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已有多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或公布股价稳定方案。 其中,上海银行、苏农银行、浙商银行、郑州银行稳定股价措施实施完成;长沙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发布稳定股价方案;渝农商行去年公布的稳定股价方案,已于今年5月实施完毕,但不久后该行再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并相应发布稳定股价方案。 根据上述银行制定的稳定股价预案,在公司A股股票上市后3年内,当A股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相关主体将启动稳定股价的相关程序并实施相关措施。 从实施完成稳定股价措施的银行看,上海银行持股5%以上的3家股东合计增持金额约19.02亿元;苏农银行持股5%以上的3家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增持金额为1617.02万元;浙商银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监事长合计增持金额为383.09万元;郑州银行第一大股东增持金额为1104.82万元。 从稳定股价的方案看,长沙银行方案显示,自3月13日起6个月内,该行第一大股东增持不低于1000万股,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157.47万元。该行最新公告显示,第一大股东及董监高已合计增持金额逾4000万元。 成都银行方案显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247.55万元;邮储银行方案显示,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拟增持金额不少于5000万元。 在完成去年实施的稳定股价方案后不久,渝农商行再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5月11日至6月5日的连续20个交易日,该行收盘价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渝农商行随后启动的稳定股价方案显示,11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不超过上一年度自该行领取薪酬(税后)15%的自有资金增持,实施期限为自6月8日起6个月内。 截至6月17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和紫金银行没有破净。 “疫情因素引发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使得今年银行板块行情在A股各行业中排名靠后。”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稳定股价措施有一定效果,体现出股东对银行未来发展的信心。但因为增持体量有限,对股价实际影响也有限。 分析银行股价低迷的原因时,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金融组组长杨荣认为,不同行业的估值方式不同,对银行而言,资产质量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当前银行资产质量的隐忧客观存在,除了对经济的预期,还有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敞口的担忧。因此市场一般在每股账面净值(BVPS)上打了70%至80%的折扣给银行估值。 “在目前经济大环境下,投资者不会给银行较高的估值。此外,银行今年ROE水平降低、息差下降,对估值有一定压力。未来应重点关注宏观政策变化,而不是银行的指标。”杨荣表示。 廖志明认为,如果经济持续向好,市场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就会缓解,估计四季度银行股估值可能出现合理修复。
上证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组成样本股,包括 A 股和B 股,包括ST股和*ST股,指数以总股本加权计算,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整体表现,自 1991 年 7 月 15 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综指以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为基日,以 100 点为基点。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股的总市值/除数×100 其中,总市值= ∑(股价×总股本数) 为保证指数的连续性,当样本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样本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样本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股票指数根据样本股维护规则,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除数。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的调整市值/原除数=修正后的调整市值/新除数 其中: 修正后的调整市值=修正前的调整市值+新增(减)调整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上证综指是A股市场最早诞生、最有影响力、最常用的股价指数。作为一个综合指数,上证综指最大的优点是指数样本股覆盖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这同时正是它最大的缺陷所在。 如何优化上证综指编制方法,我提出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1)上证综指样本股应剔除全部B股 众所周知,B股市场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现已完全丧失存在价值;它以美元标价、而非人民币标价,这是一个另类市场,已经彻底边缘化,尽早关闭B股市场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B股市场对中国股市不具有任何代表性,必须从上证综指样本股中全面剔除。 (2)上证综指样本股应剔除全部ST股 大家知道,ST股或*ST股是一类特殊股票,它是垃圾股或退市概念股的代名词,已非正常股票,其中相当部分已丧失投资价值,它们随时可能失去持续挂牌资格,尤其是当“一元退市”规则大显神威之后,ST或*ST股票大多排队进入一元股或仙股行列,并开始步入预备退市的“死亡通道”,这样的股票如果继续纳入上证综指样本股,就会扭曲股指的代表性。 (3)上证综指应将总股本加权改为境内流通股加权 这一建议实际上有两层含义:第一,限售股不能交易,不能反映在真实的供求关系中,这部分限售股不应计入加权市值;第二,境外流通股不在境内交易,也不应计入加权市值。 实际上,股票总市值 =“境内股票市值”+“境外股票市值”。以A+H股为例,建设银行的总股本为2500亿股,其中,H股为2404亿股,A股为96亿股。 也就是说,许多大市值股票可能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同时挂牌,它的总股本与某个市场的实际流通股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将总股本作为某个市场指数计算的加权市值,这样的指数计算一定是不科学的,甚至是严重失真的。 因此,强烈建议上证综指在计算方法上,应将总股本加权更正为境内流通股加权,这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及股价波动。 (4)新股纳入上证综指的时间安排区分两类情形 上交所新股发行上市有两种体制:一是科创板的注册制;二是科创板以外的核准制。 由于注册制发行新股在上市头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幅限制,交易更充分,供求更真实,股价更均衡,因此,科创板上市新股从第6个交易日就应该纳入上证综指的样本股。 然而,核准制发行新股存在“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而且在新股上市首日存在严格涨跌幅限制,由于人为压低发行价,因此,新股上市后大多有一个“补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核准制下,新股上市后都要连拉N个涨停板。根据过去经验,核准制发行新股上市后连拉涨停板的最高记录是30个交易日,为此,建议核准制发行新股在上市满30个交易日后,才能纳入上证综指样本股。 (5)指数权重再分配及权重上限再设计 由于上证综指采用总股本(总市值)加权,这直接导致金融股和地产股占据了超高的权重,并直接“操纵”了上证综指的涨跌。原因很简单:我国金融股、房地产股绝大部分都是超级大盘股、大市值股,而且它们大多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同时挂牌(A+H股),如果按总股本、总市值来加权计算上证综指,这显然会严重夸大A股权重作用。 与此同时,在一个高度“散户化”的A股市场,股民并不喜欢大盘股,尤其像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它们的总股本居然高达2000亿股以上,这样的股票一般不受股民欢迎,股民认为这类超级大盘股不易操纵股价、不易短炒,因此,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股的股性不活,股价波动区间很窄,但它们却在上证综指中占有极高的权重。相比之下,这样的大盘股也就变成了上证综指的“晴雨表”,它们的股价长不高,上证综指就长不大。这是一个怪圈循环! 截止2020年6月11日,上证综指行业分布及权重比例(其中个股权重均有上限制约): 作为综合指数,上证综指既要真实反映上交所全体上市公司股价的总体走势,也要反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及行业代表性。就目前的上证综指行业权重而言,金融地产及工业股合计权重竟逼近50%,而互联网企业及新经济公司的行业权重地位并不明显,尤其是自去年科创板推出后,上证综指应考虑在样本股行业权重分配上,可以适当调低金融地产股权重上限,并同时留给科创板公司更高的权重上限,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6)成份指数——道指DJIA经验借鉴 道琼斯指数DJIA及标普500指数虽然都是成份指数,但它们却完全剔除了外国公司。尤其道指DJIA是一个仅覆盖30只成份股的指数,它不以市值为权重,却以股价为权重,这使得股价越高的股票权重越高,进而对指数影响越大,因此,在成份股的选择上,它剔除了极端高价股和低价股,并尽量保证成份股在股价和行业分布上的代表性,以此来表达其样本股的代表性。 在道指DJIA30只成份股中,辉瑞制药最新收盘价为33.75美元,其他29只成份股最新收盘价均高于40美元,而最高股价为苹果338.8美元。因伯克希尔股价超过27万美元,亚马逊股价超过2500美元,谷歌股价超过1400美元,它们属于“极端”高股价,因此,道指DJIA没有将其纳入成份股。与此同时,道指DJIA虽仅有30只成份股,但它较好地兼顾了其行业先进性及代表性,比方,1999年道指首次引入NASDAQ成份股。在目前美股十大市值股中,道指DJIA成份股仅纳入了苹果、微软、维萨卡、强生4只股票,却放弃了谷歌、亚马逊、facebook、伯克希尔、沃尔玛,这正是综合考虑股价及行业代表性所做出的选择。 附:上证综指30年走势图
北京时间6月10日晚间,途牛旅游网公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途牛营收增速滑坡式下跌,净亏损也进一步扩大。截至6月10日美股收盘,途牛股价下跌6.1%,报1.08美元。据了解,途牛总股本为1.3亿,按1.08美元的股价计算,途牛的总市值为1.4亿美元,距其2014年上市时,市值相对缩水近七成。 屋漏偏逢连夜雨,5月18日,因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途牛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根据纳斯达克的一般规定,收到警告后,如果不能在90天内将股价提升到交易标准,将被迫退市。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纳斯达克对此进行了延期。也就是说,由2020年6月30日开始算起,途牛若在180天内,股价连续至少10个交易日达到1美元或以上,纳斯达克将向途牛提供书面的合规确认函。