递延。 但IT需求并不会随疫情而消失,疫情短期影响难改长期趋势。过去数年,在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2013年至2018年中国IT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49万亿元增加至5.20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9%。随着5G落地带来新应用场景和技术革新,2013年至2023年中国IT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进一步提速。从中长期来看,伊登软件所在赛道驱动力充足。 伊登软件是国内知名的综合IT解决方案及云服务商。公司深度绑定包括Microsoft、IBM、Oracle、PTC、Adobe、Symantec、Citrix、华为等在内的国际头部IT厂商。以微软为例,伊登软件是其华南区第一大LSP。要与以上这些国际头部企业达成较高层次的合作,丰富的方案落地经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能力、良好的品牌形象、深厚的客户资源积累缺一不可。伊登软件在这几方面颇具优势,因此得以实现快速发展。2016年-2019年伊登软件的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26%,其中IT基础设施服务的年复合增长率26.4%。 云服务主动让利培育市场,达成与IBM、AWS、金山云合作 另外,细读半年报,伊登软件的云服务板块颇具亮点。 公司云服务的收入目前所占总营收比重不高,但增长劲头十足。2016年-2019年,公司的云服务业务从4858.3万元增至2.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2.5%,云服务已经成为了伊登软件的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云服务的快速增长带来业务结构持续改善。2016年,IT基础设施服务的收入占比达60.8%,云服务仅14.8%,到2019年,IT基础设施服务的占比已降至50.7%,而云服务占比则翻倍至31.4%。伊登软件对IT基础设施服务的依赖有所降低,业务升级趋势显着。 虽因疫情影响,伊登软件的云服务业务收入在2020年H1有所下滑,但这是短期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伊登软件疫情中业务的下降,并非都是因为公司被动地受到冲击,而是管理层主动选择让利的结果。从招股书可知,公司视疫情为云服务的新机会。在疫情期间,伊登软件无偿为企业异地协同办公提供伊登企业网盘产品,并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文档服务,促进远程复工复产。平台新注册客户和使用量较往年同期呈现几何倍数增长,部分客户已经实现付费转化。公司通过牺牲短期利益,来开拓市场培养忠实用户。 除此之外,云服务在上半年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一方面,公司通过应对COVID-19疫情实现经验积累,并迅速抓住商机,为客户定制了“疫情防控系统云平台”、“伊登新医疗服务系统”、“远程办公解决方案”、“远程医疗协作解决方案”等系列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促成了新的合作。伊登云文档完成了与华为的产品兼容性测试,正式通过华为云技术认证,标志着伊登云文档又一次获得了企业专家级的认可。2020年4月,公司还获得金山公司金牌经销商代理资质并签署金山公司办公软件产品经销商协议。据悉,公司还新与IBM和Amazon(AWS)达成云服务合作协议,或成为合作伙伴。 公司不仅与各云厂商积极进行产品销售与增值服务多维度合作,还同时依托云存储和云平台,针对行业客户需求,积极进行云平台应用和行业细分解决方案的自主研发,进行多元化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打造了较为完善的PaaS(平台即服务)及SaaS(软件即服务)云体系。目前,公司引入了微软Azure云平台、Office365云服务、阿里云服务、华为云、金山云等云服务,并无缝集成于伊登电子签章平台、伊登云存储平台、伊登大附件助手等的云产品和伊登工业云平台、伊登多云管理平台上。完善的体系侧面证明公司一直走在技术更新和行业发展的前沿。 新基建+云计算高景气多轮驱动,未来可期 近日,微软、亚马逊、谷歌、腾讯等云计算巨头陆续披露2020年半年报,云业务收入增速亮眼,验证了全球云计算产业的高景气。从短期来看,2020年下半年,受需求恢复+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企业线上云率提升和上云程度不断深化,云化转型需求加速提振;中长期来看,在政策和需求双重驱动下,传统企业上云大势所趋。2020年H1,尽管伊登软件受被动冲击和管理层主动让利的影响,但伊登软件的云计算仍处成长期,预计未来云计算板块的收入将持续高增长。 另外,新基建作为对冲疫情影响和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抓手,2020年以来被频繁提及。5G基建、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应用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将极大地促进IT产业的发展。新基建将带动IT产业快速发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面临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具体业务来看,除了上面所提及的,公司还收购了一个具有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ICP)许可证的公司,预计将开展增值电信运营相关业务。另外,公司新设立上海办事分处,华中地区的业务开拓进度预计进一步加快。 云服务+新基建双轮驱动业绩增长,叠加下半年业绩修复,伊登软件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值得关注。
