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月份,深圳、北京、上海三个一线城市陆续出台政策,整治租赁市场乱象,引导长租市场稳健发展。 专家表示,此次三城密集出台文件,具有风向标意义,为其他大城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借鉴。相关措施有望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有效降低长租公寓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保障广大租房者利益。 整顿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资本追逐下,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市场快速发展。部分长租公寓企业采取“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租金贷”等手段,大幅抢占房源扩大规模并违规形成资金池,乱象丛生。2018年以来,逾百家长租公寓陆续“爆雷”,大量租房者权益受到侵害,破坏了长租房市场声誉,冲击了正处在上升通道的住房租赁市场,教训深刻。 据不完全统计,长租公寓提供的租房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长租公寓类的企业市场份额已超过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近日表示,2021年将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以及违规建立资金池等行为的整治力度,防止“爆雷”风险。 按往年惯例,春节假期后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签约旺季。京沪深三大一线城市在春节前相继出台针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规则,进一步规范租赁市场,可谓正逢其时。 直指行业痛点 “租金贷”是近年来长租公寓“爆雷”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长租公寓企业利用“租金贷”变相融资,通过高杠杆进行扩张,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将给房东、承租人和金融机构造成极大损失——房东收不到租金,希望租房者腾空房屋;租房者仍要还银行贷款,面临房财两空的窘境;银行可能面临因难以回款形成坏账。 此次三个城市的整顿措施中,均对“租金贷”有所规范。北京严控“租金贷”拨付对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不得将承租人申请的“租金贷”资金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深圳提出,金融机构应当与承租人单独签订贷款协议,并将贷款拨付至承租人个人账户。上海则更加严格,要求未开展个人“租金贷”业务的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原则上不得新增该项业务;已开展个人“租金贷”业务的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应确保2022年底前贷款金额调整到占企业租金收入比例15%以下。 利用“长收短付”形成资金池进行大规模扩张,也是当前长租公寓企业存在的突出经营风险。此次三个城市的整顿措施均包含避免资金和租期错配的内容。 北京限定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数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上海规定,承租人支付租金周期在3个月以上的,租金应当按月划转至住房租赁企业;承租人支付租金周期不超过3个月的,由住房租赁企业与承办银行约定按月或按季划转。深圳则提出,住房租赁企业收取的承租人押金及单个支付周期租金合计超过4个月租金数额的,对于超过部分的资金,由监管银行进行监管。 此外,设立租金监管账户,确保资金安全,也是三个城市此次整顿的共同措施。上海、深圳均提出,住房租赁企业应在当地注册的商业银行中,开立唯一的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北京市明确,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需要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专用账户托管,并在合同终止后通知退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严控资金池和租期错配将大大降低长租公寓企业爆雷的可能性,政策严格执行之下,长租公寓行业或将出现颠覆性变化。 业内人士预计,通过“高进低出”“长收短付”以及“租金贷”等违规模式扩张的企业将逐步出局,特别是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将逐步淘汰,行业经营环境得到优化。 规范长租房市场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用较长篇幅对租赁住房提出相关要求,包括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等等。预计我国租赁住房将迎来全面快速发展,未来将成为居民可长期接受的住房消费方式。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这表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规范发展长租房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大力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将成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的突破口。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2021年上海全年计划新增供应公租房8000套,同时加强既有房源周转循环使用;加大力度推进落实公租房拆套合租和宿舍型房源供应工作,全年计划新增供应床位1万张。