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016.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36.9%、环比增长16.3%。数据说明,成都外贸虽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活力依然充沛。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39.7亿元,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23.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67.5%。其中出口765亿元,同比增长14.6%;进口774.7亿元,同比增长33.5%。 据介绍,进出口逆势增长得益于成都充分发挥作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比较优势,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支撑。 疫情期间,成都全力保障国际战略通道顺畅,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成都市口岸物流办介绍,疫情期间成都在确保9条全货机航线“不停航”的同时,积极组织国际全货运包机运输。自2月7日以来,先后有11条国际客运航线开展货运服务业务,每周30班。成都对国际全货机定期航线、利用腹舱载货的国际定期客运航线,以及执行紧急空运任务的国际全货机包机给予政策支持,全力保障空中货运通道畅通。 近年来,随着成都不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持续增长。前4个月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655.4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对越南、波兰和以色列分别同比增长82.5%、3.2倍和12.9倍。 成都依托国际铁路港优势,在全国较早恢复中欧班列运行,中欧班列开行量和境外订单稳步增长。据统计,一季度,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799列,同比增长36.3%,其中中欧班列开行447列,同比增长92.7%,运输货值126亿元,综合运营指标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统计显示,前4个月,成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574.6亿元,同比增长24.4%,占成都外贸进出口值的78.1%。成都目前已与上百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01家。 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入驻企业36家,投资总额超过47亿美元。园区吸引了英特尔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拥有1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6座封装测试厂。富士康、戴尔等企业的智能终端产品也在此生产,与成都市域内数百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相互关联,已经形成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全球电脑重要生产基地。除电子信息产业外,区内还有多家航空精密仪器制造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5095亿元,下降8.3%。 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6.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97357亿元,下降15.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5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8.4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20亿元,下降7.7%,降幅比上月收窄7.4个百分点。1—4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413亿元,同比下降1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345亿元,下降15.4%。 按消费类型分,4月份,商品零售25871亿元,下降4.6%,降幅比上月收窄7.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2307亿元,同比下降31.1%,降幅比上月收窄15.7个百分点。1—4月份,商品零售98425亿元,下降13.1%;餐饮收入8333亿元,同比下降41.2%。 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6.7%和12.4%,穿类商品下降12.0%。 附注 1.修订说明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2.指标涵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统计范围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4.调查方法 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 5.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对2019年4月份以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4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中国金融网讯从2020年4月15日开始,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机构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今日为实施该政策的第二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同时,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作者丨范迪 5月12日晚间,福田汽车发布《关于北京宝沃首批以资抵债资产进展的公告》。 公告显示,北京宝沃首批抵债固定资产已履行完毕相关的国资备案程序(经北汽集团备案后含税评估值33.43亿元,2020年4月30日北汽集团出具了评估备案批复)。 其中,第一批交割资产评估值31.45亿元,扣除该部分资产自评估基准日至资产交割日折旧后抵债金额为30.95亿元,已于2020年4月29日完成交割;后续公司将尽快核实完成剩余1.98亿相关预转固资产的交割。 本次评估范围为北京宝沃的部分实物资产,包括固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以及车辆。以2020年2月29日为评估基准日,本次评估的北京宝沃部分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为29.18亿元,评估价值为33.43亿元,增值额为4.25亿元,增值率为14.56%。 公告称,评估净值增值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会计折旧年限短于评估中机器设备的经济寿命年限;账面价值不含增值税,本次评估价值包含增值税。 