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广州楼市,两大热门 谈到近期的广州楼市,很多人感到迷茫。 有人认为,相比深圳、东莞,广州楼市的盘子太大,多区域、多中心,广佛一体化,供应没个边、没个界,随便都能找到20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楼市弹性不足。再说,“7.24”房地产工作会和“7.30”会议以后,政策基调转为收紧,反弹不到哪去。 但有人不乐意了。当下的广州楼市,就像投资A股,全局平淡掩盖不了局部火热。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也是华南中心、大湾区双核之一,区域规划利好很多,产业升级快。以琶洲(互联网、创意文化)、黄埔(高端制造)、南沙(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重点区域,定位很高,面貌一天一个样。 这些区域的房价,比深圳低多了,甚至还不如二线城市的厦门、三亚,下一步可能要被杭州赶上去了,这不就是机会吗? 7月中旬,深圳、东莞限购之后,仓皇逃出的资金一路向西,狂奔到了广州南沙。记得当时,南沙某楼盘打出“身在南沙、心在前海”口号。 南沙的定位,比深圳前海还要高端,不仅是广州“唯一不二”的副中心,还是华南最大的自贸区,真正的大湾区核心。但是,南沙整体房价还停留在“2万+”,即便是南沙核心——明珠湾起步区的房价,也才“3万+”。面对这样的价格,比前海还高端的规划,深圳客当然毫不手软了。据悉,南沙新房成交客户来源中,深圳客户占比从7月份之前的17%,提升到了50%。 从南沙看,广州楼市确实火,7月中旬以来,南沙新房成交快速上升,周成交量均超300+套,到8月中旬更是达到创纪录的664套。而且,南沙土地市场也热得发烫,8月先后诞生2个地王,8月20日深圳房企深业置地拿下横沥岛摇号地块,楼面价19140元/平,刷新南沙地价。 广州的另一个热点片区——新黄埔(萝岗),近期楼市也比较热。 以区政府所在地、片区面貌最好的科学城为例,学区房、次新房的价格涨幅在10%左右,比如万科东荟城、万科金色梦想、誉城南苑和北苑等。 这里的楼市回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区域定位很高,总部经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产业落地比较快,知识城、科学城产业集聚效应好,区域面貌也不错,交通短板在迅速补上,而房价还在2-3万元,这是各路购房者看好新黄埔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名校加持。作为高端产业集聚区,新黄埔这几年一直在招商引资,但教育配套比较差,拖累了招商工作和引进人才。为吸引大家买房,中心区优质教育资源——华师附、广州二中等这些名校,都在建新黄埔分校了。一旦和名校沾上边了,房子就好卖了。 其实,不仅是黄埔,南沙、白云、增城,这些外围楼市供应的主力区,靠名校卖房是普遍套路。 试想,中心6区名校学位房价格,都到“8万+”了,如天河华附、广州中学;越秀区名校扎堆儿,执信、省实等名校的学位房价格,甚至到了“10万+”,但在新黄埔这里,名校学位房价只要3万多。 有学位光环,甭管是不是合作办学,需要多长时间沉淀、分校和本部师资有无差距,名校加持能抓住购房者的心思,房子卖的就是好。华师附、广州外国语、广大附等作为广州最好的中学、小学,都在南沙设分校。 去年,广外南沙分校“开放日”,数万家长参观,楼市能不好吗? 除名校外,轨道交通也少不了。广州太大了,市中心到南沙、增城要60公里,到科学城要30公里。买房选择多,同样是3万元的均价,番禺、白云、老黄埔、广佛等,选择很多,通勤也不错。所以,轨道交通就是卖房的利器。在新黄埔,除已开通的6号线、21号线、28号线外,有轨电车1号线试运营,7号线开通首段。未来,还有电车2号线、17、23、29、37号线等。 南沙也一样。原来的地铁4号线因“太慢”被诟病,新规划的18、22号线,相比4号线提速了4倍,可谓自贸区速度。作为广州唯一的海岸线,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珠江口有12条跨江通道,其中有7条途经南沙,足以看出南沙“枢纽”的地位。 近期,南沙到深圳机场(行情000089,诊股)水上航线开通、使得南沙和深圳的距离都大大拉近,从一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了30分钟。 02 南沙的火爆能持续多久? 南沙、黄埔、花都等,近期楼市成交量回升,还有一个推动力,就是人才政策。 去年开始,外围这几个区都发布了人才绿卡政策。符合条件的人才,购首套房时不受户籍、社保和个税缴存时间限制。疫情后的一段时间,楼市比较冷清,人才绿卡认证也睁眼闭眼,假证贩子又活跃了,中介代办很普遍,花钱买个绿皮证书,轻松解决购房资格,也是这些区域楼市回暖的推动力。 7月中旬以后,政策风向变了,深圳、东莞限购以后,估计私下做了“窗口指导”,广州这几个区“人才政策”严格起来了,学历证书要验证,绿皮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好使了,要蓝皮的证书(通过考试或评审才能拿到)。比如,花都现在办理人才绿卡,需要在花都区缴纳6个月社保。 从销售情况看,除南沙以外(深圳投资客多),其实8月以来广州其他区域的成交量都开始下行了。比如,占到广州新房交易量30%多的增城,7月份周均成交量高达650套,8月以来连续下降;黄埔区近2周的成交量,也从7月份周均3500套的水平,降至2200套。从下图来看,其他区也类似。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政策边际收紧,包括管理层要求“资金直达实体”,LPR连续4个月未降,按揭贷款利率边际收紧。另外,广州作为华南中心城市,商业和制造业实体为主,监管容忍程度很低,自然要做出表率,各区乖乖地收紧了人才政策,防止限购被人为突破,引发舆情。 最近的一周(8.10-8.16),广州有8个新盘入市,720套新增房源供应,番禺2个盘首开,黄埔、增城、南沙6盘加推入市,但整体去化表现差,去化率低至12.5%左右。也就是说,当疫情后积累的需求释放完毕,外围把投资炒房的口子堵上了,调控开始收紧,回暖的动力就弱了。 图:6月份以来广州周度成交量走势图(单位:套) 我们看到,抛开南沙的话,广州整体成交量已趋于平稳,甚至开始有下降的迹象。即便是占到广州1/5-1/4成交量的南沙,当前的火爆,也主要靠的是深圳等地的外来投资客。 但无论是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利好下的中山、珠海,还是有深莞一体化、滨海湾新区利好的东莞,又或是深惠一体化下的惠州等,都有规划利好,而且中山、惠州的房价要比南沙低,南沙的火爆能维持多久呢? 03 广州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条件 相比北上深、杭州、厦门、合肥、武汉、海南等城市,广州楼市稳定性很高,基本面不具备大幅反弹的气质。 供应上,这几年广州与外围互联互通、轨道交通不断向外延伸,城区建设上,除了一主一副(越秀、天河、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等6区构成主城区,南沙为副中心)外,还在花都、从化、番禺、增城打造若干区域中心,金融和总部经济区就规划了19个,遍及11个行政区。 2019年,广州首次实现11个区全部通地铁,总里程500公里。按远景规划,2023年达800公里,2035年达2000公里。轨道+地产,已成了广州实现“湾区核心”定位的主要手段。于是,近年来大规模供地(特别是外围新区),2019年达到创纪录的4200万平方米建面,各区也一样。 图:广州及全市重点区域年度供地建筑面积(单位:万平米) 同时,旧改开始全面放量。2019-2021三年旧改行动计划中,确立了4500万平米建面的旧改规模,相当于广州4年左右的商品住宅成交量。2019年,广州28个村确立旧改,今年上半年,旧改进一步提速,又有27个村确立旧改,其中黄埔、番禺、南沙、增城占比超过60%。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外围各个区,动辄200万平方米大体量的单盘供应(单盘就相当于深圳半年销售)。当然,现在每个盘都是看菜下碟,先蓄客,后推盘,库存被掩盖起来了。 表:2020年上半年房企在广州获取旧改项目情况(以改造金额排序) 除此之外,广佛同城、主城区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快速,两地一直是大湾区的供地大户,也是全国同城地产里面,规模最大的。临近佛山的广钢新城,旧改地价已经突破4万元了,但保利的精装新房才卖到5万出头,开发商利润很薄,完全是靠薄利多销,供给的性价比也很高。