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我国当前住房突出问题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表现为新就业大学生、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环卫等城市重要公共服务岗位上的进城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群体存在较大住房困难,有效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成为关键。 据介绍,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公租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两大部分。公租房主要解决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实行政府指导价。 王蒙徽表示,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支持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单列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支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和“商改租”“工改租”等非住宅改建,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功能作用。 专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开启了对规模庞大的住房租赁市场有专项用地保障的历史;同时,将改变住房租赁市场长期以私人房源为主导,公租房和集中式长租房占比低的状况;此外,受政策支持、价格由政府管制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在平稳租金价格、提供低租金房源供给方面会更好地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增加和长租房市场规范发展,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售轻租的住房供应体系将发生变化,租赁房占比进一步提高,市场规范程度大幅度提升,租赁住房将成为居民可长期接受的住房消费方式。”虞晓芬说。(亢舒)
这个特殊的春节,中国很多人都在原地过年。少了“人口大迁徙”般的春运客流,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繁荣场景却并未缺席,反而添了不少新意。电影票房的井喷、消费的旺盛与短途旅游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世界惊叹。牛年春节,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澎湃活力,也感受到了中国传递的信心与希望。 数据展现旺盛活力 春节假期一结束,电影票房、零售消费、短途旅游等一系列数据的出炉吸引了外媒关注。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7日22时,2021年春节档总票房累计超78亿元,总观影人次1.6亿,累计场次285.8万,创中国影史春节档累计票房、人次新纪录。路透社还注意到,中国制作的电影占据主导地位。报道指出,这一成绩使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票房总收入超过100亿元。路透社报道指出,这种观影狂潮是由听从政府号召留在所在城市过年的工人和办公室白领推动的。一些观影者还从当地政府获得了免费票。 “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在春节期间的票房已经超过了疫情暴发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和新年的“三合一”。通常,数以亿计的人会利用这个机会远行探亲。但今年由于疫情政府鼓励就地过年,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娱乐。尽管对影院上座率有一些限制,但春节伊始,中国的票房收入已超过2019年同期。这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劲增长。 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7日称,在国家就地过年的倡议下,互寄年货特产成了与家乡亲人表达思念的方式,也推动了快递量的增长。中国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 这个春节,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商务部17日晚发布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已经超过疫情前。 德国《图片报》17日用“蓬勃发展”形容春节期间的中国旅游业。报道称,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有634万游客庆祝了农历新年,比去年增加了293%!全省门票收入达到4083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66%。另有275万游客来到首都北京,上海迎来227万游客,广东省迎来433万游客。另据塔斯社报道,中国海南省的度假胜地三亚在农历牛年春节假期前三天迎来旅游小高潮。海南离岛免税店人气足、销售旺,从除夕到正月初三,4天时间销售超过7个亿。 特殊春节增添新意 今年的春节无疑是特殊的。外媒注意到,许多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中国的春节也因此添了不少新意。