4月8日,北汽福田披露北京宝沃股权转让后续事项签订合同的进展。公告显示,4月5日,北汽福田分别与长盛兴业签订《剩余转让价款支付协议》,与北京宝沃签署《资产抵债合同》。 根据合同内容,截至协议签署日,长盛兴业尚未向北汽福田支付的剩余转让价款,交易尾款及全部利息共计14.8亿元,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支付给福田汽车。 北京宝沃暂以抵债财产的净资产值预估折价40亿元抵偿指定借款。以物抵债后,北京宝沃租赁上述资产使用。 据悉,自2019年1月以39.73亿元收购北京宝沃67%股权之后,长盛兴业已支付部分收购价款。截至2019年1月18日,北汽福田已收到首付款(30%)约11.92亿元;截至2020年1月10日,北汽福田收到剩余价款13亿元。 截至2020年1月15日,长盛兴业收购北京宝沃67%股权尚有14.8亿元剩余价款未向北汽福田支付。 此外,长盛兴业还需在北京宝沃67%股权转让完成(即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起3年内清偿完毕北汽福田的股东借款本金及其利息。 截至2020年2月29日,北京宝沃应付其少数股东北汽福田的股东借款本金为46.7亿元(尚未到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盛兴业以39.73亿元收购北京宝沃67%股权的两个月后,神州优车又以41.1亿元收购长盛兴业持有北京宝沃67%的股权。 2019年7月29日,神州优车通过完成收购交割后,北京宝沃成为神州优车的控股子公司。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也成为北京宝沃的董事长。 通过股权穿透,陆正耀间接持有北京宝沃约2.85%的股份。作为“神州系”背后的大股东,陆正耀身兼数职,不仅担任神州优车、神州租车的董事会主席,还是上个月初自爆涉嫌22亿财务造假的瑞幸咖啡董事长。 北汽福田在公告中提示,后续租赁给北京宝沃的以资抵债资产可能存在保全不善的风险;如果北京宝沃不能按期支付租金,未来租金的收取将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相应资产将存在减值风险;同时,不能有效出租的以资抵债资产的相应折旧将增加公司的压力。 自2014年以来,北汽福田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2019年扣非归母净亏损16.14亿元,进入2020年后第一季度扣非净亏损为3.17亿元。 截至发稿,福田汽车报收1.78元,跌幅0.56%,总市值117亿元。
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兴起,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新兴的营销模式又会给快消业带来哪些改变? 搜狐财经即日起推出《新消费观察》栏目。专题旨在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解读餐饮、零食、乳业、酒业等公司的新动态和新兴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八期关注的企业为最近披露招股书、向“烘焙原料第一股”发起冲刺的立高食品。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顾梓仝 近日,证监会网站披露了烘焙原料企业立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高食品”)的招股说明书。 招股书显示,立高食品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烘焙食品原料及冷冻烘焙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奶油、水果制品、酱料、巧克力等烘焙食品原料和冷冻烘焙半成品及成品,以及部分休闲食品。 此次立高食品拟募集12.88亿元资金,用于已有生产线的改建和新增华北生产基地的建设,以此扩大产能。 与营收规模相比,立高食品的募资额可谓不低。2019年,立高食品实现营收15.84亿元,净利润1.81亿元。 从增速看,立高食品2019年营收增速20.64%,但净利润增速达到248%,即便以扣非净利润数额计算,同比增速也达到102.84%。 然而,立高食品的盈利能力仍和毛利率与同行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在转型时期面临管理混乱、食品安全频发等问题。 利润倍增,毛利率较同行低十个百分点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立高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13.13亿元和15.84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37.34%和20.64%。 同期,立高食品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52亿元和1.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18%和248.08%。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立高食品营收增长20%左右,而其净利润却大增248%。即便以扣非净利润数据计算,2019年度也增长了102.84%。 搜狐财经发现,立高食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油脂、糖类、面粉,2019年原材料的平均采购价格较2018年降幅较大,由此降低了直接材料成本。其中,水果采购价格较上年降低6.46%,油脂采购价格较上年降低4.37%。 立高食品在招股书中表示,其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较高,报告期内,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均在80%以上。 与此同时,立高食品的定价却在逐年提升。2018年,其奶油类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较 2017 年提升了5.85%,2019年再次提升了6.65%,奶油产品整体单价提高。 一涨一落之间,立高食品的净利润由此得以迅猛增长。但其受原料价格影响较大,如油脂、糖类、面粉等大宗农产品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将会影响其产品的毛利率和经营利润。 毛利率方面,立高食品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为35.14%、37.58%和41.27%。对此,立高食品在招股书中表示,受产品成本和市场竞争状况影响,存在少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的情况。 其竞品厂商海融科技近90%的营收来自奶油类产品,毛利率处于烘焙行业较高水平。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50.02%、50.95%、51.09%和51.93%。 奶油占比逐年下降,转型做冷冻糕点 从产品来看,冷冻烘焙食品、奶油、水果制品、酱料等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6.66%、24.01%、12.13%和6.85%。冷冻烘焙食品和奶油是立高食品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和3.8亿,占立高食品2019年整体营收的70.67%。 