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8月上半月,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出台的两份涉及对外开放的文件。 其一是《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面深化试点期限为3年。全面深化试点期间,根据发展需要,暂时调整实施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 其二是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发布会作解读。《意见》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工贸易转移)。按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的白明解读,“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有很多重合之处,外资稳住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外贸企业更好参与国际产业链,实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具体各类会议、发布会、政策文件参见正文,较为值得关注的有如下几个: (一)各类会议:1)8月6日,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8月11日,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京闭幕,表决通过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通过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二)各类发布会/重要文章:1)8月15日,《求是》发表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8月13日,财政部部长重要讲话《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3)8月8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美国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事宜答记者问。4)8月10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5)8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6)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防汛救灾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7)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防汛救灾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三)各类政策:财政方面,契税与城建税两部法律获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但主要内容与此前的施行条例差别不大。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详细解读参见我们的点评《【华创宏观】从紧迫的逆周期调控到有定力的跨周期调节——2020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我们进一步予以关注的是三个文件。1)8月11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2)8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3)8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发布会作解读。 风险提示:中美冲突加剧,消费修复进度低于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 8月上半月政策跟踪 (一)各类会议 8月上半月(8月5日-8月15日)召开的各类会议参见如下表格。本周人大常委会通过契税法、城建税法。此外总书记作出两份指示,内容涉及餐饮浪费以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我们简要摘录如下: 1、8月6日,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2、8月11日,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二)新闻发布会/公开演讲/重要文章 8月上半月(8月5日-8月15日)重要发布会及重要文章见如下表格。我们进一步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8月15日,《求是》发表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主要内容如下: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第二,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第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第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2、(财政)8月13日,财政部部长重要讲话《我国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注:这是财政部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专题讲座的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 一般来讲,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入划分,也就是以税收为主体的政府收入在政府之间如何安排;二是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也就是事该由哪级政府干,钱该由哪级政府出;三是转移支付制度,事和钱都分清楚之后,政府间的财力盈缺如何调节,如果地方收入不能满足干事的需求,如何通过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得到弥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财政收支活动的基本规则,保障财政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工协作、有序运转、有效履职。 具体而言:收入划分方面,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格局:中央固定收入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固定收入包括环境保护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教育费附加等。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面:除国防、外交、重大基本建设外,主要按照隶属关系确定支出范围。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相继出台,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划定支出责任,并主要根据各地区财政状况实行不同补助比例,东部地区多自行承担,中西部地区中央补助较多。 转移支付方面: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基础上,为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衔接,2019年新设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暂列一般性转移支付项下,待今后修订预算法时再作调整。 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主要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日常运转和加快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7%。 二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包括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就业补助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等,主要是配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用于履行中央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保障地方落实相关政策所需财力,提高地方履行共同财政事权的能力。2019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3%。 三是专项转移支付。包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城市管网及污水治理补助资金、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主要用于保障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引导地方干事创业。2019年,专项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10%。 进一步理顺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本考虑: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予以推进:一是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完善以共享税为主体的收入划分模式。