阿里巴巴发布的2021年春节消费报告显示,超过1亿人“原地过年”,使得新消费现象频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7日报道,一家短视频社交平台17日发布春节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一个人过年”在该平台被搜索8万次,就地过年相关视频被点赞8846万次。据报道,由于疫情原因,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在就地过年的方式中,逛公园、看电影、健身运动、学习、滑雪排名前五。报告还显示,拜年短视频数量同比增长11倍,成为新年俗;市区内短途游成为过年出游主流,西安大唐不夜城是打卡最多的景区。飞猪平台数据显示,牛年春节期间“本地游”预订量同比涨超660%。雅虎日文网还注意到,一种“短途度假”新趋势在这个春节流行,就是入住本地或周边的四星五星级豪华酒店,以“90后”年轻人为主。 路透社刊发报道称,“就地过年”催生快递“乡味”风潮。在这个农历新年无法返乡的中国人用食品包裹缩短距离,为亲人寄去家乡的味道。在1月20日至2月3日的“年货节”中,电商网站食品销售额与去年农历新年期间相比大涨40%。电子商务和零售网站说,今年春节假期前食品和饮料订单大幅增加。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订单量大幅增加。 《俄罗斯报》网站报道也指出,远离家乡并未阻止人们在除夕夜与亲人交流。人们通过视频同吃年夜饭并互相拜年。此外,人们可以在网上为亲朋好友轻松订购新年礼物,通过快递直接送上门,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制作新年全家福。报道称,为让留在工作地的人们过个好年,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不间断供应能源和商品、增播电视娱乐节目、实行优惠政策等。对于自觉就地过年的人们,各地政府准备了一些“大礼包”,包括商品打折券、当地旅游景点的免费门票以及免费的手机流量和通话时长,以便让人们过节不孤单。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介绍,不返乡人员可享受的优惠待遇很多。在北京,除一些公园免费开放外,各电信公司每个在网手机号码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免费领取20G北京本地流量包,在春节期间使用。 “金牛”分享正能量 牛年作为丰收、繁荣、好运、成功及勤奋的象征已开始为多国民众所熟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2月12日是辛丑年的开始。天干之辛属金,地支之丑为牛,因此辛丑年也是农历“金牛”年。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牛气冲天”“‘牛’转乾坤”这些生动的祈愿祝福语,引起各国民众的共鸣,让疫情下的世界分享到中国传统牛年的文化正能量。 《俄罗斯报》网站报道指出,在去年的疫情中,14亿中国人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和惊人的团结。今年春节,中国人再次显示出高度自觉性和对祖国的关心。报道表示,按照中国农历,2021年是牛年。牛是勤劳、奉献和力量的象征。牛的这些宝贵品质在春节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尽管许多中国人不得不留在工作地,但民众团结一心,这给国家发展注入信心。 路透社称,中国经济2021年将迎来复苏“牛”,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奋蹄追赶。中国经济2021年将继续复苏,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今年全年增速在8%-9%左右。德国电视一台17日称,2021年的牛年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十四五”规划,准备2022年冬奥会等。作为去年唯一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人在牛年将更有信心。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月16日发表《巨人仍在成长》一文指出:中国迎来了“金牛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牛象征力量、纪律、高尚和勤奋工作,这些都是实现繁荣的关键。许多人将牛的坚韧和抗压能力与中国经济相提并论,并预言在这一年中,中国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也发表《中国的牛年》一文指出:中国迎来了牛年。这个牛年唤起许多期望。今年将是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标志的一年。在经济方面,这个牛年是推进新的发展理念——“双循环”的关键一年。 牛年也让世界充满希望。美联社报道引用中国民俗学家的话称,“牛年马年好耕田,对农民来说,牛年是丰收的一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引用专家的话说,牛是勤劳的生肖,“希望世界经济不会像去年那样停滞不前,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启动”。印度《快报》称,牛年将取代传统上充满动荡的鼠年,“据说牛年会带来稳定和平静,预计这将是充满机遇和经济繁荣的一年”。
