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洁 北京时间5月7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36氪(股票代码:KRKR)经董事会批准授权发布了一份股票回购计划。公告称公司计划回购1,000,000股美国存托凭证(ADS),每ADS代表25股公司普通股,股份回购将在公开市场上按现行市价或通过其他法律许可的方式进行,回购计划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之后或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根据相关规则和交易政策开始执行。 稍早,36氪首席执行官冯大刚、首席财务官梁继红、首席内容官李洋以及公司部分其他员工,以书面形式承诺在锁定期满后进行额外的180天的禁售限制延长。 此次经董事会授权宣布股票回购计划,及管理层延长股票锁定期承诺,反映了管理层及董事会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36氪成立于2010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致力于服务中国新经济参与者的卓越品牌和领先平台。根据CIC报告,中国以新经济为重点的商业服务市场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80亿美元大幅增长至2019年的2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3%,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680亿美元。 基于媒体内容和资源的优势,36氪已经拓展了包括在线广告、企业增值服务和订阅服务的业务模式。4月30日,36氪刚刚公布了其2019财年经审计财务报告,年报显示,2019财年,36氪收入总额为6.56亿元(约合美元9420万元),与2018财年的2.99亿元相比增长119.2%。2019财年36氪经调整的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6530万元(约合美元94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560万元增长43.0%。 2019财年36氪线上广告类收入为2.83亿元(约合美元40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1%;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为3.20亿元(约合美元45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8.7%;订阅服务类收入为5270万元(约合美元7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0.2%。2019财年36氪线上广告类收入占比43.2%,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占比48.8%,订阅服务类收入占比8.0%,企业增值服务已经成为36氪营收的主要来源。(编辑 张明富)
金融科技公司360金融日前发布了2019年年度财务数据。2019年,360金融净收入为92.2亿元,较2018年44.47亿元增长107.3%;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27.52亿元,较2018年18亿元增长52.8%;撮合贷款总额1986.67亿元,同比增长107%;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在贷余额721.55亿元,同比增长67.5%。 年报显示,360金融累计注册用户1.35亿,较2018年底增长71.3%;授信用户2472万,同比增长97.1%;在360金融的帮助下获得贷款的用户达到1591万,较2018年增长92.1%。 2019年,360金融升级了科技战略,公司在科技业务上持续发力,科技服务占比稳步上升,由年初的0.8%跃升到年底的22%。从收入来看,2019年科技收入增速高达336%,而2018年为228%。2019年报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将收入调整为传统收入和科技收入两部分,以反映公司加码科技的战略决心。在2019年4季报电话会议上,360金融CEO吴海生宣布,预计到2020年底,在新增业务中,科技驱动业务量占比将提高到30%-50%。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运营效率应兼顾借款用户的数量及质量。在2018年2季度至2019年3季度之间,360金融每季获取新客户超过150万人,远高于同业上市公司。在客户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360金融还能保持较稳定的逾期率,其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M3+逾期率仅为1.5%,低于同业上市公司。 360金融依靠自身数据优势,成为连接金融机构与生活场景之间的桥梁。一方面,360金融帮助银行、消金、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寻找与其目标客群相匹配的流量平台,开展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合作机构数量从2018年的26家增长至2019年的81家,并通过发行ABS产品持续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360金融连接优质和分散的互联网流量场景平台,拓展多元流量变现通道,实现商业价值增长。通过高效撮合流量场景方用户与金融机构多样化需求的匹配,360金融打造出机构伙伴和场景伙伴的命运共同体。