二是完善共同财政事权体系,强化中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推动财力下沉,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四是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财政保障体系。五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六是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七是积极配合立法监督,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3、(金融)8月8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美国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发布《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事宜答记者问 Q:近期美国财政部在其官网发布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实施检查的辖区,建议对来自这些辖区的公司提高上市门槛,加强信息披露要求,强化投资风险提示,并要求已在美上市公司最迟于2022年1月1日前满足PCAOB开展检查的相关要求。证监会对此有何评论? A:最近2020年8月4日,中方监管部门根据美方的最新需求和想法向PCAOB发送了更新的方案建议。我们认为,通过对话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实现双方共赢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为全球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4、(金融)8月10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主要内容如下: Q: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A:我们也非常关注影响当前经济恢复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稳企业保就业的压力比较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等。 Q:下半年人民银行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A:首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守住风险底线,全力以赴推动三年攻坚战如期收官。 Q: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会不会受到影响? A:首先,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比如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其次要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5、(金融)8月13日,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 主要内容如下: Q1:关于金融支持实体 A: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资金重点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小微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除了信贷支持,直接融资方面也在发力。上半年,银行业企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28.5%。保险业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6.5%,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8.2%。 Q2:关于不良反弹 A: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新形成不良贷款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压力较大。预计今年全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比去年的2.3万亿元加大了力度,明年的处置力度会更大,因为很多贷款延期了,一些问题明年才会暴露出来。 Q3:关于金融领域改革开放 A:近两年,银行业保险业共有34条对外开放措施陆续落地,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性的实例,比如首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均获准设立,今年上半年又批复友邦保险在内地设立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等。要以加快中小银行改革为突破口,提升金融机构体系稳健性。拓宽风险处置和资本补充资金来源。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做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 6、(经济)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防汛救灾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主要内容如下: 今年的汛情灾情主要有“两超、一多、一少”四个特点:一是江淮流域梅雨超历史。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759.2毫米,持续时间62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一位。二是长江淮河太湖水位超保证。三是蓄洪圩垸运用多。四是灾害损失重人员伤亡少。洪涝灾害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89.6亿元,比前5年均值偏多12.7%和15.5%。因灾死亡失踪219人,倒塌房屋5.4万间,比前5年均值分别减少54.8%和65.3%。 提问环节: Q:在未来的几周之内,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加,可能会持续到9月份,这些自然灾害风险的增加会不会加重现在的粮食危机? A:今年洪涝灾害导致6032.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1140.8千公顷,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有一个规律,我们国家往往是大水之年是丰收之年。为什么丰收?因为我们国家水资源本来就短缺,丰水年水资源保障条件更好。通过各项救灾措施,加强种植的管理,通过一些农业技术手段,今年的洪涝灾害对我国粮食安全不会有影响。 7、(外贸外资)8月13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7月全国吸收外资情况 2020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金额增长。 分行业看,1-7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14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占我国吸收外资比重77.4%。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1-7月,香港地区、新加坡、英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2%、4.6%和48.6%(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三)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性文件 8月上半月(8月5日-8月15日)主要的法律法规相关文件见如下表格。财政方面,契税与城建税两部法律获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但主要内容与此前的施行条例差别不大。央行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详细解读参见我们的点评《【华创宏观】从紧迫的逆周期调控到有定力的跨周期调节——2020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我们重点关注国务院出台的两份对外开放方面的文件。 1、(金融)8月11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 Q:制定出台《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A:截至2019年末,全国融资担保行业共有法人机构5562家,实收资本11745亿元,融资担保在保余额27017亿元,促进了资金融通,发挥了普惠金融作用。但是目前,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仍然面临着放大倍数不高,聚焦支小支农不够等问题。 Q:如何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确认工作? A: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由政府及其授权机构出资并实际控股,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开展确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守准公共定位。二是强调业务合规和风险可控。三是做好公布工作,各地应当于2020年9月底前确定第一批名单,并在省级财政部门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 Q:如何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A: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一是可探索开展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并行审批,建立全流程限时制度,压减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二是对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提高相关贷款的风险容忍度。 