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君实生物(688180.SH)收盘价再创新低。截至当日收盘,君实生物报收107元,股价跌幅6.44%,公司总市值932.27亿。此时距离君实生物上市首日最高股价已跌去51.5%。 7月15日,君实生物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天,君实生物以216元股价高开高走,盘中一度冲高至220.4元,较55.5元/股的发行价涨幅超过290%,市值接近2000亿元;而后股价大幅回落,当日报收151元。此后,君实生物股价连跌数日,股价跌至百元线附近。 截至发稿前,君实生物股价仍在持续下探,目前股价报105.46元。 成立8年三次上市,累亏超20亿 君实生物千亿市值背后是仅有7个亿的营收和连年同等规模的亏损,以及出色的资本运作手段。 公开资料显示,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尽管成立不到8年,君实生物已经先后三次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首家“新三板+H股+A股”公司。 2015年新三板大热之时,君实生物在当年8月挂牌新三板;而后抓住港交所开放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IPO契机,于2018年12月赴港二度上市。今年,君实生物再次登陆科创板。 连番闯关只为融资输血。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8年12月,君实生物共经历10轮大大小小的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48亿元。此次科创板上市,君实生物再次募得44.97亿元。 从自身造血能力来看,2019年以前,君实生物几乎无实质性收入,直至2019年2月,公司首个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正式上市销售,当年实现营收7.75亿。与此同时,君实生物2019年依然亏损7.47亿。 2013年至今,君实生物累计亏损超过20亿,且亏损幅度逐年增加。2017-2019年,公司分别净亏损3.17亿、7.23亿、7.47亿。 君实生物表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4.56亿至5.61亿,同比增长47.34%至81.28%;预计仍将亏损5.63亿至6.81亿,亏损面进一步扩大。 公司称,亏损扩大主要由于连年剧增的研发费用支出;而随着新药上市申请、新药市场推广等销售费用支出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公司的经营、财务压力。 2017-2019年,君实生物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75亿、5.38亿、9.46亿,年复合增长率达85.38%。君实生物曾在招股书中提及,未来三年研发管线主要药品的研发投入预计还将超过40亿。 而在销售费用方面,2019年,君实生物销售费用支出达3.2亿,销售费用率为41.29%。 核心产品市场受限,价格压力下盈利前景未明 截至目前,君实生物共有21项在研产品,其中包括19项创新药、2项生物类似药。除了已上市的“拓益”,公司还有一款UBP1211进入了新药上市申请环节。 除此外,君实生物的在研药物大多处于临床前或临床I期阶段,距离研发成功上市还遥遥无期。短期内,拓益仍将是君实生物的唯一收入来源。 拓益曾是国内首个国产PD-1抗体药物,信达生物“达伯舒”、恒瑞医药“艾瑞卡”的获批时间均晚于拓益。 然而,诞生至今,拓益的适应症只有用于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据悉,2019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人中,能够适用于该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仅有2400人,市场规模有限。 君实生物PD-1研发进程 竞争对手中,恒瑞医药的艾瑞卡于今年5月获批用于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在此之前,信达生物也提交了“达伯舒”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发病率最高的前五大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其中肺癌和肝癌死亡率居于前两位。 日前,君实生物披露,拓益针对治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鼻咽癌适应症,和治疗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得优先审评。 但相比肺癌和肝癌庞大的患者基数,君实生物的拓益短期内商业化效果有限。 君实生物另一款待上市产品UBP1211为修美乐生物类似药。 目前,国内修美乐生物类似药赛道已然十分拥挤。到其上市时,在生物类似药方面,君实生物将直接面临百奥泰、海正药业、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四家产品竞争,先上市产品必然具有先行优势。 另一方面,本因价格昂贵不占优势的原研药修美乐在2019年11月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乙类医保,价格也从7820(40mg)骤降为1290元。 在原研药和先上市生物类似药的双重夹击下,君实生物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推高君实生物市值的因素还包括其参与新冠抗体药物研发。今年3月,君实生物宣布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 中和抗体是一种可通过中和或抑制病原体(例如病毒)的生物学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的治疗性抗体。抗体疗法具备多种优势,能够同时用于治疗和预防,安全性上有所保障,且还可以通过工程化实现药物量产,从而保证临床大量应用。 今年5月,君实生物还与礼来制药达成2.55亿美元新冠病毒抗体授权合作。目前,中和抗体研发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
