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南京、苏州等一众长三角明星城市之后,无锡终于出手“抢人”了。 5月15日,无锡“百企千才高校行”的引才活动在南京启动。此次无锡整理出首批2.2万多个岗位,意在吸引青年人才到无锡就业创业。 无锡市长杜小刚表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崛起的伟大时代,无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青年人才,也更能成就青年人才。 实际上,曾经在经济总量上压过南京一头的无锡,近年情况颇为尴尬。过去的2019年,其被宁波超越,成为长三角万亿俱乐部中的垫底成员。 2019年长三角万亿俱乐部城市GDP排名 在人口红利渐退,人才成为城市核心发展力的时代,暂居“凤尾”的无锡想从人才战中分一杯羹,该用什么留下人才? 没落的“太湖明珠” “今后5年,无锡必须习惯于被几个省会城市一个个超过的过程。” 这是不少网友的观点。 2019年,无锡GDP 11852.32万亿,排在后面的省会城市郑州、长沙与其差距均不足300亿。而在最新扩容的准万亿城市中,济南、合肥、福州、西安也在步步紧逼。 2019年部分万亿、准万亿城市GDP数据 现阶段,不少省份都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举全省之力发展一个城市,然后再利用该城市拉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之下,无锡作为地级市,缺乏政策支持,难免有些乏力。 与省会城市相比,不占优势,在省内,无锡的地位也并不稳固。近段时间,网友讨论颇多的一个问题是“5年内,南通有无可能超越无锡”。2019年无锡GDP位居江苏第三,南通排在其后,GDP相差2468.92亿元。 差距不可谓不大,但随着沪通长江大桥通车在即,昔日与上海隔着“天堑”长江的“难通”,成了“通江通海通上海”的南通。去年,南通建设“上海第三机场”的消息传出,也让其提出许久的上海“北大门”形象更为清晰。 南通的频频发力,让省内经济第一强市苏州也生出了“不要等追兵踩到了脚后跟再努力”的危机感,更何况是无锡。近段时间,苏锡两地都在寻求与南通的合作,先后签署了关于加强苏通、锡通跨江融合发展的相关战略合作协议。 回顾历史,无锡也曾阔过。在上世纪80年代,无锡是江苏发展势头最好的地级市,牢牢占据着江苏第一名的位置。且不论省会南京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就连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都被无锡长期“碾压”。 有人说,无锡的“转折”始于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事发后,无锡先后转移3000多家企业,重要经济指标遭遇“滑铁卢”—— 从2008年到2015年,无锡GDP增幅以年均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6年在江苏垫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哪里有人气,哪里就会聚集资源、繁荣经济、助推发展。 追兵渐近,无锡到了最需要人才的时候。 人才大战的“后进者” 过去几年轰轰烈烈的人才大战,成就了一批热门城市: 2017年的西安,常住人口增加78.5万;2018年深圳登顶,常住人口增加近50万;2019年杭州增量达到55.4万,成为最大赢家。 长三角万亿城市中,宁波、杭州表现突出,2018、2019年年均常住人口增长量在20万人以上,并且入围常住人口增量十强。南京略逊,两年的人口增量也分别达到约10万、7万左右。 而苏锡两市,尤其是无锡,在这场大战中,似乎没占到什么优势。2018、2019年两年,无锡常住人口增长均为2万人上下。这个体量基本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了。 不同于苏州,苏州当下人口超过1000万,已经拥有较大体量。无锡目前仍在600万这一层级,自身体量与长三角其他几位万亿城市相比已显“娇小”。 而根据数据统计,到2018年底,无锡市城区常住人口为367万,也才刚迈过Ⅰ型大城市(300万—500万)的门槛不远。 把时间拉长,无锡人口增长缓慢,对外来人口欠缺吸引力,也不是近两三年的事情。 从2013年开始,无锡的年常住人口增量(包括自然增长)没有再超过3万人。从2010到2019年,无锡共增长21.7万人,甚至不如个别城市一年的增量。 也因此,当下升级的引才措施、补贴政策,对无锡来说,更显重要。今年4月,无锡已推出《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加大人才补贴力度。 例如,对于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高租房补贴额度,并拓展享受范围,每年给予本科(技师)1万元、硕士1.5万元、博士2万元,累计支持两年; 同时为研究生来锡科研实践创造条件,给予一次性最高1500元的交通补贴、380元的住宿补贴和200元的用餐补贴等。 横向比较而言,对于一座地级市来说,无锡的政策力度颇有优势。但在长三角,先不谈上海,无锡还面临着一众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比邻苏州的竞争。 早在2017年,杭州对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2万元,博士研究生每人3万元的补贴,均为一次性发放。经过迭代,今年其补贴标准已拓展到本科毕业生每人1万,硕士研究生3万,博士研究生5万。 还有南京、苏州、宁波的补贴政策,有的开展比无锡早,有的力度比无锡大。整体而言,在无锡身处的长三角万亿俱乐部,这类人才补贴刺激措施,只能算常规操作。 如果补贴政策并无明显优势,那么在长三角的竞争中,无锡引人则更需考验城市的内在吸引力。 城市的内在引力 “腾笼换鸟”是近年来许多城市产业升级的一大要点。对于无锡来说,这种腾退早在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就已经发生,且规模更大。某种意义上,这也推动了无锡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的培育。 2019年无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2794家,雏鹰、瞪羚及准独角兽入库企业分别达到807家、563家和39家。 在此次无锡“百企千才高校行”的引才活动现场,杜小刚通过视频“喊话”,中国那么大,请一定要来无锡看看。在他的描述中,无锡是“全国万家名企公认的‘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据统计,在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三个榜单中,无锡企业上榜数量均居于江苏省首位。 有影响力的企业无疑是吸引毕业生前来生活工作的最基本要素。在此次的引才活动上,远景科技集团、红豆集团、阿斯利康、卓胜微(行情300782,诊股)等重点企业都来到现场依次推介。 不过想要大量吸引人才,仅靠一些还不错的企业是不够的。有观点指出,无锡的经济模式主要是江浙沪的城镇企业特色模式,大多是靠技术已经成熟的生产线发家,从人才结构上属于几个技术管理人才,打理成规模的生产体系。 未来的经济模式,利润和资本会更加向研发上游转移,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互通交流,而无锡似乎还没有形成这样聚集大规模高端人才的城市氛围。 现在,放在无锡面前的一个机会是物联网。 根据此前《BOSS直聘人才吸引力报告》,物联网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和5G网络工程师需求量大增,人才池和流动性都具备了一定基础。“这批新职业以前沿技术岗位为最大特色,人才需求已经渗透全行业。” 早在2009年底,无锡获批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经过十年发展,无锡聚集物联网相关企业超2000家,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2600亿元,其产值规模接近江苏全省一半,在全国亦有一席之地。 去年,无锡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领域,无锡抓住了新兴产业的牛鼻子。” “中国那么大,请一定要来无锡看看”,这是杜小刚在视频中的开场白。在尖子生云集的长三角,无锡开始发力,希望为时不晚。