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配套差不多、离广钢新城才3个地铁站的地方,就是佛山CBD千灯湖了,多数新盘买3万多,价差近2万。 整体看,佛山靠近广州的区域,房价只有广州临近佛山区域的1/2,且都是超级大盘,排到佛山成交量TOP10。总之,海量供应将价格压得死死的。 从需求来看,北京、上海、深圳,非富即贵、金主太多,楼市从不缺购买力。谈到广州,创造楼市购买力的行业(金融、互联网、高科技、创意文化等),远不如京沪深,主打产业还是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 甚至,电子信息方面,也不完全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等,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产业相对传统,自然提供的购买力也有限。 04 投资广州,要长持 还是笔者常说的那句话,广州创造富豪的行业少、就业机会少,但创造中产阶层的行业多、就业机会多。为啥广州人偏爱去外围城市买房,包括二手房,就是因为中心城区的房价对当地人来说太贵了(其实,仅相当于京沪深的60%)。 所以,没有大刺激,广州楼市回升可能是短暂的。 我们看看二手房市场,从31周(7月27-8月2日)开始,成交量连续下降,从7月份的周均800套降至700套以下。同时,二手房业主降价依旧是成交主流。所以,尽管珠江新城(嘉裕公馆、中海花城湾等)、琶洲保利、科学城少数二手房涨价,但依旧掩盖不了市场的主流。 随着政策开始收紧,前期需求释放,加上大盘密集上市,后续成交量可能高位回落,涨价也持续不了多久。当然,相比北上深,广州楼市的韧性很足,未来一段时间,高位横盘是基本态势,前期较热的区域有所回落,市场带旺的中心区(越秀、海珠、天河等),继续回升。 广州的底盘非常厚,这是广州的优势。商贸、物流、电子信息、教育培训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体量大。不仅商品房价格较低,城中村占存量住房的50%,也造就了广州的低生活成本、强包容性。所以,广州每年都有40万以上的人口净流入,就业和扎根容易,也就给楼市打下坚实基础。 近期,广州开始跨区域抢人,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另外,随着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出炉,广州与外围的通达性会越来越好,省内居民到省会广州买房,将是未来的常态。 底盘稳、有韧性,这就是广州楼市的气质。 这几天,不断有人在平台上咨询我广州买房的建议。我认为: 投资广州是没有问题的,你不会高位站岗,但也别指望绝对的洼地,更别指望短期获益(除非有2015-2016年那样的刺激,但这是不可能的)。要耐得住性子,无论是南沙、科学城,白云新城,还是番禺万博、白鹅潭、北部空港新城,规划是有点超前,但基本面是健康的,未来都会慢慢地发展起来的。 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分享城市长期释放的红利。 当然,到处都饼摊、饼摊得太大,而政府财力有限,总难免有坑,关键看产业落地、人口增长、公共服务跟进,交通接驳等一些关键指标。
得益于深圳肥沃的“创新土壤”,40年来,一颗颗“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正如总部屹立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前海人寿,历经短短八年的卓越发展,成为深圳本土的优秀企业,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近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投资者网》郑小琳 四十年,风云激荡,旧貌新颜。四十年,携手并肩,砥砺奋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终于在2020年盛夏,顺利迎来了它的40周年庆典。 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崛起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深圳特区闯出了惊人的“速度”,创下了历史的“高度”,成为全球经济特区里成功的典范。 深圳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金融业的跨越发展功不可没。从1979年4月,深圳开始探索特区建设,到1980年成为首批4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金融业顺应改革开放大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整整40年,深圳金融业勇立潮头、一路壮大,形成了一部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整整40年,深圳金融企业落叶生根,饱经磨砺,成长为一批业界不断学习的标杆企业。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作为深圳近十年改革发展上空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历经8年的砥砺奋进,已经茁壮成长为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前列企业,服务客户近450万人,为数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贡献税收数十亿元,总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 前海人寿的壮大,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成就企业腾飞案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金融业近十年持续蜕变、拥抱科技,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生动样本”。 守正创新 与时代腾飞 创新作为时代主旋律,贯穿于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方方面面,正如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墨守成规势必裹步不前,而守正创新却能换来鲲鹏之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新”二字永远是时代发展、企业生存的重要源泉。 回溯深圳金融业的40年发展,从0到1的阶段是漫长、艰难的,但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以创新为源,勇立潮头。 回望历史,40年前,深圳金融业宛如一张白纸。40年后,深圳金融业从0到1、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中国仅次于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跻身全球五大金融中心行列。 据深圳市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67.63亿元,同比增长9.1%,占同期全市GDP的13.6%,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全年深圳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522.4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7%,继续居各行业首位。 宏大处见细微。生长于深圳这片金融土壤下的企业,从落叶生根到枝繁叶茂,如今也实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企业能做大做强,顺势腾飞是重要的关键,正如诞生于前海、以前海命名的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前海人寿。 自创业肇始以来,前海人寿一直将“合规稳健、专业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理念,作为深圳金融行业上空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下,守正创新、稳健合规,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五百强前列企业。 