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千万保险销售人员的新规出炉。昨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落实保险公司主体责任 加强保险销售人员管理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下称两则通知),全面加强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下称从业人员)管理,推动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下称保险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两则通知是在保险法及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监管规定等法律法规框架下,在系统梳理从业人员监管政策基础上,紧抓保险机构管理责任这个关键点,紧扣从业人员管理过程链条中的主要环节,紧盯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清核中发现的问题,对保险机构主体责任进行条分细捋和明晰化,明确保险机构对从业人员从入职到离职的全流程、全环节管理要求和标准。 两则通知提出,支持行业推进销售人员和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保险公司应严格保险产品销售授权管理,区分销售能力资质实行差别授权,销售能力资质高的销售人员多授权、销售能力资质低的销售人员少授权。同时,要加强销售人员和从业人员失信惩戒,发现销售人员和从业人员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应严肃处理直至解除代理(劳动)合同,解除合同后两年内不得再次录用。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意味着高资质销售人员在取得监管机构的资格许可后,可以将销售领域拓展到其他类别的金融产品,而不仅仅是保险产品。这实际上为高素质保险营销人员转型发展敞开了大门,也同时有助于更深层次挖掘和运用保险业多年积累的业务资源。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在发达保险市场,对从业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授权是通行做法。他们通过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公司等主体,建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从业人员销售能力分级管理体系。当前,我国保险业正在向高质量转型发展,消费者的保险需求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必须与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以及保险产品的复杂程度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对从业人员实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两则通知中还提出,将围绕保险公司落实对销售人员招录、培训、合规、稳定性、基础数据、风险管控等方面研究建立保险公司销售人员队伍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定期评价评级,对评级差的保险公司依法采取监管措施。 为落实保险机构对从业人员管理的主体责任,两则通知严格突出依法严格监管和严格处罚的要求,明确加强专项检查,对忽视从业人员管理主体责任、未按照要求建立管理制度、执业登记管理存在纰漏、执业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所属从业人员出现重大失信行为产生恶劣影响的机构,依法严厉处罚和严肃责任追究。
无直播不电商的时代,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上行之路也多了新方式。5月17日,北京市门头沟副区长庆兆珅走进拼多多直播间,力荐门头沟的樱桃、熟蜜、酱肉等特色产品及知名景区门票。连日来,拼多多、京喜、淘宝纷纷拉上市长、县长做起农产品直播,百万观看量,数吨成交量,一上链接秒没……这些成了常态。电商直播的介入的确让不少滞销农产品转眼脱销,不过提高直播间转化率、停留时长、直播常态化以及农产品上行时物流包装、运输成本等解决方案仍需持续优化。 “不想让农货烂在地里” 疫情使不少地区农作物陷入滞销困局,旅游业更是遭遇重创,门头沟区也不例外。 “樱桃5月中下旬陆续成熟,6月基本就没有了,可售时间极短。今年疫情预计会对樱桃的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樱桃本身也不便于长期存储,整体损失较严重。”庆兆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樱桃今年的销售成了问题。 为此,庆兆珅走进了直播间,将樱桃搬到手机屏幕前。庆兆珅称,“我们决定尝试直播带货的方式,打通更多的销售渠道,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销售”。 解决农产品直销,一度是商户们甩给电商的难题。今年4月,丘北县大量雪莲果滞销,物流不通导致收购商难以进村,丘北青创电商负责人顾偲就找到了京喜,首次通过综合类电商卖货。“疫情期间,上千吨雪莲果严重滞销,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搭建新销售渠道,不但要找到客群,还要完成品牌认知的建立。”顾偲为了短时间内消化上千吨雪莲果,与京喜在直播带货上一拍即合。 据了解,双方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一个全新渠道的开拓。“电商直播的目的性更强,尤其是拓展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直播产生的订单速度快于传统的电商销售方式。