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年终奖设计好去处 互联网平台频发大礼包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彭妍 春节将至,很多人刚刚到手的年终奖还没捂热,就已让“眼红”的互联网平台热血沸腾,很多平台摩拳擦掌,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促销优惠活动,吸引大家来投资。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登陆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发现,多个理财平台开始蹭节日流量,除了发放压岁包、红包、满减券,以及推出高收益理财外,部分平台还根据年终奖金额的多寡,为投资者提供不同的理财方案,让投资者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时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 瞄准年终奖 互联网平台频发大礼包 某互联网理财平台推出的“年货节”,针对新老客户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活动。其中,新用户首投指定的储蓄存款产品可领“压岁包”,同时还可享受高利率。以某款产品为例,该产品利率最高可达4.96%,按月派息。此外,该平台还推出几款明星产品,不仅利率高,还可领取688元的定期精选满减优惠券的券包。 部分互联网理财平台还提供了一些配套优惠。例如,某互联网理财平台的一家民营银行推出一款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4.2625%,每月派息。同时,该产品还可快速转让,在转让平台上无论是买方还是受让方均可获得奖励,最高奖励140元。另一家互联网理财平台则推出“增仓奖励”活动,投资者只要购买爆款推荐产品或精选产品,成功申购后总资产有增仓,就可获得不同额度的现金奖励,最高奖励为1388元。 还有互联网理财平台推出了“买保险砸金蛋”送现金红包、送Redmik30,甚至免费送保障金的活动。有的理财平台则推出了“买定投基金最高瓜分18888元红包”活动。 最受投资者关注的还是互联网理财平台上销售的理财产品。《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今年推出了多款爆款产品,包括基金、保险、储蓄存款、券商理财产品等。一些热门产品上线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打上“售罄”标签。 其中,在某互联网理财平台上,《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一家民营银行的产品收益颇为“吸睛”,推出的两款储蓄存款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均在5%以上。 另一家互联网理财平台也推出了高收益券商理财产品,其中一款28天新客专享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08%,产品类型为本金保障型。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该产品的额度显示仅剩余36%。 避免“资金站岗” 理财收益可“春节不打烊” 春节前后,如何打理好年终奖又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部分互联网理财平台专门分享了关于年终奖的理财策略。 某互联网理财平台推出“年终奖去哪里,超级加薪周”活动,分别针对小额年终奖和大额年终奖提供不同的理财策略。例如,在“小额年终奖(5万元以下)如何更开薪”板块,列举了一个典型的投资案例:王某某,年终奖1万元,态度是拒绝佛系,向钱奔跑,预留好过年期间的花费,剩余部分都用于理财。针对此案例,该理财平台给出的投资建议是:灵活存款、定投基金、小金库,并将推荐的产品直接推送在下方,在产品页面点击后就可直接购买。 金融机构在春节前夕发售的各类理财产品大部分是在节后起息,容易造成“资金站岗”的问题。但《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部分互联网理财产品是在购买当日起息,可让投资者的资金收益做到“春节不打烊”。 例如,某互联网理财平台为投资者奉上了一个春节假期理财攻略。据了解,该平台推出的多款储蓄存款产品均是“当日购买、当日起息”,还推出了一些指定的货币基金产品,只要在1月22日之前购买,均可享受春节假期的收益。在此攻略中,平台还将部分产品收益的领取时间和资金到账时间一一列明。 【作者:彭妍】 (编辑:文静)
记者从建设银行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减费让利力度等有关要求,建设银行发挥理财平台综合服务作用,在全国正式启动“理财季”,自10月12日起“理财季”系列主题活动陆续登场,为居民量身打造推出涵盖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在内的60余款重点产品,通过减费让利,开设趣味任务、大咖直播等优质活动。 据悉,建设银行依托自身数字化经营优势,以“理财季”为切入点,加大减费让利力度,降低居民资产配置成本,从10月12日起至12月底陆续推出“理财季”专享服务,面向包括“年轻学子”、“职场青年”、“新锐中产”、“家庭掌柜”和“小城精英”等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社会背景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建设银行一方面在活动期间推出更高安全边际、更专业、更智能的金融产品与配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理财季主会场”线上互动专区,吸引金融消费者参与线上互动,树立正确的财商意识。 在基金产品方面,“理财季”为不同客群针对性匹配产品服务,重点推出精选长期绩优权益类产品,精选长期业绩稳定的“固收+”产品,以及养老公募基金产品。“理财季”推出四大专属活动,比如精选长期绩优权益类产品,开展定投费率1折优惠活动;精选长期业绩稳定的“固收+”产品,开展申购费率1折优惠活动。 在理财产品方面,建设银行精选多款“拳头产品”,除传统优势自营理财产品“恒赢”、“开鑫享”、“惠享”系列以外,还联合建信理财子公司,推出参与科创板和创业板打新的“创鑫”、追求稳健回报的“睿福”FOF等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策略明星产品“龙宝”也将在“理财季”上线推出快赎功能。 此外,建设银行在“理财季”还将联合建信人寿、建信财险子公司,以及多家龙头保险机构,共同推出十余款重点保险产品,并将推出保险知识线上公益讲座。
