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上市公司在精准扶贫这场战役中各有打法:科大讯飞实施AI公益,东阿阿胶探路“养驴扶贫”、贵州茅台实践“高粱扶贫”,金融单位开展期货扶贫,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财报特色项目,扶贫成果写入半年报,为不少公司增添了暖心的色彩。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30日晚间,在3914份2020年半年报中,约有21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参与精准扶贫的情况。除了资金捐助外,上市公司发挥业务优势、创新帮扶模式,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扶贫队伍中,央企上市公司勇挑重担,动辄数千万元的资本投入彰显着国家意志,地方国企紧随其后,而民营企业的爱心更加代表了资本的温度。有意思的是,上市公司的扶贫力度与经营效益往往高度相关。从行业来看,农林牧渔和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因业务贴近性占优,在产业扶贫中表现突出,而央企不断扩充的基建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影响深远。 央企表率彰显国家意志 毫无疑问,中央企业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任务最重的“集团军”——承担着24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定点帮扶任务,约占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41%。 使命在怀、重任在肩,顶梁柱更要顶得住!翻阅上市公司的2020年半年报,在扶贫事业中,央企上市公司的“出勤率”最高,投入力度之大、覆盖人口之广,都堪称表率。 例如,招商蛇口2020年上半年共计捐赠扶贫资金7000万元,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为专业的统一公益平台在新疆莎车县和叶城县、云南镇雄县开展扶贫项目。中国中铁上半年已完成投入帮扶资金6390万元,引进帮扶资金2623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00人,培训技术人员2125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469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42万元。中国铁建上半年投入帮扶资金4917.6万元,物资折款333.3万元。中国化学上半年累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约113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教育培训等。国投电力精准扶贫资金也支出不少,主要用于开展生态环境扶贫、工程扶贫等项目,帮助8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重金投入的同时,央企不断扩充基建扶贫,为贫困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中国铁建发挥主业优势,扩充基建扶贫,大力推进空心村治理、异地搬迁、道路交通、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现代化进程。例如,免费帮助陕西省陇县北关村设计关山牧场旅游轨道交通勘察方案;助力山东省梁山县琉璃井村新农村建设,修建村内道路及扶贫车间等。 国网英大旗下的武汉南瑞承建了电网扶贫项目——三板桥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项目完成后将满足三板桥镇教育城及周边居民的用电需求,改善普安县电网结构,进一步提升当地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该项目包含变电站及线路施工,目前变电站已具备验收条件,线路施工已完成 80%。 甘肃电投旗下的九甸峡公司,已于2020年6月份完成了卓尼县藏巴哇镇安藏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全部工程任务,并全部通过验收。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央企业定点扶贫的246个贫困县中,219个已宣布脱贫摘帽或正在检查验收,约占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县数量的90%,剩下的贫困县则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在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中央企业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央企力量。 产业扶贫各出奇兵 从东阿阿胶的“养驴扶贫”,到贵州茅台的“高粱扶贫”,再到羚锐制药的中药材种植扶贫……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产业扶贫方面,上市公司“百花齐放”,既造福社会又合作双赢。 东阿阿胶的“养驴扶贫”独具特色。据半年报介绍,公司坚持“把毛驴当药材来养”,形成了“东阿阿胶+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合作模式。东阿阿胶与全国各地养殖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形成了养驴扶贫模式,积极推动13省24县出台39个养驴红头文件,通过政府贷款贴息、养殖奖励、圈舍补贴、利润分红等方式,推动当地毛驴产业发展,带动养殖户217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4876个,养殖户收入提高20%以上。 截至2020年6月,东阿阿胶共在聊城以外区域签约规模化养殖合作客户114家,其中77家已实现养殖,存栏78976头,合作客户通过扶贫资金分红,雇佣贫困户劳动力等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季度共实现扶贫资金分红1000万元。 与之类似,多家制药企业将原料需求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打造了不少扶贫样板。片仔癀2020年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科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在陕西省宝鸡和四川省阿坝州设立的两处林麝养殖基地,宝鸡市太白县林麝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以及陕西安康、四川雅安、西藏昌都等地的多个共建合作基地为依托,推动基地周边农户开展林麝养殖和寄养,使林麝人工养殖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羚锐制药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指导当地农户对中药材进行科学种植、管理,并协议回收药材,帮带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脱贫”。 