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电市场正在从疫情影响下进入稳步复苏。而坐稳家电线上零售市场第一宝座的京东,在全渠道布局上的步伐愈发紧密。8月10日,京东与国美宣布将进行300亿元规模的联合采购计划,而这仅仅是第一期,到明年将继续扩大联合采购的规模;12日,京东又宣布已全资控股五星电器,新的五星电器拟定名称为京东五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自疫情以来,京东多年来在全渠道创新模式上的布局优势愈发凸显。以今年上半年的家电全渠道市场表现来看,京东全渠道占比最高,达到28.86%,大幅领先其他家电零售平台。 今年5月,国美接受了京东1亿美元的可转债投资,双方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系统上实现对接,京东自营百货商品开始陆续入驻国美,国美全链接家电商品支持在京东上的国美旗舰店业务的展开。线上霸主和线下数一数二的巨头强强联合,撼动了家电零售市场的格局。 彼时,业内普遍认为,京东与国美很快就有大动作。果不其然,不到3个月,一笔300亿元联合采购宣布出炉。这笔采购不仅覆盖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电器等传统大家电,还包括小家电、3C等新兴网红潮流商品。这是今年以来中国市场上最大规模的家电和消费电子行业采购,被公认为将重塑家电零售业的新格局、新未来。 如果说与国美的联合采购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那么收购五星电器,给人的则是一种“银瓶乍破水浆迸”的突然。早在2019年4月,持续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京东就战略投资五星电器,并于当年618期间在“中华第一商圈”的南京新街口开设营业面积达8000多平米的京东五星无界零售超级旗舰店。令人倍感意外的是,2020年7月,京东收购五星电器剩余54%股权,实现全资持有,在全渠道布局的版图上填上了一块新的拼图。 五星电器作为行业排名前三的线下家电连锁商超,在全国各地拥有上千家门店。按照京东的计划,其直营门店将逐步改造升级为京东五星电器门店,通过全渠道数字化改革,承担起京东在线下的科技展示中心、顾客体验中心和会员服务中心功能。借助五星电器这条“快捷通道”,京东快速实现了在一些关键性大中城市的线下布局,全渠道的胚胎已渐渐成形。 事实上,京东对线下家电渠道的渴求由来已久,2019年曾放出“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的豪言。从京东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动作,特别是联手国美启动300亿采购计划、全资控股五星等来看,京东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布局不断加速,也许用不了多久,“线下再造一个京东家电”的梦想就会照进现实。
苏宁从“零售商”到“零售服务商”的进化逻辑是什么?8月11日,在史上规模最大的苏宁易购零售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向现场及“云参会”的6000多名苏宁零售云合作伙伴和近千名供应商首次讲解进化之道。他还透露,苏宁在实现12000家的家电赛道的基础目标后,将通过多种合作形式赋能零售商,实现苏宁零售云的多赛道布局。 回顾零售云3年来的发展,张近东说:“这是一场上游厂商和苏宁从各自为战、自建终端走向专业协同、共拓市场的渠道革命,也是苏宁从‘零售商’迈向‘零售服务商’的升华之旅。” 2015年拼多多横空出世后,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下沉市场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天猫推出天猫小店、京东推出京东便利店、唯品会旗下唯品仓悄然布局乡镇地区……规模庞大却分散的下沉市场受限于供应链、物流网络等技术因素,并没有真正激发出当地消费市场的潜力。 “零售云是苏宁互联网零售发展历程中最成功的创新实践。”张近东表示。在巨头抢滩的县镇市场,苏宁零售云在短短3年间发展到6650家店,单月28亿元的销售规模,每月364家的开店速度,成为零售品牌商与合作伙伴规模收益增长的催化剂。 今年上半年,苏宁零售云依旧发展强劲。4至5月,苏宁零售云分别开店413和348家,截至6月末全国范围内门店规模已超6200家。大会当天,零售云在全国布局门店数量达6650家,覆盖31个省级行政单位、超6000个乡镇,累计服务2亿下沉市场用户,在全渠道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零售云模式,是苏宁的创新。”在张近东看来,零售云是苏宁把互联网的时代技术应用到流通渠道的重构,建立起品牌云厂、苏宁云仓、零售云店“三云一体”的新型渠道架构图。苏宁作为这一新型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建云仓、做云服,上游服务生产商,让工厂实现零库存生产;下游服务零售商,让零售终端实现零库存销售。 据介绍,零售云在全国布局门店点位的同时,也是在县镇市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加盟商在当地的资源,联同周边门店,打造当地小型商圈,尤其在偏远地区,当地的零售云门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物流配送、售后维修不再是难题。 “到2021年,零售云全国门店保守估计将达12000家。”苏宁易购高级副总裁顾伟表示,“今年我们加大了县级市场和区域本地连锁的合作。”同时,12000家门店中,将有2000家更具高端机销售能力。数量增长的同时,零售云更看重质量的提升,内生和外延的叠加效应让零售云高速前进。 在大会上,苏宁易购零售云发布的全新4.0模式将“产品进化、渠道进化、运营进化和生态进化”定义为核心要素。“在未来的1年里,我们将主要从供应链、渠道发展、运营效率提升、平台的生态演进等方面进一步夯实服务能力。”顾伟表示。 去年完成对家乐福中国、万达百货的收购后,苏宁正式完成全品类的规模化布局。在张近东看来,这也为零售云新赛道的拓展提供更多选择。目前,苏宁零售云团队正大力推动家居、美妆等新类目的发展,这无疑是较家电3C更为广阔的市场。
近日,央行正式宣布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底,让仍有大量非标等资产来不及处置的银行暂舒一口气。然而,过渡期总要过去,行业总要归于常态。在这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银行将如何推进理财业务转型,目前又在做些什么? 加速发行新产品承接老产品 当前,各大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都卯足了劲儿增发新产品,除了传统银行投资者所青睐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期更长的定开类“固收+”产品是发行主力。 “增发新产品一方面是为了做大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那些难以做到净值化、缺乏流动性的老产品接过来,我们开始和一些持有老产品的客户沟通,希望能够将老产品过渡到新发的产品,部分可能会出现收益率下降的情况,这涉及到大量的沟通问题。”管理资金规模约200亿元的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副总对记者表示。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长三角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环比下滑1BP(基点)至3.54%。 今年3月,交通银行(下称“交行”)副行长周万阜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存量理财资产,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安排:一是理财子陆续发行符合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进行对接。例如,交行去年12月将21只存量产品(规模约1000亿元),通过变更管理人的方式移植到交银理财,对应的存量资产也进行了移植;二是安排表内资金承接,无法承接的推进标准化改造后通过交银理财发行理财产品对接;三是对违约债券、不良非标资产、部分未上市股权、另类投资等资产“一事一议”专项处置。他当时提及,需要延期的资产规模大约1000亿元,主要是PPP、非标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等。 事实上,1000亿元在同业里并非大数目。另一家国有大行资管部负责人近期对记者表示,他所在银行的老产品超过1万亿元,其中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非标类产品大约占五分之一,还有产业基金、永续债、优先股、同业资产等,如果以2020年划一道线,那么未能及时处置完的资产大约还有3000亿-4000亿元左右。 就目前而言,对于部分银行,即使是过渡期延长1年可能也难以完全完成转型。 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工银理财董事长顾建纲在8月9日的“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下称“年会”)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存量理财资产整改回表在资本补充、流动性方面等给予政策支持;此外,银行理财存量资产中标准化资产的处置安排更要引起监管的充分重视,“全行业存量资产中大概有15万亿元的债,建议对以持有到期为目的的债券成本法估值规则,包括非标转标等部分监管细则,给予灵活的处置和安排,更好地打通银行理财服务实体经济的高效路径。” 开拓渠道,试水更多低波权益投资 除了产品过渡,就理财子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力而言,同样重要的是丰富产品线和策略,开拓销售渠道。 一年来,新成立的银行系理财子的产品多数仅允许持有本行银行卡的客户购买,渠道包括实体网点及本行手机APP,但这也意味着,非持卡人无法购买。相比起公募基金广泛的销售渠道,银行理财显然存在渠道不足的问题。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只能通过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渠道代理销售理财产品。 