治理网络“理财课”乱象需综合施策 于 泳 “一元理财课,投资小白也能学”“只要九块九,投资大V带你飞”……打开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平台,各式各样的网络“理财课”广告铺天盖地,就连不少金融从业人员都持续收到相关推送。 可是当人们进了课程群,就会发现其中不少机构和个人是在以“理财课”为名,行诈骗之实。有机构在销售课程中先以低价诱导,但课程并无实质内容。在距离课程结束前的一两天,授课老师便开始推销如何买股票、基金的课程,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不少学员购买后发现,新课根本没有开始,课程群也被解散,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甚至有骗子以“反传销打假”“传授理财干货”为口号,一面打着“理财科普”的幌子,一面进行线下拉人的诈骗活动。 面对穿着各式马甲的“理财课”,监管部门、平台企业、金融机构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合力遏制这类诈骗行为。 各地银保监部门曾对类似的金融诈骗活动发布过消费提示,但提示内容有时会赶不上某些“理财课”花样翻新的速度。因此,在常态化监管的同时,监管机构可以指导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对支付等资金流向、可疑收款方的监测,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提示客户,最大程度减少客户损失。 从2016年开始,网信部门曾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具有认证、审核等义务。1月22日,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对各种账号主体进行了规范。对此,各平台须依规履行相关责任。 平台企业应加强内容审核,但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有的平台对于理财内容的发布和审核仍显宽松。无论个人还是机构,只要通过注册,后期发文基本上是一路绿灯。另外,现有的网络“理财课”多数会借用社交平台来导流或吸粉,对于发布主体是否有诈骗行为识别难度较大。因此,下一步应强化平台对理财内容的发布审核管理。 此外,投资者也需要加强投资知识学习,增强识别网络“理财课”是否存在风险的本领。目前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利用自有平台进行投资者教育,但说到底,这些平台做投资者教育只能算是“兼职”,不少平台还掺杂了营销任务。做一名成熟投资者,一方面应擦亮眼睛,对各种投资套路增强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不要总想着“赚快钱”,不懂不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等投资理念应该长期坚持,并做到知行合一。
从国内看,虽然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资源品价格也在走高,但输入型通胀压力可控,预计2021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2.0%左右。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近期涨势明显。专家分析,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及海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发酵,全球经济复苏预期正逐步改善,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上行压力较大。从国内看,虽然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资源品价格也在走高,但输入型通胀压力可控,预计2021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2.0%左右。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截至2月19日,原油期货价格涨至每桶60美元左右。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成品油定价提高。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2月1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75元和265元。这是2020年11月19日以来连续第七次上调。 “近期国际油价可能维持强势,可能会带动2021年国际油价中枢回到每桶60美元上方,对国内PPI产生较大影响。”华创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周冠南称,从短期看,有色、钢铁、油价等部分工业品价格将维持强势,2月PPI环比增速或继续上涨,低基数影响下PPI同比增速或继续明显上行。 多重因素助推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财政刺激政策加码提振全球通胀预期、经济边际改善引发大宗商品需求预期升温及全球流动性宽松等因素,共同推动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大涨。 江海证券报告称,市场对美国财政刺激加码的预期升温,推升大宗商品需求预期,带动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涨。随着疫情扩散势头放缓和疫苗接种加速,全球经济逐步重启预期开始升温,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大宗商品需求预期和价格。美联储对维持货币宽松的积极态度和对通胀较大的容忍度使市场预计通胀将进一步走高,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北美极端天气压制能源供应,推高了油价。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持续多久?兴业期货研究员魏莹认为,除天气这一短期因素外,至少在上半年上述因素影响仍将继续发酵,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从需求端看,随着疫情扩散势头放缓和疫苗接种加速,全球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欧美补库存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大宗商品总需求持续向好。 从供给端看,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维持限产政策。其他大宗商品生产商在疫情中也出现资本开支大幅削减的情况,造成供给短缺。 