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第二届陕西教育信息化创新大会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韩骏,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华,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冀映秋,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选文,网龙高级副总裁、华渔(中国区)董事长俞飚共同启动陕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台。 陕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台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承办,由网龙华渔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该平台是立足实现“三全两高一大”教育目标的综合性、开放式教育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5G等领先技术,按需配置数据和应用,推进“互联网+教育”提质增效,致力于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不同群体提供一站式的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打造一个涵盖教育行业所有角色、所有资源、所有工具的生态环境。 陕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台实现了各个教育类型业务的互通,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各类教育体系,搭载了智慧教育门户、教育资源中心、教育数据中心等应用,并设置了标准的对接规范,兼容现有的系统,可快速接入第三方应用。 为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陕西省近年来加快步伐探索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制定印发《关于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挥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推动终身在线学习中的作用,推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构建智能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陕西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与网龙华渔教育构建全球终生学习社区的愿景不谋而合。网龙高级副总裁,华渔(中国区)董事长俞飚表示,作为移动及互联网教育业务的主要参与者,网龙华渔教育致力于构建终生学习社区,让智慧学习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此次与陕西省教育部门的合作,希望为陕西省加快教育大数据建设、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慧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贡献一份力量。网龙华渔教育愿发挥在大数据、VR、AI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内容方面的研发优势,助力教育部门构建信息时代基于大数据等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 启动仪式之后,第二届陕西教育创新大会分论坛-陕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台应用培训会于12月9日举行,700多位教育界专家、教师等参加了培训会。(袁元)
北京市的“多校划片入学”政策一经推出,不少2019年1月1日后花重金购买学区房的家长都“傻眼了”。一批本以为孩子可以上重点小学的妈妈看着家长群里那些孩子已经进入重点小学的妈妈大谈教育经验,心情复杂。一方面不知道自己近千万的投资未来会不会收获回报,一方面又怀揣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那么聪明,妥妥的“牛娃”,说不定上天垂怜,上好学校的机会就落到自己家了。 这些2019年刚买了学区房的家长,不少人的孩子刚刚出生,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生育儿女。教育投资的概念深植在每个中国家长的心中,从一波又一波,永远不平息的学区房、兴趣班、留学热大潮中可见一斑。 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注重教育投资,无可厚非。然而多数中等普通家庭,甚至一些动辄就要“倾家荡产”培养下一代的家庭,是否有必要追随“海淀妈妈”的教育潮流?从投资的角度,雪球专栏作者、有超过15年投资经验的投资人刘诚有自己的观点。 PART 1 谈谈学区房 土地和房子是农耕文明的图腾。读书和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图腾。两个图腾烙印在一起,就叫“学区房”。我们从房产、学区、教育三个角度来谈谈学区房的问题。 1.房产 先说房产。学区房首先是房,这一段不谈学区,只说房产本身。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住房,那么“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件事,对你来说有多大的价值,你完全可以自己衡量,我不会对你的生活态度说三道四。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甚至已经有了很多套房子,那么我希望你能把房子当成一种普通的投资工具来对待。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来说,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不是特殊的,我们只需要根据当下的环境,决定要使用哪一种。 我将自己的投资理念总结为“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也是最基础的层级,是判断市场与投资标的存在系统性机会还是系统性风险。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当前情景下,房产是系统性机会,还是系统性风险呢? 先讲个小故事:在2000年年初的时候,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大约是60倍,而那时,北京、上海的房子租售比大约是20倍(意思是房价相当于20年的租金)。时光穿梭到20年后,也就是今天,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从60倍下降到13倍,而北京、上海的房子租售比从20倍上升到80倍。过去20年,房市的表现好于股市,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当你脱下所谓“房市”和“股市”的外衣,去看一下背后的数据,你会发现,其实就是低估值的资产跑赢了高估值的资产。20年前,股市的估值远远高于房产,20年后的今天,情况完全反转了过来。 很多人问我,未来20年,是股票跑赢房产,还是房产跑赢股票呢?不对,问题不是这样想的。长远来看,永远是低估值的资产跑赢高估值的资产。在很多人看来,股票和房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事实上,从资产的属性上看,股票和房产是极其相似的资产,它们都是“产生现金流的股权类资产”。 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非职业投资者,脑海中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他们会觉得“房子是实物资产,股票和债券是金融资产,所以房子是一类,股票和债券是一类”。这种“有毒”的想法,越早修正,将来就越少吃亏。正确的分类方法是,股权类资产是一类,债权类资产是一类。