近期,玖富旗下悟空理财出现大面积回款逾期,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且在互联网投诉平台收到不少消费者投诉。“8月底到期的钱,现在(10月14日)一直显示回款中,向客服反映也没有解决办法,只是一直让人等待。”一位悟空理财投资者表示。 出现“风波”的网贷平台不止悟空理财一家。日前,凤凰金融突然下架理财产品、中止向出借人兑付本息,引发出借人恐慌;由于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等问题,爱钱进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前,团贷网、人人聚财等平台也出现了集中的兑付困境。近年来,随着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的重视,P2P行业加速出清,“倒下”的不乏曾经红极一时的头部平台。 回款逾期兑付难 近段时间以来,悟空理财出现大面积回款逾期。不少投资“封闭期结束”的投资者,纷纷遭遇回款“无限期”等待的窘境。 “难友们,醒醒吧!悟空理财已经逾期两个月没回款了,要清醒认识这件事,别再等着了。”一位悟空理财投资者在微博上这样写道,该投资者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压实平台和股东责任,请相关大股东高管承担连带责任,玖富必须兜底,为34万个家庭负责”。 “我们只有一个诉求:合法合规运营的到期本息全回,没到期的本金要有银行利息。”也有投资者写道。截至10月14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微博上的“悟空理财回款”超话阅读量已经超过1300万,相关帖子数量已经超过2000条。 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玖富、悟空理财为关键字的投诉也出现陡增。截至发稿时,悟空理财收到的投诉量已经超过5000条。 一位出借人在此平台表示,去年年底至今年年中,共出借5笔月账户业务,金额近5万元,9月分两次申请债转,至今还未全部回款到账。“致电玖富悟空理财的客服人员,竟然答复月账户无系统显示。” 行业风波不断 悟空理财背靠的玖富,前段时间还因为23亿元服务费等问题与昔日合作伙伴人保财险反目,打起了官司。据悉,此前人保财险与玖富合作主要集中在网贷业务的信用保证保险方面。由于网贷平台暴雷频发,人保财险大幅收缩了信保业务的规模。 “我在2019年购买悟空理财的时候,清楚看到悟空理财宣传有保险、履约险、风险控制等字样,悟空理财标榜自己安全、有保险。8月暴雷以后,从监管机构得知玖富在2019年就结束了保险。玖富明知自己无保险的情况下,依然标榜自己仍有保险并且不发公告也不通知用户,让投资人以为自己仍然有保险才去购买玖富及旗下产品。”某投资者表示。 事实上,悟空理财出现回款逾期等问题并非个例。在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多家网贷平台都出现了不小的风波。 9月上旬,凤凰金融突然下架理财产品、中止向出借人兑付本息,一度引发出借人恐慌。据报道,该平台集中回款逾期事件涉及超7万出借人,100亿元资金量。虽然平台时隔数日后发公告澄清,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借款用户回款逾期,导致平台部分产品出现回款不及时情况,依然引发很多投资者的不满和维权。 9月底,网贷平台爱钱进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北京市东城区公安分局立案侦查。“钱到期了取不出来”也是投资者普遍反映的问题。 亟待转型 近年来P2P暴雷屡见不鲜,经过行业大洗牌,九成以上的相关平台都被淘汰,P2P行业逐渐走向“穷途末路”。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以来,监管力度明显加大,监管层互联网金融行业执行“三降”政策,压降出借人人数、业务规模、借款人人数,到期后余额不得新增。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和速度成为监管方向。截至目前,已有约20个省市宣布全面取缔P2P网贷机构。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全国实际在运营的网贷机构数目15家,比2019年初下降99%,借贷余额下降84%,出借人下降88%,借款人下降73%。网贷机构数量、借贷规模、参与人数连续26个月下降。 有分析人士称,P2P行业的优质借款人愈加稀缺,还款能力差的借款人却持续沉淀,即使部分平台暂时还未暴雷,其整体呆坏账比例已在快速上升中。 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在研报中表示,P2P行业迅速恶化的资产质量反映了其行业本质:瞄准长尾人群,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受疫情冲击和信贷周期的下降趋势,P2P行业的贷款风险暴露的滞后性会令其后的情况更糟糕。 存量机构如何转型,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人士认为,小贷、消费金融和助贷将成为P2P平台主要的转型方向。有金融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P2P转型过程中要甩掉历史包袱,选定方向并通过外部融资等方式为自身造血,缓解生存压力。(记者 薛瑾 实习记者 王方圆)