从流动性看,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有效支撑,未来一个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仍可能稳步上涨。“预计至少上半年,全球流动性将保持宽松。”魏莹表示。 对国内物价水平影响有限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经济活跃度提升,国内PPI同比增速上行趋势将延续。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李沫预计,2月PPI同比增长1.5%左右,全年增长约2.0%左右。 对于全球通胀卷土重来的担忧,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基于对通胀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美国等海外主要经济体相比,2021年我国产出缺口远未回正、货币政策更为稳健,物价预期未出现明显反弹。 李沫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行动力不足,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可控。 专家表示,就短期而言,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带动PPI同比增速持续上行,但PPI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传导压力不大,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有限。
蹭茅台热度,信阳毛尖就能跟着火?可别忘了那个“匹凸匹” 2月16日晚间,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0362.HK,简称:信阳毛尖)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公司英文名由“Xinyang Maojian GroupLimited”更改为“China Dragon Moutai Group Limited”,并采纳“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的中文第二名称,以取代现有名称“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好一个“国龙茅台”,这个热度蹭的,完全是连块遮羞布也不留啊,“茅台集团有限公司”,虽然从名称角度来看,或许不算侵犯“茅台集团”的知识产权,毕竟,它的前面还有“国龙”两字。但是,如此不顾一切地蹭茅台的热度,是否已经到了不需要尊严的地步。 实际上,像信阳毛尖这样为了蹭热度而不需要尊严的上市公司,也不是一家两家,最典型的,莫过于那家一度叫过“匹凸匹”的A股上市公司。那是2015年5月10日晚间,多伦股份抛出一份变更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的公告,公司拟将名称变更改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 P2P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为什么会改成这样的名称,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正是互联网金融冒头、P2P最疯狂的时刻,多伦股份的经营者,为了蹭热度、吸眼球,就想到了更改公司名称,以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主意,试图以此来改变公司运营状况不佳的局面。 殊不知,一家企业经营状况如何,靠的并不是名称,而是实力,包括技研开发实力、产品开发实力、市场营销实力、企业管理实力,等等,一句话,就是要有市场竞争力。名称取得再好,只能起到一时的眼球效应,但决不能长久,只有把实力与名称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多伦股份改名匹凸匹后,除了借着当时股市的疯狂,得到几个涨停之外,很快地就回到了原点、打回了原形,出现了持续下跌,并在此后的股市震荡中一蹶不振。更为可笑的是,改名匹凸匹后,公司曾公开宣称,要做互联网金融,投入到P2P行列之中,而那时的多伦股份,连一个懂得互联网金融的人也没有,也没有能力高薪聘用互联网金融人才。 无奈之下,2017年7月30日晚间,已经因为连续亏损被打上“*ST”的匹凸匹,再次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由“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岩石股份”。原因是,公司已于2017年3月29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继续为负值,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实际上,改名没有多长时间,岩石股份也被打上了“ST”,此后又与酒挂上了钩。 殊不知,在改名匹凸匹前,这家公司已经已经多次改名。如果将打上“ST”等一起算上去,有人做过统计,一共改了12次名,还会不会改名,真是天晓得。如此不遗余力地改名,且蹭上了P2P的热度,企业还是苟且得很,并没有因为改名而发展起来。那么,信阳毛尖蹭上茅台的热度,就能变得更好吗?就能让自己变成一家能够像茅台一样在市场受到投资者欢迎的上市公司吗? 显然,这是又一家只会造势、不会经营,只会在名称上做文章、不会在竞争力上下功夫的企业。如果一家企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名称上,而不去注重内涵和实力,怎么可能获得发展呢?纵然能够产生一时的效应,至多也是眼球效应,而不是企业效应。真正的企业,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是不会在名称上做文章的,而会高度重视企业的内涵和声誉,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名称,把企业名称做成价值很高的无形资产。凡是要改名称者,只要不是客观因素所致,都是经营状况不佳、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就像那些不好好努力过日子、却想摸个转运墙、抽个转运签就想过上好日子的人一样,太迷信主观愿望,却不重视个人修养。 所以,对信阳毛尖这样的公司,投资者一定要十分注意了,千万别去碰。如果碰了,谁也无法保证,它就会像狗皮膏药一样沾在手上,撕也撕不下来。对企业来说,只有那些实实在在抓技术、抓产品、抓市场的,才会有出路,有竞争力,有投资价值。信阳毛尖,至多是又一个匹凸匹而已。 谭浩俊