2、(对外开放)8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 主要内容如下: 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合肥、济南、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面深化试点期限为3年,自批复之日起算。 试点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实施推动、综合协调、政策支持及组织保障,重点在改革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促进机制、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路径。各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谋划,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全面深化试点期间,根据发展需要,暂时调整实施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具体由国务院另行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相应调整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商务部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 3、(对外开放)8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并召开发布会作解读 文件主要内容如下: 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这15项措施包括:1)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2)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复制或扩大“信保+担保”的融资模式;3)以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4)进一步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贷投放;5)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6)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7)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力度;8)助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9)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10)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11)提高外籍商务人员来华便利度;12)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13)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服务力度;14)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15)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 发布会上主要内容如下: Q:近期有一些国家专门向自己的企业提供“搬家费”,帮助他们转移产业链,比如日本的经济产业省,他们公布了87个企业的名单,并且承诺要提供700亿日元,帮助他们将中国的产业链转移到日本或者是东南亚国家。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升在华投资的外企的信心? A:根据初步了解,获得日本政府补贴的第一批87家企业中,有30多家在华有投资,而且目前也没有发现这些在华企业关停的情况,多数属于分散投资。事实上,近几年,受中美经贸摩擦以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已经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我们认为,一些企业基于要素成本、贸易环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考虑,调整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多属正常的市场行为。另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其中日本在华新设企业415家,美国860家,韩国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国296家,德国245家。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Q:中国此前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样的提法,想请问具体在外资外贸领域会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来促进形成这一格局? A: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加鼓励外商投资范围。三是打造开放新高地。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试点。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四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五是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签署RCEP,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 Q:请问今年下半年中国引资形势如何,商务部下一步将如何更好稳住外资? A: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稳外资工作:一,稳存量政策再强化。二,促增量方法再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确定性,削减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抓好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落地,加快修订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作用。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争取再谈成、签约一批重点外资项目。三是优环境措施再加力。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又一硕果“瓜熟蒂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来了! 友邦保险8月18日宣布,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人寿”)已获得营业执照,并在上海正式揭牌。 友邦人寿正是由之前的友邦中国区华丽变身而来,其成立意味着我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正式落地,也意味着友邦在中国内地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法人地位。 友邦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友邦人寿会统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国内地的寿险业务,并已着手申请在中国内地设立新的分支机构。 “分改子”意味着什么 友邦于1992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获发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非本土保险机构之一。在中国的寿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寿险公司,但在中国内地并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也因此其分支机构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囿于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北京市、江苏省五地。直到2019年初,基于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的背景,友邦得以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营销服务部。 而借助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东风,过去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50%的“天花板”从今年起被正式打破,友邦去年底在行业内率先公布了新政下的“分改子”计划,更成功尝得了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的“头啖汤”。 6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批文,批复同意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建为友邦全资持股的外资人身保险子公司,改建后的公司名称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并分别核准李源祥及张晓宇为友邦人寿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我们对中国保险业的未来满怀信心。虽然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行业面临短期承压,但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此改变。