在港股上市刚满16年之际,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正式启动回A计划,欲登陆科创板,谋求“A+H”。 5月5月晚间,中芯国际公告称,董事会于4月30日通过决议案,建议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建议初始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股份;由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及承销商。 若以2020年5月5日收盘价15.26元港币推算,中芯国际募资总额约254亿港币(约231亿人民币)。 中芯国际表示,募资总额约40%资金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约20%作为其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的储备资金,剩余约40%作为补充流动资金;此次拟发行的16.86亿股股份,将全为人民币股份新股,不涉及现有股份的转换。 目前,这一上市建议仍然需取决并受限于市况、股东于股东特别大会批准以及必要的监管批准。 若中芯国际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将是红筹回A登陆科创板的第一股。 宣布这一消息后,中芯国际5月6日股价应声大涨,涨幅10.75%,总市值871.25亿港元,相比5月5日收盘,市值已飙升100亿港元。 港股上市16年之后回A 官网显示,中芯国际2000年4月创立,总部位于上海。 中芯国际介绍称,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目前,中芯国际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此外,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而在资本市场上,中芯国际分别于2004年3月17日和18日登陆美国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上市。 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主动从纽交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会批准。 如今,港股上市16年之后,中芯国际终于启动回A之路。 谈及回到境内上市的理由,中芯国际董事会认为,“人民币股份发行将使其能通过股本融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并于维持其国际发展战略的同时改善其资本结构。另外,人民币股份”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有利于加强其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15-2019年实现营收分别约为147.13亿元、202.16亿元、203.26亿元、231.84亿元、217.97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6.46亿元、26.13亿元、11.74亿元、9.2亿元、16.37亿元(人民币)。 2019年年报来看,国内业务仍占中芯国际营收的大头,其中国业务营收占比达59.5%,此外,美国、欧亚大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6.4%、14.1%。尽管2019年营收下滑,但基于其在中国的战略位置,中芯国际将今年的增长率目标定为11%至19%,并计划将毛利率维持在20%。 此外,中芯国际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先进制程研发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一代14nmFinFET技术已进入量产,在2019年四季度贡献约1%的晶圆收入,预计在2020年稳健上量,第二代FinFET技术平台持续客户导入,将把握5G、物联网、车用电子等产业发展机会”。 对于中芯国际在募资用途中提及的“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不久前的一篇媒体报道透露了一些信息,“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SN1&SN2厂房建设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预计今年8月全面竣工,建筑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 文章还提到,“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SN1生产厂房、CU8动力车间和SO8生产调度及研发楼三个大的单体建筑物及一些配套设施,该项目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中国强芯梦的投资项目,投产工艺节点可覆盖14纳米-7纳米”。 有券商人士分析指出,中芯国际技术突破伴随国内迎来晶圆厂的建设热潮,配套产业需求将成倍增长。 中芯国际的众多A股“伙伴” 代表着中国芯片制造水平的中芯国际回A消息,一度获得市场广泛关注。 5月6日,A股半导体、国产芯片、光刻胶等板块纷纷跟涨,兆易创新、晶瑞股份均获涨停,长电科技涨幅8.1%,雅克科技、江丰电子也顺势飘红。 此外,科创板公司的聚辰股份、安集科技涨停,中微公司上涨近14%。 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拥有众多A股“伙伴”,主要为设备和材料企业。