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上半年总体的表现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势必会传导到房地产市场,并进而传导到房价,从而导致房价进入下行周期。然而,事实是,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依然强劲,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都跑赢了整体经济: 首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转正已经成为定局。前五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5920亿元,同比下降0.3%,而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是同比下降了16%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随着疫情得到控制迅速反弹。 其次,房地产上涨和反弹明显。前5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3%,前两个月这个数字是下降39.9%;商品房销售额46269亿元,下降10.6%,前两个月这个数字是下降35.9%。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4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上升45%。其中,上海上涨57%;深圳上升8%;北京、广州升幅相近,均超50%。4月北京全市二手房网签量约1.37万套,环比增加75.3%,基本恢复到去年的水平。6月深圳二手房成交达到10594套,环比上升23.9%,这是自2016年4月以来深圳又出现二手房成交套数破万。 第三,从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看,房价上涨的城市数远多于房价下跌的城市数。对于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统计数据,我多次提醒不要看具体数据,这个统计指标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房价上涨的城市数基本可以看到房价未来的大趋势。 从房价上涨的数量看,5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达57个,比4月份多7个;4月份是 50个,3月份是21个,2月份是38个。如果说新房受限价等因素的影响的话,那么看二手房,5月份二手房环比上涨的城市为48个,4月份为37个,3月份为32个,2月份是14个。 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都在明显增加。特别是,4月份和5月份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1.8%、0.6%、0.4%和1.6%。考虑到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统计指标在房价涨幅的统计上一直很“谦虚”,一个月环比上涨超过1%是很惊人的,照此全年涨幅会超过10%,考虑到一线的房价,这个涨幅确实不低。 第四,土地市场的温度超过预期。对于今年疫情下的土地市场,我之前的判断是,一二线城市不会太差,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会明显降温。 但从数据看,土地市场的温度明显高于我的预期。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50大城市卖地2.29万亿元,同比上涨17.3%;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2.54万亿元,同比上涨10%。从土地溢价率看,前两个季度土地市场的溢价率分别达到12%和16%。北京上半年土地成交溢价率为18.35%,比2018和2019年的13.72%和9.38%,溢价率明显反弹。 对于今年疫情下的市场,我在很多场合不断提醒千万不要误判,千万不要认为经济不好,房地产市场必然不好。这种简单化的骗人的错误逻辑不能一犯再犯。如果第一次犯这种错误,是可以原谅的,第二次犯,也可以勉强原谅,如果第三次再犯这样的错误,别人可以原谅,你自己如何原谅你的智商? 我反反复复提醒判断房地产市场真实走向的三个基本逻辑: 第一,货币的逻辑,面对疫情冲击,全球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资产价格,特别是大城市的房价很少有下跌的先例; 第二,避险的逻辑,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高净值人士可以选择的安全产品并不多,好城市的好房子是少数可以选择避险的产品; 第三,城市的逻辑,不管有没有疫情,中国的房价未来分化会更为明显,好城市的房价会继续上涨,其他城市的房价基本到了天花板。最贵的房子,其实就是最安全的房子。 这三个逻辑虽然简单,但要让很多人真正把握非常难。难的原因是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收入来判断房价,好比一只蚂蚁按照自己的步伐判断大象能走多远。还有一个原因,罔顾市场规律,投多数人所好的二吊子专家太多,今年又有很多专家预判房价下跌误导了多少买房人,而这种误导仍然在继续。 具体城市的表现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都基本提到了,在此不再一一点评。不管是深圳,还是杭州、成都、苏州、上海、北京、东莞、惠州。我认为,上半年表现总体都很正常,没有超出预期的。深圳作为风向标城市,我在去年年底就一再提醒今年会上涨,北京上海也是。面对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跑赢整体经济大盘的态势,有人担心房地产调控会收紧,从而导致房地产的整体趋势逆转。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热点城市开始收紧调控,如杭州、深圳和东莞等。在上半年,一些放松调控的举措也被叫停。但是,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房地产市场,以及货币政策的趋势看,房地产调控整体收紧的概率非常小。政策总体将仍然处于“沉默”的阶段。 在这里特别要提及某机构的统计,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出台调控政策“304次”,创历史最高水平。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属于严重误导。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政策大多属于放松调控的,收紧调控的政策属于极个别,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出台任何收紧调控的政策,绝大多数城市要么放松调控,要么是零调控,政策总体处于静默期,而不是什么创造了历史新高。这是基本常识,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稳房地产也是稳经济的重要环节,我们不可能在如此严峻的挑战下仍然继续打压房地产。 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笔者的基本判断是: 第一,房地产调控仍将处于静默期,极个别城市会有一些收紧的举措,但全国性收紧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第二、市场走势仍将延续上半年的走势,北京、上海房价反弹的趋势会强于上半年。这里特别提醒一下,我预判北京、上海房价反弹,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城市仍然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之二,房价自2017年下半年至今已经调整快三年了,房价经过调整,总体已经处在合理价位,我认为自住需求者完全可以出手。其他的热点城市,包括东莞、宁波、徐州、大连等这些我一再点名的城市,下半年上涨的态势不会改变,特别是东莞,房价走势很有看头。甚至可以说,上半年看深圳,下半年看东莞。其实,深圳我认为今年的涨势基本结束了,市场将维持目前的态势; 第三、要远离没有城市群概念、没有区位优势、经济实力不强的“三无”城市,这些城市的投资时代已经结束。