农林牧渔类公司在产业扶贫上同样优势显著。上半年,大北农、雪榕生物、海大集团等公司都在积极对接贫困地区农业相关产业。其中,大北农开启了“委托制种扶贫模式”,公司下属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在国家级贫困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建设制种基地,涉及制种农户2000至3000户,每户增加种植收入2000元以上。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吸收贫困户入伙发展制种生产;对制种基地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制种亲本种子,对所需其他生产资料化肥、农药提供融资借款服务。 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白酒企业,也在积极发挥产业优势,帮扶贫困地区。贵州茅台上半年扩大了道真县有机高粱种植面积和增加收储计划,下半年公司还将建好酿酒用有机高粱“第一车间”,做好系列酒用有机高粱收储工作。山西汾酒目前的高粱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共申报种植10万亩,带动种植户约9000多户。 AI公益引领教育扶贫 用AI点亮人间烟火,“让科技有情怀,让公益暖人心”,这是科大讯飞的扶贫梦。近些年,科大讯飞全方位多角度推动了系列“AI公益计划”的运作,特别是在“AI教育公益”和“AI医疗公益”两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 “扶贫必扶智”,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科大讯飞持续开展“AI教育公益”“AI科普”和“百校千师”招募行动,用AI赋能乡村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偏远山区。目前,公司的AI教育公益计划已陆续走进云南、贵州、四川等50多所学校。 “扶智先通语”,2019年,科大讯飞与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务院扶贫办以及中国移动共同签订了“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根据合作协议,科大讯飞将鼓励支持APP及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在全国贫困地区落地,力争帮扶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学会说普通话。半年报显示,目前,语言扶贫APP已在云南、广西、甘肃、新疆等地使用,累计用户32.8万人,其中云南省用户22.1万人。 此外,科大讯飞还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残障人士赋能。目前,科大讯飞通过讯飞开放平台,向1000余开发信息无障碍应用的创业团队、70余万的失明者和失聪者,日均提供上亿次的免费服务。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智医助理”已在全国11个省份近百个区县、超2000个乡镇级医疗机构、超20000个村级医疗机构投入使用。 就业扶贫互惠双赢 与产业扶贫逻辑类似,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有岗有活,是创收的根本之策。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帮扶的同时,往往还能对自身业务有所补充。 如科大讯飞,2020年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人社局签订了共建“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贫困户提供“贵州方言标注员”等技能简单、人员需求量大的在线工作岗位,近期已对67位当地贫困户进行了培训并为培训达标的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后期计划培训至少500位专业人才,通过当地人带动当地人不断提升脱贫人员的就业能力。 神思电子也有相同的思路。上半年,公司积极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引入菏泽鄄城县花李庄村扶贫项目中,打造“AI工场”,培养农村数据标注员,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农业类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有着天然优势。例如,牧原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通过在贫困县进行产业投资,带动贫困县就业4万余人,推广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复制推广到13省53县(区),精准覆盖带动1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牧原各子公司开展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228场,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2043人就业。 央企际华集团则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就业,工资最低不低于2000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集团下属公司还在建设3条鞋靴生产流水线,计划用工总人数(少数民族)约为100人,做到独立运行、承接订单,成为新疆地区一个有影响力的制鞋基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庄严承诺。而这支由上市公司组成的扶贫生力军,还将继续这光荣的事业,勇往直前。