视频的吸引力超过图片和文字。”双方合作的半个月内,丘北县卖出了将近6000斤雪莲果。 被动收购变为主动销售 新兴起的电商直播为农产品上行搭建了一条新路子。此前,顾偲表示,与电商合作后,农户、合作社以及当地的农村电商不用再被动等着采购商上门,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渠道在接入电商直播后均进行了重新搭建。 过去的数月间,在拼多多、京喜、淘宝与当地农户的一场场直播里。最初电商直播仅被视为短期内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暂时性方式,而滞销到脱销的“瞬时”转变,让供应商思考直播带货常态化的必要性。 庆兆珅认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播社交的推广方式更为灵活,可用更短的时间拓展更多的消费渠道。刚打开直播带货大门的农产品,同样需要平台倾斜资源、资金,短时间内完成冷启动,尽可能树立品牌形象甚至是地标性认知。 价格敏感性降低 不想让农产品睡在地里的想法,倒逼农户借力电商直播的风口。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2.65亿,占网购用户的37.2%,占直播用户的47.3%。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购物平台用户的消费观念呈现新特点,比如价格敏感性降低、消费决策中感性因素比重更大等,这些特点对未来售卖模式产生影响。在价格方面,消费者对农产品定价的包容性更强,且销售方也有意控制售价。 顾偲称,当零售趋于稳定,大货采购的销量跟上后,整体的售价还会出现小幅下降,当前可以通过发放优惠券、满减折扣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把控价格的稳定,是实现农产品上行长期稳定的关键点之一,需要建立相应的价格体系,如果能形成品牌效应或许还能成为行业的参考价。” 除此之外,消费者能否在直播间驻足并下单,平台与农户间的选品极为关键。“需要将被动适应市场,变为主动了解消费者诉求。”庆兆珅还认为,先解决目前的销售端,然后才能从供给端化解更多的难题。 当下,农产品借直播上行的过程中,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可转化为实际订单的观看量有限、用户在直播间的停留时间只有几秒、直播退货率居高不下。除了上述新问题,物流成本涨幅不定、包装粗糙导致农货受损、订单难以持续性产生等解决方案仍需提上日程。
作者丨陈天伦 恒瑞医药行贿事件再起波澜。5月12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澄清公告,对子公司有关人员行贿,以及2019年销售费用和其他现金支出合理性作出说明。 恒瑞医药称,行贿案相关人员已离职,子公司责任领导也已被调离岗位。今后,公司将吸取教训,加强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受行贿事件拖累,恒瑞医药股价今日开盘走低,后有所拉升。截至今日收盘,恒瑞医药报95.7元,总市值4232.13亿元。 行贿案涉案员工已离职,去年学术推广费近40亿 日前,浙江一起公立医院医生受贿案的判决披露,涉案药企包括了恒瑞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相关回扣和行贿金额达到276.8万元。 恒瑞医药对此回应,经核实,该事件是子公司员工个人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管理制度,但也反映出公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目前,相关人员已离职,子公司责任领导已被调离岗位。今后,公司将吸取教训,加强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此次行贿事件的曝出也引发了对于恒瑞医药销售费用高企的质疑。2019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支出创新高,达到85.25亿元,同比去年增加31.87%。 具体来看,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由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差旅费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等构成。 其中,去年的学术推广等市场费用为75.26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88.29%;差旅费为9.09亿元,在销售费用中占比为10.66%。 恒瑞医药在公告中对于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作出拆解说明。该部分开支包括学术活动类、薪酬类、内部运营及培训费等。 学术活动类涵盖了组织学术会议及推广活动、创新药临床研究、参与各类专业会议、展会等费用,2019年支出合计约39.2亿元。 薪酬类支出21.78亿元,主要为销售员工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福利费等。恒瑞医药年报显示,2019年末公司销售人员约1.47万人。 此外,内部运营及培训费支出14.28 亿元,主要为销售办事处相关办公费、房租、车辆运输费,销售员工的专业培训与教育、企业文化及团队建设费用等。 恒瑞医药称,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6.61%。根据同花顺数据,公司销售费用率在沪深股市医药制造业230多家公司(含原料药公司)中,位列第85,处于行业居中水平。 而在其他现金开支方面,恒瑞医药2019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中,其他项目金额合计13.65亿元,主要包括研发系统、销售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各部门及人员使用的业务备用金、员工福利购房借款等。