大城市压力大、房价高、工作累,是否应该逃离北上广,回到小城市?这是年轻人常常面临的一个选择问题。但建议想要奋斗的人们应该选择北上广深,而不是逃离。 其一,大城市由于配套资源、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人口流入,大城市的房价虽然相对高,但是未来却有可能有更大的涨幅和交易量,如同股市的大蓝筹股。 其二,大城市如同亚马逊丛林,有人口、信息和资源的汇集,会带来很多发展和突变进化的机会,个人努力叠加城市的发展,如同大家一起划船,划的人越多、越有能力,船前进得越快,突破性的进化机会也越多,个人的努力也就可能事半而功倍,如果想跃龙门,就应该到大海中去。 其三,在大城市你随时都有降维打击的可能性,你可以卖了房子去小城市居住生活,但小城市卖了房去大城市买不了,而且除了房价的差距,还有大城市快节奏与高压力,降维变成慢节奏低压力没有问题,但反之却无法适应。 但未来城市的分化在不断加剧,但怎么选择一个有发展的城市,却是一个技术活,好比要在股市中选出能跑赢大市的牛股。可是股市选股的分析很多,但是城市选择的分析模型却很少。 但未来城市的分化在不断加剧,但怎么选择一个有发展的城市,却是一个技术活,好比要在股市中选出能跑赢大市的牛股。本文是用一个股市的投资逻辑体系来分析不同的城市:如果全国城市看成主板,所有的城市上市的股票,大城市是大蓝筹,小城市是小盘股,那我们选城市就好像是选股。 从价值投资的逻辑,好的企业往往有五个特征:长的坡、厚的雪、宽的河,外加进化力和熵减力。长的坡是指潜在客户体量大,业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厚的雪是指公司的毛利润率比较高,发展的质量高;宽的河是指核心业务有护城河,竞争对手轻易进不来。 选城市时,也同样可以有一套价值判断的逻辑,核心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站在价值看价格,一个城市的基本面决定了其价值,城市价值决定了房地产价格,哪怕短期背离,中长期也一定要回归,要只买对的,不怕贵的,便宜的反而可能是最贵的。 其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一个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趋势返回来看当下,看有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导入,城市的价值是涨还是跌。 其三,是站在全局看局部,在全国大盘里,每个城市都有其价值的相对座标,由此可以判断相对的价格合理性,部分国际性城市则可以用世界座标来定位,比如北京对纽约、上海对东京。 这三个核心价值逻辑在使用时,可以体现在五个维度:基本面、护城河、进化力、管理层、市场态。 01 基本面 看一个公司的基本面,首先是看其财务报表的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重点会看营业额、收入、利润、资产、负债、利润率等核心指标。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也可以用财务报表分析法来解构城市基本面。把GDP当成一个城市的总产值或营业收入;毛利润就是财政收入或税收,其中税收会更准确一些;现金流就是可支配财政和预算支出;负债就是政府及其平台企业的总体负债额;资产可以看城市的金融资产总余额。 GDP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总体规模,总量越大越好,如果第三产业和创新产业的GDP占比大,则质量更优。财政收入或税收则体现了GDP的效率,如同企业的净利润。比如2018年深圳的GDP是八千多亿,税收收入就高达两千多亿,利润率高达百分三十几,而同样山东省的GDP一万亿,但税收收入只有一千多亿。 城市的预算分为消耗和投资两类,投入有长期产出的可以看作投资,比如投入教育和基础设施,其他各项管理费用大部分是费用类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投入会以地方企业平台融资投入,因此看地方政府负债时,不仅看财政赤字,还要看政府下属企业平台的融资总额。 城市的金融资产可以看居民储蓄余额和持有的股票债券总量。一般而言,城市的房价会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投资量,和人均拥有的金融资产额成正比。 一个城市的基本面是其价值和房地产价格的基础。 02 护城河 优秀的企业是会有宽的护城河,有核心技术如华为、有政策特许如烟草石油、有不可替代的品牌如茅台、有平台垄断优势如阿里、有客户网络优势如腾讯等等。 好的城市也是有护城河的,比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特定资源等等。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无法更改的,决定了其在发展上的天然禀赋差异。比如一个港口城市和一个内陆城市,发展的机会可能就完全不同,地理位置会影响一个城市外部链接程度,是构成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城市的气候条件也很重要,冬天的平均气温变成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近几十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城市,其冬天的平均气温大都在十度以上,而衰退的城市温度多在十度以下。这恐怕也与现代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比较高有关系,太冷的地方,冬天第三产业不易活跃。 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新旧和软硬之分,公路地铁、机场港口是传统硬件设施,现在新一轮新基建,是指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了5G、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另外软性基础设施则体现在一个城市的高校数量、研究机构、特定人才等。 产业形态对于一个城市也很重要,比如香港的金融业,深圳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就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不容易被取代。此外,也可以看一下当地上市公司的类型、数量与市值 另外某些城市的特定资源,比如石油或矿产,水库电站,自然风光等等,也会会带来城市特定的一些发展模式。 一个城市的护城河能防止其独特的价值被别的城市发展超越。但有些护城河也会崩塌,比如大庆没了石油,比如产业的变化,东北如同底特律一般,原有的重工业衰弱。 03 进化力 进化力是一个组织持续发展,甚至突破式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一个企业的进化力除了看其文化的活力,商业模式的生态性,更重要的是看它的链接程度。链接形成网络效应,超过一定程度后会量变产生质变,形成跳跃式指数级别的突破发展。 一个城市未来能发展的潜力有多大,相类似可以看其活力程度、多元化程度以及外部链接程度。 活力程度体现在经济活力、人口活力、创新活力和市场活力四个方面:其中经济活力看经济增长的结构与质量;人口活力,看能否吸引高素质的奋斗人群迁入;创新活力,核心是在科技与研发的投入如何;市场活力,有没有众多的交易主体和品类数量。 多元化的城市一定要靠开放,要有很强的地理链接程度和人才链接程度。地理链接主要靠交通配套,人才链接则主要靠政策吸引,只有越开放、链接越强,才能有越多外来的人才、信息和资源的交换,才能形成更强的熵减力,才能越有活力和突破发展的机会。比如美国的发展,得益于其吸纳全球移民和奖学金政策,使其成为全球高端人才的收割机。 进化力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从下往上野蛮生长出来的。比如深圳,曾经失落,在沉淀积累了十几年之后,才又破茧而出,依靠的是打造了全球人才、信息、技术和制造产业链的强链接。这不仅要靠政府的政策和投入,更要靠民营企业的投入,包括绝大部份的研发投入和优秀人才。这些民营企业能够在市场引导下,自发形成丰富的生态链,在一定积累到数量之后,又会形成网络效应。 链接程度越高的城市,进化力越强,进化力越强的城市,越有未来。 04 管理层 分析企业时,要看一把手和核心管理层,然后再看整体团队和企业文化。一把手和核心管理层影响到企业的战略意图,团队和文化则影响到组织执行力,也就是战略实现的能力。毛主席曾指出,战略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一个城市核心管理层最重要的是看主官,他的想法会影响这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有些城市一把手比较放权的,也可能二把手是主官,看主官可以重点看三个方面:意愿、路径和能力。 意愿可以从年龄和背景,有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没有上级的绝对信任去判断,核心一条,他想不想干事,还是无为而治。路径是看其过往成功的方式,人往往是有成果路径依赖的,过往成功的轨迹,大概率会被沿用,从过往可以看其行事风格与成事方式。能力则是看新上任的三把火烧得怎么样,成果如何,众人是否心服,心服则有信心去实现发展目标。 管理团队则可以从城市治理水平来看,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能很大程度地体现出一个城市施政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执行力。危机时刻则更是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比如台风暴雨等天灾,比如此次疫情,以上海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在应对是有章有法,成果可圈可点,充分体现了优秀的城市治理水平,从中可以看出执政管理层的高素质。 整个执政团队的素质建设,远比调动一个主官要难得多,需要多年的培养积累。有时一些优秀主官调到落后城市时,也很难短期达成显著成果,因为主官的战略意图和指令,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执行层常常消极不干或乱干,过犹不及,反而需要很长时间会清理负面效应。 此外,城市主官和管理团队的价值观与自我要求,决定了这个城市能否风清气正,奋发向上。优秀的管理团队往往兼具着带思考的执行力和廉洁高效、成果导向的作风。 一个城市如果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又有开明进取的主官,这个城市战略规划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大,未来的发展就大有可期。 05 市场态 市场态分为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宏观状态是类似金融或宏观调控等中央统一政策对全盘的影响,类似股市大盘的整体涨跌。现在地产进入平稳长周期,如同大盘十年都徘徊在三千点附近,要挖掘个股的机会,也就是看每一个城市的微观状态,熊市的时候也有牛股。 