房子和股票都是股权类,债券是债权类,虽然股票和债券都在证券市场交易,而房子在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但房子和股票是一类,债券是另一类,交易场所不重要,资产的性质才重要! 另外,“股权类资产”这个大类,分为“产生现金流的股权类资产”和“不产生现金流的股权类资产”。房子和股票都是“产生现金流的股权类资产”,古玩、字画、手表、珠宝这些属于“不产生现金流的股权类资产”。所以再强调一次,从资产的底层属性上看,房子和股票是极其相近的,基本上处于同一生态位! 房子的租售比跟股票的市盈率,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市盈率高的资产未必不会涨,但从投资的角度,面对这种资产我会非常谨慎。另一方面,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交易税费已经高得非常离谱,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如果股票的交易税(印花税)增加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负担,那么房产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房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也是有周期的,但房产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周期极长。一个人一生有机会经历8到10个股票市场的牛熊周期,但也许只能经历两三个房产市场的大周期,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对房产市场的风险收益特征产生更大的误解。一个30岁的人,通常不会说出“股市永远单边上涨”这种荒唐话,但当他胸有成竹地喊出“房价从来只涨不跌”时,他说的的的确确是他切身体会到的“历史规律”。周期太长,生命太短,这是最危险的误会。 如果你仔细观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这些资本市场发展了比较久的国家和地区,你会发现,房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估值长期来看一定是互相靠拢的。历史会不会重演,我们拭目以待。请你注意,我不是说房价一定会跌。我是说长期来看,低估值的资产有极大概率会跑赢高估值的资产,正如过去20年我们所见的那样。我们不知道未来去向何方,但必须清楚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任何时候,我会选择拥抱更加被低估的资产。 2.学区 房产就说到这儿,接下来聊聊“学区”。很多人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抢学区房。请注意一个问题:当你买学区房的时候,“若干年后,你的孩子可以进入某某学校”这一条,写在合同里了吗?如果没有,我们凭什么认为这个权利在自己手中?单说过去两年,学区房相关的政策就很不稳定(北京市西城区的朋友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你为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准备一套学区房,那么怎么说呢,将来事情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我跟一位朋友聊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提出反对意见。他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这位朋友是某某系统的职工子弟,他家所在的小区在当初修建时,就是某某系统的职工家属院,当然经过后来这么多年,小区里已经有一部分房子被卖给了外人。突然有一天,规则发生了变化,这个院的孩子不能再无条件进入某某小学了,而是被增加了很多苛刻的附加条件。于是业主不干了,开始动用自己的种种资源斡旋、协调、施压,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入学政策又被改回原来的样子。朋友用这个例子告诉我:学区房的政策不是想变就能变的,阻力会非常大。 我沉默良久,轻轻回了一句:你需要动用自己的势力才能守住的东西,能叫权利吗? 我们从银行取走自己的钱,需要动用什么势力吗?把自己的海贼王手办挂在网上卖掉,需要动用什么势力吗?你有一张迪士尼的门票,走进迪士尼公园大门需要动用什么势力吗? 薛兆丰老师对于“权力”和“权利”,有过一段很精彩的描述。狮子嘴里叼着一块肉,这叫“权力”,它拥有这块肉,是因为别人抢不走。你家冰箱里有一块肉,这叫“权利”,你拥有这块肉,是因为整个社会对规则的共识。就算我比你强壮,我也不会去抢你冰箱里的肉,因为如果我破坏了规则,整个社会都会与我为敌。现在问题来了,你的孩子能在某某小学上学,到底是因为什么? 学区的问题就说到这儿,简单一句话:房有产权,学区没有。当你准备为“学区”付费的时候,警惕这一点。 教育,其实就是对“人”的投资。说回到投资,我就又能嘚瑟两句了。一般什么样的东西投资回报率最低?答案是:人人争夺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在我们国家,教育的回报率应该是极低的。这里说教育回报率低,不是指个人的进步慢,事实上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之强,进步速度之快,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突出的。我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太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了,以至教育资源的溢价率极高。换句话说,它太贵了,所以性价比很低。 之前网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如果上了清华还买不起学区房,那么我们买学区房到底是为了什么?”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毕业后10年的平均工资,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生,大约是每年9万美元,耶鲁大学毕业生是7万美元左右。教育可以把人送到一定的高度,但它是有极限的。折合成人民币,年薪百万元,差不多是“学校教育”这项资源被开发到极限的结果。至于再往后,能不能实现“小目标”、能不能进福布斯、能不能当总统,那些跟学校的关系就很小了。a 学区房,本质上就是一套房子加一张门票(好小学或好初中的入学“门票”)。好初中和常春藤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和“人北清”(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我没查过数据,可以想象不会是个很高的数字。 注意,我不是反对买学区房,如果你的钱足够多,教育回报率低又怎样,就当是消费好了。我是反对倾家荡产买学区房。在 3.教育 最后说说教育。这已经完全脱离我的专业领域了,当我胡说八道就好。我开头说过,读书和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图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崇尚儒家文化的国家,教育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了天然的正当性,以致我们相比于其他国家的人,会更少、更晚地去思考教育的回报率问题。 教育,其实就是对“人”的投资。说回到投资,我就又能嘚瑟两句了。一般什么样的东西投资回报率最低?答案是:人人争夺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在我们国家,教育的回报率应该是极低的。这里说教育回报率低,不是指个人的进步慢,事实上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之强,进步速度之快,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突出的。我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太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了,以至教育资源的溢价率极高。换句话说,它太贵了,所以性价比很低。 