家住山东临沂的学生家长陈月(化名)给孩子报了线上教育平台学霸君的寒假班。在停课后,3000多元的学费突然变成2万多元的分期贷款。消费者是否知情成为关键性的争议点。专家表示,金融机构要做好风控,不仅要把控消费者的信用风险,也要把控场景平台的风险,更要关注场景平台的经营前景、财务状况等信息。 ● 1月初,线上教育平台学霸君的创始人张凯磊在发表于朋友圈的公开信中这样写道:“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还是在2020年的冬天倒下了,我们的学霸君1对1和优学小班要歇业了。”张凯磊披露的数据显示,学霸君有5万多名学生。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家长正陷于退费无门的境地。不少人发现,原以为是分期付款的学费,竟变成了分期贷款。课程虽然没了,贷款催收却没有停止。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潜力被持续看好,与相关场景平台合作成为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之一,但部分类似学霸君这样的场景平台在出现问题后留下了大量纠纷。专家认为,金融机构在与场景平台进行合作时管住资金池是关键。 学费秒变贷款 在春节假期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瀚海国际大厦,该大厦是学霸君的办公所在地。然而,记者被告知学霸君已搬离。 瀚海国际大厦的保安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地址,称员工和家长可去该地找北京智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处理相关事宜。 天眼查信息显示,智周教育法定代表人是张凯磊,该公司于2020年12月31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当记者来到瀚海国际大厦保安所告知的地点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信息登记。由于学霸君资金链断裂,家长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追回学费。 家住山东临沂的学生家长陈月(化名)告诉记者,2019年年底,她在学霸君老师的推荐下给孩子报了一个30课时、学费共3620元的寒假班。当时,双方约定分两个月缴纳学费,分别为1420元和2200元。该班型在寒假结束后停课。 2020年2月,陈月提出停课要求。在停课后,她却收到一条来自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款短信。该短信称:“您的贷款当期应还金额为2248.33元,我司在您的还款账户里已扣0.0元,请及时足额还款。” 陈月马上联系学霸君的老师,但对方建议她先还款,在办理完退学后学霸君会把钱返还给她。 “为什么我还要为已停课的课程交学费?”陈月提出质疑。这时,学霸君老师才告诉她,当时给她办的是教育分期贷款。从这家消费金融公司发来的短信看,陈月的欠款总计为20235.01元。 面对3620元的学费突然变成2万多元的分期贷款,陈月既纳闷又生气。“我本想着能承担多少学费,就交多少钱。我承受不起每月2000多元的还款。如果早知道是分期贷款,我肯定不会办的。这些机构怎么能在背地里给我办这种贷款呢?” 经过与学霸君多次沟通后,陈月的贷款已于2020年4月中止。 然而,湖南常德的学生家长严丽(化名)却没有陈月这么“幸运”。2020年5月,严丽给孩子报了学霸君的四年级数学课程。一个月后,由于个人原因暂停上课,严丽提交退款申请,学霸君于2020年7月审批通过该申请,但截至目前,严丽退款申请的办理状态仍为“退费中”。近几个月,严丽持续收到消费金融公司的催收电话和短信。近两个月,严丽已不再支付还款。“担心交完钱,又打了水漂儿。”她表示。 变身背后 分期付款是怎么变成分期贷款的呢? 严丽称,就在付款时,学霸君老师发给她上述消费金融公司的二维码。学霸君老师只说“分期”,未提“贷款”。陈月回忆道:“我是通过学霸君老师发来的链接进行付款的,一直以为把钱交给了学霸君,根本不知道分期贷款的事。”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永波介绍,教育分期贷款的具体操作模式一般是由金融机构直接将相关课程的学费一次性全额打给教育机构,家长再按月向金融机构分期还款,期限为12-24个月不等。如将该类贷款认定为金融消费产品,则应按“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界定金融机构与相关教育平台是否尽到向家长推荐该类产品时的适当性义务。 某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刘欣(化名)向记者介绍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刘欣说,该公司此前也与学霸君有过合作。学霸君为公司引流,公司决定是否放款,相关利率由公司根据风控结果确定。“但是公司不直接与消费者签署贷款合同,而是在学霸君与消费者签订的协议中写明资金提供方来自于消费金融公司。” 消费者是否知情成为关键性的争议点。从多位消费者表述看,他们事前并没有注意到分期付款和分期贷款的区别。不过,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也有消费者表示,对学霸君为消费者办理分期贷款用于支付学费的做法知情。 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人士表示,公司与场景平台签署的合作协议会约定,场景平台应告知消费者这是一笔贷款。“事实上,很多场景平台都做不到这点。如果没做到,那么,在出现坏账时双方都要承担损失。” 如何确定场景平台对消费者进行了告知?“双录”是方法之一,即在消费者和场景平台签署合同时录音录像。“由于有些消费者觉得体验不好,所以,场景平台不愿意实施。”上述人士坦言。