7月10日,“细胞免疫治疗第一股”永泰生物(06978.HK)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当日开盘价为13.4港元/股,截至记者中午发稿,永泰生物报15.22港元/股,涨幅达38.36%。据悉,在此次发行中,永泰生物以招股价11港元/股共发行1亿股,其中9000万股(90%)为国际配售,1000万股(10%)为公开发售,集资规模11亿元,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永泰生物董事长谭铮表示,永泰生物作为港股中第一只专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生物科技股,希望借助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的平台,把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核心产品和研发管线的研发工作,并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国际级人才,力争尽早走出国门,将研发管线和产品推向欧美国家。 当前,免疫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已愈发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且在今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免疫细胞治疗同样备受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项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临床试验也能提供更为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免疫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但能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也会助力早日实现对抗病毒、战胜疫情的目标。 此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而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70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近40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将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研发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产业集聚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尚不发达。期待能对生物医药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创新生物医药科研成果孵化、转化模式,以及海外人才、技术引进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扶植力度,通过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够推动我国在世界生物医药领域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谭铮称,永泰生物将以此次成功上市为发展契机,严格执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接受社会监督,强化经营管理,深化产研结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加速做大做强。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免疫治疗药物,造福人类健康。 据了解,永泰生物是专业从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研发经验,也是中国最早将个体化免疫细胞制剂按照药品注册研究并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的企业。与此同时,永泰生物亦是北京市4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单位中唯一的生物医药企业,其研发的EAL®(扩增活化的淋巴细胞)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准进入实体瘤治疗II期临床试验的免疫细胞产品,现已在协和、301等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的14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临床试验研究,该产品有望填补我国在实体瘤领域细胞治疗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业内人士称,作为细胞治疗行业的先行者,永泰生物在研发、生产、行业影响力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行业监管逐步清晰的背景下,预计公司将更好的发挥其竞争优势,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今日8只新股同时发售配售结果,新股暗盘将于今日下午4点15开始进行交易。