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5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新房上涨和下跌城市数量看,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为57个,相比4月份的50个明显增加;房价下降的城市数量维持11个;二手住宅方面,房价上涨城市数量为41个,比4月份增加4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的二手房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明显上涨,其中,环比1.8%的涨幅位列全国第一。 2020年楼市已逐渐复苏! 第一个话题:楼市逐渐回暖的内在逻辑? 近两个月国内楼市暗流涌动,局部火爆的楼市场景正在一些城市重演。 还是那句话:疫情之后才是真正检验一个城市实力的重要时期。 就拿北京来说,5月的楼市热得让人发慌。 数据显示,上个月全北京二手房销售量达到2.1万套,新房高达5000套,合起来共计2.6万套。这个数值,是2017年“317新政”以来的最高值。 为何在政策如此严苛的今天,以北京为首的楼市还如此火爆? 因为疫情只会滞后需求,但不会消灭需求。从去年10月份开始,楼市已经进入低迷期,金九银十也变成了铜九铁十。 而人们结婚要买房子,孩子要上学,购房需求每天都会存在,积压了半年多的购房需求迫切需要一个释放的窗口。 此外,全球疫情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内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迷期。为了提振经济,就需要放水养鱼,但养鱼要有足够的水才行。 所以你会看到,上周刚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M2增速高达11.1%,就是我们多次降准降息、大量货币投放叠加的结果! 房地产,一端连着投资一端连着消费,对刺激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 第二个话题:买房前后这件事都要注意! 一直常说:买房赚钱,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楼市不是提款机,不是误打误撞,拿到一本秘籍奇书,照此心法,直接成为武林高手的。 过去有很多人在资产上涨周期中,用尽了杠杆加上赌徒心态的投资行为,恰恰赚到了钱。这部分人,谁说得清是运气还是能力使然? 很多人平常投资搞得风生水起,却忽视了自身潜在的风险短板,一旦风险暴露出来,再多的财富也会毁于一旦。 周末聚餐听到一个朋友的事,尤其让人感慨。他去年加杠杆北京买的二套房,为了房贷拼命赚钱,谈业务出差熬夜……没想到两个月前突发脑溢血,送去医院ICU,医生说:活多久,就看准备了多少钱。 住了半个月、花费将近60多万,身上数不清的针孔,人还是走了。还有年迈父母未能尽孝,房贷压力陡然落在收入不高的妻子身上,压的喘不过气来...... 多少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挣钱养伴侣。生病、失业、房贷,一场意外就会把整个家庭打回原形。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盛水的多少,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你风险最薄弱的一块,决定了你财富的水平。 家庭要持续投资积累财富,但是往往很多人却忽视,如何做好“安全兜底”。 今天我再次很认真的劝大家:一定要做好托底的最基础保障,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避免突然的意外导致现金流变为负数。 为什么要一定?很简单道理,人都是靠身体赚钱,人没了,拿什么赚钱? 我首先想到的是保险,我接触的非常有钱的人都很认可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底层核心产品,现金和保险一样非常重要。 但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必须做到量身定制才行。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买保险,往往是钱花了一堆,最后风险也没挡住。身边出事理赔才后悔的案例,我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开始规划?如何避坑? 多次推荐了,值得信赖的平台:三笛规划。 它是一家第三方保障规划平台,他们不推销保险产品,更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能做到专业、科学、客观。 这家平台备受市场的信任,原因就在于针对不同的家庭,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家庭保障方案。毫不吹牛地说,一份真正合适的方案,会比传统机构省下30%-50%的费用。 这就好像患病之后,我们要先找医生诊断,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同理,他们根据每个人的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真正做到「量体裁衣」。 ①如果你还没有保险,可以自己量化家庭风险缺口。搞清楚应该买什么险种,能保什么不能保什么,身体有小毛病该如何投保,需要多少额度,花最少的钱买最齐的保障; ②如果你有了一些保险,去做一下保单排查分析,一张张的了解买的值不值,是否还有保障缺口,查漏补缺。 为了不让大家在保险里踩坑,我和三笛争取,原本需要599元的保障规划服务,三笛团队限量免费100个名额,给予大家再体验一次。 不管之前有没有买过保险的都可以去体验,真心希望每个朋友能去预约下这服务,正视风险,正确应对,审视好家庭的保障缺口,补齐短板,守住财富,这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6月16日,“激荡时代,逐浪未来” PMBA「课题发布」公开课在上海举行。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出席并做主题演讲。 李迅雷表示,研究人口结构对房地产投资很有帮助。 中国进入到一个分化的时代,过去中国经济增量主导,增量主导的话大家日子都好过,小公司、大公司日子都好过,而且小公司更赚钱,船小好调头,什么赚钱做什么。后来的话就不一样了,经济增速从原来10%多一点到6%多一点,增量这部分对存量的影响越来越小,就步入了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这个时代就分化了。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讲,人口的流向往发达城市流动,过去中国的人口流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现在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少,现在只有200万左右,最高的时候是1800万,这样变成人口从中小城市往一二线城市流动。