之前网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如果上了清华还买不起学区房,那么我们买学区房到底是为了什么?”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毕业后10年的平均工资,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生,大约是每年9万美元,耶鲁大学毕业生是7万美元左右。教育可以把人送到一定的高度,但它是有极限的。折合成人民币,年薪百万元,差不多是“学校教育”这项资源被开发到极限的结果。至于再往后,能不能实现“小目标”、能不能进福布斯、能不能当总统,那些跟学校的关系就很小了。a 学区房,本质上就是一套房子加一张门票(好小学或好初中的入学“门票”)。好初中和常春藤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和“人北清”(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我没查过数据,可以想象不会是个很高的数字。 注意,我不是反对买学区房,如果你的钱足够多,教育回报率低又怎样,就当是消费好了。我是反对倾家荡产买学区房。在国内,这么干的人太多了,几乎已经有了“割韭菜”的趋势。 很多时候,投资于教育也是一种懒惰。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假设一个人花几十万元买P2P互联网金融产品遭遇平台跑路,家人会骂他是赌徒。同样是这个人,如果花几百万元给孩子买学区房,娃儿没成材,就没人会说闲话。“我已经把全部资源都砸在教育上了,我俯仰无愧,我仁至义尽。”这种理直气壮的感觉,是很爽的。 “房子跌了还能住”“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华语世界两个神一样的借口,一招祭出,所向披靡。 不能再讽刺了,最近受《荒野大镖客》的影响,说话有点儿刻薄。最后说句正经的: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PART 2 房子和股票是相同的资产吗? 前面讲的学区房问题,曾经在投资爱好者中引发过一场讨论:房子的租售比,到底应该等同于股票的市盈率还是股票的股息率? 这个问题,其实是投资界常年争论的一个问题,那么我再把这件事专门拿出来说说。 首先,从最严谨的角度说,房子的租售比和股票的市盈率、股息率都不一样,但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如果非要强行归类,那么租售比到底是和市盈率更像,还是和股息率更像?我的答案很明确,租售比和市盈率更像。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说明白,租售比、市盈率、股息率分别是什么意思。 租售比:租售比=房子的总价格÷房子的年租金。比如一套北京的房子,售价1 000万元,把房子租出去,每年收到的租金是10万元,那么这套房子的租售比就是1 000万元÷10万元=100倍。也就是说,在该房子的租金未来不增加也不减少的前提下,当前的房价等于100年的租金。(也有人说租售比应该按月算,这个不重要,也没有官方标准,大家知道我在说什么就行。) 市盈率:市盈率=上市公司总市值÷年度净利润。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 000亿元,一年的净利润是100亿元,那么这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就是1 000万元÷100万元=10倍。也就是说,在该公司的净利润未来每年不增加也不减少的前提下,当前的总市值等于10年的净利润。 股息率:股息率= 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亿÷上市公司总市值×100%。比如还是上述那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 000亿元,过去一年盈利100亿元,但只拿出50亿元用于现金分红,另外的50亿元留存在公司内部进行再投资,那么这家公司股票的股息率就是50亿元÷1 000亿元×100%=5%。也就是说,在该公司的现金分红金额未来每年不增加也不减少的前提下,当前的总市值等于20年的现金分红金额。 定义说清楚了,下面开始讨论对比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租售比和股息率更近似,理由通常是这样的: 在不变卖底层资产的前提下,租金就是房东获得的全部收益;同样,在不变卖底层资产的前提下,现金分红就是股东获得的全部收益。所以租售比和股息率更近似。 这句话乍听之下没有任何问题,因而非常具有迷惑性。 在不变卖底层资产的前提下,租金就是房东获得的全部收益——这句话对不对呢?对! 在不变卖底层资产的前提下,现金分红就是股东获得的全部收益——这句话对不对呢?也对! 那到底错在哪?错在“不变卖底层资产”这个大前提。事实上,你今天之所以敢于投资,恰恰是因为你知道,自己终有一日会变卖掉底层资产。哪怕这“一日”可能很遥远。试想一下,如果某个国家规定,任何公民买入的所有房产,永远都不许卖出,只能用于收租金,那么这种环境下还有多少人敢买房呢?即使敢买房,又有多少人敢买第二套?即使敢买第二套,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几十倍甚至一百倍的租售比呢?产权的三大要素:交易权a、使用权、收益权。交易权不是资产价值的附属品,而是资产价值的一部分!不可交易的产权是不完整的,相当于被敲断了一条腿。 既然在真实的世界中,房子的市价和上市公司的市值,都是建立在“可交易”这个基础上的,那么当我们在两者之间做对比时,也必须把“可交易”当作前提,才能得出公平的结论。 如果房子和股票这两种底层资产都是可交易的,那么房子的租售比,到底和市盈率更相似,还是和股息率更相似,答案一目了然。一套房子售价1 000万元,每年租金10万元,这10万元就是房东一年的全部所得。但一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 000亿元,每年盈利100亿元,分红30亿元,这30亿元并不是股东的全部所得,股东的全部所得是30亿元现金分红加70亿元留存收益。70亿元留存收益没有以现金的形式分给股东,但仍然归股东所有,会计上体现为“公司净资产的增厚”。 说到这里,又会引发另一个比较常见的误解。很多人认为,“留存的利润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厚,房价的上涨也会导致房子的资产增厚,所以两者是等价的”。不对的,利润的留存和资产价格的上涨是两回事,正确的对比是: 1.房子的价格可以涨可以跌,股票的价格可以涨可以跌。房价的涨跌与股价的涨跌是等价的。 2.公司的利润可以分配可以留存,房子的租金可以分配可以留存。房子的租金和公司的利润是等价的。 What?房子的租金怎么留存? 我没有开玩笑,房子的租金当然可以留存!只是房子的单价太高,让很多人产生了租金不能留存在资产中的幻觉。 试想一下,如果你不是拥有一套房,而是拥有一栋楼呢?你把这一栋楼租出去,一年后收到1 000万元的租金,这1 000万元的租金,其中有300万元被你拿出来花了,另外700万元你花不完,于是你用这700万元在隔壁小区又买了一套房子。 这样是不是就很清楚了?出租房子所得到的收益,其中一部分被你“留存”下来了。只不过你没开公司而已。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拥有一栋楼,通常就需要以一家公司为平台去进行管理,这样的话,是不是就跟股票(上市公司)没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就是你拥有这家公司100%的股份。 1 000万元的净利润,300万元用于现金分红,700万元留存用于再投资。房东和股东终于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现在请问,你留存下来的那700万元是假钱吗?你用这留存的700万元又买了一套房,买的是假房吗?如果不是,那么上市公司去年盈利100亿元,分给股东30亿元之后,留存的那70亿元是假钱吗?这70亿元用于再投资,不管是买了铁路、矿山还是港口,买的是假资产吗?如果也不是,那么请你告诉我,房子的租金,到底等价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还是等价于现金分红呢?房子的租售比,到底是更像股票的市盈率,还是更像股息率呢? 到此为止,这个问题已经完全说清楚了。 但我可以肯定,还会有朋友提出类似这样的追问:房价不需要再投资就能涨,我把租金全花了,房价还是会涨,上市公司行吗?答案是:当然行! 提出上述问题的人,忽略了两个事实: 1.房价不光可以涨,也可以跌。 2.