市场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窗口期:供给面、需求面和交易面。 供给面有三个口径:狭义供给量、广义供给量、潜在供给量。狭义供给量是指市场已取到预售证,可供销售的商品房总量;广义供给量是指已出让的存量土地,理论上可供给出来的总量,包括在建未取证和未开工的土储;潜在供给量,是指该城市未来可供出让的土地。潜在供给量与城市的地理条件、土地指标和主官的意愿相关,狭义、广义和潜在供给量分别对房价的短中长期产生影响,供给量越小的城市,越有机会。 需求面分析也有三个要素:人口总量、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人口总量出了看当地的户籍人口,更要看新增人口,一看移动通讯或腾讯的统计,二看新增的学龄儿童数量;购买力主要看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但不看平均数,而看中位数,新房客户往往是中位数以上人群;购买意愿的核心是大众的市场预期,要学会看市场中的“金丝雀”,一叶知秋,比如菜场大妈都在谈股票时,股票一定过热了,同样,当出租车司机都在谈买房时,估计当地的楼市就已经过火了。政策变化和土拍情况都会引起市场预期的变化。 交易面分析包含一手房交易量、二手房交易量、价格走势、短期政策等。二手房的交易量往往是一手房的先行指标,二手房交易量大的城市市场活跃度高,房价未来的涨幅会快。一手房的交易量体现当下的市场热度,结合价格走势看,可以连续周期观察,看市场是过热过冷,或是超卖超买。价格在大斜率拉升后,要特别小心,可能会进入盘整期或回调补缺。城市现行的微观政策对短期市场也是影响较大,比如棚改或限购政策,都会大幅度刺激或压抑市场交易量价。 供需不平衡会带来窗口期,比如狭义供给量与三个月的交易平均量对比,低于6个月时,房价会有上涨压力,广义和潜在供给对比年度交易量可以看中期和长期的平衡关系。 但是买地的窗口期与买房的窗口期并不一致,开发商买地重点看中期也即广义供给量,来判断未来一到两年的市场走势,那是项目的主要销售期。 五维分析的指标比较多,也可简化看。城市的长期趋势,可以重点看人口总量、GDP、城市地理位置和主要产业;中期趋势,可以重点看广义供给量、年度交易总量、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短期趋势,重点看狭义供给的去化周期、当期的政策、土拍的价格和热度等。 与数学物理等学科不同,经济学模型都是帮助思考,都有很多假设条件和变量影响,只能体现事物发展的方向与可能性,本文模型更只是经验总结,起他山之石的作用,玉则在于你自己的琢磨。
摘要:近日,CPS就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建设话题专访了广电运通(002152)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信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梁添才博士。 从刀耕火种到蒸汽机轰鸣,从电灯电话到互联网诞生,科技文明正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加速进化,无论人类是否已做好准备,万物互联,数据智能时代已然降临,智慧新纪元的序幕正式升起。不管是否愿意,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和分享着数据,不管是否在乎,我们已生活在数据的包围之中并时刻受到数据的影响。 感知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数据化,联结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网络化,虚拟空间作用于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方式是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载体,在这些载体之上,借助数据化把现实世界再现到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里跨越物理时空的限制,便捷地运用数据实现各种操作,才能实现智能化。数据智能化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基础要素,也是现代城市治理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这条赛道上,行业巨头与创业新秀同场竞技,各展芳华,为了能够一窥现状,近日,CPS就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建设话题专访了广电运通智慧城市首席科学家、信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梁添才博士。 以下为专访实录: Q:信义科技今年主要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是什么? A:当前我们立足的产业领域是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方向聚焦在城市治理以及公共安全建设。信义科技自2017年与广电运通联姻后,企业定位确定为:以公共安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数据智能服务商。广电运通是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以视觉智能计算产品驱动的人工智能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视频行为分析、钞票视频识别、票据影像识别、移动目标追踪、生物特征识别等产品技术,这些产品技术与智能安防领域的视频计算处理技术是相同的。两家公司联姻后,信义科技依托广电运通的视觉智能计算技术积累和人才团队,快速发展视觉数据智能技术能力。 Q:信义科技这几年参与雪亮工程,平安城市建设的情况是怎样的? A:2017年信义科技与广电运通联姻后,已经跳出工程建设的范畴,更多地朝城市治理、数据智能系统建设领域发力。城市治理中的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的重心在数据感知采集,主要把视频数据、wifi数据等其他数据收集上来,再做数据计算处理。近几年,信义科技的业务已从前端设备的数据感知采集阶段,逐步往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数据智能分析等领域发展,致力于提供城市治理的数据智能系统建设方案。像深圳南山智能视频汇聚共享服务项目,是典型的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项目,它对视频数据、WIFI探针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计算治理,去除无效数据、分类有效数据,结合业务应用需求为客户提供数据智能服务。所以,信义科技已经跳出挖坑、立杆、拉网线、安装摄像机这样的工程建设的局限,迈进“数据感知、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数据智能分析”的数据智能系统建设服务领域。我们成功建设的粤西重镇茂名的视频云项目,是广东省内首个城市级海量视频智能计算项目,目前业内只有华为和信义科技曾成功建设过此类项目。 Q:目前业界对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效果存在不同的看法,人工智能是否存在落地困难,效果不佳的情况? A:这确实是业界现在讨论比较激烈的问题,业界存在多种不同观点,这说明人工智能应用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场景是关键。业内谈人工智能技术、多数人只关注算法,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的匹配度。应用效果好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因为找对场景,在具体场景下发挥作用。当前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只能解决约束边界清晰、目标确定的任务,但对于边界模糊,目标多元的任务,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 信义科技与广电运通联姻之后,专门成立了智能安全研究院,一是确保产品技术的先进性,二是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应用场景匹配的问题。我们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应用场景,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与场景匹配:只有给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合适的应用场景,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和目标,才能取得好的应用效果。遵循上述指导原则,广电运通这几年在金融、交通、政务、城市安全、新零售等应用场景中都取得了良好的人工智能应用成效。 Q:现在很多企业客户反馈人工智能技术及服务不够成熟,不能普惠更多场景,而且购买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成本很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A:一个产品的成本包括了交易成本,替换成本,使用成本,还有用户的体验成本。一般来说,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是产品成熟的重要标志,但人工智能产品的成熟不仅体现在交易成本的降低,还体现在应用场景配套解决方案的完备性。