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是限制人口流入,只有流到像深圳、杭州、广州等等所谓的准一线或者是省会城市,这几年还是在延续。我觉得这个过程会很漫长。 但是让我感到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比如说流到广东第一,浙江第一,去年是浙江变成第一了,广东变成第二了,浙江的人口只有广东的一半,但是人口流入量那么大,这个说明这两年浙江的机会更多。与此相关就是杭州的人口净流入超过了深圳。人口净流出是北方为主,东北、华北、西北,这三个北都不怎么好。山东是人口连续几年净流出量是第一的。这个分化在今后几年会持续下去。 浙江和广东这两个省去年人口的流入量占全国人口净流出量70%,以浙江为例,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占整个浙江的80%,这个集中度是很高的,人口的迁徙在美国还在持续,我认为中国是进入到一个大城市化的阶段,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在放缓。因为我们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了,可流动人口越来越少,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家还是要有一个纬度去看问题,我们正在经历人口的老龄化,我们不能从一个纬度说中国的城镇化率水平是60%,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有80%,所以中国还有20%的城镇化率上升的空间,我觉得这个提法有一点缺陷,这个只考虑到和发达国家简单的比较,你要知道发达国家高城镇化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建立在人口没有老龄化之前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城镇化,而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充分的城镇化,我们已经人口老龄化了,人口老龄化了以后就意味这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我们每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都在减少,从12年到现在我们的劳动人口数量累计减少2800万,这个是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到2021年以后,我们人口老龄化会加速,为什么会加速?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在60年代初的这些年进入到退休的阶段。在60年代初的时候,62年到65年这几个阶段,中国的出生人口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阶段,都维持在3千万左右,我们现在出生人口已经是到了1千多万了,研究人口结构对房地产投资很有帮助。
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房地产相关数据均显示房地产市场元气恢复。前5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接近转正,5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成交回暖也带动价格回升,5月全国70大中城市房价略有上涨。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至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0.3%,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其中,住宅投资3.4万亿元,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泓表示,随着房企和居民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房地产投资将会进一步反弹,至三季度末增速有望回升至6%左右。 从销售数据来看,1月至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同比降幅均大幅收窄,市场成交修复加快。 尽管累计数据仍是负增长,但最近两个月,房地产市场多项指标单月数据纷纷开始正增长。 数据显示,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0.8%,环比增长35.4%;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5%。 “各项数据相继同比转正,说明房地产行业已基本摆脱疫情影响恢复到正常状态了。”易居研究院研究员沈昕说。 楼市成交回暖也刺激了价格的上涨。统计局昨日公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5月份,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略有扩大,二手住宅涨幅与上月相同或微扩。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解读称,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持续恢复,住房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价格略有上涨。 一线城市房价全面上涨。从新房价格来看,5月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上涨0.5%、0.8%、0.3%和0.6%。从二手房市场来看,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1.8%、0.6%、0.4%和1.6%。 “全国楼市持续复苏,基本已经回到了去年疫情前水平。”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已经明显出现楼市“小阳春”。 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也持续升温,特别是一线城市优质土地成交活跃,带动土地溢价率和出让金较大幅度上行,二线城市中杭州、重庆、南京等地出让金领跑全国。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6月是上半年业绩收官月,房企料将加大推盘和营销力度,加紧业绩冲刺,市场成交有望继续修复。