基于这一要求,众多银行理财子正在开拓更多渠道。例如,此前光大理财推出的“阳光碧乐活1号”已在百信银行APP上线;交行的两款短期定开类产品也于近期在网商银行上线,可在支付宝上购买;更早之前的2019年12月,杭州银行宣布与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强强联手,开放融合”。 除了渠道,丰富投资策略、招聘投研人员也是关键。据记者了解,在银行理财子擅长的“固收+”产品中,“+”的部分目前更趋多元,除了权益类资产,目前还包括黄金ETF、优先股、国债期货等。而权益类资产也不再只有正股,“为了降低组合的波动,我们通常对权益类资产部分采用委外FOF的形式,目前更多采用量化策略,通过期权、股指期货等控制整体组合的波动,与纯债基差异化。”某国有大行权益资产投资经理对记者称。 不过,对多数银行理财子而言,目前权益类资产在整体产品中的规模占比低于5%,部分仅在2%-3%。尽管各界对于银行理财子资金布局股市充满期待,但短期内配置大幅提升的概率仍低。 独立法人经营不简单 整体而言,银行理财子以独立法人经营是个不小的挑战。 “原来在总行部门,把业务做好就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了,但是现在很多工作都要重新来,耗费了非常大的力量,以至于我们在业务产品开发、风险管理方面都要分出很多精力做均衡的管理。”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在年会上直言。 “作为银行的资管部门和理财子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我觉得是观念上的问题。”兴银理财总裁顾卫平认为,过去银行资管部门是为母体战略服务的,但是理财子是资管机构,使命就是要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所以过去的银行理财更多是作为银行表外的一张资产负债表,而现在做的是资管。这样的变化从上到下,包括跟母体的关系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很多责任需要自负。“成立理财子以后,大量在做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的工作。而在过去,做资管部的时候,消费者保护是由零售部门做的,反洗钱是法律合规部做的。这些短板必须要补上,这是主体责任意识。”顾卫平称,理财子除了建立自己的投研体系以外,还要建立市场化的机制,这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去磨合。 招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范华则说:“招银理财完成了公司化的治理,尤其是市场化改革,在人员招聘上把所有一级部门的主管拿到市场上,由原来资管部的同事和市场部公开竞聘,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团队。”
作为白酒行业巨头,贵州茅台再次用实力阐释了什么是“强者恒强”。 近日,贵州茅台披露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53亿元,同比增长1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29%。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26.21亿元。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除了业绩稳步上涨,贵州茅台的股价也随之“飞天”。根据Wind数据,从2020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至7月31日,贵州茅台的股价已从1112.98元一路飙涨至1678.18元,累计涨幅达50%,最新总市值达21077.9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超7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该份半年报披露之前,华尔街知名投行杰富瑞(Jefferies)已在其相关报告中给出贵州茅台二季度净利润将增长15%的预测,并称,主要受益于因零售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渠道利润增加,预计贵州茅台今年末上调出厂价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最终,该机构给出了贵州茅台2010元的目标价。 半年营收超400亿 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净利润突破200亿元,营业利润达320.81亿元。这组数字,无疑再次刷新了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报业绩。 一直以来,毛利率超90%的茅台酒是贵州茅台业绩增长的主力。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茅台酒实现收入392.6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89.37%。