业界某些友商提供的产品,仅通过叠加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最基本的功能,比如门禁类产品,被用来识别人脸 、刷卡、开门等,应用场景较为单一。信义科技从应用场景出发,在产品、服务、运维、生态等方面,都有完备的解决方案。 比如人/车无感通行场景,我们会从人/车数据感知延伸至考勤、人资管理、工资结算等配套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工时灵活的用工管理,如快递业、建筑业、餐饮服务等采用时薪制,要确认人员有没有来上班、按小时进行工资结算,在管理上有较大难度;如何确认人员身份?如何准确核算工时?如何快速与后面的工资机构进行结算?这涉及金融支付、人力管理、城市智能治理等多项业务的有机组合,这是一套“组合拳”,也是我们的综合竞争力。普通的人工智能企业无法同时具备上述能力。人工智能应用的目的绝不是单项指标最优化、而是为用户提质增效,提升业务执行效率,降低各项成本,改善用户体验,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和服务逐步成熟,会普惠更多场景。 Q:信义科技现在与广电运通有没一些其他方面的组合拳,比如像人脸识别的多领域应用? A:单纯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片面的,我们更关注的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与信义科技的智慧城市数据智能服务商的定位是一致的。当前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互联网层面数据的冗余度比较高,大量无效数据淹没了有效数据,所以互联网数据的转化率比较低,数据应用成效非常有限。物联网数据冗余会比互联网低很多。如何获得更有效的数据是当前智慧城市数据智能产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数据在采集前端就完成闭环验证,直接在感知终端鉴别数据的有效性,这样从前端传回来的都是有效数据,再由系统对有效数据做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数据智能分析,就会提高数据的转化率、大幅提升数据应用成效。信义科技在广电运通的技术和人才加持下,围绕“智能终端+大数据”的战略部署,面向智慧城市产业需求、构建视觉计算“端-边-云”AIoT产品技术体系,打造“数据感知、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应用、数据智能分析”等数据智能系统各环节的产品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团队,为用户提供智慧城市数据智能系统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 Q:目前信义科技智能研究院人员数量是多少? A:信义科技智能研究院人员数量在200人以上,占公司总人数的60%以上。这与公司的战略定位有关,智慧城市视觉数据智能系统建设属于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范畴,必然要求较高的研发投入。 Q:接下来公司的发展重点会在哪些方面,是否会进一步扩张? A:公司会按照广电运通“广深双核”的战略规划进行发展,信义科技作为广电运通深圳创新基地的主体,业务将逐步向粤港澳湾区乃至全国辐射,企业将聚焦智慧城市视觉数据智能系统建设业务,接下来将围绕智慧警务和城市治理智能化,以场景为中心,构建完善视觉计算“端-边-云” AIoT产品技术体系,包括智能终端、边缘计算设备、云计算设备、智能计算平台等,打造智慧城市视觉数据智能系统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能力。在市场拓展方面,有别于其它友商的工程项目,设计了产品代理销售、解决方案销售、项目渠道销售、生态合伙人等业务拓展机制,倚靠广电运通旗下广电银通1.9万人的工程服务团队以及平云小匠10万名认证工程师团队,为用户提供完备的服务解决方案,全力保障企业业务拓展。 Q:信义科技今年有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 A:新冠肺炎疫情对信义科技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部分在建施工项目工期延滞。但对于以科技创新立企的信义科技而言,如何运用新技术来帮助国家防控疫情,成为我们研发团队的主要目标。研发团队针对新冠疫情传播的特点,及时推出疫情防范产品及其解决方案,在做好人员通行管理的前提下、增加精准的测量体温和重点人员管控功能,产品一推出就在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防控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在园区、写字楼、学校、社区、交通场所等重要人群聚集地提供完备的疫情防控方案,协助管理部门提高疫情管控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 Q:能否分享一些信义科技的项目落地案例? A:刚才提到的我们在深圳市南山区完成了一例项目,是服务于南山数字政府建设的城市级基础治理平台――智能视频汇聚共享服务平台项目,是南山区的城市大脑。平台以公共安全为主线,将指挥中心、监控中心、数据中心和服务中心融为一体,将城市存在的海量视频图像数据的价值激活,使城市管理更趋精细,政府各部门可运用视频资源对城市运行、态势预测、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安全隐患排查、交通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等进行全面实时智能化管理,是公共安全跨领域融合的典型案例,也让安防从单一概念成为城市治理智慧化的重要一环。 另外,在茂名市,信义科技建设了城市级视频云平台。该项目由茂名市公安局牵头,联合其他局委办共同完成。平台将城市里的视频数据汇聚进来,对视频数据实现治理、应用、智能分析,帮助当地公安解决了被列为公安部十大重点工作之一的电信诈骗问题,平台上线仅数月,协助公安命中在逃人员人脸信息400条,协助侦破案件265宗,串并系列案件6串107宗,打掉犯罪团伙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22人。同时,视频云系统通过对车量的识别比对,高效帮助当地交警整治了多起特种车辆(泥头车、灌浆车等)的超载、无年审事件,平台上线3个月就整治了200多件车量违章事件。 Q:新基建政策是否和我们今后的战略规划有一定的重合? A: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是和我们强相关的。我们的定位是数据智能服务商,提供数据的感知、汇聚、治理、应用、 业务智能化等服务,这些都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2020年5月,我们明确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基于华为提供的芯片,完成广东省内鲲鹏服务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都是与信义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也是在我们的战略部署里明确了的。 后记: 从水的初始处、细小处进行修整、疏通为“治”,在数据的流通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数据产生价值为“智”,在城市大脑、未来城市、云端城市等“大”概念盛行的当下,信义科技正以AI为针,数据为线,编织从“城市治理”到“城市智理”的新图景。 新冠疫情、原油暴跌、美股熔断、新基建风口,2020才已至半,却已足够让人们见证历史。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每天,有无数的企业诞生,也有无数的企业消失,信息和数据快速积累和流动,让世界变得更透明,更平坦,数据革命正在瓦解我们曾以为理所当然的一切。谁能想象下一个五年,一个不懂数据的公司如何生存和发展?那么你、我都准备好了吗?
(固安产业新城幸福港湾) 2020年6月29日,固安产业新城迎来了18岁生日。 回首十八年前,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携手,在天安门正南50公里处打造固安产业新城。产业新城由此起航。 盖楼的房地产公司很多,他们为百姓的住宅添砖加瓦,支撑起间间广厦。 比盖楼更难的是规划、建设并运营好一座城市。有能力以城市作为事业平台的企业很少,选址、拿地、招商、建设、服务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需要强大健康的资金基础、各方协调的资源融通、超前数年的长远规划、量身定制的产业集群、综合全面的人才队伍等等。 作为“产业新城运营商”,不同于住宅开发为主的地产企业,华夏幸福在十八年的产业新城实践中,历练出开发性PPP模式,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城市运营能力,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全面优势。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将距离人民更近一步。今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这个关键时间点,“产业发展”无疑会成为关键词。 城镇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建设之一。随着国家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深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的华夏幸福,有望迎来更广的发展空间。