记者昨日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内部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精准扶贫覆盖面持续扩大,效果逐渐显现。下一步,监管部门还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精准扶贫。 上半年,银行保险业扶贫成效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深度贫困地区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保险扶贫作用充分发挥和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银行业精准扶贫方面,截至6月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21万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3100多亿元。全国性银行中,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多和增量较多的均为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较多的是浦发银行;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中,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较多的省份是贵州,增量较多的省份是甘肃。 截至6月末,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2.99万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3057亿元,增长11.75%,增速高于全国贷款增速3.73个百分点。有深度贫困县的21个中西部省份中,20个省份实现了深度贫困地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增速的目标。 截至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735.4亿元,累计支持贫困户1137.4万户次,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三分之一以上;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675.9亿元,支持贫困户434.7万户。 农业保险是保险业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截至6月末,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超过270种,基本覆盖常见农作物。备案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888个,较年初增加83个。上半年,农业保险为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97亿元,覆盖贫困户733.6万户次,贫困户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9.3亿元、支付赔款6.1亿元,受益贫困户43.8万户次。为贫困户提供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较多的保险公司是人保财险、太保财险。 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机构网点、机具服务、流动服务等方式,将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到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17.55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9.60%;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438个县设立了村镇银行,覆盖率超过50%。保险服务覆盖到全国3.12万个乡镇,覆盖率达99.9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看到扶贫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落实不到位、需要持续完善的地方。 从监管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的银行保险机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不足,下放审批权限、内部差异化考核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有的深度贫困县新设银行保险分支机构进展较慢,存贷比提升情况还不理想,扶贫专属农业保险产品在覆盖面、费率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还有的银行机构疏于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完全依赖地方政府,存在片面追求获贷率的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大力促进金融机构由外在力量推动扶贫向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扶贫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监管部门也在持续探索更多支持政策,切实抓好收官之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下一步,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以乡镇为单位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主责任银行制度,简化贷款审批流程,切实满足贫困户和边缘户有效信贷需求,确保做到“应贷尽贷”。 同时,还将研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的信贷支持政策,探索将相对贫困人口纳入支持范围,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特别是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积极开展“防止返贫保险”,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 云南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品牌和队伍优势,运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依托遍布全省、深入村镇的普惠金融体系,把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精准、快速、源源不断地送入各地扶贫的“毛细血管”中,为产业扶贫提供强大的“造血”能力。 今年,云南农信社进一步加大对16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市、区)和429个未出列贫困村的投入,精准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助力尚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顺利达标出列。同时,积极做好防止“因贷致贫”和“因贷返贫”保障工作,巩固已脱贫地区和人口的脱贫成果。 低息便捷,贫困户敢贷愿贷 梁河县芒东镇户那村村民陶自生,就是被农信扶贫小额信贷“贷”上致富路的。