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行业都被按下了暂停键,途牛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细看途牛的一季度财报,我们或许能够发现其业绩不如人意的原因。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2%,净亏损同比扩大38.5% 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途牛净收入为1.74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61.9%,净亏损2.052亿元,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为1.482亿元,同比扩大38.5%。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定用途现金和短期投资合计为21亿元。 在10日晚的财报电话会中,途牛CEO于敦德提到,在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的订单退改中,途牛为客户承担了损失约1亿元。如果扣除这一损失,同比亏损也实现了收窄。截至4月30日,客户退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2020年的第二季度,途牛将首要目标放在了国内业务复苏以及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上。 不过,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第二季度途牛的经营压力或仍无法缓解。公司预计二季度净收入在2080万~7280万元,同比下降86%至96%。 从财报数据来看,途牛的业绩并不理想,财报公布后股价下跌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对途牛的发展抱持不乐观的态度,通过对一季度财报的分析,美股研究社将从以下几点来分析途牛业绩不理想的原因。 营收同比下滑净亏损扩大,途牛深陷巨亏深渊 疫情笼罩之下,全球旅游业几乎处于半瘫痪之中。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截至5月25日,OTA头部平台携程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达29%,疫情打击之下,在线旅游行业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途牛业绩不理想并非是今年才开始,疫情原因确实是导致途牛今年业绩不振的最大因素,但是途牛自2014年上市以来,一直未能摆脱亏损状态,公司的一些潜在的问题在这次疫情的催发下开始被重新审视。 一、业务单一跟团游缩水67%,毛利率同比表现差强人意 在途牛一季度财报中,来自于跟团游业务的营收为1.20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7.1%;其他营收为5370万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9%。途牛第一季度毛利率为53.2%,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4.9%。途牛打包旅游产品收入下降主要原因为受疫情影响,途牛主打的跟团游和出境游都“精准”地踩到了疫情下的旅游业务雷点;其他收入缩水主要原因为金融服务收入和保险服务费收入下降。 在营收方面,途牛的业务相对单一成为业绩增长乏力背后的主要原因。以携程为例,其拥有住宿、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和商旅管理等几大主营业务;而途牛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跟团游,虽然也曾尝试影视、金融等多元化业务,但并未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动力。 2017~2019年,跟团旅游业务占途牛总营收的比重均超过72%,是途牛的绝对核心业务。在此期间,途牛的毛利率徘徊在47%~53%之间,这是因为途牛涉足的跟团游等业务虽然客单价高,但流程复杂,复购率低,同时毛利也不高,利润微薄,而同期同程艺龙的毛利率则分别为67.77% 、69.55%、68.65%。 途牛专注于休闲旅游产品,这能够让途牛风光一时,但并非OTA行业核心,机票和酒店业务才是OTA行业主角。根据财报显示,同程艺龙收入来源分为住宿预订、交通票务以及其他业务三部分。标准化的机票、酒店等业务毛利高,利润丰厚。由于休闲旅游产品消费频次较低,这也无法为途牛带来长期稳定的流量,营收增长也面临瓶颈。 在成长期,单一业务能让企业更加聚焦,而当规模扩大,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也会成为一种桎梏。此前途牛想要改变单一的业务形态,曾发力机票、酒店、金融、影视、婚庆等五大新业务板块,不过,由于机票酒店这些利润丰厚的业务早已经被入局较早的携程、同程艺龙等竞争对手瓜分,入局较晚的途牛没有足够的优势去吸引用户导致这些新业务并未取得亮眼成绩,途牛开发新的业务板块陷入瓶颈期。 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已成为潮流,线下消费受阻的旅游业,也积极参与其中。途牛CEO于敦德近日也开始亲自出面直播带货,在直播间里,两人即可成团的迪士尼3日游私家团产品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好评。这类定制化小团深度游产品或将成为未来国内旅游行业趋势之一。 从途牛的动作来看,今年在直播上的动作也会不少,可能会给它的其它收入带来一定增长。不过对于直播销售旅游产品中,途牛如何保证价格优势,又如何确保有完善的售后渠道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方面仍然有很大的隐患,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途牛如果想利用直播电商改变业务单一的现状,存在一定机遇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二、运营模式隐患重重,线下自营店被迫关店拖途牛后腿 在一季度,途牛运营支出为3.080亿元人民币(约合435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6%。