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邹平 10日,光伏概念走势强劲,珈伟新能(300317)、中来股份(300393)先后封板,涨幅20%,金辰股份(603396)涨停,易成新能(300080)、阳光电源(300274)、锦浪科技(300763)涨逾10%。 消息面上,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如期在义乌举办“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会上表示,初步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持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利用率也保持高水平,1到10月份的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98.3%,同比增长0.12%。光伏发电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可以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 同时,任育之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国盛证券表示,假设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0%,“十四五”期间,光伏所需年均装机为96GW至116GW,风电所需年均装机在38GW至48GW,“十四五”期间风光发展均有望加速。 逾七成公司前三季报净利同比增长 根据数据,A股光伏概念板块57家上市公司三季报多数靓丽。其中,42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逾七成,光伏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行业持续高景气。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下半年以来,伴随疫情缓解下游光伏电站企业加紧开工,中游电池组件企业需求旺盛,传导至上游的玻璃、原材料环节产品销量显著提高,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组件类企业中,天合光能前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118.94%。组件龙头晶澳科技(002459)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95.12%。晶澳科技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另外,晶澳科技远期外汇实际交割收益和浮动盈利及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 上游的光伏玻璃行业里,福莱特(601865)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59.9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42.59%。 另外,方正证券首席电新分析师申建国表示,2021年光伏玻璃需求将达1115.7万吨,同比增长37.7%。预计2021年全年光伏玻璃原片有效产能2.91吨/日,光伏玻璃需求大于供应,看好2021年光伏玻璃价格。同时,原材料环节的回天新材(300041)、三超新材(300554)业绩表现靓丽。 光伏逆变器企业中组串式逆变器企业锦浪科技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188.8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187万元,同比增长119.86%。此外,科华恒盛(002335)、禾望电气(603063)等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均同比上升。 重点关注龙头企业 中银证券(601696)认为,产业链各环节当前处于产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需求高景气的预期下呈现出不同的供需格局。硅料受新增产能扩张幅度影响,整体呈现较为紧张的供需格局,预计价格有望维持相对坚挺;硅片环节新产能继续投放,供需渐宽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价格仍有下降空间;182mm与210mm规格之争短期难有定论;单晶PERC电池价格出现分化,大尺寸具备溢价空间,有望提升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组件环节一线企业品牌、渠道价值开始显现,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平安证券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硅料、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动高效电池产能扩张,建议关注国内单晶炉龙头晶盛机电(300316)、电池片设备龙头捷佳伟创(300724)、PERC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300776)、丝网印刷设备龙头迈为股份(300751),以及组件设备优秀代表奥特维(科创板拟上市公司)。