5月22日消息,两会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带来三份建议,瞄准创新发展,提出《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建议》;聚焦消费回暖,提出《关于阶段性放宽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促进消费的建议》,以及《关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开放城市限购限行的建议》。 以下为建议详情: 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建议 一、案由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关联众多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已经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期,国家多个部委加快出台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推动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在经济总量、研发投入、人才素质、汽车产业、交通网络、数字经济和相关产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天然基地,更有机会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开放式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中心,引领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完全可以结合区域内的优势,构建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先行示范区。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由上汽、上港、中移动等企业联合实施的“洋山港区”无人驾驶项目,实现了“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全球首次示范运营;同时,嘉定区也正在打造5G交通示范区。这些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今年2月,国家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了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愿景和主要任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相关方案也正在加快制定过程中。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感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仍然存在着法律法规限制、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进一步的实施细则,适当放宽法律法规限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在国内国际上率先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之路。 二、案据 根据国家11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委加快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报批稿)》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政策及标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同时,传统车企、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公司、信息通信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都在积极加大投入,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核心零部件与整车系统集成、信息交互、基础设施建设、测试区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均有一定突破。但需要清醒地看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落地应用受政策法规制约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流通、上路行驶、事故责任和保险、网络安全、地理测绘等环节,涉及约26部法律法规。其中,《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得试车”,第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参照高速公路管理的规定执行”。《公路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制造厂和其他单位不得将公路作为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的试车场地”。 2、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传统的汽车产业范畴,需要人、车、路、云、网、图等互联与协同发展,道路交通、信息通信、数据云平台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大投入建设。以上海为例,在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升级方面,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跨部门协调、跨产业协同难度大,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投资主体不明确等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影响建设进度,并面临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的挑战。 三、方案 基于上述的问题并结合上海先行先试的情况,提出两点建议: 1、建议在部分管制区域、部分限定路段试点法律法规突破,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需要。