其中销售和营销支出为1.247亿元人民币(约合176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3.0%。尽管运营支出有所下降,但成本支出较高仍是途牛面临的一大问题。 其中,途牛的运营模式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烧钱”。起初途牛在营销上下了血本,2014~2016年,途牛先后签下林志颖、周杰伦作为代言人,并赞助了《非诚勿扰》、《爸爸去哪了》、《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但是收效甚微,2014年、2015年及2016年,途牛销售费用的增速分别为294.5%、164.7%及65.3%,而同期途牛净营收的增速分别可达到81.3%、116.3%及38%。2019年,其销售费用增加了18.7%,但净营收仅微增1.8%。 长期居高不下的销售和营销费用、运营费用等营业成本,令途牛陷入困境。此外,从2018年起自担成本的线下门店布局,更是加重了途牛的成本负担. 从2017年开始,途牛就开始拓展线下零售店。财报显示,2019年途牛投入3亿元,完成了全国最大的直营门店网络建设。自营意味着租金和人力成本等都由公司承担,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途牛来说将是沉重负担。现阶段因为疫情,途牛主营的跟团游业务并未被各地政府大规模放开,如何承受直营门店较高的房租及人力成本,是目前途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极大影响了途牛的复苏进程。 从这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出途牛的营销费用开始有了大幅缩减,并且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1月,途牛开始尝试在二三线城市启动加盟制,尚在摸索利益分配等具体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再加上现在国内旅游市场开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缓慢恢复,途牛在营收上的表现还是会有所好转。 凯撒旅业“暂不接盘”,途牛前途莫测 5月22日,途牛宣布与凯撒旅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旅游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创新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到了5月28日晚,凯撒旅业公告称,控股股东凯撒集团与京东就后者所持全部途牛股份达成合作意向。交易完成后,凯撒集团将持有途牛股份合计约7806.18万股,持股比例21.1%。凯撒集团表示,作为途牛及凯撒旅业共同的股东,京东成为促成此次凯撒集团计划入股途牛的重要推动力。据了解,凯撒旅业原第一大股东、现第二大股东海航集团也是途牛的第一大股东,而京东为途牛的第二大股东。 该消息发布后,途牛股价一度涨至1美元以上。不过5月29日,凯撒旅业发布公告称,考虑到其与途牛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并且途牛目前仍处于连续亏损的运营阶段,以及预计收购金额较大等原因,拟暂时放弃购买途牛股权的商业机会,但保留未来的优先购买权。 途牛股价随之回落,不过6月3日~6月10日,公司股价连续6个交易日保持在了1美元以上。截至北京时间6月12日收盘,途牛股价为1.12美元/股。 凯撒集团最终是否会接手途牛、以何种方式接手,仍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交易达成,途牛或许会获得喘息之机,京东则有可能获得进一步进军旅游业的机会。在当前旅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本就濒临退市的途牛又陷入无人接盘的境地。内外交困下的途牛未来该何去何从?这些都迫切需要途牛之后向市场给出答案。 结语 目前国内OTA行业格局基本形成:携程去哪儿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程艺龙紧随其后,飞猪、美团虽然入场较晚,但凭借原有业务占据一席之地。途牛的境遇就变得较为尴尬,从曾经的OTA头部公司逐渐边缘化。 随着疫情在国内开始得到控制,并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游客量达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这可以证明国内市场旅行消费的不断上涨。在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国内的同时,途牛如果能借直播电商改变业务单一的现状,并且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或能使其业绩开始逐步改善。 本
近期,A股市场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呼声又起。导火索是2家股价明显异常的公司:一家是王府井,在获得免税牌照的消息发布前,公司股价已上涨约120%;另一家是广百股份,在股价连拉5个涨停板后,公司停牌筹划重组。 到底有没有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核查认定。但如此大幅的股价异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面对股价的大幅异动,简单以‘不存在’‘不知情’进行回复,是推卸责任。”一位律师认为,2家公司股价和信息披露之间的异常,给市场带来不好的示范,也体现出信息披露工作的复杂性,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王府井:如此“甩锅”为哪般 4月底以来,王府井股价已累计上涨约200%。以6月9日公司公告称拿到免税牌照为分割点:消息发布前,公司股价上涨约120%;消息发布后,公司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利好消息发布前股价已翻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多家媒体对王府井提出质疑,上交所也第一时间下发监管函。 