其中,备受关注的“细胞治疗第一股”的永泰生物-B(6978.HK)发布公告,将发行1亿股,按照价格上限每股11港元进行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0.24亿港元,每手1000股,预计7月10日上市,市值55亿港元。 超额认购259.58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永泰生物-B(6978.HK)具有“细胞治疗第一股”的标的稀缺性属性,在认购期间获得大幅超额认购约259.58倍,一手中签率20%。 从过往数据来看,超额认购情况与上市后的走势,呈现高度相关性。根据阿斯达克数据统计显示,以超额认购作为筛选条件,超过超额认购超过100倍的公司共计96只,其中13家医药板块公司。 单独来看超额认购超过100倍的医药公司,最为火爆的沛嘉医疗-B(9996.HK)上市首日涨幅达到67.97%,累计表现也已经翻倍,达到127.54%。从13家的平均表现来看,上市首日均没有出现破发的情况,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到29.51%。 而被众多投资者追捧的热门医药股,并不是只是局限在上市就卖的一把梭哈。从13家超额认购超过100倍的医药股来看,除了一家公司出现累计表现破发的情况,其他都出现大幅上涨,其中不乏累计涨幅翻倍甚至累计涨幅达到240.14%。若按照算数平均值来计算,上市后的累计涨幅也达到105.44%,远超同期其他板块的投资收益率。 图表一:超额认购倍数超100倍医药股上市表现 数据来源:阿斯达克,整理 数据截止2020年7月9日 未来看点在哪里?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同样是超额认购超百倍的永泰生物,能否复刻之前的医药新股走势,上市首日以及后续有更好的表现?他未来是否有看点? 1. 医药领域高景气赛道 今年医药股牛市的基础在于板块具有相对吸引力。受到疫情影响的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相对于其他板块,医药板块未来前景具备相对确定性,因此医药板块相对于其他板块具有极强的相对吸引力。 而这份相对吸引力,不仅带来二级市场上的医药板块股价与估值双双上升,也带来IPO阶段的火热。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已经上市6家医药公司,平均上市首日涨跌幅已经达到45.64%。 伴随着疫情进入新常态化下,中长期景气度确定的细分领域仍在值得关注。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疗法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肿瘤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在2018年约为289亿人民币,2013年至2017年复合平均增速为16.2%。预计2018年至2022年将达到34.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增速快,潜力大的特征。 2. 政策红利与稀缺性并存 从政策态度上来看,目前国内细胞免疫治疗已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7年,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通过《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规定,允许市场紧缺药物在确证性临床试验前有条件批准上市。 永泰生物成为中国首家拿到CFDA临床试验IND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也是中国首家完成了完整临床前研究并完成申报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此次上市更是成为港交所18A之后的“细胞治疗第一股”。 从公司的研发产品管线来看,永泰生物共计拥有10项在研产品,包括EAL®产品,CAR-T细胞系列药物和TCR-T细胞系列药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用于治疗肝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EAL®进入临床II期试验。在研产品所覆盖的适应症,不仅有传统细胞治疗作用的血液瘤领域,还有其他同业难以攻克的以肝癌、胃癌等为代表的实体瘤领域。 其中,永泰生物核心产品EAL®是首个针对肝癌实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也是首个进入临床II/III期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领先细胞免疫治疗领域至少2-3年(根据CDE公开披露信息,第2第3名分别于18年8月及19年3月开展II期临床),研发进程快。预计2020年下半年完成全部患者入组,2021年上半年公司将会申请产品有条件批准上市。 3. 对标海外,静待开花结果 如果与海外已上市的公司相比,公司未来商业化后的估值或许更加直观明了。 目前,与永泰生物的EAL®的技术相类似的有日本与韩国,我们以对标韩国的上市公司Green Cross Cell为例进行探讨。2007年,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Green Cross Cell的Immuncell- LCTM产品,进行预防肝癌复发的临床III期试验随后获批上市。 从估值角度来看,韩国Immuncell- LCTM上市后每次注射5000美元,每个试剂包括16次注射,换言之,每位患者的试剂价格为8000美元。自Immuncell- LCTM获批上市后,公司股价也在随着公司业绩提升不断走高。仅2018年,公司净利润139.36亿韩元,同比增长1841.36%,PE(2019A)为47.4倍。截止2020年7月9日收盘,Green Cross Cell市值4977.7亿韩元(约29.06亿人民币)。 