金融界网站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全球经济汹涌巨变,不确定性大幅攀升,中国金融行业遭遇了巨大挑战,同样也是这一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金融科技赋能如火如荼,财富管理转型风起云涌,基金业迎来前所未有之大风口。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年度盛典在京召开,百位金融业大咖齐聚一堂,就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公募基金大时代、养老金融的未来等话题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交流。 前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先生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题为《金融智能化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演讲。蔡锷生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智能化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近两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呈现跨越式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指出,不论是金融发展、智能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实际上都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蔡锷生表达了他的四点看法: 第一、创新在未来发展中是一个核心地位,也是新发展理念第一条。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的一个方向,就是促进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该理清金融发展的概念,这是下一步金融行业、金融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机制体制,提升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应该是运用科学技术和科技手段来提升服务能力的领先行业。对于金融科技本身,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和智能化,围绕提高效率和提高质量去发展。 第三、金融科技的核心,还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融合。那么,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要和整个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数字化需求同步甚至比它要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下,怎么解决多层次服务的问题,需要考虑在内。 第四、金融发展不仅要提升服务水平,更要解决安全问题,防范风险。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有五点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公民竞争反垄断、新型大而不倒、数据权益归属和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协调问题。
AI席卷百业,作为AI时代的两个主要入口,智能语音产业已经进入爆发期,计算机视觉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正在成为AI落地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领域。 在语音和文本智能领域,无论是面向公有云市场的七陌云客服,还是面向大中型机构的容CC,容联一直在引领行业创新,构建了基于智能客服、智能联络中心的商业闭环。 在视觉领域,容联又是如何在原有能力上做延伸和商业化落地的?近日,CPS中安网对容联云通讯AI视觉解决方案总监陈开仡进行了采访,并关于通讯服务、AI技术、智能化视频监控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以下为访谈内容: Q:容联云通讯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容联提出的视觉智能服务与传统视频监控的区别是哪些? 陈开仡:当语音和文本、视频智能化在通讯业务中的应用已经大量普及的时候,容联意识到当下市场对于图像识别具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容联开始了计算机视觉(CV)的调研和研发。 由于CV与NLP深度学习技术上具有相通性,并且容联拥有NLP引擎相关技术的积累,因此迅速掌握了CV场景的相关技术。 容联的优势在于针对特定场景的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将AI和传统技术结合,以及前沿技术工程化的能力。 比如说准确率,以智慧工地为例,容联的“慧眼”视觉分析平台可结合工地复杂现场做全方面检测,做安全帽佩戴检测时容联产品准确率可以超过90%。 AI算法极度依赖数据,但是很多情况下有效的数据采集又比较难,容联自有的数据增强处理技术可以在素材比较少的情况下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深度学习技术十分依赖训练数据,且深度学习输出结果中一般都有“阈值”限制,实际应用中,很难设定适用于所有场景的统一阈值。 目前AI技术在落地过程中仍然受到数据量、数据质量、标注成本、数据域变化等问题的制约,单纯依靠深度学习模型难以解决复杂场景下的实际CV问题。 容联具备一系列针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工程化优化手段,包括图像的时序分析机制、检测目标属性过滤机制、目标跟踪及ReID机制等,提高算法在落地应用时的精度。 除了技术上的壁垒,容联产品一个重要的壁垒还是其在行业中的积累,因为做某个行业的视频识别本质上就是还是拼行业数据的积累、以及对行业的理解力。实际操作中,准确洞悉行业痛点是一个周期很长且很重的事情。 