前海人寿的成功,有专业创新的魄力,也有顺势而为的睿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云计算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改变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行业生态格局的重要牵引力。前海人寿始终守正创新、重视科技赋能,在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云计算方面的科技应用的同时,稳步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最终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前海人寿秉承着客户为先的理念,通过金融+科技成功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向客户与面向代理人相结合、自助与远程相结合”的全方位、多选择的运营服务窗口等模式,通过保险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慧便捷的服务体验。例如前海人寿客户通过自助服务平台(前海人寿APP、微信公众号、官网)可全天候自助办理联系信息变更、保单贷款、退保、满期金领取、分红信息查询等20余项保单服务,办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前海人寿通过“风险预筛查+多层级智慧风控”的风险控制模式,形成了线上保险运营业务双重风险控制屏障。根据客户风险等级与业务风险程度提供电子签名、短信验证、指纹验证、OCR智能识别、人脸识别、视频认证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前海人寿做到了有效防范“冒办风险”,保障了客户的信息安全。 如上可见,前海人寿正在通过保险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慧便捷的服务体验。“节约客户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客户投保体验,保障客户信息安全,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前海人寿推进保险科技创新的根本宗旨。 未来,金融+科技热浪持续,顺势而为、专业创新的前海人寿将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勇立潮头,蓄势腾飞,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保险服务。 前瞻布局 向高质量迈进 站在行业新的发展坐标上,金融大企的下一步怎么走? “深耕保险主业,加大医疗和养老领域布局。”作为国内知名保险机,构前海人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前海人寿强调,从快速成长到稳健经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是公司未来的主旋律。 早在2014年起,前海人寿便布局医养产业,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的前瞻经营模式。无论是医院还是养老院,前海人寿均自建自营,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的三大民生保障服务体系闭环,为客户提供优质医疗养老服务。 健康、养老永远是民生关注的大事,前海人寿希望充分利用保险企业的优势,在“保险+医疗+养老”上发力,为客户整个生命链提供完整的服务,助力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前海人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可以从其优势处体现。据了解,前海人寿旗下养老机构的主要优势是“医养结合”。在人生的后半场“医”与“养”难以分开,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晚年生活是长寿时代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养老领域更是如此,决定养老服务品质的最关键因素,往往是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以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为例,该养老院于2018年8月28日正式开业运营,始终致力于为长者打造高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是前海人寿投资兴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同时也是前海人寿首推的集养老、医疗、保险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品牌,被列入深圳市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目前,作为保险行业领先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已依托自有的医疗优势、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为长者的颐养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同时,截至2020年6月,前海人寿在建、在营三甲规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高端养老院15家,覆盖深圳、广州、西安、南宁、成都、南京、长沙、万宁、韶关等省会与区域中心城市。 2019年11月正式开始运营的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在2020年上半年取得了多项突破,包括正式加入增城区120急救网络定点医院,正式成为广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参保人异地就医指定定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疫情期间,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主动作为,承接政府交办防疫任务,先后成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来穗人员健康服务集中管理场所”,接收了超过百名的密切接触者和返穗观察人员,并为当地复工、复产、复学提供防疫医疗综合保障支持。 除了公司自建自营医疗机构以外,前海人寿也整合国内超过130个城市的逾53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并和美国、德国、日本等60多家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在国内为客户提供预约就医、陪诊、取药送药、安排住院、复查提醒等服务,在海外为客户提供预约就诊、申请医疗申请函、办理医疗签证、翻译陪诊等服务。 前海人寿以“开放合作、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为目标,为客户提供涵盖保险、医疗、养老、出行的全方位保险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得到客户的青睐。 对于未来的5―10年,前海人寿展望:“将在全国兴建30家以上的保险医养机构,包括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高端医养结合项目,形成遍及全国重点地区与寿险主业相呼应的医疗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的三大民生保障服务体系闭环,为客户的风险保障、健康管理、财富传承、晚年起居提供全维度、全周期的服务。” 感恩回馈 彰显大企担当 社会责任感是一家企业长久立足的关键。