我们所要持续关注的是内生竞争力的培育和延续,从而打造可持续性的自身优势。”在8月18日的成立仪式上,友邦人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张晓宇表示。 张晓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分改子”之后,对于友邦人寿来说,第一步就是分支机构的拓展。据了解,友邦人寿已确定首批新分支机构的意向地点,并已将申请递交至监管机构。而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友邦人寿将在现有地区之外,聚焦10-12个省份去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主要是那些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四川等;在经营上则仍将延续友邦以往特色,专注于中产及以上客群,专注于长期保障型业务,专注于价值成长。 除了分支机构的拓展,张晓宇认为,这次改建的成功,带给友邦的意义还体现在多层次、多维度的运营和发展上。 “友邦人寿的成立,有望改变以往各地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上各自作战的局面,实现共享运营平台,其带来的规模效应将大幅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营运成本,留出更多精力与资源集中投入到持续提升用户保险服务体验的工作中。譬如以前做投资账户,我们要在不同城市创立7个账户,一个投连险产品的稳健账户,需要友邦上海、友邦广东等所有区域公司的文件,但改建后,整个流程效率会提高非常多。”张晓宇举例道。 此外,友邦人寿的成立,意味着友邦在中国内地将拥有一个统一且独立的法人实体,除了能够将业务拓展至更多区域外,其在内地市场的业务内容与模式也将拥有更多可能。“理论上,我们的投资组合、商业模式都会从‘分改子’中获益,原本没有办法做的领域,譬如投资房地产、全国范围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等,未来都有机会去尝试。当然,我们会在合理分析自身发展策略、竞争优势与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去寻找这些机会。” 事实上,在还未获得独立法人资格之前,友邦在中国内地早已发展成友邦集团第二大市场以及发展最快的市场,与集团内第一大市场香港的差距一再缩小。 按照这个趋势,中国内地很可能将在今年成为友邦最大的市场。如今,获得独立法人的重要加持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将让这个“崭新的老公司”——友邦人寿跃上怎样的台阶无疑值得市场期待。 寿险对外开放进行时 去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下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可达100%。 在这之后,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蠢蠢欲动。 在上述通知发布时,就有外资保险公司高管对记者预测:“在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放开后,行业内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都有意将在华寿险公司变为外资独资的性质,但其中友邦由于不牵涉要向中方股东收购股权的过程,自然会比较快。但相比友邦中国的特殊性,其他公司需要取得中方股东的同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诸如股东内部审批、协议等程序,因此速度不会太快,不过相信之后陆续会有实质性动作出来。” 事实上,除了友邦的“分改子”之外,已经有合资寿险公司正式宣布其独资控股计划。5月4日,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已与其在华寿险合资方——国民信托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收购国民信托所持有的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待监管批准及交易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其在内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除此之外,作为此次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首批受益者,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已于今年初正式开业,其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集团的身份也成为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外资加码之后,中国寿险业的格局会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吗?对此,一位外资险企高管对记者表示:“现在寿险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整个市场也越来越透明及公平,我认为随着市场发展,中资和外资公司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从老百姓的角度也不太看中资还是外资,而只关心这是不是一家‘好公司’,所以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公司,‘修炼内功’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1个月前市场还因盈利下行、让利实体等对银行股较为悲观,上周开始却风格突变,连很少大幅加仓内地银行股的外资也大幅买入。 8月17日,银行股集体大涨,成都银行涨停,21家银行涨幅超3%。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通联数据,上周银行板块是北上资金加仓第一高的板块,但就1个月、3个月的时间线来看,银行股都是北上资金最低配的一个板块。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对记者表示,近期美元走弱推动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被动资金开始流入A股,加上内地银行股相对估值比较低,派息率对外资也有吸引力。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则对记者表示,目前有三大逻辑看多银行股——利润利空落地,估值、持仓及股价三低,经济逐步复苏。 具体而言,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润下降9.4%的数据让市场对中报业绩有了充分预期,最大利空落地;银行(申万)指数当前0.71倍PB为历史最低位,且二季度机构重仓股持仓比例仅2.5%,为多年最低;截至上周,银行板块年初以来涨幅-8.9%,涨幅最低。 北上资金罕见大幅加仓银行 据记者梳理,在北上资金的行业持股占比变动中,近一周,银行的持股变动大增近0.4%,位列全板块第一。 8月17日,银行板块大涨,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57.13亿元,根据通联数据,净流入排名前60的股票中,8个是银行股。若按照流入量自高到低排列,分别是平安银行、长沙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光大银行、杭州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 对于外资而言,内地银行股一直不受青睐,早年庞大的影子银行导致机构无法给银行明确估值。今年以来,对隐含不良资产的担忧、银行让利的前景也使众多外资止步不前。据记者了解,即使是在7月初由银行等率先引领的大涨行情下,很多外资机构也并未加仓银行股,加仓的大金融板块更多是保险和券商。 不仅是外资超低配银行股,内资的持仓在今年一、二季度也位于历史低位。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基金持仓银行股实际可比比例为2.33%,较一季度继续环比下降1.71个百分点,持仓比例降至2014年底以来最低水平,降幅在28个行业中最高。 有外资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南下资金更倾向于买入港股的银行股,因为派息率更高,但北向资金很少大仓买银行。朱超平则认为,之所以外资近期增大了对内地银行股的配置,主要因为弱美元下新兴市场迎来资金流入。 银行前期利空逐步消化 近几个月来,众多利空悬在银行头上,这也导致此前银行板块整体缺乏动能。 比起如消费、电子等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业绩预期偏负面的银行早前遇冷。不过,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下降9.4%;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关注贷款比例2.75%。 “这其实让市场对上市银行中报业绩有了充分预期,最大利空落地,消除了不确定性。”廖志明告诉记者。 此外,首家银行中报的公布也部分打消了市场的不确定性。8月14日晚,江苏银行披露了上半年业绩,营收250.57亿元,同比增14.33%;归母净利润81.46亿元,同比增3.49%,营收增长较快,但净利润增速因拨备计提上升而出现下降,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37%。除业绩正增长外,息差、营收、资产质量、拨备等各项核心指标均超预期,上半年净息差2.10%,较去年同期上升16BP。 就上周引发热议的金融数据,机构普遍认为无需过度担忧。“上周,市场争议较大的是关于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会明显调整。悲观者认为7月货币供给数据低于预期,央行货币政策收紧,这对股债都不利。但实际上,目前的广义货币供给M2增速远远高于名义GDP增速,下半年信贷供给减少本来就是季节性因素,不能理解为货币政策收紧。”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在这种背景下,银行股估值低、机构持仓低及股价低就成了优势和上涨动能。廖志明也表示,银行(申万)指数当前0.71倍PB是历史最低位,而中国经济稳步复苏、PPI降幅不断收窄并有望转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走高,这些支撑上市银行基本面改善,到年底看,或仍有20%上行空间。 