“没有农信社做靠山,我咋敢大着胆子养牛嘛。”说起致富经,他总是腰板挺得笔直。2018年,芒东支行给陶自生发放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不要抵押,利息很低,不用填一大堆资料,农信社的钱我不但敢贷,也愿意贷。”他拿到贷款就开始尝试黄牛养殖,从几头到十几头,当年纯收入就有2万元。今年又种了6亩烤烟,再赚2万多元没问题。 云南农信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有当地扶贫和财政部门的贴息及风险补偿,专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经营。其低息、简便、无担保的特点,让贫困农户敢贷愿贷,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省已有39.2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云南农信扶贫小额贷款。 精准快速,防止“因疫返贫” 卢培华是曲靖陆良县大莫古镇挪岩村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计划今年春节后再买一些羊崽来扩大养殖规模,彻底脱贫。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运输困难,存栏的羊卖不出去,他不仅没了买羊崽的钱,就连饲料款也没着落。 在筛查贫困户经济档案时,曲靖陆良农商行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为防止“因疫返贫”,陆良农商行主动与卢培华联系并开通“绿色通道”,很快就给他发放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收到贷款到账短信后,卢培华高兴地打电话给农商行客户经理:“你们那么快就解决了我的困难,我要好好买点羊来养,我今年脱贫出列,坚决不会拖后腿。” 疫情期间,云南农信社所属各社主动为部分贫困农户办理了扶贫小额信贷的续贷,极大地缓解了农户的还贷压力。由于贷款对象锁定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贷款用途聚焦贫困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支持谁、谁支持、怎么支持”明确清晰,精准及时地解决了受疫情影响贫困户的困难,防止他们“因疫返贫”,进而确保了春耕生产有序进行,脱贫攻坚平稳推进。 体系完善,资金“流”得更精准 在云南农信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撑体系中,信贷资金是水、服务网络是管网,信用体系建设则决定着资金的流向和速度。 云南农信在科技支撑下,将物理网络与信息化网络结合,让线上线下渠道协调发展,构建了“村村通”“无死角”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大大增强了扶贫小额信贷结算到账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可靠性。截至2019年末,全省农信社共有自助设备13128台。其中惠农终端1866台、特约商户签约64278户、POS机73835户。 在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云南农信社充分运用“三信”评定结果,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给予利率优惠,并逐步实现线上审批和线上放款,进而让扶贫小额信贷高效、便捷地惠及更多贫困农户。 去年,在“独龙江乡整乡建档、独龙族整族授信”工作中,1073户独龙族群众有了自己的“经济档案”,其中788户获得当地农信社包括扶贫小额信贷在内的授信金额2087.78万元,独龙江乡被人民银行授予“信用乡”,开创了“直过民族”整族授信的先河。 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农信社共为915.55万户农户建立信贷档案,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4.94%,在全省评定信用户689.69万户、信用组33345个、信用村4692个和信用镇425个。截至2019年末,云南省新增扶贫小额信贷10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全省农信社各级机构2019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3.99亿元,成为云南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
8月6日下午,“Charles的好物分享”第三期开播,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搜狐视频直播做饭,烹饪家常菜、现场制作拿手的西安家乡美食油泼辣子。 (图为张朝阳直播现场) 直播时张朝阳亲切介绍,油泼辣子才是陕西人吃饺子的“最佳伴侣”,制作起来更是鲜香无比。大蒜、黑芝麻捣碎,倒入香油,加入五倍的秦椒面。最后将烧热的菜籽油,分批次泼在备好的秦椒面上。整个直播间都被这碗香喷喷的油泼辣子“点燃”了。 而直播中张朝阳制作油泼辣子的主角秦椒面和熟黑芝麻,均为农业银行扶贫商城提供的公益产品。 (图为直播中的农行扶贫商城公益产品) 不仅如此,直播间中,农行扶贫商城还为用户带来了专属定制大礼包福利,礼包中不仅包括油泼辣子中用到的优质秦椒面和熟黑芝麻,还包括草果、香叶、桂皮、八角、花椒等一系列助农产品。 一粒粒小小的秦椒、一颗颗醇香的芝麻不仅制作成了一碗具有浓浓陕西情的油泼辣子,也承载着农业银行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是农业银行帮扶贫困县商户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市场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农行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稳扎稳打,积极创新扶贫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创新推出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定点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 截至2020年6月末,农业银行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贷款、深度贫困县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和增量均高于去年同期,增速均明显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覆盖率达90%以上 随着农行扶贫商城平台的搭建,开辟了农业银行从精准扶贫到电商扶贫的新路径。 农行扶贫商城建设始于2017年8月。作为唯一一家参与商务部开展的“电商扶贫”间建设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积极对接贫困县政府,架起了一座连接城乡扶贫商品的线上销售桥梁。 