据了解,华夏幸福所运营的产业新城,在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科学规划、社会治理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花园”固安——绿色生态打造美好生活 “绿色”,毫无疑问是产业新城的关键词。 拥有18座公园;6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125公里林荫跑步道,这些都是固安产业新城的亮眼名片。 2002年,固安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总量在廊坊靠后。这一年,华夏幸福与固安县政府签署开发协议,以PPP模式打造固安产业新城。 截至2019年底,固安县财政收入96亿元,GDP达305亿元,今年还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此前,固安产业新城还成功入选全球60个可持续发展PPP案例,成全球样本。 不仅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在生态环境方面,固安亦是通过绿色生态阐释美好生活的典范。 据了解,固安产业新城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生态修复、绿色屏障生态规划、三大生态治理工程,与北京进行全方位生态对接,打造平原森林城市,形成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构建起产业新城生态绿色的城市底板。 (固安产业新城中央公园) 每一位来到固安产业新城的中外客商,无不对这里干净整洁、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印象深刻。 固安产业新城依托永定河、引清干渠等现状水系,点、线、面相结合,组团式布局结构,形成了以自然生态资源为背景,永定河沿线、大广高速、106国道、县城外环线4条生态绿廊为纽带,以城市公园、街心花园、庭院绿地为点缀的网络化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形成了广阔的城市“绿肺”。 此外,固安产业新城还投入巨资,在永定河沿岸和铁路、公路、外环线两侧布置城市绿色廊道和生态休闲地,建成了14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100万平方米的永定河运动公园、13万平方米的孔雀大湖公园、26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园、50万平方米的大广带状公园,以及200万平方米的城市环线绿廊,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城市空间。 固安全力助推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计划,将1公里1公园变为现实。 “舌尖”霸州——特色产业激发区域活力 自2002年起步于固安以来,华夏幸福持续探索产业新城模式,并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我国15个核心都市圈的县市,因地制宜打造出固安、霸州、嘉善、武陟、舒城、溧水、江门等各具特色产业新城项目。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华夏幸福也逐步成长为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国内产业新城的领军企业。 (霸州产业新城都市食品产业园) 6月3日上午,在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铺轨施工现场,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号令,一组500米长钢轨平稳落在无砟道床上。这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河北段)建设进入铺轨阶段。按照规划,大兴机场至雄安段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 一座城市要想发挥出他的区位价值,必须有产业政策支撑和配套设施完善。而产业导入,即是华夏幸福的“专长”。 2013年7月,霸州市人民政府携手华夏幸福,合作建设霸州产业新城。基于良好的地理区位,华夏幸福为霸州产业发展制定了系统化方案并全力推动产业集群打造。 截至2019年,专注于食品馅料研发及技术应用的专业制造商、服务商,业内公认的红枣馅料领导品牌牛氏运昌;海底捞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国内鲜炖燕窝品牌小仙炖;拥有“金龙鱼”“胡姬花”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系列粮油产品的益海嘉里相继进驻霸州并正式投产。 “舌尖”霸州绝非虚名。在霸州产业新城都市食品产业园,“舌尖”上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悄然崛起。 目前,产业集群已汇聚中华老字号北京稻香村,新兴品牌新辣道,休闲食品达利园、加州原野等龙头企业,形成集原材料供给、食品制造、技术研发、质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2019年,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被列入度河北省重点推进的百个产业集群。 历经多年精心耕耘,霸州产业新城已经成长为产业新城中的佼佼者,在融合汇聚产业资源,发挥多重产业优势,引领先进科技产业发展方面硕果累累。 目前,霸州已经提出打造电子信息、休闲食品、高端装备、健康医疗器械四大先进制造业,以及温泉颐养、商业服务两大现代服务业的“4+2”产业体系。 在“4+2”产业体系中,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有效承接了北京的产业外溢,例如北京稻香村、北京新辣道、北京四季香食品等企业均已在霸州落地。 长葛“大变样”——科学规划引领未来城市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有两座城市如大星璀璨。 省会郑州,居九省通衢,“剑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莲城许昌,扬曹魏新风,追寻“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因为一座产业新城的出现,中原腹地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郑许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幸福加速度”华丽开启。这座产业新城就是长葛市人民政府和华夏幸福联手建设运营的长葛产业新城。 时间回到2016年,当地首次提出“推进郑许融合发展”,确定许昌——郑州对接发展的战略方向。同年11月10日,长葛市人民政府与华夏幸福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运营长葛产业新城。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长葛产业新城服务中心) 长葛产业新城已编制完成的新城总规、控规及水系、道路等各类专项规划中,可以看到它的未来。对外的主窗口——长葛产业新城服务中心,交通路网——华夏大道、产舞路、水舞路、滨河路,绿色生态底板——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中央公园、乐舞公园、乐活公园,城市配套——社区文化中心等十大项目已基本建设完工,逐步呈现出内联外通、水道引领、绿水与城市融合的新格局。 “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如今的长葛产业新城产业初步集聚、城市初绽芳容,正在逐步成为郑许一体化的前沿阵地。 业内人士评价,华夏幸福建设运营产业新城,是从产业、交通、生态、空间等多方面,实现区域融合、产城互动,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年来,长葛产业新城以“临空创新城 水舞新都市”为目标,紧抓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郑许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集中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上发力,致力打造郑许先进制造业高地。 长葛产业新城围绕“升级做强”和“抢占市场”两大主题,打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及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 从 2017 年 5 月启动招商至今,长葛产业新城已签约企业 20 余个,投资额超过 100 亿元,其中不乏东方雨虹、陕建机、宝供等行业龙头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了一半。 5月29日,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等任务,并要求通过推广PPP等模式带动民间参与。 业内人士认为,华夏幸福多年来在产业新城PPP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县域补短板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以下为文章要点:各地对普惠险的探索达到一个小高潮,这和各地医保局的陆续挂牌有关。找到支付方,降低个人自付比例,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将高价特药全部纳入医保目录,医保基金无法承担,需要其他筹资渠道。