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如长三角),选择整体环境较好的区域(如上海临港(行情600848,诊股)东海大桥、嘉定汽车城),建设高度自动驾驶(L3级别以上)先行示范区,并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在示范区内试点突破法律法规限制,允许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上高速/高架道路进行测试及示范应用,在特定区域率先试点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人、载货商业化应用。 2、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动智能汽车产业“新基建” 依托国家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领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从5G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相关的创新链和产业链。以上海为例,支持上海按照《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建设“一路一区”C-V2X规模示范网络(“一路”—洋山港-深水港物流园-上汽临港工作物流运输条线,“一区”—上海嘉定53.6公里开放道路),打造新型智慧物流和存量城市转型升级两大样板工程,并逐步向上海全域乃至长三角区域复制推广。 关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开放城市限购限行的建议 一、案由 随着近年来私家车的普及,汽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道路拥堵和城市的交通管理持续优化成为一对长期相伴而生的主题。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了限购限行的措施。从当前科技进展和国外先导国家经验来看,充分利用国内大数据、云计算以及5G技术,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配合市场化调节手段,实现从车辆拥有管理到使用管理,逐步开放城市限购限行。 二、案据 我国汽车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从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个位数增加到2019年147辆。虽然和成熟国家的千人保有量尚有差距,但中国一、二线城市高峰期对交通的压力很大,相继有8城市1省采取了限购限牌的管理模式。随着2018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速28年来首次转负,政府开始逐渐出台政策鼓励汽车消费,放松地方的限购政策。2019年1月29日,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出台实施《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机动车管理措施。已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地方,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再次强调“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2020年以来为了快速恢复疫情冲击后的经济,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地方性的政策,增加牌照额度。我们应该从汽车消费良性增长及城市交通管理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深刻审视目前中国城市限购限行产生的问题以及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1、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华东地区某城市,300万辆汽车保有量,2000公里城市道路,在日常监控中发现,当20万辆车辆上路,城市道路能保持通畅,但上路车辆增加到29万辆,道路就出现了明显的拥堵。从城市道路总量和使用状况来看,承载容量仍有不少空间。从身边驾乘感受来看,高峰路段路口拥堵,红绿灯的管理明显不能实现改善,在路口的交通警察指挥却能更快疏通拥堵情况。可见,现有的交通管理仍有不少提升空间,特别是针对上路车辆规模的增加,“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更动态更灵活的交通管理体系。 2、中国城市特点,更需要精细更科学的管控体系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高,路网密度相对不足,道路资源和停车资源更需要高效实用。我国多个城市已经采取了限购限行措施,城市道路及轨道交通发展很快,但“当斯定律”(道路增加永远赶不上车辆增加,仅通过修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如影随形。而且中国的城市居住是封闭式小区为主和国外大城市的开放式街区相比,路网密度有先天的不足,所以只靠修路仍然不能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更精细化、更科学的城市交通管控提高有限资源的协调使用是重要方向。 3、日益严格的限购限行严重制约汽车的消费 部分一线、二线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采取摇号政策。但摇号难、中签率低成为汽车消费的政策壁垒。放开这部分政策,对于促进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三、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成为汽车制造的强国,释放汽车消费拉动内需。建议改变现有的城市汽车管理方式,利用我国的大数据和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的普及应用加速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从拥有管理转向使用管理转型。有以下的建议: 1、做好城市交通基础信息的数字化积累,为科学管理打好基础。城市不仅需要静态的保有信息,还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上路车辆数、分布状况、通行状况进行积累;城市道路、各类停车资源进行总量、在用量和空闲状态建立城市级别的整体信息库,为后期的资源协调使用做好基础准备。 2、加速大数据、智慧交通管理的方式代替简单的限行,解决城市拥堵。中国在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应用速度很快,市场化程度很高。在新基建的推动下,特别是5G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会大幅提速,将互联网路况数据与交通管理数据融合,并且建立起一个车道级的超高精度的地图,就能进一步加强车辆的管理和调动,实现对人、车、路、交通设施、交通状况的透彻感知。同时可以通过划定电子区域,对拥堵区域进行动态管理,增加高峰时段的进入成本,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逐步取代单双号限行、限制外牌等一刀切的简单方式。 3、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城市停车进行动态疏导和定价调节管理。