2019年11月14日,农业银行企业网银扶贫商城正式上线,为企业客户集体采购扶贫商品开辟新渠道,目前已累计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促进了消费扶贫。 截至2020年6月末,农业银行累计与261家中央及地方单位签订扶贫商城合作协议,扶贫商城交易额突破3亿元,通过多种形式带动销售农产品近6亿元。 疫情期间,农业银行通过在农行掌银APP推出“扶贫爱心购”专项活动,帮助解决因疫情影响而出现的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 除此之外,针对湖北省受疫情影响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农业银行动员全行积极采购和帮助销售湖北省特色农产品。 事实上,不仅是湖北地区的贫困县受到疫情冲击,随着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贫困县农产品销售均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也是我国大枣的优质产区之一。河北龙门博夏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正是来自于河北阜平县一家集红枣醋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使得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商品滞销,收入锐减。 农行河北分行利用互联网的渠道优势,先后推出“电商助农、共战疫情”、“暖春扶贫月”等多场活动,几场活动下来增销600余件“高老西儿”红枣醋。 “真多亏了这个线上商城,让困境中的我和老乡们重燃希望!”农行快捷高效的电商服务让河北龙门博夏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高贵全感激不已。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全国各行业复工复产,农行扶贫商城再度联合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重庆五省面向全国客户推出“复工季”活动。“复工季”活动期间,农行扶贫商城上线400多款优质地方特产,并有4折秒杀、8折特价等优惠活动。 多款金融服务产品助力贫困县商户脱贫 有别于其他精准扶贫工作,电商扶贫将线上和线下的促销方式相融合,致力于疏解贫困县农产品上行难题,有效拓宽了帮扶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增收脱贫。 农行扶贫商城为所有贫困县商户提供零成本入驻的平台,以及便捷的开店服务,解决了贫困县商户打开全国市场的难题。 凭借“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模式,农行扶贫商城运用线上促销方式,打造了多个爆款公益产品;也通过进驻机关、企业、社区举办线下展销,开展体验式购物,拉近了爱心消费者与贫困县商户的距离。 在电商化运营方案上,农业银行扶贫商城为每一位合作商户配有专业运营人员、依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指定的推广方案,通过秒杀、特惠、展销等多种方式,开展营销活动,并为活动实施提供全流程服务。 农行扶贫商城不仅为贫困地区商户打开全国销路保驾护航,农行更凭借自身金融属性,为贫困县小微企业和社会爱心消费者提供多项优质金融服务,通过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助力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目前,贫困县企业可以通过农行“小额纳税e贷”、“小微链捷贷”等创新产品组合,依托多维度税务数据,采取纯信用方式,获取无需提供抵质押担保的小额贷款。 此外,贫困县小微企业可通过农行“小微抵押e贷”,使用居住用房、办公用房、工业房等多种抵押品作为货款抵押申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额度有效期达10年。 下载最新款农业银行掌上银行,即可通过购买公益扶贫产品完成线上助农,享受农行扶贫专属金融产品。 (图为农行扶贫商城使用指南) 打开农业银行掌上银行APP,在掌银首页中部进入“扶贫商城”栏目;进入分类专区,即可进行产品浏览,购买心仪的扶贫产品。通过掌银付款完成购买下单扶贫产品,助力精准扶贫。
一间房、两棵树、四头牛、六只狗……这是安徽省宿松县千岭乡新前村村民史东生的生活。2018年,在宿松县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的帮扶下,史东生用4年时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成为脱贫监测户的一员。 在千岭乡雨福村,刘龙生夫妇仅用3年时间于2017年实现脱贫。3亩棉花地、80只母鸡,是这个小家走出贫困的“金钥匙”。两个月前,他们刚卖掉一批鸡,如今四处逐戏的一群雏鸡则是他们家的“新成员”。 汛期刚过,皖南大地转瞬骄阳似火,所幸前期洪涝天气没有给宿松县的村民带来冲击,史东生、刘龙生等村民的日子也如同着这皖南的夏日一派红火。 7年时间,上交所党建引领下的宿松扶贫“样本”,已书写出一张亮眼的红色“成绩单”。“2013年以来,上交所对宿松的定点帮扶已陆续援助了17个项目,投资援助资金28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了对贫困县 ‘扶真贫、真扶贫’的承诺和职责。”上交所挂职扶贫干部、宿松县副县长王松青欣喜地告诉记者,2019年,宿松县最后的25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今年7月末,上交所多个支部党员代表再次走进宿松县,按照中央“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帮助宿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源源不断引金融活水浇灌宿松大地。 活跃的“红色扶贫先锋队” 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约600多公里,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宿松县。自2013年起,上交所就承担起了宿松县的定点扶贫任务。2017年,上交所启动“党建+扶贫”模式,一支红色扶贫先锋队由此诞生。 “2017年是宿松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所里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通过党支部一一结对帮扶河口村的25户贫困户,安排支部代表进村入户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并根据不同贫困户的需求采取了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帮扶措施,为贫困户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一位上交所党建办扶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党建引领脱贫战,上交所扶贫一盘棋。