房子并非真的不需要持续投资。 我们一个一个说。 先说第一条,房价不光可以涨,也可以跌。由于国内的房价过去30年基本上一直在涨,因此给很多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房价上涨是个默认答案,过去涨,未来也一定涨。其实只要我们观察更多的国家和更长的历史就会发现,房子和矿山、港口没什么区别。房价可以涨可以跌,矿山和港口的价格也可以涨可以跌。我经营一座矿山,把第一年挖矿赚的钱全分给股东,没有买新矿山,第二年原矿山的价格还涨了,有没有可能?当然有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如果你不给工人开工资,不维护机器设备,同一座矿山明年就开不出新矿了。”说得对吗?对,但对得毫无意义。因为净利润的意思,本来就是扣除所有成本之后剩下的钱,才叫净利润。给工人开工资、维护设备等,这些都是成本。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房子好像真的不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去维护。这就引出了上面所说的第二条:房子并非真的不需要持续投资。 一座矿山的经营者,每年要给数千人发工资,花数亿元维护设备,才能使这个生意正常运行。而一个房东,每天躺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能收到房租。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答案很简单,还是因为“体量”的关系。反问两个问题就清楚了: 1.如果这个房东有1万套房呢?他是不是瞬间就变得和矿主一样苦哈哈了? 2.如果你不是拥有一座矿山,而是在自家后院拥有一个10立方米的矿坑呢?是不是事情也变得没有那么难搞了? 所以,房子并非真的不需要持续投资,只不过很多房东没有把自己付出的心力折算成钱。你试试出租一套房子,真的20年不管不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代理公司和房客究竟是不是善男信女了。另一方面,房子本身的折旧也是很多人没有考虑的一点,这是末节,不细说了。 房产问题之所以会存在这么多迷思,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的投资者对房子有某种情结。要做好投资,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没有任何一种资产是特殊的,工具就是工具。 书名:投资要义(增订版) 作者:刘诚 分类:经济金融-投资理财 作者简介 刘诚(笔名:微光破晓) 北京木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雪球网专栏作者,《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具有超过15年的投资经验,对于证券市场的收益、风险特征及其不对称性有深刻见解,著有作品《投资要义》《财富工具》。
日前,华为最新对外公开了任正非于9月14-18日期间,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的发言,题为《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在座谈中,任正非强调我国的基础工业还是不强的,小小一滴胶,就制约一个国家的故事。我们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我们不可能又做产品,又去制造芯片。 任正非认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需要开放和宽容,科学不分东方还是西方,美国正是借助了欧洲的基础研究成果才领跑于全球。但同时需要清醒地看到:和平需要实力相当才可获取,祥林嫂式的和平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拧开水龙头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需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要允许“梵高”活下来。 “让穷孩子每天能吃上二两肉,也许比修些大房子强,房子总会旧的,孩子总会成为博士的,而且他们会更忠于祖国。”任正非说。 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任正非:我国的经济总量这么大,这么大的一棵树,根不强是不行的,不扎到根,树是不稳的,万一刮台风呢?我们拧开水龙头就出水的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国的基础工业还是不强的,小小一滴胶,就制约一个国家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分子工程,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 而这几千种胶、研磨剂、特种气体……,都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我国现在还基本达不到,很多种技术一年的需求量只有几千万美元、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少,试看泡沫经济下有几个公司肯干这种事。缺一种就会卡了一个国家的脖子。 国家的发展根本在教育 过河需要船和桥,我们有了很好的科学目标,过河的船夫就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国家的发展根本在教育。我们振兴中华,不是靠口号,而是要靠“船”和“桥”。 我国每年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加上中专生大约有一千万,聪明人很多,如果允许差别化的教育,就是姹紫嫣红。一二一,齐步走,同质化就缺少活力,就不易产生天才。世界有一个乔布斯就改变了移动互联网。差异化就容易产生尖子,政策要支持少数人因材施教。 同时,也要重视农村教育,现在有些种田能手、养猪状元,如果他们过去有机会受到系统教育,也许就能成为精英、天才。早期党的领袖大多来自农村……我们今天的农村孩子中,怎么知道不会有明天的爱因斯坦呢? 深圳很重视中小学教育,全国达到深圳的水平可能有一些困难。但如果国家每年给边远地区一些经费,让穷孩子每天能吃上二两肉,也许比修些大房子强,房子总会旧的,孩子总会成为博士的,而且他们会更忠于祖国。那么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创新能力就大幅度增强,与美国的差距会适当缩小。没有创新是支撑不了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持续发展的。
2013年以来,每年9月,金融知识普及月都如期而至。 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启动2020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 据介绍,今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升国民金融素养。重点普及存款保险制度、个人征信、银行卡安全、支付工具使用、保险知识和投资理财等常用知识,引导金融消费者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起识别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产品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化重点人群宣传教育。重点将金融教育资源适当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努力缩小金融教育的群体差距和区域差距。针对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帮助易受疫情影响的重点人群了解相关金融支持政策。 三是倡导理性金融消费理念,营造良好金融市场环境。面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老年人、小微企业等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信用卡使用、理性借贷、保险作用等重点内容开展教育宣传,让消费者了解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办理渠道、重要内容、相关风险等。 