另外关于视觉智能服务与传统视频监控的区别,传统技术的一般特点是通用性较强,容联提出的视觉智能服务结合深度学习后,可在传统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得到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具有语义信息的结果,在保持通用性的同时提升精度。 例如,目标跟踪场景,利用深度学习检测图像中特定种类物体位置,结合传统背景建模、帧差法、光流法等,达到通用性与专用性的平衡协调。 Q:容联 CV 的商业化落地聚焦在哪些行业?这些行业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提升了什么价值? 陈开仡:目前容联聚焦的行业有智慧社区、加油站、化工、城管、卫监、明厨亮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重点各有不同。 以监控场景为例,50个摄像头,每天24小时,产生的视频量1200小时,一个月就是36000小时。即使监控岗位人员三班倒也无法做到100%覆盖,期间很容易漏过一些突发事件,事发后再去追溯会很困难。 再比如制造业工业产线场景,工人有规定的操作规范,规定的位置,通常会有监管人员进行监督。但是产线很长,又在不停运动,监管人员很难覆盖全部工位进行督导。产品因操作不当产生的瑕疵会直接影响用户评价,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们通过智慧视觉算法,对以上行业的关键场景进行智能的监管,提升了管理的效率、覆盖率,也提高了安全管控水平,同时降低了风险并且降低了监管成本。 Q:在这个市场上有做硬件的厂商,有做整体解决方案,有围绕最终用户的系统集成商,容联跟产业上下游的厂商的区别在哪里?有哪些合作? 陈开仡:容联采用的是AI能力+垂直行业+服务的模式,并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大客户积累,善于深挖用户场景,发现痛点;单个用户的痛点可能是行业痛点,针对痛点进行定制化方案,将方案沉淀为行业方案,提升整体行业智能化水平是容联的目标。 另外容联的产品设计秉承松耦合原则,模块之间支持灵活的拆分重组,可以单独提供,或跟上下游厂商产品进行灵活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方案的定制。 Q:了解到容联的视觉算法商城很丰富,现在还有正在挖掘的场景和算法,容联未来还关注到哪些是没有被开发的行业需求?是否可以简单谈一下未来趋势。 陈开仡:目前还有一些行业的需求还未被开发,例如卫监、教育、国土资源、军工、港务、物流等等。 关于未来趋势的预测从技术角度来讲:一个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是从识别到理解,套用古人的说法就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过去十多年,计算机视觉在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现在仅仅进行识别远远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或者说只是迈出了智能化的第一步。 仅仅有结果对企业对行业的价值仍旧有限,可以对结果进行解释,价值会更大。把物体和物体,物体和环境的联系建立起来,有了这样的从基本属性到对象直至环境的关系,就有可能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未来最重要的趋势就是从无需知识支撑的识别到需要知识支撑的理解,做到知识图谱的效果,或者可以称之为“计算机视觉图谱”。 从市场规模角度而言:目前计算机视觉行业增速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推动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同时也驱动着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已在各行各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伴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硬件性能的飞速提升,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工序识别、复杂场景识别等分类、分割算法不算提升精度,未来将有更多的场景能够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视觉企业应在强化技术打造的前提下,发掘更多垂直领域需求,解决企业痛点。 Q:安防行业受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影响,边界逐渐模糊,泛安防成为行业未来趋势,众多巨头跨界入局,行业竞争加剧,容联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格局,会如何应对?未来的战略和规划会做哪些调整? 陈开仡:泛安防时代,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安防行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行业。 首先是关于产品升级,容联将侧重于三个方面去创新: 第一,让安防从被动防范到主动预警,从“看”变为“做”;利用视觉智能把安防体系从被动的记录、检查,逐渐转变为自动剖析、主动预警或即时处置。 第二,让智能安防云端化。安防行业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是场景“碎片化”,这是一个不可忽视问题,大量的碎片场景带来大量的数据积累,安防体系中存储的数据量级成指数增长,这时候应用会逐渐转向云端进行处理,将复杂任务云化,既可以增加处理效率,也可以合理的进行资源的分配,容联也会针对云端领域的应用场景做深入的研究。 第三,应用场景落地。安防行业已从前两年关注各类AI算法的功能和性能,转向重视算法与具体业务的匹配衔接,追求将AI性能落实到具体业务应用上,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容联将致力于解决各种垂直应用场景。 