“理智养老节”是腾讯理财通“全民智富计划”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的第二站,旨在普及养老投资知识,呼唤理性长期投资。在此期间,华夏基金将与腾讯理财通的“一起投”专业投资顾问服务平台展开合作,正式推出“一起投华夏养老组合”。 “一起投”以始终与用户利益一致为核心价值,依靠专业投研团队组成的“智囊团”,基于用户的投资目标,推荐合适的投资策略。当市场行情发生波动时,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跟随专家建议一键调仓,简单又省心。 随着当前老龄化问题加重,构建个人投资养老的“第三支柱”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一起投”即将单独上线“养老理财”板块专区,配合丰富的投教内容,重磅推出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一起投华夏养老组合”。 该组合针对不同年龄段用户的特点,创新设计了“华夏90后浪”、“华夏80当道”、“华夏70正好”三种投资策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养老投资基金方案。组合将综合衡量其年龄水平和目标退休日期,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情况,遵循飞机的“下滑曲线”自动调仓,逐步降低股票资产配置比例,无需投资者进行任何操作。 作为领先的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华夏基金拥有超22年投资管理经验,已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等领域开展业务,成为境内养老金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基金公司之一。2019年,全资子公司华夏财富荣获首批基金投顾业务牌照,并推出业内首个场景化基金投顾,通过投顾与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实现业务协同发展。基于行业领先的综合实力和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腾讯理财通选择华夏基金全资子公司上海华夏财富作为本次“养老理财”策略的建议提供方。 养老投资既要趁早又要求好,敬请关注在“一起投”上线的“养老理财”版块专区,华夏基金陪您用科学、长期的方式一起变老,慢慢变好!(CIS)
9月份以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投资兴起,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推出ESG理财产品。 9月30日,苏农银行“锦鲤鱼绿水青山ESG主题”理财产品开始募集;9月25日,光大理财“阳光红ESG行业精选”正式发售,这是光大理财成立以来推出的第三只权益产品;9月22日,农银理财“农银同心ESG主题”理财产品开启募集第一期,而此前,该公司已推出了7款“农银安心”系列的ESG理财产品;9月16日,兴银理财推出其首只ESG理财产品“兴银ESG美丽中国”,该产品面向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发售。 9月28日,华夏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华夏理财正式开业,与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同的是,华夏理财单独设置了科技板块和ESG板块,表示要做大做强ESG品牌。 ESG被视为社会责任投资理念,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简称,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代表了一种长期潜力投资策略。 ESG投资策略已在欧美资产管理市场应用了几十年,近几年开始在国内资管行业中兴起,公募基金最早引入这一投资策略。自2019年4月华夏银行发售第一款ESG主题理财产品开始,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发力ESG投资,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相继开发ESG主题的理财产品。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5家理财子公司和华夏银行、苏农银行2家银行,共计发售29款ESG主题的理财产品。 从投资性质看,除了光大理财的“阳光红ESG行业精选”为权益类产品外,其余ESG主题的理财产品多为固收类和混合类。目前银行系ESG主题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4%上下。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伟认为,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控制产品风险特别是底层投资标的风险尤为重要;同时,银行理财帮助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理念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将ESG投资理念嫁接进银行的投资研究中,既可以通过精选、优选资产投资标的有效控制产品的风险,也可以使得理财产品的投资绩效提升。 “每次危机都会诞生一些新商业模式和发展领域。”中投公司总经理居伟民日前在出席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时评价,疫情考验了企业在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总体来看,高ESG评分的企业风控能力更强,展现出了更强的抗周期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享受了比较高的估值议价。 居伟民表示,ESG投资受到社会大量关注,中投也推出了自己的ESG投资政策。 不过,当前国内资管行业在发展ESG投资方面依然面临不少障碍,主要体现为国内市场的ESG评级体系以及机构ESG信息披露不完备、实践应用程度低等问题。 当前,已有银行和相关机构开始逐渐搭建ESG服务体系,推动市场ESG投资产品开发。例如,华夏银行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ESG系列股票指数(中证ESG120策略指数、中证华夏银行ESG指数)今年上半年上线;9月下旬,中央财经大学开发的“中证中财-苏农长三角ESG债券指数”上线,并发布了“中国公募基金ESG评级”;10月21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也将正式发布沪深300ESG债券指数和沪深300ESG信用债指数,进一步丰富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