身为国内知名全国性保险机构的前海人寿,正是一家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前海人寿在努力经营好企业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民生,精准扶贫,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大众,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前海人寿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超过5000名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提供合计超过25亿元的风险保障,并成立了专门的服务组,为“最美逆行者”保驾护航。近日,广东卫健委授予前海人寿“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牌匾,感谢前海人寿与广东人民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是前海人寿一直秉承的公益理念,始终把公益慈善事业作为企业重要工作项目,前海人寿成立慈善基金会和爱心志愿者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绿色公益等领域持续投入,传播保险大爱。 首先,“教育扶贫”是前海人寿助力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捐建“梦想中心”之外,前海人寿还持续推进“送电脑进学校”“多媒体教室”“同心云课堂”等公益项目,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赠电脑和多媒体教室,完善信息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学科类和素养类教育内容,服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除此之外,前海人寿还积极响应扶贫扶志要求,持续探索扶贫方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希望通过产业扶贫、保险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村民脱贫致富。 2017年,前海人寿主动对接广东省贫困村――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苏杨村,向该村捐款200万元人民币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以引入产业项目的形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让村民们生活来源有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让村民们对脱贫致富有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通过发挥保险主业的优势,为更多的贫苦地区村民提供保险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人寿还持续关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3月起,前海人寿向四川广安市邻水县金垭村分期捐赠99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改善村委会的办公环境、金垭村的卫生环境、部分贫困居民居住条件,并建设党群服务中心。 2018年,前海人寿转变思路,推进“文化下乡 精准扶贫”公益项目,邀请专业潮剧团给当地村民奉上精彩的潮剧汇演,丰富村民文娱生活。前海人寿还通过捐建文化健身广场的方式,持续提高济南市商河县龙桑寺镇温王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前海人寿的公益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发挥保险主业功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未来,前海人寿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绿色公益等领域持续投入,贡献前海力量。 总而概之,深圳40年的沧桑巨变,孕育了像前海人寿般的标杆企业。从扎根生长到枝繁叶茂,从开花结果到反哺社会,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企业担当,前海人寿――作为深圳金融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之星,在经营与责任中行稳致远、勇于担当的同时,也将以更加拼搏的姿态开启下一个砥砺奋进的激荡40年。(思维财经出品)■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8月24日在广东深圳启动。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协办,广东省委网信办、福建省委网信办、海南省委网信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中国经济网承办。 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长陈如桂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网信办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等学术机构专家学者,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求是网等重点理论网站和中国改革报、中国经济时报等财经媒体记者,参加启动仪式。 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小伟在致辞中说,通过此次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关于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和主题,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充分展现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价值和历史意义,积极讲述彰显“中国之治”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精彩故事。充分宣传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的“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窗口”作用,突出宣传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长陈如桂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说,深圳40年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彩缩影,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充分证明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将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启动仪式后,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等专家学者分别就经济特区之“特”如何深刻影响中国,从经济特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前海模式”等话题作主旨演讲和经济特区治理经验分享交流。 与会专家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和不确定性问题。