同时随着5G、AI的兴起,外加政策的扶持,我们认为边缘场景将会为安防行业带来新鲜活力,所以云、边、端一体化也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产品规划。 据悉,11月5日,「容联云通讯」宣布完成 1.25亿美元 F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领投,新东方产业基金、Mirae Asset(未来资产)、蓝藤资本和CloudAlpha等战略及财务投资方共同参与。腾达资本、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和招商证券(香港)担任财务顾问。 这是国内云通讯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私募股权融资。 容联表示,本轮融资完成后,容联将进一步加大在智能通讯云服务方向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厚度及竞争壁垒;同时持续创新,扩容边界,在5G、新基建的浪潮中,更好地助力企业和政府组织实现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推动中国企业通讯市场变革。
指数早盘下探回升,午后震荡回落,创业板指稍强,沪指、深成指几近平盘,钢铁、白酒概念强势,光伏概念午后走强,汽车、养殖业板块持续领跌,两市个股涨跌参半,市场观望氛围浓厚。 盘面上看,“十四五”光伏发电需求将大增,光伏概念拉升走强,珈伟新能(300317)、中来股份(300393)先后封板,涨幅20%,金辰股份(603396)涨停,易成新能(300080)、阳光电源(300274)、锦浪科技(300763)涨逾10%;钢铁板块全天强势领涨,盛德鑫泰(300881)尾盘涨20%,西宁特钢(600117)、安阳钢铁(600569)涨停封板;白酒板块早盘之前,午后部分回落,整体涨幅居前,大豪科技(603025)、广东明珠(600382)涨停;汽车股持续领跌,小康股份(601127)跌8%。 成交量方面,两市合计成交金额7090亿元,相比上一交易日明显缩量。比亚迪(002594)全天成交总金额62.44亿元,排在两市第一位。今日北向资金总成交量835.02亿元,北向资金成交占总成交量11.78%,占比较昨日明显提升。 具体来看,北向资金今日合计净买入15.2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4.98亿元,深股通净买入0.23亿元,最近6个交易日中,有5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实现净买入。 同花顺原创精品复盘: 透视龙虎榜:市场题材匮乏 资金抱团独立品种 涨停复盘:核心品种抱团走趋势 创业板情绪逐步试探 A股又“买醉” 三四线白酒抱团“撒酒疯” 今日A股市场再现“买醉”行情,白酒概念指数大涨2.62%续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板块内个股多数飘红,大豪科技、广东明珠涨停,青海春天(600381)、伊力特(600197)等多股大涨。 值得一提的,尽管板块强势,但两大“酒王”――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今日仍然收绿。 事实上,近期来,贵州茅台等一线白酒虽然创下历史新高的,但其涨幅却逊色于三四线小白酒企业。如青青稞酒(002646),11月以来涨幅已达92%,而同期茅台的收益不足10%。 对于上述情况,有市场分析人士归纳了两点主要原因: 1.年初以来,市场关注度主要集中于高端和次高端龙头公司,对小酒企预期均较低,而三季度三四线酒企业绩环比普遍有明显改善,三季度收入利润基本恢复至两位数增长,业绩兑现引发市场关注;而三季报之后到明年4月份之前都是业绩真空期,加上明年上半年低基数带来的潜在业绩弹性,因此获得资金青睐和炒作; 2.近期市场风格扰动,部分资金流入历史上一直具备“防御功能”的白酒板块,助推板块情绪,目前行情已由白酒龙头,扩散至三四线小酒企及黄酒、葡萄酒等其他酒类板块。 对于资金抱团小白酒,市场分析人士提醒称,目前部分小酒企炒作已经脱离基本面或对业绩增长有较大透支,资金推动上涨,需警惕短期情绪回落后带来的冲击。 不过对于高端白酒,机构仍表示看好,银河证券则认为,虽然疫情对今年消费需求整体而言可能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高端酒的品牌、品质优势及大众白酒对价格带的有效定位,利好品牌白酒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增长。看好白酒赛道一线白酒价值,改善明显的成长性个股。 中金公司(601995)认为,目前处白酒行业淡季,渠道信息层面的催化较少,但龙头白酒公司的基本面趋势仍然稳健、向好,估值并未泡沫化,我们继续看好龙头公司未来表现。 行业年会爆猛料 光伏板块应声走强 除了白酒板,光伏概念也是今日的一大市场热点。板块上,珈伟新能、中来股份“20CM”涨停,易成新能、锦浪科技、阳光电源等多股涨超10%。 消息上,今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如期在义乌举办“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多位主管机构官员及协会领导在会上表达了对行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和期望,同时也给行业企业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 其中,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会上表示,初步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持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利用率也保持高水平,1到10月份的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98.3%,同比增长0.12%。