以王子、迎宾为代表的系列酒实现营业收入达46.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的10.58%。 梳理销售渠道、推动直销渠道的变革是贵州茅台今年以来重点工作之一。就在一个月前,该公司刚刚公布新签约22家直销渠道商,至此与贵州茅台签约的区域性KA卖场服务商已达到35家,这一成效也直接反映在财报中。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贵州茅台批发渠道销售收入由2019年同期的378.48亿元增长2.4%至387.59亿元,直销渠道销售额虽仅为51.52亿元,但与2019年同期的16.02亿元相比,增幅达221.6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0年上半年,贵州茅台营收净利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基于半年报数据测算,贵州茅台2020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195.47亿元,同比增长仅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6亿元,同比增长8.89%。也正是受第二季度业绩“连累”,贵州茅台上半年的业绩增速出现回落。 “业绩增速放缓并非终端需求变化,是企业自身主动调控的结果。”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过第一季度的持续高度发展,第二季度茅台出现了过热的市场情况,特别是资本市场与终端价格,出现一定的舆论失控风险,“因此我认为,茅台业绩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茅台有意限制了市场投放,同时为了深化直营渠道,配合整个销售结构调整,同时也伴有遏制市场炒作投机行为的考量”。 “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白酒行业,如果说有哪家酒企消费端动销完全没有受到影响,那茅台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华西证券在其最新的一份研报中亦称,“不喝当年茅台”、“绝对刚需”、“金融属性”等因素影响下,让茅台即便在疫情期间消费场景消失的情况下,依然在疫情恢复后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反弹,很快就重回“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根据该机构在研报中给出的数据,截止到7月24日,2020年飞天茅台整箱批价来到2550元/瓶左右,自疫情期间跌至1800元左右以后,持续上升。 备受资本青睐 尽管与此前的高速增长相比,贵州茅台的上述业绩增速并不算突出,但自2020年起,资本方对于贵州茅台的预期几乎一致看多,无论是融资盘,还是北上资金,都在大举增仓贵州茅台。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6月底,贵州茅台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一季度末的8.02%增加至8.45%。与此同时,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深圳市瑞丰汇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瑞丰汇邦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中国人寿(02628)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亦在增加持股比例。此外,根据 在此背景下,自4月下旬起,贵州茅台股价屡刷历史纪录。4月22日,该公司股价一举超过2019年11月19日最高股价纪录,达到1244.5元的新高;7月1日,贵州茅台再次大涨,盘中一举突破1500元关口,超过了一瓶53度飞天茅台1499元的官方零售价;7月13日,其股价更是报收1781.99元,盘中摸高至1787元,总市值近2.24万亿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而这一价格相较于3月19日盘中“触底”的943.08元,区间涨幅近90%。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向标”贵州茅台的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疫情持续期间,白酒板块可谓是演绎了逆市持续上涨的“神话”,集体创下历史新高。 显然,看多贵州茅台的不止是资本方。根据东方财富网披露的相关资料,自2020年年初以来,已有超80份研报给予贵州茅台“买入”或“增持”评级。 “疫情、经济增速波动、经济结构转型给白酒行业带来更大不确定性,但茅台酒地位独一无二,品牌力超强,市场价格与出厂价差巨大,转移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强。”