6月12日,王府井回复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 首先,王府井承认在1年前已启动免税牌照的申报工作。但记者查询公告发现,公司此前未公开披露此消息。在回复函中,王府井介绍,2019年初,公司开展了免税经营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对全球及国内免税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免税业发展现状和方向。2019年4月,公司及控股股东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旅集团)开始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业务。但此后,公司及控股股东没有收到任何政府部门的文件,也未开展实质推进工作,申请始终处于论证研究阶段,没有与任何客户或合作方进行商业洽谈,未签署任何合同或协议,因此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所以公司此前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其次,公司似乎有些避重就轻,未提及1年多的空档期有何动作。 说完上述事项没有进展之后,回复函直接跳到今年:2020年6月9日,公司收到首旅集团转来的《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 换言之,2019年申报后,就杳无音信,直到2020年6月9日突然掉下“免税牌照”馅饼。1年多的时间里,难道没有任何沟通反馈或突破性进展?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首旅集团是什么时候收到这个通知的?如果王府井没有对外泄露,首旅集团的内幕信息防控是否存在纰漏? 王府井还披露,经审慎核实,2019年4月末,公司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幕知情人管理制度就该事项建立了内幕知情人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陆续调整内幕知情人档案。公司在相关信息正式披露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存在提前泄露内幕信息的情形。 “审慎核实”“建立内幕知情人档案”等信息,充分表明公司清楚该消息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今年5月28日,有媒体发布报道《王府井回应控股股东申请免税牌照传闻:暂未听说相关情况》。当时,王府井股价已上涨70%。这也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是公司发布“虚假消息”的“证据”。 在回复函中,王府井介绍了事情的经过:5月28日中午,有记者突然在微信中询问公司工作人员关于大股东申请免税牌照事宜,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未曾听说相关情况,考虑到对方公共媒体的特殊身份,相关人员也提示对方不要随意相信传闻并传播相关内容,以避免对市场进行误导。 王府井称,在未经公司同意,也未再与公司人员有任何沟通和核对的情形下,该记者直接进行了报道。 王府井还称,公司当时并不知晓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事项的进展,相关人员并未参与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工作。 广百股份:冒风险强推重组 广百股份的异常,在公司2次股价异动公告中得到体现。 6月3日和6月8日,广百股份分别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核心内容为:经向控股股东核实,除正在持续推进履行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的承诺事宜,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公告的背景是,5月29日至6月5日,公司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6月5日涨停后打开最终收涨6.86%。 6月8日,广百股份停牌,宣布筹划收购广州友谊集团。 在股价如此异动之后还敢启动重组,广百股份的“底气”是1年前公司对该起重组就有过预告。2019年4月,广百股份披露收到广百集团通知,将督促广商资本将其持有的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时间期限为2年。 回头来看,异动公告中披露的“除正在持续推进履行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的承诺事宜”,究竟是暗示还是阳谋? 6月12日晚,广百股份终于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友谊集团100%股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8.08元/股(公司停牌前收盘价为13.09元/股)。同时,公司拟向中国人寿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募集配套资金的股份发行价格为8.25元/股。公司拟引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战投与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从上述公告的预案看,通过锁价定增,引入中国人寿这一战投,可谓利好。换言之,若此次重组配套募资,不是锁价定增,而是市价定增,在公司股价连拉5个涨停之后,中国人寿这种实力机构,还会参与定增吗? 此次重组前股价明显异动,广百股份将面临被立案调查的风险。据查,公司股价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前20个交易日内剔除大盘因素和同行业板块因素影响后累计涨幅超过20%,达到“128号”第五条相关标准。“上述股价异动可能导致广百股份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从而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被暂停或终止审核的潜在风险。 ”公司公告称。 最终会不会立案调查,调查能否查出内幕交易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