光伏发电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可以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 任育之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随着大规模高比例介入电网,光伏的消纳将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电网和光伏行业共同商讨解决。 详情:光伏年度大会连爆猛料:光伏发电将超过风电成为第三大电源! 昨日涨停今日就跌停 天齐锂业利好出尽? 今日,备受关注的天齐锂业(002466)却遭突发跌停,截至收盘,报28.17元,成交额49.86亿。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兴业证券陕西分公司买入5600多万,大卖3.36亿,深股通买入1.84亿,卖出2.66亿,中国中金财富证券南京太平南路净买入1.45亿,章盟主买入7300多卖出4900多万做T。 昨日,受IGO出资认缴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TLEA新增注册资本消息影响,天齐锂业开盘后股价一度涨停,随后于午后打开涨停板,回落至6%以内。 众所周知,目前天齐锂业深陷百亿债务泥潭,IGO在这个时候出资无疑是救命稻草,不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根据天齐锂业公告,要想实现相关协议难度颇高,需要完成一系列先决条件,例如,天齐锂业就要完成TLEA的内部重组;天齐锂业就要完成TLEA的内部重组等。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即便天齐锂业公布的增资得以实现,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天齐锂业在明年被“ST”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此,今日资金纷纷选择离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详情:天降猛男IGO救天齐锂业于水火?负债率下降仍难逃“戴帽”
长江商报记者邹平 10日,光伏概念走势强劲,珈伟新能(300317)、中来股份(300393)先后封板,涨幅20%,金辰股份(603396)涨停,易成新能(300080)、阳光电源(300274)、锦浪科技(300763)涨逾10%。 消息面上,10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如期在义乌举办“2020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会上表示,初步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可能达到3500万千瓦,持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利用率也保持高水平,1到10月份的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98.3%,同比增长0.12%。光伏发电成本也进一步下降。可以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的考验。 同时,任育之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光伏发电从规模上将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国盛证券表示,假设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0%,“十四五”期间,光伏所需年均装机为96GW至116GW,风电所需年均装机在38GW至48GW,“十四五”期间风光发展均有望加速。 逾七成公司前三季报净利同比增长 根据数据,A股光伏概念板块57家上市公司三季报多数靓丽。其中,42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逾七成,光伏行业基本面依然良好,行业持续高景气。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下半年以来,伴随疫情缓解下游光伏电站企业加紧开工,中游电池组件企业需求旺盛,传导至上游的玻璃、原材料环节产品销量显著提高,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组件类企业中,天合光能前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比增长118.94%。组件龙头晶澳科技(002459)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95.12%。晶澳科技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出货量同比增加;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另外,晶澳科技远期外汇实际交割收益和浮动盈利及收到的政府补助增加。 上游的光伏玻璃行业里,福莱特(601865)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59.9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42.59%。 另外,方正证券首席电新分析师申建国表示,2021年光伏玻璃需求将达1115.7万吨,同比增长37.7%。预计2021年全年光伏玻璃原片有效产能2.91吨/日,光伏玻璃需求大于供应,看好2021年光伏玻璃价格。同时,原材料环节的回天新材(300041)、三超新材(300554)业绩表现靓丽。 光伏逆变器企业中组串式逆变器企业锦浪科技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188.8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187万元,同比增长119.86%。此外,科华恒盛(002335)、禾望电气(603063)等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均同比上升。 