华安证券在7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展望中长期,茅台可涨出厂价收回部分渠道利差,消费升级和份额变化能支持销量增长,价、量仍可齐升,成长前景明确,仍是核心资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没有53度的茅台,根本说不出我的投资故事。 7月28日盘后,A股股王——贵州茅台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这比过往年份似乎要更早一些,总体业绩也普遍符合市场预期。 今日,贵州茅台高开1%左右,随后大幅走低,一度跌超2%,现跌1%,最新总市值仍然超过20000亿元。要知道,茅台至3月19日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6%。年初至今,累涨超过41%,亮瞎众人。 (来源:Wind) 1 上半年,茅台总营收为456.34亿元,同比增长10.84%,归母净利润为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04%。双位数的增长,表现中规中矩。 (来源:Wind) 拆分来看,Q2营收203.36亿元,同比仅增长8.79%,增速环比一季度下降3.75%,同比下滑2.1%。归母净利润为95.08亿元,同比增长8.92%,增速环比一季度下降7.77%,同比下滑11.37%。 茅台单季营收和利润增长双双下滑至个位数,看似表现糟糕。其实不然,单季度的表现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茅台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总体发货量是控制在茅台手中的。 产品分拆来看,茅台酒营收392.6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系列酒46.5亿元,与去年持平,几乎不增长。可见疫情对于中低端酒影响还是有的,看看昨天业绩爆雷的水井坊就能大致判断一二了。 截止二季度末,茅台合同负债为94.63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下滑22.8%。不过,一季度为69亿元,二季度已经环比提升37%,可见疫情对于茅台酒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来源:Wind) 总而言之,茅台财报整体没有很大意外,但最大的亮点还是直销渠道的提升。 2 销售渠道来看,茅台批发营收387.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88.3%。最大亮点是直销渠道,营收高达51.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经提升至11.7%。这个比例比2019年的8.5%提升了3.2%,比2017年最高时候的9.7%也提高了2%。 (来源:整理) 这个提升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基本可以猜测茅台有经营策略上的调整。截止二季度末,茅台国内经销商数量为2051个,相较于年初减少327个。其中,酱香系列酒经销商减少292家,茅台酒经销商减少35家。其中,茅台酒经销商一季度减少29家,二季度减少6家。 (来源:茅台半年报) 如果看更远一点,2019年茅台经销商数量为2377家,全年减少经销商640家。要知道,2018年年中的时候还有经销商3300家。两年时间内,茅台经销商已经减少1249家,缩减幅度超过三分之一。不过,清理的经销商绝大比例是系列酒的。 茅台今年要实现10%的营收目标,如果不直接提出厂价,只能变相提价,因为销量今年无法实现增长。 结合过去几年茅台的产能和销量判断,当前库存茅台酒可供调节的量可能不足1000吨。2020年茅台酒销量对应2016年,而2016年产能为39312吨,按照80%来计算,相当于可供销售的量为31449吨,加上至多1000吨库存酒,相当于共有32500吨可供销售。这样来看,2020年茅台酒的销量基本不可能再度增长(实际可能还要下滑)。 唯有加大直销渠道,变相提价。其实,上半年,茅台直销动作频频。 6月18日,贵州茅台又签约22家茅台酒直销渠道商。根据茅台时空消息,贵州茅台此次签约的直销渠道包括16家区域性KA卖场(单店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知名连锁卖场)、4家酒类垂直电商和2家烟草零售连锁。其中酒类垂直电商和烟草零售连锁首次成为茅台酒的直销渠道。 6月22日,据媒体援引河南茅粉会王占甫指出,贵州茅台6月18日签约的22家直销渠道商,飞天茅台酒供货价已经由原来的1299元/瓶提至1399元/瓶,并表示该消息是从“签约的直营渠道商处获获悉”。 从多个维度来看,茅台有意提升直销渠道占比,调整经营策略。如果这个趋势延续,茅台值得高看一眼。第一,直销渠道的价格要比批发出厂价高出一个台阶。第二,后面几年,茅台酒产能又上来了。 3 茅台半年报出炉后,中金公司立马将公司目标价提升至24.6%至2109元人民币。 该公司分析师余驰等在报告中指出,在还原“收入预收款变动”后,业绩同比增速达到18%左右,二季度真实增长情况要好于报表公司直营比例大幅提升,加上今年新签约渠道商供货价上涨,茅台的均价提升已经明朗化未来批价稳步上涨、渠道价差向业绩端兑现的预期会进一步强化。远期看,公司成长空间依旧可观,高确定性下的高估值可能会是常态。 不过,短时间内茅台想冲破2000,甚至2100点,未免有点夸张了。 