竞价(市价)发行的定增越来越为市场所接受。据统计,在2020年披露定增预案的556家上市公司中,选择竞价(市价)发行的公司数量为308家,超过选择定价(锁价)发行的公司数(248家)。而2019年全年选择竞价发行的公司数只有196家。 相比锁价发行,市价发行给认购方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市价发行意味着发行价格将随公司股价波动随行就市,若上市公司选择竞价发行后,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参与认购方的成本将随之上涨。 不过,中宠股份、天下秀、恩捷股份等公司的股价在发布市价定增预案后,涨幅超50%。市场人士认为,这不仅说明公司的竞争力得到市场认可,也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日趋成熟。 中宠股份是今年披露竞价发行的定增预案后股价涨幅最大的公司。预案披露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报收21.38元/股,最新股价已达36.89元/股,涨幅超70%。受益于“宅经济”,中宠股份今年一季度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近五成,其中,干粮产品同比增长超七成。 同为特斯拉概念股,璞泰来和恩捷股份均选择竞价发行。预案发布后,2家公司股价涨幅都达50%。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恩捷股份曾与LG化学(特斯拉电池供应商之一)签订不超过6.17亿美元的锂电池隔离膜合同;璞泰来在今年5月表示,下属企业曾为特斯拉提供电池生产制造设备。 贝达药业和凯普生物在公布市价发行的定增方案后,股价涨幅均达40%。资料显示,贝达药业主要将募集资金用于新药研发和研发设备升级;凯普生物的募集资金计划投向核酸分子诊断产品、医学实验室升级项目等。 披露市价发行预案后股价涨幅较大的公司还有完成“借壳”的天下秀(前身为ST慧球)。今年3月披露定增预案以来,主营业务变为新媒体营销、广告投放的天下秀,股价由11.10元/股涨至18.77元/股,涨幅近七成。 锁价和市价发行的“分水岭”出现在今年3月20日,证监会对再融资新规中的战投标准作出认定。从上述股价涨幅明显的公司可以看出,对于优质公司而言,市价发行能让其获得更为公允的融资定价。
这两天,冷门中概股暴涨触发熔断成为国内各大主流科技网站讨论的头条。以房多多为首,于周二晚间以一夜熔断14次疯狂拉开此前冷门中概股走妖的序幕,交投清冷的中概股以嘉银金科、稳盛金融、金融界等一个接一个的暴涨。在这轮暴涨暴跌背后,这也让不少投资者懵了,这波操作到底是公司炒作还是真的有大的投资者接盘?尽管房多多做出回应表示,不对异常的市场活动或投机行为发表评论。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显然是异常举动。在这轮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背后,这一波操作到底是何方神圣在发力?尽管房多多周二经历一轮暴涨,但今日其股价已明显在下跌,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又将给众多中概股们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冷门中概股暴涨掀起巨浪 集体疯涨背后是为何?6月9日晚间,上市逾半年的房多多盘中疯狂拉升,14次触发熔断,最高暴涨1256.89%,而后瞬间跳水,收盘仍然大涨395%。在房多多经历这轮暴涨背后,6月10日晚间,再次上演多只中概股再度疯狂飙涨,以嘉银金科、稳盛金融、金融界、房多多集体发生熔断。从这几个冷门中概股的涨势来看,嘉银金科周三盘前涨逾750%,盘中一度飙升900%;稳盛金融暴涨约600%,金融界大涨逾100%,魔线涨近70%,普惠财富涨约50%;盘中嘉银金科、金融界、稳盛金融频繁熔断。在中概股队伍中,这几家暴涨的公司此前在美股市场都不显眼。(图源富途证券)为何是这几家冷门中概股掀起暴涨?在美股研究社看来,尽管这些公司业务发展不一样,但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点。其一是近期都要发财报,如房多多6月10日发财报;嘉银金科宣布,将于北京时间2020年6月11日(周四)美国股市开盘前公布其2020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其二是这些小市值的中概股此前鲜有人问津,交易日波动不大,成交额较少,甚至有些交易日成交额为0。既然是平时无人问津的冷门中概股,按理说产生较大的交易成交规模可能性还是不高,那为何这些公司的股价会相继迎来暴涨呢?据同花顺财经报道,有私募分析,主要原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美股走势偏暖,纳指创新高,市场整体交易活跃;据Citadel Securities指出,美股市场中交易价格低于1美元的一些仙股在过去一周的平均涨幅接近80%。由于经济状况好转,美国股市从3月份的低点大幅反弹,纳指首次突破了1万点大关。第二,大多数中概股流通盘不大,资金一旦进场,股价容易迅速拉升。Citadel Securities机构认为,散户的疯狂操作导致了这一波仙股行情,一些散户更愿意花钱在价格低廉的投资上。有数据指出,美股散户看涨情绪达到20年以来单周最高,美股上周看涨期权买入量高达3560万张,为过去20年以来单周最高,打破了今年2月刚刚创下的2870万张的纪录。第三,中概股回归趋势出现,有估值提高的预期所以有资金短炒。近期以网易、京东为首的中概股巨头已确定回港二次上市,回归潮或许让一些投资者看中短炒。从中概股上市公司的回归定价分析,基本上处于略微偏高的估值定价水平。而在美股市场股票市值不足1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回归至国内资本市场之中,可能会获得数倍乃至十倍以上的定价,这也是中概股加快回归的动力之一。