图表二:Green Cross Cell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WIND,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与中国的肝癌患者人数并非同等级别,我国患肝癌人数几乎是韩国的20倍左右。倘若永泰生物的EAL®获批上市,将在肝癌领域最起码5年以上难以出现同类的竞争对手,外加公司在研产品正在扩大适应症到肺癌、结直肠癌等领域,上市后的市场空间将远高于韩国。 小结 投资生物医药板块,背后的投资逻辑在于市场正在处于高速发展期。排除掉新冠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高度关注,内在的中国老龄化情形,使得传统防御的医药板块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行业。 面对众多医药新股如何抉择,应当选择好赛道外加更加具有商业化前景的公司。好的赛道就如出生好,成长性高也容易出牛股。而商业化的情况更像是将不确定性因素降至最低。对于“-B”类公司,每一次的研发进程更像是一次股价加速器。面对这种情况,投资者能做的就是选好公司,不轻易下车,静待花开。
复星·星未来学员、埃泽思生物创始人于广举博士的求学经历从复旦大学研究生开始就一直专注于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到后来创建埃泽思生物(Applied Cell)也始终围绕细胞培养产品进行生产供应,按于广举博士的原话“我做细胞算是‘一脉相承’的,从早期的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到成立公司进行细胞产品的产业化生产,都没有大的跨度。” 正是这样从科研到产业化的专注,让埃泽思生物在细胞产品制备领域具备了丰富的经验以及专业度。埃泽思生物全称上海埃泽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其创始团队曾创立埃德斯生物(iMedCell),并完成天使轮融资。因业务发展原因,团队重新组建了Applied Cell。 埃泽思生物创始人 于广举博士 从于广举博士团队前后两次对公司的英文命名可以看出,公司的定位始终围绕细胞(Cell)展开,埃泽思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临床级细胞培养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供应商,目前公司产品已经涵盖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中扩增,冻存以及分离等领域。 根据埃泽思生物官网披露的信息,目前该公司供应的细胞相关制品已经约有40款,公司对所有产品的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和生产控制,保证其产品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且产品均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多项产品取得一类医疗器械认证,CDE备案,美国FDA DMF备案,同时一项产品正在申请美国FDA 510K注册。 打造中国细胞产品本土品牌,“成本+技术”优势助力进口替代 于广举博士说道,“在整个生物医药行业早期,都是以进口品牌为主,特别是我所处在的细胞领域,进口品牌占比90%以上。我们埃泽思生物要做的就是切入进口替代的细胞市场,打造中国细胞产品的本土品牌。” 面对进口优势,埃泽思生物要如何切入市场实现进口替代呢?于广举博士解答了这个问题,“如果要做国产品牌,不可避免要考虑的便是‘成本优势’。”于广举博士透露,经过埃泽思生物研发生产的细胞制品成本大约能降低40%-60%。 作为原料供应商,埃泽思生物第二步就是帮助细胞治疗企业做合规性辅助企业申报。“因为我们整个生产产品完全按照合规性标准来做的,但是对进口品牌来说,由于国内没有建厂,以及后期审计等原因,联合申报有一定难度。”于广举博士解释道,这就是Applied Cell国内品牌的优势之一。 另一方面,埃泽思生物更加专注于技术上的研究,公司创始人于广举博士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关于细胞信号通路调控上的研究,2013年已经拥有大量数据去掌握细胞的调控策略,于广举博士直言,如果用户需要将细胞达到某种状态,或者调控细胞定向分化,埃泽思生物团队均可以实现的。 基于硬实力的基础,才让埃泽思生物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定制化的产品,于广举博士也提到自己合作的一家日本细胞治疗公司,该公司在做某类细胞药物的研发申报,但是从临床转化上,还没有一家可以满足他们相应需求的CRO企业,直到遇到了埃泽思生物,双方接洽之后,埃泽思生物将该公司目标产品提高到了原来的一倍(即成本下降一倍),并且可以助力双方在日本进行药物申报。 除了提供细胞治疗级的细胞分离、培养、冻存产品,埃泽思生物还为细胞治疗企业提供生产技术开发CRO服务、细胞治疗CDMO服务,致力为下游的细胞治疗企业提供从临床试验、合规性检查到生产优化等全流程赋能。 埃泽思生物的全流程服务 “帮助客户定制细胞培养,优化细胞培养工艺,这就是埃泽思生物的核心业务。”于广举博士列举道,“我们可以应用我们自己开发的培养体系把细胞诱导或维持在某个状态,从而达到针对不同适应症的最佳治疗效果。前期细胞培养的优化工艺关系到后续企业细胞药物的临床申报以及整个生产。” 而这其中的难度,除了产业化细胞培养产品不同于科研级别的低门槛要求,对细胞的特异性优化也是技术门槛之一。“我们帮客户优化细胞培养,不仅要保证产量上的提升,还会涉及细胞功能性上的一些定向提高。”于广举博士列举到,“以干细胞药物为例,我们不仅要对细胞的分泌功能进行调控,保证细胞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有时甚至还要从细胞分化的角度来助力细胞发挥作用。” 