其中销售系统备用金9.62亿元,研发系统备用金3.04亿元。 去年A股药企销售费用近2900亿,商业贿赂或将直接追责药企 近年来,销售费用高企已成了医药企业的顽疾。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医药生物行业324家公司销售费用合计达28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 其中,销售费用支出居于前五位的公司为上海医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步长制药和科伦药业,2019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28.56亿元、98.47亿元、85.25亿元、80.81亿元、65.5亿元。 2020年一季度,除恒瑞医药外,其余4家公司销售费用支出均显著下降,复星医药、步长制药和科伦药业销售费用降幅分别达26%、19%、31%。而恒瑞医药销售费用仍达到19.27亿元,同比去年增加8%。 恒瑞医药解释称,今年一季度公司需要进行现场交流的销售活动受到疫情影响有所减少,但销售费用中包含销售人员的工资、五险一金、办公费、学术研究等相对固定的费用,并且随着销售人员的增加及待遇的提高,相应费用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销售费用高企背后是屡被曝光的行贿事件,大型医药公司也频频牵涉其中,责任的板子往往落在个人身上。 然而4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如果药企存在商业贿赂、操纵市场行为,无论行贿者是代表还是代理商,都将直接追责药企。根据情节轻重,企业面临书面告诫、提示风险,乃至暂停全部药品挂网、投标、配送、报销资格等处罚。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对搜狐财经表示,此次恒瑞医药的回应显得不合时宜,公司受到牵连被处罚的可能性较大,但影响不会太久。 史立臣认为,医药行贿事件说到底还是因为药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了用钱敲开市场大门的惯性操作。随着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推进,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善。他表示,对于这类受贿事件,还是需要明确详细的处罚条例,把责任落到医生和企业主体身上,以此防微杜渐。 在这次行贿事件曝出前,恒瑞医药刚交出孙飘扬在任最后一年的成绩单。2019年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32.89亿元,同比增长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8亿元,较上年增长31.05%。营收、净利润增速均为近4年最高。 今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11.28%;归母净利润为13.15亿元,同比增长10.3%。
本报见习记者 昌校宇 5月8日,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到,从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来看,“五一”期间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为缓解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电商领域方面,实际上在消费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如下特点: 一是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优惠促销活动,叠加各地发放的惠民消费券,举办专题促销等举措,销售普遍快速增长,部分平台销售增速超过40%。在这期间,商务部还举办了第二届“双品网购节”,参加的大型电商平台达到了115家,实物商品店铺超过30万家,涉及到全品类品牌商品达到10多万个,“五一”小长假的5天,仅“双品网购节”销售就超过了580亿元。 二是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绿色、智能、健康类的商品销售红火,特色品牌商品受到热捧,一些电商平台OLED电视、除菌冰箱、母婴洗衣机、净水器等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倍以上,一些平台也与中华老字号这些商家联合起来打造专供商品,销售增长达到3倍左右。 三是直播带货成为新热点。“五一”期间,电商直播场次和直播商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4.7倍,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老字号”的直播专场,开展云逛吃、云探店等活动,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促进市场销售快速回升。“双品网购节”期间,从我们了解情况来看,仅一个直播间就促成交易达到60万单的生意,销售额实现1.4亿元。 四是出口转内销受到关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设立外销产品销售专区、专场,集中推荐服装、丝绸、玩具、箱包、瓷器等产品,助力外贸企业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对冲外需下滑的影响,在这方面已经吸引了超过10万家外贸企业的入场,有的外贸企业一天销售的商品达到6万件。(编辑 张明富)