8月1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二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专业性报告。 报告共分四章,内容涵盖市场与业务发展、政策与监管环境、普惠金融与社会责任、发展机遇与未来展望等方面。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6家,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数1.4亿人。 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为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触达或未能有效服务的中低收入长尾客群,风险成本相对较高。中银协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略高于信用卡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较2018年有小幅下降。 中银协表示,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加大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力度,积极化解风险,已有近半数的机构将资产划入不良贷款的标准从逾期90天调整至60天,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86.34%,风险得到充分释放。 服务于直接消费的场景金融是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初衷。报告显示,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加大力度拓展各类细分场景,目前已覆盖家电、家装、旅游、教育等各主流场景,有效拉动了内需。 报告表示,消费金融的需求主要来自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消费欲望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矛盾的年轻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一方面短期压制的消费欲望将逐步释放,另一方面年轻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更容易受疫情影响,消费金融需求可能在疫情之后出现短期快速增长。
“未来五年,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要服务5000万个家庭。”8月18日,京东健康推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京东家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为新产品定下这一目标。 此前,京东健康获得高瓴资本约8.3亿美元B轮投资,在胡润“全球最年轻独角兽”榜单上,该企业估值约55亿美元——以独角兽门槛10亿美元考量,一只超级独角兽已跃上互联网医疗赛道——环伺周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加紧布局。 对此,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及相关学者了解到,在疫情刺激及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广阔。未来,综合药品销售、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的全覆盖模式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京东加码大健康 “京东家医”的推出加快了京东健康的扩张速度。 在京东集团2020年第二季度及中期财报电话会上,京东零售CEO徐雷称疫情期间医药品类线上销售增长强劲,目前京东健康已成为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最大参与者。同时,据徐雷介绍,疫情期间京东健康线上问诊率增长超400%。 在原有线上药品销售的基础上,“京东家医”加强了京东健康医疗服务能力,京东健康逐渐向综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辛利军表示,“京东家医”通过连接线上线下的优质医疗资源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它不是简单的在线问诊服务,核心是实现医疗场景的按需选择和医疗资源的精准匹配。 谈及产品目标,辛利军表示,“未来5年,京东健康的家庭医生要服务5000万个家庭。” 事实上,京东健康有快速扩张的底气。去年5月,京东集团推出京东健康业务板块,获A轮融资超10亿美元。今年京东二季报披露,京东健康与高瓴资本达成B轮优先股融资协议,高瓴预计投资超8.3亿美元。 资金在手,京东健康大步拓展业务边界。今年6月,京东健康推出了中医会诊中心和耳鼻咽喉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包含这两家中心在内,目前京东健康APP已上线多个虚拟专科中心,覆盖心血管、精神心理、糖尿病、儿科、肿瘤等领域。 就在今日,市场再次传出京东健康最快于明年分拆赴港上市,计划募资10亿美元的消息,京东方面回应“不予置评”。 澳门科技大学经济学兼职讲师邓伟强向记者分析称,互联网巨头加码大健康领域是政策推动和疫情刺激双重使然。对于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可带来叠加效应,整合大健康及消费领域数据将形成新的内循环高地;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成熟降低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成本,拓展互联网医疗业务,也是提升消费者对自家产品黏合度的手段。 万亿元级市场在眼前 2018年之前,我国对互联网行业涉足医疗领域的态度较为审慎,主要以推动远程诊疗、分级诊疗建设为主。一位不愿具名的社区医院药剂师向记者表示,“家庭医生”如果不插上“互联网”标签其实不算新鲜概念。 据她介绍,早在2017年,其所在地级市已在所辖部分区县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今年疫情刺激下,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全面铺开。不过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居民主动获取服务意识尚待加强;另一方面,该工作实际上增加了基层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因此“大部分人都是找朋友签字完成任务。” 未普及之处就是商机所在。