年内加快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和城市内旧改项目推进也将是一个抓手,有利于促进相关地区房地产投资和消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可见房地产调控基调并未随疫情发生而改变。 夏丹预计,未来房地产或呈现局部相对整体边际宽松、供给端相对需求端宽松的格局,以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6月9日,菜鸟宣布,将新一轮提速全国当日达、全球三日达的物流网络。而就在前一天,京东物流也表示,将升级“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全国当日达的覆盖范围。作为电商平台重要的基建支撑,物流速度意味着效率,但高昂的成本要如何解决,又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商场亦如此。6月9日,菜鸟宣布,将新一轮提速全国当日达、全球三日达的物流网络。而就在前一天,京东物流也表示,将升级“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全国当日达的覆盖范围。作为电商平台重要的基建支撑,物流速度意味着效率,但高昂的成本要如何解决,又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剑指乡镇 值得注意的是,菜鸟与京东在提速计划中,均指向了低线城市和乡镇市场。 菜鸟提及,在乡村地区,菜鸟与通达快递一道,对乡村物流的分拨、运输、派送进行优化,来提高操作规范和效率。截至目前,菜鸟已经在全国21个省市、500多个县实现服务升级。与此同时,联合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等平台,为乡村农户提供生鲜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的产供销解决方案。 菜鸟总裁助理熊伟表示,菜鸟新一轮物流提速标志着阿里巴巴新零售按下了快进键,通过实现分钟达、小时达、当日达、定时达,构筑了全新的城市消费需求响应网络。从全国来看,据介绍,超过300个城市可获得菜鸟小时达、半日达和当日达服务。 事实上,其中提及的“小时达”服务,就是淘宝于6月4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16个城市率先推出的时效服务,实现商品“分钟级”的配送。预计该服务在年底将覆盖至全国。 而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则介绍称,今年拟投用的12座“亚洲一号”既包括哈尔滨、沈阳、长春、太原、郑州等省会城市,也包含廊坊、广汉、滁州等物流枢纽城市。“新建设的‘亚一’将瞄准‘新基建’下沉,推动智能物流向二到五线城市快速渗透,这也是京东物流未来‘新基建’布局的重要方向。”该负责人说道。 同时,此次京东物流新建和扩建的13座城市仓和转运仓,也将提升各区域物流辐射能力,服务县镇村三级地址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根据介绍,这些城市仓和转运仓的4-6线城市订单占比最高能达到90%。 网点盈利难 企业均在乡镇物流上做足文章,那农村消费者的寄递需求如何呢? 以百世为例,其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百世快递在农村地区以派件为主,快递包裹主要为农村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衣物、生活用品等,还有不少在外打工群体为留守家乡的父母子女寄送快递,因此对网购及其时效的需求增幅较大。 不过,从部分消费者的网购体验来看,电商乡村物流网络依然还有许多缺口。西南区域一乡村的村长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村子共有人口约500人,村民网购的次数并不少。快递员会提前给收件人打电话,人们需要前往村口拿取,有时候还得前往镇上。部分消费者称,如果亲戚朋友去镇上买东西,会请求对方顺路帮忙取快递。取件时,网点会收取2-5元的费用。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乡镇电商物流网络还有众多区域没有覆盖的原因之一,便是网点的盈利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当前中国邮政能够实现到村到户,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很难达到的。一些网点能持续运营,都是靠情怀支撑。“我认识一个网点的老板,从最初的几票做到现在的一两百票,他前期一定是一直亏损的,因为看到乡亲取件方便,才把这个事儿坚持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与低线市场的企业、超市等进行合作,以克服派件难的问题,并共同分担网点成本。百世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百世将贯彻落实“快递下乡”工程,不断探索“最后一公里”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扩充驿站、服务点数量,并结合直发、共配等多种方式,落实快递到镇、到村。预计到2022年底,百世将在乡镇和农村一级设立5万余个末端驿站。 期待用地支持 对于寄件来说,百世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农村地区的寄件多以农特产品为主。 不仅如此,对于部分乡村地区来说,农产品还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也就解释了疏通农产品上行物流通道为何会变得至关重要,步伐速度甚至快于乡村快递网络建设。 在采访中,上述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希望能在企业用地、网点建设等方面获得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这样企业下乡的速度会变快,效果也会更好。快递企业才敢放手去做,‘快递+电商+仓储+乡村物流’的模式才能走得通,不仅能拉动当地的就业,延伸服务如农货上行等,还能为百姓增收。” 而从政策方面来看,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公布了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电子商务+特色农业”等农村物流与特色产业、生产加工融合发展的服务项目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江苏丰县“商农公网、统仓统配”、海南海口市秀英区“特色农业+电商快递”等。 交通运输部表示,将加大对上述品牌有关项目的政策投入,为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及有关设备更新、信息化建设等提供财税、金融、用地、用能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商贸供销等资源整合,引导农村物流与特色产业、生产加工、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场站共享、货源集约、服务同网、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