先看看估值,当前动态PE为48.7倍,位于10年估值最高,且高于估值上线。当前,茅台估值水平有一定高估,但也谈不上泡沫,毕竟在国内整体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 (来源:Wind) 另据半年报显示,外资持有茅台从一季度末的8.02%提升至二季度末的8.45%。但当前,外资持有茅台总市值为1741亿元,占比总市值的8.299%。看来股价出现一些溢价的时候,外资也跑掉了一部分,但大盘子资金仍然看好。 (来源:Wind) 从基金重仓股的持仓市值情况看,贵州茅台依然牢牢占据公募第一大重仓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109只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仓市值高达591亿元,创下了公募基金持仓单一股票市值的最高纪录。 可见不管是外资,还是内资,茅台依旧是中国少有的优秀核心资产。虽有一定估值溢价,仍然是不错的投资标的,持有的可以继续持有。
2020年初至今,受疫情及行业周期影响,大部分家电品类均现负增长。而小家电企业却异军突起,凭借自身“小而美”的特点抗住了市场的冲击,股价也一路上扬。 据统计,A股上市的2019年营收排名前十的小家电企业中,仅有华帝股份、老板电器的股价走势呈下跌或微涨态势,跑输其他同行选手。 截至7月17日收盘,老板电器的股价较年初微涨3.35%,华帝股份则大跌19.32%。 核心品类收入下滑、新品类有增无量成为阻碍厨电巨头业绩增长的主因。7月10日,华帝股份预计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48.12%-60.78%。 多年来线上渠道拓展滞缓,错过电商红利后,华帝、老板又转而发力工程渠道。 烟灶等传统品类收入下滑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及地产行业周期影响,A股上市厨电企业受到不小冲击。 相较小熊电器、新宝股份、九阳股份等新兴小家电企业动辄翻番的股价涨幅,华帝股份、老板电器、浙江美大等厨电巨头略显逊色。 年初至今,华帝股份的股价从13.25元/股,跌至7月17日收盘价110.69元/股,跌幅19.32%。浙江美大从12.91元/股微涨至12.95元/股,涨幅0.31%。老板电器从34.01元/股微涨至35.15元/股,涨幅3.35%。 资本市场的疲软表现主要源于业绩的低位增长态势。2018年以来,华帝、老板的营收增速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从20%坠落至6%左右。2019年华帝的营收增速甚至降至负值。 净利润增速也逐渐变缓,2019年华帝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从上一年的33%降至10.46%,至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65%。 老板的净利润颓势出现得更早,2017年老板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上一年腰斩至21%,2018年、2019年进一步降至0.85%、7.89%,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23.35%。 业绩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及地产调控的影响,厨电行业整体低迷,烟灶等成熟品类增长滞缓。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烟机和灶具是厨电产品品类中两大最基本配置,这两类产品目前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拥有率较高的产品,近年来增速都会放缓”。 数据显示,在营收下滑5.69%的2019年,华帝的核心品类收入均有下滑。其中,吸油烟机收入下滑9.26%,灶具收入下滑12.02%,热水器收入下滑12.33%。 上述三大核心品类的收入规模共计46.3亿元,贡献了华帝2019年的八成营收。 7月10日,华帝股份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48.12%-60.78%,主要受疫情及主导产品销量下降、组合促销带来价格滑落等影响。 老板电器同样面临核心品类增长滞缓的压力。2019年,老板电器实现营收77.61亿元,微涨4.52%。 其中,吸油烟机、燃气灶两大品类共实现营收59亿元,分别微增1.71%、2.87%;蒸汽炉、烤箱、微波炉分别下滑5.08%、25.98%、46.19%。 新品类有增无量,线上渠道拓展缓慢 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0年上半年厨卫电器整体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但一季度消毒柜、洗碗机等新品类零售量的提升,成为厨电行业危机中的契机。 奥维云网推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消毒柜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12.6%,洗碗机同比增长10.4%。 华帝与老板却因新品类收入规模占比较小,未能分得新品销量增长的红利。 