除了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埃泽思生物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提的地方:合规性层面,细胞治疗必定要走向药品申报这一阶段,而药品申报会对药物的所有原材料进行溯源管控,对于一般的研发企业来说,单独开发一套生产体系对其成本投入太大,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讲,选择埃泽思生物则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这些合规性问题,直接使用埃泽思生物的培养体系进行生产。 据悉,埃泽思生物已经合作的下游细胞治疗企业已超过200家,其中6家合作企业已经在和埃泽思生物进行一类细胞新药的联合申报。公司的细胞培养产品从通用细胞制剂、干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一直到各类细胞系均有提供,合作企业在购买这些产品后,一半以上的操作都可以客户独立完成,操作简单,并达到合规性。 2020年8月,埃泽思生物最新的生产基地将会落成,有望成为国内首家以原料药标准进行细胞治疗原料生产的供应企业。据悉,埃泽思生物也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融资,由偏向产业类的基金参与,相信不久后将迎来好消息。
7月1日晚,华领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在中国开展的全球首创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dorzagliatin(下称“多扎格列艾汀”)与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全球一线用药)联合用药III期注册临床研究(HMM0302)的24周核心研究取得正面结果。 联合用药效果显著 在整个52周治疗期内,所有受试者每天都服用1500mg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治疗,并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日两次75mg多扎格列艾汀或安慰剂口服治疗。24周双盲治疗期评估多扎格列艾汀的主要疗效终点,用以评价多扎格列艾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后28周为开放治疗期,所有患者均接受每日两次75mg多扎格列艾汀用药治疗,该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中。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入组的766名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二甲双胍(≥1500mg/天)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在此类受试者中,多扎格列艾汀能够快速起效,有效且持续降低HbA1c水平,24周时HbA1c较基线降低1.02%(最小二乘法平均值),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0.36%(最小二乘法平均值)(p值
近期的港股市场,打新潮正在来袭。仅6月30日当日,就已经有21家新股处于招股阶段。在药企、内房、物管、AI等新股纷至沓来上市之际,打新客应当Pick 谁? 其中,拥有“细胞治疗第一股”的永泰生物-B(6978.HK)已于昨日开始招股,截止发稿日公司已获得超额认购55倍以上,排在同期招股中第二的水平。公司招股区间为10.5港元至11港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为11110.85港元,预计7月10日挂牌交易。在今年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有33.62%之际,这家“-B”的公司资质如何? 医药新股引爆市场,康基上市首日上涨9 8 % 今年的行情,用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药不能停”。全球医药板块领跑赢大盘,尤其以中国医药板块涨幅最为明显。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6月29日收盘,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今年涨幅已经达到40.93%,远超于沪深300指数涨幅。 “药不能停”的赚钱效应,也在港股的打新潮中显现。今年以来已经上市的医药公司共计6家,平均上市首日涨跌幅已经达到45.64%。其中,已经于29日上市的康基医疗上市开盘大涨98.85%,总市值达到246亿港元,一手净赚6860港元;海吉亚开盘大涨40.54%,总市值达到156亿港元,一手净赚1500港元。 图表一:今年以来医药新股上市首日表现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的表现也颇具亮点。自港交所在2018年设立18A章程,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以来,截止目前,已经拥有18家公司先后上市,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4.85%。其中今年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类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更是达到了33.62%。 图表二:港股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首日涨跌幅情况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 永泰生物-B:细胞免疫治疗第一股 面对史上最强医药新股潮,拥有“细胞免疫治疗第一股”的永泰生物-B如何? 1. 赛道领域广,政策支持 中国是全世界肝癌患者最多的国家,死亡率高达88%。