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在新疆设立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等为标志,经济特区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必将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中承担起新时代重大责任,肩负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实现路径的历史使命。 据悉,“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线上传播,已从8下旬开始并将持续几个月。8月24日到8月31日,参加线下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将实地走访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5个经济特区。将通过调研、采访等方式,突出理论特色,形成理论文章、短视频等作品,并开设微博话题#经济特区40年#与网民互动,综合运用图文报道、全景VR展示等融媒体形式进行全方位多样态传播,全面报道经济特区40年的改革成就以及创新实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率从20%提升至的60%,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下半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逐步走向老化不可避免,整体或局部的城市更新成为必然。深圳2019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城市更新已经占到了居住用地的49%、商服与产业用地的25%以及民生设施用地的15%——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深圳房地产新的增长极。 随着深圳城市更新的快速发展,相应政策也频频出台,对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规范效果。例如,早在2019年深圳发布“城中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福田、罗湖、南山综合整治分区划定比例不低于75%,深圳整体市场更新项目得到了更有计划的推进;此外,深圳还在今年发布“城市更新条例”,拟明确当已签订搬迁安置协议的合法产权比例不低于95%且符合房屋征收相关规定的,市区政府可对未签约部分房屋实施个别征收,有效避免了城市更新项目陷入“拆迁拉锯战”。 对于拥有20余年的旧改经验,参与过深圳10余个以上的大型旧改项目的绿景中国来说,时代的变迁中蕴藏机遇。目前,绿景中国除了标杆项目白石洲,旗下东大凯威科技园项目、珠海东桥项目、黎光旧村改造项目和美景广场项目等也正在稳步推进。根据绿景中国管理层在8月21日召开业绩发布会,公司预计未来两年可推盘货值预计达到160亿元,而随着白石洲注入在即,绿景中国也将迎来业绩爆发,届时营收及利润的双贡献将为公司带来净资产里程碑式的增长,未来公司的成长空间也将进一步得到拓宽。 城市更新业务模式导致收益周期性波动,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8月21日,绿景中国发布上半年业绩,由于城市更新业务的特殊性,每年销售、结转项目的不均,影响公司上半年收益的按年表现。但随着绿景中国持续聚焦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域、释放优质土储价值,及推进分阶段发展策略,绿景中国中长期发展空间仍然足够广阔。 在绿景中国待注入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白石洲项目。2019年10月,绿景集团把白石洲项目部分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对于白石洲项目的后续股权注入安排,绿景中国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白石洲项目签约进度按计划进行,未来进展公司将在接下来的节点性公告中进行陈述,而剩余未注入的大部分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注入到上市公司当中。 从业务模式来说,上市公司绿景中国负责城市更新项目开发、销售的后期阶段,而母公司绿景集团负责前期不稳定、周期较长的阶段。也就是说,当绝大多数房企还在依靠多渠道拿地做大规模推进公司扩张的时候,聚焦城市更新的绿景中国依托于公司控股股东绿景集团的土地资源上下联动。 通过这种独特的开发模式,未来绿景集团所拥有的约1000万平米土储会陆续注入到上市公司,现时足够满足未来十年以上的开发需要。此外,绿景中国超过90%土地都通过城市更新获取,很少通过招拍挂公开市场拿地,因此相较于一般同行业20%-30%的毛利率水平,绿景中国过往毛利率水平基本都可以维持在50%以上,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上半年,绿景中国整体毛利率为65%,处于行业高位水平。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在备受瞩目的白石洲项目开发推售前,东大凯威科技园项目、珠海东桥项目、黎光旧村改造项目和美景广场项目等项目均在持续推进,为绿景中国后续业绩增长打开想象空间。据了解,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红树湾壹号、美景广场、黎光项目等预计将为绿景中国带来约160亿元可推盘货值。 预计2020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可推盘货值 关于以上项目详情,下面我们来逐个介绍: 1、美景广场项目: 绿景美景广场原为美景工业苑的旧改项目,于2014年列入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第一批计划。该项目位于华侨城片区,地理位置优越,景观资源丰富。北面安托山为新兴的豪宅片区,新盘售价约在10万左右;南面为华侨城传统豪宅片区,片区内大部分住宅楼龄较高,新盘分布较为零散,单价已高达12-14万。 绿景美景广场示意图 在定位方面,项目为以产业研发、产业配套为主,兼有公寓、商业、办公的多元综合新型产城融合示范区,包含产业研发用房约4.8万㎡,宿舍1.76万㎡,商业0.2万㎡,合计占地10862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面积为97214平方米。美景项目在深圳市场同类型产品中去化速度也是居于前列,根据绿景中国年报,美景广场项目已于2019年进入预售阶段,预计将成为今年绿景中国业绩最重要的驱动力。而最新资料显示,深圳美景广场在1月19日竣工验收备案后,已于6月30日入伙交付。 2、黎光旧村改造项目: 黎光旧村改造项目最早被纳入《2007年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年度计划》中,2010年取得专规批复,随后几年时间里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直到2016年,规土委对黎光旧村进行旧屋村范围认定公示,并纳入2016年重大项目清单;2018年8月16日,项目专项规划修改公告。 黎光旧村现状 资料显示,黎光旧村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深圳龙华区观澜镇黎光村,坐落于观澜中心以北,西邻四黎路、东靠黎新路、南邻石园街,项目拆除用地面积53101㎡,开发建设用地面积42453㎡,计容积率建面为15.8万㎡,容积率3.72。 黎光项目示意图 根据项目规划,该项目定位为集住宅、商业及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产业园项目,项目住宅建筑面积高达13.9万㎡,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7600㎡,商业建筑面积5700㎡,公共配套设施5700㎡,包含了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等配套,此外该项目邻近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黎光会所,自然环境良好,具备较高的升值潜力。 3、东大凯威科技园项目 2016年11月,绿景中国斥资18亿元收购珠海东大凯威科技园项目,占地面积7.95万平方米,于其上兴建的现有工厂楼宇及宿舍的建筑面积约为12.67万平方米。 