四是诚实守信,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广泛组织市场主体和有关部门协同开展监管法规解读、投资者教育宣传,引导投资者提升对财务造假等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增强投资者理性投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是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加强风险提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式地进行风险提示,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远离非法金融活动,防赌反诈,避免盲目投资和冲动交易。加强金融机构员工管理、教育和预警监测,引导从业人员发挥好“前哨”作用,自觉抵制非法金融活动。 六是争做金融好网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积极引导金融系统职工和广大网民主动发声,弘扬金融正能量,提振广大网民对我国经济发展信心。加强金融素养教育,策划开展系列线上线下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制作推出符合网民特点需要的新媒体产品。 据悉,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与银保监会、证监会、网信办的紧密协作,共同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有效覆盖到各类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重点人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知识的需要,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不断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拿“数字货币”作幌子,要警惕! 数字货币近年来吸引了众多关注,一些诈骗也因此冒头。对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表示,现在各种所谓的“数字货币”,都是换马甲在做非法金融。 事实上,央行去年发出过警告:市场上交易“DC/EP”或“DCEP”均非法定数字货币,网传法定数字货币推出时间均为不准确信息。目前网传所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以及个别机构冒用人民银行名义推出“DC/EP”或“DCEP”在资产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行为,可能涉及诈骗和传销,请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据了解,对于非法金融的防范意识,一直是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的重点。此前,管理层曾总结了一套防金融诈骗的小贴士,即“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 具体是,一看,是看理财的收益率和存款的利息是否合理;二问,是指当遇到金融的疑惑时,要问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三查,要查金融机构是否有业务资质的执照牌照,查金融产品是否合规,查金融广告是否合法合规;四不要,是指不要轻信不明的通讯信息、不要透露个人有关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的网络链接、不要轻易的汇款转账。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近日,人民银行决定开展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试点工作。余文建表示,试点建设有利于实现金融教育的系统化,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运行方法、教学计划以及特色活动,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金融教育;有利于实现金融教育的专业化;有利于实现金融教育的常态化。 “稳赚不赔”可能吗?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强调,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特别是所谓“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都是金融诈骗。 他表示,作为金融消费者,要清楚自己的需求。树立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和防范意识,重视契约精神。 郭武平认为,银行业保险业宣传教育重点包括,面向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包括进村入户、金融知识进入中小学教材等各个场景下的宣传;加大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力度,其中既包括监管部门,也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大信息披露提示等。 郭武平表示,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银行保险机构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非法荐股不可信! “散户多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一级巡视员黄明表示,目前我国的投资者人数超过了1.7亿,如何做好这个大规模群体的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黄明表示,今年,国内疫情防控工作使线下的一些活动受到限制,更多转到线上,对监管开展相关投资者教育活动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今年,证监会将以“诚实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和“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投教活动。 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关于“为何将‘理性投资、远离非法证券期货陷阱’作为今年活动主题之一时”,黄明指出,今年以来,股市行情好,“场外配资”、“非法荐股”等活动有抬头,一些黑群、黑APP、非法展业活动有所增多,许多投资者受到引诱,不过目前总体看风险可控。今后,需要进一步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强化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相关经营机构落实投资者保护要求,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维护好投资者特别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黄明表示。