2018年,世界肝癌患者新增人数约89,1314人,中国肝癌患者新增人数达400,200人,新增病例占全球总数44.9%。2018年,中国约有350,800例患者死亡,死亡人数占全球的47.6%,死亡率高达88%。 然而,目前市面仅存2种药物,肝癌药物极其稀缺,治疗效果差。最常推荐的药物(如索拉非尼和 乐伐替尼),临床适应症为晚期肝癌,从临床数据上来看,普遍存在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等明显弊端。 图表三:目前肝癌有效药物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格隆汇整理 从政策态度上来看,目前国内细胞免疫治疗已获得国家大力支持。2017年,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通过《临床急需药品有条件批准上市》规定,允许市场紧缺药物在确证性临床试验前有条件批准上市。 永泰生物成为中国首家拿到CFDA临床试验IND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也是中国首家完成了完整临床前研究并完成申报的细胞免疫治疗企业。 2. 产品管线丰富,具有稀缺性 从公司的研发产品管线来看,永泰生物共计拥有10项在研产品,包括EAL®产品,CAR-T细胞系列药物和TCR-T细胞系列药物。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用于治疗肝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EAL®进入临床II期试验。在研产品所覆盖的适应症,不仅有传统细胞治疗作用的血液瘤领域,还有其他同业难以攻克的以肝癌、胃癌等为代表的实体瘤领域。 图表四:已在临床上应用及商业化的EAL®在主要的不同肿瘤适应症中的病例及回输数目明细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永泰生物核心产品EAL®是首个针对肝癌实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也是首个进入临床II/III期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领先细胞免疫治疗领域至少2-3年(根据CDE公开披露信息,第2第3名分别于18年8月及19年3月开展II期临床),研发进程快。 换言之,从研发进程上来看,永泰生物领先于其他同业,并且在具备有条件上市资格的情况下,已经领先行业至少3年的研发周期。受政策专项支持下,EAL®的临床II/III期试验同步进行,预计2020年下半年完成全部患者入组,2021年上半年公司将会申请产品有条件批准上市。 图表五: 中国已提交NDA或正处于临床试验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格隆汇整理 除了EAL®外,公司的CAR-T-19预计2020年内开始临床试验,aT19作为公司另一核心产品在辅助CAR-T治疗上也有创新性的进步采用适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途径, 可以在体内有效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的长期存活, 从而较大程地降低小鼠肿瘤复发率。 具体而言,永泰的NY-ESO-1TCR-T、CAR-T-19-DNA及aT19在研产品已经完成药效学研究,目标於2020年底前进入临床试验。 3. 强大基石投资者下注,未来可期 永泰生物此次上市基石投资者阵容强大,将为公司IPO以及未来商业化提供助益。其中,基石投资者包含: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天士力、中国联塑和季洪昌,分别认购2000万美元、1000万美元、5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 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为公司的现有股东及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者,目前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76%。天士力(600535.SH)主要从事中药及化学药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分销,为在现代中药发展方面的领先企业之一。季洪昌为保健专家及专业投资者。在医院、医药及保健行业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拥有超过三家从事医疗科技、医药及保健信息与咨询业务的中国公司。 小结 港股打新潮来袭,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之下甄选优质的标的?热门领域例如今年火爆的医药板块,容易受到资本界的关注。而面对6股齐发的医药新股接踵而至,“-B”类公司以其拥有独特的研发能力,也正在成为投资界的“香饽饽”。 对于永泰生物而言,所处的赛道优质并且标的稀缺。按照公司的进度来看,公司明年就将开始提交上市申请,商业化进程也在同步进行,相比起有些“-B”类公司产品获批遥遥无期,投资等待时间相对较短。 从长期来看,在人口老龄化时代之下,细胞疗法作为新一代生物治疗手段,在近5年已经得到飞速发展,未来伴随着政策扶持之下获批上市速度加快。参考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研发获批上市后的飞天涨幅,永泰生物手握重磅产品,未来值得期待与关注。