这也是地方医保愿意推动的动力所在。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患者意味着有机会用相对更贵但更有效的创新药品,而对于医疗、医药方,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认为,3-5年之后其普及率就会像大病保险一样。目前的乱象是因为各地都在自下而上地尝试,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规范了。6月30日,杭州。7月1日,长沙、贵阳、连云港。两天之内,4个城市接连推出了定制化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简称普惠险)。至此,继深圳、南京、珠海、广州、佛山、惠州、苏州和成都之后,普惠险阵营又增加了4员大将。这一个阵营中,除了深圳、南京、珠海之外,其他城市都是2019年下半年之后才开始推进的,这个时间点与国家和各地方医保局的陆续挂牌有关。而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之后,全国各地对这一产品的探索达到一个小高潮。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保险之外,一个新兴的医疗支付方正冉冉升起。这个支付方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从一个极端案例中能看得很直观:深圳市民某先生,因菌血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于2018年7月3日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治疗,2019 年2月23日出院,共计235天,总医疗费用为455万多元,其中医保报销近277万元,医保目录外的个人自费费用为近13.6万元,医保目录内的个人自付费用约为165万元,最后深圳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赔付了近115万元。总共455万的医疗费用,医保支付61%,普惠险支付25%,个人自付14%。虽然60多万仍然不是小数目,但相比170多万,家庭负担还是大大减轻了。支付方的增加、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患者来说,是有机会用上相对更贵但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或创新药品,同时又避免因病致贫,而对于医疗、医药方,特别是未能进入医保的药企,则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来源:明德精算为什么各地纷纷试水普惠医疗险?个人医疗支出比例过高,是造成“看病贵”这一普遍观感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之一。明德精算咨询合伙人蒋冠军举例:以2016年的卫生支出数据来看,在中国,个人需要承担35.9%,而这一数字在德国、法国仅为12.4%、9.8%。找到支付方,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在商业健康险发展缓慢的背景下,由政府组织、商保承办的普惠险,成了一种介于商业健康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之间的创新产品形式。一位业内人士分析,2015年深圳首次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之后,各地政府纷纷前往考察,但并没有落地。此后相关支持政策开始突破,包括活化医保个人账户等,奠定了产品的政策支持。直到2018年年底国家医保局成立,此后各地医保局挂牌,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有比较强的意愿去做这样的事情。国家层面下发的鼓励发展政策,也成了一根指挥棒,将医保局引向了这样一条出路——在不占用基本医保基金的前提下,增加对个人的保障而不增加医保负担。从目前各地普惠险的设计方案来看,产品组合大致相同,包括医保目录内门诊住院自费报销、目录外门诊住院自费报销以及目录外的新特药报销(未必三项全有)。不同之处在于产品的定价、免赔额和报销比例的设定、新特药品种的选择以及是否包含既往病史。比如最新推出的杭州版,年缴费59元,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保额。具体的赔付由两部分组成:医保目录范围内,自费超过2万元之外的部分可以报销75%;使用指定的20种高额肿瘤药品和罕见病药品,不设免赔额,可以直接报销75%。△ 来源:微信公众号“杭州市民保”特药保障的设置也与《我不是药神》电影热映后,国家层面对于特药的关注相关。业内人士分析称,医保层面受到了一定的压力,而将高价特药全部纳入医保目录,是医保基金无法承担的,需要其他的筹资渠道帮助疏散医保压力——让商保公司参与其中。这也是地方医保愿意推动普惠医疗险的动力所在。这对未能进医保的药品,是一个扩大市场空间的契机。比如说珠海的补充医疗保险“大爱无疆”,把创新药PD-1(包括默沙东的K药和BMS的O药)纳入报销范围。而BMS提供的数据显示,珠海推行“大爱无疆”后,当地癌症患者使用创新免疫肿瘤药物的比例比周边其它城市要高5倍~6倍。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和后来的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在于,在深圳这样一个年轻、城市化进程极快的城市,还没有设置大病保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能够兼顾大病保险功能的重疾补充保险不得不被提上日程,而市政府层面,也有非常强的推广意愿。承保方是平安,保费从2015年的20元,增长至2017年的29元,2019年的30元。由于参保途径包括团体、医保个人账户划扣、个人自费三种方式,总体参保率较高,从第一年的486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752万人,参保人数达到了医保人数(1400万人)的53%,远超后来者。截至2020年3月31日,五个医保年度合计赔付8.7亿元,而保费总计不足8.1亿元。可以说平安在这个项目中是亏损的。“但即使是亏钱,平安也不会让其他团队去做这个事情。”蒋冠军告诉八点健闻,保险公司非常看重政府型业务,对于总部就在深圳的平安来讲,必须要做到排他地参与深圳的这个政府保险项目。这项合作能给平安带来什么价值呢?蒋冠军认为,获得大量的医保数据极具价值,如果不做政府项目,绝无可能拿到数据维度这么细的医保数据。而大量的、细致的数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论是承保端的风控,还是理赔端的风控,甚至是下一步的保险产品研发,都有比较直接的价值和帮助。谁在决定普惠险的方案和定价?尽管这是一个普惠性质的保险产品,不是纯粹的商业产品,但也需要至少盈亏平衡,才能可持续运营。各地医保局用“保本微利”来作为产品设计和定价的目标。后来各城市的产品中,再也没有看到过类似于深圳这么低的定价,保费区间基本在49元~200元之间。定价的高低主要与是否包含既往症相关,珠海和佛山的案例中,因为包含了既往症的报销,定价就比较高,达到185元~190元/年。珠海第一年收入2亿,赔付额仅为7千万。这在蒋冠军看来,是不合理的,也是定价太高造成的。“赔付率只有35%,商业保险的赔付率一般会控制在六七成,对于普惠型的政府产品来说,赔付率至少应该达到70%。”那么应该怎么定价?“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地方提供医保数据,保险公司总部的精算团队来计算模型。但实际上,医保不会提供数据,保险公司也不会派出总部精干的精算团队,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分支团队参与。”蒋冠军介绍称。“各地还没有做到理想的‘一城一策’,城市之间的方案通常是抄来抄去的,有城市做了49元的,就有跟进49元;有做59元的,也会有跟进定59元的。”而城市之间的互抄作业,也与参与者雷同有关,他们的作业模板可能是同一个“乙方”提供的。目前完成一个城市的普惠医疗险制定的,主要有这样几个角色,一个是医保局,一个是地方银保监,再一个是承保的保险公司,还有就是一些提供方案雏形、精算模型、新特药服务、推广运营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后两者会参与多个城市的产品研发,自然也会把经验复制到各地。上海镁信健康和思派健康是两个参与度较高的第三方玩家,前者参与了苏州和杭州的项目,后者参与了惠州和成都的项目。有意思的是,镁信健康的最大股东是上药集团,思派健康也有专注于肿瘤和特殊疾病的全国性专业药房“思派大药房”,依托于强大的药企资源和药房体系,两者此前都参与了特药险的产品设置,在这一轮城市定制化普惠险的进程中,也将特药纳入了其中,相对于单纯的特药险,这一打包了特药的险种可能更有市场。镁信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万小龙表示,具体确定产品方案和定价时,是由再保公司、保险公司和诸如他们这样的第三方机构一起协同进行,所依据的包括当地的医保政策、医疗数据、人口结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占比,以及当地的疾病发病率等。各地的产品也可能会根据运营后的结果进行调整,比如2019年初南京惠民保的定价是49元,且当年指出如果参保人数超过260万,重大疾病既往症可免责,然而最终的参保人数仅为38万,2020年版的价格随即上调为99元。急速冒进产生乱象,需有顶层设计城市普惠险是一种新的业态,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也是新的业务模式。万小龙介绍,在普惠险背后,还有再保公司、药店药企等多个角色,同时还需涉及营销推广和运营服务。