城市各类停车位信息有效打通,加大各类停车场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实时信息更新;有效发布相关信息,帮助汽车用户出行方便;在一些停车供需不平衡的区域和时段,考虑利用市场化调节手段,动态调节停车成本,有效利用起周边资源。 4、增加小区立体停车库改造及构建共享平台化解停车难。当前造成购车的重大障碍就是小区的停车位不足,特别是老旧小区的停车困难。2019年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稳定制造业投资,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等补短板工程”,其中对老旧小区停车位的改造以及增加城市停车场是重要的内容。建议能充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小区改造方案,增加立体停车库,同时利用大数据,构建同小区车位的动态管理及共享机制,解决小区的停车困难,为购车消除后顾之忧。 关于阶段性放宽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限制促进消费的建议 一、案由 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国内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全球疫情的发展态势来看,全球经济或在短期内继续承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带来挑战。中央提出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其中提振消费是重要抓手。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各地开始有序恢复餐饮和文旅行业经营、发放消费券、开展大型促销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未来经济形势仍有不确定性,都可能对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公积金)的年度存缴额和总缴存余额均以每年12%以上的增速稳步上升,而年度发放住房贷款笔数和金额自2016年达到高峰后开始呈下降趋势(2018年的发放金额比2017年有所上升,但仍远低于2016年),越来越多的居民收入被纳入公积金账户,但却难以进入消费领域。 二、案据 公积金的主要目的是集政府、企业和职工三方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为职工购房提供便利的政策,自90年代广泛施行以来,为保障城镇职工住房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缴费比例偏高、提取难度大、使用范围窄、储蓄利率偏低等。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通知》(建金〔2016〕74号)、《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建金〔2018〕46号)、《关于改进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通知》(建金〔2018〕87号)等一系列文件,降低缴费比例、限制炒房行为。与此同时,各地也纷纷开展优化公积金管理的各种措施,在部分领域放宽了提取限制。但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仍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公积金缴存余额逐年上升,部分余额成为“沉睡”资金。住建部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公积金实缴职工人数为1.37亿,缴存余额51620.74亿元,缴存职工平均余额3.75万;2018年末,全国公积金实缴职工人数为1.44亿,缴存余额57934.88亿元,缴存职工平均余额4万。2018年的缴存余额相当于当年GDP的6.3%(2017年为6.28%)。 同时,为限制炒房行为,绝大多数地方均规定城镇职工使用公积金购房不能超过2次,2次以后其公积金账户内的资金只能到其退休才可提取(丧失劳动能力、出境定居等少数特殊情况除外),成为“沉睡”的资金。 2、近年来公积金的提取限制有所放宽,但公积金作为职工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可支配性非常有限,制约了部分消费潜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同时也规定“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可以申请提取公积金。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放宽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的通知》(建金〔2015〕19号),取消了房租与收入占比限制。近些年,部分地区纷纷开始试点进一步放宽公积金提取限制的措施,如租房者无需提供租房合同或发票即可申请;特困、低保人员可申请提取用于生活开支;治疗重大疾病可申请提取等。尽管国家和地方已开始尝试放宽公积金提取限制,但从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2018年,公积金的提取率(当年提取金额/当年缴存金额)基本都维持在70%左右(2015年以前的提取率更低),即每年约有30%的公积金被强制纳入了低息储蓄账户(2018年收益率仅为1.56%)。 公积金作为城镇职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考虑更好的利用该部分资源,进一步促进消费,为提振经济做出贡献。 三、方案 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阶段性放宽公积金提取限制在当前形势下是一种多赢举措。为此,特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阶段性放宽公积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围。在原有的购房、租房用途基础上,将其它家庭重大开支纳入可提取范围,如购买汽车、房屋室内装修、购买大型家电等。具体的提取条件和要求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 2、允许以家庭为单位因同一用途提取公积金。购买汽车、房屋室内装修等用途,往往涉及家庭多数成员,且支出金额相对较高。以家庭为单位,共同承担消费支出,可以更加充分地激发消费潜能。 3、鼓励各地优化公积金的申请、审批和提取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推广线上办理。各地公积金管理机构可建设线上办事平台,提高各项业务办理效率,为缴存职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咨询、申请等服务,尽可能缩短放款等待时间。 4、建议该方案2020年6月至12月为试行阶段,后续可视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以及全球疫情发展态势的不确定性,建议先以半年为试行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后,再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整。