大量资金投入快速实现规模扩张,把经营产品变成经营用户,做大估值、以股权的增值赚快钱,这是中国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成功路径。11月7日,俞敏洪表示,在线教育在中国被炒得过热了,热得投资者投钱已经不理性了。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1-11月,国内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融资事件89起,与2019年同期披露的136起融资事件相比,减少了34.56%。尽管融资事件数同比减少,但融资总额却大幅度增长,截至11月末,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披露的融资金额共计约388亿元,较比2019年同期的108.75亿元,增长了256.78%。融资寒冬中,资本对在线教育企业的追逐热情不减反增。 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持续高热 俞敏洪在公开演讲中提到,“2020年全年,资本向在线教育领域输入了近150亿美元,但在线教育的收入只有几百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理性的声音是资本市场呼唤理性投资,一方面是在线教育企业大打营销战,因此塑造了在线教育行业的“三高”特征:融资额度高、亏损金额高、营销成本高。 今年,在线教育行业已上市的企业轮流爆出亏损消息:流利说Q1净亏损1.97亿元、网易有道Q2净亏损2.58亿元、跟谁学Q3单季度亏损9亿元。近期,一起教育“流血”上市,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净亏损分别为6.56、9.64、9.75亿元。 行业亏损持续扩大、用户个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国内在线教育行业身陷怪圈。 乐乐课堂创始人兼CEO毛颖认为:“在线教育拆开来说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教育,互联网的打法就是获客、流量、做大规模再变现。但教育行业更需要踏踏实实做内容,用效果说话。”这或许正是在线教育企业身陷亏损漩涡的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在线教育行业若不能从根本上寻找到企业自身发展动能,仅仅依靠资金输血,或将面临着ofo一样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教育行业还没有出现靠规模获得定价权的超级巨头,纵使新东方、好未来等巨头深耕20余年,渗透率也不过5%。加上各地的学情、考情不同,各个地区的“小巨头”林立,想快速圈地、抢夺市场话语权也绝非易事。 “教育行业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毛颖认为,“更多是几家巨头共存,再分别满足不同城市、不同家长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快”与“慢”的抉择 “教育是个慢行业,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提高效率,提升学习效果。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各地教育水平、师资力量、考试方向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毛颖认为,这导致教育市场具备容量超大,但需求极其个性化的双重特征。 换言之,在线教育用单一或者统一的产品服务模式满足海量用户接受教育的需求,却无法满足教育市场的个性化、本地化的需求。另外,教育是一个以效果为导向的市场,当服务不能满足效果提升的核心需求时,“流量”就不能变成“留量”。反作用就是获客难度提升和获客成本增加,最终加速了资本的消耗速度,造成“亏损”,在线教育恰恰因此进入这样的“死循环”。 终归内容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所有教育公司知道重要却不容易做好的事。也因此,市面上大多数在线教育企业更愿意从“流量”入手。 “内容是个慢功夫,不能单纯靠码人或码技术。”毛颖认为,好内容来自好的教研,好的教研需要好老师的经验和实践积累。也因此,“乐乐课堂从成立起就坚持做内容,我们要做结构化、数据化、标准化、适合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 在毛颖看来,过去6年,乐乐课堂一直专注于打磨优质内容,完成了K12数理化英全学段的80%以上内容积累,并通过行业首创的录播双师模式乐乐轻课完成了下沉市场布局。据他透露,公司在2018年已经实现规模盈利,2019年全年营收超过2亿元。至此,乐乐课堂成为在线教育行业里为数不多的能盈利的公司。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企业通过服务获得合法途径赚取合理收益本无可厚非,但当补贴成为潮流、亏损成为常态、资本开始疯狂对垒、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变成单一的“流量战”,这显然违背了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万众创新”的初衷。 该人士进一步称,鉴于此,摆在资本输血、持续亏损的阴霾笼罩的在线教育行业企业面前的,是一道流量与内容的选择题。
©深响原创 · 作者|郭凡瑜 核 心 要 点 2011年,刘畅离开新东方开始创业,他认为,要想做一件成功的教育产品,只靠家长是黏不住用户的,只有将老师、学生、家长这三者串起来,才能让用户稳定。而能将三者高频稳定串起来的就是作业场景。 一起教育科技通过“互联网+教育”链接三方的模式发展状大,背后是踩中了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逐步从硬件搭建向高质量应用发展的新机遇。 一起学网校将一起教育科技带入了厮杀最激烈的战场,一起教育科技过往的壁垒为在线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但随着竞争不断升级,一起教育科技的挑战也将会变大。 2020年,K12在线教育发展急加速,在风口中,一起教育科技成为了率先登陆资本市场的那一个。 12月4日,一起教育科技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发行价每股10.5美元,盘中股价最高上涨至11.98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4.10%,市值也一度超22.47亿美元。截至12月4日美股收盘,一起教育科技股价报收于10.57美元/股,上涨0.67%,市值19.83亿美元。 与大部分企业IPO的场景不同,见证一起教育科技高光时刻的来宾们,相聚在一个摆满课桌的场地,仿佛让人回到课堂。 课堂是一起教育科技事业的起点。 上市现场,一起教育科技CEO刘畅回望创业之初,想到作业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认为这会成为打造一款粘性极强的互联网产品的切口。 靠着最初20个人的团队,一起教育科技选择了大家都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通过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服务,将产品落地到各大中小学,以此为根基,一起教育科技走过九年时间,最终走上纳斯达克。 如今,一起教育科技基于多年积累的教育资源内容库和对各地区教育的理解,打造了支持作业、测评、练习等多场景智慧教育应用,覆盖了教学备讲练测全环节。 招股书显示,一起教育科技为全国超过90万教师、5430万学生、4520万家长提供教学、学习和评测应用,目前服务全国7万所学校,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公立中小学。截至2020年9月30日,一起作业学生端日活跃为680万,月活跃用户为1950万。 数字说明,一起教育科技的发展颇有成效,在在线教育的风潮越刮越猛之时,在一起教育科技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的时刻,或许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是:一起教育科技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 在拒绝声中开路 在一起教育科技的上市现场,有一位特殊来宾——湘潭百花小学校长刘艳芬。 之所以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起教育科技的第一位用户。刘艳芬回忆道,她所在的学校一共只有两位英语老师,却要负责全校上千位学生的英语教学,不要说帮学生练英语口语,就是布置、批改作业都是非常大的负担。 从这所学校开始,一起教育科技开启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自成立到上市,一起教育科技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创始人刘畅有一份优秀的履历:曾在新东方工作,并从新东方最年轻的分校校长做到新东方集团助理副总裁。 2011年,刘畅选择放下一切,出来创业。根据在新东方的多年经验,刘畅认为,要想做一件成功的教育产品,只靠家长是黏不住用户的,只有将老师、学生、家长这三者串起来,才能让用户稳定。