早已进入存量市场的家电行业,在疫情的打击下形势更加严峻。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家电市场整体零售额为1204亿元,同比下降35.8%。不过,随着疫情防控形式逐渐向好,以及五一期间,全国大范围升温,广东家电市场的温度也随之提升,大有复苏之势。《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深圳市华强北多家家电卖场探访,多位销售人员表示,“五一期间顾客已经很多了,特别是空调订单增多,越热买空调的人会越多。”线下销售回暖线上持续火热“天气太热了,没有空调实在受不了。也考虑过在线上买算了,不过这种中大型家电,感觉还是线下亲眼看看更放心。”消费者王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最近,南方天气开始逐渐炎热,对空调销售有明显拉动作用,王女士就是被气温驱动前来购买空调的消费者之一。(图为:格力空调在国美电器的销售现场)五一作为传统的销售旺季,各商家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铆足劲”促销。2020年5月6日,《证券日报》记者先后来到位于深圳华强北的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以及顺电等家电卖场发现,虽然是工作日,消费者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在格力、美的、三菱等大品牌的销售点,前来咨询的家庭型消费者更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此外,有多位卖场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现在整个市场环境是在向好的,除了洗衣机、热水器等品类,像空调、电视等家电的市场价格正在启动,五一过后,涨价是肯定的。”线下销售回暖的同时,疫情期间担当“主力”的线上销售也在持续火热。京东数据显示,5月1日,京东平台家电成交额达到去年同日的两倍。其中,空调品类开场4分钟销售额便破亿,到上午10点就超过了去年全天销售额;冰洗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65%;电视品类销售额较日均增长500%;厨卫电器销售额同比增长89%,创历年五一销售新高。5月5日“超级5”当天,京东平台家电成交额高达去年同日的3倍,更是4月日均销售额的2.5倍。其中,空调品类销售额是4月日均的10倍;电视品类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3倍。整个市场销售情况向好,对于行业复苏可以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华讯投资首席策略师胡宇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行业复苏可以确认,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降低,各行业都在复工复产,对下游企业的拉动正在加大,消费的复苏较为明显。二季度有望延续这一势头。”家电企业一季度业绩受挫事实上,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年来,家电市场遭受重挫,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一季度冰箱、洗衣机、空调的零售销量和金额均出现大幅下滑,空调市场更是几近腰斩。销量下滑也在业绩数据上有所体现。截至目前,广东省所有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均已披露。作为家电巨头的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在一季度业绩都较为惨淡,净利润罕见地出现负增长。而广东省其他家电公司,除了小家电领域的小熊电器、新宝股份、*ST德奥等,其余公司一季度的业绩更是下滑严重。实际上,中国家电早已进入存量市场,受房地产限购、拉力减小,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近年来传统家电各品类的增速都有所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2018年,家电市场的成交额呈波动下滑的趋势,从316亿元降至272亿元。此次疫情的到来更是使整个家电行业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海信集团此前对外表示,公司经营形势严峻,面临渡过难关、保住数万名优秀员工饭碗的艰苦挑战,采取高管带头降薪、通过末位淘汰加速员工队伍“优胜劣汰”等措施,激发全体员工斗志。美的集团也宣布将对高管实施“冻薪以表决心”,暂停发放高管30%的月薪,根据年底集团整体及单位业绩达成情况来确定是否返还。销售渠道重塑小家电“出圈”虽然疫情下的家电行业遭受重创,各企业也纷纷开展自救行动,其中直播带货等“线上求生”模式最受欢迎。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占家电市场零售总额的55.8%,网络零售首次撑起家电市场的“半边天”。美的集团官方微信就显示,公司采取微信营销、直播引流、秒杀活动等营销模式,一季度全网销售规模约135亿元,同比增加11.7%,线上收入占内销比例达45.6%,一季度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在谈及销售模式向线上加速转移时,胡宇表示:“家电销售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企业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加快存货的出清,属于疫情背景下的一种创新销售方式,未来仍有望延续这一种新业态,家电行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受益于疫情影响下的“宅经济”兴起,空气炸锅、煎烤机、电烤箱等小家电受热捧。京东家电数据显示,2月至3月中下旬,电火锅成交额同比增长140%;苏宁数据显示,进入4月份以后,全国小家电销售上扬势头不减,小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103.5%。 