东大凯威项目地块图 根据此前发布的规划,该地块将新建成绿景喜悦荟商务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44.5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6.2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35万平方米(含配建10%在公共保障房8351.54平方米,产权无偿移交政府),商业面积2万平方米、办公面积20.62万平方米。根据最新消息,绿景喜悦荟已经于2018年开工,建设周期约4年,目前项目去化位于当地前列。根据最新消息,绿景喜悦荟南区主体结构已于4月20日全面封顶,公寓样板房于6月20日开放,北区地下室整体(土建及安装)完成率高达70%,预计2022年7月25日完工。 绿景喜悦荟现场施工图 绿景喜悦荟效果图 4、珠海东桥项目 珠海绿景东桥项目早在2015年由公司控股股东签约合作,为绿景中国在珠海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并于2018年底注资完成。彼时,绿景中国与控股股东签订认购协议,以2000万元获得珠海香洲区东桥城中村占地20.72万平方米的城市更新项目,拟定将发展成总建筑面积约79.44万平米住宅及商业综合体。2019年7月,该项目已经收到珠海当地对城市更新实施主体确认函件,今年5月31日项目南北区正式开工,预计将于2021年入市,预期货值约180亿元。 东桥村现状 资料显示,珠海东桥项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所在的南湾被称为珠海新一代富人区,地理位置优越。其中,林立着中信红树湾、华策南湾国际等高端楼盘。早在2019年,中信红树湾的均价就已高达每平方米5.5万元,周边楼盘价格也多在每平方米3-4万元之间。东桥项目也有望成为绿景中国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点。 东桥村项目效果图 超4000亿可售货值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 作为深圳市重点城市更新项目以及绿景中国的标杆项目,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东临深圳传统豪华区华侨城片区,西接高新技术云集的南山高新技术园,紧邻深圳城市主轴线深南大道,横跨深南大道,毗邻科技园、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等深圳地标,处于深圳核心发展区域福田区与南山区的交接点。不仅项目本身的体量大,物业价值也非常高。在8月21日召开业绩发布会上,绿景中国管理层明确表示,白石洲项目签约进度按照预期推进,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将剩余股权中的大部分注入到上市公司当中。 白石洲项目位置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湾区内经济及人口数不断增长,城市更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于起家和战略定位均为深圳的绿景中国而言,无疑遇上了新的历史机遇,包括白石洲在内,绿景中国在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资产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截至今年上半年,绿景中国拥有土地储备总建面1450万平方米,80%集中于大湾区,可售货值超过4000亿元。资料显示,绿景公馆1898将在2020年入市,珠海东桥项目一二期、深圳黎光项目、香港流浮山项目等将在2021-2022年开始进入销售阶段。短期内,随着现有在建、待开发项目逐步落地,绿景中国将实现平稳增长;而在中长期的维度,白石洲项目将成为绿景中国未来5-10年新的业绩增长极,同时随着绿景中国深化推进旧改成功模式,以及更多项目注入上市公司,将为绿景中国打开长期增长的“天花板”。
今日,18家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集体开市交易,这也是标志着创业板改革注册制顺利落地。同时,在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伴随近20年来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业板的设立有机融合,这也将进一步巩固深圳金融中心的地位。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4年中小板首批8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上涨130%。2009年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上涨106%。2019年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首日平均上涨140%。2019年7月29日至8月5日的6个交易日内,科创板股票平均上涨超过40%。综合以上板块首日上市表现可以看出,其开盘首日涨幅基本均超100%涨幅,而创业板在经过改革后,一是增加新股不设涨跌幅天数,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二是优化盘中临时停牌机制,设置30%、60%两档停牌指标,各停牌10分钟。结合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特点来看,科创板首日成交额表现较为火爆,其成交突破485亿元,全日平均涨幅140%,换手率超77%。此次创业板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在不设涨跌幅限制的背景下,有望延续科创板平稳开局的态势。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对深交所、深圳市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深交所来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意味着深交所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上也实现了重要突破。在此之前,上交所通过科创板率先启动注册制改革,吸引了一大批的优质上市公司、优质上市资源,形成了改革先发优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深交所和上交所在注册制改革上回到同一起跑线,并且双方在注册制改革方面互有比较优势,比如,创业板在投资者门槛方面有相对优势。沪深交易所将在注册制改革、吸引优质上市资源方面同台竞争,有助于形成中央深改委会议所说的“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将进一步巩固深圳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升深圳金融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深港金融合作也更有前景。深圳近20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创业板的设立有着密切联系。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由深交所承担创业板筹备任务,仅当年创投机构就新增102家,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等一批创投机构在深圳起步,深圳发展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重要一极,深圳风险投资市场的发达又推动了深圳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许多深圳知名企业都有接受风险投资的经历。此外,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国家战略规划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可以为深圳落实国家战略、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提供抓手。