重点关注龙头企业 中银证券(601696)认为,产业链各环节当前处于产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需求高景气的预期下呈现出不同的供需格局。硅料受新增产能扩张幅度影响,整体呈现较为紧张的供需格局,预计价格有望维持相对坚挺;硅片环节新产能继续投放,供需渐宽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价格仍有下降空间;182mm与210mm规格之争短期难有定论;单晶PERC电池价格出现分化,大尺寸具备溢价空间,有望提升电池企业盈利能力;组件环节一线企业品牌、渠道价值开始显现,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平安证券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硅料、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动高效电池产能扩张,建议关注国内单晶炉龙头晶盛机电(300316)、电池片设备龙头捷佳伟创(300724)、PERC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300776)、丝网印刷设备龙头迈为股份(300751),以及组件设备优秀代表奥特维(科创板拟上市公司)。
图片来源:微摄 文章来源:央行 为进一步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2020年12月11日,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由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主持。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证监会相关部门和交易商协会负责同志,以及市场评级机构、发行人、投资人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认真总结了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情况和有关问题,交流借鉴国际评级机构业务开展的经验,研究讨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措施。 潘功胜指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局。近年来,我国评级行业在统一规则、完善监管、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评级行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评级能力,提升评级质量。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人等各方应各尽其责,共同推动我国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潘功胜强调,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债券市场评级行业监督管理,强化市场纪律,推动我国评级技术的进步、提高评级质量,提升信用等级区分度,进一步推动评级监管统一,真正发挥评级机构债券市场“看门人”的作用,促进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完)
□ 2020年,各家在线教育巨头纷纷大手笔烧钱,不少出现短期巨亏。不过,它们依然看好在线教育大风口的未来。 □ “教育行业空间太大了。”一家教育类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教育大行业下又有多个细分赛道,各个细分赛道都有很大空间。“这几年将是教育综合龙头与各细分赛道龙头逐渐出现并站稳的关键时期。” □ 目前,新东方、好未来已经站稳教育的第一梯队,但猿辅导、跟谁学等新贵不甘示弱。 □ “当虚拟形象与VR等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那将是教育的大时代。”不少教育人士认为,教育科技、智慧教育大有可为。 “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未来跑出新玩家及从新玩家阵营当中跑到头部的概率会低很多。”一位教育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抢占头部阵营的关键时期,各大教育巨头纷纷趁机抢占、站稳更多地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正基于此,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各大教育独角兽资本动作不断、融资不断,且呈现越来越火爆之势。 随之,2020年暑假成为“最贵暑假”,各家在线教育巨头纷纷大手笔烧钱,不少出现短期巨亏。不过,它们依然看好在线教育大风口的未来。 “未来真正的教育是线下和线上平分秋色的教育。”近期,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公开表示,今年在线教育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在线教育窗口期还有2年,并坦言所有在线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降低获客成本以及提高续班率,“把这些解决了,在线教育这盘棋就活了。” ■教育资本化热潮 目前,两大老牌教育巨头——新东方、好未来势头正劲,在美上市的新东方目前市值超过270亿美元,而好未来市值更是突破400亿美元。除此之外,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一起教育科技等也在虎视眈眈,动作频频。 “教育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们正在抓紧资本化,抓紧获得资金,抓紧打扫战场。”上述教育企业负责人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表示。 