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接连发生产品提前终止的现象。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2019年以来,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 一位热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小王目前对中证君抱怨,“我几年前买的理财产品今年被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了,这个产品比现在的理财收益率高太多,真是越想越气。” 据中证君了解,小王的情况不是个例。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接连发生产品提前终止的现象。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2019年以来,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新规要求,银行目前加速缩减存量理财产品规模,因此可能发生理财产品提前“强退”,但预计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1432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日前,有投资者称收到一款名为“(2018-14期)安享长盈”**财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1158天的理财产品被提前终止的短信通知,该产品隶属某国有大行。 来源:网络 此外,中证君注意到,上述国有大行另一只理财产品也被提前终止。该行公告称,(2018-15期)“安享长盈”**财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1158天的产品到期日由2021年7月5日变更为2020年7月29日,产品期限由1158天变更为817天。客户本金及收益将于2020年7月31日到账。此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5%。 来源:银行官网 中证君在“安享长盈”系列旗下产品说明书上发现,该系列产品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发售,风险等级为PR3级,预期收益率大多在5.5%~6.1%之间,远高于同期发行的普通理财产品。 除“安享长盈”系列理财产品外,中证君发现还有别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今年5月,华北地区一农商行也发布公告称,根据资管新规及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要求,该行于2020年5月20日提前终止金色时光天添鑫悦享理财产品。 来源:银行官网 还有消息称,部分亿联银行的储户今年8月收到银行调研通知,称正在对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产品进行调研,拟在年底前对此类产品进行清退。相关产品此前的年化收益率高达5%以上。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有1348只于理财新规发布之后终止。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部分存量理财,涉及622只产品,2020年以来,已有645只。 两大原因导致强退 银行理财产品为何出现“强退”现象?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一方面是受资管新规要求压降违规存量理财。在监管要求下,银行理财整改步入正轨,速度不断加快,提前清退一批不合规产品,也成为了推进理财产品转型进展不得不进行的一步。另一方面,站在经营的角度,压降不合规产品有助于避免成本收益倒挂对利润冲击。 “由于新规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并对非标资产的投资进行了约束,一些在早期发行且原存续期较长的旧产品,无法在过渡期结束时自动到期,届时将不符合监管要求,因此银行只能在适当的时间主动停止这类产品的运作。另外,被主动停止的部分产品,曾给予了投资者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或采取靠档计息的方式,这不仅违背了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还给银行负债端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在5%以上且期限较长,而当前市场环境中利率不断走低,无疑让银行方负担了较重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普益标准研究员郭全毓具体分析道。 不过,某银行业人士对中证君分析,强退应该不是普遍情况,由于资管新规的要求以及高收益的老产品陆续到期,“老”理财产品下架会越来越常见。 明明团队表示,首先,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一年,稳定了金融机构的预期;其次,以往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中短期的,银行可以等待其自行到期;最后,大量的提前赎回,会给银行在短期内带来较为沉重的本息偿还负担,不利于银行现金流的稳定。 合法不合情 理财产品合同是投资者和银行共同签署的,如今,银行单方面终止,这合理吗? 多款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一旦签署,银行有权单方面解约。上述安享长盈系列某产品说明书中称,为保护客户利益,该行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提前终止本产品。 比如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某理财产品说明书称,在单一投资期内,银行和投资人均无提前终止权;但银行有权根据市场情况,停止产品开放,并在存量份额单一滚动周期到期后终止本产品。 