2019年,华帝股份的洗碗机、蒸烤一体机、净水器等新品类的收入分别增长50.45%、195.29%、256.62%,但整体收入规模仅2.48亿元,营收占比4.31%。 老板电器的新品类同样处于有增无量的尴尬境地。2019年,老板电器的洗碗机、一体机等新品类收入大幅提升,分别增长31.82%、3717.95%,但收入规模仅2.66亿元,占总营收的3.43%。 传统品类增收滞缓、新品类有增无量,成为家电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自去年以来,家电企业开始尝试靠直播带货、发力线上电商等打法,寻得更多增长空间。 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年传统厨电品类中吸油烟机、灶具、燃气热水器的零售市场规模呈整体下降趋势,零售额分别减少7.5%、4.2%、5.6%,但线上渠道有所提升,零售额分别增长3.3%、10.1%、2.3%。 新品类洗碗机的零售额在线上线下均有大幅提升,分别同比增长26.8%、20.0%,但在整体市场份额中仍只占一小部分。 反观华帝股份,早期凭借线下代理制快速拓展销售网络。随着线上市场份额的逐渐扩大,华帝开始注重电商渠道的布局。 2018年,华帝披露其电商渠道的营收占比为26.81%。2019年后,华帝开始尝试网络直播销售。年报披露,2019年华帝股份的电商渠道逆势增长,销售占比进一步扩大,但具体数据及占比情况并未提及。 老板未在年报中未披露线上收入的数据及占比情况。据安信证券分析报告,老板电器2019年的电商收入占比约32%。 三成左右的线上收入占比,较小熊电器、九阳股份等积极把握电商红利的小家电企业来说显得过于保守。 据招股书披露,2015至2017年,小熊电器的线上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 87.55%、91.24%和91.59%,集中度逐年增强。 自成立以来,小熊电器靠着互联网大数据、高效率、低沟通成本,以及仓配物流技术发展的优势,快速实现线上渠道的布局,凭着高性价比和口碑效应迅速崛起。 而对于华帝、老板等老牌厨电企业,业内人士分析,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的打法令资本市场看不到更多增长空间,难以形成高性价比和口碑效应。 房地产精装修政策带来渠道红利 在线下零售压力增大、电商渠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厨电巨头开始发力工程渠道,通过与地产商精装工程合作来拉动销售增长。 据奥维云网数据,2019年,我国在建住宅项目装修占比为37.10%,房地产精装修市场规模为280万套,同比增长10.70%,精装渠道销售占厨电全渠道销售的8.4%,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未来市场将以精装房交付为趋势,精装房渗透率持续增长,精装市场空间大。2019年,华帝对外减少对C标市场的投入,对内重新布局和改革工程板块。 据悉,华帝股份在工程渠道采用自主经营及代理经营相结合的模式。截至2019年,华帝已签约41家工程代理商,与32家房地产开发商达成合作,2019年度B标及以上项目数量占比达70%以上。 2019年报称,公司的工程渠道所占额进一步提升,但具体数据未透露。 华帝表示,公司通过给予业务、人员、培训等多方位帮扶支持代理商的发展,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加快公司资金流转。 截至2020年3月末,华帝的应收账款为7.49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为6.63亿元,同比减少36%,主要系受疫情影响,销售收入下降致回款减少所致。 2020年一季度,华帝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2.4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3.59亿元。 老板也在2019年加深了与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等地产商的合作,中央吸油烟机也为工程渠道战略客户的开拓提供了帮助,工程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90%。 据年报数据,2019年老板电器的工程渠道收入为13.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 截至2020年3月末,老板的应收账款为6.19亿元,拥有货币资金39.09亿元。2020年一季度,老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出1.47亿元,其中经营性现金净流出2.45亿元。