辛利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提供了兜底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企业参与进来。 京东及其他互联网巨头们踊跃进入的,是一片具有万亿元级市场规模的蓝海。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大健康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 此外,政策的不断推动,也在为互联网医疗企业创造利好。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我国逐渐放开了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准入。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在政策层面首肯互联网医疗发展;2019年8月,《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医疗在线支付奠定基础;进入2020年,7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对于这片广阔蓝海,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肖旭向记者表示,老百姓通过远程连接获得的实时服务、降低的时间成本都是实在的好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不过他也提到,当前互联网医疗普及度有限,业务推广当中涉及到传统医疗服务流程重组、资金调配等问题,需要较长时的调整和改革。互联网医疗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除了提高技术水平,还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更多创新。 巨头BAT打法各异 具体来看,以BAT为代表的各家互联网巨头在涉足医疗健康领域时打法各具特点。 目前,与京东健康业务模式较相似的是阿里健康。2014年,阿里巴巴通过借壳实现阿里健康港股上市,2016年阿里健康开始代管天猫医药零售业务,产品涵盖医药、保健食品、成人用品等。在线下,阿里还投资了华润万东万里云、漱玉平民大药房、爱康国宾等医疗服务及医药零售企业。 同京东骨子里的电商基因一样,据今年5月阿里健康披露的2020财年报告,医药零售依然是其最主要业务,营收占比高达97%,而药品溯源、互联网医疗等服务占比较小尚待突破。 百度方面,与阿里、京东优势的线上医药销售不同,依托搜索优势百度布局了健康医典、互联网医院、智能健康管理等业务。百度方面透露,今年以来,百度健康在线医生咨询日单量超去年同期2倍,合作医生数量增加87%。 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百度健康通过信息流等形式,提供预防信息、科普知识等服务。此外,2020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百度健康业务部总经理、百度健康医典总经理杨明璐公开表示百度将发挥AI技术与搜索场景优势为医药企业打造新销售渠道。 腾讯方面,直接涉足医疗健康领域相对较少,但围绕“连接一切”战略,2014年上线了“微信智慧医院”,提供智慧就医流程、打通医保缴费等服务。 以对外投资方式进军相关领域成为腾讯突出特点。2014年,腾讯以战略投资方式注资丁香园7000万美元;2017年,腾讯领投好大夫D轮融资,投资金额2亿美元;今年6月,腾讯又参与老百姓大药房定增,将6亿资金投向这家医药零售企业。 与医药电商模式不同,目前好大夫与丁香园旗下丁香医生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轻资产运营、专注导流业务代表。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虽然初始资源禀赋和切入点各不相同,但头部企业都在向药品+诊疗+健康管理的全覆盖模式发展。更全面的布局意味着更容易形成患者服务全流程闭环,进而衍生出更多变现机会。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与两家公司洽谈合约,拟利用其星链卫星拼车服务为他们发射完整的商业微型卫星网络。 当地时间8月4日,SpaceX与美国商业航天初创企业PredaSAR签署初步合同,帮助后者发射一颗微型卫星。两家公司仍在洽谈扩大合作范围,即SpaceX帮助发射PredaSAR首个完整的微型卫星网络,该网络囊括48颗卫星。 图:SpaceX星链卫星拼车服务将来可能会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发射完整的商业微型卫星网络 据悉,PredaSAR联合创始人马克·贝尔(Mark Bell)表示,其公司和SpaceX还没有敲定这些卫星是作为星链拼车服务的一部分发射,还是使用猎鹰9号火箭独立发射。 贝尔说,他希望SpaceX帮助发射剩余的卫星,并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达成协议。今年3月,PredaSAR为其卫星网络筹集了2500万美元资金,这些成像卫星可以军民两用。 SpaceX负责商业销售的副总裁汤姆·奥奇内罗(Tom Ochinero)对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自己“为PredaSAR选择SpaceX作为这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的发射服务提供商而感到自豪”。 与此同时,美国太空创业公司Swarm正在与德国发射服务商Exolaunch合作,希望12月份搭乘星链发射拼车服务将24颗SpaceBee卫星送入轨道。Swarm获得了FCC的批准,可以建立由150颗卫星构成的互联网服务基础设施,而Exolaunch将在太阳同步轨道上帮助处理卫星的发射、集成和部署等事宜。 12月份的发射任务将在猎鹰9号火箭二次有效载荷适配器端口上集成微型卫星和立方体卫星。Exolaunch商务总监珍妮·梅德韦杰夫(Jeanne Medvedeva)表示:“我们的团队在处理大型卫星网络方面经验丰富,现在准备利用发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部署能力,让SpaceBee搭乘SpaceX猎鹰9号火箭前往太空。” 8月18日,SpaceX公司成功发射了新的星链卫星拼车任务,猎鹰9号火箭搭载了58颗星链卫星和三颗其他公司卫星。 (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