就银行股的风险来看,除了银行股解禁,机构认为,近期同业存单利率走高,后续银行息差还有可能收窄。此外,也需要关注后续不良资产暴露的情况,以及海外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就A股市场整体来看,吴照银认为,未来市场向好的趋势不变。今年以来,消费弱、投资强的格局仍未改变,且二者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7月单月增速达8.3%,已达过去5年的高点,远高于去年、前年年度5.4%、5.9%的增长,但是消费数据仍未脱离负增长区间。这与今年以来股市里消费股强、周期股弱正好相反。从这个逻辑出发,今年后几个月周期股将会有表现机会,行业上会比上半年相对均衡一些。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据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郭树清: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创业板改革正加紧推进,首批注册制下发行的新股即将上市。此次创业板改革既涉及增量市场,也涉及存量市场,是分步骤实施注册制承前启后的关键步骤。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创业板改革落地实施,创业板市场将进一步释放活力、提升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存量市场改革也将形成示范效应,为下一步在全市场推广注册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银行业再现千万元级罚单 金融监管“严”字当头强化震慑 大额罚单密集落地,是金融业从严监管的一大体现。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公开信息统计,8月1日至14日的半个月内,银保监系统累计公布131份罚单,处罚对象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共计罚款6814.11万元。 >>新基建领跑 重大外资项目加速落地 据经济参考报8月17日消息,外商投资正在迎来多重政策利好。近期我国一系列稳外资举措密集出台,并接连推出重大外资项目,其中新基建成为重点支持领域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随着系列利好信号持续释放,以及用地、融资等支持力度加大,很多跨国企业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布局,重大外资项目正迎来落地高潮。值得注意的是,支持举措还在加码,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研发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激活更多创新动能。 >>经济复苏再添力 宏观政策待深度显效 据经济参考报8月17日消息,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商品零售增长0.2%,实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0.4%,增速创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的纪录,远远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下半年开局交出的首份经济“成绩单”,释放出更多经济加速复苏的积极信号。
要闻精选 □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他指出,要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 7月份工业生产平稳,投资和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基建投资稳步回升,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表明我国经济延续稳定复苏态势。 □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 □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近期我国一系列稳外资举措密集出台,并接连推出重大外资项目,其中新基建成为重点支持领域之一。很多跨国企业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布局,重大外资项目正迎来落地高潮。 □ 证监会拟规范券商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展业行为,旨在厘清证券公司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边界,建立适应互联网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其中,明确了对证券公司租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的管理要求。 □ 深交所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当日起创业板所有股票将实行涨跌幅20%机制。 □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证券类私募产品年内新发数量达10110只,较去年同期的8206只增长了1904只,增幅达23.2%。 □ 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将进一步便利。 □ 国资委将大力支持武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加大在武汉投资力度,与武汉市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商务部发布《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 提出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健全促进体系等8个方面的试点任务,并推出122项具体举措。方案还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下半年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在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基础上,加快推进城市公交、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置换,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 《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正式公布,海南拟花5年打造全球自贸港智慧标杆。 □ 据浙江证监局网站公示,蚂蚁科技集团正在接受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科创板上市辅导。 查看原文:科创板上市计划加速!蚂蚁集团接受上市辅导,中金、中信建投保驾护航 □ 8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召开宇航系统总体重组暨改革单位成立大会,将重组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总体设计部、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组建遥感卫星总体部,打造“一个创新中心+两类总体单位”的顶层架构。 □ 第四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期间,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发布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试验成果。该创新试验实现全球首个跨2000公里以上传输距离、100微秒级的时延抖动控制。 □ 钢厂开工率高企,铁矿石现货价格近日不断刷新6年多来的新高。 □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行政令,要求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在90天内剥离抖音海外版(TikTok)在美国运营的所有权益。 □ 世界卫生组织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6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全球确诊病例达到21294845例;死亡病例达到761779例。 详情请扫二维码↓
支持举措持续加码 外企布局中国市场提速 外商投资正在迎来多重政策利好。近期我国一系列稳外资举措密集出台,并接连推出重大外资项目,其中新基建成为重点支持领域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随着系列利好信号持续释放,以及用地、融资等支持力度加大,很多跨国企业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布局,重大外资项目正迎来落地高潮。值得注意的是,支持举措还在加码,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研发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激活更多创新动能。 下半年伊始,乌鲁木齐与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中欧数字化工业新基建创新基地。创新基地将依托西门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资源,打造面向智能制造、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智造服务、人才培育与创新加速等平台。 6月30日,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与山东莱芜高新区签约,思爱普智能制造创新赋能产业园项目落地。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成立数字化创新赋能中心、数字化产业和服务平台、双招双引平台及数字化人才平台。