上品折扣在北京的门店即将从9家收缩到仅剩4家。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上品折扣来广营店打折出清,并将于6月闭店改造,未来商业模式或将改变。 城市奥莱以其低价格、近社区、更便利的特点,一度被各大百货视作转型样本与方向。但如今,这一模式却被业内质疑“自相矛盾”。 打折出清 城市奥莱昔日以商业模式胜出,今日却逐渐被边缘化。 上品折扣来广营店的品牌商户正在进行打折促销,为闭店做准备。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该店看到,这家奥莱内到处贴着1-3折的宣传海报,不少商家还推出一口价商品。同时,奥莱外立面张贴的闭店改造公告显示,此次打折出清将截止于6月18日。闭店后,将对卖场进行改造升级。 闭店前的狂欢,消费者纷纷闻风前来围观。北京商报记者在周末时段走访时看到,进入上品折扣来广营店的停车场排起长队,甚至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记者在场内看到,清仓期间,品牌以1-3折的价格出售,不少消费者趁机抢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奥莱品牌多为国内二三线品牌,国际品牌较少,抢购的人群也以中老年客群为主,年轻消费者较少。 虽然该奥莱以最高1折的“幌子”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实际上,折扣力度并不大。 北京商报记者对比发现,一款伟易达的儿童玩具在山姆上的价格为159元,在京东上的价格为198元,而上品折扣来广营店打折后的价格为203元。该玩具售货员则称,该价格已经是折扣后最低价位,不能再便宜了。 对于折扣店里折扣太少一事,不少消费者也有同感。北京商报记者在大众点评上看到,有网友留言称,打折力度看起来大,但品牌有名的商品依旧偏贵。还有人表示,可选的东西不少,但价格不算便宜。 公开资料显示,上品折扣是专业折扣百货及奥莱购物中心商品运营商,由北京市上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上品折扣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下实体店、PC端网站、微信商城以及第三方电商平台。 上品折扣创立于2000年,在北京市场已有20年历史,曾经因为独特的零售模式发展迅速,并于2017年重金打造“上品+互联网城市奥莱”。 经营落后 撤店还是改造?商场方和品牌方所言不一。 对于闭店原因,不少品牌销售员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6月18日闭店后,这里全部清空,不会再有上品折扣来广营店了”。对于未来该区域的规划,大部分销售员表示并不清楚。 与上述说法不同的是,上品折扣来广营门店工作人员却表示,“该楼体建筑整体被占用,需要做装修改造。在改造完成后,这里还会重新开业”。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在店外看到已启动新一轮招商的广告。主要招商项目为服饰鞋帽、包装食品、花鸟鱼虫、市集等。 为了解未来定位,北京商报记者尝试以经营商户的身份拨打了该项目总机电话了解招商方向,对方接线后表示稍后给予回复,但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相关电话。 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的上品折扣来广营店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消费趋势。 目前的上品折扣来广营门店,位于整栋建筑的第四层,各业态分区不明显,每家商户售卖方式均以展台和货架形式为主,卖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乱”。甚至有消费者戏称,“整体环境像摆地摊”。 “因为来广营区域并非望京区域的主流商圈,所以该门店经营效益一直都不温不火。”上品折扣来广营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除了来广营门店,上品折扣近几年一直在逐渐缩减版图。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其他门店发现,上品折扣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店已悄然闭店,其曾是上品折扣的首家线下门店。此外,公开消息显示,上品折扣首体店在2016年左右闭店,大屯路店、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店也已于2017年关闭。 上品折扣曾拥有9家线下门店,目前仍在营业的仅有5家。这意味着,来广营店闭店之后,上品折扣仅剩余4家门店,分别为奥运村店、五棵松店、回龙观店和草桥店。 上品折扣曾押宝的“城市奥莱”业态,也在逐渐退出市场。 就中国市场来看,广州天河城百货中的奥特莱斯店和杭州的尚亿奥莱均已关闭。还有业内商业人士透露,大商·麦迪逊城市奥莱还未正式开业就已经面临商户撤店的状况。 自相矛盾? 城市奥莱,比郊区奥莱便利,此模式曾一度风光,但运营成本是最大的门槛。更有甚者,在一些人眼中,这一业态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奥莱业态最大的特征是国际国内名品的工厂价,而工厂价的基础是相应的租金成本极低,所以该业态发展往往都是位于城市的郊区。”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坦言,因此城市奥莱难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成本问题。城市奥莱具有的特征为城市或区域中心,而中心区域的房租、物业等费用将占据运营成本的绝大部分,同时还有商品要保证价格低廉,这让许多城市奥莱难以发展。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杨青松同样认为,城市奥莱这一业态本身就自相矛盾,既要做到城市中心,还要保证奥莱价格,运营方压力太大了。 “这个业态早期发展较好,是因为当初电商发展还不够完善。”赖阳指出,当时“折扣”概念对消费者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当电商发展起来之后,折扣店内的一些商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品牌的运营成本也变得更低,因此城市奥莱的优势也被分割。 北京商报记者对店内商品与电商平台价格的对比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对于市场中现有的城市奥莱项目,杨青松建议,应增加体验性消费占比。因为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去逛奥莱是处于无意识购物,抱着“捡漏”的心态前往,若是项目中能够多增加一些餐饮、娱乐等业态,留客时间也会增加,从而还会形成连带性消费。