来源:光大银行阳光理财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月月盈”产品1 说明书 建行某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书中显示,产品存续期内,中国建设银行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 来源:中国建设银行“乾元-私享”(60天)周期型开放式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书 不过,郭全毓认为,虽然根据理财产品合同,银行方面有权单方解约,但对涉及的客户应当做好解释工作,充分说明相关规定,否则会导致客户的不满情绪,间接影响银行声誉。除了发布相关公告外,理财经理应与相关客户充分沟通,协助客户选购替代产品以承接突然到期的资金,从而降低客户流失的可能性。 明明团队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将资金赎回再去买新产品,考虑到当前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远低于之前的收益率,将可能导致预期收益落空,甚至会造成损失。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日前举办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上表示,目前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而当前,银保监会正在制定银行理财的销售管理规定。 开启独立运作一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卖好”自家产品成为市场关注重点。记者从市场了解到,实际上,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借助数字化运营,其产品已精准嵌入母行零售金融场景,并在加速拓展他行渠道、自主打造理财节等方面努力探索。 精准营销:嵌入母行零售场景 事实上,现在用户能在银行App界面上买到的每一款代销理财子公司产品,背后都需要这家银行的个人部、网金部、资管部和子公司的密切联动,对产品进行数字化运营。 具体看,理财子公司是如何嵌入母行零售场景的? 首先,这类运营要以两处重构为前提:一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起购点被调低至1元;二是首次购买的风险测评由临柜迁徙至线上。这两处重构,赋予了银行理财产品“普惠”、 “线上”的特点,奠定了相关产品批量拓新的基本条件。 而“数字化运营”更深度的体现,是精准营销。目前多家银行都在充分利用多维度客户商机信息等数据,通过模型和标签,向差异化客群推送相关产品,提升存量客户的活跃度。 以建信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龙宝”为例,它正被搭载在建行“智富盈”自动理财服务里,有效触达增量客群。 据悉,“智富盈”自动理财是建行专为有商业住房贷款(不含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卡两类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该服务具有“自动理财+智能还贷”的功能。客户签约后,资金自动申购银行理财产品,日常处于理财状态;需要还款时,根据个贷系统的信息自动赎回理财并还款。即,这两类客户的闲置资金,均自动申购“龙宝”而产生收益。 记者从该行获悉,“智富盈”每新增万户签约,能为该行实现数十亿元的零售AUM提升。经此,建信理财相关理财产品的产品规模、签约客户数、交易量等制表大幅增长,而建行自身手机银行客户活跃度和零售AUM亦有所提升。 加快他行布放,自主打造理财节 理财子公司在加强母行代销渠道布放的同时,也积极扩展行外代销渠道。一批成立以来收益表现良好、运作稳定的理财产品(以现金管理和固收类产品为主),正被财富管理意识领先的银行首先纳入自身货架。 打开招商银行App理财频道,建信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建信宝”、交银理财的稳享现金添利产品赫然在列。据记者了解,“建信宝”是在本月25日刚刚登陆招行渠道的建信理财产品,首期将募集百亿规模。而就在其之前,建信理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嘉鑫”系列,共计有7只产品也在招行APP渠道发起募集,触达其1.29亿APP用户,从募集到成立用时均只有短短几天。 招行财富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招行秉承“客户体验优先”,并不局限于为自家产品导流,而是坚持放眼在全市场择优,哪怕代销的竞品对自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构成客户分流。 此外,记者了解到: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也在灰度测试代销理财子产品,兴银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兴银添利宝”已经进入其产品列表。 除了加大在他行渠道布放,理财子公司也开始承接母行传统,打造具有自身标志性的理财销售节。 近几年来,每逢“8.18”、“6.18”、“8.28”、“10.8”等寓意“发财”的时点,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都会推出专属活动“蹭热点”,大都是通过减免手续费、贴息让利、限时新品、转介客户有礼等方式进行集中营销产品。 现在理财子也加入“混战“。据悉,建信理财正基于建行整体部署,将在10月1日启动维期一个季度的“理享季”营销活动,推出一批收益率具竞争力的理财产品。 观察以往情况,银行通常会在营销旺季着力布放两类产品:一类是“T+0”现金管理类产品,重点满足资金高流动性的客群理财需求;第二类是1年以上的中长期限产品,重点满足寻求高收益、稳定回报的喜财客群需求。 而事实上,公募基金也会在自身理财节和传统佳节营销时点上,重点对T+0产品的进行布放。但基于投资范围(现金类资产、货币市场工具、标准化固收资产)和资产久期的制约不同,货币基金的收益远不及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后者要比前者高出数十个BP甚至近百个BP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