接二连三爆出冷门中概股突然暴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这些公司的基本面都不足以支撑它现在的股价涨势,可以预见到的是股价跌回原形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在这轮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背后,很有可能会引起更多质疑声音,这又会给整个中概股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引来高关注 ,泡沫盛宴恐会带来连锁反应在发生冷门中概股暴涨之后,此前不少业内人士也在猜测是否存在公司炒作行为,但跟房多多跟嘉银金科对外回应来看,两家公司对这种异常的市场活动或投机行为均没有做出过多的评论。在获得一波高关注之后,冷门中概股掀起的暴涨风暴或许会给中概股带来一些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一、冷门中概股基本面缺支撑点,或许股价暴跌只是时间问题作为这次暴涨暴跌的主角,这几家冷门中概股虽说在舆论上获得一波空前的讨论热潮,但毕竟狂欢只是暂时的,尤其是这种异常的暴涨暴跌反而会让他们面临更多考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外界对他们的财报业绩表现会有更多期待,一旦业绩不理想,股价表现自然受影响,很显然这几家冷门中概股目前的发展都不是很稳定。此前稳盛金融曾因为未准时提交财务报告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信,金融界此前公布2019年财报,营收下滑21.9%至3552万美元,净亏损1126万美元,普惠财富此前公布2019年财报,营收下滑69%,净亏损297万美元。这次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轻则只是让这些公司经历暴涨暴跌,股价最终还是会回到低位。以房多多为例,在6月10日盘前发布财报后,房多多盘中多次触发熔断,现跌61%。目前房多多股价为15.82美元,市值为12.63亿美元。很显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还是很理性,缺少基本面支撑的中概股难以撑起暴涨的股价。尤其是 这种暴涨暴跌还是会影响投资者对这些冷门中概股质疑,同时这也很有可能会让其它无辜的中概股遭遇到海外做空机构的袭击,其它中概股又要面临一轮质疑考验。二、因瑞幸作假事件受牵连,冷门股暴涨暴跌恐引起新一轮信任危机此前,中概股上市公司曾经因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价格波动的风险,甚至引来了部分做空机构的袭击,以爱奇艺、好未来、跟谁学等都有被做空机构盯上,这也给这些中概股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同时受瑞幸作假事件牵连,这也导致了部分中概股上市公司的抛售潮。除了对已上市的中概股带来不小的影响之外,对于计划负面上市的国内企业来说他们也要面临更严格的审查。此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称,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提醒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可以说瑞幸咖啡作假事件让中概股上市公司步履艰难,这次冷门中概股发生暴涨暴跌事件很有可能也会加剧这种影响。后续如果被查出存在部分资金恶意炒作的问题,但不同于国内资本市场,若确认了操纵股价或内幕交易的现象,那么相关的炒作资金或套利资金可能会承受高昂的代价成本。很显然,如果后果变得更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拖累整个中概股的信誉,引来美股资本市场更多猜测,美国相关监管机构对中概股展开调查之类。单日十倍股,看上去房多多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这却给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此糟糕透顶的庄家操盘,势必会引发SEC的调查,并且进一步引发美股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目前,关于冷门中概股暴涨暴跌这一异常现象仍然未能找到最终原因,但这场泡沫盛宴也许只是短暂的迎来一场狂欢。而在诸多猜测之后我们也不禁反思,未来中概股如何才能在美股市场上走的更稳当?暴涨暴跌终究是一场闹剧 ,中概股要想走得更远靠什么?这场以房多多为首,嘉银金科、稳盛金融、金融界相继拉开序幕的暴涨暴跌大戏虽说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透过这种异常操作我们也能够看到,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仍然难以在资本市场吸引到更多投资者。尽管云波诡谲的美股市场让人无法预料,但这场暴涨暴跌的戏码终究难以继续上演,对于其他中概股来说,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反思。目前国内赴美上市的企业还是在增长,根据数据显示,以美国为主上市地的中概股234支,总市值约1.2万亿美元(截止2020年2月13日)。其中大部分来自互联网及科技(含金融科技)、消费、医疗等新经济领域,市值及流动性分布两极分化,超过100亿美元的30家,日均交易量超过5000万美元的22家。对于众多中概股来说,美股市场仍然是他们融资的重要渠道,如何才能够走的更长远?从长远来看,短期的暴涨并不能一直持续。以房多多周三的股价表现就已说明,一时暴涨的冷门中概股股价终究会回到原位。在暴涨暴跌背后,对于这些在美的上市公司来说,价格上涨的背后,终究还是需要股票价值的保驾护航,若公司缺乏了核心技术与基本面支撑,那么虚高的价格终究离不开价值理性回归的过程。而在美股市场上,从涨幅前列的中概股上市公司分析,多离不开互联网与科技概念的上市公司。以阿里巴巴、百度、拼多多、网易等中概股为例,他们的股价、市值能够创新高,在美股市场上吸引到不少投资者的关注,最终靠的还是他们的基本面足够稳,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想象空间。可以预见到的是,这场暴涨暴跌的闹剧最终还是会落幕,而对于其它中概股来说,要想在股价上有所突破最终靠的还是扎实的业务发展,能够给投资者讲出一个具有增长潜力的故事,其它玩虚的做法终归难逃投资者的法眼。