近期,深圳、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高价地频出,全国高溢价地块增多,土地市场热度提升。 5月20日,成都天府新区挂牌出让一宗地块,最终成交总价21.89亿元,溢价率56.35%。19日,佛山一宗包含住宅性质的土地出让溢价率达到75%。北京19日出让三宗住宅地块,最低溢价率为31.4%,合计土地出让金达到133.9亿元。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已经有七个城市今年以来的累计土地出让收入超过500亿元。其中,杭州最高达到1024亿元,北京为997亿元。 “近一个月来,在降准等政策影响下,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多个城市陆续出现高溢价率土地成交。特别是厦门等地再次出现历史最高总价地块,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提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尽管疫情对房企资金链造成一定冲击,但国内融资难度正在降低,部分房企拿地积极性明显提升。 4月,在地方供地规模加大、重点城市商品房交易回升的市场背景下,土地市场交易景气大幅回升。不仅成交规模恢复至历史同期水平,溢价率也快速上行。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全国土地市场经营性用地供应总建筑面积为27349万平方米,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除二线城市供应量有所下降外,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的供应量均持续上涨。 从价格方面来看,成交楼板价呈现全面上涨的趋势。随着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在多宗优质地块高价出让的带动下,4月受监测城市平均地价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成交楼板价每平方米达到3030元,环比上涨20%,同比上涨15%。特别是三四线城市,自开年后地价持续上涨,4月成交楼面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1914元,为2019年以来第二高点。业内预计,在优质土地入市带动下,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热度预计会进一步升温。(高伟)
深圳楼市的疯狂终于踩下了刹车,但4月卖地金额全国第一的南京,却抢到了房价涨幅榜第一名。唐山房价仍然一骑绝尘,和南京并列新房涨幅第一之外,新房、二手房同比涨幅分别高达14.7%、15.6%,稳居榜首。 5月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4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与上月相同或略有扩大,一线城市二手住宅同比涨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解读认为,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延续微涨态势,但总体仍较为稳定。 4月房价全面复苏 从70城房价变动情况来看,新房价格50个城市环比上涨、63城同比上涨;二手房价格44城环比上涨、43城同比上涨,与3月的“反弹”相比更有力度。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4月房价全面复苏。50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上涨,这与2019年四季度最高点持平,下调城市11个也是2019年三季度的平均水平。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37个,接近2019年12月的38个,下调城市26个与12月持平。” 张大伟表示,简单计算相当于62%的城市新房价格上涨,是最近7个月来的最高点,与2019年12月持平,尽管依然低于2019年三季度,但从趋势看,继续上行的趋势已经出现。 4个一线城市房价仍然保持稳定,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9%,其中,北京环比下降0.3%,上海环比上涨0.6%,广州和深圳持平。31个二线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0.4%,同比分别上涨5.6%、2.2%。 张大伟指出,4月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人才政策和4月20日的降息,整体看,4月下旬开始各地落地了降息的影响,首套房与二套房基准利率都降低了10个基点,推动了4月末的市场继续复苏。 同时,4月全国各地人才政策继续井喷,特别是在经济逐渐复苏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各种力度的人才政策频繁发布,其中相关购房补贴、落户政策成为主要特征,2020年截至日前,全国各地人才政策发布已经超80城,4月单月就接近30个城市。 南京房价成“新贵” 土地市场的火爆催化了部分城市的房价。中指数据显示,4月城市土地出让金榜单TOP20总额同比增加超过四成,入榜门槛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长三角土地市场在销售市场保持了同样的复苏节奏,占据城市榜单前三席,其中南京以土地出让金436亿元领跑全国。 4月份,南京三宗宅地入围全国总价TOP10,分别位列第2、3、4,成为4月土地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南京房价也在市场火热情绪中不断攀高,新房环比涨幅1.8%居首,同比上涨4.5%,二手房环比微涨0.5%,同比上涨5%。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南京在3月房价涨幅全国的排名是第27位,而现在突然上升为第1位,实际上代表了近期长三角的走势。近期总体上看,长三角市场先于其他两个城市圈上行,楼市交易总体不错,这也使得房价容易反弹。更主要的是,近期此类城市也出现了“抢房”等现象,依然说明潜在购房需求比较充足,人才落户政策的放宽,客观上都会带动房价的反弹。 与南京并列新房环比涨幅第一的唐山,是榜单前几位的“常客”,4月份唐山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达14.7%,二手房价格同比高涨15.6%,比第二名哈尔滨高了近5个百分点。 前期火爆的深圳新房价格4月份环比持平,同比涨幅4.8%;但二手房价格继续上涨超过1.7%,比3月的1.6%上涨幅度继续放大,同比涨幅仍保持高位10.3%,仅次于唐山、哈尔滨。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孔鹏表示,4月份,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秩序进一步恢复,住房需求得到了进一步释放。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延续微涨态势,但总体仍较为稳定。 4月份,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均与上月相同或略有扩大。据初步测算,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下降0.3%,上海上涨0.6%,广州和深圳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0.4%,涨幅比上月均扩大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因受价格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高于一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较为稳定,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从数据来看,继3月份楼市整体回归常态后,4月份不少城市热度快速上升,楼市整体复苏节奏明显快于预期,房价开始出现一定分化,部分城市房价开始出现上升,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中。 从房价上涨和下跌的城市数量看,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城市达50个,数量比3月份的38个明显增加。新房价格下降城市则由上一次的22个减少为11个。