比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金融业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深圳可以在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方面率先进行探索,做出“先行示范”。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来说,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正在跨越深水区。一方面,科创板是增量改革,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存量改革,存量改革的影响面更广、示范效应更强,注册制改革正向整个资本市场全面推进。另一方面,科创板的运行经验表明,注册制可以大幅提升资本市场的融资服务能力。当前,我国新经济、新业态急需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为其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如芯片行业等资本密集型领域,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产业新经济逐步壮大,创业板作为创新成长企业聚集地,受到市场广泛认可,首批企业上涨具有合理性,市场有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大起大落的情形。针对这一点,应该引导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追高,坚持理性投资,通过长期投资分享创业板改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1991年来到深圳打拼的王合球,借技术积累和人脉,投身深圳的创业大潮,1996年创立欧陆通。从不到200平米20人的灯具厂,发展到今天逾3000多员工,去年营收逾13亿的企业。欧陆通对开关电源的技术执着,让公司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之一。 深圳特区40周年之际,欧陆通首发登陆创业板,成为注册制改革后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回想创业历程,董事长王合球说“搭上深圳改革开放的快车,跟随中国科技产业和市场的进步逐步成长”,欧陆通在快速掌握海外市场脉搏的同时,凭借深圳制造业完善的上下游配套,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响应与技术的不断更新。 灯具起家 半路转身开关电源 欧陆通的深圳工厂位于宝安的工业区内,多年的技术研发工作,让眼前气质儒雅的王合球,透着工程师式的严谨。欧陆通专业从事开关电源产品的研制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源适配器和服务器电源等,是智能安防、智能音响等新型数字产品电源的知名品牌、重要供应商。但在24年前成立之初,公司的主业却是灯具。 湖北黄冈,农村出身的王合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一家国企工作。“我最初在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的就是集成电路半导体,毕业进入国企工作五年后,业务方向转为变压器和开关电源,积累了跨行业的技术经验。”1996年,王合球在深圳下海创业,生产的外贸灯具主要出口德国。“当时我外语好,也懂技术,很快获得国外客户的信赖。”公司成立的时候只有200平米的厂房,20人就开工接单生产。 从灯具起步,随后到太阳能灯,LED灯陆续投产,迅速发展起来的欧陆通以贴牌代工为主,但原材料掌握在海外企业手中,很快发展遇到瓶颈。创业不久,海外太阳能硅片供应链突然中断,欧陆通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公司改行做过卤素灯具,但国内同行众多,竞争无序而激烈。期间又遇上1997年金融风暴,企业经营非常困难。 有着集成电路和变压器技术基础,生产过灯具变压器的欧陆通,将目光转向了电源适配器。2004年全球兴起IT热,信息产业兴起,不光智能手机,还有电脑、打印机、路由器等设备需求将会大爆发,这是欧陆通未来的方向。2004年,欧陆通成立专项事业部,转型生产电源适配器。 除了IT热潮外,当年还有一个市场机遇。2004年,美国加州在大力推行新的能效标准,这对设备电源标准提出新要求。面对行业龙头的台资企业,欧陆通在电源适配器领域还是“小学生”,但美国力推能源法案和新能效标准,这一机遇让欧陆通和其他台资竞争对手又处在同一起跑线。 16年电源行业深耕 铸成行业龙头 “跟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快车往前进。”让欧陆通发展走上快车道。 “由于我们技术开发进度快,快速响应了美国新能效标准的要求,相比竞争对手更早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首先获得了西部数字(WD)的订单,迅速抓住了美国市场。”王合球总结转型的经验时不忘感恩深圳的营商环境。欧陆通位处深圳,本地有大量针对海外的代工企业,能够迅速获得最新的海外市场消息,为欧陆通定制化的设计电源新产品提供了便利。2004年到2005年,一年时间,欧陆通就完成了系列化的产品设计及安全认证,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音箱电源、数码相框电源等产品订单陆续到来。 在此之后,欧陆通的产品又相继进入办公电子领域、网络通信领域,网通产品对抗雷击有高要求;再后来进入安防电源行业,安防监控设备电源突破了三倍电流起动技术。音箱电源产品对高保真要求很高,公司产品又顺利突破了技术门槛,获得了哈曼音箱的订单。技术升级的欧陆通,2014年又开始开拓数据中心领域设备电源。 目前,欧陆通的研发部门200多人,配有芯片、软件、变压器的专业工程师。“没有5到8年内的研发技术积累,是无法成长为业内顶尖的技术人员的。”王合球表示,一个电源适配器的研发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服务器电源研发时限更是以年计算。“一份产品安全测试报告,电源适配器就有两三百页,服务器电源更是多到上千页的报告。” 研发升级加速国产替代 内循环,国产替代成为时下热词。欧陆通的电源适配器产品现已实现供应链全部国产化,可搭载国产芯片,完全摆脱对国外芯片厂家的依赖;公司服务器电源产品兼容多种主流品牌技术平台及结构,可完全替换国外同类产品。 因为具备了零部件国产化的优势,贸易战对欧陆通影响不大,电源适配器产品作为整机的一个部件,很少直接对外出口,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此外,2017年欧陆通根据境外客户需求,在越南成立了海外制造基地,可满足境外客户在当地配套产能的需求。疫情下,欧陆通上半年业务增长了50%。 作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欧陆通的首发募投项目包括研发中心建设、赣州电源适配器产线技改项目等。王合球表示,首先要满足拓展业务需求,目前研发人员经常加班,设备不足人手也不够,未来公司会在人才集中的地区增设更多研发设计中心。同时,针对未来的新能源开发动力电池充电器项目,AI人工智能及边缘计算设备的电源需求,欧陆通都需要提前布局和储备相应技术。