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认为,如在签订协议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提示,那么,消费金融公司和场景平台就没有尽到相应的提示义务。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张宇锋分析,对消费者是否知情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消费金融公司和场景平台没有在合同中以醒目的形式,告知消费者相关事项的可能。 另外,许多家长对无法上课却还要继续还款的事表示难以接受。对此,刘永波认为,对这个问题,还是要看相关合同的具体约定。如果是消费者向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一次性支付给在线教育平台公司,则家长还需按贷款合同还贷。若双方合同约定的学费属预缴费用,那么,未上课就不应扣费,已预缴费用应予退还。 管住资金池 单笔支付费用较高的消费场景的客户具有潜在的信贷需求,一些场景平台已成为金融机构批量转化客户的入口。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场景金融在理论上实现了金融机构、场景平台和消费者的三赢格局,金融机构增加了利息收入,场景平台扩大了业务规模、提升了客户黏性,消费者实现了提前消费。 然而,无论是蛋壳公寓爆雷,还是学霸君事发,都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与场景平台合作的发展敲响警钟。于百程表示,在资金直接打给场景平台的深度场景金融模式中,除借款人还款风险外,场景平台经营和道德风险凸显。一些医美、租房、教育等类场景平台出现过骗贷、过分营销、倒闭和卷款跑路事件。场景平台往往规模比较大,出现风险后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比较集中。 刘欣表示,其所在的公司与学霸君的合作已停止。在学霸君事发后,该公司已决定停止催收相关欠款,自行承担损失。“像学霸君这样的场景平台流量大、知名度高,在与消费金融公司合作时议价能力强。我们处于弱势,难以充分把握场景平台风险状况。一旦场景平台爆雷,就会留下一地鸡毛。” 上述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每家消费金融公司对与之合作的场景平台都有一套准入体系和风控体系。在双方签署合作合同时,相关条款通常对场景平台是有利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做的只能是在选择上更慎重。 对消费金融公司与场景平台的合作,黄大智表示,金融机构要做好风控,不仅要把控消费者的信用风险,也要把控场景平台的风险,更要关注场景平台的经营前景、财务状况等信息。 刘欣表示,目前场景金融仍是公司拓展业务重要途径。“公司正在探索在一些更细分领域与相关场景平台开展合作,比如涉及牙齿矫正、植发等场景的企业,但还没有形成比较强大的品牌规模和议价能力。对于比较理想的场景平台,我们的风控也比较好做。” 于百程认为,金融机构也可改变场景金融模式,与场景平台进行浅度合作,将资金直接投放给消费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场景平台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在监管方面,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互联网贷款的合作方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对特定的场景平台经营活动出台综合性规范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表示,对教育、租房等领域的涉众类新兴模式,要关注这些模式中的数据流、资金流等信息,管理好个人数据安全、资金流向等,还应考虑是否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及存管机制。 例如,针对租房领域的“资金池”问题,北京市多部门近日出台的《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应当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的专用账户托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不得将承租人申请的“租金贷”资金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
睡眠经济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每天失眠到凌晨四五点该怎么办?”“年纪轻轻就每天晚上焦虑得睡不着怎么办?”“失眠会不会猝死?”在知乎APP上,有很多关于失眠的提问,可见,失眠正困扰着无数人。 2020年10月底,“全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睡个好觉,成了3亿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也促使围绕着“睡眠、助眠”的相关产品迅速发展,形成了“睡眠经济”。 据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报道,2020年我国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为了睡个好觉,你愿意花多少钱? 1 谁在为睡眠买单? 小A在北京国贸的一家公司工作,通常情况下,下班回到通州的家中已是晚上8点。 结束一天的工作以及完成2个小时的通勤,小A虽然很累,但总觉得只有晚上这几个小时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需要好好把握。“吃饭、玩手机、追剧……感觉有好多事情要做。”每天躺上床后,小A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入睡。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在失眠人群中,以90后、95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睡眠问题最为突出。