“类似数据说明,近期各类城市在定价方面,总体上呈现了涨价增加的现象。这也说明部分城市近期楼市逐渐走出了2月份的低谷。在其他投资市场表现欠佳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成了避风港,容易使得房价上涨力度增强,价格上涨城市数量增加,后续需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的同时,核心城市房价出现反常大涨现象,部分城市豪宅销售火爆。积累的自住需求有序释放推动楼市逐步复苏同时,也出现了“房抵贷”等借资炒房的“杂音”。对于此类现象,央行及相关地方快速彻查有关情况,再次表明了监管层落实“房住不炒”的决心。 政策方面,财政部于4月3日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收储和房地产相关项目。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22日,银保监会要求银行监控资金流向,对于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行为坚决予以纠正。 与此同时,一些房地产行业的利好政策也在释放。4月3日,财政部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范围;10日,上海政府宣布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融资支持;30日,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推进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工作。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政策表明房企未来在老旧小区改造、销售回款以及PPP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融资可能会得到支持。 贝壳研究院认为,未来行业机会主要在存量领域,包括房屋置换的经纪领域、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领域等。大量换房需求将发生在存量市场,从老旧小区改造来看,2019年中国有17万个老旧小区,面积达近40亿平方米,且在逐渐增加。从近期政策动向来看,社会力量将加快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进程。 中国指数研究院预计,未来楼市调控主基调保持不变,中央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在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仍将灵活施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17日晚间,期盼已久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终于出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西部地区将“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其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于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西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定位变化。事实上,去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三个十年以来,相关政策已先后上马。 格局重塑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国战略,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一系列政策背后,西部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在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看来:“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家全局中,西部地区具有的薄弱环节特征和短板性质并没有彻底改变,因此需要通过继续实施大开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央审时度势,结合当前全球形势分析,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角度,赋予西部地区更加重要地位。” 一个极强烈的信号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即将被重塑。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指出,《意见》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是西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一方面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解决包括扶贫攻坚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西部也要和全国同步”。 值得注意的是,留给西部地区的期限只有15年。 目前,西部仍然面临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70.6%,人口占27.2%,经济则仅占20%左右。而与此相比,东部地区同年的经济总量占比则达到53%。 具体到省市上,去年,广东GDP已突破10万亿大关,而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4省GDP仍不足万亿;在去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17座城市中,东部城市有12座,而西部仅成渝2座。 “近年来,西部不少省份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实现目标,要求仍然是非常高的,意味着西部城市还要继续在很长时间内保持这样的增速。”陈耀指出。 《意见》进一步为西部增加了更多合作筹码。比如,在进一步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上,“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思路被提出。一方面,西部地区将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明确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鼓励各类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科技创新公司。 与此同时,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日益增长。 陈耀指出,除了“沿海带动内陆”的传统思路,“城市带动乡村”“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也愈加成为西部发展的动力源(行情600405,诊股),带动其国际化能级的大大提升。 