其中,报告期内,其冷冻烘焙食品的营收占比逐年增长,由2017年的37.57%增长至2019年的46.66%,营收贡献近半。 招股书中显示,2014年,立高食品收购了广州奥昆和广州昊道51%的股权,二者主营业务分别为冷冻烘焙食品和烘焙酱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较早从事相关领域的企业。 立高食品称,看好冷冻烘焙食品和烘焙酱料两类产品的未来市场前景,由此,通过收购广州奥昆和广州昊道完成对冷冻烘焙食品和烘焙酱料领域的布局,同时节省大量研发周期和成本,取得市场先机。后通过一系列收购,二者成为立高食品的全资子公司。 此后,立高食品开始转变业务发展方向,将重心从奶油转向冷冻烘焙食品。2017年-2019年,其冷冻烘焙食品收入分别为3.58亿元、5.5亿元、7.38亿元,三年间收入翻倍,年平均增速在40%以上。 据了解,立高食品生产的冷烘焙食品主要包括冷冻糕点和冷冻面包,主要包括老婆饼、绿豆饼等中式糕点和蛋挞皮、慕斯蛋糕等西式糕点。 截至2019年底,立高食品拥有21条冷冻烘焙食品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4.31万吨,主要客户包括味多美、好利来、面包新语等烘焙店,永辉超市、华润万家、家乐福、盒马生鲜、海底捞等餐饮、商超连锁品牌。 (图片源自网络) 与此同时,奶油产品的占比在报告期内不断下降,截止2019年底营收占比仅24.01%。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立高食品奶油的营收分别为2.68亿元、3.44亿元和3.8亿元,增幅从28.4%降至10%。 目前,立高食品的奶油产品包括植脂奶油、含乳脂植脂奶油和稀奶油三类,其中,立高食品的奶油主要以植脂奶油为主,也就是常说的人造奶油。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学教授李文钊对搜狐财经表示,稀奶油来自牛乳,其品质、风味、加工特性都是最好的;而人造奶油是由植物油加工而来,价格相对便宜,但油脂用量、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需要控制。 烘焙企业难盈利,千亿零食额与关店潮并存 作为一家中上游的生产型企业,立高食品和其他烘焙原料企业一样,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销售。 截至2019年底,立高食品共有1700家经销商,经销模式营收占比达83%。立高食品在招股书中称,庞大的经销商规模导致其对经销商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可能会出现市场秩序混乱、产品销售受阻的情况。 立高食品还表示,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环节众多,运输和仓储存在利用第三方冷链物流和仓储服务的情况,一旦公司及客户有所疏忽,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可能发生。 2018年,厦门市场监管局抽检信息显示,立高牌植脂奶油、欢戴植脂奶油酸价超标;2019年1月,佛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再次公布抽检结果显示,立高牌香橙纤果泥(果酱)不合格。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搜狐财经表示,立高食品转型后的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整个质量内控体系也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转型过程中,立高食品能否把质量内控体系把握好、企业管理跟上,对其未来IPO及中长期发展很关键。”朱丹蓬表示。 此外,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立高食品存货规模较大,2017年-2019年分别为1亿元、1.22亿元和1.17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43.02%、39.28%、26.47%。 立高食品称,受产品成本和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存在少部分产品毛利率较低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产品销售价格在剔除相关税费及销售费用后仍低于存货期末账面余额的情形。报告期各期末,其分别计提了 81.29 万元、96.81万元和146.04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同时,立高食品也在招股书中指出,若未来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滑或者产品销售不畅,可能会加大存货跌价的规模,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 从行业来看,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19年我国烘焙食品零售额达到 2317.13 亿元,同比增长 10.93%,预计 2024 年有望突破 3800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烘焙市场零售额的复合增长率仍将在10%以上。 立高食品认为,随着烘焙产品需求增长,烘焙食品原料及冷冻烘焙食品的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作为介于正餐和零食之间的一个特殊的餐饮垂直品类,烘焙行业常被称为一个新的风口。但像咖啡一样,西方的舶来品在国内难免有些水土不服。 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大陆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为6.9kg,远低于世界平均的烘焙人均消费量18.7kg。美团点评此前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9》中亦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8万家烘焙店关闭。 “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此前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克莉丝汀全年营业收入5.49亿元,同比减少约17.34%;净利润为亏损2.07亿元,同比减少约10.98%。自2012年上市以来,克莉丝汀已连续亏损七年。 同时,国内烘焙的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龙头较少。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烘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烘焙行业的行业集中度CR5为10.6%,而日本为43%。 朱丹蓬认为,营养化、快捷化、精品高端化是中国烘焙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谁能抓住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更好地匹配消费升级,谁就能够享受到烘焙行业发展的红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兰州5月15日讯(记者李琛奇)从甘肃省“5G/区块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甘肃省各方签订了包括总投资71亿元的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总投资88亿元的“5G/区块链+”项目。 