*ST梦舟(600255.SH)股价曾触低至0.84元/股,为了挽救上市公司,其股东提出了按照1.2元/股的价格向全市场发出部分要约,希望将股价维持在1元/股之上,能否消除危机? A股的注册制改革启动以来,壳公司的估值持续下滑,出现了大量市值在10亿左右的壳公司,而10亿市值的壳公司行情上一次出现还是08年的事。08年之后,壳公司行情一路走高,最高峰17年左右有壳公司卖出了百亿的天价。 不过这一次,情况不同了,注册制改革大大扩容了IPO的上市通道,上市资格不再稀缺,动辄几十亿的壳公司行情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一旦壳公司的市值被设定天花板,那些前几年玩高送转游戏导致股本较大的壳公司按照市价估值将导致股价低于1元/股的面值,从而触发面值退市条款。 相比较于因净利润、净资产等财务指标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况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相应财务指标满足条件从而达到保壳的目的,面值退市的压力在于要与整个市场做对手盘,且需要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显然难度要大得多。今年以来,已有天广中茂、神雾环保、*ST美都、ST锐电等多家上市公司因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触发面值退市而被交易所强制终止上市。 *ST梦舟(600255.SH)股价曾触低至0.84元/股,为了挽救上市公司,其股东提出了按照1.2元/股的价格向全市场发出部分要约,希望将股价维持在1元/股之上,本文我们来看看要约收购是否是应对面值退市危机的有效措施。 面值退市的相关规定 目前,沪深两市交易所上市规则中都规定了若上市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格低于面值,将触发强制终止上市,而且是没有暂停上市的过程,直接终止上市。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在强制终止上市相关章节即14.3.1条规定:“(五)在本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1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实现的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或者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在强制终止上市相关章节即14.4.1条规定:“(十八)在本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通过本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不含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 面临面值退市危机的上市公司 截止目前,有21家在交易中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低于1.2元/股,距离触发面值退市并不远。这21家上市公司除了包钢股份(600010.SH)外均属于壳公司,大都在19年发生巨额亏损、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且短期内基本面难以改善。 除了包钢股份以外的这20家上市公司,由于壳公司市值天花板的存在,市值越大,下跌空间也越大。 要约收购虚幻的股价提振能力 *ST梦舟(600255.SH)原主业为铜加工,2015年收购西安梦舟后增加了影视剧制作业务。2017年,西安梦舟再次收购了影视剧制作公司梦幻工厂,当时梦幻工厂的股东对赌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亿、1.3亿及1.69亿。近几年由于影视行业不景气,不仅西安梦舟影视业务举步维艰,梦幻工厂也未完成2018和2019年的业绩对赌。*ST梦舟在2018年和2019年相继对西安梦舟和梦幻工厂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导致2018年和2019年分别亏损12.63亿和11.32亿,市值也从高峰期超过100亿下跌到目前不到20亿。 但即使是目前不到20亿的市值,单纯以壳公司的估值而言也是大大高估了,加之这些年的增发和送转导致总股本从上市初期的6亿股左右膨胀到目前的18亿股左右,*ST梦舟的股价要维持在1元/股的面值之上并不容易,在今年4月24日股价一度下跌到近期低点0.84元/股。 在这种情况下,*ST梦舟所在地安徽芜湖联合地方AMC出手救助。先是以楚恒投资的名义在4月底在二级市场增持,帮助上市公司股价回到1元/股之上,但好景不长,5月以来股价再次跌破1元/股的面值。在这种情况下,楚恒投资索性于5月28日提出以1.2元/股向*ST梦舟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2.7%,要约预计最高需要资金总额2.7亿。 一般来说,如果要约价格高于发出时上市公司的市价,要约发出后上市公司股价很快会一步到位涨到要约价格左右,不然就会有套利空间。因此,楚恒投资这次提出的部分要约应该也是基于纾困性质,寄希望于通过要约,提振*ST梦舟的股价。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的力量是强大的,要约虽然有一定的股价提振作用,但往往要约完成后,股价又会迅速回落到“该有”的水平。 我们统计了17年以来市场上发生的共计30单部分要约收购。扣除所在板块涨跌幅因素后,只有6家上市公司在要约结束后30天的股价高于要约价格。30天后股价相比要约价格的平均跌幅(剔除涨跌幅超过100%的极值,下同)达到13.31%,中位数跌幅14.56%;而要约开始时,要约价格相比前一天股价收盘价平均溢价率为13.48%,中位数溢价率为15.21%。这意味着要约结束30天后,股价基本回到了要约前的水平。 因此,楚恒投资的要约方案可能最终并不能实现维持*ST梦舟股价在面值以上的作用。就实际的结果而言,楚恒投资很可能只是以高于市价的成本成为*ST梦舟的股东,随后与其他股东共同继续去承受面值退市的压力。 要约方案提出后,除5月29日公告当天*ST梦舟股价涨幅达到4.63%外,6月1日和6月2日,股价跌幅分别达到4.42%和1.85%。截止6月2日收盘,*ST梦舟股价又回到1.06元/股,看来市场也并不看好要约收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