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作为国内先进制程的领军企业,中芯国际上游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值得重点关注。目前中芯国际的供应链中,设备企业主要包括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沈阳拓荆等;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华特气体、江丰电子、安集科技、雅克科技、晶瑞股份等。” 如中芯国际为国内刻蚀机设备龙头厂商中微公司2016年第一大客户。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在国内外知名厂商55纳米到5纳米的芯片生产线上。 此外,中芯国际也是安集科技最大单一客户,占比60%左右。安集科技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已在130-14nm技术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圆产线;10-7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研发中。 无独有偶,晶瑞股份表示,公司光刻胶产品2018年进入中芯国际天津工厂8英寸线测试并获批量使用。 鼎龙股份也提到,公司负责中芯国际子课题“20-14nm技术节点CMP抛光片产品研发”任务;南大光电也提到,给中芯国际供应电子特种气体等。 目前,中芯国际还是国内封测龙头长电科技的股东,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中芯国际控股的芯电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持股14.28%,为第二大股东。 “海思、中芯国际与长电科技作为本土半导体设计、代工以及封测领军企业,一季度业绩携手超预期增长,有望协同推进半导体国产化”,长城证券分析指出。
本报记者 桂小笋 沃尔玛中国今日宣布,任命朱晓静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5月8日起生效。现任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文渊在沃尔玛工作三年后,因个人家庭原因将离开沃尔玛。 加入沃尔玛之前,朱晓静担任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公司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消费品牌、餐饮服务、战略客户及牧场业务。 “中国零售业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革,有一位以‘消费者为中心’作为其核心价值理念,对企业数字化运营有深入理解并富有创新精神的CEO,在陈文渊过去几年取得的杰出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带领沃尔玛中国创造佳绩,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沃尔玛全球执行副总裁、沃尔玛全球采购及亚洲区首席执行官岳明德(DirkVandenBerghe)表示:“朱晓静对于恒天然的整体业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渠道变革、拥抱数字化、持续创新等举措对品牌进行升级,旗下的产品也在多个品类中稳获市场份额第一。此外,她还带领恒天然成就了最佳雇主品牌,这与沃尔玛的价值观十分吻合。” 陈文渊将于6月15日正式卸任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他于2017年加入沃尔玛,在管理沃尔玛中国的三年中,领导沃尔玛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商店两大业态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并以其亲民和蔼的领导风格以及洞察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敏锐眼光,获得同事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近期,陈文渊在沃尔玛中国应对新冠疫情中更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统帅作用。 岳明德表示:“从我们首次获悉新冠肺炎病毒在中国传播的那一刻起,陈文渊就全身心投入到应对疫情的工作当中。他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推动与各地政府部门的协作,确保我们的门店正常营业以服务好我们的顾客与会员的每日所需。随着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进展,陈文渊迅速总结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分享给沃尔玛美国及其他国际市场。他的领导力对于沃尔玛在全球范围内应对疫情的速度和成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辑 张明富)