12月8日,美股上市教育企业跟谁学公告称,部分投资者已同意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购买公司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总额为8.7亿美元,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2%。 针对此次融资,跟谁学表示,此举是为了增厚公司的现金储备,以加大对旗下K12业务品牌高途课堂的全方位投入,包括对技术研发和内容研发的投入,对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以及对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投入;同时公司还将加大对高投资回报率的市场投入。 跟谁学是新晋教育巨头的代表。跟谁学成立于2014年6月,由陈向东、张怀亭、苏伟三人联合创办,其中,陈向东是原新东方执行总裁。2019年6月,跟谁学登陆纽交所,最新市值约为150亿美元。 12月4日,一起教育科技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市值接近40亿美元。 一起教育科技成立于2011年,最早以提供教辅工具类产品为主,此后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在线K12大班课外辅导。招股书显示,一起教育科技已经为全国超过90万教师、5430万学生、4520万家长提供教学、学习和评测应用,服务全国7万所学校,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公立中小学。 实际上,老牌教育巨头也不乏新动作。 今年11月初,新东方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这一轮中概股回归潮中首只在港二次上市的教育股。此次赴港上市,新东方募资净额约117亿港元(未行使超额配股权),其中40%用于技术投资(包括大数据分析及AI技术)、改善OMO(在线-合并-线下)系统的功能及效率及其他学习平台。 资料显示,新东方成立于1993年,逐渐从最初的英语培训学校成长为国内综合性教育龙头企业。2006年,新东方登陆美国纽交所。2019年,新东方旗下新东方在线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 “接触教育行业后,不少企业家都会容易爱上教育行业。”一家拥有教育与游戏双主业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10月,洪恩教育登陆纽交所,洪恩教育是一家专注于为3至8岁的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教育科技企业。 洪恩教育背后不是别人,其隶属于完美世界实控人池宇峰麾下,早在经营游戏业务之前,池宇峰就开始从事教育业务。据披露,IPO前,池宇峰持有洪恩教育63.6%股权。 另一家新晋教育科技独角兽——猿辅导也在今年走入了更多人视野,同时其估值急剧飙升。 10月22日,猿辅导在线教育公司宣布,已完成G1和G2轮共计2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55亿美元,由此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教育科技独角兽公司。本次,猿辅导G1轮由腾讯领投,高瓴资本、博裕资本和IDG资本等跟投;G2轮则由DST Global领投,中信产业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等参与。 今年3月,猿辅导刚刚宣布完成10亿美元融资,由高瓴资本领投,腾讯、博裕资本和IDG资本等跟投,当时投后估值为78亿美元。加上本次22亿美元新融资,猿辅导自创办以来完成了1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50亿美元。 “现在的在线教育行业,类似于早期的网络叫车行业,拼的就是资金与资源,而且相对来说,教育行业未来空间更大,这也是资金愿意参与进来的原因。”一位教育行业研究员表示。 ■烧钱大战“抢地盘” 跟谁学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做教育不应该烧钱。”但实际上,随着在线教育行业步入“抢地盘”的混战阶段,各家不可避免地烧钱、砸钱。 2020年暑假,也成为了“最贵暑假”。有研究机构估计,在线教育前十大企业仅仅今年7月和8月的暑期市场获客费用,就可能投放超过100亿元。 “对在线教育与课程辅导平台来说,流量入口至关重要,加上竞争激烈,这就造成了各家不断花重金拓展营销,抢占流量,尽可能发展新客户。”一位教育行业人士表示,随着各大教育巨头加入,获客成本愈加高企。 今年11月,跟谁学发布了一份巨额亏损的三季报。 报告显示,跟谁学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9%,单季度实现净利润亏损9.33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90万元。 跟谁学表示,主要由于销售和营销活动方面投入大幅增加,用以扩大用户增长及加强品牌认知。据披露,跟谁学第三季度的总体费用从上年同期的4.11亿元迅速增至24.54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从上年同期的3.30亿元增长522.22%至20.56亿元,环比增长70.6%,甚至超过当季总营收。 一项数据更说明了在线教育行业混战阶段的到来。进入2020年,跟谁学销售费用逐季大增,2020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其销售费用分别为7.57亿元、12.05亿元及20.56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8.36%、73%及104.58%。 在挂牌当日,顺为资本作为一起教育科技背后的最大投资机构,其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雷军表示:“8年前,在线教育还在地推的阶段,一起教育科技就做好了死磕三五年的准备。