全球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第一个亚洲人基因图谱,我国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第一个对欧美市场进行专利授权的原创新药……深圳特区成立40年间,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多匹“黑马”,锤炼出一个又一个全国、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首创研发成果,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 立足当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成为傲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群雄”的增速翘楚;放眼未来,“一核多中心”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再添“新翼”。 “BT大道”铺就行业锦绣之路 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用30年孕育了华为、中兴、腾讯、大疆、TCL等一大批科技明星企业。在深圳坪山区,属于生物医药的“锦绣大道”正在徐徐铺开、迅速崛起,恰似当年的粤海街道。 今年1月,深圳印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重点打造“一核多中心”特色发展格局。重点支持坪山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加速推动福田区、龙岗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协同发展,突出各区发展优势,明确各区功能分工,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 自坪山区成立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坪山区生物医药企业已达494家,有10多家科研院所及产业服务平台、近10家生物创业服务机构,企业数量以每年40%、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每年落户100多个海外团队或项目。 仅在坪山区锦绣中路到锦绣东路的这3.6公里之间的“BT大道”两侧,就已聚集117家BT(生物技术)企业,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许多生物医药领军企业纷纷把总部、分支机构设立于此。 这也助推坪山区形成以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目前,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总计可提供超过7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待全部开发后,预计可容纳超过1000家生命健康企业。 包容创新成就领跑“黑马” 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之快,再次刷新“深圳速度”。这只是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深圳特区成立40年间,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了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蜕变,本世纪以来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吴优此前介绍,自2009年起,深圳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要素集聚,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的高速增长。2017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2400亿元。2018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298.58亿元,增长22.3%,居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上半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实现17.2%的高速增长,较一季度回升19.8个百分点,助力深圳经济实现V形反转。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崛起有何秘诀?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和包容,深圳企业敢于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深圳营商环境足够包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会适当予以支持和疏导。 “追求创新、包容失败,这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规律高度契合。生物医药行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但新技术研发周期较长,没有包容试错的环境,很难跑出成功的开拓者。”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说。 深圳包容创新的文化孕育了一批批生物医药“黑马”。“华大基因2007年南下深圳。当时,基因科技尚属前沿新兴行业。深圳创新包容的文化对基因科技产业化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华大集团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杜玉涛表示,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例,深圳是第一个实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全覆盖的城市,“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华大基因的企业价值观。 核心技术将成制胜关键 鲁先平表示,过去几十年间,尽管深圳民营高科技企业整体做得较好,但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科研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原创产品,因此常常受制于人。深圳能否在现有成绩上,专注创新和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将决定深圳能否螺旋式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相当多的细分领域,许多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并未掌握核心技术。“总体来说,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进口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说,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依然是我们眼前最大的挑战和最迫切的任务。 很多企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的正着手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有的已突破重围,掌握核心技术。 李西廷表示,迈瑞医疗将持续保证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全球研发实力,借鉴部分细分领域成功替代经验,重点布局未实现替代的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产品等,对核心技术持续攻坚克难,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 “微芯生物做的是原创新药。在特定领域,我们是全球第一个把药品做上市的,这依赖于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因此不必受制于人。”鲁先平说。 深圳各级政府也在支持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不断加码。坪山区目前正探索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园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产业链条,打造ICH条件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 杜玉涛认为:“深圳是创新试验田,培育出一大批世界级优秀企业。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追赶世界科技前进的脚步。从今以后,相信深圳会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