“这些都和保险公司传统的业务不一样。”为这些“不一样”提供服务的就是诸如镁信健康这样的第三方公司。来找他们一起合作的保险公司和地方并不少,据万小龙估计,至少所有的省会城市都很关注,甚至省会之外的地级市也很关注。蒋冠军告诉八点健闻,各地普惠险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医保局本身有较强的意愿推进,找到保险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来一起参与,确定方案。第二种情况,也是更为常见的是,保险公司对这一业务感兴趣,主动找医保局推进。这种情况下,医保局的角色更像是为产品和项目做背书,具体的保险产品则更多由商业保险公司来制定。直接参与普惠险的医保局、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公司都希望产品能加速上线,急速冒进的竞争中,产生了不少乱象。例如上线时没有通过保险行业协会和保监会的认可、产品本身存在一些合规性问题和其他值得挑战的地方、没有再保公司接下项目等等。在蒋冠军看来,目前的乱象是因为各地都在自下而上地尝试,是时候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规范了,“得放一些路子下来,让省级医保或者银保监能够得到一些具体的政策,而各地市应该是具体执行的定位。”△来源:明德精算万小龙也看到了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但他相信这一新的业态会固化下来,“随着大的保险公司参与进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会清晰,3年~5年之后其普及率就会像大病保险一样。而无论现在的模式如何,未来的产品一定会是趋同的,都将有望包含既往症,承保端秉承保本微利。”当然,普惠险刚刚起步,还很弱小。比如最早推行的深圳,五个医保年度合计赔付8.7亿元,而2019年,深圳医保基金的总支出是293亿元。也就是说,普惠险的支付额很可能不到医保基金的1%。正冉冉升起的普惠险,距离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支付方,进而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研究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的关系已经超过10年了,10年前,我国农民工流向一直是从西到东,如今则是从东到西;广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口流入的第一大省,但2019年常住人口仅为广东一半左右的浙江,人口净流入量居然超过广东——以上这些转折性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在哪里?本文试作分析。 321国道:一场变迁一场梦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从国道到高铁:一场变迁一场梦》,认为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主要是靠本国大量的农村廉价劳动力转移。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省广东,其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大量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在没有高速之前,国道是中国交通的命脉,即便现在,也同样承担着货物运输的重要作用。321国道,从成都出发,经过内江、泸州、贵阳、桂林、梧州、肇庆至广州,跨越四个省,长度为2220公里。这是一条非常值得纪念的道路,因为它是从西部通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通向让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珠江三角洲。 因此,321国道是一条我国中西部农民迁徙之路,四川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重庆没有设直辖市之前),也是外出农民工最多的省份,而贵州因地少人多导致贫困;与321国道挨得比较近的是湘西,也属于非常贫困的地区,而即便是粤西,同样也是比较贫困。这些地区的外出农民,在过去40年中,不断地沿着321国道去珠江三角洲地区打工。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人口才5000多万,到2000年,增加至8642万,2019年则达到11521万人,成为人口第一大省。不过,近年来,珠三角的农民工已经开始净流出,其中2018年净流出186万,2019年净流出118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珠三角的农民工是什么时候还是出现净流出?估计也是近两年的事。如2018年长三角的农民工还是净流入的,到2019年就出现了净流出,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也是从2018年开始净减少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民工在大致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回老家。 2010年前,每逢春节,大约有十几万摩托车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成了春运交通线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如今,有了高速和高铁,分流了国道的客流量。而且,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321国道也随之变得不如过去那么繁忙了。 去年我们曾经根据分地区彩票销量和发电量增速变化比较这两个维度来寻找农民工的迁徙路径——福利彩票的主要购买者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低收入群体,而发电量增速的变化反映经济活跃度。数据分析表明,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安徽三省的彩票销售相对增速较高,而且用电量相对增速也较高,反映了经济活跃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农民工流向的变化。 尽管珠三角的农民工在大量流出,但从过去三年的数据看,广东依然是人口净流入的第一大省。例如,2018年净广东(绝大部分流入珠三角)净流入人口80多万,但珠三角农民工净流出就达186万,这意味着珠三角的非农民工人口净流入近270万。因此,非常明显地看出,珠三角的人口变迁实际上是在“腾笼换鸟”,而且依然是全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区域。 尽管珠三角和长三角在过去两年中农民工数量都出现了净减少,但东部地区的人口依然呈现明显的流入,如2019年我国东部省份人口净流入规模超过150万。若按照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南北方的话,则2019年南方省份人口净流入达到167万。 2017年后中国人口“东迁”规模持续走高 因此,这些来中国人口的流向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总体流向没有发生变化,但全国人口的大趋势是在往长三角和珠三角集中;与此同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都在增加,反映出部分传统产业和出口加工业已经迁至中西部省份。即人口大方向是“雁南飞”,农民工则是“孔雀西南飞”。 2019年中国各省市人口净流入(出)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集聚超乎预期——部分人口净流出省份更为突出 2019年浙江和广东人口净流入规模就达到了84.1万和82.6万,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根据我们计算,70%以上的人口净迁入量都流向了浙江和广东两省,而前两年这个比例都只有60%左右。与其说人口流向了东部和南方省份,不如说是更加集聚地流向了广东和浙江两省,“二八”现象愈发明显。 以2019年人口净流入第一的浙江为例,杭州人口净迁入49.35万人,宁波人口净迁入30.07万人,这两个城市净流入人口占省内各地市净迁入总量的90%以上。说明即便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除了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抢”不到人。人口净流入第二的广东情况也类似,大部分的人口都流向了深圳、广州和佛山,而其他大部分城市甚至还在净流出。 反过来看,即便是全国人口过去三年净流出最多的人口大省山东,下辖的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四大城市的人口一直在净流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说明山东作为全国经济体量第三的大省,尽管人口净流出规模第一,但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亮点城市还是比较多的。先相比之下,中西部的有些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就只呈现“一枝独秀”了,如2019年江西除了南昌和陕西除了西安人口是净流入的,其他省内城市人口几乎都是净流出。