上交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上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黄红元多次带队调研考察宿松扶贫项目及脱贫进度。7年来,上交所创新模式、多方动员、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以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创新模式为扶贫工作原则,逐步摸索出一套“规划先行、金融撬动、产业支撑、以点带面、扶贫扶智、支部参与”的六位一体扶贫工作新模式。该模式以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智力扶贫、公益扶贫为支撑,突出造血式扶贫,助力贫困地区自身发展。 在上交所与县政府的精准扶贫攻坚之下,2019年,宿松县实现脱贫摘帽。同年12月底,黄红元再次前往宿松参加由上交所与宿松县政府联合举办的“宿松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座谈会”,与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座谈并开展实地调研,帮助宿松县科学谋划发展规划,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文章。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为上交所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记者采访获悉,在宿松脱贫摘帽后,为帮助宿松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已脱贫人群返贫,上交所继续开展结对帮扶,由33个支部(总支)结对帮扶宿松县30户脱贫监测户,通过发挥支部(总支)业务特长扶贫、党费支持扶贫等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坚决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 史东生的脱贫是个典型样本。2014年他被确认为贫困户,在县政府和上交所的帮扶下,他享受就业扶贫、产业发展奖补等政策,不仅能做些零工,还养起了黄牛,女儿也受益教育扶贫完成高中、大专学业。2018年,史东生年收入首次过万元,也正式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女儿很争气,去年毕业已经在芜湖一家汽车公司就业,每个月收入近4000元。虽然不能常回家,但经常给我电话,给我寄钱。”他向与其结对子的上交所老师分享了过去一年的好消息。而就在此次扶贫考察前一周,他的黄牛刚生了小牛,正以蹒跚的步伐跟着牛妈妈在不远处吃草。 史东生住的房子在两年前通过补贴进行了危房改造,虽然简陋却暖意融融。除自养的黄牛之外,他还有6只狗、2棵枣树相伴。夏末时节,枣树上已挂满了日渐丰满的枣儿。 金融活水多点灌溉 要想富,先修路。 地处大别山区的河口村,有茂密的竹林,面积达2880亩。3年前因道路不通,竹子难以运出,且管护不当,成片的竹子腐烂在山里,让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2017年,上交所实地调研后,将200万元资金活水引入山区,帮扶河口村实施毛竹林综合开发项目。在当地山区陈汉乡河口村支持实施毛竹产品深加工改造,清理垦复毛竹林1100余亩,带动数十名贫困户就业。 同时,上交所资助河口村新修了从上湾到黑坞、新屋到杉屋、大冲到吴坪山、杉坞到长坞的林区公路,路宽4米,长6.8公里,已硬化近2.3公里;修建了桥3座、涵洞16处和作业踏步2.8公里。此后,新鲜的毛竹、竹笋源源不断出山,深加工后的竹产品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上交所因地制宜、因贫施策的精准扶贫,将脱贫致富的种子植入宿松县不同的产业。 据上交所扶贫工作人员介绍,2018和2019年,上交所共捐赠资金500万元,在宿松县千岭乡开展黄雀畈“稻虾共作”扶贫一期和二期项目。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2019年共为张庙村、新前村、汪岭村、孙岭村、大官村、千岭村等村庄的1041户贫困户发放受益资金,并实际解决50余户贫困户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上,切实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项目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千岭乡周边乡镇纷纷效仿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建设标准化稻虾共作基地,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拓展水产养殖空间。优质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已逐步成为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王松青进一步补充道,上交所资助的扶贫项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当地深入人心,赢得了群众良好口碑。 据记者了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萎缩,第一季度“稻虾共作”基地养殖龙虾滞销情况严重。当地多方寻求产品销路,上交所通过消费扶贫方式予以支持。 引金融活水入山,让贫瘠之地生出致富之花。此次,上交所走进宿松还带着新的考察任务——实地调研柳坪乡茶园种植情况。 从宿松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沿着狭窄的盘山路上行,调研队伍来到柳坪乡西北部雄伟的罗汉尖下。这里的邱山村与湖北黄梅、蕲春接壤,属深山区和革命老区,平均海拔600多米。 柳坪乡乡长何谋德早早地守候在茶园门口,他告诉记者,邱山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545人,贫困发生率31.41%,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缺技术。近年来,邱山村紧紧围绕“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目标,叫响“打造竹海茶乡,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口号,着力发展茶叶、雨花菜、毛竹三大支柱产业。 “村里现有茶园1200亩,年均产量1万斤,产值260余万元, ‘宿松香芽’茶叶先后获得国内国际多个茶业产业博览会金奖,有着‘安徽十大品牌名茶’之称。”何谋德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冲泡了几杯宿松香芽给调研团队品尝,一时间茶香四溢。 