今年来,港股市场生物医药B类股表现喜人,从年内涨幅高达200%的康希诺生物到上市仅满月就已经翻倍的医疗器械制造商沛嘉医疗,一众不赚钱的生物医药B类股得到了资金的热捧。分析原因来看,除了疫情影响带动医药板块走强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这些生物医药B类股也在密集发布利好性质公告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近日华领医药(02552.HK)的一纸公告也让市场表现提振,而伴随资金埋伏预期,加之此前公布了dorzagliatin(HMS5552)与恩格列净组合研究成果,以及被纳入MSCI香港微型股指数等利好消息带动,短短两个月内公司股价也已经大涨了133%。而回顾公司自2018年9月上市后的表现,可谓唏嘘。股价除了上市前半个月有所拉涨,从招股价8.28港元涨到了8.99港元高点后,便开始一路下挫,一度跌到了今年3月中旬的2.47港元。而自低点盘整近两个月后,五月中旬开始扶摇直上一下子就到了现在的7.01港元。相信很多人也会要问,华领医药缘何会有如此亮眼表现?市场估值反转背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 答案其实并不难寻见,近日华领医药公告宣布完成的dorzagliatin的III期单药试验SEED (HMM0301)便是这次股价修复的重要催化剂。这项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华领医药过去长时间投入的最终成败。这一试验结果的成功出炉,为华领医药所长期研究和开发的dorzagliatin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严格论证,同时也意味着该款产品也将很快迈向商业化,资本市场快速响应这一预期,带来了股价迅速上涨。 而在试验结果出炉后,包括高盛、里昂等外资大行也相继发表了相关研究报告。 高盛在6月19日发布的研报中称,华领医药于6月18日宣布了dorzagliatin单药治疗III期注册临床研究的52周核心资料,分析结果表明,dorzagliatin具有长期稳定疗效和安全性。 高盛认为,dorzagliatin于52周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果好于其所列举的绝大多数药物。高盛表示这些利好数据将有助于华领医药在今年下半年或2021年初提交新药申请,而第三季度dorzagliatin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III期注册临床研究(HMM0302)的24周核心数据结果也有望成为公司的关键催化剂。 对此,高盛还综合各项因素给出华领医药9.6港元的目标价,较当前7.01港元仍有37%的升幅。 而再关注到里昂证券的研报,其6月19日发布报告表示,dorzagliatin的III期单药试验SEED 的成功是华领医药新药走向监管审批的又一大进步。其指出,52周试验里dorzagliatin持续表现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在28周开放疗法期间,原先的安慰剂组开始服用dorzagliatin药物后,血糖在继续降低之外还观察到β细胞改善,鉴于2型糖尿病具有退行性渐近性特征,β细胞功能的改善对dorzagliatin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在股票评级方面,相较于高盛9.6港元的目标价,里昂基于现金流估值给予华领医药10.34的目标价,并维持此前公司dorzagliatin将在2022年产生收入的判断。 里昂之所以关注β细胞功能改善,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渐进性减退是推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目前现有药物治疗后虽然能够降糖,但却大多无法阻止负责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的恶化,由此也导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期往往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度日。此次试验展现出dorzagliatin有望从根本上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激酶(GK)功能损伤导致的未能正确感知血糖变化、胰岛素抵抗增加、β细胞功能恶化等问题。从这一点而言,dorzagliatin将有望给糖尿病治疗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案,结合华领医药于药物研发之中同时关注降糖和改善胰岛功能两个维度,或能推动糖尿病医疗产业格局的革新。 实际上,虽然还处在未盈利阶段华领医药能够得到市场较多的关注,其背后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其扎根的糖尿病赛道的市场机会。与此同时,华领医药持续推进其dorzagliatin+战略,谋求建设创新、共享、共赢的血糖稳态科学平台,除dorzagliatin单药治疗展现出显著效果之外,以dorzagliatin作为糖尿病治疗基石药物联合现有治疗手段控制糖尿病发展和抑制或延迟并发症发生同样也有着巨大潜力。 总体来看,华领医药此次dorzagliatin单药治疗III期注册临床试验SEED成功完成,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市场对公司研发进展的担忧。随着此次核心试验成果的出炉, dorzagliatin展现出了作为全球糖尿病首创新药在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所具备的诸多优势,为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正面刺激。而早在之前,华领医药曾表示,在dorzagliatin单药治疗和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项试验均取得52周的III期正面结果后,公司计划向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NMPA)提交一份关于dorzagliatin作为在中国一类用药的新药申请(NDA)。未来伴随产品面向市场,其业绩也将有望加速释放,其估值仍存在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