而能将三者高频稳定串起来的就是作业场景。 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教育科技的核心产品“一起作业”诞生了,湖南省湘潭县百花小学和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成为首批用户。 2011年10月,刘畅和团队与两所学校商定先从英语开始试点,此时,学校和老师对一起作业充满质疑:是不是要付费,或者眼下的免费是为以后的付费做铺垫? 对于公司初期遇到的挑战,刘畅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其在上市活动现场说道:“一路走来,这场战役的艰苦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人之前的想象。我们一直满怀着对教育的信仰和对创业成功的渴望。这样的理念和追求,支撑着团队一路坚定地走了下来。” 虽然挑战重重,但是刘畅和团队选择迎难而上,参加了一起教育科技上市仪式的员工代表王艾铭亲身见证了这个过程。 作为较早加入一起教育科技的员工,王艾铭最开始进入公司时团队只有二十多人,除了财务和研发,什么工作都需要做。2015年左右,王艾铭和团队又扛起了一起作业在北京的教学服务业务。 “当时很多人有误解,不太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教育,每天进到学校推广的时候,90%的老师都会不理睬我们或是会质疑:是免费的吗?学校没要求为什么要用?使用太麻烦了学不会,甚至还被学校保安赶出去。” 但是王艾铭及团队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这份信心来自产品本身对教学的推动。 以一起作业最开始的主打功能——英语口语打分功能为例。老师会布置口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读三遍并让家长签字,但是过程中存在家长不了解学生读得对不对的问题,因此老师第二天上课抽查要耗费很多时间。 一起作业在平台上为老师提供设置口语作业服务,同步练习和课本,学生完成后上传,软件会直接根据学生的发音给与打分并给出标准发音建议,这样老师再检查的时候就会大大提高效率。 基于对产品的坚定,王艾铭和团队走到了现在。王艾铭回忆道,"那时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坐在一起,分享当天的情况:今天见到了哪位老师,得到了什么样的反馈以及明天去学校应该注意什么。这是一条难走的路,但是是特别有价值有意义的一件事。” 得益于这份坚持,一起教育科技把教育信息化应用带入全国各地中小学。通过这些产品避免了“哑巴英语”、“应试数学”和“填鸭式教学”,将老师从每天四五个小时批改作业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学生也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团队则在大部分人看不见的地方,不断打磨产品、内容和运营。 王艾铭介绍,团队至少用了三年时间,才让一起作业真正落地生根,这为一起教育科技逐渐建立老师、学生方面的用户基础,为日后的口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团队日拱一卒的努力下,刘畅带领团队从0到1打造了一起作业平台,经过多年探索确定了发展道路:通过覆盖教学、作业、评测等场景,将学生做作业方式和老师批改等从线下转化到线上。 IPO现场,刘畅表示,“我曾跟团队说过,创业只要搞清楚起点和终点就可以出发,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只有在路上才会慢慢发现。只要不忘初心,在用户中慢慢找到解决方案。” 图源一起教育科技官网 从小学英语版开始,一起教育科技的产品线逐渐扩张,如今已经覆盖小学到高中语数外,并且仍在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和体验:从电脑端到手机端,从作业平台过渡到教学互动、考试分析等功能平台。 九年以来一起教育科技在教学服务领域的沉淀,使得其一方面更加了解教学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充分了解老师的需求,进而利用积累资源和经验,在研发、技术和内容不断提升竞争力。这些都为一起教育科技做好互联网+教育打下基础。 图源一起教育科技官网 随着教学服务的深入,一起教育科技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本地化内容,并将这些优势赋能给一起学网校。后者为在线学科辅导平台。采用真人在线直播互动教学模式,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可以在家享受一起学网校的直播辅导服务,从而在直播赛道当中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可以看出,一起教育科技探索了一条差异化的K12在线教育之路,在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一起教育科技的独特模式会往何处去,成为这家新晋上市公司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差异化竞争的前景 一起教育科技通过“互联网+教育”链接三方的模式发展壮大,背后是踩中了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逐步从硬件搭建向高质量应用发展的新机遇。 今年2月,国家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及,总体目标之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这很大程度依赖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这个最重要受教育时期,教和学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教学信息化和科技化需求不断上升。 几十年来,中国教育不断发展。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一起教育科技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角色,一起教育科技早期投资人王强在上市活动现场即表示,“一起教育科技在全国开启了智能教育的新时代。” 具体来看,一起教育科技依靠一起作业平台,建立起学校教育平台,同步学校教学进度,覆盖练习、测评等教育场景,通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教育科技手段,帮助老师减负增效、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家长掌握学情。 这个业务闭环能够将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都囊括进来。 首先对于教师用户。一起教育科技基于对老师用户的了解,通过作业线上化和数字化,帮助老师提供更加精准且适应各种场景下的教学内容,使得老师在讲、练、测各个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体验和成绩。 南开中学数学教师谭毅曾在使用平台后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以前我们就是凭感觉,一切都得看老师的经验。现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学情报告,对学生们普遍需要什么,单个学生尤其需要哪些帮助一目了然。” 同时,通过互联网+教育可以促进跨地区教育资源优化,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在戈壁滩上的宁夏银川永宁银子湖学校,副校长马宏斌身兼英语教学工作,他引入一起作业,通过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选择性的把手机作业发送给每一个学生,然后软件自动批改作业,再通过系统自动统计,哪些题出错率高,哪些题学生掌握的最好非常清晰。 这带来的好处是,学生在平台上可以享受老师带来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口语评测软件、翻转课堂等多种教育方式获得更为个性化的教学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并与老师沟通。 