自从喜茶子品牌喜小茶上线后,瓶装系列产品层出不穷。7月14日,记者了解到,喜小茶推出瓶装汽水饮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产品的售卖渠道除了喜茶自身渠道外,还将在全家便利店、盒马等便利店、超市渠道出售。 在业内人士看来,加码零售业务的喜茶,这次渠道布局剑指拓展品牌流量。也有观点认为,一般产品进商超很难赚钱,喜茶此举或许是铺路融资上市。 便利店卖汽水 继喜小茶推出瓶装果汁产品后,这次“盯”上了汽水。记者从喜茶小程序上看到,两款不同口味的汽水产品已经在小程序上线,从文字介绍来看,该款汽水加入了喜茶经典茶饮元素,并且“零卡”的特点也很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目前北京线上多家门店已经显示售罄。 从价格上来看,与喜小茶品牌自身定位相符,价格相对较低,每瓶5.5元。同时,在喜茶小程序“喜茶百货”一栏中,也推出了整箱购买限时9折的优惠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瓶装汽水产品的售卖渠道与以往不同,除了喜茶线下门店、线上小程序、旗舰店外,还将在其他外部渠道售卖。记者了解到,该瓶装汽水饮品将在喜茶北京、上海、广东线下门店和线上天猫、小程序、京东渠道出售。除此之外,还将在盒马、华南地区的7-11便利店以及华东地区全家便利店外部渠道出售。其中,北京地区盒马门店将在8月份上线该款汽水产品。 实际上,自喜茶推出子品牌喜小茶以后,陆续推出不少饮品系列单品。喜小茶饮料为喜茶旗下的子品牌,其定位为“提供合适、刚好的产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就在上个月,喜小茶推出了首款瓶装NFC果汁新品,这也是喜茶第一款瓶装饮料,售价为每瓶19元。 喜茶这次将自己的产品开始布局外部渠道,接下来关于其他产品在渠道的布局以及零售方面的规划,记者联系到喜茶,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子品牌喜小茶的产品定位更希望找到“合格”与“便利”的平衡点,由此也推出一系列“以一瓶随身携带的喜茶”为定位的瓶装产品。对于之后其他产品是否也将在外部渠道上线目前没有更多细节可以透露。 加码零售信号 从之前喜茶推出零售消费品到开天猫旗舰店,就可以看出喜茶开始探索零售场景,而此次再拓展零售渠道,将喜茶自己的产品进入便利店、超市等场景,也是喜茶下定决心进一步加码零售业务的信号。 对于喜茶接下来在零售方面的规划,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更多具体的细节可以透露。不过此前子品牌喜小茶推出时,喜茶方面表示,喜茶做零售希望借此持续提升品牌力、扩充消费场景以及进行内容输出。 实际上,今年以来疫情的出现,让不少餐饮企业在消费场景布局上引发了新的思考,而随着茶饮进入高竞争阶段后,不少茶饮品牌开始在渠道、场景、产品等方面进行新的布局。明星奶茶品牌谢谢茶谢谢包在前不久推出了袋装版的即饮奶茶,其中售卖渠道除了门店还有微店、淘宝店等。另外,记者从奈雪的茶了解到,奈雪的茶接下来会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线上和新零售等多元消费场景是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喜茶的布局看来,除了喜茶自控渠道进行品类拓展外,逐步开始在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多场景以及多消费人群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建立起品牌本身的多渠道模式。渠道的拓展对于喜茶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整个产品的界面率以及品牌调性,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 铺路融资上市? 一般而言,产品进商超很难赚到钱,有观点认为喜茶此举或许是在铺路融资上市。 喜茶拓展渠道可以带来新流量、新订单以及新的影响力,不过单从产品来说,进入便利店、超市等场景也意味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朱丹蓬看来,喜茶在不断进行多品牌、多品类布局,同时有资本的加持,不难看出,喜茶要借力快速的进行扩张。从整个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的角度去看,整个新中式茶饮的技术壁垒已经不存在,现在就需要利用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在品牌壁垒方面,喜茶自身存在优势,最终还是要利用品牌的壁垒去达到规模壁垒,这个才是最终的目的。”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在拓宽零售渠道的同时,要注意其产品的差异化。对于便利店、超市这类场景来说,喜茶的产品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在外部渠道形成优势,关键需要凸显差异化竞争能力。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喜茶开始在便利店、商超渠道进行布局,或许在为上市做准备。餐饮行业连锁顾问王冬明表示,“一般产品进商超很难赚到钱,因为商超对食品安全、物流、供应链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投入成本高、渠道打通费用高,而这两种情况都不是餐饮企业能够承担的。而做这类布局的企业其中有一种可能是为了融资上市,以喜茶此前的布局和动作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大。” 记者 王晓然 郭缤璐/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