69.3%的年轻人表示23点之后才会睡觉,34.8%的年轻人入睡时间很长,半小时之内很难入睡。 根据“追眠记”的调查数据,上海是睡眠最少的城市,深圳是爱在车内睡眠的城市,而北京是加班最疯狂的城市,平均每年通宵加班12次,从全国范围来看,2013年至2018年,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从8.8小时降至6.5小时。 这些睡不着的年轻人,正是睡眠产品消费的生力军。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0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从消费数据上看,“95后”用户睡眠消费成交额增长最高,他们更多是出于提高工作和生活状态的需求进行睡眠消费。天猫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人数同比增长174%。其中,00后增长达434%。 小A算了一笔账,她每年购买助眠产品要花费3000多元。“褪黑素对我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有时吃两颗也睡不着。” 而从10年前开始,小B开始服用帮助调整睡眠的药物。几乎每一天,小B都要服用艾斯挫仑才能入睡。浅眠、易醒、难入睡,这让小B的失眠状况越来越严重。从最开始的一周一颗,到后来的隔天一颗,再到现在的一天一颗。 “不仅是难入睡,而且醒得早。我几乎没有在早上7点后睡着过,超过7点准会醒。”小B透露,不只是自己,丈夫也是同样的问题,“失眠似乎成了我这个年龄段周围人的通病。年轻的时候根本睡不醒,现在睡不着。” 小B暂时不打算去就医,“现阶段可以吃药解决就吃药解决,等再过几年确实失眠问题严重了再去医院看。” 2 睡眠行业的一片蓝海? 许多业内人士称,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睡眠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各行业的巨头们也纷纷入场。 2015年,三星投资以色列睡眠监测厂商Earlysense;2016年诺基亚宣布收购法国健康设备厂商Withings ;2017年,苹果将芬兰睡眠监测厂商Beddit收归所有;2018年LG U+宣布与Sleepace合作打造智能卧室场景…… 图片来源:三星官网 除此以外,亚马逊、华为、小米、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也布局了睡眠市场;而在消费市场,蒙牛、旺旺、娃哈哈、可口可乐等企业则纷纷推出助眠饮品。一时间,睡眠市场好不热闹。 图片来源:娃哈哈 在众多玩家和巨头的推动下,睡眠市场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产品。根据产品的不同形态和效用,可以将它们大致细分为三种类别,分别是睡眠保健品、智能硬件和睡眠服务。 这些产品也轻易撬动了千万用户。比如,很多人首选的褪黑素,在淘宝上,几个知名品牌的月销量都在上万件。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份,褪黑素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7%。 而在睡眠服务这一个领域,同样动作不断。 其中,王思聪投资的技能平台“比心”(原名泡泡鱼)颇为典型,比心于2015年正式启动。 一年后,它从网鱼网咖获得了5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并且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它获得了达晨创投、普思资本、歌斐资产、中美创投等机构参与的两轮融资。 除了比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已经启动了“哄睡”服务。诸如Yami和Soul之类的软件向用户开放了哄睡服务,连麦的价格从每小时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 除了这些产品,行业中还有一类被用户广泛使用的产品——睡眠管理类APP。 目前来看,这个行业正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尚未成规模与规则,比如存在那些企图“割韭菜”的玩家以及性能不足、体系混乱的产品。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企业有施展拳脚的空间。随着从业者的持续探索,促进着行业不断地迭代,睡眠经济的发展脚步也将加快。 3 睡眠经济=智商税? 然而,各种助眠产品真的有效吗?不少人存在着疑问。 去年以来,国内多家饮料品牌陆续发售“助眠饮料”,以社交新零售方式进行推广销售。但据一些喝过助眠饮料的消费者反映,没有感觉出有多大的效果,该睡不着还是睡不着。 而在助眠仪领域,一款曾颇受好评的进口助眠仪也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根据商家宣传,该产品使用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可以改善失眠、焦虑、抑郁。但一些消费者实际体验后表示:未发现其对入睡有什么帮助。 有些用户觉得自己被这些产品收了 “智商税”,从而在心里认为所有产品都是骗人的,所以不敢再轻易尝试。 据了解,不少失眠患者在经受“睡不着”的困扰但没就医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吃褪黑素等保健品,对此,北京高新医院研究睡眠领域的主任医生表示,市场上的一些助眠产品,如睡眠仪、睡眠喷雾、睡眠眼罩等都没有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亦不能作为常规的辅助治疗失眠的方法。 对于如何提高睡眠质量,有业内人士指出,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已经迫在眉睫,对于人们而言,不仅要降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还应该杜绝一些不良的嗜好,并改变生活习惯,增加适当的运动等等。 素材综合自:工人日报、创业参、创业最前线 乒乓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