新晋“网红”涌入拼多多直播间,南腔北调、或胖或瘦,带货风格亦简单干脆、极接地气。他们不是MCN机构批量生产的新一代网红,在各具特色背后,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为政一方的县长、市长们。 新旧年之交,受新冠疫情影响,农产品线上需求快速爆发,数字化、线上化成为不得不为的选择。以拼多多为代表,电商平台掀起的“战疫助农”,正进化成长期的助农新模式,从中甚至可以隐隐然瞥见拼多多所欲打造的电商新世界的一角。 新模式之下,“市县长当主播,农户多卖货”俨然成为助农电商的新模式。电商助农,甚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首肯。 4月20日,中央领导对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当地特产木耳的销售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指导,在此带动下,截至21日下午4点,拼多多平台“柞水木耳”搜索量同比暴增4870%,订单量同比增长3310%。 对于发家自农货上行的拼多多而言,电商助农是其本色,更是一种长期主张,在其背后,是拼多多是对“普惠、以人为先和更加开放”的坚持,也是“坚定地投资未来”,建设新世界的努力。 新网红,新模式 “原价38.8元,现在下单只要19.9元,宝宝们下单下单再下单!”近日,广州市从化区副区长周耿斌走进拼多多助农直播间,为从化荔枝、蜂蜜产品代言。 在直播间里,周耿斌笑着对观众说,自己为在这场直播“首秀”中能有好的表现,提前看了很多场网络直播来学习和准备。在周耿斌诙谐幽默的互动风格,以及物美价廉的从化特色农产品的助力下,该场直播吸引了超58万人在线“围观”。仅从化专场直播,就成功带货荔枝蜜超6000斤,并带动平台荔枝干、荔枝果酒、荔枝红茶等各类从化商品超2.1万单的成绩。 步入后疫情时代,作为主播的地方官员,其在直播间内的带货能力,即便相较于头部网红亦不遑多让。 从为政一方的地方大员,到化身新晋网红,官员思维转变的背后,更得益于拼多多“电商助农”模式的创新。 作为新电商模式缔造者,拼多多自诞生之日便与“电商助农”密不可分。在拼多多崛起之时,农产品上行难度颇大,并严重依赖中间环节,仓储、物流及高强度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使得每个环节的成本增加30%以上。 对此,拼多多通过产地直发模式,巧妙地绕过了“中间商”。首先,以算法推荐为核心模式,实现“货找人”,确保订单量的相对稳定;其次,以拼农货的模式,帮助消费者建立“计划性消费”的概念,社交拼团的模式,将购买农货,从一个冲动性的即时消费,变成了预期的计划消费;再次,拼多多将上述相对稳定性的未来需求传递给农民,后者可以根据需求来发货,变成了需求决定供给;此外,拼多多还专门为农产品开发一套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将农产品信息输入,系统就能自动匹配产地、成熟期等。 而新旧年之交,随着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田间地头不可计数的农货亦不可幸免,海南的桥头地瓜、丹东的草莓、浙江的春笋……这些在寻常时节为人所抢购的农货,却因道路封闭、工厂停工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滞销。对此,早期拼多多上线“抗疫农货”专区,覆盖全国数百个农产区,并针对专区商品及农产品快递进行补贴。 随着疫情毒雾逐渐散去,拼多多短期临时性的“抗疫”举措,亦逐渐演变为长期的助农新模式。其中,市县长进入直播间成为该模式下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拼多多数据显示,今年2月以来,平台新增兴农直播间3.5万家,其中近百位主播为市长、县长等各地方政府领导。过去1个月内,拼多多已经联合山东、浙江、安徽、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等各地政府,联合打造了近50场“爱心助农”直播。截至4月20日,平台累计售出滞销农产品超过6亿斤,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包括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帮扶农户超过18万户。 “很多农户对电商有畏难心理,市县长直播则能够增强他们的信心,尤其推动没有电商经验的农户‘触网’。”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市县长站台的另一个作用还在于,对于没有早期口碑积累的店铺,将帮助他们短期内触达大量消费者,帮助店铺完成快速启动。 在此背景下,诸多田间地头的普通农户甚至也开始试水直播。在拼多多平台上,一位名叫王耀忠的商家,就曾创下直播两小时卖出了一万斤洋葱的“战绩”。 长期主义的坚持 好玩、热闹、接地气,看似简单的直播背后,实则隐藏着极为复杂的环节。 有专家表示,直播带货的体量非常大,普通的一场直播可能达几万单,这些订单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货,而农产品非标程度高,需要采摘、拣选、预冷、保鲜等,对供货方的运营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县长们上直播把量带起来后,产品、服务要跟得上才能有持续的好口碑。 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表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环节至少有6~8个,这样的超长路径放在平时可能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在疫情期,这样的链条只要有一个环节停滞,就会造成农货销售全部暂停。 相较之下,拼多多对于农产品供应链的迭代与重塑则巧妙地规避这一问题,并为其夯实技术基础。 拼多多方面表示,经过近5年的投入和发展,拼多多农产品上行的“地网”和“天网”已经基本成型。其中,“天网”即“农货智能处理系统”,整合了平台覆盖产区包括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物流条件、仓配设施、加工型产业设施等在内的数据和信息,经由系统统筹计算后,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精准匹配给对应的消费者。目前,“天网”系统已经覆盖中国100%县级行政区域。 