小熊电器作为该细分行业的佼佼者,凭借边缘性的创意小家电,比如电热饭盒、打蛋器等,在今年一季度有亮眼的业绩表现。据一季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40亿元,同比增长17.3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83.66%。对于家电行业面临的处境和未来发展,小熊电器董秘刘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依然会是今年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包括海外疫情的暴发,也会对家电行业的海外业务造成困难。但同时它也带来了系列的机会。随着疫情对消费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用户会回归家庭,更注重家庭生活品质,家庭场景下,家电是每一个人都绕不开的生活用品,所以我们对于今年家电行业依然是持乐观看好的态度。”
(原标题:第二批带量采购加速落地 预计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毛利率将再下滑-证券日报网)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第二批带量采购加速在全国范围铺开。而带量采购常态化对生物医药企业销售费用、毛利率等的影响备受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313家生物医药A股公司公布了2019年销售费用数据,这些公司期内销售费用支出合计为2832亿元,比2018年增长约295亿元。其中,仅71家上市药企的销售费用出现了下滑,占比约为23%。但与此同时,321家公司公布的销售毛利率数据显示,超50%的企业毛利率出现了下滑。对此,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仿制药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将大幅下滑。同时,由于带量采购的品种占总药品数量的比例并不高,未来药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销售费用将继续保持增长、毛利率同期大幅下滑将成为常态。带量采购搅动行业格局2018年年底,首批带量采购落地。去年9月份,4+7带量采购实施全国扩面,原研企业和印度仿制药的涌入,让价格战更趋白热化,第二轮带量采购平均降幅53%。“仿制药企业慢慢进入靠规模、成本制胜的低利润率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带量采购常态化进行的趋势下,仿制药高毛利率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2019年A股242家销售费用出现增长的生物医药公司中,89家销售费用增长超过亿元。而生物医药行业321家公司发布的2019年销售毛利率数据显示,164家公司的毛利率出现下滑,占比约50%。例如在带量采购中,华海药业的多个品种中标。华海药业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制剂毛利率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主要系国内制剂集采推进,部分产品售价下降影响所致。工银国际研究部医药行业总分析师张佳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化学制剂、中成药这两个最大的细分板块为例,的确出现毛利下滑,同时销售费用率上涨的情况。“医保控费大环境下(如部分品种带量采购),竞争加剧导致销售价格下降,同时成本端较为稳定或者上涨。现有产品价格下行同时,企业通过加大学术推广,使得销售费用上升。同时,部分固定费用(如销售人员开支)并没有立即被药品价格下降消化。新产品上市,需要较大学术推广力度。目前来看,中国医药市场改革仍在进行,可能短期还会出现毛利率下降,销售费用上升的情况。”张佳林认为,从长期来看,如更多新药推出,毛利率会提升,同时带量采购的进一步推进,销售费用可能会降低。“但目前较难做出明确的未来趋势判断。”药企加码研发《证券日报》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在有对比数据的305家企业中,240家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实现增长,占比接近80%;16家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同比2018年增加超1亿元。张佳林向记者表示,生物医药行业整体研发强度增加。“在目前鼓励创新、仿制药降价的大环境下,中国药企加大研发投入是保持长期竞争力一定要做的。除了内生研发外,我们认为引进海外授权也是增强药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同时这也增强了国内患者可及性。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海外(尤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进的产品可以通过授权来对接。”值得一提的是,医保目录政策的调整助推了医药行业格局的变化。4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进一步加速医药行业腾笼换鸟进程。“带量采购压缩了用药成本,而医保目录的调整则为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腾挪出更大的支付空间。”“在带量采购、国家医保谈判以及鼓励新药创制等政策大背景下,国内制药企业在专注于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同时,更要专注于研发和创新。”一位企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