此前数日,英特尔宣布携手南京共建“未来科技智慧中心”,双方将逐步建设智慧园区,推广智能楼宇、智慧办公、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等应用。 记者还了解到,高通公司、施耐德电气等一批跨国公司也都看好中国加速新基建所释放的巨大市场潜力,将加速这一领域布局。 近期,高通创投对3家中国公司进行风险投资,覆盖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应用等领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5G、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将促进各生产要素间的高效协同,为社会发展释放“乘数效应”。高通公司正积极抓住新基建下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多机遇,与更广泛的行业伙伴进行合作,通过技术和创新为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产业赋能。 施耐德电气与宁德时代也刚刚通过“云签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绿色智能工厂、新能源发电、安全用电、能源存储等领域展开合作。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对记者表示,看好中国的数字经济前景,这也非常契合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此前,施耐德电气在厦门增加了投资,计划未来3到5年扩大研发和增加生产线,生产新一代数字化绿色电气产品。 思爱普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表示,非常期待中国市场新基建创造的机遇。李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思爱普已推出覆盖25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将利用公司的产品、技术及服务,支持客户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政府和企业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 外商跑步进场,也促成了地方批量外资项目的签约落地。7月22日,54个外资项目在上海集中签约,其中15个项目涉及新基建,涵盖网络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在此之前,昆山迎来重大项目集中落地,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光通信、总部经济、新材料等多个领域33个重大项目,其中外资项目16个。 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推进前三批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近期推出了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这些重大外资项目的陆续落地,显示了外资企业对我国发展的强劲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说。 最新的全国吸收外资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向好趋势。商务部统计显示,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介绍,今年1至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期间,外资大项目持续落地,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到资占比68%,埃克森美孚、宝马、丰田、英威达等不少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加快在华布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新基建正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世界经济衰退背景下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新机遇,上万亿规模的新基建大盘子和巨额市场势必吸引外资企业。鼓励外资企业加大新基建领域投资,对于我国稳外资以及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通双循环具有可预期的正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还在持续加码,外商投资将在财税金融支持,以及用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方面收获更多利好。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服务力度。对全国范围内投资额1亿美元以上的重点外资项目,梳理形成清单,在前期、在建和投产等环节,内外资一视同仁加大用海、用地、能耗、环保等方面服务保障力度。同时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在随后的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指出,《意见》鼓励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研发环节,补齐产业链短板。 另外,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也已经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从领域来看,将进一步鼓励外资参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鼓励外资投向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成为目录扩展重点。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新基建有望产生鲶鱼效应,通过竞争与合作能够促进中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水平共同提升。”朱克力表示,在各部门密集推出的政策支持之下,外资企业布局新基建的信心获得进一步提振,进而放大了新基建尤其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潜力。 孟樸表示,各领域企业下一步应将投资及发展的有效性和质量摆在首位,将领先科技融入全球价值链。尤其面对“新基建”的重大机遇,全球产业链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加深合作、协同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外贸外资面临复杂严峻形势。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加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稳住外贸主体,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意见》提出15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更好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积极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复制或扩大“信保+担保”的融资模式。以多种方式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进一步扩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贷投放。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同等适用外资企业。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鼓励外商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增一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力争将总量扩大至30个左右,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发展和海外仓建设等,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推进“线上一国一展”,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出口企业对接更多海外买家。 三是提升通关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有条件的口岸推广口岸收费“一站式阳光价格”,加大技术贸易措施咨询服务力度。在严格落实好防疫要求前提下,继续与有关国家商谈建立“快捷通道”,为人员往来提供便利,分阶段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总量,适度增加与我主要投资来源地民航班次。 四是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培育一批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共建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企一策”帮助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对重点外资项目一视同仁加大用地等服务保障。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服务便利化,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意见》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完善配套措施,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各项政策在本地区落地见效。各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