基于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成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西安等中心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均有望成为下一轮建设发展的重点。 成渝发展 这次“大礼包”的内容,不少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 《意见》提出,“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布局,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而从已公布的定位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冯奎认为,东西部科创合作需要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努力。 “已有的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都在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应加强在西部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布局。” 他说,“此外,要集结优势学科、优势领域、形成合力。而最近成都、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就是一个创新之举。” 他还提到,在建立以成果应用为牵引的机制、打造吸引东部研发类机构落户西部的重要条件,上海交大与重庆两江新区共建研发平台就有示范性意义。 更多具体利好集中在推动内陆开放领域中。 在此前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对“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重点建设城市进行全盘规划。其中,成都-重庆为重点打造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昆明、乌鲁木齐、西安等城市则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步入“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城市定位也发生变化。 《意见》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 业内认为,随着“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西部城市将迎来“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的开放机遇。在“门户”新定位下,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将有全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意见》提出将“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 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被认为是“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其中,三条“南向通道”主通道之一,正是由成都出发到达广西北部湾。 如今,成都国际铁路港“升级”,是否将进一步提升这条开放通道的战略价值? 主题明确 陈耀认为,《意见》体现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主题是“两大”,即大保护和大开放。通过推动“两大”,才能进一步实现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大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部地区的开放仍然相对较慢,到现在为止,西部地区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外资利用,在全国占比均不到20%,比例相对较少。但是最近这些年,它的开放增速非常快,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包括‘引进来、走出去’,到海外共建园区,让开放已经开始对于西部经济增长产生明显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其中,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综合成本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增长达22.4%,超过东部地区13.6个百分点。而在外商投资领域,成都的英特尔以1265.4亿人民币居2019年中国进口企业第三,仅次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公司。 那么,西部地区下一步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在哪? 《意见》对西部各省份进行了全盘布局: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甘肃、陕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云南:“提升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可以说,尽管每个省份侧重点不同,但都与开放深度绑定,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新一轮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探索。 这种全面开放思路,在交通建设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在港口建设上,《意见》不仅提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还提出将完善北部湾港(行情000582,诊股)口和加快位于南宁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 除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也将有所改变。 陈耀指出,“现在所说的开放跟过去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输出,更是通过这种开放,带动我们的高品质、优质产能输出,并通过这种改变,带动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环境承载力等。” 《意见》也提出,将推进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而除了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也将进一步实现。比如,西北省份与江苏、山东、河南等东中部省份的互惠合作、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东西部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等,不一而足。 “通过开放,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摆脱对国家投入的依赖,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强的生命力。”陈耀说。