疫情期间,一起教育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天津南开区各中学在一起网校平台的支持下,承担起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网课任务,帮助老师适应网课教学、解决老师和学生上网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校外辅导也成为学生不可忽视的场景。艾媒咨询《2019中国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与课业负担状况专题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家长的选择校外辅导课的倾向性十分明显,74.0%的家长在学生在校期间仍选择校外辅导。 通过一起学网校,一起教育科技提供校外在线教育课程,也将一起教育科技推入目前火热的K12在线教育赛道。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化布局,当下,一起教育科技还在通过积累AI技术等方式,提升平台和产品的服务能力,例如在引擎打分技术的基础上AI技术加持的口语朗读语音评测功能,解放了老师对单个学生的评测任务。 AI技术的充分使用,一方面能够更好解放老师工作,将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解放老师生产力,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成自主、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如今,一起学网校将一起教育科技带入了厮杀最激烈的战场,一起教育科技过往的壁垒为在线课程提供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但随着竞争不断升级,一起教育科技面临的挑战也将会变大。 上市毫无疑问是一起教育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雷军在现场便发言表示,“投资一起教育科技不仅仅是投资一家创业公司,而是投资一个让中国教育变得越来越好的梦想。” 但更重要的是未来,在严苛的投资者面前,一起教育科技已经证明了其自身模式的合理性,上市之后,一起教育科技将面临二级市场对公司更为苛刻的审视。在新的更大的机遇面前,一起教育科技已经再次踏上“创业”之路。 深响
12月7日,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发表了“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创新”主题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正在走向教育生态的纵深领域,推动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 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发表主题演讲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每个产业和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深深影响了每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作为一家以‘爱和科技让教育更美好’为使命的企业,好未来也深刻感受到未来机遇与挑战。”白云峰随后分享了三点相关认知与探索实践。 一是在线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白云峰说,今年年初,百年不遇的疫情使全球超过14亿学生和青年面临教育中断的难题。好未来十余年来深耕在线教育,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了线上公益免费课,通过在线直播技术将全学科和大量素质教育课程送进千家万户,高峰期每天观看直播课的学生超过6000万人次。与此同时,好未来还为595所公立学校完成直播教学系统的免费部署,受益老师3万余人。 中国的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联合北师大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线教育能够弥补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白云峰表示,好未来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通过“希望在线”教育公益资源平台,为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山区输送教学资源,目前已覆盖18省40县区,10余万名师生因此获益。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好未来为学前儿童定制了彝汉双语学习模块,深度融合语音识别、语义测评等技术,深受孩子喜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该项目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包容性创新示范项目证书,肯定该项目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并增进公平及包容的贡献。 白云峰分享好未来探索实践 就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举行当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和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学而思教育科技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以互联网和AI等技术为基础的、具备危机应对能力的开放性在线学习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 和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签署战略合作 二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推动教育的变革创新,未来图景显现。白云峰认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通过在线教育为载体,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正在打开学习过程的“黑匣子",让因材施教成为更科学的可能。 他以2018年好未来和上海市教委合作,在上海卢湾一中心小学进行的试点为例。在学校里,学生们用的智慧纸笔等工具,可以精准记录学生的行为过程。基于数据分析,教育者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掌握得如何,还可以发现学生的能力图谱和潜能,为真正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人工智能与在线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伦理的保护。白云峰表示,好未来也非常注重在教学研发中的伦理问题。好未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发起了一个科技伦理研究项目,旨在探索新技术和传统教育冲突的深层原因,并尝试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好未来还将积极向教科文组织反馈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前端的实践探索与经验,不断挖掘“以儿童为中心”的定义边界,将儿童权利保护深植于每一项科技教育的领域。 “我们愿意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深化智能教育协同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所有人共享智能教育的发展红利,使孩子们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受益者。”白云峰说。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