此外,山西、河南、湖北、甘肃等省份,基本上都只有1-2个城市人口在净流入,其余城市人口均在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因此,抛开行政区划概念,总体来看,一、二线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入,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则呈现净流出,中国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大城市化则方兴未艾。 中国大城市化加快,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进一步分析,发现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合肥、佛山等人口流入规模更大,而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早就设置了人口规模的控制闸门,故人口规模很难较快扩张。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人口结构已经类似于日本的90年代,即老龄化水平大幅提高,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会不断放缓。 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放缓的背景下,有限的流动人口为何不是相对均匀地流向一二三线城市,而是集中涌向少数几个大城市呢?那是因为制造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案例归纳研究得出的结论,经济密度增加一倍,生产率提高6%,而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扩大一倍,利润就下降6%。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这就要求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这些生产要素进一步集聚,才能节省成本,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未来一线和新一线的人口集中度还将继续提升,集中度或许会超乎大家想象。 要避免建成没有人口流入的“中心” 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审核结果显示,国家级开发区有552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219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156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分别为19家。自贸区18家(截止2019年)。 此外,还有很多个国家级的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市和新区等(为表述方便,这些不同类型的“区”都简称“经济中心”或“中心”)。但是,究竟有多少建成达标,多少半途而废呢?迄今似乎没有人统计过。 就当前而言,建各类“中心”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人口流、资金流、物流等的流动性都在减弱。例如,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减少,已经持续8年累计减少了2800多万。2021年以后,减少幅度会进一步加大。 尽管目前各大城市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如提高人才落户的各种补贴、降低落户的学历门槛,但“抢人”的效果仍是有限的,除了新一线城市在抢人方面有天然优势外,如杭州、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效果不明显。这说明,要想持续地吸引人口,仅靠高成本的人才政策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看当地产业能否持续发展。 在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前十大城市中,前八大城市分别分布在粤港湾大湾区、杭州湾湾区和长江经济带上。说明中国人口集聚的城市在进一步集中。如前所述,浙江和广东两省就占了全国人口净流入量的7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相比之下,长三角的另两个省:江苏和安徽,2019年人口净流入量分别仅为2.5万和4.5万人,几乎可以忽略。即便在浙江,浙南和浙西的衢州、金华、温州、台州的人口也出现净流出。广东也是如此,经济发现相对落后的粤西、粤北和粤东,人口也呈现净流出局面。因此,细分人口净流入的结构,不难发现,2019年全国人口净流入城市中,70%左右的净流入人口都集中到了粤港湾大湾区和杭州湾湾区的城市。 从理论上讲,建立各类经济中心,实际上就是为了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但由于要素资源是有限的,经济中心设立越多,中心的达标率就越低。更何况今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人口集中度却越来高,那么,国内现存的各类经济中心是否也会面临人口减少的严酷现实呢? 例如,汕头曾经是我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四大经济特区这一,目前常住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人口已经净流出;2010年批准设立的喀什经济特区,2019年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当时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到2015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今大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因此,要成为一个经济中心,是需要组织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组织资源可以由企业来担当,也可以由政府来担当,但往往前者更加市场化,更容易成功。例如深圳有腾讯、华为、平安、招商银行等一批企业巨头,杭州有阿里巴巴、吉利汽车、荣盛等的巨头,宁波则拥有国家制造业39家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第一。而且,不论是杭州湾湾区还是粤港湾湾区,都属于民营企业占比极高的区域。 在全球经济分化的时代,不少企业巨头富可敌国,如7月6日,美国四家科技公司:苹果、亚马逊、微软和Alphabet均超过1万亿美元,加起来超过日本的GDP总额。因此,不少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是靠一些企业的高成长而形成的。 因此,对某些过去30多年来反复被赋予各类经济中心头衔的地区,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经过过去30年的努力都没有建成某类经济中心,若又被赋予的新使命,还会成功吗?在进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如何,其中人口的增减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指标。
《虹桥主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20—2035)》日前出台。规划提出“联通长三角,生态最中心”,打造“中国生态经济共荣之都”的商务区“定制版”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构想,并基于智慧水务、和谐共融、百姓获得、自适应城市和价值可评估五类要素,打造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区。 预计到规划期末,虹桥商务区主城片区内将全面实现海绵城市建设“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要求。至2035年,虹桥商务区主城片区范围内全面落实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多方面试点建设目标,包括排水标准、内涝防治标准等多项指标。 在“智慧水务”方面,虹桥商务区将利用现有防汛和指挥应用平台,对接上海“智慧城市”,依托多源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和区域内涝风险模拟成果,实现雨情、水情、灾情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防汛设施和抢险物资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多部门的远程会商和预警信息的即时群发,根据防汛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降低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危害,进一步完善治涝联合调度决策工作。 虹桥商务区还将把区域内绿地分为建成区内的河道及高架防护绿地等集中绿地、成片状分布的公园绿地、街坊绿地、公路旁的带状绿地、道路红线外的零星绿地等五大类,通过在公园、广场周边绿地敷设排水植草沟等手段,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达到净化雨水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