据介绍,甘肃省近期出台《甘肃省5G建设及应用专项实施方案》,聚焦5G网络建设和5G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应用场景,建立了“5G/区块链+”融合应用动态项目库,涉及项目108个,总投资301亿元,其中2个5G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07亿元,106个“5G/区块链+”项目、总投资94亿元,此次签约的是其中一批已经成熟的项目。 近年来,甘肃抢抓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推动“三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区块链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5G、工业互联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作者丨陈天伦 恒瑞医药行贿事件再起波澜。5月12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澄清公告,对子公司有关人员行贿,以及2019年销售费用和其他现金支出合理性作出说明。 恒瑞医药称,行贿案相关人员已离职,子公司责任领导也已被调离岗位。今后,公司将吸取教训,加强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受行贿事件拖累,恒瑞医药股价今日开盘走低,后有所拉升。截至今日收盘,恒瑞医药报95.7元,总市值4232.13亿元。 行贿案涉案员工已离职,去年学术推广费近40亿 日前,浙江一起公立医院医生受贿案的判决披露,涉案药企包括了恒瑞医药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相关回扣和行贿金额达到276.8万元。 恒瑞医药对此回应,经核实,该事件是子公司员工个人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管理制度,但也反映出公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目前,相关人员已离职,子公司责任领导已被调离岗位。今后,公司将吸取教训,加强对子公司的合规管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此次行贿事件的曝出也引发了对于恒瑞医药销售费用高企的质疑。2019年,恒瑞医药销售费用支出创新高,达到85.25亿元,同比去年增加31.87%。 具体来看,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由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差旅费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等构成。 其中,去年的学术推广等市场费用为75.26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88.29%;差旅费为9.09亿元,在销售费用中占比为10.66%。 恒瑞医药在公告中对于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作出拆解说明。该部分开支包括学术活动类、薪酬类、内部运营及培训费等。 学术活动类涵盖了组织学术会议及推广活动、创新药临床研究、参与各类专业会议、展会等费用,2019年支出合计约39.2亿元。 薪酬类支出21.78亿元,主要为销售员工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福利费等。恒瑞医药年报显示,2019年末公司销售人员约1.47万人。 此外,内部运营及培训费支出14.28 亿元,主要为销售办事处相关办公费、房租、车辆运输费,销售员工的专业培训与教育、企业文化及团队建设费用等。 恒瑞医药称,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6.61%。根据同花顺数据,公司销售费用率在沪深股市医药制造业230多家公司(含原料药公司)中,位列第85,处于行业居中水平。 而在其他现金开支方面,恒瑞医药2019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中,其他项目金额合计13.65亿元,主要包括研发系统、销售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各部门及人员使用的业务备用金、员工福利购房借款等。其中销售系统备用金9.62亿元,研发系统备用金3.04亿元。 去年A股药企销售费用近2900亿,商业贿赂或将直接追责药企 近年来,销售费用高企已成了医药企业的顽疾。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医药生物行业324家公司销售费用合计达28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2%。 其中,销售费用支出居于前五位的公司为上海医药、复星医药、恒瑞医药、步长制药和科伦药业,2019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28.56亿元、98.47亿元、85.25亿元、80.81亿元、65.5亿元。 2020年一季度,除恒瑞医药外,其余4家公司销售费用支出均显著下降,复星医药、步长制药和科伦药业销售费用降幅分别达26%、19%、31%。而恒瑞医药销售费用仍达到19.27亿元,同比去年增加8%。 恒瑞医药解释称,今年一季度公司需要进行现场交流的销售活动受到疫情影响有所减少,但销售费用中包含销售人员的工资、五险一金、办公费、学术研究等相对固定的费用,并且随着销售人员的增加及待遇的提高,相应费用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销售费用高企背后是屡被曝光的行贿事件,大型医药公司也频频牵涉其中,责任的板子往往落在个人身上。 然而4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药品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如果药企存在商业贿赂、操纵市场行为,无论行贿者是代表还是代理商,都将直接追责药企。根据情节轻重,企业面临书面告诫、提示风险,乃至暂停全部药品挂网、投标、配送、报销资格等处罚。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对搜狐财经表示,此次恒瑞医药的回应显得不合时宜,公司受到牵连被处罚的可能性较大,但影响不会太久。 史立臣认为,医药行贿事件说到底还是因为药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了用钱敲开市场大门的惯性操作。随着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推进,这一情况或将有所改善。他表示,对于这类受贿事件,还是需要明确详细的处罚条例,把责任落到医生和企业主体身上,以此防微杜渐。 在这次行贿事件曝出前,恒瑞医药刚交出孙飘扬在任最后一年的成绩单。2019年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32.89亿元,同比增长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8亿元,较上年增长31.05%。营收、净利润增速均为近4年最高。 今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55.27亿元,同比增长11.28%;归母净利润为13.15亿元,同比增长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