01 最近几天,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而成都力压杭州、天津、武汉等城市,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一名。这也是成都连续5年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 在商业魅力方面,成都连续多年排名第一,是有底气的。 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成都“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衣食无忧,气候宜人,因此自古以来“成都风俗喜行乐”。千年的传承,塑造了这座城市浪漫休闲的气质,也使当地人形成积极前卫的消费观念,乐于花钱享受,喜欢新鲜事物。 而这种浓烈的氛围,也让成都成为中国的新时尚之都。根据赢商大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底,30家主要国际奢侈品牌就在成都开设门店52家,超过广州深圳,成都奢侈品购买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中国第三名。而在2019年抖音举办的美好生活节中,成都购物打卡视频播放71亿次,排名全国第一,超过4000个购物场所被打卡,数量超过北上广,显示了人们超高的消费热情。 随处可见的火锅店、酒吧、茶馆,遍布各处的网红打卡景点……成都,是一座你来了就想花钱的城市。 02 但是,如果你对成都仍然只是“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刻板印象,那就大错特错了。成都人爱生活,也爱拼搏。 2019年,成都GDP总量1.7万亿,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五,GDP增速7.8%,成绩亮眼。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千千万万成都人奋斗出来的。所以,不要再以为成都人生活很轻松,每天喝茶逛街打麻将了。时代在发展,成都人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而在高新区的天府软件园,996也是常态。 近年来,成都发力创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成为西南科创之都。仅2019年上半年,成都新增国家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703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当中排名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完成营业收入4700亿元,增长14%,发明专利授权4976件,增长21%,增速高出全国9.1个百分点。 而在文创方面,成都更是强势崛起。从现象级的手游王者荣耀,到刷新票房纪录的电影《哪吒》,再到全球旅游热门城市,成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再加上政府这些年持续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成为“蓉漂”。 2019年,成都人口增量25.1万,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六,虽然不及杭州、深圳等长三角、珠三角强势城市,表现仍很亮眼。此外,在本地大学生留存率上,成都也超过了60%。 蜀国文化、汉服、二次元、千游之城、电竞、太古里街拍……历史与现代并存,创新与包容齐驱,成都已经成为中国最具识别度、最具话题性的城市。 03 不过最近几年,楼市的火热在成都人平静的生活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2016年之前,很多在成都买房的人都觉得买亏了,因为2016年之前的成都楼市,涨幅显著弱于长三角、珠三角同等经济体量的城市。除了成都,西安和重庆也是如此,西部大城市房价的洼地效应明显。 但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量外来资金涌入扫货,西部大城市的房价开始填坑,纷纷大涨。成都也不例外,房价的迅速上涨,驱使很多当地人恐慌入场。 ▲2016.1-2020.5各大城市涨幅 此外,由于土拍价格不断走高,以及限价政策,部分区域新房和二手房之间出现明显的价格倒挂,有些项目新旧房的价差甚至达到百万。虽然新房摇号中签率不高,还有限购、限售、限贷一系列调控政策,仍然抵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尤其是一些区域热门项目,万人摇号抢房的新闻屡见不鲜。 根据CRIC克尔瑞发布的5月份成都楼市数据:目前大成都均价为1.25万元/㎡,主城区则稳定在2万以上。 不过,随着2017年前低价土地项目陆续售罄,留给成都人的低价新房也越来越少。而无比复杂的区域限购政策也让人倍感头疼,很多人对成都楼市的前景感到迷茫。
近期多组数据显示,土地市场受疫情影响正逐渐减弱,多个城市集中卖地,土地市场有所回温,地价见底回升,溢价率稳步上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多地出现较高溢价率地块成交,使得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提升。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该机构监测的50个城市土地总成交金额1.8万亿元。从城市来看,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地价皆有走高趋势。 “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多个城市集中卖地,土地市场成交额持续上升。”张大伟向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杭州3个城市卖地金额超千亿元,卖地金额超过200亿元的城市数量达到31个,50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额超百亿元。 多家机构也关注到土地市场的供需两旺现状。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地产团队陈天诚观察到,年初至今,百城土地供应同比增速6.07%,成交同比增速-1.07%,基本实现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一、二、三线城市累计供应的土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0.97%、1.98%、4.09%,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速分别为16.58%、-6.87%、1.95%。 “可以看到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大幅提升(或主要由于去年供应较少),伴随的成交也明显增加,土地市场呈现出持续火热的状况。”陈天诚说。 “疫情对房企的资金链影响虽然较大,但随着融资难度降低,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再次提高。”张大伟认为,房企开始积极拿地,主要是为了追求市场规模,特别是一些近年拿地很少的房企,也开始积极拿地。 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分析师夏亦丰认为,近期房企融资环境相对宽松,融资成本保持低位。5月国内债券发行额同比增长24.2%,平均利率为4.29%。据分析,今年房企的核心竞争力将会落在销售回款、融资量和成本、推货速度三点之上。 房企积极投资拿地的另一个主因是楼盘销售超预期。克尔瑞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百强房企销售已恢复至去年同期九成以上的销售规模。个别房企1至5月累计销售规模已转正,如中国恒大、世茂房地产、招商蛇口(行情001979,诊股)、金地集团(行情600383,诊股)、中国金茂、绿城中国、荣盛发展(行情002146,诊股)等。 由此,华创地产首席分析师袁豪综合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土地、销售和融资三大基本面改善,助力行业利润率阶段性见底,部分优质房企或将见底回升,由此A股地产板块也有望扭转“市场偏见”,凸显价值。
重启“摆摊”“练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民生就业的一部分问题,其蕴含的独有活力唤起了国人创业发展热情。不过,鼓励地摊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放”而不“管”,更不能回到历史上的粗放无序状态。“摆摊设点”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需要各地政府精心谋划、因城施策,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实现“活力”与“文明”同步 最近,随着多地相继制定出台新规,为群众摆地摊“松绑”,“摆摊设点”“练摊创业”迅速成为热词,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摆地摊”之势。但是,每个城市每个区域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哄而上地搞“摆摊设点”,是不可行的,更不应成为一种导向。 活力在民间。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正是通过“练摊”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但同时伴随的问题也不少: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无法保障、消费纠纷维权艰难……随着城市治理的推进,“练摊”逐渐退出了城市生活。如今,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冲击的背景之下,一些地方、一些群众重启“摆摊”“练摊”,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解决民生就业的一部分问题,其蕴含的独有活力唤起了国人创业发展的热情。正因如此,它才成了热门话题。 但是,热情之下还要有“冷思考”。“摆摊设点”,真的适合所有城市吗?各地鼓励“练摊”,是要任其自发生长吗?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要鲜明地说“不”。 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摆摊设点”是否适合一个城市,要由这个城市的实际定位和具体情况来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牢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窝蜂”。只有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才能让经济发展融于城市肌理。不适合搞的,坚决不搞。 “摆摊设点”,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当一个城市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了鼓励其发展时,必须要做好“管”而不是“放”的准备。“摆摊设点”,绝不是“一摆了之”,更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发生长,必须要对这种形态所极易带来的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消费纠纷等问题,提前做好解决方案,实现“活力”与“文明”同步。这显然极其考验一个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对已经或正在发展“摆摊设点”的城市而言,绝不能回到历史上的粗放无序状态,而是要与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契合。要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势必要求:厘清商贩摆摊和公共利益的权责边界,为商贩提供相应行为清单,鼓励其在允许的范围内规范经营;相关部门共同协调,通过常态化巡查、抽检等方式,确保食品卫生管理链条环环相扣;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乱涨摊费等经营乱象,对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的,采取公开曝光、列入黑名单、限制经营等方式予以处罚……一系列举措,需要善治的分寸、法治的规范、“绣花”的功夫,才能避免宽严失据,体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如何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是一道万众关心的题目,需要各地认真作答。当更多地方因地制宜找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办法,必将坚定人们共克时艰的信心,成为我国经济攻坚克难的支撑。(平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