在三大产业的带动下,经过6年的发展,全村共脱贫161户543人,贫困人口于2019年全部脱贫。而如何扩产增收,将产业做大,夯实脱贫成果,成为邱山村迫切求解的新难题。 上交所此次考察正有意为柳坪乡引入金融活水,解技改、扩产、增收的资金之渴。事实上,柳坪乡仅是茶园项目的四个基地之一,此次上交所计划投资280万在柳坪乡、北浴乡、陈汉乡、趾凤乡投建茶园基地。除资金支持之外,上交所还将通过技术培训、品牌管理等方式,加速打造宿松香芽的茶文化和茶“名片”。 扶志扶智持续“造血” 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上交所一开始就把扶志扶智放在突出位置,注重思想上的脱贫。 “为改变当地营商环境,倡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生态,在上交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设立了宿松扶贫大讲堂,帮助当地企业家开阔眼界、改善理念、提升能力、沟通信息、促进合作。”王松青告诉记者。 2019年,上交所继续向智力扶贫项目投入60万元,参照2017年、2018年的成功模式,集中对企业家开展志、智双扶工作。其中,脱贫大讲堂中举办了13次2400余人次参加的集体学习班和读书会,向基层干部培训各地先进发展理念和脱贫经验。上交所还组织生产技术培训8次,共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带领合作社负责人、“双创”农户、急需生产技术的贫困户学习稻虾共作、毛竹加工、娃娃鱼养殖技术,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同时,上交所还积极实施公益教育计划。2017年依托上交所公益基金会平台出资200.6万元资助当地829名贫困学生坚持学业。出资160万元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建设残疾人就业扶贫车间,帮助解决当地残疾人就业问题。 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李县生老人及儿子、孙子一家6口2014年被确认成为贫困户。儿子媳妇长年在外务工,留下9岁的小朵、7岁的小杰给李县生照顾。在县政府和上交所的帮助下,村里及时为李家申请了产业发展奖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补贴。尽管李县生已年近70岁,但养鸡、喂鹅等基本农活对她来说不算困难,帮扶政策让她和两个孙子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孩子们有学可上,让她觉得很安心。 记者注意到,在空旷单调的灰色水泥房中,4张金灿灿的奖状显得格外耀眼。姐姐小朵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好孩子”;弟弟小杰2018年入学第一年,便获得“爱心小天使”“进步小明星”的荣誉称号。 激发乡村振兴源动能 在上交所精准扶贫助力下,宿松县提前一年摘掉贫困的“帽子”。 根据党中央要求,脱贫县还要继续坚持“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上交所继续帮助宿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19年,上交所聚焦宿松脱贫摘帽后巩固拓展阶段亟需资金帮扶的民生、产业类项目,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在趾凤乡趾凤村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项目,对趾凤村现有供水设施、管道进行改造,帮扶饮水不安全人口共2300余名。在二郎镇实施亮化提升工程,安装街区路灯380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7月31日上午,上交所扶贫小组走进宿松蓝莓产业示范园,深入考察了去年支持投建的蓝莓产业扶贫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建设蓝莓种植区1000亩,实现蓝莓规模化种植,形成种植到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各种模式吸纳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发放产业扶贫收益,积极安排贫困户就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 荒地变沃野,丘陵换新装。“上交所的产业扶持不仅带动老百姓和贫困户的产业收入及务工收入,而且带来的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逐步解决大量土地的抛荒,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给老百姓和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王松青说。 在宿松县挂职工作近4年,王松青感受最深的是,上交所产业扶持是不断为宿松培植一个个产业先锋,激发当地自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源动能,让宿松县村民们能够从源头上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培育,一株株蓝莓苗已整齐挺拔地立在田间。蓝莓产业示范园的成立,也标志着上交所定点扶贫攻坚任务即将进入新阶段,蓝莓产业将成为上交所与宿松县合力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看今朝,脱贫攻坚,打赢收官年;盼来年,翡翠珠儿,紫袂枝头舞。
记者从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获悉,8月12日,建行上海市分行与韵达速递签署扶贫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以陕西省安康市一区三县为试点,携手助力消费扶贫。 据介绍,建行通过善融商务搭建平台,支持扶贫农产品销售往全国。韵达速递利用物流服务资源,针对安康地区善融扶贫订单物流,给予低于市场价的专享优惠费用,帮助降低成本。 善融商务是建行电商扶贫的重要载体。截至2019年底,善融商务已入驻扶贫商户超过4000户,设立28个省级扶贫馆,覆盖925多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累计实现扶贫交易额近300亿元。据悉,为了更大限度的支持扶贫商户,方便商户统计扶贫订单,建行善融平台还与韵达实现系统直连,并在8月初开始试运行。