8年过去了,在一起教育科技的平台上,每月有来自全国300多个城市近2000万学生在一起学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但实际上,一起教育科技仍处于烧钱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一起教育科技此前一直在探索教育新盈利路径,但最终仍然加入了各大教育巨头扎堆的在线学科辅导大战中。 据招股书披露,一起教育科技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个月的收入分别为3.10亿元、4.06亿元、8.08亿元,同期分别净亏损6.56亿元、9.64亿元、9.75亿元。 2018年时,一起教育科技旗下的中小学在线学科辅导平台——“一起学网校”的收入只有9388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30.2%。2019年,其“一起学网校”收入增至5.29亿元,占比达到88.5%。2020年前9个月,“一起学网校”收入增长至7.51亿元,占比达到93%。 这一领域正是好未来、新东方、猿辅导、跟谁学等大举进攻的高地,各家纷纷在大手笔砸钱。 网易有道2020年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158.96%,实现净利润亏损8.78亿元,远超2019年全年的6.01亿元净利润亏损。 “涨幅较大的市场费用使得业务规模在暑期实现了快速扩大,同时导致了我们短期内的亏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投放都是在严格确保单体经济模型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的。”网易有道CEO周枫在电话会议中表示。 报告期内,网易有道的市场营销总费用达11.48亿元,去年同期为2.31亿元。 而这也在网易有道的规划之中。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之时,周枫就曾表示:“我们计划在今年大幅拓展付费用户规模,而第三季度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节点。网易有道的招生活动将分三步走:一是通过电视广告和社区广告投放等开展品牌营销活动;二是以绩效为基础的线上多渠道获客;三是加强用户转化。” 高营销费用带来了高用户增长。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有道精品课K12课程正价课付费人次达到32.9万,第三季度K12正价课付费人次达49.87万,一个季度增长了近17万。 “做生意不应该被视为简单的算数问题,投入多少市场费用等于获得了多少招生,这是错的。我更愿意将这一过程视为充满生机的动态调节,聚焦在健康增长之下蕴含了大量的创新机遇。”周枫表示。 ■鹿死谁手仍未知 “教育行业空间太大了。”一家教育类上市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正因为此,大家都在纷纷涌入这个行业,并希望站稳地盘。 在他看来,教育大行业之下又有多个细分赛道,各个细分赛道都有很大空间。“这几年将是教育综合龙头与各细分赛道龙头逐渐出现并站稳的关键时期。” 周枫在第三季度电话会议中表示,目前,一切都还处在早期。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在线教育在内容的制作上尚处早期、在用户获取上也刚刚开始,在内容交付和变现上也仍处于起步阶段。 他还认为,在线教育在加速发展,目前仍处于资本的投入期,而非赚钱阶段。大规模投资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父母对高质量教育付费的意愿强烈;二是总的市场规模潜力巨大,天花板足够高。 2020年的资本投入促进了在线教育的普及,从这个层面来说,每个线上玩家势必会从中受益。“相比去年,今年在线教育的集中度更高。K12作为在线教育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的玩家只有5到6家。”周枫称。 此前,新东方、好未来已站稳教育的第一梯队,眼下,猿辅导、跟谁学等新贵不甘示弱。 “新东方、好未来这类老牌教育巨头,它们拥有更丰富的线下教育经验与资源,并且在加速在线化。而猿辅导这些在线教育新贵也在快速崛起。”一位教育行业人士认为,最终谁将弯道超车,仍是未知数。 具体来看,新东方历史优势在于线下教培,逐步建立了从出国留学培训到K12辅导等全年龄段产品,此后进军在线教育大战。通过今年在港二次上市,新东方将扩大技术投入与大力发展在线业务作为突破要点。 相比之下,好未来一直聚焦K12赛道,在学科辅导上拥有扎实根基,于2013年开始战略转型,更早布局在线教育业务。 而作业帮、猿辅导、跟谁学等纯在线教育企业来势汹汹,它们更懂得营销投入,新用户增长迅速。 俞敏洪在11月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在线教育一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未来在线教育会变得越来越有趣。他认为,在线教育机构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如何做到获客成本比别人低;二是提高续班率。 俞敏洪表示,如果在线教育的续班率没有超过80%,基本上不可能赚钱。 “随着在线教育愈加火热,各家教育巨头竞争加剧,实际上,这类线上线下教育辅导还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师资尤其是名师资源的问题,名师甚至会逐渐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前述教育行业人士认为。 从这点上来看,不少教育人士认为,教育科技、智慧教育大有可为。 “你想象一下,当虚拟形象与VR等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那将是教育的大时代。”该人士表示。 目前,各大教育巨头已经瞄准了智慧教育这一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