在此基础上,2019年,拼多多进一步提出“两台四网”目标,将创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上行平台和互联网农业数据平台,以“市场+科技”为核心,探索更契合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完整体系。 而在物流方面,拼多多也正式提出开发“新物流”技术平台,农产品上行专用电子面单是该技术平台的攻坚核心。目前,拼多多正联合物流生态的合作伙伴,对农产品物流与普通包裹进行有效区分,重新规划、整合农产品上行的物流资源与节点,以进一步解决分散、低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挑战。 “起家于农业、立命于农业”,拼多多在“农”之一道上亦取得丰硕果实。拼多多近期出炉的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成交额1364亿元,进一步扩大全网农产品上行的领先优势。平台农产品年活跃买家数达2.4亿,复购率超过70%。 在此基础上,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孙沁预计,未来5年内,平台年农产品上行规模将达8000亿元,农村地区网店总销售额有望突破1.5万亿元,其间,平台将助力培育超过100万家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农村网店。同时,她还表示,未来5年内至少投入500亿元以支持农业农村“新基建”的发展,进一步实现“电商助农,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向炎涛 根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的部署,受疫情影响暂停服务近100天的滴滴网约车将于4月30日零时在武汉恢复运营,滴滴顺风车、代驾业务也同时开启武汉市内服务。 据了解,随着滴滴网约车在武汉恢复正常运营,滴滴武汉医护车队也将于4月30日零时收官,结束为期两个多月的应急保障服务。根据相关部门要求,滴滴社区保障车队已于4月22日结束服务,完成接送使命。 据滴滴方面介绍,重启之后,滴滴网约车在武汉将实行淡季价格,滴滴将为武汉司机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战疫情,渡难关”专属补贴,包括高峰接单补贴、累积接单补贴等多种灵活补贴措施,帮助司机师傅恢复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此外,给予合作租赁公司协调金融还贷展期、保险分期缴付、金融贷款贴息等纾困帮扶措施。 1月24日(除夕),滴滴连夜在武汉组建滴滴医护车队,开始为医护人员的出行提供免费服务,先后有300多位司机参加医护车队工作;大年初一,滴滴又紧急组建了由1336位司机组成的社区保障车队。 滴滴医护车队累计为16家医院,近2万名医护人员提供了近50万单服务;滴滴社区保障车队为武昌区、洪山区、东湖风景区、青山区,402个社区市民提供了近15万次的服务。在此期间,滴滴为司机提供防疫物资和相应的津贴补助。 从2月份开始,滴滴联合湖北多家合作租赁公司,为司机顺延租金。携手数十家保险公司对停运期间的车险顺延,并与数十家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并获得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展期等多项金融扶持措施,缓解租赁公司经营压力。(编辑 田冬)
4月29日,百胜中国公布其2020第一季度财报,本季度总营收下降24%,系统销售同比下降20%,同店销售同比下降15%。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8%,从3.03亿美元降至9700万美元。 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7%,从3.03亿美元降至9800万美元。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22亿美元下滑72%至6200万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3亿美元降至6300万美元。 不过,百胜中国称,得益于公司创新性的举措和线上外卖订单的拉动,销售并没有大幅下降;而有效的成本管控和政府及业主的一次性房租减免,则帮助其获得了9700万美元的盈利。在第一季度,公司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利5200万美元。 分品牌看,肯德基一季度同店销售下降11%,餐厅利润率保持13.6%。不过,外卖和外带业务提升了整体客单价。 必胜客一季度同店销售下降31%。对此,百胜中国将原因归结为:其业务模式主要为休闲餐厅和家庭聚餐场景,受疫情的不利影响更大。 百胜中国表示,公司第一季度的经营受到疫情严重影响。一月份前三周业绩强劲,但疫情的爆发导致随后同店销售额相比2019年春节假期下降了40%-50%。为了保障公众安全,公司与当地卫生部门密切合作,于1月下旬开始临时性关闭部分门店。到2月中旬疫情爆发高峰期,大约有35%的餐厅暂停营业,而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由于营业时间缩短和人流量的减少,疫情期间仍在营业的餐厅同店销售额下降,其中很大一部分餐厅仅提供外卖和外带服务。 针对疫情发展,百胜中国实施了无接触配送和无接触外带服务。外送销售额增长40%,外送业务占到了公司销售的35%,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肯德基和必胜客自有平台上有超过60%的订单选择了无接触配送,在最多的时候甚至一度超过80%的订单有此需求。与此同时,自有专属骑手对于业务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自有渠道的销售额增长高于第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