万达集团在扶贫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8月8月,万达集团宣布全国320座万达广场将分批落地超过3143台消费扶贫专柜,销售贫困地区扶贫产品,直接惠及贫困农户。 万达集团总裁齐界表示:“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万达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决定在继续做好丹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利用遍及全国的万达广场,在消费扶贫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平均每个万达广场至少落地10台扶贫专柜 “万达集团消费扶贫行动就是要在广大消费者和贫困地区产品之间搭起桥梁,让贫困地区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扶贫专柜销售的所有货品都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公示的《全国扶贫产品名录》,确保消费者的每一次消费,都将转化成贫困户的收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认为,万达通过在全国万达广场设立扶贫专柜,结合万达优选小程序,为扶贫产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既是做实做细消费扶贫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扶贫长效机制,希望更多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到消费扶贫行动中来。 扶贫专柜是落实消费扶贫行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万达广场作为全国领先的实体商业平台,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2019年客流42.7亿人次。 可以说,每个万达广场都是所在城市的商业中心,人流密集,消费需求旺盛。万达广场设置消费扶贫专柜,可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在万达广场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贫困地区产品之间搭起桥梁,让贫困地区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从而实现消费扶贫。 据悉,为了提高扶贫产品销售,万达集团精心挑选广场入口、室内步行街、扶梯、电梯等人流必经之地摆放扶贫专柜,平均每个万达广场至少落地10台扶贫专柜。 首创“企业包县,整县脱贫”扶贫新模式 张义苹是苗族蜡染非遗技艺传承人,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张义苹称,“因为交通不便、意识落后,家人们制作的蜡染产品除了自用却无法销售,精湛的非遗技艺改变不了家乡贫穷的命运”。 2011年,张义苹中学毕业后,家中贫困只得外出务工。但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一直都在。2014年,听说随着国家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村里正在筹备开办蜡染合作社之后,张义苹决定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用自幼学成的蜡染技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回乡创业得到了家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县文化、扶贫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蜡染合作社稳步发展,村里的染娘妈妈们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但在沿海服装企业打工的经历告诉我,再好的产品如果不能扩大销售就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产业扶贫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让我们的产品找到销路,只有让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我们的产品才能真正让合作社发展壮大、造福村民。”张义苹如此表示。 万达集团2014年来到丹寨县开展对口扶贫,随着丹寨万达小镇的建成开业,丹寨在电视、网络上的亮相次数越来越多,万达小镇也为丹寨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流。丹寨,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得到万达集团对口帮扶之后,已经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脱贫致富之路。 万达集团首创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中国企业扶贫新模式,从2014年往后的4年多时间,万达累计捐款21亿元。2019年4月,贵州省政府宣布丹寨县减贫摘帽,比计划提前两年实现了脱贫目标。 事实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颇为重视万达的扶贫工作。6月28日至30日,王健林曾赴丹寨县考察,进一步了解万达集团帮扶丹寨以来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考察丹寨县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投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将万达丹寨扶贫模式总结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创新性强。万达丹寨扶贫与传统扶贫工作不同之处在于,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产业;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坚持。 二、可持续性强。万达确定旅游产业扶贫是核心,打造以旅游小镇为核心的旅游产业体系,为丹寨创造新的支柱产业,推动丹寨经济结构转型,全面提升丹寨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丹寨不仅实现脱贫而且致富奔小康。 三、可复制性强。万达丹寨扶贫创新的理念、模式、方法可以为社会扶贫提供借鉴。 张义苹称:“最大的变化出现在2017年。仿佛一夜之间,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丹寨,也注意到我们苗族传统非遗蜡染,万达集团在丹寨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非遗’,更是为家乡各类非遗技艺搭建了一个难得的展示平台。我们合作社的蜡染产品销售额不断增长,成功带动周边村寨的200多名妇女脱贫。” 张义苹认为,万达集团此次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可谓正当其时,“我们愿意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愿意为广大消费者奉献更多、更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